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国富国穷读后感 > 地图 > 国富国穷读后感,2024国富国穷读后感范文
国富国穷读后感相关栏目
国富国穷读后感热门栏目
国富国穷读后感推荐
国富国穷读后感

(共 311 篇)

  • 1、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书评

    《穷查理宝典》是一部由美彼得考夫曼著作的书籍,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看过呢?书中主要汇集了作者在过去20年里的公开演讲稿,全面的展示了作者的聪明才智。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原文摘抄:查理这种详尽的筛选过程需要很强的自制力,而且会造成长时间没有明显的行动。勤奋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花在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上,比花在行动上的时间要多。这是每个行业真正的大师身上体现出来纪律和耐心的混合物:一种绝不妥协的把手上的牌打好的决心。正如他说过的,他的投资行为结合了极度的耐心和极度的决心。

    首先强调勤奋是前提。与此同时,也要更多的学习和思考,不要急于行动,一旦行动就坚定的执行下去。我想到了自己,以前挂在嘴上的是马上行动、答案在执行过程中会自然出现、想是想不出来的,去做才可以诸如此类的观点,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至少不全面。正是我的片面和固执观点,让我在实际的的工作和生活中,犯了很多错误,做了很多有头无尾、虎头蛇尾、仓促开始、匆匆结束的事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损失了不少金钱,更大的损失是辜负了很多人对我的信任。

    一直以来把勤于思、敏于行、慎于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广泛思考,快速行动,现在看来,我的理解不仅狭隘而且有错误之处。

    勤于思,不是我之前理解的,光花大量时间去思考,说的是思考要有深度、客观,不要主观的思考。我以前的思考大多是我总是相信我想要的思考内容,我的思完全是在自己的主观意念指挥下进行的,而且,我思考的层面浅、范围广。看似面面俱到的考虑到了,实际上狭隘、局限,还存在庸人自扰般的思考和自欺欺人的成分。书中也写到别欺骗自己,因为自己是最好欺骗的人,而我也恰恰犯了这个错误。按照我之前的理解,越是勤于思,我的错误的思考、认知,带来的危险反而更大,这已经在工作上暴露出来了。

    敏于行,我以前的理解是快速行动、一切思考都不如去实操,我之前的理解存在严重的错误和片面。真正的敏于行,应该是深思熟虑过后的三思而行和笃定坚毅的执行,敏是行动时候的坚定不移、坚韧不拔、笃定。并非我之前理解的敏捷,快点行动。我之前的不假思索、盲目执行,遇到困难又轻易放弃,难免就会造成天天忙于收拾残局、擦屁股的尴尬局面。任何时候,都需要深度思考,慎重思考,不要急于行动,没想明白就仓促行动是我一大顽疾,也给现实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过去的数年间,我的这一个毛病未经慎重考

  • 2、 《国富国穷》读书心得
    《国富国穷》读书心得 当今世界上邦国林立,为什么有的国家那么富,而有的国家那么穷,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带着这一疑问,我翻开了《国富国穷》,希望在这本经典名著中寻找答案。《国富国穷》是戴维·兰德斯先生所著的经济、历史学著作,足以与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名著《国富论》相媲美。这本名著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各国发展的历程,就所涉及的国家某个时间段发展的特点展开分析,深化写作主题。总的来说,本书批判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基本观点,但又因为主旨宏大,思想精深,因此被誉为《新国富论》。 对我而言,本书中“天朝帝国:停滞与倒退”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他们的光辉普照周围低等种族,这些低等种族向他们乞求光明,通过膜拜和进贡,而获得某种地位”——这是书中的句子,生动地写出了古代中国夸张的、不真实的民族自豪感。正当闭关锁国的中国人沉醉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时,西方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蜕变,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已产生重要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革命给予封建时代下的手工业生产以重大的冲击,给予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来飞跃的发展,一个个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渐壮大,通过殖民掠夺,侵略他国以获取最大的利益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先是西方传教士通过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型交通工具来到了中国,力图传播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宗教,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对于时间的正确认识及运用的科技——机械钟,将其进贡给了天朝的皇帝,目的在于传播科学技术,以及显示西方宗教的优越感。可是,愚昧无知的清政府不懂得对这类科学技术加以研究,以推动国家的发展。除此之外,愚昧的“天朝帝国”将其重要发明——火炮运用于娱乐;尽管后来将火炮运用于战争,但是在战场上,火炮发射的时间长,射程短,对发射手的危害远远大于敌方。这些在当今看来可笑之处,正是当时清政府统治腐败的写照,沉醉于“天朝上国”美梦的后果。康熙大帝在当时是相对开明的君主,但当提及学习西方科技时,他还是淳淳教导他的臣民:“即使西方的某些方法跟我们有所不同,甚至是对我们方法的改进,但是都不新颖,因为都是来源于中国,如数学来源于易经等等。”改进就是对清王朝统治的威胁,就是对“天朝上国”的否定。我们可以设想,当时封建君主专制影响深远,“天子”的言行就是“真理”,假如最为开明的君主可以接受西方科技,并主张积极学习,将西学运用到具体实践的话,中国一定可以发展得
  • 3、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一)

