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 > 地图 > 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2024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范文
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相关栏目
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热门栏目
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推荐
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

(共 4159 篇)

  • 1、 我家的小故事_700字

    小房子、小摆设,三个小人物,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平平凡凡的三口之家。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因为它是和睦的,因为它处处都充满了爱。

    那一天,我买回一只漂亮的铜制风铃。正轻轻拨动,让它奏乐时,门被推开了,只见母亲站在门口,一脸的沮丧。我忙跑过去过母亲手中的包。往日风趣的母亲,此时一言不发。我有些紧张,想问,又不知如何开口。

    晚餐的时候,母亲终于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原来是母亲的上司让她调换工作。干公交这一行,离开办公室的岗位,就逃不过早班或晚班了。我家住在城郊结合部,外出十分不便,为此,母亲十分担心。饭没吃几口,母亲就放下了碗筷。这时,父亲夹了一只大虾,放在母亲的碗里,母亲微微摇了摇头。父亲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了母亲的手:别急,有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明天我陪你去单位向领导讲清楚。如果不行,再早再晚我都送你上下班!父亲的话很有力,我都被深深感动了。平时,父亲可是一觉睡到大中午的人呀,他竟会作出这样的承诺!我偷偷看了父亲一眼,只见他的目光诚恳而坚定,一副可以保护好一切的样子。

    我将头靠向母亲:妈妈,今天你许下一个心愿,从今晚开始,我天天为你祈祷,工作一定没问题!听了这话,母亲的眼睛湿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尽管母亲的笑中仍有些苦涩,我却可以肯定,母亲原本惶惶的心此刻已踏实了许多。

    故事的结尾,自然是一只上上签,母亲坐进了更高一层的办公室。为此,父亲特意为母亲办了一个庆功宴。母亲的笑容又灿烂如初了。那一晚,不知是因为风太大,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那只铜风铃竟不知疲倦地唱了整整一晚上。伴随着笑声和铃声,我们的心都醉了。

  • 2、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读后感_700字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读后感700字

    很甜的一部治愈系小说,看完忽然觉得自己的那十二年最美的时光都去了哪里?也开始去思考自己的青春都埋没在了哪里?

    没有可喜欢的人,没有可暗恋的人,没有风风火火闯祸,一起游荡江湖的人,从来心里只有一件事,学习,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好学生,逼迫自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所以头发从来都是扎着马尾辫,不敢留刘海,不敢剪短发,不敢染发,烫发,不敢尝试其他除马尾辫外的发型,因为那样看起来就不乖了,衣服从来是保守不花枝招展,不艳丽,不敢穿裙子,或者就乖乖穿校服,父母老师说的每一件事都听在耳朵里,不管对错乖乖照做等等这些,只为讨得父母老师的开心,想做别人眼中那个人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想成为最闪耀的存在,所以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不是内心真正自愿去做的,所以他会觉得更累,感觉到更多更大的压力,自然本性里的野会被磨平,或许开始的时候是只是去装装样子,可装得久了就成了习惯,一旦成了习惯就很难去戒掉,慢慢地就成了自己的一种人设,自己都忘了自己的原本模样,本该有的样子。然后一旦你做一些有违你乖乖学生,好孩子的模样时,别人就会投来异样的眼光,说着你变了,其实我想说这才是我真正的模样,可是又有谁会在意呢?只会说你不乖了,你变坏了。可是你们可曾知道,这样的人当久了,他会失去属于他的活力,会对生活失望,会在心里埋怨,会变得自我怀疑,不自信,甚至自卑等等这些。

    青春的美好,青春的怀念,所幸我的青春还没有走到终点,所以开始去做一些改变了,开始去找回该有的模样了,不管你看到的我是不是你以前所见的,所认识的,我只想说,现在的我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我不愿让生活磨去我的所有棱角,我想留住青春里单纯的小美好。

