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快思慢想读后感 > 地图 > 快思慢想读后感,2024快思慢想读后感范文
快思慢想读后感相关栏目
快思慢想读后感热门栏目
快思慢想读后感推荐
快思慢想读后感

(共 6157 篇)

  • 1、 城市男女百态:快食慢爱 读后感(3)篇
    城市男女百态:快食慢爱 读后感 第(1)篇

    手机上近400页,体量不算小了,不过题材比较小众,所以总觉得不算“大文章”。不知道作者是何许人也,看到后半截提到的mzm基本确定为木子美,似乎是和作者为并列关系,但是近尾声时为了热水澡而去找男人过夜的桥段又只知道发生在木子美身上,不知是如“不加v”等名号其实都是这位大神呢,还是所见略同的英雌最终也难免殊途同归?n三十六计也好,七十二式也罢,所有的阅人无数、一言难尽、性爱日记、身体写作,甚至书中貌似有其实而尚无其名的潜规则、约炮、劈腿、炮友……都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这个状态体现出的生活态度(就不提三观这种大字眼了,也免得去争论三观正不正)。说到底,在“不妨碍别人就可以自由”的大前提下,作者也只是涉及了自己这个“单身贵族”群体,捎带嫌弃了一下婚外情的贪得无厌,不是道德谴责,而是作为被“小三”的一方觉得还要额外配合你撒谎。至于更挑战伦理的换妻或开放式婚姻基本回避掉了,把对夫妻双方的道德拷问,化解为了某一方得到对方谅解后的个人选择。所以前面多一半写得不错,毕竟是记录事实为主。而临近尾声的一些思辨的内容就觉得有些功力不够了,仅能作为一家之言看过就算。不过想想直到现在女权与直男(癌)问题还是一锅糊涂粥,没有半点趋于明朗的迹象,就知道相关问题仍然要各说各话地混乱相当长一段时间,短期内难以有所共识。也许就像李银河说的那样,整齐划一全是“正常人”的社会其实是病态的,而出现“千奇百怪”的人,反而说明整个社会是健康的,关键在于什么才是主流。毕竟,既然完美不存在,那就看看真实的生活到底有多么不完美呗。

    城市男女百态:快食慢爱 读后感 第(2)篇

    作者简介

    酱子( 不加v),前记者,现作家,在噼噼啪啪中生存,喜研究城市性爱百态。逻辑与感性共长,犀利与柔软双飞,人称公知杀手,母知克星,战神级别女流氓。

    编辑推荐

    她的文字不是谁都能读懂,但即使不懂,你也不愿放下。

    她的文字不是谁都能面对,但即使面对,你也不敢承认。

    她的文笔犀利,粉丝众多,她在微博上的话语号召力独一无二。她的上一本书叫《男女内参》。

    她的观点叙述总能给人开辟新的话题思考路径。她的文字不是谁都能读懂,但即使不懂,你也不愿放下。

    她通过微博自媒体营销自己的图书,并直接开创了“网签”这个新词。

    城市男女百态:快食慢爱 读后感 第(3)篇

    昨晚看到某君点评此书,说内容颇引人入胜只是羞于

  • 2、 慢慢走,欣赏啊!读后感(3)篇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侧身天地常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人生苦恼起于演,人生解脱在看”、“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多么美妙、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语句,充满了艺术的气息。朱先生的散文充满了一种艺术和哲理深度结合的韵味,非常美,读来既是一种享受又能明理。

    散文中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处:

    1.谈读书:

    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就西方文艺来说,有三部名著可以代表西方人生观的演变:在古代是柏拉图的《会饮》,在中世纪是但丁的《神曲》,在近代是歌德的《浮士德》。

    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2.谈人生: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可也。”有这样果决,悲剧决不会发生。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消,不说你勾消不去,就是勾消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幅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3.谈修养的境界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说来说去,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他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

