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书的读书笔记 > 地图 > 书的读书笔记,2024书的读书笔记
书的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书的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书的读书笔记推荐
书的读书笔记

(共 3061 篇)

  • 1、 商君书读书笔记1000字(优选笔记)

    公元2700年以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性、皆有争心的战国时期。在这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年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互相杀伐、攻城略地、战争异常残酷。魏国地处中原,农耕发达、文化先进,又经过李悝的变法,是以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一跃而上成为霸主。此时西部的秦国,却历经四代乱政,朝局动荡、民生艰危。在外漂泊三十余载的秦献公嬴师隰,在甘龙、杜挚等旧臣的拥戴之下,继任秦国国君。他在不触及贵族利益的前提下,对秦国旧有体制作出了一些改革举措,但是这并没有帮助秦国改变贫弱的面貌。秦献公秣兵历马,一心想要收复河西失地,秦、魏,少梁之战,这个改变天下格局的一场大战。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秦献公身中公子昂的狼毒箭,不久饮恨长逝。年轻的秦孝公嬴渠梁,乘着秦国这艘行将沉没的小舟,在惊涛骇浪的战国时代,开启了连他自己也无法预料的征程。楚国山川形胜之利、齐国吏治政风之明,看到东方六国皆因变法图强。雄心勃勃的秦孝公痛定思痛,为一雪国耻,下诏颁布《求贤令》。“筑巢引凤”一纸《求贤令》,让时在魏国的商鞅,看到了秦孝公的求贤若渴。在内史景监的安排下,商鞅三次得见秦孝公,根据天下时势,分别提出帝道、王道、霸道、三种不同的治国策略。唯有霸道国策,被秦孝公采纳,这符合秦人铁血戎兵的天性,也是秦孝公力求恢复先祖穆公霸业的内心写照。有了治国目标,商鞅在秦孝公的铁心撑持下,在秦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最终目的就是富国强兵,为秦一统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

    《商君书》是商鞅心血智慧的凝结,也是后人研究先秦法家重要文学典籍。《商君书》虽然以法令为主,然而内容广博繁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商君书》贯穿全书始终的中心思想,就是农战思想。在《农战》篇,商鞅指出:“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业是一切物质基础,是衣食来源、经济根基。为切实推行自己的农战思想,商鞅据理力争,在秦孝公的面前,与甘龙、杜挚,这两位保守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舌辩。《商君书》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引经据典佐证农战思想,秦孝公闻听一扫心中块垒,对新法充满信心,遂下诏推行《垦草令》。《垦草令》是商鞅农战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商君书》开篇第二,由此可见商鞅对农业的重视。为了务求实效,使农耕得到迅速发展,以期

  • 2、 《儿子如书》读书笔记

    今天在看杂志时看到《儿子如书》一文的题目,我就好奇起来,这儿子怎样的呢,竟会像书本?于是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

    这是一位父亲写的文章,记录下儿子在读初中时候的几件小事情。比如:儿子在奶奶牙疼的时候把冰冻的橘子瓣放在奶奶肿着的脸上,给奶奶消肿止疼。期间无论妈妈怎么说他也不辩驳。在谈论男女交往上,儿子更懂得:追,不是时候。在买衣服时和老板讨价还价,不吃垃圾食品,更喜绿色食品;在处理手表一事除了显示出儿子那注重亲子情感的一面,更突出儿子洞察力,对亲戚的关爱。从儿子的种种行为,作者就好比看了一本人生哲理书一样,从中学到了不少年青一代的好。