    教育孩子该穷养还是富养?澳洲人在烈日下推着婴儿车在烈日下前进,而不打遮阳蓬;在带孩子去打防疫针时任其在地毯上滚爬,绝不一哭就抱他们认为,从小摔摔打打,就能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这种观念其实并不新鲜,但真正实践的却不多。在中国家长的心目中,更多人奉行的是再穷也要富孩子,他们自己省吃俭用,把钱都用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上,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孩子们如同温室中的花朵,一旦遭遇风雨,便很快凋零衰败,殊不知,富养正是忽略了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使孩子成为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分低能儿。

    在我们周围,多少家长把孩子当作温室中的花朵,每天放学一看见孩子就拎起书包往自己身上背,另一只手则拿出饮料或食物递给孩子,孩子在前面吃着东西,大摇大摆地走着,家长则背着沉重的书包默默跟随,沦为了保姆、保镖。我真为这些孩子担忧,他们的未来,怎么经得起挫折?

    文章为各位年轻的父母敲响一记警钟,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二)

    今天,我在读了《再富也要穷孩子》后,感触极深,同时也为今天生活在蜜罐里的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澳大利亚的父母是如何从小就锻炼他们的孩子的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大人往往比孩子多穿一件衣服,尽管是在冬天,孩子最多也就罩上一套薄绒衣而已。另外,在晒一下就会皮开肉裂的阳光下,父母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太阳底下走走等,这一系列的例子都告诉我们:要想长大后有所作为,就必须从小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那样,长大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是啊,比起这些从小就接受严格教训的孩子们,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太像个小公主小皇帝呢?自己的衣服都让妈妈洗,早上起床迟了就赖妈妈没叫醒你,放学后让妈妈帮你背书包等,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都说明我们真的太依赖父母了呢?结果就造成了现在弱不禁风的我们。

    我还记得有这样一篇报道,日本和中国两国的学生一起去军训,结果在军训的过程中,中国学生不是病了就是不舒服了,不是说太累了就是半路支撑不住了,到最后,所有中国学生都被接走了,只剩下日本学生坚持到最后。

    难道从以上这么多的例子还不足以表现我们中国学生的懦弱吗?21世纪是个竞争力极强的世纪。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你就战胜不了你的对手!或许有人会说,是父母宠坏了我们,才会变成这样。但是我们

  • 4、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一)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能给予就不贫穷》这篇文章。读完后我受益非浅,文中的小女孩太令我感动了:在教师节那天,一个老师收到了一个这样的礼物: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的礼物,纸上画着一双鞋,周角很粗糙,颜色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样的鞋吗?这个老师把鞋认真的收了起来,礼请情意重啊!

