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认同读后感500字 > 地图 > 认同读后感500字,2024认同读后感500字范文
认同读后感500字相关栏目
认同读后感500字热门栏目
认同读后感500字推荐
认同读后感500字

(共 9342 篇)

  • 1、 认同自己读后感1600字书评

    自信对于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印象,低自信表现为自卑,很大程度上会干扰我们的正常人际交往关系。不自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因为环境原因,没人是完美的,()学会为自己鼓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认同自己读后感1600字书评。

    有这样一个故事,小女孩简妮,一直为自己不够漂亮而自卑,走路总爱低着头。有天她买了一个红色蝴蝶结,店主不断夸赞她,说她戴上蝴蝶结很漂亮。简妮特别开心,这一天都自信的抬着头,想让大家都看到她头上的蝴蝶结。

    很多人都夸她今天很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回到家才发现,头上根本没有蝴蝶结,出店门时被人碰掉了。原来大家夸的是她抬头时的样子。

    这浓浓的鸡汤味的故事,想传达的是自信很重要,自信时的你很美丽,要接受认同自己。

    是的,自信的人很美丽,每个人都会这样说,要自信,要相信自己,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很多人内心深处始终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尽管家人朋友一再鼓励,仍固执地觉得自己不够好,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德国心理学家、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塔尔在书中《认同自己:如何超越与生俱来的弱点》(简称《认同自己》)说:看一个人是否自信,答案很简单,自信的人接受自己的弱点,不自信的人不接受弱点。

    斯蒂芬妮.斯塔尔是德国特里尔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关于自尊与自信的心理研究与实践,取得卓越成绩,并被誉为最有爱心的心理医生之一。她根据研究和实践写成此书:《认同自己》。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弱点。

    书中从不自信的自我意识说起,到为什么会不自信,以及如何跳出不自信的墙,从这三个部分分析指导,告诉我们,怎么认同自己。书里并没有复杂枯燥的心理学知识,而是分析每个不自信表现背后的心理,最重要的是,在各种不自信表现下,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方法。

    不自信的人,是自我意识的价值感和感受过低。只要内心意识和主观上一直认定自己是怎样的人,不论别人怎么鼓励,也不会起太多作用。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不自信,是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问题,我们会一直盯着自己的弱点和不完美,然后会无限放大它的影响,哪怕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是扭曲的。开头故事中的小女孩简妮,就是主观上认定了自己不够美丽,内心将问题放大,所以感到自卑,但当主观认知改变,心理也随之改变。

    低自信除了表现自卑,还有其他一些症状,比如:敏感易受伤害、犹豫害怕不敢做决定、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追求完美、怀疑自己的能力都是不相信自己

  • 2、 认同自己读后感1200字书评

    认同自己这一本书,为我们将为了生活中一系列因为低自尊心产生的心理问题,让我们整天处于情绪低迷的状态中,书中用简单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治疗低自尊者的方法。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认同自己读后感1200字书评,快来看一看吧。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你是否时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渴望他人的认同和夸奖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源于低自尊心的自我认知,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有低自尊心的心理问题,它让我们的生活看起来毫无生气,整个人处于一种低迷情绪中,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比较丧。

    人生活在这样的自我认知中,极易受到伤害,因为它通常会让我们怀疑自身能力、害怕被他人否定、甚至出现严重社交障碍等一系列症状,而对于这些症状我们却看不清缘由,导致疾病缠身却找不到医治方法。

    《认同自己:如何超越与生俱来的弱点》就是一本低自尊者的治疗手册。作者斯蒂芬妮斯塔尔长期从事关于自尊与自信的心理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卓越成绩,被誉为德国最有爱心的心理医生之一。她擅长将枯燥的心理学知识用轻松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所著书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支持。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让读者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然后是探究人们为何不自信的原因,最后告诉人们该如何处理低自尊心的问题。

