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 > 地图 >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2024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大全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相关栏目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热门栏目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推荐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

(共 6923 篇)

  • 1、 《生活的艺术》(精选范文)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成长,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当我第一次翻开《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时,我就深深地被林语堂先生幽默、风趣但又不乏书生雅兴的文笔吸引住了,捧着书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研究了起来。书中幽默的文笔、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谁说中国式的悠闲文化只有富到人家才能享受,住在山腰上的隐士天天都能享受到‘鸟鸣涧‘的乐趣……”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茅庐,听见了水声叮咚、鸟鸣㕤啾;当我看到“大隐隐于市,一个僧人如果回到城市中吃肉、喝酒而不糜烂心灵的话,才是真正的’高僧‘“时,我忍不住想进入书中,与林语堂先生畅谈一番;林语堂先生笔锋一转:”人性本由动物化成,我们人人都有如孙悟空一般“看到这里,我一下子没忍住,”噗哧“一声把口中的水全喷了出来…...

    书中有曰:“……松下有石,石欲怪;石旁有路,路欲曲;路尽有桥,桥欲危;桥头有室,室欲幽……“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白墙粉瓦,小桥流水,弯弯曲曲的小路看不见尽头;一户人家的炊烟已经升起,竹林密疏有致却不见人影;一拐弯,跨过一道门儿,只见那户人家的儿女正在嬉戏;叮咚溪水,清澈见底,袅袅炊烟,热情人家,使我流连忘返……

    渐渐地,自己仿佛就是这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人,喜怒哀乐完全和文字融为一体,现实世界的事却如梦一般渺茫不可及。

    不记得是谁曾说过了:读书就像隐身地串门儿。的确,我在书中见到了行酒令的热闹、品茶的优雅、鸟鸣涧的悠闲与诗人聊天时的尽兴。但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些,书中有孔孟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宗教与人性的诠释、中国式生活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成长、一种体验,更是一次次奇妙的旅行!

  • 2、 《简单生活的艺术》读后感(精选)

    时间的快车已经到了20xx年,我也已经工作了8年多,经常会觉得头脑断片、头绪太多、效率低下、脑袋嗡嗡的感觉。曾经那个雷厉风行,快人快语的少年,不见了踪影。只得感慨,是不是真的年龄大了?真是的我老了吗?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

    有幸看到了《简单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我似乎找到了原因和化繁为简的方法。

    人生随着阅历的增加,经历的多了,有些是财富,更多的东西可能是垃圾。没有定期进行头脑的清理,脑袋也会被垃圾阻塞。就如同买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它们占据了你的空间,导致屋子一团糟。我们的头脑,每天接收无数的信息、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也会占据大脑空间,形成大脑效率下降。

    那么从这一刻开始,我们要抛弃旧有的不断的买买买的生活、不断的存入大脑的方式,我们要走上简单生活的道路。应该是从观念、思维、行动、言行上进行一次革命。

    一直以来,我们被各种励志的故事包围,被各种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被各种高大上的物质刺激着,被别人的镜头吸引着。似乎,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让我们满足,才是幸福的生活。可是,我们自己却无比的焦虑,似乎永远无法满足,是贪婪还是我们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我们被物品包围,被琐事包裹,被生活消耗,被焦虑环绕,似乎一只拉磨的驴子,永远没有尽头。我们努力地去生活、去工作、去追逐,但是却距离幸福原来越远。

    改变迫在眉睫,我们要勇敢的说不!我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我们要放下对外界的执念,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探索自身的需求,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是自己的一种内心感受。当自己被满足以后,自然会觉得开心和满足。我们要去发现自己、愉悦自己,我们的头脑、思维、生活环境、物品等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才能获得自身的满足。

    这边书的出现,像是一股清风吹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原来,复杂生活并非我们的本意,幸福的真谛在于简化生活、腾出空间、沉淀内心。通过清醒地自我认识,挣脱物质的束缚,探索精神的自由,最终抵达内心的安宁和富足。

    一、转换频道,享受慢节奏生活。

    我们一直在追逐,把精力放在追求外在的认可上;我们把时间花费在购物、保管、维护、丢弃物品上。仔细想想,我们一直都在被别人的眼光所累、被物品所累,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

    摆脱多余的累赘,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有意义。

    不经意间,我们的步调慢了下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眼前所做的事情,与家人好友共度时光,全心全意地投入吃饭

  • 3、 《谈话的艺术》读后感读书心得

    谈话是我们日常做的最多的事情,没有谈话没有沟通,这个世界就会失去很多意义。谈话虽作为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但其中是蕴含大学问,尤其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掌握谈话的艺术对我们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我拜读本书,希望能从中掌握让自己的谈话变得更自然、流畅、真诚的言语交流的技巧。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三春寒。谈话的魅力在于谈话者的互相理解和包容,做到感同身受。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如谈话主体、谈话礼仪、谈话技巧、谈话智慧和习惯等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例如教师,谈话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保护好嗓子是非常必要的。

