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母亲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母亲有感800字

读母亲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2024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一)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2020,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李清照是着名的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词作中的名篇。

她通过对秋天黄昏景物地触动,勾起她的片片愁绪,倾诉了夫死国破,身遭离难和晚年饱经忧患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词描述了她,一个孤独的女人用一个愁字2020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她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org)从天气。体质,含蓄的透露了她的愁苦难耐和煎敖。暗含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感受。她感叹自己老了,容貌已经憔悴凋零了,再也没人陪自己采花了。只有一个人独自守在自家的窗边消磨这难耐的时光。

这首词写的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飘零生活。她善于运用叠字2020来表现她的内心情感独白。在口语平浅中见深沉。用铺叙的手法,来描写刻画景象和事物,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大学时代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她写的每首词我都能理解透彻。对这首词,我是情有独钟!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透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声声慢》点评


一点残红欲尽时,咋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搬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题记

抬头望云,疏疏落落;低头凝视,愁肠满结。

自从京城的繁华不在,病中的他,消瘦如西风中的落叶。狂风一卷,我的爱再没有停泊的彼岸。

我一次又一次地寻觅,那冷落清秋节中的失落,在我的生命中,有爱有恨也有愤!

风筝有风,海豚有海,而我却什么都没有,即使才情纵天,即使名扬九州,那又如何?离黍之悲,丧夫之痛,摧残了我的完美生活。我只能点起一支沉香,在雪浪笺上写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西风中,望着无情的肃杀,一阵寒意。

那雁阵惊寒,勾起了沉淀已久的记忆。曾经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今,却只剩下一处闲愁,天地隔,今非昨,失落伤感又一秋,满地菊花灿烂了苍穹,却枯萎了自己。我失望地空守着一簇残枝,静静的我望着窗外的远山,天空灰的像哭过。这无尽的星夜何时才能到来啊?好让我沉沉地睡去,在梦中一徜贪欢。窗外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梧桐叶上一声声雨落,滴入我的心。明诚,在黄泉下,你会寂寞吗?

声声慢 (600字)


一声更比一声忧,愁来的快却道的慢。窗外狂风暴雨,梦中人呢喃细语,她窗边独守的无言语,一把辛酸泪。

寻寻觅觅,在悲伤里寻觅悲伤,在忧愁里寻觅忧愁。没有目的,不知尽头,没完没了的寻觅,没完没了的悲伤与忧愁。

冷的不是天气是心脏,清的不是流水是空气。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冷情清意,是冷清的人儿还是冷清的屋儿。

可曾听到那蜀国帝王化为杜鹃的日夜哀鸣,凄凄惨惨戚戚,千里相知,伴着那窗边的孤人儿。

秋,悲秋,凉秋,清秋,乍暖还寒的秋,春夏秋冬,她随着时节的衰凉,心凉情义亮。念国,念家,念夫君的相思浓,回忆美,暖入心田,如这乍暖还寒的天,暖了身子。只念是国破,家亡,夫君去的痛恨与撕心裂肺,跟这还寒的天一起凉了,凉了,凉透骨,毁了的身子如何回到过去的年轻壮美?

抿了抿杯中的烈酒,为何如清水般平淡无味?外头那强劲的风,为何堵塞了空虚的内心?空中南飞的大雁,为何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忆?

满地黄花,挤得容不下空隙。见了不禁心生羡慕与哀愁,谁与共摘?谁与共赏?谁与共游?空气吗?一个叫没有人的人吗?守不得花儿,只独自守着窗儿,守着旧烛杯盏,看长夜漫漫,如何蹉跎?

点点滴滴的细雨,打在梧桐叶上,打在地上,打在心上,一滴更比一滴冷

吾见心忧,吾见难眠,如何与你共分?你的愁,你的伤,只愿随梦而息

蒙蒙秋景,绵绵细雨,声声慢愁,凄凄女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高一:吴姝含

生生漫,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题记

我独见,那幽帘,香残剪秋,恨不知所起。

记也不是,忘也不是,笑也不是,泪也不是,问天,天不语。

故园不再,伊人不再,华笺不再,旧梦不再,但问,深情何在?

繁华落,是非空,这离愁,似一首忧伤的琵琶曲,弹尽千年的孤寂,独自叹息。

寻寻觅觅,寻一位故人,我还记着,记着他的脸,确认过眼神,他是对的人。觅几许苍怨,我还记着,他的音容笑颜。画笔凌乱,总是脑海中一次次浮现,手中执笔却画不出相识的那眼。一眼忘川,情慕彼岸,是你,我憔悴了容颜。

凄凄惨惨戚戚。彼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叶永不相见。旧城脚下,老槐树遮蔽了天,像记忆般蔓延。红尘似海,前尘隔梦,半梦半醒间,流光依然。我还依稀听见,马蹄声渐行渐远,只留下黄沙漫天。穷尽心间爱,缘分却犹如夏花般媲美不了一眼万年的悠远。

花前。月下。一坛饮恨。双目氤氲着雾气,连星星都模糊了眼睛。一步一步,走不出,是你圈下的牢;一眼一眼,看不穿是你我前世的恩怨。我举杯,对月吟,风吹,鬓纷飞。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你的话在耳边碎落,海誓山盟转眼便烟云成空,要我如何淡然。

爱像断线纸鸢,怨逃不出蓝天,只怪情深缘浅。一人飘摇的孤单,没有人为我分担,谁又能懂我的怨言。手捧落花,断不了牵挂,心里全是你的话,房里全是你的画,园里全是你的花。轮回几载,才换回一世姻缘,许是为了完成一个夙愿,便弃了那些流年。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的纪念,全都遗失在那天。