    什么样的表现是低自尊症状呢?书中第一部分做了详细的介绍:没有安全感害怕受到伤害、低自尊心担心做出错误决定、不够自信焦虑被他人否定低自尊心的人与他人相处时容易出现嫉妒、幸灾乐祸、掩饰内心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作者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分析了低自尊心的人常见的沟通问题,让读者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能够联系自身实际,查找问题。

    最后作者笔锋一转,讲到低自尊心的人也拥有独特的优势,如思维缜密、适合团队合作、乐于助人、及时上交工作等等,作者没有全盘否定低自尊心问题,而是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语言逻辑非常严谨。

    在第二部分,作者归纳了人们缺乏自信的两类原因,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儿童时期的经历。谈到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作者认为百分之九十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不存在哪一方更好或更差,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认()可。

    对自己的认可,儿童时期的经历至关重要,我们都在讲原生家庭,书中提到的这个原因其实也印证了这一观点。通过分析儿童时期,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与孩子的基本信任感如何建立,我们的内在小孩如何才能够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

  • 3、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曾有这么一个故事,即使我们听到感觉无聊之极,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其实,有科学数据统计,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基于感官的求知,植根于脑海,深埋于心智,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不会改变爱听故事的习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即使很努力去做一件事,可还是不成功,要不就是离目标值相差太多,于是我们在论及成功与否的原因时,很多人会归结于命运、风势、人和、技艺等,事实上我们常常忽略了一点就是我们之所以失败是我们还不会讲故事而已。

    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著名作家丹尼皮克在《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一书中指出道。确实如此,会讲故事,代表个人口才能力强以及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好。会讲故事,代表着我们能地向这个世界较准确地表作文达我们的想法和创意。会讲故事,往往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品质之一。未来社会精英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口才了。故事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告诉,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所以才是影响与说服的最佳工具。包括我们在营销产品的时候,说服客户和投资商,引导他们走进产品的创意过程以及营销策略。

    品牌的打造也和讲故事有关。原因在于品牌的塑造是要挖掘出一个有生命的原型,并通过故事进行包装,从而达到自身影响力和客户的认同感。大多票房极高的电影,美国电影行业塑造的超级英雄系列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呢?就是因为他们会讲故事,塑造有生命力、有内容情节的电影品牌。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最好的故事从不教人新东西。相反,最好的故事认同读者的想法,使每个读者感觉到他们的想法是聪明的,可信的,还会提醒读者他们是最正确的。会讲故事的人受到欢迎,在于讲的故事引起读者共鸣,在心理学上叫做共情现象,勾起读者相似的记忆和情愫。

  • 4、 《民族认同》读后感6000字

    2019年8月份读了安东尼d.史密斯写的《民族认同》一书。他在本书中提出非常有趣的一些概念或者是理论,例如关于民族的定义、民族认同的构成、民族主义的形成和类型等等。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些概念谈谈对它的理解和感想。每当读到西方学者写的经典著作时,我就无不感叹其研究视角的独特性、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完美结合。而在现代国内学术界中为何没有产生这种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和大师的疑问总是油然而生,我们也许需要积累、也许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两样东西,那就是时间和实践。对于学术成果而言时间是客观世界里的事物,因此我们无法干预其发展的大体方向,所以只能等待,等待学术成果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刻。而实践对应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是属于主观世界的产物。我们除了等待时间和积累成果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开始做出改变。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想法的不成熟、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要每个人都要埋头苦干,拥有把想法敢于实践的勇气和信心的话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就是说,对于个体而言中国学术的希望在于实践,再微小的行为也好于死在胚胎中的伟大思想。当这种改变从一个人增长到一定数量的人时,也许就能推动整个学术界前进的脚步。以上是我读完本书后关于我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一点感想,下面将回到《民族认同》这本书的讨论。

