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 地图 >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2024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相关栏目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热门栏目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推荐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共 4948 篇)

  • 1、 《批判北大》读后感

    《批判北大》读后感

    本书是由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薛涌所着,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北京晚报》,社科院政治所工作,长期为海内外报刊撰写评论文章,被认为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

    书名叫做《批判北大》,但是作者却不是专门正对北大提出批评,北大只是一个代表,代表着中国的高等教育,作者深入的发掘了其中的一些弊端,以此来对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深入浅出,一针见血,引人深思。

    首先我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刚刚踏入大学的殿堂,读过这本书之后才发觉大学并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我考虑的太少太少!首先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这是一种投资行为,还是一种学术行为,为什么总是有人后悔上了大学,其实这两中说法都不无道理,上大学时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这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学术行为。

    大部分后悔上了大学的原因是“在大学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他们觉得这种浪费青春浪费金钱的投资是不划算的,他们也全然不顾大学的学术性,将其变成他们追利的工具了!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古训在现在看来是不对的,大学是一种境界的提升,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一种对人生使命的高度责任感和认同感,我们不应狭隘的希望大学教你特别专门的知识,那些你认为学习无用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的人才,北大虽然可以算得上中国一流的大学,但是也没有摆脱这种狭隘的束缚,专业的氛围还是很浓重。

    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技工,像美国的哈佛,耶鲁等一流大学,他们到了大二,大三才会选专业,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甚至决定了也可以换,自由的发展相比于中国死板的制度,我想我们压制到钱老先生会在生命的尽头发出那样的感慨了!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不是主张大学教育应该脱离实际,而是要重新定义大学教育所面临的”实际“。大学是为学生打造未来的人生框架,而不仅仅是职业框架,不能舍本逐末,让学生为了一门手艺而在人生道路上迷失。

    既然说到了大学就不能不说大学的专业了,我也就此书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在中国无形之中专业被分为了热门和冷门专业,他们究竟是以什么来衡量?我想在当下的中国就是以就业前景,说的俗气一点就是以”金钱价值“来衡量的,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了,向北大这种国家级高等学府若将广大精英学子纳入,去让大部分进入工商和经管中去,那样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北大尚且如此,我自己身为华北电大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大学的一员,我对

  • 2、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750字)

    站着上北大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农村孩子曾经在家乡十分优秀,可是当他上了高中才发现自己的成绩与同龄人比起来根本不算好,甚至连家境也是最差的。他百般努力,最终无果,丧失信心,决定辍学去打工,尝遍了酸甜苦辣才发现人生之路之难走。重返学校尝试了许多工作,最终放弃自己手头的工作,去北大当了保安,上了北大的夜间平民学校的故事。

    像他这样的成功经历人人都想做到,却不知其中有多少辛酸血泪。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秘诀做了科学的概括:w=x+y+z,即:成功等于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及少说空话。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的成功之道。我认为这三个条件中的艰苦劳动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勤能补拙。

    像爱因斯坦这样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不是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这个勤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为了彻底弄清一个问题,它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终于用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

    对于勤能补拙,我也有深深的体会。我有一个同学叫小明,我俩经常在一起学习,玩耍。大人们常说我比她聪明,平时背一篇课文,我总比她先背会。背玩我把书一扔,就算完事;小明却拿着书一直在背,直到彻底背熟为止。结果老师每次检查背诵,她的分数都比我高。刚开始写作文时,我每次都比她写得好。后来,她对我说,她一定要把作文水平提高。因为她平时也不爱说话,所以我也不想信她的作文会有多大的进步。但她不管这些,坚持每天写日记,三天写一篇作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作文水平果然有所提高。上次考试,她超过了我。

    这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勤能补拙,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用汗水浇开那绚丽的成功花朵。

    六年级:哦iergjemb

  • 3、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500字

    【第1篇】

    甘相伟,一个普普通通的保安,不同的是,他居然是北大校园里的一名保安。

    在北大,不论是谁,都可以学习。甘相伟从小就对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很快就变成了北大的一名旁听生。甘相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考上了北大,成为了北大一个真正的学者。看了《站着上北大》这本书,我常常在想,如果甘相伟不努力学习,他就只能在北大当保安。但是,甘相伟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北大。从此,他与保安告别,走上了另一条路。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为了锻炼我的写作能力,我每天坚持写日记。只要一想到好玩的事情,我就立刻记下来。写作文时,我就把素材本拿出来,回忆当时的情景,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并且检查作文,看作文中是否有错别字,把它改过来。最后把作文读一遍,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时间长了,我的作文也就越写越好了。我的作文还被老师拿到班里当范文来读。 看着我的作文越来越好,妈妈就给我开通了博客,当我的作文第一次被编辑老师留用的时候,我很激动。当我收到样刊,看到我的作文变成铅字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有知识,有文化居然这么重要。

