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雅舍小品读后感 > 地图 > 雅舍小品读后感,2024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读后感

(共 5281 篇)

  • 1、 有关雅舍小品读后感五篇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一些决心和理想。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有关雅舍小品读后感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一】

    梁实秋老人是个懂得品味生活的人。作为一个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带有老北京的影子关于生活,老先生写得很广,上至国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关于生活之事,尽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谈得最多的是吃的。《老饕漫笔》之中,讲了数十种吃食,还有十数家馆子饭庄,其中亦不乏故事。三言两语,将读者作食客又将之数十年前,恰又合时宜地早早跳出。但无论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乡,追忆故人。在如此垂涎欲滴、兴奋不已的话题中道出己愁,却又并不让人知觉真是令人称奇除了一个“愁”字,当然更是些哲理,却全无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讲故事之余讲讲奥妙。

    《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关于说话的,且竟有一篇是讲如何骂人的!的确,骂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实乃人之常情,不发泄却也不可能。但在盛怒之下冷静骂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会在骂人时这么做。不过此篇也并不止讲如何骂人,还说算揭了张黑幕给人瞧瞧;抑或是说例“焦躁时骂人都骂不了还能干什么”之类的话题。这些个骂人的法儿,用了些个成语取了几个小标题,让人发现再小之事都可用计,不是随便玩儿玩儿就好的,着实给人清风而令人一惊而醒。

    余亦曾怨世之不公,怨时间何必其速?尚不能轻松度日。倘非作业头疼吾必日夜行吾所欲,不必似此般浮躁,但因有作业为工作,却时常看不顺眼许多事物。自从看了《雅舍小品》之后对其中许多篇章中坦露出之平淡的生活态度及令人深思的哲理十分感到内心的共鸣与渴望。是啊,切不可把世上万物皆灌以主观情绪,应以平和之心面对,不急不躁,方为正策。

    在有所悟后,我觉着,看事应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淡定,少一份忧虑,不必想不开;惋惜之至亦应将心放下。待人接物不妨宽厚,不必斤斤计较,指不定人有所难。把红尘看得太破不好,但装得太糊涂以至于真糊涂也不行。凡事不可至极,至极则至不极,然折其中,看破、糊涂亦有度,方为全策。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二】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文章给人整体的感觉多是

  • 2、 我家的小故事_700字

    小房子、小摆设,三个小人物,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平平凡凡的三口之家。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因为它是和睦的,因为它处处都充满了爱。

    那一天,我买回一只漂亮的铜制风铃。正轻轻拨动,让它奏乐时,门被推开了,只见母亲站在门口,一脸的沮丧。我忙跑过去过母亲手中的包。往日风趣的母亲,此时一言不发。我有些紧张,想问,又不知如何开口。

    晚餐的时候,母亲终于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原来是母亲的上司让她调换工作。干公交这一行,离开办公室的岗位,就逃不过早班或晚班了。我家住在城郊结合部,外出十分不便,为此,母亲十分担心。饭没吃几口,母亲就放下了碗筷。这时,父亲夹了一只大虾,放在母亲的碗里,母亲微微摇了摇头。父亲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了母亲的手:别急,有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明天我陪你去单位向领导讲清楚。如果不行,再早再晚我都送你上下班!父亲的话很有力,我都被深深感动了。平时,父亲可是一觉睡到大中午的人呀,他竟会作出这样的承诺!我偷偷看了父亲一眼,只见他的目光诚恳而坚定,一副可以保护好一切的样子。

    我将头靠向母亲:妈妈,今天你许下一个心愿,从今晚开始,我天天为你祈祷,工作一定没问题!听了这话,母亲的眼睛湿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尽管母亲的笑中仍有些苦涩,我却可以肯定,母亲原本惶惶的心此刻已踏实了许多。

    故事的结尾,自然是一只上上签,母亲坐进了更高一层的办公室。为此,父亲特意为母亲办了一个庆功宴。母亲的笑容又灿烂如初了。那一晚,不知是因为风太大,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那只铜风铃竟不知疲倦地唱了整整一晚上。伴随着笑声和铃声,我们的心都醉了。

  • 3、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读后感_700字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读后感700字

    很甜的一部治愈系小说,看完忽然觉得自己的那十二年最美的时光都去了哪里?也开始去思考自己的青春都埋没在了哪里?