  • 3、 读《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有感

    这一阵儿,红了周作人,红了梁实秋。很多青年人争着看,很久以前骂过他们的人,也来评述而大加赞扬,奉为经典。现在的社会,经典这词用得太多,好也经典,坏也经典。我突然有些奇怪,想看看他们到底写的是什么样的文章。赶巧了,一个朋友刚刚送给父亲一本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便抢来抱着读了,不几日,竟也看完大半了。

    现在看起来,文章确实十分闲情雅致,写的都是平常小事,却篇篇透着学问,不时从唐诗宋词跳到日本古籍、希腊神话,不时妙语如珠,令人捧腹。这些文章称之为杂文有点不妥,倒更像贾平凹的《抱散集》的小品文,茶余饭后,厕上睡前看看,十分好,也增长些知识。

    看过原序我才知道,这些文章都是1939年前陆陆续续写的,想想那时正是日本人侵的时候吧。国难当头,正该是大声疾呼,他却畏手畏脚写起了小品,不干政事,这不就是儒弱的表现吗?

    我一直认为文学是应该对社会起一些作用的,看看目录,四集中尽写的是狗、猫、下棋、洗澡、痰孟、筷子等生活琐事,看来梁是过着闲适的生活的。看看别人吧,鲁迅先生正为革命奔走呼号,熊十力、马一浮正寻求从精神从哲学上救国的途径;弘一法师正因对世事的失望而遁人佛门;多少身在外国的学生、文人也在为祖国的振兴而疾呼他们都可以被称为仁人志士。再看看梁实秋,他和林语堂并称幽默大师,国之将亡,谁还笑得出来!别人都在为祖国之崛起而奋斗,而他们却在心中安心品茗、植花;别人都在研究救国之路,而他却研究出了搓麻将的上肢运动、蚌式游泳,有人就此说幽默,我无法想像,门外就是战场,而屋内却在研究搓麻的姿态!我不否认梁实秋的才华,译《莎士比亚全集》、《呼啸山庄》的功绩,也不否认他的小品文的精美,但在那个岁月,写这样的雅舍小品就是错的。一个人或一个文人光有学问是不够的,就像人光有华丽外衣而内心荒芜一样。1939年不是明哲保身的年代,而是为国献身的时刻。

    我不喜欢梁实秋,他就是鲁迅所称的落水狗。中国的传统文人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同点:他们都是操作着一副笔墨,写着一种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字。只不过有的官居宰辅,有的长衫布衣;有的侠骨赤胆,有的蝇营狗苟;有的豪壮奇崛,有的脂腻粉渍。文如其人,一点也不错,梁实秋正如他自己笔下的一批批慵懒的小市民一样,他不是我心中真正的文人。

    什么是经典?风行一时,流行一时的不是经典,就像天空中的太阳,有时可能风风雨雨,乌云遮日,但雨过云开后,还是一片金黄、一片灿烂;即使在夜

  • 4、 读《雅舍小品》有感1500字

    读《雅舍小品》有感1500字

    沈江升

    首先感谢张思东学长对我文学上的支持,赠予我大量书籍供我阅读以提高写作水平,此《雅舍小品》即为其一,当然,张思东学长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们的关系也是极好的。

    初捧此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不厚的小集子的。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1946年,因为战乱,梁实秋先生入蜀,居住在今天重庆北碚一栋筑在山坡上的房子。烽火连天,人心未定,实秋不写"与抗战有关的",用笔名给当时的某报写专栏。至于为何命名"雅舍小品",其实并非文人自拔雅兴,强冠雅名,实则是当时那栋房子的女主人名字有雅字,为了方便邮差,便命名雅舍。

