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 > 地图 >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2024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范文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相关栏目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热门栏目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推荐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

(共 1767 篇)

  • 1、 必备!《思考的艺术》读后感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必备!《思考的艺术》读后感”,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 篇1

    内容简介:思考技能是天赋还是养成的习惯?视野狭窄、缺乏好奇心对思考有什么影响?……针对这类我们很少意识到的问题,本书从阐述思考的概念开始,教你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碍,学会创造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有效地沟通想法,从而传达给读者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思考是一门需要学习且可以习得的艺术。在每一章末尾,作者都设置了极具挑战性的练习题,方便读者边学边练,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本书最初为大学思考课程设计,因其简单易懂,逐渐被商业、人文、社科、科学等领域广泛采用,是一本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思考技能训练书。1984年初版后,本书即被美国许多高校选为必修的思考课教材,26年间已修订至第8版。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简单来说,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进行“反思”的书。 不等不佩服,在思维的逻辑性上,老外的方法还真是很清晰很有条理的。中国的教育一直很强调“技能性”,我们这些勤奋的学生把技术看得无比重要,只是,这些技术的研究更多是在学习前辈的经验和智慧,而不是创新和改变。走出校门,我们这些莘莘学子越来越发现,其实在实......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很多孩子在4 岁时用问题轰炸他们的父母,但在18 岁时却丧失了好奇心。这种情况何以发生是非常明显的———至少普遍看来是如此。他们的父母厌倦了回答问题,开始阻止发问,他们责备说:“别问这么多问题,好奇害死猫。”随后,孩子上学了,发现老师也没多少时间回答问题。教室里有太多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老师必须遵照课程表完......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 篇2

    最近读到《清醒思考的艺术》,惊讶于作者对于问题分析的理性深刻,好像就是在说千万个我们生活中常常迷惑的现象,却又能实实在在的剖析根本,对我而言,醍醐灌顶大概就是这个感觉了吧。

    如果说,很多批判性思维的书籍在教会我们如何识别和避免生活中的各种谬误,是为破,那么这本关于思考的指南书,就是想告诉我们如何科学地进行思考活动并表达出来,是为立。

    大学

  • 2、 《谈话的艺术》读后感

    谈话是我们日常做的最多的事情,没有谈话没有沟通,这个世界就会失去很多意义。谈话虽作为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但其中是蕴含大学问,尤其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掌握谈话的艺术对我们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我拜读本书,希望能从中掌握让自己的谈话变得更自然、流畅、真诚的言语交流的技巧。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三春寒。谈话的魅力在于谈话者的互相理解和包容,做到感同身受。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如谈话主体、谈话礼仪、谈话技巧、谈话智慧和习惯等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例如教师,谈话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保护好嗓子是非常必要的。

    反思自身,我觉得自己性格是比较活泼外向健谈的,曾自认为还算会谈话懂交际,但是看完本书后我知道了健谈爱交流不等于会谈话,正所谓“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语言是最能暴露一个人的,一次简单的谈话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修养。阅读过程中我不断结合自身的行为来消化书中的道理,提醒自己对于书中提到的禁忌和注意要点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不仅健谈还要善谈的人。

    “谈话对各种年龄的人都有其乐趣,是很合理的消遣;但是,无知者的谈话就不算是一种谈话,不能给人们以任何乐趣。”希望我能把从本书中得到的智慧内化到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时刻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 3、 谈话的艺术读后感

    谈话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教师的我们来说,如何使谈话成为一种自然、流畅、真诚的语言交流,这就让我有兴趣拜读《谈话的艺术》这本书。

    《谈话的艺术》这本书是曾耶鲁大学知名讲师克莱泽所著。本书让我学会了一些谈话的技巧和实用性的建议,让我在社交活动中保持仪态,避免令人尴尬的沉寂和语塞,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本书还让我认识到嗓子的重要性,让我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嗓子对于演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嗓子出问题了,那再好的演讲者,再好的演讲稿也不能表达出来。而作为教师的我也深深体会到嗓子出问题了的严重性。前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保护好嗓子,乱吃东西,导致嗓子发炎红肿,发不出声音,严重影响了我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想讲课,喉咙又发不出声音,我讲的辛苦,孩子们也听得辛苦,经过这次以后我也知道了保护嗓子的重要性,再也不敢胡乱吃东西伤害喉咙。