    一、民族是现代的概念

    安东尼d.史密斯关于民族是现代的观点是是整本书的点睛之笔。他的一切关于民族的观点都将围绕着它论述,而且其在现实中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民族是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互动中产生的一种交流背景,它赋予个体行为某种群体性意义。例如,某个游牧民族的个体擅长骑马的话,在别人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他的骑马行为中所表达出来的社会意义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中必备技能之一,也就是外人对游牧民族的标签式认识使某些个体的行为理解成理所当然。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汉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好,北方少数民族的酒量好等。当我们见到学习成绩不好的汉族学生或者是不会喝酒的北方少数民族学生时就会感到特别的不可思议,总想知道这种特殊现象存在的原因。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也许有些人就是不爱学习、有些人就是不爱喝酒而已。从主体的角度而言这种认识是民族背景赋予个体行为某种集体性行为意义的结果,从客体的角度而言是一种标签化认识的结果。这种民族背景源自于共同的文化信仰、祖先历史、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地理环境。这些因素是现

  • 5、 《文化认同论》读后感800字

    文化认同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值得探讨的永恒话题,文化认同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文化认同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化本身,提升对大社会发展背景的了解。 郑晓云在本书中共利用六个大板块来介绍文化认同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前言中详细地谈到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全球传媒、互联网迅速发展等多个角度来阐释文化认同之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本书的支柱,六个章节的分类简洁明了。其中,第一章作者从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主位因素;文化认同在文化结构中的地位;文化认同与文化模式三个方面讲解作为文化核心的文化认同的内容。在第二章中,着重介绍文化认同的过程与形成。通过对这一章的品读,使读者明白文化认同并非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一个长期的文化过程。单独的个人作为社会单位中最基本的个体,是构成群体认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个人认同对群体认同,乃至于民族认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告诉我们的单独个体,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警示人们应该为社会发展做出必要的努力。 说是艰涩难懂的理论书籍,其实讲述的便是最基础的知识。我们从小便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但是知道中华民族形成的诸多因素的人却是为数不多。郑晓云在书中为我们讲述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说到民族认同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顺流而下,讲到民族认同与民族特征,然后把民族认同与民族发展结合起来。历史的车轮历来少不了政权的压轴,政权同样与文化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了从纯理论的角度讲述文化认同的相关内容,作者还从现实层面来探讨文化认同对社会的影响。即从澳门这个特殊单位,讲述其回归后的文化认同与整合研究。不光是澳门,还是像台湾、香港这样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地区,亦或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都能从其社会文化背景来分析其发展历史及现状前景。这便启示我们对一个理论的研究不仅仅是要从表面理解,更要结合实际,才能更好的懂得理论的深刻内涵。

  • 6、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读后感800字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曾有这么一个故事,即使我们听到感觉无聊之极,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其实,有科学数据统计,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基于感官的求知,植根于脑海,深埋于心智,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不会改变爱听故事的习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即使很努力去做一件事,可还是不成功,要不就是离目标值相差太多,于是我们在论及成功与否的原因时,很多人会归结于命运、风势、人和、技艺等,事实上我们常常忽略了一点就是我们之所以失败是我们还不会讲故事而已。

    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著名作家丹尼皮克在《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一书中指出道。确实如此,会讲故事,代表个人口才能力强以及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好。会讲故事,代表着我们能地向这个世界较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创意。会讲故事,往往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品质之一。未来社会精英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口才了。故事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告诉,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所以才是影响与说服的最佳工具。包括我们在营销产品的时候,说服客户和投资商,引导他们走进产品的创意过程以及营销策略。

    品牌的打造也和讲故事有关。原因在于品牌的塑造是要挖掘出一个有生命的原型,并通过故事进行包装,从而达到自身影响力和客户的认同感。大多票房极高的电影,美国电影行业塑造的超级英雄系列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呢?就是因为他们会讲故事,塑造有生命力、有内容情节的电影品牌。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最好的故事从不教人新东西。相反,最好的故事认同读者的想法,使每个读者感觉到他们的想法是聪明的,可信的,还会提醒读者他们是最正确的。会讲故事的人受到欢迎,在于讲的故事引起读者共鸣,在心理学上叫做共情现象,勾起读者相似的记忆和情愫。

  • 7、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500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莱州市玉皇中学初一:林泽瑞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