    没有可喜欢的人,没有可暗恋的人,没有风风火火闯祸,一起游荡江湖的人,从来心里只有一件事,学习,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好学生,逼迫自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所以头发从来都是扎着马尾辫,不敢留刘海,不敢剪短发,不敢染发,烫发,不敢尝试其他除马尾辫外的发型,因为那样看起来就不乖了,衣服从来是保守不花枝招展,不艳丽,不敢穿裙子,或者就乖乖穿校服,父母老师说的每一件事都听在耳朵里,不管对错乖乖照做等等这些,只为讨得父母老师的开心,想做别人眼中那个人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想成为最闪耀的存在,所以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不是内心真正自愿去做的,所以他会觉得更累,感觉到更多更大的压力,自然本性里的野会被磨平,或许开始的时候是只是去装装样子,可装得久了就成了习惯,一旦成了习惯就很难去戒掉,慢慢地就成了自己的一种人设,自己都忘了自己的原本模样,本该有的样子。然后一旦你做一些有违你乖乖学生,好孩子的模样时,别人就会投来异样的眼光,说着你变了,其实我想说这才是我真正的模样,可是又有谁会在意呢?只会说你不乖了,你变坏了。可是你们可曾知道,这样的人当久了,他会失去属于他的活力,会对生活失望,会在心里埋怨,会变得自我怀疑,不自信,甚至自卑等等这些。

    青春的美好,青春的怀念,所幸我的青春还没有走到终点,所以开始去做一些改变了,开始去找回该有的模样了,不管你看到的我是不是你以前所见的,所认识的,我只想说,现在的我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我不愿让生活磨去我的所有棱角,我想留住青春里单纯的小美好。

  • 4、 读《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有感

    这一阵儿,红了周作人,红了梁实秋。很多青年人争着看,很久以前骂过他们的人,也来评述而大加赞扬,奉为经典。现在的社会,经典这词用得太多,好也经典,坏也经典。我突然有些奇怪,想看看他们到底写的是什么样的文章。赶巧了,一个朋友刚刚送给父亲一本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便抢来抱着读了,不几日,竟也看完大半了。

    现在看起来,文章确实十分闲情雅致,写的都是平常小事,却篇篇透着学问,不时从唐诗宋词跳到日本古籍、希腊神话,不时妙语如珠,令人捧腹。这些文章称之为杂文有点不妥,倒更像贾平凹的《抱散集》的小品文,茶余饭后,厕上睡前看看,十分好,也增长些知识。

    看过原序我才知道,这些文章都是1939年前陆陆续续写的,想想那时正是日本人侵的时候吧。国难当头,正该是大声疾呼,他却畏手畏脚写起了小品,不干政事,这不就是儒弱的表现吗?

    我一直认为文学是应该对社会起一些作用的,看看目录,四集中尽写的是狗、猫、下棋、洗澡、痰孟、筷子等生活琐事,看来梁是过着闲适的生活的。看看别人吧,鲁迅先生正为革命奔走呼号,熊十力、马一浮正寻求从精神从哲学上救国的途径;弘一法师正因对世事的失望而遁人佛门;多少身在外国的学生、文人也在为祖国的振兴而疾呼他们都可以被称为仁人志士。再看看梁实秋,他和林语堂并称幽默大师,国之将亡,谁还笑得出来!别人都在为祖国之崛起而奋斗,而他们却在心中安心品茗、植花;别人都在研究救国之路,而他却研究出了搓麻将的上肢运动、蚌式游泳,有人就此说幽默,我无法想像,门外就是战场,而屋内却在研究搓麻的姿态!我不否认梁实秋的才华,译《莎士比亚全集》、《呼啸山庄》的功绩,也不否认他的小品文的精美,但在那个岁月,写这样的雅舍小品就是错的。一个人或一个文人光有学问是不够的,就像人光有华丽外衣而内心荒芜一样。1939年不是明哲保身的年代,而是为国献身的时刻。