    大学教育在使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

    你如果不盲目,看

  • 3、 《慢船去中国》读后感

    《慢船去中国》读后感

    松风阁主

    读完女作家陈丹燕的《慢船去中国》,颇有不吐不快之感。小说讲的就是一个家族美国梦的故事:女主人公范妮的祖辈是上海买办王氏家族,家境优渥,有钱到黑白两道会来敲竹杠。第一代家族成员均有海外留学背景,范妮爷爷骨子里是清高的,不愿意沾染靠“贩卖鸦片与人口”起家的买办家族,毅然回国投奔共产党的怀抱。没想到政治形势波云诡谲,他试图用力摆脱的出身,连累到自己几个孩子的前途。大儿子夫妇远赴新疆兵团落户,大女儿范妮留在上海,小女儿简妮跟了父母成了新疆人。大儿子夫妇最大的愿望就是送两个女儿去美国,成为美国人,毕竟“祖上曾经阔过”。

    靠着在美国的婶婆提供的经济担保,范妮顺利来到纽约,就读于一所语言学校。她在这里遇到一个中国女同学,倪鹰,来自湖南一个小镇。范妮瞧不上倪鹰带口音的英语和土气的穿着,虽然同为中国同胞,她俩的差距就如同”维多利亚的贵族小姐和葡萄牙的农妇那么大“。

    范妮不是不知道自己肩负了家族的期望来到这里,较好的家境似乎也成了她的桎梏,她无法做到像倪鹰那样能拼---像机器一样学习和生活:刻苦学习语言、课后去咖啡馆打工。她和一个白人青年鲁坠入爱河,在发现自己怀孕后,鲁担心她会要挟,躲闪着她。范妮只得回上海堕胎,父母居然反对,认为她应该把这个孩子生在美国,以此为跳板,只有爷爷坚决反对。她回到纽约堕胎之后,鲁避而不见,她承受不了得了抑郁症。

    范妮父亲无奈之下,以照顾女儿名义来到纽约。在知道简妮被拒签后,他生出一计,靠去富人区碰瓷讹了一大笔赔偿款。靠着这笔钱,简妮申请到美国的学校,精神失常的范妮和父亲去机场接简妮的时候,遇到了倪鹰--穿着薄薄的化纤运动服,她已被麻省理工录取。倪鹰也是来接妹妹的,一个湖南的小镇姑娘。

    读完小说,对人物命运唏嘘不已。王氏家族成员第一代年轻时候是意气风发的。第二代是祖国不愿意培养的一代人,成了社会最低层。第三代背负家族命运,可惜长孙女性格软弱,没有开出一条路来,还是靠父亲以血肉之躯为代价。

    上海小巷的阴暗潮湿,似乎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人性的幽暗、欲望与踩踏,女作家的妙笔刻画淋漓尽致。

