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雅舍的读书笔记 > 地图 > 雅舍的读书笔记,2024雅舍的读书笔记
雅舍的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雅舍的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雅舍的读书笔记推荐
雅舍的读书笔记

(共 7894 篇)

  • 1、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正如此书封面语,它里面是满满一本谈话的艺术。

    初读这本书时我没有注意到时间的白驹过隙,以及作业还有很多。他操着朴实无华而略带一些小幽默的轻松笔吻,向我娓娓叙说着一桩桩一件件同样无足轻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几杯小酒和一个熟络无比的街坊邻居聊天。无论是痰盂还是萝卜汤,是吃相还是头发,是狗肉还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谈,就这话题无限发散开来,凭借他八十年的阅历,举足轻重地作出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虑,不需故弄玄虚,脱口而出已是浑然天成。这么一个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就这么突兀的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镜,圆脸,头顶光溜溜,咧着嘴,两眼弯得像月牙,笑得很自在。他笑,我也笑,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阴霾也染成了阳光,仿佛流云也停滞不前;他骂,我也骂,不带一丝烟火气的冷嘲热讽、嬉笑怒骂,像凛冽的冬风,奔流的江河,柔软却蚀物无声。

    他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启发。首先是文章中频出生僻字和成语,更加准确,更加精炼,能用一个字拎清,不用两个字磨叽,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对事例的引用,在我书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从5000年前的尧舜禹汤,到昨天打的领带,一篇杂文可以引用七八个恰到好处的事例。再者,与当今社会的浮华风正反,他的文风非常平实,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豹窥一斑,在我的同学们焦虑的思考如何给读后感取一个华丽的主题目来哗众取宠给文章加分时,读后感三个字已经概括了一切。除了作文,还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这是一本好书,我愿意在空闲时想起他,愿意吃撑时站着阅读他健胃消食,愿意在出远门第一个想起他,愿意向朋友推荐他,愿意在作文山穷水尽时翻翻他,这也许就是对他最大的崇敬。

  • 2、 断舍离读书笔记范文

    初识断舍离是在家休息待产的时候,我不想整天焦虑,所以自己找点事情来做。本以为这本书是讲收纳的,没想到,理清楚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是最低层,借助整理理清楚自己的内心,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才是最高层次的断舍离。

    断舍离这三个字其实应该分开来看,第一个境界应该是舍,也就是扔东西,扔东西有这么难吗?答案是yes!乘着怀孕在家,我先从自己的卧室开始把自己不穿的衣服全部整理出来,不好的全部扔掉,还有些几乎是崭新的衣服拿去送人。在扔东西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冒出一个观念,哎呀这个衣服买的那么贵,扔掉真可惜,可是呢放在家,我又怎么都不会再穿了,这就是我们在断舍离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东西怎么都扔不掉。在你开始收拾的时候你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觉得扔掉可惜,或者安慰自己说先放着吧,以后说不定会用到,又或者嫌麻烦,根本就不想开始收拾。

    断舍离令人佩服的地方在于这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这句话怎么理解?当你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全部扔掉的时候,你还会觉得收拾是件困难的事吗?我刚开始扔东西的时候根本不敢在婆婆当面进行,我都是偷偷收拾,然后等到要扔掉的时候,再去喊他们过来看看有没有不能扔的东西。刚开始,婆婆还会说哎呀这个不能扔,那个是长辈留下来的,或者说扑克牌扔了干嘛?后来她似乎已经习惯我在家扔东西了,哈哈,那段时间,家里只要少了东西,老公就会告状,肯定是高田拿去扔掉了,为此我是没少背黑锅。但是后来我神奇的发现,婆婆也开始扔东西了,她居然把家里虽然没用,但是也绝不会碍事的两个靠枕扔了,为此我开心了很久。

    断舍离的观点认为,如果周围的人顽固的不想收拾,那么你就从自己做起,愉快地扔东西,周围人也必然受你的感染,大胆地扔东西起来。如果你的父母还在骂你乱扔东西的话,请告诉他们现在房价那么高,家里的空间用来放这么多垃圾多不划算啊!