    我不喜欢梁实秋,他就是鲁迅所称的落水狗。中国的传统文人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同点:他们都是操作着一副笔墨,写着一种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字。只不过有的官居宰辅,有的长衫布衣;有的侠骨赤胆,有的蝇营狗苟;有的豪壮奇崛,有的脂腻粉渍。文如其人,一点也不错,梁实秋正如他自己笔下的一批批慵懒的小市民一样,他不是我心中真正的文人。

    什么是经典?风行一时,流行一时的不是经典,就像天空中的太阳,有时可能风风雨雨,乌云遮日,但雨过云开后,还是一片金黄、一片灿烂;即使在夜

  • 5、 读《雅舍小品》有感1500字

    读《雅舍小品》有感1500字

    沈江升

    首先感谢张思东学长对我文学上的支持,赠予我大量书籍供我阅读以提高写作水平,此《雅舍小品》即为其一,当然,张思东学长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们的关系也是极好的。

    初捧此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不厚的小集子的。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1946年,因为战乱,梁实秋先生入蜀,居住在今天重庆北碚一栋筑在山坡上的房子。烽火连天,人心未定,实秋不写"与抗战有关的",用笔名给当时的某报写专栏。至于为何命名"雅舍小品",其实并非文人自拔雅兴,强冠雅名,实则是当时那栋房子的女主人名字有雅字,为了方便邮差,便命名雅舍。

    读此书作品,谈不上宏大的行文逻辑,但却清新自然,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生活琐碎,正如梁先生在《雅舍》一文所写: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别有趣味,令人读後有深得我心之感,可见作者独有的智慧和过人的洞察力。梁先生成长于北京,也去过西洋。国人的劣习看多了,西洋人的偏见也遇了不少。但他既不大骂中国人的劣根性,也不需要用嚷直了嗓子的自豪来掩饰私底下的自卑。他只是平平静静的说,悠悠缓缓的说,把所有好的坏的都说成谐趣小文,有自嘲,有宽容,即便是讥讽也充满善意。

    所居雅舍,其实"篱墙不固,门窗不严",甚至还有鼠子乱蹿,蚊虫骚扰,对此,梁先生对此也"没有法子",但在他笔下,有牙的相鼠上跳下蹿,跟梁先生捉起了迷藏,而聚蚊成雷的雅舍让梁先生颇感"蚊"风之盛,意外发现这雅舍之内的蚊子,骨骼清奇,"都像是硬的",但他"仍安之",等待寒冬驱逐,还诙谐道"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住在雅舍",让读者顿生疑窦,与鼠斗,与蚊战,也能打出风采,打出风格来?

    随后,梁先生笔锋一转,对月光下雅舍的描述,顿让人觉得涓涓细流,涌入心田,尤其那句"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落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月光逼进窗来,助我凄凉。读之顿有身临其境之感。而这样的精致妙趣之段子,随处可见,其中固然有国难当头的映照,虽是逆境,但可见作者的热爱生活之心亦不减丝毫。在某种意义上讲,"雅舍"甚至成为梁实秋心灵的慰藉。

    翻看此书目录,明眼人都能发现,梁先生为每篇文章所取标题,都是短短几个字,比如《孩子》,比如《衣裳》 ,甚至一个字"病"也能成为标题,既不见遣词造句般的华丽辞藻,也不见气势恢宏的字字玑珠,但短小精悍的标题之

