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 地图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断舍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断舍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断舍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有一个池塘,出入口各有一个阀门,入口那里不断进东西,而出口被锁住了。

于是,池塘中的杂物越来越多,水浑浊不堪。

里面的鲶鱼一动,池子里就乌烟瘴气,没有一点清水。

所以鲶鱼终日不动,这样淤泥沉淀了下来,池子中也总有表面一层清水,但它的呼吸愈发沉重...

如果我问,想让鲶鱼变成自在的游鱼,怎么办?

聪明的你,一定会回答:

把池子中的淤泥除去啊!

让进的污物少一些;同时把出口的阀门打开,让污物流走啊,这才是最本质的好吗?

对,对,对!说的都对!

其实,那条呼吸略显沉重的鲶鱼就是我们,全是淤泥的池塘就是我们积满杂物的屋子...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断,断掉进入池塘的污物。舍弃贪图小便宜,打折等商家静心编造的消费借口,买东西时三思而行,拒绝没有用的东西进入我们的居所,只添置必要的东西;

我们要做的就是舍,舍掉池塘内的污物。不要老想着“以后会用到”,“不舍得”,时时甄选,缩小“喜爱圈”,把没有用的东西果断的丢弃掉。

心情愉悦就是“离”的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保持自己的环境、身体和头脑,都在清净、简单的环境状态中,我们才有足够轻盈,可以跳出来的力量。。

如此一来,便神清气爽。身边被需要、舒服、合适的东西所包围,把生活的主动权拿回来。

断: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

舍: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离:物品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出美感。

没错,断舍离的精髓就是【接纳自己,与需要、舒服、合适的物品做朋友,重新拿回生活的主导权,而非成为被生活驾驭的奴隶。】

它的出发点是【物品反映自我形象,判断物品就是发现自己的过程。不断觉察自己,肯定自己。】

1、那么什么是需要、舒服、合适的东西呢?

就是“现在我所需要的东西”——从时间轴、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的角度来看。

在这里,我是主角。问“我要用它吗”?而非“这东西有用吗?”主语始终是自己。

不断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吗”,不断甄选、舍弃,发现自己的真正需求,不断了解自己。

同时,立足点是现在,而时间是由无数个现在组成,所以断舍离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确保每时每刻身边的东西都是我所喜欢的必要的东西;

时时刻刻心情愉悦。

2、断舍离的实践

(1)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及时收获肯定和反馈,以此来提高断舍离的动机。

(2)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3)从空间里限制物品数量。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放满7成;看得见的空间放满5成;给别人看的收藏空间放1成。

(4)随着时间不断更迭,保持身边只有最喜欢的最合适的东西,和物品做朋友。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轻易取出(只需要一个动作);自立、自由、自在的原则。

3、从断舍离中得到了什么?

物品是东西和感情的混合,判断自己是否喜爱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判断自己的喜恶,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长此以往,可以提升对生活的敏感性,发现最真实的自己。所筛选出的物品可以反映自己的形象,清理物品就是清理自身。被喜爱的,需要的,舒适的物品包围,会产生一种信赖感,别人看到的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从看的见的世界不断与看不见的世界建立起连接。爱的物品就是连接意识与潜意识的途径。

断舍离的机制: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做到这样,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断舍离》读书笔记


最近,愈发觉得身边的杂物越来越多,然而常常使用者也不过一二。那天看《舌尖上的中国2》时,台词中有一句: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三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颇为令我触动。遂阅读了山下英子所著《断舍离》,收获不少。

正名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为何非如此不可?

人们常常收拾,但却很少舍。所谓收拾,不过是将物品收纳归位,其总量并不怎么减少。然而,舍意味着丢弃,意味着只留下当下自己需要的物品。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前者主体是物,着重考虑物品功能上的可用性;后者主体是人,强调为我所用的人本思想。断和舍的时间准则是当下,但是多长的时间段才能称之为当下呢?一个月?三个月?还是半年?因人而异,不过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当下。断舍离并非佛家所言的无欲无求,而仅仅是教导人们发现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然后放弃那些不需要的而已。

断与舍带来的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自在空间,更是心灵层面的离。作者山下英子认为: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联结彼此的线,通过不断的断和舍,人们便能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我觉得这种相互作用的观念是正确的,我们是谁决定了我们身边的物品,那么我们身边的物品当然就能反作用于我们本身,自然之理也。

面对铺天盖地的商品折扣陷阱,别人不请自来的礼物,因为缺乏而感到的不安这些都是我们断不了的原因。

作者归纳了三种舍不掉的人:

1、逃避现实型:这种人,太忙碌,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待在家里,所以没办法收拾屋子。多数情况下,这种人都是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待在家里,所以就找各种各样的事,让自己忙碌起来。加上家里乱七八糟的,所以就更不想待在家里了。慢慢地,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越陷越深。

2、执着过去型:这种人,即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相册、奖杯等等,统统当作命根子似的保管起来。他们多半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从不想面对现实这一层意义上来看,与逃避现实型也有相通之处。

