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声声慢读后感 > 地图 > 声声慢读后感,2024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相关栏目
声声慢读后感热门栏目
声声慢读后感推荐
声声慢读后感

(共 6231 篇)

  • 1、 声声慢读后感(精选8篇)

    该怎么写才能全面的书写下来内心的想法呢?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读后感不可偏离文章主旨,要充分理解文章要义。根据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了声声慢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声声慢读后感 篇1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的凄苦。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能成为著名的女词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另一半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园,所以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以作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一边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夫君团聚。

    最终,她的夫君在南渡之后离她而去。

    她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才女,作词的人很多,但女词人却并不多,在她的词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的悲苦,一个时代的兴盛和衰败。

    声声慢读后感 篇2

    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突发其想,写上几句,这是李清照晚年的词,是一首极度伤感的词。写词的时间是暮秋季节,是在思念心上的人,一般常理分析是在思念她因战乱分离的丈夫赵明诚,我想我们不应该去虚设立场,至少思念心上人是不会错。就词论词,全词分了四部分,每部分都贯穿着浓浓的秋寒。以秋寒的背景让人带入极度的伤感和忧愁。

    第一部分突出了“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这八个字,一是说明秋天结束,冬天来临时候气候是突然变化的,作为我们普通人,天冷管天冷多穿些衣服也罢了,可是作为一个思念心上人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刻,更会去惦记自己心爱的人,而且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就是最难做到不去惦记他。前面用了许多叠音词,只是为后面“乍暖还寒

  • 2、 声声慢读后感900字汇总

    你知道写作品读后感时从哪些角度去写比较好呢?在读了作品后,对于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悟有解颇多。只要我们勤加练习,每个人都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声声慢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声声慢读后感【篇1】

    凄凄不似向前声

    读罢《声声慢》,心情一时转不出来,那感觉,犹如走进雨巷中,怅惘,迷离。

    开篇连下十四个叠字,你仿佛看见诗人正缓步中庭,寻寻觅觅,心有千千结,欲藉外物振奋心神,然触耳无非秋声,盈目皆是落英,一片冷冷清清,内心更增一层寒意,不由人凄凄惨惨戚戚,这一番由内入外,由外复入内的往还之后,诗人心中的愁苦更深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一番感慨,既是说时令,何尝不是说人生?今日虽得一夕安寝,然国已破,家已亡,深悲巨痛深入骨髓,身易安,心难宁。把盏劝斜阳,可这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伤心处,雁阵声声,云中谁寄锦书来?良人已逝,云中再无锦书来!旧时相识又添新恨。想当年,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今日满地黄花憔悴,可即使黄花照眼,簪了却与谁看?清角吹寒,渐黄昏,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雨,滴在梧桐上,更是滴在伤心人的心上,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花似旧,人非昨。

    南渡后,易安词多是如此,读之令人无语凝噎。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声声慢读后感【篇2】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

  • 3、 读书:《声声慢》优秀的读书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声声慢》优秀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s://m.dhb100.com/

    《声声慢》优秀的读书笔记1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熏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声声慢》优秀的读书笔记2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

  • 4、 读书范文:阅读了《声声慢》的优秀读书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阅读了《声声慢》的优秀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阅读了《声声慢》的优秀读书笔记1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的凄苦。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能成为著名的女词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另一半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园,所以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以作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一边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夫君团聚。

    最终,她的夫君在南渡之后离她而去。

    她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才女,作词的人很多,但女词人却并不多,在她的词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的悲苦,一个时代的兴盛和衰败。

    阅读了《声声慢》的优秀读书笔记2

    在众多词人中,虽然很喜欢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旷达;也很喜欢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也很喜欢李煜的“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的悲凄;也都很喜欢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柔情。但是,最爱还是清照的水中芙蓉般的丽质。

    她的词非常特别,缘于她是一位女性,更缘于她的一生的经历。清照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她都是那样敏锐捕捉外界事物,细腻的感受和悲凄的情感以清新淡雅的文字表述于词中。柔婉而不失素雅,凄清而不失清丽,平淡却不俗。无论是苦涩还是幽怨伤感写出来的词,清照的词仍是一种艺术上完美享受。

    易安后期的作品更能代

  • 5、 读书:李清照的《声声慢》读书

    声声慢,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也不知道读者们,你们是如何欣赏这首词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清照的《声声慢》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李清照的《声声慢》读书笔记1

    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突发其想,写上几句,这是李清照晚年的词,是一首极度伤感的词。写词的时间是暮秋季节,是在思念心上的人,一般常理分析是在思念她因战乱分离的丈夫赵明诚,我想我们不应该去虚设立场,至少思念心上人是不会错。就词论词,全词分了四部分,每部分都贯穿着浓浓的秋寒。以秋寒的背景让人带入极度的伤感和忧愁。

    第一部分突出了“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这八个字,一是说明秋天结束,冬天来临时候气候是突然变化的,作为我们普通人,天冷管天冷多穿些衣服也罢了,可是作为一个思念心上人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刻,更会去惦记自己心爱的人,而且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就是最难做到不去惦记他。前面用了许多叠音词,只是为后面“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作铺垫,突出了一个冷与愁。