    读此书作品,谈不上宏大的行文逻辑,但却清新自然,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生活琐碎,正如梁先生在《雅舍》一文所写: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别有趣味,令人读後有深得我心之感,可见作者独有的智慧和过人的洞察力。梁先生成长于北京,也去过西洋。国人的劣习看多了,西洋人的偏见也遇了不少。但他既不大骂中国人的劣根性,也不需要用嚷直了嗓子的自豪来掩饰私底下的自卑。他只是平平静静的说,悠悠缓缓的说,把所有好的坏的都说成谐趣小文,有自嘲,有宽容,即便是讥讽也充满善意。

    所居雅舍,其实"篱墙不固,门窗不严",甚至还有鼠子乱蹿,蚊虫骚扰,对此,梁先生对此也"没有法子",但在他笔下,有牙的相鼠上跳下蹿,跟梁先生捉起了迷藏,而聚蚊成雷的雅舍让梁先生颇感"蚊"风之盛,意外发现这雅舍之内的蚊子,骨骼清奇,"都像是硬的",但他"仍安之",等待寒冬驱逐,还诙谐道"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住在雅舍",让读者顿生疑窦,与鼠斗,与蚊战,也能打出风采,打出风格来?

    随后,梁先生笔锋一转,对月光下雅舍的描述,顿让人觉得涓涓细流,涌入心田,尤其那句"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落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月光逼进窗来,助我凄凉。读之顿有身临其境之感。而这样的精致妙趣之段子,随处可见,其中固然有国难当头的映照,虽是逆境,但可见作者的热爱生活之心亦不减丝毫。在某种意义上讲,"雅舍"甚至成为梁实秋心灵的慰藉。

    翻看此书目录,明眼人都能发现,梁先生为每篇文章所取标题,都是短短几个字,比如《孩子》,比如《衣裳》 ,甚至一个字"病"也能成为标题,既不见遣词造句般的华丽辞藻,也不见气势恢宏的字字玑珠,但短小精悍的标题之

  • 5、 读《雅舍小品》有感
    读《雅舍小品》有感 六一班 高玺钧 冰心评价说说:“我认识的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仅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梁实秋是个很有才华而不骄不躁之人。 梁实秋曾与闻一多一起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如此才华横溢的梁实秋对生活、对社会的见解与评价又是怎样呢? 梁实秋把它写进了书里,而这本书就是《雅舍小品》。 这本书不仅体现了 梁 先生对金钱、社会的独到认识,还融入了许多的名人异事,如“叶公二三事、忆冰心,闻一多在珂泉、忆 周作人 先生,记张自忠将军等等,其描写不仅巧妙,还借助许多实事进行深度的评价讨论。 在第一章节里,一篇名”骂人的学问“的短文尤其令我欣赏,梁实秋不仅把”骂人“写成了个极有趣,及高深的一门”学问“,也分享了一些他自己在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像什么:知己知彼、无骂不如己者、适可而止、旁侧敲击、态度镇定、出言典雅、以退为进、预设埋伏、小题大做……有趣的更是 梁 先生的结尾:骂人的艺术,一时能想起上面几条,信手拈来,并无条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骂人,同时也是想把骂人的的技术揭破一点,供爱骂人的人参考,挨骂的人看着,原来骂人的心理是这样的,也算是揭破一张黑幕给他瞧瞧!”正是这篇幽默风趣的文章,充分显现了梁实秋既能客观的评价、评论一篇文章,也能像现在这样写出一段极有趣的,极具知识性的短文。 另一篇“钱的教育”又是别具一格,文章别开生面地自叙 梁 先生小时侯对钱的认知,总结了钱的用途,钱的陷井;强调了父母如何教育引导孩子认识钱、使用钱,让我上了一节生动的“金钱课”。 这本优秀的散文集在教育你我的同时,也在启发你我;读了这本书,任何人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 6、 《断舍离》读后感700字

