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九栋读后感 > 地图 > 九栋读后感,2024九栋读后感
九栋读后感相关栏目
九栋读后感热门栏目
九栋读后感推荐
九栋读后感

(共 9138 篇)

  • 1、 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

    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

    落尘

    初读九栋,我很费解,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苦心经营的铺陈,亦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有的只是平淡与平和。

    就像是一个小孩子,静静地讲述着他的故事。

    没有太多的情感在其中,大多是幼年的懵懂,好奇,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它只是一本书,一本以九栋为环境的一部日记。

    那是什么让这样一本小说集受人欢迎呢?

    由于它的作者是邹静之吗?

    由于大家对它的宣传的盲目推崇吗?

    我觉得不是。

    有读者告诉邹静之,尽管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书中故事里有一种"本质"的东西,没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唔,本质,也许就是书写时的从容、自然,还有平和。

    对,就是平和。

    平和之处出真实。

    这种平和,真实,作者称之为"自然元素".

    "我个人喜欢带有自然元素的文字。最常规的温暖、幽默,包括苦难都是自然的,而市井的、所谓宏大构思,是非自然的。自然元素穿透时间的力量特别大,它不会因为某个事件和政治形式的过期而使文学丧失光彩。"

    我还是想将它称为平和。

    那些名垂千古的诗篇,如陶渊明,悠然而淡泊;如李白,绚丽而傲气;如杜甫,悲悯与担当;如苏轼,豪放而淡然;如李清照,婉约与幽怨……这些作者,都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而他们用诗篇将这种特点挥洒而出,让世人、后人,叹为观止,心生敬慕。

    平和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种。

    虽不如李白的绚丽多彩,不如杜甫的沉重,不如李清照的婉约,但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不悲,不喜,不怒,不怨,这,也是一种颇为难得的意境。

    我向往平和,它能穿透千年时间,一下子打动一个人的内心,它就是最本质的、接近自然元素的东西,它不被时间左右,不管一千年两千年,总会作用到人的身上。

    《九栋》写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当时邹静之住在爱人单位分的一间小平房里,小平房里隔出来一个小厨房,厨房里有一张餐桌,那里就是邹静之写作的空间。每天上午,家人出门去了,阳光照在餐桌,他就开始在餐桌上用方格纸写作,"所有的语气、所有的感觉是从容的、投入的、沉浸的",邹静之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在后来的写作以及成为知名编剧之后,邹静之常努力寻找当年写《九栋》那些故事时的感觉,却都找不到了。在创作由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剧本《归来》时,他原本觉得在自己很满意的两处写作中也许能找到当年写作的感觉,但最后仍然找不能到,"情调和个人的悲苦都不是《九栋》的特点。"

    不谈情调,无关个人悲苦。

    旨在记录时代,记录一

  • 2、 栋仁的时光观后感影评

    《栋仁的时光》是一部来自香港的爱情科幻电视剧,该剧由袁伟豪、唐诗咏和朱晨丽等主演,剧情丰富曲折,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却是不怎么样,一起去看看吧!

    这样小清新又文艺的电视剧,在tvb是罕见的,也注定不会成为热话甚至是收视的焦点。但我却庆幸在浓郁的烟火味当中感受到淡淡的清香。

    立意

    偷走时间,这个点子新又旧,对于tvb来说是新的,对于日常的我们来说是烂熟的。对珍惜时间、活在当下这陈旧又虚飘的命题要诉说得又新意又让人乐意接受并不容易,利用亲吻续命,是个不错的载体。从朝九晚五的都市人生活开始,到身边的人突然消失,再是和死亡靠得那么近时间,从来都不受人掌控,但又只能是被自己运用。怎样活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被思考,被剧情一步步推敲着。未必吸引,却能引人深思!