3、担忧未来型:这种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这类人的特点是过分地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这些就会觉得困扰、焦虑不安。

思考法则

物品生产出来就是被使用的。把无法发挥原本作用的物品放在一边置之不理,或是随意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再或者,明明根本不在意那个东西,却因为某种感情而留着它。这就像是明明不喜欢一个人却要强迫他(她)留在自己身边,人们大多都厌恶这种人,可是在对待物品方面,却又常常成为自己所厌恶之人而不知。

当我们把我们不需要的物品转赠给他人时,不应该这么想:我不需要它了,给你吧。而应该这么想:这东西在我这儿没法物尽其用,但是我觉得你会更好地使用它,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呢?这是对物品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

行动法则

在关于断和舍的具体行动上,作者也给出了一些指导。

总量限制原则:

1、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七成。

2、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五成。

3、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放一成。

虽然在绝对比例上不能保证这是最为正确的,但是这个思想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虽然收纳空间剩下许多,但是我们所需要的物品仅仅只能占据一小部分而已。每当有新物品来到时,由于总量限制原则,我们必须替换掉原先的物品。可能这个舍的过程让你很不舒服,但实际上这便是断舍离的本质:你当下所需要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东西而已,再多也只能是徒增累赘。

物品分类法则:

1、不能用(舍之)

2、能用

(1)不用(舍之)

(2)还在用(挑出常用的加以整理收纳,其余舍之)

(3)充满回忆的东西(这部分是最为难以处理的,因为其蕴含着巨大的感情能量。可以考虑适当地捐赠一部分出去,让它们能够到达更需要的人们手中,这也不啻为将你的美好回忆或者祝愿传播出去的好方法。)

一个动作原则:

这个原则说的是物品放置的状态最好是用一个步骤就能使用它的,而无需经过复杂的步骤才能获得。比如将书立起来就要比横着放更方便,又比如,对于有独立内包装的物品,可以直接把容器盖子拿掉,因为这样就不需要每次都掀开盖子和合上盖子了。

断舍离的确能够很好地指导生活。比如,在给亲朋好友挑选礼物之时,有些人会表现得非常纠结:到底是A好呢?还是B好?呀,其实C也不错。决策犹豫的他们半天下来都没有结果。如果他们这么想:无论买的哪一样,我买的这一样肯定比其他的要好,因为其中附加了我的心意。这样的思想就高了一层。然而,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上边说到的收到不需要的枕头这种情况了。所以,最好的办法(目前为止我想到的)就是了解对方想要什么,然后再在此范围内挑选,这样既寄托了心意,也能够物尽其用,不给对方带来心理和物理上的负担。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断舍离》读书笔记感悟之心灵篇


《断舍离》读书笔记感悟之心灵篇

比起商品本身的价格或是附加价值,以自我为轴心的利用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善待自己,比奖励自己更好。给自己一个舒适生活的好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有意识生活的态度

断舍离的目标是培养觉悟和勇气,做脚踏实地践行的乐观者。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意志去接纳以及收拾、善后的态度,并且其实付诸实践,通过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去粗取精地训练让自己更具意识性,不再逃避不舒服和罪恶感,主动做出选择和决定。

非得想法设法第一时间去控制或去除这些负面情绪,只能让自己更加勉强。

(对特价品和积分卡说不)

积分就能换来好东西——我们总是无意中就抱有这么个期望,但或许我们可以回到原点,想想攒的那些积分到底能换来多少好处呢?商家推出积分卡的目的就是留住更多客源,那些积分卡并不是真的如他们嘴上说的感恩回馈,而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罢了。

(不幸亏也许更有趣)

无论是否拥有某样东西,心怀希望都是好的。以长远的眼光、广阔的视野去看时,最好选择可以让自己更积极、更轻松、更自在的做法。俗话说:“不完美的女人更吃香。”要是我们都能从不足中找到乐趣的话,往往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好是坏,或是东西本身是贵是贱,只要自己真的喜欢,那对自己而言就是有价值的存在。无论什么样的物品,它的价值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这样的信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提升到一个比自我评价更高的境界。

场力:生命的支柱

现在我们再次回到断舍离的原点——住所。为什么断舍离会以物品和住所为基础呢?我认为,一切生命都在受着“场”的影响。为了活下去,人需要三种生命(肉体、社会、精神),而支撑着这三种生命的力量,可以利用断舍离有意识地去磨炼。

《断舍离》读书笔记:人生需要学会做减法


人生需要学会做减法——断舍离读书笔记及感悟

山下英子这本短小精炼的书其实我很早就看完了,但是一直不想写,不敢写。总觉得还没有把领会到的真谛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断舍离》这本书主要从身边的收纳入手,提示我们要放下对幸福的错误理解,尤其是“多就是好”的执念。然后分析、整理,进一步“舍”。舍不是把东西从此处搬到彼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弃”。(选择捐助给有需要的人,让物尽其用。)最后就是“离”,即人生中的减法。做完这些,你会发现长久困扰你的“选择恐惧症”消失了,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效率都提高了。