轻抚瑶琴,朱弦断。生生漫,日堪年。

凉亭初见,若能解甲归田,可别忘了,声声慢。

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一)

秋日的暮蔼里,一阵风接一阵风,掠过湖面,涟漪四起,掠过柳林,一层黄叶纷纷零落。呼呼的风声吹来一种浓郁的感伤和怅惘,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万物萧索,雁阵惊寒,凉意如潮水般袭上心头。

斜雨纷飞,雨水敲击着每一片枝叶,如千万只木鱼的合奏,敲击着心灵的海岸,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面对漆黑的夜空,面对风声,雨声,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声声慢》把秋天的寥落景致写到了极致,把作者失落的心情写到了极致,也把她的诗歌和精神境界推向了至高点。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这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很低沉,但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及遭遇,可知这些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不是无病呻吟,夜不是纯粹的心理宣泄,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

透过这首千古绝唱,我们看到了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一片叶子一样漂泊,挣扎。在孤独和寂寞中,用锐利的笔篆刻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多桀。抨击政治的腐败,忧国忧民。

她的其他作品夜是和愁字2020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李清照的情愁和命运与她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他的幸福生活的结束与那段历史息息相关。

她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2020闺中的少女。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就是形容李清照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org)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政治原因,她和夫君赵明诚先是分离,最后是诀别。她的幸福生活也就结束了。他的丈夫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声声慢》就是经历了三次磨难后用心灵洗练的华章。此后,她的心应该是宁静的,安然的,她的愁也该渐渐随风飘散了吧。

李清照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才华是无人能比的,她的情很真,她的愁很浓。几千年的秋天几千年的愁,我们在秋风中一遍遍领悟她的诗情画意,感悟她的情才风华,感叹她人生的真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一直都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即便有些悲凉。

今天再次读了这首词,似乎有了更深的感悟:

李清照十八出嫁,与丈夫一直恩爱情深,志趣相投,她的前半生的生活是安逸闲适的。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病逝,她的生活也从此跌入低谷,流落江南,身如黄花,心似枯井死灰。

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满地零落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寻寻觅觅,却寻出这一番次第,真是非一个愁字2020了得!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颗女人心,一颗失落心。

故国飞来的大雁啊,你可曾听到,一个曾经辉煌的女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家园的深深眷恋!那满地残落的花瓣啊,你又可曾知道曾经清丽婉约的美人,现如今却是如此凄惨,寂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次地寻觅,这一次次地失落,我仿佛听到了她那难以抑制的哭泣声,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悲痛。

此时,同为女儿身的我不禁淆然泪下,如此才华横溢的女人,却又如此凄惨的女人!命运为何如此弄人!

生活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大家园里,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人们总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慨。但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味。然而,如果把这些体会、感慨用笔尖摄下来,保持永久性的记录,它将会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当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在我耳边萦绕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李清照,这位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经历了国家从安定兴盛到战乱衰败的过程,自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丈夫离她而去之后,她的生活,可以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使她饱受了人世间的悲凉凄苦!她的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早期的轻快欢畅转向晚期的低沉忧郁。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别无他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只能借词消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欣赏她的词句,使人渐染一种无名的惆怅,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女词人同一遭遇,同一命运。

一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图,看似冷峻,万类俱昏,白茫茫的一片,却又有梧桐的风华正茂;乍看似冷漠的秋雨图,却又给人以美的生机萌动,陡然间又有希望重生。在无形中似有形,用轻描淡写描绘出刻骨铭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李清照内心的郁闷在此表露得既形象又生动。所以这首词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久传不衰。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强劲的旋律,低沉的声调,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问自己: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过着丰衣足食的求学生活,又有什么不知足?便纵有数之不尽,无法言清的压抑和寂寞,比比李清照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压抑和枯燥又算什么?唯一不知足的就是对诗词学习付诸的行动太少了!纵然也在生活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和不尽人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克服。

《声声慢》早已朗读完了,但它的意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中我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甚至学会了怎样调节消极的情绪

古诗文《声声慢》读后感


翻开宋词读着你的《声声慢》,闪现在我眼前的青纱女子一定是你,读透了你那双哀怨的眸子,似乎太匆匆。你叹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殊不知你声声悲叹只换来了你青春的空虚;你怨着:“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却不想你的黑暗便成了你一生的束缚;你哭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不晓,你怨恨的离音注定了你一生的悲苦命运。

试想,你若不“薄雾浓云愁永昼”,便可“一蓑烟雨任平生。”那豪迈的风度为何你却始终不能拥有?却要把自己锁在那“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狭小天地”。如果你能释放自己,相信照耀你的,将是似火的朝霞,而绝会不是如血的残阳。

但,我想:你也曾尝试过挣扎,只是太脆弱了,被封建礼教这把至酷的枷锁囚在永无天日的深闺。“九万里冯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你向着云海茫茫,望着红日挣扎着跳了出来,你的心一点在问自己:难道我就该永远如此哀怨却不去追求幸福吗?但是,你毕竟是一个女子啊!还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如此社会,岂能容如此的你!

夕阳下,黄花满地,西风吹过,珠帘微响。一个孤寂的身影倚着竹篱,把酒而歌,两行清泪洒落在黄花上,闪闪烁烁。一只纤手摘下黄花默默地嗅着,一番苦意别情涌上心头,醉倒在中秋黄花间……

易安!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你,只有这样的你,才能写出如此的悲寂之音,才能穿透千年历史,带着你一生的离愁和怨情,给我们展现最真实的你。无论你最终命运如何,我都知道:你在蓦然回首间,都不会有后悔和遗恨。因为:

你用你的才华和思想最好地诠释了你一生的传奇!