    看了本文,我感慨不已,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这么做过,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能做一些类似的小事 ,我深感安慰。可是,转念想想眼下的小学生,很多还不会自己穿衣、系鞋带这样小小年纪就被宠得像小公主、小王子,什么事都是家中老人帮着做的。到了学校,连扫地都不会。这样下去,有几个能成为像文中的儿子那样懂事懂生活的呢?我们已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好好教育孩子,别把孩子毁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 3、 《水边书》读书笔记
    打开《水边书》,很快就进入了青春期的陈小多的世界,顽皮,叛逆,憧憬着外面的世界, 渴望做个侠客有一身好功夫,尝试过孤身前往少林寺求艺却不得不被路远力孤所逼退。这是16岁的陈小多,像你16岁的时候,当然也像我。故事发生在花街,这个扑入眼帘的名字生动,鲜活,却又暗藏了诡秘浪荡的色彩。花街在运河边上,这是个因为运河码头而形成的街,早年运河兴盛,船只络绎不绝的时候,这个码头常能为上岸歇脚的船夫们提供茶水就餐以及其他的精神肉体上的各种享受,这里也就是个找乐子的地方,因而花街的名字的确恰如其分。只是在陈小多16岁的时候,血气方刚的开始个头猛蹿胡子疯长的年级里,花街已经衰败了,陆路交通的高速发展已经让运河里的运输变得异常萧条了。码头渐渐失却了存在的价值,外地的女人们也很少再来此地营生了。花街开始逐渐安定了,再也不会有太多的陌生面孔了。 徐则臣一定很喜欢这样的水乡码头,他是苏北的水边长大的,每个打小看着《隋唐演义》《瓦岗寨英雄传》这些隋唐英雄传记长大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对运河有些奇特的感觉,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个初二的孩子时,去无锡时第一次看到京杭大运河就那么安静的在身边流淌时,就激动的哇哇大叫。再加上运河里悠然而过的船只,更让人心动不已。想起五年级的时候读到《郑和下西洋》的课文时,就瞅着那课文的插图里的古代战舰一动不动。同样在山东作家张炜的《古船》里,干瘦如材的隋不召至死不渝的抱着航海日志,给人们讲和郑和大叔一起远航的激情汹涌。作家的小说布局里,都能准确的找到他生活中的蛛丝马迹,即便不是亲身经历,那也会是他自己亲身构筑的理想地。我当然也喜欢这样的运河畔的小镇,于是,就能很亲切的融入到他的故事里了。 描写青春的文学作品文雅点的会像《三重门》,那个心比天高的林雨翔多半会有韩寒少年时的影子,清秀的文学少年在江南水乡里遭遇上了清纯美丽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susan,青涩,迟疑,犹豫,羞涩,偶尔自大,最终阴差阳错,让15岁的读者我唏嘘不已。似乎市场上更多的青春小说不是在贩卖纯情就在兜售暴力,要么肆意宣扬混乱,酒精拳头外加性描写。当然这不在我关注之列。《水边书》里的少年们崇尚武斗,镇子上各种小帮派,约斗,拜把子,泡妞,这也催生了弱质少年陈小多几次萌生少林寺习武的念想。他们还喜欢看女人,背后里讨论,把女人分成各个部分去做探讨,耍耍嘴皮子,过过嘴上瘾,真正让他去堂堂正正的跟女孩一起走路回家,却又
  • 4、 《商君书》读书笔记
    在网上看到一个学者讲《商君书》的,说《商君书》在很多朝代里面只有君王才能读,引起我的极大的兴趣最近在网上下载一个老版本的,看了一下。有很多地方确实不可理解。比如他提出了,国强民弱,国弱民强的观点。开始让我很迷惑不解。 仔细想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一个国家的财富被政府拿的多的时候,民众就拿的少一点。当民众财务上不自由的时候,谈什么理想,谈什么抱负都是瞎扯淡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你一直穷下去,你就一直独善其身。反观富人是非常自由的,可以用脚来投票。这个国家不想待了,我去别的国家。富人都是能力强的人,一旦他们走了,这就是《商君书》上所谓的去强,当有能力的人都走了,这个国家就会更容易管理,更容易统治。 《商君书》上强调一个国家要强大,需要的不是人,而是奴隶。 看过《商君书》,你就会对中国种种的现象有很好的解释。