    初见这本书,便被名字所吸引,看过书中的序,又被内容所吸引,作者说,想要提高幸福指数,一定要和脑袋中的声音建立一种比较健康的关系。尤其是当你每次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欲望是需要被穿越的,而穿越的方法有时候就是去追逐、满足它。到了一定时候,你会精疲力竭,坐回到自己的位子,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出发的地方等着我了。先从整理头脑开始即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很多时候只想到它便宜、折扣低,没想到即便买回去了,它有没有使用价值,还是买了回去之后一直积压在某个角落。这也正是我们考虑问题的所在,很多时候很多想法只是一时冲动,不分轻重就去做了,然而当问题的结果出现分歧的时候,才发现当初怎么会这么做呢?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以“总有一天会用得上”之类的借口,就那样把东西放在一边不去处理。而是应该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工作中也是要有这种精神,只有思想不断进步,行动上不断进取,你接触到的行业及技术信息才是最新的,最棒的,而不要受自己固化思维和想法支配,那都是行不通的。 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选择的标准是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要想做到断舍离,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要超越,行动上更是要提高,人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经历,不断的选择,才清楚自己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的工作任务人生目标是什么,这样人生才不会迷茫而毫无意义,失去生机。(于丽维)

  • 7、 小少爷方特罗伊读后感700字2024 真诚待人

    今年寒假,我在家看了很多书,有《悲惨世界》、《希腊神话故事》、《巴黎圣母院》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少爷方特罗伊》。

    七岁的小男孩塞德里克是一个出身卑微但聪明伶俐,有礼貌的孩子。父亲艾罗尔上尉是一个拥有巨大财富的老伯爵的三儿子。伯爵的爵位只能由长子继承,但长子次子相继死亡,三子就是塞得里克的父亲,年轻时到了美国,在美国与一位美国姑娘一见钟情,结婚生子,后也病死。塞德里克从小只能和美丽端庄的母亲生活。老伯爵派律师到美国找到了孙子塞德里克,把他带到了英国继承爵位,但不想接纳他的母亲。小塞得里克在美国有好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曾经帮助过他,在去英国之前他还送了礼物给他们。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他是一个极富爱心的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弗朗西丝伯内特,她跟主人公塞德里克一样,她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因为我想知道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小少爷方特罗伊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成为小少爷的?他成为小少爷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他成为小少爷后做了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看了这本书。让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要数第十到十四章了,那个自称是伯爵长子倍维斯的妻子,说自己从一位律师那里得知自己的儿子可以获得爵位,而且那个女人开口是钱,闭口还是钱。但塞德里克的一位美国好朋友荻克发现,那个女人是他哥哥本杰明的妻子,立马跑到英国证明。就这样,这件危害到塞里德克未来地位的事才就此了结。看完了这本书,我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但还意犹未尽,还想继续看下去。

    这本书是讲了一个美国小男孩变成英国伯爵继承人的事,十分奇特精彩,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中告诉了我很多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我们不能贪图钱财,不能被利益所蒙蔽,更不能欺骗他人,否则受伤害的最后还是自己。虽然我没有和塞德里克一样的经历,但我却是真诚待人,真诚对待每个人吧。

  • 8、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一)

    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读梁实秋的《雅舍》有感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工作之余、闲暇之时,读点书,写点字2020,别有一番情趣,也算没有枉度时光。我的书架上经常摆几本自己喜欢看的书,名人传记、历史小说、杂文趣事、唐诗宋词之类。不知何时梁实秋的散文,也跑到书架上来凑热闹,也许是被鲁迅骂得无处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饱眼福,一睹大家的风范。说来,敢和鲁迅对阵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简单,文章写的朴实无华,既无哗众取宠之意,又无刀削斧斫之痕;讽刺诙谐、妙趣横生,家常小事,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观察人物是那么细致,阐述观点是那么独到,引经据典不雅于鲁迅,真可谓是博学多才。