    情节

    剧中有很多人物也有很多的关系,是tvb熟练又喜欢的叙事风格,起码至今我觉得这个tvb一直做得很好,就算配角也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或许因为只有短短的20集,人物众多却不能一一尽诉,留有bug,也留有幻想的空间。所幸,演员还算到位,潮州佬的憨爸和女强人emma因为小女孩姗姗而靠近,躯体健壮却弱不禁风的型男和干巴愤青女同事的冤家到互生情愫,父亲与儿子的爱与恨,黑社会大佬和律师女儿的纠结,不同性格的三兄弟情义,姐弟情,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还有他们身边擦身而过的故事等,像一根又一根线,交织成一个电视剧,又各成故事。故事很小,都是平凡生活中的不经意,变成了属于他们的小确幸。

    咖啡厅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咖啡厅是一个文艺的代名词,听说喝着咖啡可以品味了整个人生出来,这样夸张的手法大家却觉得不为过,也许是对忙碌生活的一种安放。女主角为了未婚夫而坚持开咖啡店,但被分手后没有了要坚持的理由,却被男主角提醒,咖啡店已经成为了大家安放心情和梦想的地方,除了顾客来品味一杯青睐的咖啡,还有三个艺术家的展品区,还有光苏伯伯的安全地带,还有自闭的大男生对冲咖啡的热爱,还有来来往往你或我,在一间小小咖啡厅里找到了温存。有笑有泪,有平凡也有故事。

    演员

    最后,要不得不说演员,虽然都是熟悉的面孔,而且不是炙手可热的明星,却用演技演绎了一部别与tvb风格的小清新,袁伟豪第一次做主角,有很多说不出的好,一直不否认在tvb沉淀下来的演员演技实在无可口非,看袁伟豪的剧集不多,就《使徒行者》和这个栋仁相比较,也确实都演活了角色。其他的演员,也有新的突破,例如emma很是

  • 3、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
    用心作文认真做人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 郑荣芳 与此前学过的以探讨教育问题为主的《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不同,《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一书,专门研究作文教学问题。 在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发现各种教材和写作教学序列都乐意把"观察、认识、思考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篇章。我称其为"作文教学第一课".然而这样好的预想,却很少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践。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有感而发",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据观察,我校十多位老师的初一作文起始教学,真正去上,并花心思上好这"作文教学第一课"的,极少。究其原因,我也不难发现: 一、以考代教现象,屡禁不止。 初一阶段就拿中考作文题去训练学生,路径是"出题"(一般是中考或中考模考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评语有详略和高下之分)、反馈讲评、二次写作(时有时无)。这样的教学过程早被证明是低效的,也是被教育主管部门所明令禁止的。毕竟,它不是从写作素养的提高着手,而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学。其核心只是"题":出题、审题、扣题、评价是否合题。而一旦放弃了作文指导过程,就意味着写作的"固本",让位给了"博功". 可是,不知怎的,就是屡禁不止。在书中,王老师他也不止一次地高呼:"这些功利性的作法,正在毁掉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 二、对"写作即生活",视而不见。 "听说读写,想最重要!"这也是王老师在书中一再提及的。可是,作文教学中,多数老师缺的,还是如何让学生去"想",即如何引导他们真正去关注生活、体会生活、思考生活。 再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教程为例。专题内容是"有感而发",教材中给老师和学生的提示文字虽不短,但全是"要有感"这个说教。性质上,只是介绍了一个写作知识:你的感想要源于你自己的生活。可是,我左看右看,也看不见编者告诉学生如何(怎样)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甚至发现生活。我们老师中的多数,也不愿自己从材料中去发掘出一点什么,只会照本宣科。如上所言,有人甚至连"本"也不宣。 我想从书中找到王老师的解惑之法,就迫不及待地往下赶着阅读的进度。还真被我找到了!不信,请看这一句:"从本质上讲,作文就是做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也是一个‘立’人的过程。" 1.帮学生树立善想、敢写的意识。
  • 4、 《查理九世之九尾灵猫》(读后感参考)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每天我都尽量抽出半小时以上看书。最近我刚看完一本书,书名叫《查理九世之九尾灵猫》。

    这是一本冒险小说,故事发生在禁猫五年后的丘枫镇,伴随着一个长相奇异、行径酷似猫的转学生苗觅的到来,野猫突然多了起来,参与过五年前禁猫事件的镇民们身上都陆续长出黑色的猫毛,离奇死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dodo冒险队经历千辛万苦,有几次还差点失去性命,终于打开了真相的大门。

    dodo冒险队的冒险危机重重,令人心惊胆颤,但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当我看到dodo冒险的小伙伴们被虚构的假象迷惑,后来有经过探索小狗查理的提醒后醒悟过来时,我明白了要学会换角度思考。每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经常喜欢按某一个角度去思考,很容易钻牛角尖。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离解决问题的途径越来越近了。