[古诗文《声声慢》读后感]相关文章:

声声慢读后感(精选8篇)


该怎么写才能全面的书写下来内心的想法呢?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读后感不可偏离文章主旨,要充分理解文章要义。根据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了声声慢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声声慢读后感 篇1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的凄苦。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能成为著名的女词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另一半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园,所以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以作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一边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夫君团聚。

最终,她的夫君在南渡之后离她而去。

她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才女,作词的人很多,但女词人却并不多,在她的词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的悲苦,一个时代的兴盛和衰败。

声声慢读后感 篇2

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突发其想,写上几句,这是李清照晚年的词,是一首极度伤感的词。写词的时间是暮秋季节,是在思念心上的人,一般常理分析是在思念她因战乱分离的丈夫赵明诚,我想我们不应该去虚设立场,至少思念心上人是不会错。就词论词,全词分了四部分,每部分都贯穿着浓浓的秋寒。以秋寒的背景让人带入极度的伤感和忧愁。

第一部分突出了“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这八个字,一是说明秋天结束,冬天来临时候气候是突然变化的,作为我们普通人,天冷管天冷多穿些衣服也罢了,可是作为一个思念心上人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刻,更会去惦记自己心爱的人,而且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就是最难做到不去惦记他。前面用了许多叠音词,只是为后面“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作铺垫,突出了一个冷与愁。

第二部分用了二个物景,酒与雁,酒是消愁之物,又是驱寒之物,可是在这里作者却认为“怎敌它、晚来风急!”愁也解不了,寒也驱不了,更进一步渲染了伤感的气氛。接着写大雁,大雁是秋天的象征,秋天即将结束,大雁就要往南飞,到暖和的南方度过冬天。大雁又是书信往来寄托的象征,现在大雁要走了,好象是旧时相识,可是大雁无法带去我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此景此情,真不叫人伤心致极。伤感情绪的渲染再一步推进。

第三部分是用了满地黄花和梧桐细雨二个景物,满地黄花是写秋风扫落的菊花,以憔悴的黄花自喻,当自己容颜憔悴,残花败柳的时候,还有谁会来关心她呢?所以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命运只有走向孤独,走向寂寞,这样的景遇,即使是从早晨盼望到天黑,也只能独坐窗前,痴痴发呆。可是在秋风秋雨的时刻,特别触动人情感的是那梧桐更兼细雨,在黄昏时候,点点滴滴声音,实在让人伤感啊!读到这里,我不仅感叹世事的艰辛,更被作者真实环境的渲染而流泪长叹。

词的最后还是积极意义的,次第是层次意思,这次第就是作者写这词的一段一段层次,作者认为这层次无非是在写一个愁字,这是对词意的高度概括,可是,笔意一转,“怎一个愁字了得”仅仅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算是我的感叹吧!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还是个坚强的女性,她没有完全屈服于自己的悲惨命运。

声声慢读后感 篇3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声声慢读后感 篇4

在众多词人中,虽然很喜欢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旷达;也很喜欢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也很喜欢李煜的“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的悲凄;也都很喜欢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柔情。但是,最爱还是清照的水中芙蓉般的丽质。

她的词非常特别,缘于她是一位女性,更缘于她的一生的经历。清照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她都是那样敏锐捕捉外界事物,细腻的感受和悲凄的情感以清新淡雅的文字表述于词中。柔婉而不失素雅,凄清而不失清丽,平淡却不俗。无论是苦涩还是幽怨伤感写出来的词,清照的词仍是一种艺术上完美享受。

易安后期的作品更能代表她的文学地位。国破夫亡,飘荡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遭遇,易安的词满是凄凉,满是泪,满是愁。前已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飞江万点愁如海”。这些写“愁”的已经达到高锋,但是易安更胜一筹,甚至是无人能比。

《声声慢》中易安巧妙运用叠字将凄凉愁绪渲染得催人泪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更有“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比沉重。读罢,犹如“才下心头,却上心头”之感。

清照虽然一生坎坷,国亡家破夫死重婚,流离失所,飘荡在外,一生的坎坷和遭遇造成的心灵上的痛和怨,同时也成就了她的文学,哀怨离愁分别是她文学创作的魂。

晨露清流,银桦初引,多少绿色窗临。夏日梦舞诗词,更待明日之晴。

声声慢读后感 篇5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透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声声慢读后感 篇6

生活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大家园里,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人们总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慨。但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味。然而,如果把这些体会、感慨用笔尖摄下来,保持永久性的记录,它将会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当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在我耳边萦绕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李清照,这位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经历了国家从安定兴盛到战乱衰败的过程,自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丈夫离她而去之后,她的生活,可以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使她饱受了人世间的悲凉凄苦!她的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早期的轻快欢畅转向晚期的低沉忧郁。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别无他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只能借词消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欣赏她的词句,使人渐染一种无名的惆怅,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女词人同一遭遇,同一命运。

一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图,看似冷峻,万类俱昏,白茫茫的一片,却又有梧桐的风华正茂;乍看似冷漠的秋雨图,却又给人以美的生机萌动,陡然间又有希望重生。在无形中似有形,用轻描淡写描绘出刻骨铭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李清照内心的郁闷在此表露得既形象又生动。所以这首词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久传不衰。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强劲的旋律,低沉的声调,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问自己: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过着丰衣足食的求学生活,又有什么不知足?便纵有数之不尽,无法言清的压抑和寂寞,比比李清照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压抑和枯燥又算什么?唯一不知足的就是对诗词学习付诸的行动太少了!纵然也在生活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和不尽人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克服。

《声声慢》早已朗读完了,但它的意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中我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甚至学会了怎样调节消极的情绪