    过了几天,那个小女孩的作文让他知道送给他鞋的理由,原来她以为老师家里穷,但他还是不明白这个小女孩怎末知道穿布鞋就代表他是穷人的呢?原来小女孩也穿着这样的布鞋。最后老师告诉她: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因为你知道关心别人。

    读完后,我知道了: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能够给予他人帮助与关心,他就是富有的。能给予就不贫穷这句话一直让我回味。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二)

    我读了一篇文章叫《能给予就不贫穷》,我受益良多。

    这个故事讲的是:教师节那天,同学们给老师送来了许多礼物,其中有一件礼物很特别,那是画在纸上的一双皮鞋。老师被她的这双皮鞋感动着。有一天,老师在改作业时,看到了一段话,她告诉老师等她长大了,能挣钱了一定要给老师买一双真的皮鞋。这个同学认为老师和她一样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皮鞋,所以穿布鞋。后来老师告诉她: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是啊,能给予就不贫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些社会人士每年都将自己微薄的收入捐献给灾区,有些拾荒者还照顾着一些孤儿。他们都是真正的富有,心灵上的富有。但有些人却不一样:一些富二代极尽奢侈的炫富,还有一些无良老板拖欠这民工们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这些人虽然在物质中很富有,但在内心世界中是极度贫穷的。

    所以,能给予就不贫穷!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能给予就不贫穷》,故事讲的是:教师节那天,孩子们拿着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了老师,大多学生都是送的鲜花、卡片、千纸鹤,但有一个小女孩送的却是一双花花绿绿甚至可以说是粗糙的纸皮鞋。老师把鞋收了起来。在这个小女孩子的作文里,老师终于明白了小女孩的心意:别人穿的是皮鞋,而老师穿的是布鞋,所以老师肯定很穷,于是她就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送给他,不过那双鞋不能穿。

    这是一个明净的女孩,在明白女孩的心意后,老师问同学: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啊?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有的说健身,但奇怪的是没有人说老师贫穷。后来老师

  • 5、 人穷还是心穷读后感

    人穷还是心穷读后感(一)

    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说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守在路边。那富人开始理也不理,邻人都说这富人心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穷人没路,有了路自会去谋生。富人说咱试试看。第二天富人下车,走到要饭的跟前,给他三张大票,说:我最初就是300元钱做小买卖起家,现在同样给你这么些钱,你自己去谋力,干点什么吧,别在这要了。

    穷人见钱眼开,满口应诺,从此半月没见,邻人正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时,那穷人把钱花完又回来了,还是站在原来的位置,伸出讨乞的手。富人的车开过,从此再也不理这个穷人。

    人受点穷,特别小时候生活拮据没什么不好,幼时苦日子能激励人一生奋进。世上的财产永远不会绝对平均,有富就有穷。哀莫大于心死,穷莫大于心穷。心穷透了,谁也没办法救你。

    人穷还是心穷读后感(二)

    今天,我看了一篇叫《人穷心不穷》的文章。

    当我看到这文章时我就会流下了赞扬的泪。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作者和妈妈到麦当劳,看见一位老爷爷,那老爷爷是乞丐,当他看见一位妇女正需要帮忙的时候,没人注意她,于是老爷爷去帮助了妇女。

    当我看完这文章的时候,和作者一样,感同身受,虽然老爷爷是个乞丐很穷,但他没有忘记助人为乐的品行。

    我也看见过和这个情况相反的事情。就在没几天之前,一个年老瘦弱的老奶奶想过马路,但是车辆川流不息,她很害怕,老奶奶身旁有个年青力壮的人,那人看上去应该是很富裕的。老奶奶向那男人慢慢地说:年轻人,可以帮我过马路吗?那年轻人轻蔑地说:哼你自己没有脚吗?说罢他就走开了。老奶奶只好继续站着。这些瞧不起认得人,实在太自满了,连一个乞丐也比不上。

    从此以后,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生活才过得更精彩。

  • 6、 男孩为何要穷养读后感

    男孩为何要穷养读后感(一)