  • 4、 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读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这本书是张文质先生在多个场合的演讲集,语言浅显易懂,处处显示出张先生对教育的关注、关心与反思,他主张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塑造身边的小环境,解放孩子。 张文质先生写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园,哪里有尊严哪里就是归宿,哪里有鼓励,哪里就有起点。如果学校让孩子们时时感到爱、尊重和鼓励,那么学校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园。在这个家里,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人生的道理。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待学生,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能戴“有色”眼镜。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所犯的过错,我们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可只听一面之词,以免造成“错案”,伤害孩子的心灵。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 在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嗫嚅着嘴,想回答又说不出来,或者说来说去不在点子上。这时,作为教师的你,是急躁地打断作一番暗示,还是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也许你为了急于听到孩子“正确”的回答,过早地把现成的知识和盘托出,迫不及待地将知识填塞孩子们的头脑……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 在人生的过程中,我们真的可以不在乎等待几多轮回 ,我们不在乎欢笑伴着泪水 。张文质老师告诫我们:要加深对教育的理解,确立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目标,同时能够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班级,甚至一所学校。我们教师就拥有这样的位置,我们依然要珍视内心的声音,依然要对自己有一个期待,让自己过的更好,让孩子们过的更好。
  • 5、 米兰·昆德拉《慢》读后感
    米兰·昆德拉《慢》读后感 我可以停下来——米兰·昆德拉《慢》小感 浙江省新昌中学越新文学社张晗 在看昆德拉的《慢》之前就时常被告诫道:不可以停下来。 师说:一旦停下脚步,就会有你无法想象的敌人和对手赶超上来;友说:只有紧绷在弦上才能保证发射的那一瞬间产生强大的动力;父母说:只有不停止,才能保持相对的平稳,才会不跌倒。 老师们偶尔会说我是个痴子,因为他们认为我不懂得把握时光,一直给自己放着长假;朋友们偶尔会觉得我是个另类,当大伙都在为人生打拼,听着时间滴滴答答地在教室后墙上游走的时候,我还有闲情雅致在操场的跑道上遛遛我的人生;父母们偶尔会觉得我不争气,一直在路上拖拖沓沓,不懂得把握机会。 我只是笑笑,不否认,却也不觉得羞愧。 我记得弗朗索瓦·里卡尔说《慢》是一部用“最直接、最不花哨”的语言写成的。现在想想其实我也是属于慢调子的享乐主义者,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即使是站在大家都不认同的最不正经的舞台也无妨。我愿意停下来,去剖析自己的过去,去发现自己的丑陋并感到羞愧。 看完《慢》后我就更加确定,偶尔我是可以停下来的。 一 很多时候,人们相信,那些步履匆匆的人,是为了把握金钱与时间甚至是生命。而我更愿意相信,那些缓慢的交通工具,是为了方便人们看风景。 早些年的时候,是喜欢打车的。喜欢那样快速直接地到达目的地,顾客与车主不需要过多的交谈,目的地,价格,钱,谢谢。车门一关,便是最终的风景。可后来心境变了,想停下来多看看,便渐渐喜欢上了公交车。我总认为慢吞吞的工具是诗意的,就好像有句话说得很漂亮:我们不一定要作诗,但心中不能没有诗意和诗境。 所以很是羡慕古时候那样的日子,悠悠长长,缱绻不知终曲在何处。 关于对慢的解读和生活步调行走的真谛,木村拓哉在《悠长假期》里说过一句话: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充个电,之后才能重新上路。我只是单纯地喜欢放慢脚步,为了遇见更多的人和风景。张悦然在给《蒂凡尼的早餐》作序时说过,最好的年华才能和烟云相配。 二 看《慢》的时候,虽然沉醉于昆德拉的文字中,但仍旧会有一种透过书本看社会照镜子的感觉: 那是一幕幕荒诞滑稽的剪影。舞台上有着迫不及待地要涌上的一批批手舞足蹈乐此不疲的舞蹈家们:乐于作秀的政客贝
  • 6、 这么慢那么美读后感

    简约,环保,自由,自律,善良的北欧人,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榜样。 爱地球,爱孩子,爱家人,爱工作,爱自己,爱动物,是生活的极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么慢,那么美》读后感,仅供参考!

    《这么慢,那么美》读后感

    篇一

    最初拿到这本书时,看封面和背后的推荐语,我以为是心灵鸡汤似的的教科书。

    细读之后才发现,实际内容与推荐相去甚远,我甚至怀疑推荐者究竟有没有认真看过书。

    但是,静心想想,这本书虽然满满地都是在介绍北欧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但这些隐藏于简单生活细节之下的不正是幸福二字吗?