    【第2篇】

    刚开学时,李校长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聊天课”,并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那就是《站着上北大》。我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心里有些疑惑不解:北大指的是北京大学,可站着怎么上北大呢?

    原来如此!不看不知道,原来是一名保安上了北大,故事的主人公是甘相伟,他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他从小比她姐姐学习好,被送入了广水一中读高中。可能因差一分或者只差零点几分与北大无缘,可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北大梦”。一直以来都是他三爹和他母亲供他上学,生活很艰苦。有一次他去北大看到一个保安坐在教室里读书他问﹕“保安也可以读书?”保安说:“只要不耽误执勤就可以读书。”于是他决定要当一个保安,他不为了挣钱而是利用北大丰富的学习资源来读书。终于在他的不断努力中考上了北大中文系,他有着三重身份:穿上制服是一名保安;换上便装他是一名北大学子;出了北大校门,站在讲台上是一名老师。学习是他每天必干的一件事

  • 4、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500字2024

    【第1篇】

    甘相伟,一个普普通通的保安,不同的是,他居然是北大校园里的一名保安。

    在北大,不论是谁,都可以学习。甘相伟从小就对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很快就变成了北大的一名旁听生。甘相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考上了北大,成为了北大一个真正的学者。看了《站着上北大》这本书,我常常在想,如果甘相伟不努力学习,他就只能在北大当保安。但是,甘相伟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北大。从此,他与保安告别,走上了另一条路。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为了锻炼我的写作能力,我每天坚持写日记。只要一想到好玩的事情,我就立刻记下来。写作文时,我就把素材本拿出来,回忆当时的情景,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并且检查作文,看作文中是否有错别字,把它改过来。最后把作文读一遍,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时间长了,我的作文也就越写越好了。我的作文还被老师拿到班里当范文来读。 看着我的作文越来越好,妈妈就给我开通了博客,当我的作文第一次被编辑老师留用的时候,我很激动。当我收到样刊,看到我的作文变成铅字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有知识,有文化居然这么重要。

    在英语上,我遇到不会读的单词,就会立刻听磁带。听完磁带后,我就会把这个单词读上几遍,直到读会为止。在课上我不懂得问题,课下我就会会和同学一起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会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去解决,这样我和同学不一会儿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慢慢地,我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我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我在培训学校参加的青少年英语风采大赛中,取得了金奖,我深深的感到,努力是这么的重要。

    越努力越幸运,甘相伟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以后一定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好好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人生流光溢彩,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2篇】

    刚开学时,李校长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聊天课”,并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那就是《站着上北大》。我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心里有些疑惑不解:北大指的是北京大学,可站着怎么上北大呢?

    原来如此!不看不知道,原来是一名保安上了北大,故事的主人公是甘相伟,他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他从小比她姐姐学习好,被送入了广水一中读高中。可能因差一分或者只差零点几分与北大无缘,可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北大梦”。一直以来都是他三爹和他母亲供他上学,生活很艰苦。有一次他去北大看到一个保安坐在教室里读书他问﹕“保安也可

  • 5、 读《站着别动》有感

    读《站着别动》有感

    “站着别动,是教给孩子最简单的应急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四岁的孙子和他的爷爷去走亲 戚,但途中小孙子爬上了铁 轨,被火车撞了。

    在这之前,爷爷曾经叫过:“快跑!”但是孙子却没有反 应。有三种可能性:1、爷爷说的不够清楚,声音不够大,孙子没听清,没反应。2、听见了,还没反应过来。但这显然不符合条件,因为孙子听见叫声后,还冲爷爷笑了一个。 3、听见了,也反应过来了,但是由于心里牢记着他妈妈的话,由此强压内心的恐惧,坚信自己会平安无事,所以站那儿没动。

    一个四岁的小孩,竟会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其中当然不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理由——他没有见过火车是怎样的!无知者无畏。火车的声音足以让任何一个人撒腿就跑,但是有一个信念,就可以让那个小孩站着别动。