    他的《雅舍》让我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点不雅,况且,雅舍还并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请看他的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如此说来,还不如刘禹锡的陋室。说梁先生不简单,还因为,就凭寄居在这雅舍几日,竟然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无处寻觅雅舍了,难怪很多人住在舒适的高楼大厦里,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是因为再也没有雅舍那样好的环境了。虽然,我也有意识想多读点好的文章、好的散文,来补充点先天不足的文学素养,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处所,怪哉?说怪,是因为自己曾几何时,自叹条件不好,而影响了写作的兴趣。那时,几点热血,几点激情,怦然心动,理想憧憧,大有作为之势,参加过春风函授文学讲作学习班,学过作诗、写文章,但是,叹息没有舒适的书房,感慨没有像样的书桌,甚至,没有台灯都能成为放弃的理由,还时时告诫自己,将来有了!一定能写出几部,不,几篇、几首像样的文章、小诗。后来,一切都有了,又没有时间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几十年,随着时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过,人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时间有了,台灯、书桌,甚至书柜都有了,可称得上书房了吧!为什么单单又没有了雅舍呢?真是见怪不怪。

    最近中我有幸阅读了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一下子被他清新的文笔、优雅的语调所吸引。几个下午,坐在朝南的落地窗前,一边享受冬日的温暖的阳光,一边品味《雅舍》的悠闲,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有个学者曾经说过:五四以来,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现代散文,大致可分为两代流派。一派继承载道的传统,直面现实而发出进击的纯响,如鲁迅

  • 9、 雅舍人生读后感

    雅舍人生读后感(一)

    梁实秋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2020,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

    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此屋结构系砖柱木架,瓦顶篾壁,有房6间,高低两蹬,梁实秋住一室一厅。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宾客盈门,骚人墨客,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热闹非凡。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1939-1946),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大致有: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关于其结构简陋,作者刚刚说它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便一转曰: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接着写它的不避风雨,他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明明是地点荒凉,却冠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所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写门窗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写蚊子骚侵,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雅舍既有那么多缺点,也并非一无好处。从文中看,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正如李白诗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赋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

    前段时间再次读完了

  • 10、 关于雅舍的读后感

    关于雅舍的读后感(一)

    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刘禹锡通过《陋室铭》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不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讲雅舍的特征:简陋,不能避风避雨,风雨来往无阻。此段作者在介绍木头架子时,用了一个拟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使得雅舍的简陋形象化、具体化。第二段主要讲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边的风景,还有客人来的话要上几级阶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诉说了雅舍的简陋,可以与邻居互通声讯,特别是讲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个生性乐观之人。如果说前几段都是讲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话,这段讲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细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练的文字2020,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细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图,又通过雅舍陈设之简,表达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人便超然脱俗了,不为世事所累,这不是陶潜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雅趣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当今时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现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质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东西也越来越物质化,利益化。再难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雅致,灵静致远、志存高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其他的我不甚了解,就拿我们大学生来说,已经越来越现实化。很多同学谈恋爱,如果你跟女朋友或者男朋友谈孔子,谈艺术,对方绝对会说:你吃饱了没事干是吧?呵呵,那些还不如去哪个秘密的地方,kiss个天昏地暗来得热情啊。所以这人就有一种现象,当一个人物质食粮匮乏的时候他的精神食粮就会很丰富。就拿阿城的《棋王》来说吧,棋王王一生对吃要求得特别低,他只讲求能吃饱,能有吃的就满足,在那个饿死人的年代,而执着于追求精神享受,穷尽心力追求棋术的精髓,最终能以一敌九,成就了名副其实的棋王。所以,人的精神境界都是被逼出来的,越恶劣的环境,我们的想象力就会越丰富。更有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给许玉兰和三个儿子抄菜更是一绝,没有一点材料,却可以抄出精神上最美的佳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4

  • 2023-05-01

  • 2023-05-29

  • 2019-11-08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2-12-25

  • 2022-11-23

  • 2019-11-06

  • 2022-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1-26

  • 2019-09-21

  • 2021-07-05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1-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2-12-30

  • 2019-09-20

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
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2024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范文等,带您走进雅舍小品读后感700字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