    第二部分用了二个物景,酒与雁,酒是消愁之物,又是驱寒之物,可是在这里作者却认为“怎敌它、晚来风急!”愁也解不了,寒也驱不了,更进一步渲染了伤感的气氛。接着写大雁,大雁是秋天的象征,秋天即将结束,大雁就要往南飞,到暖和的南方度过冬天。大雁又是书信往来寄托的象征,现在大雁要走了,好象是旧时相识,可是大雁无法带去我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此景此情,真不叫人伤心致极。伤感情绪的渲染再一步推进。

    第三部分是用了满地黄花和梧桐细雨二个景物,满地黄花是写秋风扫落的菊花,以憔悴的黄花自喻,当自己容颜憔悴,残花败柳的时候,还有谁会来关心她呢?所以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命运只有走向孤独,走向寂寞,这样的'景遇,即使是从早晨盼望到天黑,也只能独坐窗前,痴痴发呆。可是在秋风秋雨的时刻,特别触动人情感的是那梧桐更兼细雨,在黄昏时候,点点滴滴声音,实在让人伤感啊!读到这里,我不仅感叹世事的艰辛,更被作者真实环境的渲染而流泪长叹。

    词的最后还是积极意义的,次第是层次意思,这次第就是作者写这词的一段一段层次,作者认为这层次无非是在写一个愁字,这是对词意的高度概括,可是,笔意一转,“怎一个愁字了得”仅仅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算是我的感叹吧!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还是个坚强的女性,她没有完全屈服于

  • 6、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一)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2020,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李清照是着名的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词作中的名篇。

    她通过对秋天黄昏景物地触动,勾起她的片片愁绪,倾诉了夫死国破,身遭离难和晚年饱经忧患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词描述了她,一个孤独的女人用一个愁字2020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她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org)从天气。体质,含蓄的透露了她的愁苦难耐和煎敖。暗含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

  • 7、 古诗文《声声慢》读后感

    翻开宋词读着你的《声声慢》,闪现在我眼前的青纱女子一定是你,读透了你那双哀怨的眸子,似乎太匆匆。你叹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殊不知你声声悲叹只换来了你青春的空虚;你怨着:“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却不想你的黑暗便成了你一生的束缚;你哭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不晓,你怨恨的离音注定了你一生的悲苦命运。

    试想,你若不“薄雾浓云愁永昼”,便可“一蓑烟雨任平生。”那豪迈的风度为何你却始终不能拥有?却要把自己锁在那“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狭小天地”。如果你能释放自己,相信照耀你的,将是似火的朝霞,而绝会不是如血的残阳。

    但,我想:你也曾尝试过挣扎,只是太脆弱了,被封建礼教这把至酷的枷锁囚在永无天日的深闺。“九万里冯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你向着云海茫茫,望着红日挣扎着跳了出来,你的心一点在问自己:难道我就该永远如此哀怨却不去追求幸福吗?但是,你毕竟是一个女子啊!还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如此社会,岂能容如此的你!

    夕阳下,黄花满地,西风吹过,珠帘微响。一个孤寂的身影倚着竹篱,把酒而歌,两行清泪洒落在黄花上,闪闪烁烁。一只纤手摘下黄花默默地嗅着,一番苦意别情涌上心头,醉倒在中秋黄花间……

    易安!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你,只有这样的你,才能写出如此的悲寂之音,才能穿透千年历史,带着你一生的离愁和怨情,给我们展现最真实的你。无论你最终命运如何,我都知道:你在蓦然回首间,都不会有后悔和遗恨。因为:

    你用你的才华和思想最好地诠释了你一生的传奇!

    [古诗文《声声慢》读后感]相关文章:

  • 8、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

  • 9、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2024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

  • 10、 《螺号声声》(读后感参考)

    《螺号声声》读后感600字

    他,是革命熔炉里的红色战士,是战火硝烟中的少年英雄,是《螺号声声》中的主人公——小罗号。读着读着,我不禁被小罗号的精神所感动,不由得燃起了崇敬之情。

    《螺号声声》故事发生的地方是我们漳州的平和,就感觉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倍感亲切。再次走进人物——小罗号,一个年纪和我们相仿的少年,为了革命事业,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佩服之情油然而生。小罗号,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出走,生死未卜,他变成了孤儿。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在干爹罗振发的潜移默化下,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长成一个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还坚持与敌人作斗争,最后壮烈牺牲。

    看到这,我不禁热泪盈眶。小罗号,这么小年纪,正是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却这样走了。再看一下自己,真是惭愧。

    我们现在生长在和平时代,衣食无忧,在家里过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安逸生活。面对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面对暂时的失败,就怨天尤人。记得有一次,我在学骑自行车,由于没有掌握好方向,“砰”的一声,摔倒了,膝盖磕破了皮,鲜血流了出来。随即,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直往下掉,脑海里马上闪现出放弃的念头。现在回想,觉得自己太幼稚了。小罗号在被敌人割掉耳朵之后,鲜血淋漓,还依然不肯说出独立营的下落,而自己只是摔伤而已,竟然就要放弃继续学骑自行车,真让我无地自容。

    《螺号声声》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坚强、勇敢,更让我懂得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生活,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让我们一起接过罗号手中的螺号,吹起希望的号角,吹响我们的中国梦。

  • 2021-07-15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20

  • 2019-09-25

  • 2022-03-31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08-18

  • 2021-08-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3-02-09

  • 2023-04-17

  • 2023-05-15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01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10-04

  • 2021-09-01

声声慢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声声慢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声声慢读后感、2024声声慢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