  • 5、 商君书读书笔记

    又在网上看见所谓品人专家批判明朝皇帝的帖子了,美其名曰不带民族偏见,应当承认康熙雍正强于明朝皇帝,还道历代帝王就属明代最差。事实果真如此吗?若明朝的皇帝个个昏暴懒庸,大明自朱重八起事以来何以维持近三百年之久?嘉靖数十年不理朝政又何以自如地驾驭群臣,稳坐皇位四十五年之久而仅次于万历?论到康熙雍正的勤政爱民,明太祖八天内批阅一千六百份奏章,事事亲历亲为,又哪里比不上康雍二帝?做皇帝有做皇帝的艺术,人尽其用才是棋高一招。勤奋放在个人奋斗也许是美德,可用于帝王身上则是政体不健全导致帝王必须亲历亲为的败笔。真正伟大的帝王,如刘邦,自身可以是流氓草包一个,但只要具备超凡的凝聚力,却能网罗天下英才尽数为之所用,这才是真帝王。

    此位专家还颇为喜爱卖弄学识,商鞅也不幸被其所品,落得个残忍滥杀,针对百姓的恶名。商君的确是主张用权术统驭百姓巩固政权(故君子操权一正以立术,立官贵爵以称之,论荣举功以任之,则是上下称平。上下称平,则臣得尽其力,而主得专其柄),可是统驭百姓不等于反对百姓;巩固政权也不等于牺牲人民,权术更不等同阴谋,这个逻辑关系一定要理清楚。贯穿全书,商君都在论述如何富强国家造福百姓,这就是很好的证明。当得起暴君酷吏之名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其初衷是为了盘剥百姓而自己得益,以压迫榨取为目的。有句话形容的很恰当,商鞅是个一生尽公不顾私,极心不二虑的人。在他的心里,强国和利民是统一的方向,需要君主和百姓心无二致地齐心努力。

    商鞅或许是把人心简单化了。在他眼里,人民生来就为追名逐利,并无二致(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他对于名利的论述甚为详尽:

    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民之生,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奚以论其然也?今夫盗贼上犯君上之所禁,下失臣子之礼,故名辱而身危,犹不止者,利也。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苦其志意,劳其四肢,伤其五脏,而益裕广耳,非性之常,而为之者,名也。故曰名利之所凑,则民道之。

    一个个人民在商鞅严重俨然变成了一台台机器,只会按照大自然为他们编写好的程序,也就是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温饱解决了就追逐名利的复制品。因为总结出人性的简单,商鞅主张用权术赏罚来调控人心的简单喜怒志欲,使其无一例外地变成忠心为国的助推器。

    如此实用主义的论断自然招致非议。商君

  • 6、 《恶灵书》读书笔记

    一、书籍介绍:

    书名:恶灵书

    出版者: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二零零九年十月

    二、故事大意:

    k出版社再一个老旧的地方找到一本书,但是负责这本书的翻译、封面设计以及工作人员全部都莫名其妙的被谋杀了,s分局的员警们正想办法如何破解之前任何人都打不开的档案时,这时候,电脑竟然自己开了那个档案,上面写着一行字:“想知道为什么负责这本书的人都莫名其妙的死去,就往下看吧!”

    三、启发或佳句补充:

    像警察这种规模大的同业团体,遇到事情时要共同解决,除了能增加彼此的向心力,还能增加经验。

    我们应该要同心协力,破解这桩案件。

    四、读后心得:

    遇到危险时临危不乱,不只是警察应有的,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但如果像书中那些员警对于谋杀案草草结案,判定结果为自杀的话,那还需要警察做什么呢?幸好有一些好心的警察翻案,才将这桩谋杀案解决,现代有了这些员警,那们坏人就会减少,治安一定会比以前更好。

    [《恶灵书》读书笔记]

  • 7、 《私语书》读书笔记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黎戈的散文集《私语书》,因为每次读完这本书,我总会感到无比幸福!” “这种幸福从何而来?”一定会有人这样问。因为黎戈的文字非常细腻。第一章的主题是“微物”,她就把许多关于这些物件的方方面面全部细细凝在文章里。第二章的主题是“百合”,其名字来源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绰号“英格兰百合”,主要是一些读书笔记。第三章的主题是“深渊”,主要内容是一些日常随笔。 读完这本书后,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原来生活是那么美好!”。以前,我每一天都过得比较随意,觉得能怎么过就怎么过吧,反正都是宿命,根本无心发现生活的美好。这本书仿佛是天使的召唤,让我重新审视生活。不过在感叹之外,我更有钦佩:仅在第二章里,黎戈就提到了张岱、林徽因、张爱玲、内米洛夫斯基,真把古今中外都包括全了!自己与她的阅读量对比,就一个词:惭愧啊!至于第三章,也是细。写人,从丈夫到图书馆的看门阿姨;写城市,从作者生活的南京到厦门。这些事物里,有的只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有的却要相守一生。但无论如何,他都出现在了你的生命里,你就要去尊重。因为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是我从第三章得到的启示!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读书不仅仅是能让你的气质升华那么简单,它还能改变你的人生。如果每个人都能细心品味生活和读书,那么,世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闪耀!