    所以嗓子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广大教师群中得慢性咽炎疾病的不在少数,慢性咽炎已成为我们教师的职业病,而这是我们平时对嗓子运用不恰当或者讲课时声嘶力竭造成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多进行正确,运用嗓子的训练。不要等到喉咙生病了才去重视。

  • 4、 《思考是一门艺术》读后感2024范文

    决定以创造力为自身研究与奋斗的目标,这本经典的《思考的艺术》当然不能错过。已经阅读了几遍,感觉还是有点《学会提问》里说形容的知识攫取型的阅读,试图记住什么,殊不知,脑图也好,博闻强识也好都不能代替自身的思考,觉得是否写个读后感能更加提高自己对该书的理解,并指导自身实践。

    该书中文版已经是原版的第八版翻译,从这数目就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多么的经典,多么的牛x,整体而言,该书是思维导论的集大成者,但显得有入门之嫌,适合初学者学习。该书主要观点:

    1. 思维分为两个阶段:创造性思考与批判性思考;作用各为不同,组合起来方为完整思维;

    2.良好思维源于习惯与态度,这些都是可以后天学习的,从时间、地点与条件着手,找到自己的好状态;

    3.思考的基础是真理与认知,真理是绝对的,认知是相对的,受到经验、渠道、条件等情境因素影响,以为知道与知道并不是一回事;

    4.意见应区分为喜好与判断,前者无对错之分;

    5.判断的一个基础是价值观,价值观源于义务、社会绩效要求以及对他人影响等,具体判断中应有先后;

    6.妨碍思维的坏习惯:我的比较好;面子;拒绝改变;墨守成规;刻板化;简单概括;自我欺骗。解决方法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元认知”。

    7.批判性思考:区别人与言;证据+论证=论断;批判性阅读

    8.做创造性的人:四个阶段:寻找冲突;表述问题;调研问题;产生想法

    9.寻找冲突:寻找缺点、敏锐观察、不满、本质原因、内涵问题与争论

    10.表述问题:找出挑战、表述问题与改进表述

    11.调研问题:证据、图书馆、互联网、权威人士、保持质疑、避免剽窃

    12.产生想象:方法:类比、联想、组合、逆反、想象问题已解决、强制联想、构思情景

    12.克服障碍:思维障碍(保留判断);茫然困惑(回头看问题,是否有新启发);缺乏灵活性(换个方向,换个方法)

    13.顿悟的产生;问题聚焦;长时间沉浸;暂时放下

    14.批判性改进:s1:制定细节(从结果思考问题,5w1h);s2寻找缺点(一般缺点;竞争缺点;带来什么变化;变化的影响);s3消除缺点(scamper);

    15.找出什么行不通是确定什么行得通的重要前提;

    16.说服:a.了解人们为什么不接受新的想法;b.了解听众;c.预测反对意见;d.重点、优点突出;