    当我看到dodo冒险的小伙伴们在苗家地下室摇摇欲坠的石箱上,一起齐心协力摆脱困境时,我明白了:失败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坚持的勇气,选择放弃,成为一个懦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挫折,往往一遇到挫折,我们就会选择放弃,其实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当大家明白真相后,在他们的自我反省中,我还明白了:如果大家用更宽容的心和更善意的眼光来看待周边的人和物,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美好、温馨和感动。如果心中少一点猜忌,多一份真诚,人们的心灵将得到净化,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恨,能无端挑起争斗;爱,却能修正一切罪过!

    这本书的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同时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 5、 《印象九峰》读后感600字-诗画九峰

    最近,吴启泉、叶廷玉两位耄耋老人,一个摄影,一个写诗,合作出了一本《印象九峰》。这本书,图片精美,诗句优雅,拿到书的人,都说好看。

    在这本书中,吴启泉先生摄影的题材、视角、意趣广泛多样,他倾情壮丽的物象,吟赋雄浑的大自然美景。他镜头定格的画面,不时触动到我的内心。擎天的峰峦雄姿、迷幻的方山云海、秀丽的烟雨楼景,其韵若诗,其境如画。叶廷玉先生的诗,纯粹、朴质、真性情,意境高远,文笔洗炼,情感饱满,语言流畅,诗的主题闪耀着生命的真谛和人性的光辉。

    摄影作品,必须身临其境方能完成。对艺术如若不痴不迷,其作品便很难入境入化。吴启泉先生花一年时间,历经春夏秋冬,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挎着相机,爬丫髻岩,登百步峻,进佛堂寺庙,入古宅旧居,探瓢羮甘池、方山水库,研古桥古塔、名人名树,处处留有他风尘仆仆的足迹。在行行摄摄中,吴启泉练就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捕捉美的能力,他熟练运用光影和构图,将极其平凡之处,拍出不凡的艺术画面。他的摄影作品里有神秘梦幻的山巅古塔,有炽热金黄的秋菊花,有美若天仙的晨练女。这些美妙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示了多彩的九峰之美。

    叶廷玉先生习惯了在九峰看书写诗,九峰公园是他灵魂的一个栖息地,也是他获取创作灵感的源头地。收入书中的90首诗,基本都是他在九峰公园内完成的。一瓣香魂醉了我的一生,《篱边的菊花》中的诗句,绚丽、大气,直击心底。灵鹫天之骄子/搏击在狂风/暴雨中/不知何时/爱上了小城黄岩/从此,收起翅膀/在这块福地上/羽化成峰/夜深人静/绿色的鸣叫声/织出一个/甜甜的/梦。一首《灵鹫峰》,写活了峰上灵鹫。

    看着吴启泉先生摄影作品中的画面、吟诵着叶廷玉先生创作的优美诗句,突然觉得,看《印象九峰》这样的书是那么的清新和惬意。

  • 6、 九型人格读后感

    九型人格读后感(一)

    三月份我读了《九型人格》,看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本伟大的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九型人格已早已听闻,在国外,《九型人格》是心理导读课本中最重要、最全面的分析读物,甚至成为了许多高等院校的研究课题(如美国斯坦福商学院)。

    通过作者的话简单了解:九型人格是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它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分为九?a href="="_blank">郑和昝乐饕逭摺⒏枵摺⑹蹈烧摺⒈槔寺摺⒐鄄煺摺⒒骋烧摺⑾砝种饕逭摺⒈;ふ摺⒌魍u卟煌娜烁瘛?/p>

    优酷网古总裁曾经在看完《九型人格》后,针对生活、工作,他每每都有和以往不同的新的发现,那就是原来对方完全不同的做法是基于完全不同的理念。

    是的,这一点我也十分赞同,是理念,而不是简单的精神层面的思想活动。

    我理解的《九型人格》类似人格是从性格和理念的角度分析的,一种能提现人高层思想境界及精神素养的独有特征。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格是值得每个人去尊敬的。一个人的人格与其家庭环境、知识结构、成长环境、后天培养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每个人都会有他与众不同的人格。人格没有好与坏,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同时每个人都应尊重所有人的人格。