    虽然我说的很轻松,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扔的掉东西,就连我的好闺蜜@gardensister家里还放着初中的一些杂物,每次想扔的时候总会想起小时候的时光,舍不得扔掉。怎么扔?这是断舍离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因为你必须首先把家里多余的东西扔掉,才有必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收拾工作,比如打扫,清理,或者用收纳箱等工具进行收纳。

    扔东西有两个思考维度:

    1、是我与物品的关系,很多人东西扔不掉的原因在于,这个东西根本不坏啊,还能用啊,或者这是个好东西,买的时候还很贵呢等等,这些观念的偏差在于,

  • 3、 读《雅舍》品文化

    品读《雅舍》,梁实秋老先生以寥寥几笔将珍馐美味摆在眼前,又用平淡朴实的笔触将喝茶饮酒、下棋遛弯再到谈及世情百态、故都风物的日常琐事归于温柔敦厚、中庸平和之间。

    中华文化的意义不仅是它渊源的历史文明,更重要的是它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世界,摒弃贪婪与粗俗。中华文化带给华夏儿女的除了丰富多彩的戏曲书画,富丽堂皇的名胜建筑,更深刻的是教会我们处世的礼与仁,引导我们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这也是中华文化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并能在世界长河中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雅舍》仿佛就是《陋室铭》的衍生展现了儒家文化里的安时处顿独善其身以及中和之道。其中既有儒家的冲和,又有庄子的通达,以平凡的琐事表达对于生命的悲悯、个体的尊重、常态的向往。雅舍之雅并非在物质上的精致与富足,而在于性情的高雅和操守的坚持。且不谈阳春白雪,即便是最普通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其中都透露对生活从容洒脱,对世情百态诚敬谦让的文化精神。

    时下,社会浮躁的心态处处可见。年富力强的人不甘于诚恳踏实地劳动,而追求急功近利;富有的人挥金如土,用炫富来吸引眼球;学术研究者不肯下苦功夫掌握知识或课题,而用小聪明找捷径社会的浮躁,终究还是精神的迷茫与缺失。

    有从容的态度才能够对流言蜚语,不辩不争;对逆境不公,不怨天尤人;对误解委屈,不自怨自叹。有洒脱的精神才能遇事不乱阵脚, 能控制情绪 做到荣辱不惊。凭借一份从容洒脱,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谈笑自若;凭借一份从容洒脱,关云长单刀赴会豪气干云;凭借一份从容洒脱,居里夫人能在面对成为千万富翁的机会淡然而笑,将自己毕生献给科研事业,惊叹世人;凭借一份从容洒脱,陕西师大手写4500份通知书,以抱朴守拙的治学态度得到社会的敬佩从容洒脱便成了一种必胜的信念,一种自信的威仪,帮助我们释放自己,让自己自由,不沦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让我们不局限在利益得失,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快乐。

    除了从容洒脱的生活态度,中国诚敬谦让的美德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这正是传统文化思想对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影响。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便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引以为傲,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以京剧大师梅兰芳来说,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

  • 4、 《断舍离》读书笔记500字

    《断舍离》读书笔记500字:

    《断舍离》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如何管理生活中的物品,来提升人生境界。“断舍离”传导给我们如何进行生活中的断舍离,通过断舍离来舍弃生活中的一些不必要的物品,来提升生活的质量。通过对生活中物品的整理,同时也整理出了自己的内心,使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整理,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境界。

    断,指的是买东西的时候三思而后行,只添置自己需要的物品,断掉杂七杂八的欲望。比如,不要看到超市打折就胡乱的进行购买。

    舍,指的是舍弃掉家里没用的物品。缩小自己的喜好范围。

    离。指的是脱离执念,心情愉悦,了解自己,也爱自己。

    无法断的原因:遇到超市有购物折扣,网购时遇到满多少包邮的情况下。

    无法舍的三种人:第一,逃避现实型,他们不愿意去收拾房间;第二,执着过去型,他们非常念旧,不愿意放弃他们现有的东西;第三担忧未来型,他们总认为他们现在有的东西在未来肯定会大有用途,使得他们不愿意舍弃。

    如何实践?实现断舍离的唯一方法就是,锁定时间,聚焦目标,自己选择一个时间段,对屋子进行打扫。

    对屋子的整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扔东西,将没用的东西扔掉;第二,将物品进行分类。