    暑假闲来无事,在洛阳新华书店买来《男孩为何要穷着养》一书,也许是作为一位男孩的妈妈吧,对这本书因此迫切期待,买后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本书让我深受教育和启发。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都在犯着这样的错误:观念是正确的,方法却是错误的;想法是正确的,行为却是错误的。这本书使我真正明白了穷养的真正内涵:穷养男孩就是从小培养他们能吃苦、勇敢、坚韧、独立、有责任感、真诚坦率、机智果断的品质;就是刻意使他们尝试生活的艰辛,从小磨砺他们坚强的意志;就是要让他们多经历风雨,多去实践,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失败了重新再来。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父母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有的家长受不了孩子的慢动作和草率,索性代劳,甚至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也抢先说。我就是有的家长中的一名家长,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每天早上起床,快点,快点,吃饭慢死了,别耽误我的时间,我还得早到校干有时孩子慌乱中都不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傻呆呆的用可怜的眼神望着我,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有多么不理智。中午:快点写作业,磨磨蹭蹭。孩子每天都是伴着我的催促声长大。记着暑假前孩子问我一道数学题,由于时间紧,我直接告诉方法,孩子说:妈,我还有一种方法,你看行不行。我也倒是看了看,然而一下子否决。记得当时孩子曾说:妈,你不会听听我说的。结果下午放学,孩子的数学老师肯定了孩子的做题方法是正确的,这才引起了我的重视,细看下来,我确实错了。由于缺乏耐心,差点儿扼杀了孩子的创新。由此可见教育孩子时,耐心是多么重要呀。

    书中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草地上有一蛹,一个男孩发现并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但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也出不来,身子似乎被卡住了。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十分不忍。于是拿起剪刀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然而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痛苦的挣扎,以致脱壳后身体臃肿,翅膀干瘪,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才能得到快乐。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的,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对于孩子,家长们都是捧在手里怕掉了,汉字2020嘴里怕化了。娇生惯养得多,哪舍得让孩子经历挫折呢。但是自古以来,往往是那些为了摆脱贫苦而奋斗的孩子最终成了可造之才。因此决不能忽视男孩的挫折教育,教会男孩或者让男孩去体验如何面对生活的挫折。这样,男孩将来面对挫折时,才会泰然自若,

  • 7、 《穷忙》读后感1000字-越忙越穷

    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在中秋小长假,用看月亮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中描述了美国底层人群的生存环境,反映了在繁荣盛世背后的另一面,穷忙族的生活没有随着国家蒸蒸日上有所改变,反而受身份、制度、疾病、苦工等各种因素影响,处在一个悲惨的境遇当中。在连环效应下,贫穷更是一种持续的、难于逾越的鸿沟。在条件不对等的情况下,底层的下一代大概率会复制上一代的阶级地位,周而复始。

    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

    高利贷陷阱: 贫穷意味着需要钱,但在他们微薄的收入攒下最后的一丁点积蓄却又被诱骗了出去,银行充当救世主的角色给予穷人贷款帮助,穷忙族并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像掉进一个高利贷的漩涡中,被吞噬着。贫穷就像一个流着血的伤口,它会削弱穷忙族的防御能力,在抵抗力降低的同时,引来捕食者。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手段

    教育的缺失:书里第九章讲到梦想,孩子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梦想:律师、金融、教师... 但是律师需要阅读技巧,金融需要数学知识。在穷街区,父母没有受过教育,不能正确引导,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同时请不起好的老师,他们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为了眼前的生存问题辍学、早孕,却看不到读书给会自己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偏见是摧毁弱者的

    最后一根稻草

    心灵的脆弱 : 一方面他们是一群坚强的人,他们熬过无家可归、牢狱之灾等各种艰难困苦。另一方面,在金钱代表力量的社会,本是微薄收入的工作之中,他们被贴满了标签,贫穷给人的感觉就像个人本身能力的不足,怀疑让他们丧失意志,厌倦了希望,从而变成透明人,直至放弃自我,最后只剩下薄薄的一层伪装,在表象之下,他们和婴儿一样软弱,心灵深处极易受到伤害。他们承认自己害怕打电话,害怕没有人回应,害怕递交申请,害怕参加面试。

    被遗忘的边缘人群

    机制问题:在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资源分配系统、福利制度下,穷忙族会越努力越穷。一个很努力工作的底层和一个不工作拿着救济金的人得到的回报是一样的。穷忙是个没有出路的泥潭,拼尽全力地生存,却越陷越深,在教育、医疗、保险都没有保障的前提下,他们已经被遗忘在没有人能注意到的角落。