    一滴水,想让它永不干涸,应怎样做? 这是老师上课时问的一道题,正确答案是: 将它放入大海。但是,我认为,虽有“物质不灭定律”,海虽大,但终究会枯的;石虽硬,但终究会烂的。那滴水,要是以为进了大海就永远不会干 涸,那就不合实际了。 或许,在几万年,甚至几亿年后的一天, 海枯了,那时,它就会发现,寻求的这个“靠山”也不是永恒的。

    那个小孩认 为,站着不动就可以安全,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毕竟,“我自巍然不 动”嘛。找到了靠山,难道就万事大吉了?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找到了一座“靠山”,你只能认为,那只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山也有被挖空的时候。 那时,你只能再去找一座“靠山”,或是靠自己。

    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别人告诉你的,若是全盘照抄,可能会引火烧身。不过,也不能完全不信别人,那样,内心会空虚,那个人就会和社会分离、孤立。

  • 6、 教师读书心得:站着读书

    教师读书心得:站着读书

    自从工作以来,很少静下心来去读一遍文章或一本好书。借这次寒假作业的机会,想着让自己沉淀下来,找个时间安安静静的读一本书。然而大抵是太久不读书了,又要考虑到时间俗物各方面,一时之间对读什么书很是茫然。幸亏学校很有先见之明的考虑到了,推荐了很多好书,于是一早我就兴冲冲挑着自己感兴趣的买了。很可惜,事与愿违,一个春节过下来,读书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加上笔下生涩,竟是不知如何下笔。于是这个心得只能姗姗来迟,粗糙难看了。

    从事历史教学也有几年了,自己其实一直知道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需要大幅度的改进,但是大概是有了职业倦怠,竟是不能下定决心,每每想到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勤奋好学便深感汗颜。其实自己才是更应该勤奋好学的那一个,不论是历史专业知识还是教育教学技能都亟待提升。而读书毫无疑问是提升的一个基础前提。基于自身目前这种麻木的状态,我深深的觉得首先要学习一下如何来读书,于是陈四益先生的《站着读还是跪着读》、英国艾德勒的《怎样读一本书》让我醍醐灌顶。

    关于老师读书的态度及怎样读书和读什么书的问题,我在网上曾经多次关注过,也见过很多人的观点及推荐的数目,但是陈先生关于读书态度的精辟见解和分析还是让我深深折服,感触颇深。站着读和跪着读实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跪意味着屈服和逆来顺受,而跪着读体现的则是一种迷信书本,想书本下跪的读书态度。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吸收书中的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有所感悟。书本是一种知识的载体,书本的知识是抽象的,他传递着作者当时的所想所悟,建立起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读书更重要的还是读者自己对命运的感受,对事物的理解。如果一个人在读完一本书后一无所获,而只是不加自己理解地将书中的内容一切照搬且深信不疑。

    抱着这样读书态度的人,我相信终其一生也不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对于站着读这种读书态度,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有体现,先生提倡对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我们都要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在接受和传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提炼。特别是对于文化的继承,更需要我们以一种取其精华,祛其糟粕的方式来对待,万不可一股脑儿全体接受。古往今来,书中的确蕴涵很多经历时间的冼礼而流传下来千古名言,但其中也夹杂着不少谬误或是不适合如今时代发展的经验。

    如果读书之人再以谬传谬,后果不堪设想。孟夫子也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跪着读书

  • 7、 北大日记读后感

    放下手中的书,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抬头望向窗外,月,陪着文字的感伤,似欣赏一种寂寞孤独的绝美,像夏空的透明淳朴,又像秋雨的绵延细长。

    我被一个叫王好的女子所吸引。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不记得夜的颜色,只有被拉长的时间。刻上了记号、刻度、标签,冗长的内心久违的孤独感,斑驳的是残缺的欢笑。如果是以前的我肯定会赞同,而现在,我只会静静地一笑而过。

    曾经的我害怕孤独。我害怕那种被别人丢下,被别人忽视的感觉。一个人走在昏暗的巷口,躲在角落哭泣,我不要。于是我不顾一切地要挤进那自认为热闹的殿堂。可我错了,所谓的殿堂,只是进过色彩缤纷粉刷的地狱。那儿是纸醉金迷的世俗世界;那儿是勾心斗角的阴险与狡诈;那儿是污染心灵的恶骂与打斗。孤独,才是真正的殿堂。