    北欧国家的政府的绝对透明化,使得政府及其官员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处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政府之于公民,官员之于百姓都是平等的,民众对于国家发展及自身利益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都很高,在这里国家利益,政府利益和民众的利益是大体一致的。

    众所周知,北欧国家的高福利吸引了大批移民。

    殊不知正真成就北欧国家高福利的是高度自律的北欧人以及北欧人深以为意的高税收政策。

    因此,高福利并没有养懒人,北欧都深深地明白,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勤劳的工作和按时自觉地交税才能使他们自己享受到高福利所带来的优质生活。

    北欧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也是我所羡慕的。

    在北欧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婚姻没有门当户对之说,这两种观点,并行存在又互为因果。

    如果非得说门当户对的话,那么北欧人眼中的门当户对讲究的是两个人之间小宇宙的兴趣爱好、个人修养与性格上的合拍与否,而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室背景,财力多寡。

    这一切都是因为北欧人的平和心境,而这么难能可贵的平和心境就要归功于高税收所带来的高福利。

    北欧国家通过高税收有效的拉低了贫富差距,平衡了民众的收入。

    当个人收入不再成为奋斗与论输赢的目标之后,人的心境怎能不平和。

    在北欧,当你对现时的工作厌倦时,随时可以停下来回到学校重新学习一门新的技艺,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完全没有任何顾虑。

    这在其他任何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平和的心境也造就了北欧人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及理念。

    不工作的时候,阅读和一切在大自然中的运动构成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阅读已经成为北欧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统计,北欧人的人均读书量是一年24本,相当于一个月2本。

    而如今人人都是低头手机族的中国人的年人均读书量却只有0.7本,这么巨大的差距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以上这些是我读这本书的

  • 7、 声声慢唱——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声声慢唱——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张语洋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

  • 8、 关于时间的作文800字2024 慢 慢 走,留 住 美 好

    读《毛毛》有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告诉了我们时间宝贵的重要性。珍惜时间,我早已从很多很多人的嘴中听过了,但这次看了米切尔恩德写的《毛毛》以后,我对时间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书中的主人公是个叫毛毛的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她有一个无人能比的技能倾听。她常常用倾听化解朋友之间的矛盾,给朋友们带来许多快乐。可是城市中,来了一群道貌岸然的灰先生,他们在城市各处行骗,让人们一味追求更少的时间,更高的效率,从而盗取时间供自己挥霍。毛毛跟着乌龟找到了时间老人侯拉师傅,知道了时间的真谛,最终斗败了灰先生,让时间重回人们心中。

    书中的灰先生是一个时间窃贼,但在什么都讲求速度的当下,他就在我们的心中。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他让我们盲目地追求金钱和效率,只看结果,不顾过程,沦落成时间的奴隶。米切尔恩德在书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时间是生命,生命在人心中,真正会使用时间的人少之又少。一个人如果只关注着金钱和效率,那么所谓的节省时间也只是让生活变得单调罢了。他会变得无趣、冷漠、不平易近人,失去以往的欢笑和快乐。就如花工种花,多美的工作,看着一朵朵,散发着芳香的鲜花,身心愉悦。可是如果眼中只有节省时间,他就只会机械地把一朵朵花埋进土里,没有花香,没有颜色,丝毫没有美感,不懂得欣赏享受时间留给他的美好,就是一个活着走在时间之路上的死尸罢了。想到有一次我在学校抓紧时间完成回家作业,想回家和爸爸妈妈聊天放松,结果却被妈妈安排做这个练习,做那个练习,失去了满怀期待的欣喜,真是让人沮丧,这样节省时间多没有意思啊。当毛毛找到时间老人后,时间老人说的话让我深思:就像你们为了看到光明而要有眼睛,为了听到声音而要有耳朵那样。你们有一颗心,是为了用来感觉时间的。凡是心感觉不到的时间,就已经失去了。是的,人们一味追求节省时间时,那些时间却已不属于他们了,灵魂中最洁净的人性灰飞烟灭了。

    时间就是生命!是生命!生命!是活着的美好,是在时间的洪流中用眼睛看姹紫嫣红,用耳朵听细雨微风,用双手摸丝绒花瓣,用真心感悲欢离合,只有把生命融入时间,时间带着生命,才是熟稔时间的智者。生活中的我,请慢慢走,留住时间的美好。