  • 8、 500字读后感

    读《守株待兔》有感,500字读后感

    魏鹏

    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里的《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它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农民。一天,他在田里耕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只惊慌的兔子奔逃,而一头撞了一棵树上,死了。这个农民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只大兔子,心里十分高兴。从此以后,他就放下手中的农活不干了,整天守在树旁,等待着同样的运气。最终农田都荒了,他连一只兔子都没拣到。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感到,别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想不劳而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理想结局的。这样愚蠢的人终将一无所获,像我的同学陈超一样。原来他的成绩十分的好,老师安排我和他坐在一起,上课时,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学习,思考,但是他装作在认真的听讲,其实是在桌子底下玩玩具。老师也没发现。突然,老师有事出去一下,便让我们把这一章节的所有题目都做一遍,他回来时讲给我们听。老师走了,同学们都在苦苦的思索着,只有他在大声喧哗,几位同学劝他别玩了,快写。可他不听,还在玩,这时,一位老师走进来,说:你们老师有事走不开,便让那些作业做为家庭作业,下星期直接收上来,不讲。这下可难住了陈超,他不断的向同学请教,可等到下课也没有学会。就这样,他天天玩,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最后,在奥数测试上得了一个不及格。

  • 9、 读后感500字

    篇一: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读完了林海英写的《城南旧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北京。全篇文章的文笔淡淡的,但如茉莉,清香中耐人寻味。

    《城南旧事》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名叫英子的女孩在经历风风雨雨,先后认识了妞儿、秀贞、兰姨娘、德先叔、宋妈这几个人几件事后开始长大成人,成人后便开始回忆童年,并写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还在代序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它们的时侯,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英子的童年是纯洁的,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而我的童年则是甜蜜的,如蜂蜜一般甜美。记得在一个酷暑难耐的下午,我和哥哥一边手紧握着捉知了的竹竿,一边兴高采烈地跑到林间小路,耳边满是蝉鸣声,这里一声“知了知了”,那里又一声“知了知了”,把我和哥哥弄得团团转,不知所措。终于,我们在一棵虽然不高大却很茂盛的桃树上发现了一只知了,于是我们就慢慢地、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活像一个小偷儿,近了,近了,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拿竹竿一粘,粘住了!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看《城南旧事》这本书,心头总是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在这个钢筋泥水的城市里,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了,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一幅画面一幅画面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文/李昀芷

    在这个学期里,我读了林海音奶奶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一本最让人难忘的好书。它记录了小英子丰富多彩的童年故事。里面的人物也

    十分丰富,有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有爸爸、妈妈、宋妈、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这本书讲述了小英子小时候在北京发生的许多事。它通过小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体现了出来,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小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的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其深意。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小

  • 10、 读后感 (500字)

    我从报道中知道了邓前堆。他是云南怒江拉马底村的一名平凡却又伟大的乡村医生。只为守护乡亲的健康;尽管条件艰苦,却从未放弃。索道是通往怒江拉马底村的唯一的通道,但离江面很近仅靠一滑轮和绳子,而且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一旦出现意外就会是九死一生,但是为了给村里人治病,邓前堆已经来来往往许多年了。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索道医生。

    有一次,一个深夜,有一位老人家着火了,老人严重烧伤,他的孙女赶紧打电话叫来邓前堆,虽然是深夜,天很黑,随时都会出现危险。但他义无反顾的冒险登上了危险的索道,经过几小时的包扎处理,老人的双臂保住了。像这样的事情,邓前堆已经经过好几次了。治愈了数不清的病人。他还每三个月给村里的儿童做一次体检。

    他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建一座能开汽车的大桥,无论村民们得了什么病,都可以到大医院治疗。我想他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着一颗关心村民们的健康的心;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再困难也要不顾一切的为村民治病;我要把他无私奉献和关心他人带到学习和生活中。

    四年级:乐乐莉莉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认同读后感500字
认同读后感5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认同读后感500字,2024认同读后感500字,教您怎么写认同读后感5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