  • 6、 读《雅舍小品》有感
    读《雅舍小品》有感 六一班 高玺钧 冰心评价说说:“我认识的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仅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梁实秋是个很有才华而不骄不躁之人。 梁实秋曾与闻一多一起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如此才华横溢的梁实秋对生活、对社会的见解与评价又是怎样呢? 梁实秋把它写进了书里,而这本书就是《雅舍小品》。 这本书不仅体现了 梁 先生对金钱、社会的独到认识,还融入了许多的名人异事,如“叶公二三事、忆冰心,闻一多在珂泉、忆 周作人 先生,记张自忠将军等等,其描写不仅巧妙,还借助许多实事进行深度的评价讨论。 在第一章节里,一篇名”骂人的学问“的短文尤其令我欣赏,梁实秋不仅把”骂人“写成了个极有趣,及高深的一门”学问“,也分享了一些他自己在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像什么:知己知彼、无骂不如己者、适可而止、旁侧敲击、态度镇定、出言典雅、以退为进、预设埋伏、小题大做……有趣的更是 梁 先生的结尾:骂人的艺术,一时能想起上面几条,信手拈来,并无条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骂人,同时也是想把骂人的的技术揭破一点,供爱骂人的人参考,挨骂的人看着,原来骂人的心理是这样的,也算是揭破一张黑幕给他瞧瞧!”正是这篇幽默风趣的文章,充分显现了梁实秋既能客观的评价、评论一篇文章,也能像现在这样写出一段极有趣的,极具知识性的短文。 另一篇“钱的教育”又是别具一格,文章别开生面地自叙 梁 先生小时侯对钱的认知,总结了钱的用途,钱的陷井;强调了父母如何教育引导孩子认识钱、使用钱,让我上了一节生动的“金钱课”。 这本优秀的散文集在教育你我的同时,也在启发你我;读了这本书,任何人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 7、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谈写字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谈写字 读完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中的《写字》一篇后,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从古至今,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字的用处也特别大。所以,写字一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毛笔是十分通用的一种书写工具,所以也就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书写艺术——软笔书法。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毛笔的身影了。正如这篇文章所说:“自来水笔代替了传统的毛笔,写字一道,渐渐地要变成‘国粹’了。” 仔细一想,文章说的没错,随着社会节奏地加快,毛笔已经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可是,毛笔虽然无法跟上社会发展,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与智慧的结晶啊!我们不能失去这么一份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相对钢笔、水笔等等,毛笔有更多的书写艺术,也有许许多多的形体。可以说,毛笔是我国书法的化身。 如今,更多的人丢下毛笔去用水笔。从中,我们等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 8、 《断舍离》读后感700字

    初见这本书,便被名字所吸引,看过书中的序,又被内容所吸引,作者说,想要提高幸福指数,一定要和脑袋中的声音建立一种比较健康的关系。尤其是当你每次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欲望是需要被穿越的,而穿越的方法有时候就是去追逐、满足它。到了一定时候,你会精疲力竭,坐回到自己的位子,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出发的地方等着我了。先从整理头脑开始即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很多时候只想到它便宜、折扣低,没想到即便买回去了,它有没有使用价值,还是买了回去之后一直积压在某个角落。这也正是我们考虑问题的所在,很多时候很多想法只是一时冲动,不分轻重就去做了,然而当问题的结果出现分歧的时候,才发现当初怎么会这么做呢?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以“总有一天会用得上”之类的借口,就那样把东西放在一边不去处理。而是应该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工作中也是要有这种精神,只有思想不断进步,行动上不断进取,你接触到的行业及技术信息才是最新的,最棒的,而不要受自己固化思维和想法支配,那都是行不通的。 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选择的标准是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要想做到断舍离,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要超越,行动上更是要提高,人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经历,不断的选择,才清楚自己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的工作任务人生目标是什么,这样人生才不会迷茫而毫无意义,失去生机。(于丽维)

  • 9、 小少爷方特罗伊读后感700字2024 真诚待人

    今年寒假,我在家看了很多书,有《悲惨世界》、《希腊神话故事》、《巴黎圣母院》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少爷方特罗伊》。