    《九型人格》提供了108个简易测试题,通过这108道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种。当然,这些只是抽样测试题,不完全准确,真正了解自己人格的并非这些测试题,而是自己。我觉得,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正确了解自己,客观分析自己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我看完这本书,和我当初做的测试题一样,我感觉我属于第二种人给予者。

    书中从主要特征、主要情绪、高层思想、高层德行、情爱关系、社会关系、自我保护等方方面面对给予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感觉都分析得很好,使我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我感觉九型人格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最卓越之就处在于能穿透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

    同时,九型人格能帮助我们洞察忍心,用有效的方式对应他人,最终提升我们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在企业管理中,《九型人格》是一把了解和沟通的利器,管理者或用人部门通过对各人人格的了解,通过沟通,帮助员工分析和整理职业规划。把人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充分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这是我看完《九型人格》的一些小

  • 7、 《九型人格》读后感
    《九型人格》读后感 在苏菲教中,有一句名言,阐释了人的性格和本体之间的联系:“带着你现有的记忆和理解,去成为你之前的你。” 九型人格理论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但认识人的性格不是为了把人的性格分类。当我们陷入性格分类的泥淖时,我们就会对所有人进行分类,把他们身上的性格特征放大,从而让这种性格更加明显。反之,人们也会根据我们的性格类型对待我们,而我们因而更加深信他人对我们的解读,于是,我们往往会把他人眼中的自己,当作是真正的自己,并且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塑造自己。九型人格这个系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要抛开自身,挖掘深层次的自我,去弄清楚那些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性格模式,最终把这些性格模式放到一边,来挖掘我们的潜能,追求更高层面的意识。 九型人格的感知/情绪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改造我们的个性。但它不是真理,不是事实。他只是有关性格的理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我们假想的世界中,我们不必要的防卫心理,常常让我们把有关现实的想法和感受误认为是现实本身。只要心中记住只一点,“九型人格”就能成为每一个人的强大工具,来开启通向深层自我的大门。
  • 8、 论语读后感之九

    论语读后感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 9、 《论语》读后感之九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 10、 目送读后感九篇

    目送读后感:篇一

    几年前女儿推荐我看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一本书《目送》,至今为止看了五六遍之多,每次看过的感想又都不同,是越看感触越深,越看理解的也越多。

    这真的是一部好书,写的那么细腻、真实、感人、有哲理,好像每一段话,每一件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也都曾或多或少经历过。我们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对自己生活的回顾和反省,到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那就是爱。

    我对其中的《目送》一篇感触最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都能背下这段话了,我和父母、女儿和我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的!

    记得我考入省城去上学的时候,母亲不也是目送着我渐行渐远,就如我现在每次目送着女儿一次一次的别离

    我们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再目送着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为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也许是岁月增长,人的心也越来越容易忧伤。曾经视若无睹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越来越开始在乎起父母越来越多的皱纹,也更开始担忧起孩子越走越远的脚步。

    女儿离开我们,独自在外打拼,做父母的又何尝舍得,只愿女儿将来终能明白,现在的付出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因为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儿女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儿女渐行渐远。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她学会独自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学会与人分享努力过后的豁然开朗和欣然喜悦,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我知道女儿转身离开的时候眼中有不舍,有对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惧,但更多的是喜悦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既然微笑着迈出了第一步,留给父母一个不用追的背影,那就哪怕前方荆棘遍地,哪怕被扎的遍体鳞伤,也绝不回头。

    目送读后感:篇二

    这是一本奇妙的书。淡淡的文字,平淡的语调,细腻的感受,完全没有华丽的影子,也没什么大悲大喜。但却能让人很认真地读下去,在无形间净化着我们那被尘埃腐蚀的心灵。

    这是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1-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1

  • 2021-10-04

  • 2019-09-20

  • 2019-10-17

  • 2021-09-11

  • 2019-11-16

  • 2023-02-07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30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08

  • 2021-12-25

  • 2022-09-15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09-25

  • 2023-01-02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九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九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九栋读后感、2024九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