    反思自身,我觉得自己性格是比较活泼外向健谈的,曾自认为还算会谈话懂交际,但是看完本书后我知道了健谈爱交流不等于会谈话,正所谓“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语言是最能暴露一个人的,一次简单的谈话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修养。阅读过程中我不断结合自身的行为来消化书中的道理,提醒自己对于书中提到的禁忌和注意要点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不仅健谈还要善谈的人。

    “谈话对各种年龄的人都有其乐趣,是很合理的消遣;但是,无知者的谈话就不算是一种谈话,不能给人们以任何乐趣。”希望我能把从本书中得到的智慧内化到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时刻鞭策自己不断进步。(陈宝莹)

  • 4、 读书心得模板:《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个人收获

    该书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被誉为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个人收获,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m.dhb100.com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个人收获1

    阅读弗洛姆《爱的艺术》能够使读者对于爱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甚至说,完全颠覆对于“爱”的既有的认识,都是不为过的。《爱的艺术》的思考方式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具体说,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而《爱的艺术》这本书能够很生动的向我们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人类的生活寻求人道主义的关怀。弗洛姆对与爱的最终认识可以借用马克思的话语归纳为:当个人的全面的发展成为所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情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

    在《爱是一门艺术吗》一章中,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学习、训练的艺术。我们往往会被一些假爱情迷惑了眼睛:我们可能关注自己能否被人爱,而忽视自己是否具有爱的能力;我们可能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我们更可能误将一种“情绪”看作是真正的“爱情”……以上种种,在弗洛姆看来,都不是爱情真正的认识。正因为爱是一门艺术,所以是能够通过学习、训练掌握的,只要有强烈的愿望和足够的毅力。

    在《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一章中,弗洛姆认为,人的所有心理和行为背后的根源都指向对于孤独感的恐惧,而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在对他人的爱之中,人们才能够真正克服这种恐惧。而其他克服恐惧的方法,往往产生一种病态的结果,如对权利、对物质的极度痴迷等等,而这也是人们生活在痛苦中的原因。因此,寻找爱情,掌握爱的艺术,培养人类对全体生命的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终极回答。

    此外,作者还分别讨论了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爱的不同对象。而作者对于父爱、母爱的不同特点以及两者的此消彼长对于孩子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部分对于家庭教育将会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概括的说,弗洛姆认为,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在作者看来,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爱情的基础是具有独立性的个体积极关心另一个个体,并尊重对方的独立性。而爱情的方式是给予,是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哪怕是心理上的

  • 5、 读书心得:《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个人感悟

    弗洛姆《爱的艺术》告诉我们,爱不是对象问题,而是能力问题,能力多大爱有多大。那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个人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m.dhb100.com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个人感悟1

    婴孩呱呱坠地,以血缘为密码开启爱的神秘之门。这份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爱,是哺育人成长的精神母乳。沐浴在爱的恩泽下,感受着蕴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人格之树茁壮成长、茂盛参天。而后播洒下一片爱的浓荫,给亲人、给朋友、给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爱的回馈,完成一度爱的循环。通过爱的交互,清晰对生存、对生命的认知。

    爱首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人们往往因为不被认同、不被爱而沮丧,也因此将自己囚禁在孤寂的花园中,拒绝打开爱人的心扉。这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给予是最高力量的表现。

    恰恰是通过给予,人们展现自己的力量与自信。当我们回味对爱的体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无私无怨的给予让还是孩子的我们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我们认为被爱是理所应当的,因而当我们走向陌生的社会,面对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我们失去了从前从亲人获取的那种理所应当,心里的误差让刚刚脱离稚嫩的我们无所适从,因而进入思想孤寂的樊笼。

    正如弗洛姆所说: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之付出努力。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有独立的人格、成熟的思想和对爱的理解。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母体的胎衣出生时就脱落,而思想的胎衣只有当我们的人格真正健全才能完全摆脱。能够给予成熟的爱就是一个人人格健全的表现。成熟的爱的发展融合了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这样他既能相信世间有无条件的祝福、无条件的平和、无条件的爱,又明白有些爱需要自律、需要争取。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个人感悟2

    爱,总是一种容易令人动容的情感。我们向往爱,追求爱,呵护爱,也曾经或将要在爱的道路上经历许多不尽为人知的苦楚与困惑,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爱,或者说没有体会到爱是一种艺术。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就肯定了爱是一门艺术,向我们娓娓阐述了爱的理论,并引导我们进入爱的实践。我想,当我们透彻了解了爱,我们的思想会到达一个新境界,灵魂也会得到升华,因为爱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的、净化人心的过程。