    七岁的小男孩塞德里克是一个出身卑微但聪明伶俐,有礼貌的孩子。父亲艾罗尔上尉是一个拥有巨大财富的老伯爵的三儿子。伯爵的爵位只能由长子继承,但长子次子相继死亡,三子就是塞得里克的父亲,年轻时到了美国,在美国与一位美国姑娘一见钟情,结婚生子,后也病死。塞德里克从小只能和美丽端庄的母亲生活。老伯爵派律师到美国找到了孙子塞德里克,把他带到了英国继承爵位,但不想接纳他的母亲。小塞得里克在美国有好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曾经帮助过他,在去英国之前他还送了礼物给他们。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他是一个极富爱心的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弗朗西丝伯内特,她跟主人公塞德里克一样,她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因为我想知道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小少爷方特罗伊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成为小少爷的?他成为小少爷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他成为小少爷后做了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看了这本书。让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要数第十到十四章了,那个自称是伯爵长子倍维斯的妻子,说自己从一位律师那里得知自己的儿子可以获得爵位,而且那个女人开口是钱,闭口还是钱。但塞德里克的一位美国好朋友荻克发现,那个女人是他哥哥本杰明的妻子,立马跑到英国证明。就这样,这件危害到塞里德克未来地位的事才就此了结。看完了这本书,我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但还意犹未尽,还想继续看下去。

    这本书是讲了一个美国小男孩变成英国伯爵继承人的事,十分奇特精彩,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中告诉了我很多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我们不能贪图钱财,不能被利益所蒙蔽,更不能欺骗他人,否则受伤害的最后还是自己。虽然我没有和塞德里克一样的经历,但我却是真诚待人,真诚对待每个人吧。

  • 10、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一)

    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读梁实秋的《雅舍》有感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工作之余、闲暇之时,读点书,写点字2020,别有一番情趣,也算没有枉度时光。我的书架上经常摆几本自己喜欢看的书,名人传记、历史小说、杂文趣事、唐诗宋词之类。不知何时梁实秋的散文,也跑到书架上来凑热闹,也许是被鲁迅骂得无处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饱眼福,一睹大家的风范。说来,敢和鲁迅对阵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简单,文章写的朴实无华,既无哗众取宠之意,又无刀削斧斫之痕;讽刺诙谐、妙趣横生,家常小事,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观察人物是那么细致,阐述观点是那么独到,引经据典不雅于鲁迅,真可谓是博学多才。

    他的《雅舍》让我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点不雅,况且,雅舍还并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请看他的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如此说来,还不如刘禹锡的陋室。说梁先生不简单,还因为,就凭寄居在这雅舍几日,竟然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无处寻觅雅舍了,难怪很多人住在舒适的高楼大厦里,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是因为再也没有雅舍那样好的环境了。虽然,我也有意识想多读点好的文章、好的散文,来补充点先天不足的文学素养,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处所,怪哉?说怪,是因为自己曾几何时,自叹条件不好,而影响了写作的兴趣。那时,几点热血,几点激情,怦然心动,理想憧憧,大有作为之势,参加过春风函授文学讲作学习班,学过作诗、写文章,但是,叹息没有舒适的书房,感慨没有像样的书桌,甚至,没有台灯都能成为放弃的理由,还时时告诫自己,将来有了!一定能写出几部,不,几篇、几首像样的文章、小诗。后来,一切都有了,又没有时间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几十年,随着时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过,人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时间有了,台灯、书桌,甚至书柜都有了,可称得上书房了吧!为什么单单又没有了雅舍呢?真是见怪不怪。

    最近中我有幸阅读了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一下子被他清新的文笔、优雅的语调所吸引。几个下午,坐在朝南的落地窗前,一边享受冬日的温暖的阳光,一边品味《雅舍》的悠闲,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有个学者曾经说过:五四以来,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现代散文,大致可分为两代流派。一派继承载道的传统,直面现实而发出进击的纯响,如鲁迅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3-05-01

  • 2022-12-25

  • 2022-11-23

  • 2022-09-2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1-07-05

  • 2023-01-22

  • 2021-07-22

  • 2019-10-20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12-28

  • 2019-09-20

雅舍小品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雅舍小品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雅舍小品读后感、2024雅舍小品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