声声慢读后感 篇7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声声慢读后感 篇8

点点黄昏雨敲打着历史古老的窗楹,湿了梧桐,碎了人心。翻开薄薄的诗页,一声悠悠的叹息,便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寻寻觅觅”的悲切眼神中带着入骨的凄冷撕裂了世人的心。你就用这一样一首《声声慢》吟出你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让我在这千年之后,因你欲说还休的愁,痛了又痛。

泪斑驳了诗页,我久久凝视,久久沉思。曾经以为你会幸福一生,可宿命难敌,老天给了你半生的甜蜜,却又给了你半生的苦涩。眼前不禁浮现了你“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时的清纯与羞涩,脑海中勾勒出了你“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画面好,云髻银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为人妇时的甜蜜,耳畔响起了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的豪情万丈。而此时的你,吟出《声声慢》的你却如此茫然无助,宛如一叶浮萍在孤独与寂寞的苦海中沉浮。“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那个晓寒露重秋风砭骨的清晨,你寻觅着曾经幸福的爱情,却只留下“不终晚节”生前身后的奇辱;你寻觅着国家前程,却已是山河破碎;你寻觅着自身价值,却被时人视为异类。在这落叶纷飞的异乡庭院里你终于只寻到满眼的“冷冷清清”,心中又怎会不生出“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园中秋日正浓,菊花盛放,赏花的人已不在,赏花的心已老去。人不摘花,花当自落。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如你失去的美好,唤不回,留不住。

世人皆知你是愁的化身,却又有几人懂得你的心,明白你为何而愁?你为孀居之悲而愁吧?纷乱的战争中,动荡的局势里,那个与你把酒邀明月的人早已逝去,昔日的温存与甜蜜,此时却成了折磨你的源泉。点点滴滴回忆起来,痛彻心扉!《金石录》被毁,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被盗,可恶的命运竟将你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夺去,除了承受在心中滋生的无尽的愁怨,你别无他法;你为沦落之苦而愁吧?“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乡心正无限,借酒消愁,却忽见旧时雁。那个开满海棠花的家早已破碎,再也看不到“绿肥红瘦”的美景,乡愁又浓锁心头;你为亡国之痛而愁吧?“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东山一抔土”,“经持紫泥沼,直入黄龙城”。你把满腔的悲愤华为一声声怒吼,渴望唤起万千男儿金戈铁马的雄风,但残忍的事实让你的心又在历史的油锅里饱受煎熬。君王弃都抱头鼠窜,偏安一偶,不思反击血洗奇耻,却打击志士,迫害忠良,屈辱求和。这亡国之痛的愁让你陷入更深的伤痛之中。遭遇国难情仇,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你唯有用笔书写着你的价值,寻求着一丝慰藉,然而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将你彻底打入深渊,万劫不复。那个你为之呼喊,为之侍奉的社会竟容不下你!容不下你的满腹才情,容不下你的学富五车!容不下你的大义凌然。你所骄傲的,所追求的,在时人眼中竟甚是怪异。可笑啊!原来在别人眼中你竟是一个笑话!哀莫大于心死,你唯有默默地咀嚼着自己的.凄凉,抽出屡屡愁丝,将自己结成一个茧。

一切爱与恨已破茧只待化蝶,如今的你被世人誉为“乱世中的美神”。你一个被封建役使的歌者,作为女子身处社会的底层,却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述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尽管把自己陷入深深的愁绪里,最终香消玉殒,也不曾有丝毫动摇;你守着自己的节操,决不随波逐流,在封建世俗的刀尖上独舞着。被视为异类又如何?超越于世俗之上,俯瞰众生,才是好女子的真性情!你写愁,不仅仅为倾诉你的人生之痛,更为了抒发你的家国之恨,你呐喊,不仅仅为反抗遭遇之不公,更为了唤醒千千万万个如你一样生在社会底层被封建世俗禁锢却渴望平等与自由的灵魂。

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声声慢》,你虽说写愁,但实为写真情大志,你的词如你的人格,你把你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仇愁就这样轻轻几笔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美得震撼人心,美得让人肃然起敬!

声声慢读后感900字汇总


你知道写作品读后感时从哪些角度去写比较好呢?在读了作品后,对于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悟有解颇多。只要我们勤加练习,每个人都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声声慢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声声慢读后感【篇1】

凄凄不似向前声

读罢《声声慢》,心情一时转不出来,那感觉,犹如走进雨巷中,怅惘,迷离。

开篇连下十四个叠字,你仿佛看见诗人正缓步中庭,寻寻觅觅,心有千千结,欲藉外物振奋心神,然触耳无非秋声,盈目皆是落英,一片冷冷清清,内心更增一层寒意,不由人凄凄惨惨戚戚,这一番由内入外,由外复入内的往还之后,诗人心中的愁苦更深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一番感慨,既是说时令,何尝不是说人生?今日虽得一夕安寝,然国已破,家已亡,深悲巨痛深入骨髓,身易安,心难宁。把盏劝斜阳,可这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伤心处,雁阵声声,云中谁寄锦书来?良人已逝,云中再无锦书来!旧时相识又添新恨。想当年,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今日满地黄花憔悴,可即使黄花照眼,簪了却与谁看?清角吹寒,渐黄昏,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雨,滴在梧桐上,更是滴在伤心人的心上,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花似旧,人非昨。

南渡后,易安词多是如此,读之令人无语凝噎。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声声慢读后感【篇2】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的凄苦。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能成为著名的女词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另一半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园,所以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以作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一边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夫君团聚。

最终,她的夫君在南渡之后离她而去。

她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才女,作词的人很多,但女词人却并不多,在她的词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的悲苦,一个时代的兴盛和衰败。