    提到爱,我们最先想到的便

  • 6、 读书心得模板:《爱的艺术》的读书心得个人体会

    爱在书中无论是对爱的定义,还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爱的阐释都更侧重于社会这个维度。那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爱的艺术》的读书心得个人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s://www.dhb100.com/

    《爱的艺术》的读书心得个人体会1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亘古不变的师德规范要求中,道理很简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什么是师爱,师爱究竟如何构建,是我们平时很少深入思考的问题。关于师爱,学者们有许多论述。

    最近我读了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得到不少新的启示。他是这样将不同的爱加以区别并分析爱的历程的:首先,他谈到母爱,认为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对无依无靠者的爱。孩子获得母爱不需要其他条件,只要是她的孩子。母爱无私而伟大,人们称母爱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是安宁、是无忧无虑。但母爱的无条件也有消极意义,孩子可能因此无所作为,从而推动自己的主体性。其次,他分析了父爱,认为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父亲讲,我爱你是因为你尽了义务。

    父爱与母爱不同,母爱是存在的爱,父爱是应得的爱,代表理性的爱。这就迫使孩子为了获得它而更加努力,这就有利于主体的发展。再次,他分析了爱的第三发展阶段——自爱。经过母爱、父爱之后,人成熟起来,使自己既成为自己的母亲又成为自己的父亲,扬弃了父爱和母爱,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既具母爱施爱的本性,又具父爱获爱的能力,有了自我尊重、热爱和对人尊重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良心。

    弗洛姆把爱的发展历程表述为:接受母爱——寻找父爱——表现自爱的过程。他认为,作为教师,这三种爱是凝聚在自己整体人格中的,并指出:会爱孩子的老师要根据不同情况把它零售给孩子,在零售中体现出教育目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艺术。那么,教师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呢?首先,教师要像母爱那样无条件,对任何一个学生,不管其长相、个性、家庭背景、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如何,都给予爱护。教师爱学生应是无条件的给予,认识到“我爱学生无条件,只因为他是我的学生”。

    这种师爱会使学生感到母性的温暖,他失败时可从母亲怀抱中得到支撑,焦虑时可得到勇气,成功时可获得鼓励。学生在“母爱”中不必胆战心惊,而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自我,从而为班级创设家园的气氛。其次,教师在广博母爱的基础上又扮演着父爱的角色。

    它与母爱互补互存,对学生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为学生履行规范创造条件,使其在“讨好”中形成寻求爱的能力,

  • 7、 读书心得:书籍《爱的艺术》读书心得感悟

    成熟的爱需要以给予、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为前提。爱是一种个人体验,只能由个人亲自为自己体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书籍《爱的艺术》读书心得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书籍《爱的艺术》读书心得感悟1

    没看这本书之前一直认为爱是人的一种本能,从无条件的母爱中知道付出与奉献,从父亲的严厉与宠爱中学到坚强与责任,这都是我们潜意识中爱的本质。在读完《爱的艺术》之后才知道原来爱也是一门学问也有理论也需要实践。虽然艾里希——弗洛姆生活的时代和背景已经跟我们大相径庭,但是他对爱的理解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产生很大的分歧。书中引用了一些心理学的术语但是都不是很艰涩难懂,虽然不是完全赞同他的见解,但是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对爱的诠释也使我感觉对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弗洛姆认为造成“爱不用学习的态度”的原因是:大多数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所以他们使用各种途径赢得人心、具有吸引力;还有人认为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人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但是要得到一个合适的爱的对象则难的多;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一种活动、哪一项事业像爱那样,开始时充满期待和希望,而结果又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因此,他主张爱也需要学习。在他论述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一段话说的特别好,至少我觉得很真实,“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当他们突然拆掉使他们俩分隔的那堵高墙时,他们感觉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融为一体。但是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是不可能持久的,它只是昙花一现。这两个人渐渐熟悉,而亲密体验的奇妙光环却日渐消退,直到最后他们的冲突、失望及彼此之间的厌烦,把当初仅存的美好感觉完全破坏掉。然而,在一开始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将是这样的结果,实际上,他们并不懂什么是爱,他们只是把彼此之间如痴如醉的迷恋与疯狂当成了双方强烈爱情的表现,但其实,最初那种彼此之间的迷恋也许只说明了他们以前是多么的孤单。”确实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爱情就如昙花般稍纵即逝,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爱,而只知道自己很孤单。为了逃避这种孤单的感觉而选择暂时的麻痹。