    贫穷是一个怪圈、悄悄侵入人们骨髓,书中提到因为贫穷住在破旧的公寓里会让孩子哮喘加重,于是家长要叫救护车,但是他们会付不起医药费,导致信用纪录就此被抹黑,于是他们的汽车贷款利率因信用大幅提高,只好买一辆不好使的二手车,因此这位母亲无法准时上班,晋升机会和赚钱能力也因此受挫,于

  • 8、 《国富国穷》读书笔记2000字

    《国富国穷》读书笔记2000字:

    笔者近来阅读了美国学者戴维·s·兰德斯的著作《国富国穷》,这本书由新华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本书作为一本翻译过来的著作,通俗易懂。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第26章《失去领先地位》,笔者的读书笔记将主要谈论这方面的内容。

    世界上的权力此消彼长,没有永远的霸主。那么权力是如何实现过渡呢?从第一的位子上下来的国家及国民,又是如何应对这种失落呢?它们是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呢?后来居上的国家,又是如何才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的呢?

    一、国家可以拟人化吗——相对衰落国家的心理历程研究

    本书使用了一些拟人化的手法,尤其在谈及大国衰落的心路历程时,运用了忌妒、羡慕这些词汇。我不知道是翻译要求信达雅的原因,还是说大国的心态、国民的心态可以与个人的心态进行类比。如果国家可以比做个人,那么应该怎样看待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相对衰落呢?毕竟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前几名也永远只有那么几个。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谁可以做到永远第一。人错了,有“大不了再来“一说。可是国家不可以,因为每一个阶段的国民都不可以被将就,他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个人可以选择卧薪尝胆,但是一个国家却很难集体选择去卧薪尝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的事,若以牺牲今人的权利来达到,可能无法获得民众的支持。所以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无法愉悦地接受自己国家的相对衰落,无法像个人一样把心放宽,安慰自己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原因在于,个人是为自己负责,而一个国家是为一个集体负责。作为个人,可以为了未来的预期放弃眼前的利益,但是一个国家要说服集体真的是太难了,决策者和民众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有时候决策者会牺牲民众的利益,比如俄国加入一战。而且有时候,民众的力量又会阻碍决策的恰当执行,比如美国未能加入国联。一个大国的相对衰落,是迟早的事情。这个道理谁都懂,然而谁都无法接受。不满的情绪,随着时间、随着当事人的离世而慢慢消退。正如书中所说:“民族主义是个性的表现,而且通过个性表现出尊严和自尊。当自己的国家变小了时,自己的自我也会变小。”

    二、大国衰落的原因

    原因有很多种,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成就会让一个国家在接受新事物方面畏手畏脚,不愿意冒风险。”它们之所以被超越,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少一种孤注一掷的勇敢、缺少一种对成功的强烈渴望,从而也缺乏了一股坚定的冲劲儿。