  • 8、 大树上的书读书笔记汇总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也许"大树上的书读书笔记汇总"就是你要找的,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大树上的书读书笔记 篇1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小草和大树》,主要内容是夏洛蒂三姐妹坚张不屈,为了文学,她们最终还是选对了道路,成为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世,“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埋没人才”,三姐妹也是因逆境而成才。如果她们很富有,就不会学什么所谓的文学了。

    1816年,夏洛蒂出生于英国北一个穷牧师家庭。童年的一段生活是靠富人施舍,在慈善学校度过的。这些人可真是好心呀!在生活中可是寥寥无已呀!母亲不幸早逝,撇开她和嗷嗷待哺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思,还有一个弟弟,夏洛蒂她们好可怜哪!作为姐姐,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一部分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夏洛蒂真有孝心,为她的爸爸承担起家庭的生计。真是当之无愧的姐姐呀!夏洛蒂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跟父亲学习。夏洛蒂从小就喜欢文学,因上不起学便在家学习。而她还是成功了!听说过吗?成功是靠的是钢铁般的意志,靠的是汗水和心血。

    在生活中还有像三姐妹这样的人有:司马迁。霍金·····而他们都是在逆境中写作,而这些人才在生活已微乎没有了。只剩下些冷谈而又懒惰的人了。这个世界看来真是苦难才是人生的老师呀!

    我学到了只要你有信心,就一定可以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是关于刻苦的名言,只要你肯学习就一定能把铁杵磨成针的。

    大树上的书读书笔记 篇2

    《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千字,但是,却蕴含着很多生活的哲理,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也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仿佛一瞬间给自己的灵魂上了一节有意义的教育课,让自己变得长大了许多……

    我被主人公—夏洛蒂不屈不挠和坚持不懈的宝贵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有谁能想象一位年幼弱小的女孩在母亲不幸去世后,承担起维持家庭生计的重大责任,而且,尽管这样艰难,她还是没有放弃读书。她一个人面对着生活的艰难困苦,但是她依然坚强的昂起头,向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这种坚强的毅力是多么罕见啊!

    夏洛蒂这种不想命运低头的精神不由得让我对她肃然起敬。

    小草和

  • 9、 关于《红书》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红书读书笔记”等专题内容。

    以下是读后感大全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红书》读书笔记,尤其是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受益良多。如果你的内心在阅读作品后有很多想法不妨记录一篇读书感悟,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红书》读书笔记 篇1

    蒋勋说《红楼梦》是一部关于青少年生活的小说,于是,在他这本《蒋勋说红楼梦》的8册书的第1册里,以原著为底板,解读了青少年的生活和思想,在理解和欣赏的视角下,让读者一窥那被他称为“隐秘而不定” "情深而善变“的青春期风貌的同时,其辩证思维、独特视角,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与这个时期的孩子相处和沟通,并引出关于“说教”之于成长的作用。

    尤其是贾宝玉在学堂里与秦钟、贾蓉等的同性的喜欢与纠葛,这些在我们看来是有悖于习惯认知的内容,更是凸显了青少年处于儿童与成人之间,模糊而不为人知的隐秘内心。读来,更觉得,理解人在不同时期的内心和情感,是何等重要!