    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

    七,指的是总量空间能放七成。

    五,能看见的空间只能放五成。

    一,给别人看的装饰空间只能放一成。

  • 5、 断舍离读书笔记1000字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山下英子,通过练习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便致力于提倡这种观念,使人们都能够亲身实践收拾整理这种事情,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舒适的自由生活。说真心话,我并不是很喜欢阅读这本书,但是,任何一本书都有可学习的地方。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感想,愿与大家共分享: 一、了解概念: 幸福取决于我们和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看似很是抽象。但细细琢磨,就是这么回事。要想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要和脑袋中的声音建立一种比较健康的关系。因此,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之一,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馄饨,让人生更加美好。“断、舍、离”从字面上各自有不同的解释,而我们要求的“断舍离”并不是心灵改变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也就是说让你“自己能够掌控”这种感觉的量,包括你能够掌控所有在你身边的物品位置,以及确保他们能够物尽其用。断舍离正是一种磨砺感应能力的技术。 二、如何做到丢弃: 我们先弄懂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让他们分别就自己不同的性格特性进行反复的思考,才能够做到改变生活习惯,将你的家变得干净利索。一些研究命理的人认为,一个家庭的运气,可以从物理的层面上看出。也就是说,可以从房间中的灰尘的数量及家庭的整洁方面看出家庭的整体运势。所以,我们应该将这些必要的整理作为常规性的习惯,持之以恒。快速从不用的东西、还在使用的东西、充满怀念的东西上进行立即行动,整理家庭中这些的“杂物”,使生活得到改变。这也就解决了“物品与自己的关系”。假使我们把屋子搞得一团乱,粗暴的随便乱丢东西,就相当于赋予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使你的生活、工作、学习得不到积极向上的赋能,更没有足够的勇气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挑战新的“目标”。 三、开始行动: 彻底的筛选物品才是“断舍离”的核心,所以,如果做不到,就一定没有完全符合“断舍离”的要求。此时,我们要明确垃圾的三大类包括: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基于明确这些,开始行动,并能够更深入的思考一下送东西和收东西这件事情,就不会随便送礼品给人了,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也是“断”的一种行动体现。同时,我们要把握“断舍离”的目标“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去实现我们的行动,找到最终的好心情,打动

  • 6、 关于雅舍的读后感

    关于雅舍的读后感(一)

    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刘禹锡通过《陋室铭》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不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讲雅舍的特征:简陋,不能避风避雨,风雨来往无阻。此段作者在介绍木头架子时,用了一个拟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使得雅舍的简陋形象化、具体化。第二段主要讲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边的风景,还有客人来的话要上几级阶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诉说了雅舍的简陋,可以与邻居互通声讯,特别是讲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个生性乐观之人。如果说前几段都是讲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话,这段讲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细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练的文字2020,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细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图,又通过雅舍陈设之简,表达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人便超然脱俗了,不为世事所累,这不是陶潜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雅趣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当今时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现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质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东西也越来越物质化,利益化。再难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雅致,灵静致远、志存高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其他的我不甚了解,就拿我们大学生来说,已经越来越现实化。很多同学谈恋爱,如果你跟女朋友或者男朋友谈孔子,谈艺术,对方绝对会说:你吃饱了没事干是吧?呵呵,那些还不如去哪个秘密的地方,kiss个天昏地暗来得热情啊。所以这人就有一种现象,当一个人物质食粮匮乏的时候他的精神食粮就会很丰富。就拿阿城的《棋王》来说吧,棋王王一生对吃要求得特别低,他只讲求能吃饱,能有吃的就满足,在那个饿死人的年代,而执着于追求精神享受,穷尽心力追求棋术的精髓,最终能以一敌九,成就了名副其实的棋王。所以,人的精神境界都是被逼出来的,越恶劣的环境,我们的想象力就会越丰富。更有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给许玉兰和三个儿子抄菜更是一绝,没有一点材料,却可以抄出精神上最美的佳

  • 7、 读《雅舍》有感1200字

    偶然路过城东拔地而起的新楼盘,身边的大人们不约而同地谈论起房子。一会儿是某某小区环境好、价格公道但地段偏远,一会儿又是某某楼盘地处黄金地段却又实在太贵云云。他们谈得起劲,而我却有些不以为然。

    近日偶读梁实秋先生散文《雅舍》。也不知为何,就忽然觉得大人沾了些铜臭气息的谈话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莫大讽刺。

    就在半个多世纪前,还处于抗战中的中国四川,身陷困境的千万中国老百姓等待着从苦难的深渊中被拯救出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当时在东南大学任教的梁实秋几经辗转,住进了所谓的“雅舍”。

    他笔下的那座“雅舍”可能与我们印象中的不大一样。我想象中的雅舍应该是整洁明亮的,不需要那些华美的装饰与累赘,越简洁越好。可事实与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在梁先生笔下,“雅舍”只有用火烧过的砖孤零零的四根砖柱,上面再加个木头盖子,光是想想,就觉得寒碜。

    最可怕的是夏天,“夏蚊成雷”在这里变成事实,“当别处蚊子早已偃旗息鼓之时,这儿的蚊子则格外猖獗,偶不留心,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粒般……”不光有蚊子,白日里隔壁传来的各种声响也逼疯人,晚上还有老鼠出没,各种磨牙声抑或是其它声响更是层出不穷,搅得人不得安宁。更可怕的是下雨天,屋顶到处都是湿印,屋顶灰泥崩裂,弄得满屋狼藉亦不足为奇。