声声慢读后感【篇3】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声声慢读后感【篇4】

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突发其想,写上几句,这是李清照晚年的词,是一首极度伤感的词。写词的时间是暮秋季节,是在思念心上的人,一般常理分析是在思念她因战乱分离的丈夫赵明诚,我想我们不应该去虚设立场,至少思念心上人是不会错。就词论词,全词分了四部分,每部分都贯穿着浓浓的秋寒。以秋寒的背景让人带入极度的伤感和忧愁。

第一部分突出了“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这八个字,一是说明秋天结束,冬天来临时候气候是突然变化的,作为我们普通人,天冷管天冷多穿些衣服也罢了,可是作为一个思念心上人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刻,更会去惦记自己心爱的人,而且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就是最难做到不去惦记他。前面用了许多叠音词,只是为后面“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作铺垫,突出了一个冷与愁。

第二部分用了二个物景,酒与雁,酒是消愁之物,又是驱寒之物,可是在这里作者却认为“怎敌它、晚来风急!”愁也解不了,寒也驱不了,更进一步渲染了伤感的气氛。接着写大雁,大雁是秋天的象征,秋天即将结束,大雁就要往南飞,到暖和的南方度过冬天。大雁又是书信往来寄托的象征,现在大雁要走了,好象是旧时相识,可是大雁无法带去我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此景此情,真不叫人伤心致极。伤感情绪的渲染再一步推进。

第三部分是用了满地黄花和梧桐细雨二个景物,满地黄花是写秋风扫落的菊花,以憔悴的黄花自喻,当自己容颜憔悴,残花败柳的时候,还有谁会来关心她呢?所以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命运只有走向孤独,走向寂寞,这样的景遇,即使是从早晨盼望到天黑,也只能独坐窗前,痴痴发呆。可是在秋风秋雨的时刻,特别触动人情感的是那梧桐更兼细雨,在黄昏时候,点点滴滴声音,实在让人伤感啊!读到这里,我不仅感叹世事的艰辛,更被作者真实环境的渲染而流泪长叹。

词的最后还是积极意义的,次第是层次意思,这次第就是作者写这词的一段一段层次,作者认为这层次无非是在写一个愁字,这是对词意的高度概括,可是,笔意一转,“怎一个愁字了得”仅仅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算是我的感叹吧!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还是个坚强的女性,她没有完全屈服于自己的悲惨命运。

声声慢读后感【篇5】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着名的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词作中的名篇。

她通过对秋天黄昏景物地触动,勾起她的片片愁绪,倾诉了夫死国破,身遭离难和晚年饱经忧患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词描述了她,一个孤独的女人用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她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从天气。体质,含蓄的透露了她的愁苦难耐和煎敖。暗含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感受。她感叹自己老了,容貌已经憔悴凋零了,再也没人陪自己采花了。只有一个人独自守在自家的窗边消磨这难耐的时光。

这首词写的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飘零生活。她善于运用叠字来表现她的内心情感独白。在口语平浅中见深沉。用铺叙的手法,来描写刻画景象和事物,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大学时代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她写的每首词我都能理解透彻。对这首词,我是情有独钟!

声声慢读后感【篇6】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透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声声慢读后感【篇7】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声声慢读后感【篇8】

点点黄昏雨敲打着历史古老的窗楹,湿了梧桐,碎了人心。翻开薄薄的诗页,一声悠悠的叹息,便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寻寻觅觅”的悲切眼神中带着入骨的凄冷撕裂了世人的心。你就用这一样一首《声声慢》吟出你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让我在这千年之后,因你欲说还休的愁,痛了又痛。

泪斑驳了诗页,我久久凝视,久久沉思。曾经以为你会幸福一生,可宿命难敌,老天给了你半生的甜蜜,却又给了你半生的苦涩。眼前不禁浮现了你“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时的清纯与羞涩,脑海中勾勒出了你“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画面好,云髻银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为人妇时的甜蜜,耳畔响起了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的豪情万丈。而此时的你,吟出《声声慢》的你却如此茫然无助,宛如一叶浮萍在孤独与寂寞的苦海中沉浮。“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那个晓寒露重秋风砭骨的清晨,你寻觅着曾经幸福的爱情,却只留下“不终晚节”生前身后的奇辱;你寻觅着国家前程,却已是山河破碎;你寻觅着自身价值,却被时人视为异类。在这落叶纷飞的异乡庭院里你终于只寻到满眼的“冷冷清清”,心中又怎会不生出“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园中秋日正浓,菊花盛放,赏花的人已不在,赏花的心已老去。人不摘花,花当自落。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如你失去的美好,唤不回,留不住。

世人皆知你是愁的化身,却又有几人懂得你的心,明白你为何而愁?你为孀居之悲而愁吧?纷乱的战争中,动荡的局势里,那个与你把酒邀明月的人早已逝去,昔日的温存与甜蜜,此时却成了折磨你的源泉。点点滴滴回忆起来,痛彻心扉!《金石录》被毁,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被盗,可恶的命运竟将你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夺去,除了承受在心中滋生的无尽的愁怨,你别无他法;你为沦落之苦而愁吧?“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乡心正无限,借酒消愁,却忽见旧时雁。那个开满海棠花的家早已破碎,再也看不到“绿肥红瘦”的美景,乡愁又浓锁心头;你为亡国之痛而愁吧?“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东山一抔土”,“经持紫泥沼,直入黄龙城”。你把满腔的悲愤华为一声声怒吼,渴望唤起万千男儿金戈铁马的雄风,但残忍的事实让你的心又在历史的油锅里饱受煎熬。君王弃都抱头鼠窜,偏安一偶,不思反击血洗奇耻,却打击志士,迫害忠良,屈辱求和。这亡国之痛的愁让你陷入更深的伤痛之中。遭遇国难情仇,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你唯有用笔书写着你的价值,寻求着一丝慰藉,然而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将你彻底打入深渊,万劫不复。那个你为之呼喊,为之侍奉的社会竟容不下你!容不下你的满腹才情,容不下你的学富五车!容不下你的大义凌然。你所骄傲的,所追求的,在时人眼中竟甚是怪异。可笑啊!原来在别人眼中你竟是一个笑话!哀莫大于心死,你唯有默默地咀嚼着自己的.凄凉,抽出屡屡愁丝,将自己结成一个茧。