    爱的对象。“爱并不是某个具体人的一种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上的倾向。这

  • 8、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读完林语堂先生《生活的艺术》一书后,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然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天堂一般。 在林语堂那里,享受人生,不拘一格,不管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同等重要,抑或根本就不分哪是物质哪是精神,而是“心物合一”、“灵肉一体”。这种打破物质和精神的二分法,从而给感性、理性以更合乎人性的界定的看法,奠下了林语堂人生哲学的底色。

    在林语堂看来,中庸哲学的近情是基于个人主义内涵的。正是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情感,才是判断取舍的重要依据,而集体脾性和民族性格则是由各个个人的情感汇聚形成的。天才并非像中世纪神学的“灵魂”那样一个神话实物,而仅仅是一个比喻;国家天才不过是它的行为的一种性质和做事的方法罢了,天才的作用不过是在国家危急时的选择与取舍倾向,决定着国家的最后行动途径。

    在林语堂那里,人类文化最高的、最合理的理想就是近情精神。近情的国家将生活在和平之中,近情的夫妻能生活在快乐之中,近情的生活是享受快乐的生活。近情精神是中国所能贡献给西方的一件最好的礼物。在西方人,凡是只须合于健全逻辑的,便认为是很充足的,但在中国人虽然在逻辑上已是很对时,也还不能认为很充足,同时还须求其近于人情,作为士大夫一族的林先生学贯中西,着述颇丰。

    他的文字舒缓而有灵心,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他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引领着我们从迷茫中走出来,以旷达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以淡漠之心去对待名利,以火热般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他是文学家,是哲学家,是思想家,也是一个会生活的人;他从哲学和艺术的高度俯视生活,以平常之心体悟生活。

    在他看来,人一旦追寻生活的意义,追求人生完美的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快乐。他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是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这是否要我们放弃理想和追求呢?非也!依愚之见,理想和追求必须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快乐原则的,换言之,理想与追求必须是在“好玩之心”的驱使下,顺其自然地一步步实现的。

    何谓“好玩之心”呢?乐于做一件事,乐于读一本书,乐于交一个朋友,乐于吃一种食品,以至忘我的程度,则可称之“好玩之心”。这种乐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就像一首流行歌中唱到的“莫明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

  • 9、 《谈话的艺术》读后感

    谈话是我们日常做的最多的事情,没有谈话没有沟通,这个世界就会失去很多意义。谈话虽作为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但其中是蕴含大学问,尤其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掌握谈话的艺术对我们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我拜读本书,希望能从中掌握让自己的谈话变得更自然、流畅、真诚的言语交流的技巧。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三春寒。谈话的魅力在于谈话者的互相理解和包容,做到感同身受。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如谈话主体、谈话礼仪、谈话技巧、谈话智慧和习惯等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例如教师,谈话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保护好嗓子是非常必要的。

    反思自身,我觉得自己性格是比较活泼外向健谈的,曾自认为还算会谈话懂交际,但是看完本书后我知道了健谈爱交流不等于会谈话,正所谓“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语言是最能暴露一个人的,一次简单的谈话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修养。阅读过程中我不断结合自身的行为来消化书中的道理,提醒自己对于书中提到的禁忌和注意要点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不仅健谈还要善谈的人。

    “谈话对各种年龄的人都有其乐趣,是很合理的消遣;但是,无知者的谈话就不算是一种谈话,不能给人们以任何乐趣。”希望我能把从本书中得到的智慧内化到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时刻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 10、 谈话的艺术读后感

    谈话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教师的我们来说,如何使谈话成为一种自然、流畅、真诚的语言交流,这就让我有兴趣拜读《谈话的艺术》这本书。

    《谈话的艺术》这本书是曾耶鲁大学知名讲师克莱泽所著。本书让我学会了一些谈话的技巧和实用性的建议,让我在社交活动中保持仪态,避免令人尴尬的沉寂和语塞,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本书还让我认识到嗓子的重要性,让我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嗓子对于演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嗓子出问题了,那再好的演讲者,再好的演讲稿也不能表达出来。而作为教师的我也深深体会到嗓子出问题了的严重性。前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保护好嗓子,乱吃东西,导致嗓子发炎红肿,发不出声音,严重影响了我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想讲课,喉咙又发不出声音,我讲的辛苦,孩子们也听得辛苦,经过这次以后我也知道了保护嗓子的重要性,再也不敢胡乱吃东西伤害喉咙。

    所以嗓子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广大教师群中得慢性咽炎疾病的不在少数,慢性咽炎已成为我们教师的职业病,而这是我们平时对嗓子运用不恰当或者讲课时声嘶力竭造成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多进行正确,运用嗓子的训练。不要等到喉咙生病了才去重视。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20

  • 2023-02-17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10-20

  • 2021-05-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2-10-0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05-20

  • 2022-01-07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1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大全等,希望丰富的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