    梁实秋先生所言之处说的皆是“雅舍”的简陋,却丝毫不令人觉得有多丑陋,反而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读出他的幽默与乐观。所谓“室雅何须大”,大致就是如此。

    与梁先生苦中作乐的精神相比,被王国维誉为“国初第一词手”的相国公子纳兰容若就显得太过消极。身为相国之子,父亲与家族权倾朝野,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却成日闷闷不乐,就连词作的风格也大多是伤怀之作。稍作对比,高下立见。

    人的欲望是无底洞。你得到的越多,那么失去的也就越多。现在,有些人住在高大气派的房子里,却始终怏怏不乐。就像是小孩子好不容易得到了想要很久的机器人,而目光却立马又被五颜六色的积木吸走,而先前好不容易才得到的那个机器人则被丢在一旁,无人问津。

    世间这么多东西,总有些是你伸手就能够到的,也有些是你跳起来就能够到的,但总有些是你怎么也得不到的。于是人们开始犯罪,企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小偷、强盗根本吃穿不愁,却始终抱有欲念和贪念。就像是贪官污吏,在别人眼中,他们有着所谓的“金饭碗”,却因为心中的欲念而贪污受贿。就像有人说过的

  • 8、 读《雅舍谈吃》有感
    读《雅舍谈吃》有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抗拒美食的诱惑,历代的文人墨客拜倒在美食的裙摆下,更是多的数不胜数。梁实秋先生大概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了。他虽不是像美食家对于美食如数家珍,但他多的是一份文人对于生活的感悟。 我是那种“唯美食和信仰不可辜负”的那一类人。我喜欢美食,喜欢亲手制作美食和回味的过程。读了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我仿佛找到了知己,找到了一个和我有着相同观念的朋友。 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君子不一定要远庖厨。这个观点和我是相同的。因为烹饪不只是以填饱肚子为目的的一种浪费时间的方式,而是非常让人享受的一种过程。从小我就非常羡慕那些餐厅里的大厨,羡慕他们可以做出那么多好吃的。烹饪的技巧可以传授,但真正独得之秘也不是尽人而能的。当厨子从学徒做起,从剥葱剥蒜起以至于掌勺,在厨房里耳濡目染若干年,若不是因为热爱和一份传承,如同戏剧的名角,一旦凋谢,其作品便成《广陵散》矣。 书中不仅有平常人家餐桌上的家常菜式,也有茶楼酒肆的招牌美味,更多的是记忆中家乡里走街串巷的小贩叫卖的小吃。每一道菜肴都经过细致的描述,描述味道,也是在临摹记忆。每道菜品都大不相同,相同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对乡味的怀念。 读着“芙蓉鸡片”,我就会被饭馆跑堂的剥蒜、剥葱、剥虾仁的麻溜劲给吸引住,读到说山东腔的堂倌说:“二爷!甭起虾夷儿了,虾夷儿不香”,堂倌与食客的画面感给吸引住。然后开始挽起袖子也想试试炸得片片薄脆的芙蓉鸡片。一口下去,是不是也会吃得满面油光,酣畅淋漓。 读着“核桃酪”,你我就会被作者那一副翘首以盼的样子和心中的期盼之意所吸引,读到母亲在张罗着做核桃酪时,你我就会被母亲眼花缭乱的动作所吸引。然后拿起勺子也想试试才出了锅的,热腾腾的核桃酪,是不是也会吃得兴高采烈呢? 《雅舍谈吃》更多的是对日常美食的惦念。有些过处尽管不精细,难得的是一位老人对故土的浓浓情意。写的是味道,品的是人生。不停地追忆,不停地烘焙,带着记忆和乡愁的香,是吃的精华。 北京的寻常巷陌,前尘往事,混在食物的馨香和茶酒的清冽中犹有风味。他也曾自嘲一生未能忘情于诗酒,文字飘逸洒脱岂不是诗性使然? 是啊,正如所言,初心不改,便能在尘世烟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闲适人生。

  • 9、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一)

    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读梁实秋的《雅舍》有感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工作之余、闲暇之时,读点书,写点字2020,别有一番情趣,也算没有枉度时光。我的书架上经常摆几本自己喜欢看的书,名人传记、历史小说、杂文趣事、唐诗宋词之类。不知何时梁实秋的散文,也跑到书架上来凑热闹,也许是被鲁迅骂得无处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饱眼福,一睹大家的风范。说来,敢和鲁迅对阵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简单,文章写的朴实无华,既无哗众取宠之意,又无刀削斧斫之痕;讽刺诙谐、妙趣横生,家常小事,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观察人物是那么细致,阐述观点是那么独到,引经据典不雅于鲁迅,真可谓是博学多才。