因为“断舍离”提倡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会帮助人们尽量摆脱物质的过度束缚。就像曾国藩所言,人之精神有限,过之则竭。当你把生命纠结于毫无意义的物质上时,等于间接降低了生命的质量。就像扎克伯格出现时永远是同样的灰色体恤或者连帽衫,这让他得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当然也有可能纯粹只是因为“懒”。哈哈)

“断舍离”是一种主动学习做减法的过程,以前的我却只会依赖时间来帮我做人生减法。

我从小就是喜欢怀旧的人,过去的小物件都悉心收藏着。不管是小学时候收到的第一张贺卡,还是高中时候和同学们的合影。很多别人眼里毫不在意的东西,我都视若珍宝,久久不舍得丢弃。也许是因为成长环境影响让我特别珍惜“朋友”、重视“友情”。大一思修课模拟拍卖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当时尽全力拍下的就是“友情”和“书籍”,还有一件突然忘却了。(如果是现在,也许答案会不尽相同)。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友情”这般看重。

前几天偶然看到旧手机里的一些短信,发现那时候互相说永远是好朋友的人,不知不觉就突然断了联系……小时候总喜欢说永远,在贺卡上写着“友谊天长地久”“我们永远是好朋友”。以前每次毕业都觉得同学录最珍贵,甚至初中时给同学们写了三份,读书笔记但是不联系的还是不联系了。反而当时不屑一顾给我写同学录的好朋友,却一直站在身边,从未离去。突然明白需要守护的真正朋友,其实只是一小部分。而这一小撮人,会在你以为孤立无援的时候,早早就挺身而出站在那了。

时间,真的会帮你做减法,筛选、留下最珍贵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人生里也要学会主动做减法。(就像我现在有个莫名其妙的习惯,定期删好友,那天却惊奇地得知这样做的不是我一个人。哈哈)

这样会帮助你更早地明白自己生命的专属意义,更早懂得什么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生都是由你能够记住的日子组成的,把时间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回首往事时就会多一些幸福,少一些后悔。袁亚陶

自立自由自在——《断舍离》读书笔记感悟之自在力


自立自由自在——《断舍离》读书笔记感悟之自在力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都在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不过相信很多人都感觉,光是心里明白并刻意进行训练,往往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内在、物品以及场(空间)这三个方面,多角度强化“当下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会在各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关系,将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这便是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自在力能让我们获得以真实的自我充分享受人生的能力。

所谓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

·自立:辨明关系的本质,面对任何事情,都能采“自己提出要求,自己开始行动”的姿态。是以自我为轴心的我。

·自由:正因为已经确立了自我轴心,必要时,也可做到以他人的观念为轴心采取行动,灵活应对。是临机应变的我。

·自在:不被善恶、正误等二元论或其他不必要的观念左右,接纳本原状态下的思维、感情、感觉,胸襟宽广。是能够俯瞰的我,以及对伟大的事物心怀感恩的我。

从中获得的自在力是:

·一种给我们带来好运的力量。使我们在必要时邂逅必要的知识与人际关系。并带来一场生活革命。

·一种让我们在好运中得益,在厄运中学习的智慧。

·一种令我们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与期待。实现心中真正渴望的力量。它让我们成为决心与勇气兼备的乐观主义者,积极参与(提出要求、意见,奉献)自己。周围和社会的事务。

□那么,烦恼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总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对他人做各式各样的期待。面,那毕竟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反馈回来的结果往往并不符合预期。如果能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烦恼自然相应减少,可做到这一点对我们而言却那么难,这就是人性。

□造成心灵的耐力水平、免疫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

·自我肯定感的欠缺。·无意识地以他人为轴心。·自我限制。

□通过对物品这个心灵的外显的精挑细选,获得开放流通的精神状态。

切勿思考过度,光说不做。问间自己,是否对外界的信息囫囵吞枣,处于以他人为轴心的状态?又或者,是否已经对某件事物过分在意,以致疑心生暗鬼?当前,自己的身体.是否愉悦,心灵是否得到了滋养?“莫信、莫疑,去确认。”

□想改变命运,自由自在地度过人生,需谨记以下三个要点:

·丢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事物——实践断舍离。

·喜欢自己——自我肯定。

·人生虽偶有艰难,但依然充满乐趣——俯瞰和解释。

□当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是思考该如何改变环境时,如果对现状持有否定态度,那么这种否定态度将对心灵产生更大的影响。,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对现状的不满上,习惯于“部怪这个,才实现不了愿望”的消极思维,说明你正处于视点低,视野狭隘的状态。因为你将自己束缚u那个环绕自己的狭隘世界之中,才看不到那些幸运的部分,要感恩现状,将焦点放在希望上。

□断舍离表面上看是将住所里泛滥成灾的物品精挑细选、去芜存菁的过程,但它真正的意图是要将潜意识的状态落实到物理层面,重建将不愉快的生活恢复愉快的机能。换言之,我们的身体可以在无意识下自动运转维持健康状态,同样,如果住所也能自动运转令环境时刻保持整洁,该多理想啊!

喜欢《《断舍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