一切爱与恨已破茧只待化蝶,如今的你被世人誉为“乱世中的美神”。你一个被封建役使的歌者,作为女子身处社会的底层,却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述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尽管把自己陷入深深的愁绪里,最终香消玉殒,也不曾有丝毫动摇;你守着自己的节操,决不随波逐流,在封建世俗的刀尖上独舞着。被视为异类又如何?超越于世俗之上,俯瞰众生,才是好女子的真性情!你写愁,不仅仅为倾诉你的人生之痛,更为了抒发你的家国之恨,你呐喊,不仅仅为反抗遭遇之不公,更为了唤醒千千万万个如你一样生在社会底层被封建世俗禁锢却渴望平等与自由的灵魂。

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声声慢》,你虽说写愁,但实为写真情大志,你的词如你的人格,你把你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仇愁就这样轻轻几笔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美得震撼人心,美得让人肃然起敬!

声声慢读后感【篇9】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都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即便有些悲凉。

今天再次读了这首词,似乎有了更深的感悟:

李清照十八出嫁,与丈夫一直恩爱情深,志趣相投,她的前半生的生活是安逸闲适的。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病逝,她的生活也从此跌入低谷,流落江南,身如黄花,心似枯井死灰。

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满地零落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寻寻觅觅,却寻出这一番次第,真是非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颗女人心,一颗失落心。

故国飞来的大雁啊,你可曾听到,一个曾经辉煌的女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家园的深深眷恋!那满地残落的花瓣啊,你又可曾知道曾经清丽婉约的美人,现如今却是如此凄惨,寂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次地寻觅,这一次次地失落,我仿佛听到了她那难以抑制的哭泣声,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悲痛。

此时,同为女儿身的我不禁淆然泪下,如此才华横溢的女人,却又如此凄惨的女人!命运为何如此弄人!

声声慢读后感【篇10】

生活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大家园里,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人们总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慨。但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味。然而,如果把这些体会、感慨用笔尖摄下来,保持永久性的记录,它将会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当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在我耳边萦绕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李清照,这位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经历了国家从安定兴盛到战乱衰败的过程,自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丈夫离她而去之后,她的生活,可以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使她饱受了人世间的悲凉凄苦!她的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早期的轻快欢畅转向晚期的低沉忧郁。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别无他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只能借词消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欣赏她的词句,使人渐染一种无名的惆怅,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女词人同一遭遇,同一命运。

一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图,看似冷峻,万类俱昏,白茫茫的一片,却又有梧桐的风华正茂;乍看似冷漠的秋雨图,却又给人以美的生机萌动,陡然间又有希望重生。在无形中似有形,用轻描淡写描绘出刻骨铭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李清照内心的郁闷在此表露得既形象又生动。所以这首词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久传不衰。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强劲的旋律,低沉的声调,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问自己: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过着丰衣足食的求学生活,又有什么不知足?便纵有数之不尽,无法言清的压抑和寂寞,比比李清照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压抑和枯燥又算什么?唯一不知足的就是对诗词学习付诸的行动太少了!纵然也在生活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和不尽人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克服。

《声声慢》早已朗读完了,但它的意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中我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甚至学会了怎样调节消极的情绪

声声慢读后感【篇11】

在众多词人中,虽然很喜欢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旷达;也很喜欢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也很喜欢李煜的“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的悲凄;也都很喜欢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柔情。但是,最爱还是清照的水中芙蓉般的丽质。

她的词非常特别,缘于她是一位女性,更缘于她的一生的经历。清照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她都是那样敏锐捕捉外界事物,细腻的感受和悲凄的情感以清新淡雅的文字表述于词中。柔婉而不失素雅,凄清而不失清丽,平淡却不俗。无论是苦涩还是幽怨伤感写出来的词,清照的词仍是一种艺术上完美享受。

易安后期的作品更能代表她的文学地位。国破夫亡,飘荡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遭遇,易安的词满是凄凉,满是泪,满是愁。前已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飞江万点愁如海”。这些写“愁”的已经达到高锋,但是易安更胜一筹,甚至是无人能比。

《声声慢》中易安巧妙运用叠字将凄凉愁绪渲染得催人泪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更有“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比沉重。读罢,犹如“才下心头,却上心头”之感。

清照虽然一生坎坷,国亡家破夫死重婚,流离失所,飘荡在外,一生的坎坷和遭遇造成的心灵上的痛和怨,同时也成就了她的文学,哀怨离愁分别是她文学创作的魂。

晨露清流,银桦初引,多少绿色窗临。夏日梦舞诗词,更待明日之晴。

词吟声声续长河——读《宋词选》有感800字



时间的长河亘古缓缓流淌而来,有时徐徐而平静,有时却翻出晶莹的雪浪,抛起满天的水珠,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却明媚绮丽的光芒。宋朝,正是长河中水浪璀璨的一段。但宋朝不似唐朝,唐朝奔放自由,有盛世的繁华与火一样的热情,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唐朝的诗歌走上了巅峰;宋朝就像江南秀美的山水,也许没有唐朝的一气贯天与博大胸怀,但自有水秀山清的气质与难以掩饰的芳华。宋词,便带着宋朝的气质,一路从宋初走来,影映这整个时代。宋词,是宋朝的缩影,具有宋朝的气质,绽放属于宋朝的光华,映出宋朝的灵魂。