    17.写作:1.统一协调,明确中心思想,尽早陈述;2.连贯统一;3.重点突出(面对读者,金字塔);4.拓展深化,对重要观点进

  • 5、 摄影的艺术 读后感(3)篇

    强烈推荐!n虽然这本书里面对于摄影技术,绝大部分的章节都在讲胶片摄影和黑白胶片摄影,但是它对于构图光影创意和摄影的意义的阐述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说,不要迷信与规则,唯一正确的规则是图像能够强烈的表达你所想要表达的思想。赞不赞!n他说,找到你的兴趣所在,做自己,而且不要再三的思考自己的风格。因为思考所得的风格远非是真正的自己的风格,这样所创作的作品也只会是干涩做作的。做自己是最简单轻松的事情,向着心之所向去实践去失败去寻找,这样才能创作出感动人的伟大的作品!n赞不赞!n他说,要将生活的兴趣和其他的艺术形式都融入摄影中。因为真正热爱的东西总会给你灵感,让你拥有别人看不见的独特的视角。作者把waves想象成引力场不得不佩服他的脑洞之大!哈哈n他说,要向真正的大师学习。学习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对光影的运用。他说,要学会分享和交流...n我能在这里列述的仅只是本书的沧海一粟,它真不愧为摄影三圣经之一,它的高度是我所读过的其他摄影书中都没有的,都不曾提到过的。简单的说,普通的书教你如何使用相机,如何拍摄一张好看的照片,这本书告诉你,怎样才能让你的作品变成一件艺术品。

    看完了!来用自己的感受概括下:这本书并不像其他摄影入门的那些书教你如何设置光圈快门感光度,而是更深入的讲解了关于摄影的重要元素、分区曝光系统、有关摄影理念的方方面面等等,以至于涉及到胶片摄影的显影和扩印(第八章至第十章,报着对数码摄影没有太大帮助的观点略读了下还是从里面了解到了摄影的历史和暗房大体流程)。

    书中作者对摄影的态度和立场也都很有自己的主见,对包括亚当斯在内的世界级大师曾说过的一些观点持否定的立场,都是经过很客观的推论,以及推翻了现代摄影一些所谓神话的条条框框的对大多数人的束缚,比如要按照三分线、九宫格、黄金比例等等的方法构图,最好的风景照片都应该在日出或日落拍摄,所有黑白照片都需要好的黑色、白色及两者之间的影调等等。这些都不是必须的,我得出去遛狗了,先写到这…

    「摄影的艺术」笔记n1. 构图:控制照片中的视觉落点;最重要的元素+第二元素+...n2. “观看”时人可以注意很多细节,摄影则必须突出某个/几个特质。3. 照片应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统一的思想/主题。4. 高反差会让照片显得“干脆”和刺激;低反差则往往会透露出柔和的氛围。5. 反差取决于邻近颜色的亮度/色差区别,而并非整体色调。6. 亮调积极乐观

  • 6、 清醒思考的艺术读后感600字(3)篇
    清醒思考的艺术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本书可以作为一个简易的人生指南,书中列举了平常人各种各样的认知错误,这些错误的认知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自然而然践行而不自知,书中许多的观点与《思考快与慢》《黑天鹅》相近,甚至是同宗同脉,虽然已经拜读过前两个大作,但这些认知谬误是是很难短时间内就轻易拔出,就像本书的作者所说,即便是他本人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践行自己的观点,唯有坚持不懈的与自身的认知惯性做斗争,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潜意识里,才能让自己避免犯更多的错误。以下概述:n1.幸存偏误:由于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的高估成功的概率。这点相信大家都会有感觉,有些时候会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即便是看到别人的失败也总认为自己是那个特殊的存在,成功属于自己。我们已经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没,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只有成功者才能出现在新闻中,所以我们误以为成功的人很多,貌似成功很容易,岂不知被拍在沙滩上的是累累白骨。解决方式是不要太关注别人的成功,而要多看看别人的失败,以及失败的后果,时刻警醒。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并不是游泳游的好游的多就会有好身材,而是那些天生好身材的人更适合游泳。广告商善于此道,看看那些美妆用品模特或演员吧,是不是时刻撩拨你以为用了这些产品就会拥有像她们那样美丽的面庞?n3.过度自信:自信是上万年来进化选择的结果,相信那些不自信的老祖宗们早已被历史洪流所淘汰。但过度自信往往使自己骄傲,对预测充满信心,导致黑天鹅来临时全面溃败。大意失荆州即是典型。所以要对所有预测都持有谨慎的态度,不要忙着想成功了会如何,而是要认真考虑清楚失败了要怎么办。抱最好的期望做最坏的打算。4.纠缠沉没成本:过分沉溺于沉没成本是常人最常犯的错误,尤其是那些恋爱分手的恐怕最深有感触。买票进场发现电影不好看,你退不退场?已经发生的投资产生亏损,要不要马上止损?经济学告诉我们不要过于在意过去,要着眼未来,发现错误立即停止,重新选择决策。5.控制错觉:控制错觉就是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客观上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的倾向。进电梯后不停的按关闭按钮真的能起作用吗?记得有些十字路口可以人工控制红绿灯的按钮真的起作用?还是这些只是设计者的“安慰剂”伎俩。承认社会是复杂的,有许多我们无法了解无法控制的状况,我们需要做的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真正能影响的少量的东西,坚定不移的关注其中最重要的