    孤独拥有着那两袖清风、放荡不羁的轻松之感;拥有着那远离红尘,在自然之风中的清闲作文之境;拥有着那不被骚扰和侵袭的纯净心灵。孤独时,找一角落抛开昔日的忧愁,滤尽心底的尘埃,为自己开辟一方亮丽的天空,听秋风扫落叶的声音,看朦胧细雨,等待花开的瞬间,就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孤独时,独处书房,揽一室阳光,摊一方素纸,龙飞凤舞地写上几笔,亦能一笔一笔描绘那泼墨山水。或者,悄悄拿来相册,回忆曾经的酸甜苦辣,便又多了一份成功的自信和失败的平静。孤独时,坐下来静静地听听音乐,欣赏《蓝色多瑙河》的悠扬或是《命运交响曲》的激昂,亦可以品味戏剧,细细斟酌人生入戏,戏如人生的韵味。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细细品味孤独的感觉,喜欢在孤独中感觉生命的静静流淌。总是在兴奋或大笑之后安静下来,好像自己不是刚才那个人,而变成了一只自由的小鸟,在空中俯视着地上的悲欢离合,享受孤独的快乐。

    孤独,美妙如斯,何不静静享受?

  • 8、 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

    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一)

    在妈妈的推荐下,我读了《读者》中的一篇文章《你凭什么上北大》。

    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女孩从上高中到入北大的读书的经历。她从全班倒数第一名进步为了年级第十二名,又一跃成为全校第一名,最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她的成功告诉我们目标执着不变,加上勤奋刻苦就是能成就梦想的法宝。《历史》课本居然背到5遍,期间的艰辛与坚韧可想而知,尽管看到课本就想吐,但坚持下来了,就成功了。而且他唯一的目标就是上北大。目标的坚定也是促使他不懈努力的动力。

    从这篇文章中,我读出了:你只要努力了,尽力了,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也没有突破不了的目标。她发生改变的契机是因为高三班主任在一次班会课上的讲话:你只是懦弱!你不敢尝试!你不敢向考第一名的孩子一样去努力,因为你怕你努力了也比不上她!你宁可不去尝试,是因为害怕失败的风险。你连这一点失败的风险都承受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根本就没有把握正是因为老师的这番惊世醒语,敲醒了懵懵懂懂的她,让她从此勤奋好学,最终实现了上北大的目标。

    我知道有些人自以为很聪明很有才气,看不起那些认真学习刻苦努力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笨鸟先飞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是不敢尝试,因为你怕自己努力了刻苦了也比不上他们。你不敢去尝试,只是因为有失败的风险,而你甚至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根本就没有把握,你只是懦弱。这些话如五雷轰顶,劈在我头脑中,我也是个优秀的学生,但是因为懒曾经的豪言壮志早已被懒惰麻痹了,没有再次像作者那样拼命狠狠的搏一搏,也许我应该再试试。

    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这我也知道,这种能力要养成很难呀!我又不是没试过,当同学下课都在玩的时候,我的下意识就告诉我该学习了,身体早已将我固定在板凳上,但是思想在哪放牧就不知道了,我很安稳但不踏实,正是该有一样东西管住我的思想的时候了,幸亏我读了《你凭什么上北大》让我又获得了自信,不能任自己的懒惰放肆下去,该奋斗啦!

    光去刻苦是不行的,还得有方法。要坚持曾经成功过的方法不再放弃,要在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就好了,记住了意志的力量,就是决定成败的力量。无时无刻要告诉自己,我要走下去,我会走下去,一定的

    我相信我们都可以做到,只是少了奋斗。正是别人的事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了我们,奇迹也可以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我想,当一个人在不断超越自己的时候,

  • 9、 余秋雨北大授课读后感

    你读过余秋雨的《北大授课》吗?有着怎样的读后感呢?欢迎阅读小编带来的余秋雨北大授课读后感,与你分享!