    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

  • 9、 穷坑不穷了—读《筑梦路上》有感
    在国庆和秋假这段时间里,我反复阅读了《筑梦路上》一书。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情况,使我感到非常惊奇。 我知道,我外公的老家是在贫困的淳安县的最山坳里的一个最贫穷的山村里,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于是我便去问外公。 外公知道了我要了解他老家的情况,显出一副骄傲而自豪的神气说:“我的老家《穷坑》呀,(实际叫重坑,因为村里方言“重”与“穷”都念chong)现在不穷了”。 他稍微思索了一下,说:“改革开放前就不用提了,单就改革开放初与最近的十几年相比,也是鸟槍换炮,大不相同了。现在基本上都是三至四层的的新楼房,建筑面积都在一百二三十平,我看在住房上,城里的别墅与其相比,也略显逊色了。蔬菜大部分都是自己种植的,比城市里的更新鲜,更环保。公路与大小村道,已全部改造成了水泥路,学生上学、回家,都有专门的公一交一车接送。全村有40多辆小汽车,差不多平均每17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在公共设施、环保方面成效就更为可观了。近十几年,山地改田就有300多亩;自来水是从高山引来的清泉,家家用水就不用花钱;村文化礼堂有700多个塑钢椅子的座位,还 有大屏幕的电视机,可供全村人开会,看戏,看电一影。去年村脚还 建立一个一千多平方米的公园,村民们在里面健身,跳广场舞。 五水共治后,污水统一排放,溪水清澈了,公路有专人清扫管理,垃圾装箱,也有专人负责搬运。全村人都参加了医保,看病医疗费可报销70%左右,还 有凡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18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60-70岁的稍少一点。为此,好多老年人都哈哈大笑的说:“现在一党一的政策真好,我们吃吃嬉嬉,每月还 有工资发” 说到这里,外公停留片刻,然后又总结一性一地说:“这些只能说是脱贫阶段的情况,下一步要向《富丽乡村》的目标前进了。” 这时,我急着问:“这样要花多少钱呀?钱又从哪里来呢?” 外公说:“是呀,我也这么想,后来村长告诉我,钱嘛,村里出一点,大部分是土管局,水利局,体育局还 有杭州转塘的街道办等单位支付的。” 听了外公的一席话,我仿佛到外公的老家去游了一趟。我想这真是:“城乡手拉手,奔小康的路上一起走”的结果呀。
  • 10、 穷二代富二代读后感范文

    1、“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有用的知识上”;“只要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脑袋越用越活,脑袋越活,挣钱就越多”—改变思维(陈述句or疑问句)

    “这麽贵,我可买不起。”or“这麽贵,我要怎样才能买呢?”不同的思维模式

    2、社会学中的“六度分离”法则,意思就是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平均6个)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联系;--“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想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就得有逐利的野心,在逐利的同时又能守装商道”

    3、适应;吃苦;-----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愤怒而改变什么,有权的人依旧有权,有钱的人依旧有钱,而且,根据马太效应的原理,他们还会越来越有权,越来越有钱;--这是铁律;接受马太效应,接受赢家通吃,接受适者生存,只有接受这现状,才能伺机改变;

    4、人在江湖漂,就是“卖”自己;你的实用价值是什么,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效益,公司培养你值不值,你怎样让组织信任你;“急功近利”《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5、行动力的强弱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想到了就马上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让自己力量更充实,思维更敏捷,成功的速度也就越快;“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要先有所成就”;“向前走,就不能向后望”---历史不允许假设;

    6、在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后,需要把各种方法做一个全面的总结,这就是理论;“理论修养”

    “你埋怨老板不加薪的同时,老板也在埋怨你不创收,当彼此视为鸡肋是,就需要改变”

    根据“效用递减规律”的原理,时间越长,薪水的快乐越少,压力随之增大,由生不满,针对此类:摆正心态,这是规律客观性;需要发现新的“效益”,把注意力从金钱转移到能力、智力、人脉上面,让工作带来的附加值大幅度提升;想办法挣更多的钱,把薪水跟其他投资、理财收益相结合,拿到更丰厚的收入;

    7、贵人是帮助你改变命运的人,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永远与贵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智商和情商的双重变奏”“忘掉原来的自己,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去适应这个环境,主动求变”“我以前就是这样”-----既然要变就得跟过去说再见;“饭有饭局,酒有酒局,文人向往的境界是要有好醉,就得有一流酒局”“鲶鱼效应”带动作用;

    8、我挣得不是“工资”而是“资本”,不要害怕暴漏自己的无知和优质,特别是在绝对外行的情况下;

    9、名片收集,分门别类放到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2-04

  • 2019-10-20

  • 2022-03-03

  • 2023-04-04

  • 2023-04-02

  • 2023-02-0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2-03-02

  • 2023-02-1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09-22

  • 2023-02-13

  • 2019-09-28

  • 2023-01-29

  • 2023-05-2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4-13

  • 2022-01-27

  • 2022-04-22

  • 2023-03-25

  • 2022-12-20

国富国穷读后感
国富国穷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国富国穷读后感,2024国富国穷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国富国穷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