宋词与唐诗相较,形式较多,有清新的小令,亦有绮丽的慢词。往往细细碎碎的词语之间,连缀起一幅幅各样的画面。也许是由于并不像七律绝句那样拥有的格式较为单一,而是格式繁多,题材更是丰富,宋词继登峰造极的唐诗之后,掀起了它的华丽彩幕,从而开启了属于它的时代。固然,宋词具有它的拘束处,繁复的格律可以说限制了作者一部分的才情,但它的精雕细琢,以及读来琅琅上口的音律,确是其他文体难以比拟的。
确实,宋词是细腻的。兴许是因为它细腻,用它抒写的景致也较为细腻,且拥有一种独特的气韵。曾记否,初读“杨柳岸,晓风残月”,脑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烟波渺渺,离情彻骨,却偏对半缺残月,惆怅在凄冷的月光下,仿佛也变得绵绵不绝。也记得,春深之时,仰头望满树暄妍飘落,踏草去寻那梅树青果,正是“红英落尽青梅小”的时节。又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使得那“黯乡魂”越发“追旅思”,相思景,相思情化作相思泪。由景生情,宋词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闲情偶寄,亦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怆摧心,更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豪情。宋词,其实只是一个载体,承载了那时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细节,时运变换;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思随东风兴遄飞,或是冷雨凄切摧肝肠;承载了人们的思想,人生哲学,万物天理。所以凭借着宋词这个载体,我们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一切,从人们的生活、思想到时代的特征与精神。


总是喜欢站在窗前,低低地吟诵几首宋词。闭上眼睛,我就能看到一幅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每一个字都不只是一个字,而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当有光透过他们的时候,我脑海中的天空上,便会映出一座座有些飘忽的海市蜃楼,隐约在云中。也许那一个个的影像起初并不清晰,但当我为它们添上想象的色彩,穿越了几百年风雨浸润的它们,就又重新焕发了它们应有的熠熠之光。有时读着读着,忽然觉得仿佛我与词人之间,并没有跨越几百年的鸿沟,而是很近很近,犹如仅仅隔了一层若有若无的细窗纱一般。兴许这是因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从其发端涓涓流淌而来,中途虽有疾有缓,却从未止歇、断绝。它流经昨天、今天,也将继续不断绝地继续流淌下去,裹挟着一段段历史与一批批文人的智慧思想,奔腾不息。是的,我们现在所念到的宋词,或许因为年代的差异给我们些许生疏的感觉,但细细咀嚼、品味、回想,望着那一个个的方块字,就会突然发觉,它们给我们的感觉,竟是那么熟悉、亲切,就如一阵从山间水上吹来的风,带着芬芳又有些潮湿的味道,拂过我的耳畔。


词吟声声续长河,向前望去,喧豗百川东入海;
回首,不尽长河滚滚来;
向上望去,天光略有通透处。
低吟苏子的词,我舒展了眉毛,在词吟声声中,向前走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吟声声续长河——读《宋词选》有感800字2024


时间的长河亘古缓缓流淌而来,有时徐徐而平静,有时却翻出晶莹的雪浪,抛起满天的水珠,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却明媚绮丽的光芒。宋朝,正是长河中水浪璀璨的一段。但宋朝不似唐朝,唐朝奔放自由,有盛世的繁华与火一样的热情,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唐朝的诗歌走上了巅峰;宋朝就像江南秀美的山水,也许没有唐朝的一气贯天与博大胸怀,但自有水秀山清的气质与难以掩饰的芳华。宋词,便带着宋朝的气质,一路从宋初走来,影映这整个时代。宋词,是宋朝的缩影,具有宋朝的气质,绽放属于宋朝的光华,映出宋朝的灵魂。

宋词与唐诗相较,形式较多,有清新的小令,亦有绮丽的慢词。往往细细碎碎的词语之间,连缀起一幅幅各样的画面。也许是由于并不像七律绝句那样拥有的格式较为单一,而是格式繁多,题材更是丰富,宋词继登峰造极的唐诗之后,掀起了它的华丽彩幕,从而开启了属于它的时代。固然,宋词具有它的拘束处,繁复的格律可以说限制了作者一部分的才情,但它的精雕细琢,以及读来琅琅上口的音律,确是其他文体难以比拟的。

确实,宋词是细腻的。兴许是因为它细腻,用它抒写的景致也较为细腻,且拥有一种独特的气韵。曾记否,初读“杨柳岸,晓风残月”,脑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烟波渺渺,离情彻骨,却偏对半缺残月,惆怅在凄冷的月光下,仿佛也变得绵绵不绝。也记得,春深之时,仰头望满树暄妍飘落,踏草去寻那梅树青果,正是“红英落尽青梅小”的时节。又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使得那“黯乡魂”越发“追旅思”,相思景,相思情化作相思泪。由景生情,宋词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闲情偶寄,亦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怆摧心,更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豪情。宋词,其实只是一个载体,承载了那时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细节,时运变换;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思随东风兴遄飞,或是冷雨凄切摧肝肠;承载了人们的思想,人生哲学,万物天理。所以凭借着宋词这个载体,我们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一切,从人们的生活、思想到时代的特征与精神。