    余秋雨北大授课读后感【1】

    近期,读了余秋雨老师的《北大授课》。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收获,两点启示。

    一个收获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来就很少涉猎历史方面的知识,更不要说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中华文化史。

    通过阅读《北大授课》,使我头脑中这块不毛之地长出了一根草芽。

    两点启示:一是余秋雨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成功,值得我们学习。

    授课之所以成功,尽管有余秋雨老师超雄厚的实力和优秀的学生以及授课内容等特殊原因,我觉得授课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余秋雨老师总是先提出一些与授课主题相关的问题,然后以学生为主展开讨论,最后老师再纠偏、、提升。

    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和学生形成课上的良好互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出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针对性地纠偏,再总结、提升,更能有效调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这种授课的方式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从教育思想的角度看,暗合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

    我认为,我们的老师应该找到《北大授课》的录像片看看从形式上学习教法,再认真研究一下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从认识上转变观念。

    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发生变化,教学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余秋雨老师对中华文化历史、文化事件价值的独立判断。

    余秋雨老师能够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前提,一是对中华文化的广泛研究和相关文化事件的深入考证,二是多维度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和冲破束缚的勇气。

    作为教师,我从中领悟到了专业成长的方法。

    余秋雨北大授课读后感【2】

    文化能够滋润生命,生命也能够滋润文化。

    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

    从本书中可以窥视余先生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和热爱。

    说来惭愧,他们谈论的一些文化内容虽有些久远和高深,让我读得有些艰涩,似懂非懂,就像烈日下蜗牛的行程,但我还是饶有兴趣地坚持把它读完。

    每每读完一课心胸总有一种亮敞的感觉,眼前蓦然少有的开阔。

    一直以来,我深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却未见人细谈,恐怕是他们没这胆量吧。

    但是,余秋雨却用最具个性的文笔精心淬炼华夏五千年文化。

    推开文学的大门,余秋雨与一群北大学子一起讨论着古老的话题,散发着自然的青春色彩。

    从童年的歌声到古老王朝的

  • 10、 我是北大穷学生读后感

    我是北大穷学生读后感

    对一般学生而言寒假是一个很长的假期,很多人都会利用寒假去做一些平时想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我用寒假看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叫《我是北大穷学生》。这本书挺有意思的,它是北大的一名叫马超的同学写的,里面虽然没有很多华丽的词语,但却让我有一种羞愧的感觉。

    《我是北大的穷学生》写的是马超的大学生活,他的家境贫穷,刚开始去北大报到的时候他穿的是一件领口黑乎乎的白色长袖衬衫,下面是褐色起球的已经不合身的的长裤,而他的行李箱仅仅是一个已经破烂不堪的塑料袋。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允许,随行的老父在当天就要回去了,并且把剩下的300块全部给了上大学的儿子。300块对很多的大学生而言仅仅只是一个星期的消费,有一些学生陪女朋友去吃一顿饭都不止300块,但这却是马超一个月的生活费,而且他仅有的就只是这300块。过了不久,他找了一份家教兼职,但由于离学校较远,每次回学校后路上总是只有他一个人。后来他有做了大大小小的很多兼职,在大二第二学期开始便完全不用家里寄钱给他了,到了大三,他甚至给他的姐姐和妹妹支付生活费和学费。

    当我读完时,除了敬佩之外还有就是羞愧,同样是经过了12年基础学习的大学生,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伸手向家里要钱,并且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本书告诉你,这不是理所当然的,这是羞愧的,大学生平均年龄是20岁,在道德上你已经要自己照顾自己了,在法律上你已经是一名成年人,已经到了父母没有义务养你而你有义务要养父母的年龄。当你伸手向家里要钱的时候你是否会羞耻,当你和女朋友去高级餐厅吃饭的时候是否会羞耻,当你和朋友晚上出去大瓶酒、大块肉喝到2、3点的时候你是否会羞耻。的确,求学时期要家里支助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但是过分的需要就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在我们还是纯粹的消费者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节俭,须知道父母一分一毫来之不易,不要觉得贫穷出去打工是一件羞愧的事,殊不知那些理所当然地拿父母的钱还笑话别人去兼职的人才是最可悲的。

    《我是北大的穷学生》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朴素,当时它却是最能让我们大学生引起共鸣的一本书,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用父母辛辛苦苦赚的钱拿去做一些无谓的事。不要做一个骄奢的大学生,要做就做马超一样的大学生。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1-08

  • 2019-09-20

  • 2023-05-06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04-0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2-02-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1-08-02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1-16

  • 2022-04-12

  • 2019-10-28

  • 2021-06-24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站着上北大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站着上北大读后感、2024站着上北大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