  • 7、 清醒思考的艺术读后感范文1600字

    《清醒思考的艺术》是一部由德国经济学家罗尔夫多贝里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讲述了作者对人类思维方法的研究,讲述了52中错误的思维,对我们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看书名,你就知道它有多理性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理性在线的光辉时刻是不是少之又少?多数时候我们不是被情绪控制,就是被冲动左右,抑或是被情感怂恿。

    你是不是会在仍掉标签还没拆的衣服时,心里暗自后悔买的时候太冲动?你是不是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不堪回首的往事都会默默涌上心头吧?拿到它,你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看,希望拯救一下自己那关键时刻总也召唤不出来的理性?

    说实话,我也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打开这本书的。过去干的蠢事不想再提了,以后类似的蠢事别再犯,我就阿弥陀福了。不然,只见年龄增长,不见智慧见长,那不是很可悲么?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中招的不少。书中例举了52个偏误,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看完这些偏误,你就会意识到平时你做的那些英明决策有多可笑。

    这52个偏误,它们有着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耳熟能详,你肯定也听说过。比如从众心理、纠缠于沉没成本、互惠偏误、权威偏误、对比照应、事后诸葛亮偏误、团体迷思、锚定效应、光环效应、享乐适应症。

    这些偏误,我们生活中听到的频率会比较高,看名字,基本上就知道这个偏误讲的是什么。如果这些简单的你不曾听过,那么赶紧翻开书看一眼,你就会很快理解。

    书中还有一些偏误,特别有趣。看完之后,你估计也会为自己之前偏误的行为逗乐,还会忍不住骂自己一声笨蛋。不过,没必要,对自己宽容一点,不知者无罪。

    比如游泳选手身材错觉这个偏误,你以前有听说过么?光听名字,你是不是已经对这个偏误很好奇了呢?

    这个偏误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述一个人为了减掉顽固的体重,选择游泳,因为他看到游泳健将们身材匀称、优美。我们中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吧?说实话,我也这么干过。

    这里有什么偏误呢?这个人上了错觉的当。这本书中指出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 8、 《整理的艺术》读后感

    自从看了《断舍离》与《佐藤可和士的超级整理术》之后,我深感整理就是一门艺术。我们自小就被教导要从生活中获取什么,成长更倾向追求所谓的得到,不懂得对无关紧要的事物断舍离,不懂得如何整理自己的生活,这就导致无法抓住生活真谛的窘境。

    整理就是重新设计的过程。在设计界中比较流行的极简主义,同样也适用于整理这门艺术。极简主义,先是清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事物,直到只能留下最重要且是最合适的东西。整理的第一步,就是断舍离。不要的东西果断扔掉,不要想着留着以后有用。如果不舍弃现在无用的东西,哪能为现在有用的东西腾出位置?作文

    在《整理的艺术》这本书中,作者小山龙介提到他在生活与工作中运用到的一些整理技巧,这些整理小技巧归根究底就是及时性的重新设计。及时性的重新设计,就是整理的第二步。例如,纸质资料工作完成后要电子备份,扫描或拍照及时保存,这就是将纸质文件转化成电子文件形式。每看完一本书后,写书评或博客等等,就是将知识重新设计成自己的思维语言。给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重新设计做个目录,看着目录我们也许更容易获得些灵感。

    整理的艺术就是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生活要么在秩序明了的个人系统化下前进,要么在不经整理的乱麻中颓唐迷茫。