  • 9、 《慢养》读后感

    《慢养》读后感

    ---做班主任的底蕴

    读了一本《慢养》,卡耐基培训的主讲人,台湾著名培训师黑幼龙先生向我们描述了这一观点:华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四个性格各异子女的生动成长经历,讲述了孩子的好性格是怎样慢养出来的。发自内心的自信,良好的人际沟通,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认识到孩子的唯一和独特,以耐心和包容,陪伴他们慢慢长大。我拿到书,细细读了一遍,才发现这本书书如其名,它是需要慢火烘制,回味咀嚼的。就像炉子上一锅老火汤,急不得,躁不得,烦不得,要沉住气,耐下心,方能领略其中真义。虽然是家庭育子书,但它和班级育人又有甚区别呢?在很多方面还是融会贯通的,真的。读罢此书,我起码牢记住了三条。

    第一条,让班级更像家。

    翻开书的第一页,看到了犹如毛笔字2024的慢养,还有一幅乐呵呵的漫画黑幼龙,第一时间想到,在我们这种高喊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却大行其道的社会背景中,我们教师会接受这样温和平缓的教育理念吗?恰好我还知道有本同类型的亲子教育书,封面大字2024号的标题写着:一岁就上常青藤。可想而知,这样金光闪耀的速成式招牌,将会更加吸引班主任的眼球。作者卡耐基培训的主讲人,台湾著名培训师黑幼龙先生。多年的培训经验,使他拥有良好的沟通力和举重若轻的处世态度,直接受益者当然就是他的四个子女。他说,回首来时路,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孩子长大后,最怀念父母的不是汽车、房子、财产,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学校,而是父母帮助他们培养了好性格。同样的道理,在班级中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时候人生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看我们用设么样的心情去对待。

    第二条,让班主任更像家长。

    家是一个同心圆。个人,夫妻,孩子,工作,由小而大,一层一层成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既有相同的生命印记,又能保有每个人独特的本质,也造就了精彩有趣的家庭。一个班级也是一个家庭,班主任要像家长,要学会统筹、学会指导。作为班主任,教育的观念中,没有什么宝典可循,只是尽一个做班主任的本分,让班级更像一个家。我认为无论工作如何忙碌,我们都应始终记得,在学校里,就要完完全全属于班级里的孩子。

    我记住的第三条,不是为了分数而分数,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

    不是有分数才有成就,分数并不是有文化的前提,成绩也并不是成功的标杆。在《慢养》里二儿子立国从小顽劣异常,做过无数令父母头疼的事情,包括差点点着邻居的汽车,到超市里顺东西

  • 10、 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一)

    秋日的暮蔼里,一阵风接一阵风,掠过湖面,涟漪四起,掠过柳林,一层黄叶纷纷零落。呼呼的风声吹来一种浓郁的感伤和怅惘,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万物萧索,雁阵惊寒,凉意如潮水般袭上心头。

    斜雨纷飞,雨水敲击着每一片枝叶,如千万只木鱼的合奏,敲击着心灵的海岸,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面对漆黑的夜空,面对风声,雨声,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声声慢》把秋天的寥落景致写到了极致,把作者失落的心情写到了极致,也把她的诗歌和精神境界推向了至高点。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这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很低沉,但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及遭遇,可知这些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不是无病呻吟,夜不是纯粹的心理宣泄,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

    透过这首千古绝唱,我们看到了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一片叶子一样漂泊,挣扎。在孤独和寂寞中,用锐利的笔篆刻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多桀。抨击政治的腐败,忧国忧民。

    她的其他作品夜是和愁字2020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李清照的情愁和命运与她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他的幸福生活的结束与那段历史息息相关。

    她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09-1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10-22

  • 2021-07-15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08-18

  • 2021-08-23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快思慢想读后感
快思慢想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快思慢想读后感,2024快思慢想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快思慢想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