    上流和下流

    人性中都有动物性的部分和升华的部分,从成人的角度看,老师或父母希望孩子动物性的部分都没有了,一下都变成了圣贤。

    如果说“下流”不再是个预设的“坏”的判断,语言学上的“上流”跟“下流”,只是两个不同的状况,就是:一个可以提升,一个沉沦在动物性中,两者是互动的。

    只有对人性里往下坠落的部分有更多的了解,提升才有可能实现。

    沟通

    当我们之间开始双向沟通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么多年我跟他们讲的生活秩序、道德规范都是废话,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去。

    所以,当你不先预设立场的时候,你的窗和门就是打开的,有很多东西会进来,让你了解。

    如果,你把门窗都关了,你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个时候你的那些唠唠叨叨永远不会产生作用。

    我正是因此同情贾政。他讲的所有知都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些青少年在学校里的任何事情。作者在这里用了”鱼龙混杂“和”下流人物“,是在讲人性的多面性。

    一个孩子在温室里你保护得再好,他最后也不可能在温室里长大,你还是得把他送出去,这是他成长的一部分。外面的世界你再不喜欢,他也必须要在那个世界里成长。

    台湾有一个写作和读书都非常好的知识分子,他很不喜欢外面的教育环境,就把女儿放在家里,单独教她。我听到以后觉得有点惊诧,我觉得即使是再深的爱,也不能把孩子放在玻璃房里面。因为怕孩子被带坏,而把所有自己认为坏的部分切割掉,这是最危险的,因为好与坏是相对的,就像防疫针一样,注入病菌会使人

  • 10、 红书读书笔记系列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而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我们能从优秀的读书笔记中写到什么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红书读书笔记系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红书读书笔记 篇1

    恐怕许多人都读过《红楼梦》,但大众人士都很少书面评阅她,没有点儿丰厚的文化底蕴谁敢妄加评阅?鄙人拙识,可能是职业使然,我被《红楼梦》中的肖像描写深深吸引。

    写作课上,让学生写人,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大部分学生写人物外貌都是千篇一律,这让我大伤脑筋,也许悟一悟《红楼梦》中的肖像描写,对我的教学有所帮助吧。

    《红楼梦》的'开篇,各样人物出场,便是通过人物眼光,在对比中各自亮相。宝黛初会,一见面便似曾相识,“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贾宝玉初见林黛玉,便抓住她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虽也用说书传统的肖像套话,却又不落俗套地勾画出了黛玉所特有的“笼烟眉”。正因黛玉“眉尖若蹙”,宝玉给她取字“颦颦”。正因黛玉“泪光点点”,宝玉觉得“久别重逢”。正因黛玉貌如“神仙”,却并没有“通灵”佩饰,宝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狠命摔去那“劳什子”。正因为运用了有特征的肖像为引线,从而带出了有个性的心理、言语和行动描写,显示了主人公心相通的痴情,拉开了《红楼梦》大悲剧的序幕。

    曹雪芹描写贾宝玉的肖像,一次未能尽意,再次让他亮相,使黛玉感到他“外貌最是极好”,却又已“好皮囊”跟世俗所说的“腹内原来草莽”形成反差。这种“表里不一”的肖像,唤起读者的关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肖像描写中“眼睛”的描写甚是重要,我们经常说:他的眼睛会说话。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是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画好眼睛,等于成功地描写了肖像。而成功的肖像,就等于在读者眼前,打开了认识人物的窗户。曹雪芹这样描写黛玉的眼睛:奇眉妙眉,奇目妙目,奇想妙想,真真写杀!那奇妙处,就在于会说话,能让读者透过它们看到内心。

    生活中不存在容貌完全相同的人,人物外貌的独特之处,就在最能体现其人本质并且足以区别他人的地方。作者应该根据人物的性格,作品的需求,用精巧的笔墨把它们描写出来,力求外貌活灵活现,栩栩如

  • 2023-02-16

  • 2023-03-22

  • 2023-05-19

  • 2023-01-30

  • 2021-06-28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1

  • 2023-02-10

  • 2023-02-18

  • 2019-11-12

  • 2023-04-1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02

  • 2023-02-03

  • 2019-11-12

  • 2023-04-04

  • 2023-02-10

  • 2023-04-26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3-05-1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10-11

  • 2019-10-11

  • 2019-11-11

  • 2019-10-11

  • 2019-11-12

  • 2022-10-15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2-02-13

  • 2022-08-31

  • 2023-04-24

书的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书的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书的读书笔记、2024书的读书笔记,书的读书笔记摘抄,书的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