  • 9、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曾有这么一个故事,即使我们听到感觉无聊之极,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其实,有科学数据统计,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基于感官的求知,植根于脑海,深埋于心智,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不会改变爱听故事的习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即使很努力去做一件事,可还是不成功,要不就是离目标值相差太多,于是我们在论及成功与否的原因时,很多人会归结于命运、风势、人和、技艺等,事实上我们常常忽略了一点就是我们之所以失败是我们还不会讲故事而已。

    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著名作家丹尼皮克在《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一书中指出道。确实如此,会讲故事,代表个人口才能力强以及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好。会讲故事,代表着我们能地向这个世界较准确地表作文达我们的想法和创意。会讲故事,往往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品质之一。未来社会精英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口才了。故事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告诉,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所以才是影响与说服的最佳工具。包括我们在营销产品的时候,说服客户和投资商,引导他们走进产品的创意过程以及营销策略。

    品牌的打造也和讲故事有关。原因在于品牌的塑造是要挖掘出一个有生命的原型,并通过故事进行包装,从而达到自身影响力和客户的认同感。大多票房极高的电影,美国电影行业塑造的超级英雄系列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呢?就是因为他们会讲故事,塑造有生命力、有内容情节的电影品牌。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最好的故事从不教人新东西。相反,最好的故事认同读者的想法,使每个读者感觉到他们的想法是聪明的,可信的,还会提醒读者他们是最正确的。会讲故事的人受到欢迎,在于讲的故事引起读者共鸣,在心理学上叫做共情现象,勾起读者相似的记忆和情愫。

  • 10、 放弃的艺术读后感

    放弃的艺术读后感(一)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该给自己执着了27年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句号,开启一个自己从未涉猎的崭新领域?

    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本书作者佩格?斯特里普和心理治疗师艾伦?伯恩斯坦通过这本《放弃的艺术》向我们表明:一味地坚持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或取得成功。

    或者我们一直对自己存在着一种错觉,似乎我们总是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可是实际呢,有人坚持了一辈子,也没有达到成功的彼岸,这是因为很多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往往一点好的兆头或起色,就会让我们奋不顾身的继续投入,就像一个赌徒,赢了一点就会加大赌注,希望一次搏回前面全部投入,还能赚个盆满钵满,如果这时候身边有人赢了,就会错误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让别人的成功投射到自己身上,而产生误判。27年来,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瞬间辉煌,但是大多数时间里就这样用过去某一刻的成功来麻痹自己,在一个已经不属于自己的行业里不断的刷存在感,如同这个赌红了眼的家伙,虽然知道输赢的概率早就被人为设定,一直赌下去注定会倾家荡产,但是仍然在错觉的支配下不肯收手。

    理性让我们更多关注过去的经历,而忽略未来的机会,曾经的投入很多会变成沉默成本,即便一直亏损也让我们舍不得失去,甚至还会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看似在激励自己,实际是不懂得止损,没有放弃的勇气。

    其实把放弃的勇气称为放弃的艺术似乎更恰当。冲动有时也会给人勇气,而冲动式的放弃和艺术的放弃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他给了我们几个实用而有效的方法。让放弃的过程更理性,把放弃变成人生成长的一次蜕变,一次选择,一个新世界的起点。

    艺术的放弃被称之为“目标脱离”,一切逃避式的放弃、对决式的放弃、假装的放弃、爆发式的放弃以及貌合神离的放弃都不算是艺术的放弃,这些非理性的放弃方式有时甚至会给我们带来持久的伤害,让我们一直无法选择和聚焦下一个目标,无法真正进入行动状态,即使行动也是让我们一直带伤前行。而些消极的放弃,还有可能伤及无辜,让更多人承担你冲动引发的“后遗症”。

    “目标脱离”是本书作者总结的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个方法首先要训练我们分清接近型目标和回避型目标的差异,接近型目标是实现他会给我们带来成长的快乐,而回避型目标是为了让我们规避风险生存下去。 这和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是吻合的,我们追求的自我实现就是接近型目标的真正意义。有了明确目标,是实现“目标脱离”的基础,然后从认知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2024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教您怎么写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笔记,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