    他的《雅舍》让我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点不雅,况且,雅舍还并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请看他的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如此说来,还不如刘禹锡的陋室。说梁先生不简单,还因为,就凭寄居在这雅舍几日,竟然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无处寻觅雅舍了,难怪很多人住在舒适的高楼大厦里,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是因为再也没有雅舍那样好的环境了。虽然,我也有意识想多读点好的文章、好的散文,来补充点先天不足的文学素养,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处所,怪哉?说怪,是因为自己曾几何时,自叹条件不好,而影响了写作的兴趣。那时,几点热血,几点激情,怦然心动,理想憧憧,大有作为之势,参加过春风函授文学讲作学习班,学过作诗、写文章,但是,叹息没有舒适的书房,感慨没有像样的书桌,甚至,没有台灯都能成为放弃的理由,还时时告诫自己,将来有了!一定能写出几部,不,几篇、几首像样的文章、小诗。后来,一切都有了,又没有时间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几十年,随着时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过,人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时间有了,台灯、书桌,甚至书柜都有了,可称得上书房了吧!为什么单单又没有了雅舍呢?真是见怪不怪。

    最近中我有幸阅读了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一下子被他清新的文笔、优雅的语调所吸引。几个下午,坐在朝南的落地窗前,一边享受冬日的温暖的阳光,一边品味《雅舍》的悠闲,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有个学者曾经说过:五四以来,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现代散文,大致可分为两代流派。一派继承载道的传统,直面现实而发出进击的纯响,如鲁迅

  • 10、 雅舍的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雅舍的读后感”。

    读书是做人的根本,它可成就礼贤之士、诚信之客和德善之人,阅读了作品,我们的思绪如滔滔江海。此时就会有人想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想。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雅舍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雅舍的读后感 篇1

    今年暑假,我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虽说是读,其实就是听,因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这样,我才有机会用耳朵听到了这么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里面有描写台北故居、写雅舍、时间即生命……但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雅舍,是作者的故居。它修建在山上,从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几公里,如果有客人来,要爬七八十层土台阶,再走过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雅舍不大,共六间,作者只占了两间。因为房子是依着山势修的,就形成了一个超好玩的现象。早晨起来从书房到厨房是上坡,吃完饭从厨房到客厅是下坡。房子是用来挡风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不能遮风是因为窗上没有糊纸,不能挡雨是因为房顶上的瓦片有许多小细缝。虽然雅舍尽不到房屋的责任,但作者认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雅舍给了作者灵感和快乐,雅舍前面是金灿灿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土山坡。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怎么会不喜欢呢?

    读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认识到了语言的美。当我读到一些词句的时候就感觉深处作者描写的那个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鸟》的散文,里面描写了各式各样的鸟,当作者在描写这些鸟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我不仅体会到了语言的美还懂得了要珍惜时间。我在《时间即生命》学到“不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年轻的时候要学习,不然到了老就会有所遗憾。”

    这本书用它独特的方法让我受益终身。

    雅舍的读后感 篇2

    这一阵儿,红了周作人,红了梁实秋。很多青年人争着看,很久以前骂过他们的人,也来评述而大加赞扬,奉为经典。现在的社会,经典这词用得太多,好也经典,坏也经典。我突然有些奇怪,想看看他们到底写的是什么样的文章。赶巧了,一个朋友刚刚送给父亲一本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便抢来抱着读了,不几日,竟也看完大半了。

    现在看起来,文章确实十分闲情雅致,写的都是平常小事,却篇篇透着学问,不时从唐诗宋词跳到日本古籍、希腊神话,不时妙语如珠,令人捧腹。这些文章称之为杂文有点不

  • 2019-09-20

  • 2022-12-25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3-05-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0-16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11

  • 2021-06-25

  • 2019-10-19

  • 2022-11-23

  • 2021-06-25

  • 2021-06-18

  • 2022-08-15

  • 2021-05-19

  • 2021-06-08

  • 2021-10-08

  • 2021-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06

  • 2022-09-21

  • 2021-05-19

  • 2019-10-11

  • 2022-03-22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1-09-09

  • 2022-09-07

  • 2022-04-09

  • 2019-10-11

  • 2019-10-11

雅舍的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雅舍的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雅舍的读书笔记、2024雅舍的读书笔记,雅舍的读书笔记摘抄,雅舍的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