总是喜欢站在窗前,低低地吟诵几首宋词。闭上眼睛,我就能看到一幅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每一个字都不只是一个字,而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当有光透过他们的时候,我脑海中的天空上,便会映出一座座有些飘忽的海市蜃楼,隐约在云中。也许那一个个的影像起初并不清晰,但当我为它们添上想象的色彩,穿越了几百年风雨浸润的它们,就又重新焕发了它们应有的熠熠之光。有时读着读着,忽然觉得仿佛我与词人之间,并没有跨越几百年的鸿沟,而是很近很近,犹如仅仅隔了一层若有若无的细窗纱一般。兴许这是因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从其发端涓涓流淌而来,中途虽有疾有缓,却从未止歇、断绝。它流经昨天、今天,也将继续不断绝地继续流淌下去,裹挟着一段段历史与一批批文人的智慧思想,奔腾不息。是的,我们现在所念到的宋词,或许因为年代的差异给我们些许生疏的感觉,但细细咀嚼、品味、回想,望着那一个个的方块字,就会突然发觉,它们给我们的感觉,竟是那么熟悉、亲切,就如一阵从山间水上吹来的风,带着芬芳又有些潮湿的味道,拂过我的耳畔。

词吟声声续长河,向前望去,喧豗百川东入海;

回首,不尽长河滚滚来;

向上望去,天光略有通透处。

低吟苏子的词,我舒展了眉毛,在词吟声声中,向前走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吟声声续长河——读《宋词选》所思


词吟声声续长河——读《宋词选》所思
郎玥

时间的长河亘古缓缓流淌而来,有时徐徐而平静,有时却翻出晶莹的雪浪,抛起满天的水珠,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却明媚绮丽的光芒。宋朝,正是长河中水浪璀璨的一段。但宋朝不似唐朝,唐朝奔放自由,有盛世的繁华与火一样的热情,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唐朝的诗歌走上了巅峰;宋朝就像江南秀美的山水,也许没有唐朝的一气贯天与博大胸怀,但自有水秀山清的气质与难以掩饰的芳华。宋词,便带着宋朝的气质,一路从宋初走来,影映这整个时代。宋词,是宋朝的缩影,具有宋朝的气质,绽放属于宋朝的光华,映出宋朝的灵魂。


宋词与唐诗相较,形式较多,有清新的小令,亦有绮丽的慢词。往往细细碎碎的词语之间,连缀起一幅幅各样的画面。也许是由于并不像七律绝句那样拥有的格式较为单一,而是格式繁多,题材更是丰富,宋词继登峰造极的唐诗之后,掀起了它的华丽彩幕,从而开启了属于它的时代。固然,宋词具有它的拘束处,繁复的格律可以说限制了作者一部分的才情,但它的精雕细琢,以及读来琅琅上口的音律,确是其他文体难以比拟的。
确实,宋词是细腻的。兴许是因为它细腻,用它抒写的景致也较为细腻,且拥有一种独特的气韵。曾记否,初读“杨柳岸,晓风残月”,脑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烟波渺渺,离情彻骨,却偏对半缺残月,惆怅在凄冷的月光下,仿佛也变得绵绵不绝。也记得,春深之时,仰头望满树暄妍飘落,踏草去寻那梅树青果,正是“红英落尽青梅小”的时节。又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使得那“黯乡魂”越发“追旅思”,相思景,相思情化作相思泪。由景生情,宋词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闲情偶寄,亦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怆摧心,更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豪情。宋词,其实只是一个载体,承载了那时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细节,时运变换;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思随东风兴遄飞,或是冷雨凄切摧肝肠;承载了人们的思想,人生哲学,万物天理。所以凭借着宋词这个载体,我们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一切,从人们的生活、思想到时代的特征与精神。



总是喜欢站在窗前,低低地吟诵几首宋词。闭上眼睛,我就能看到一幅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每一个字都不只是一个字,而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当有光透过他们的时候,我脑海中的天空上,便会映出一座座有些飘忽的海市蜃楼,隐约在云中。也许那一个个的影像起初并不清晰,但当我为它们添上想象的色彩,穿越了几百年风雨浸润的它们,就又重新焕发了它们应有的熠熠之光。有时读着读着,忽然觉得仿佛我与词人之间,并没有跨越几百年的鸿沟,而是很近很近,犹如仅仅隔了一层若有若无的细窗纱一般。兴许这是因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从其发端涓涓流淌而来,中途虽有疾有缓,却从未止歇、断绝。它流经昨天、今天,也将继续不断绝地继续流淌下去,裹挟着一段段历史与一批批文人的智慧思想,奔腾不息。是的,我们现在所念到的宋词,或许因为年代的差异给我们些许生疏的感觉,但细细咀嚼、品味、回想,望着那一个个的方块字,就会突然发觉,它们给我们的感觉,竟是那么熟悉、亲切,就如一阵从山间水上吹来的风,带着芬芳又有些潮湿的味道,拂过我的耳畔。


词吟声声续长河,向前望去,喧豗百川东入海;
回首,不尽长河滚滚来;
向上望去,天光略有通透处。
低吟苏子的词,我舒展了眉毛,在词吟声声中,向前走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精选李清照词读后感合集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李清照词读后感合集”,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1

沈谦曾感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无数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词亦没有被埋没,正如这句话“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李清照是灵动俏皮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脱俗,不拘一格,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一个贪玩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充满了灵气。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时才16岁。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儿女情长,她更有男儿的血性。她目光远大,不拘于闺中之事,她忧国忧民,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了她的铮铮铁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开创者之一,却不知她骨子里流露着的是大义。只可惜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无法实现她远大的志向,却丝毫不减弱她的满腔热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种愁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十四字诉尽了词人无数愁怨。丈夫离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从此颠沛流离,没有人理解她的痛,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这究竟是好是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泪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定,但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骄子。

这本书让我认识并爱上了李清照,她的词无论风格是清丽、豪迈,还是哀愁,无一不吸引着我。

李清照,一代女词宗,独一无二!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2

读完《李清照词传》,我才知道李清照的一生是那么的艰苦,困难。再回想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李清照,青州人,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少女时期的她,写出来的作品都带有灵性,就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般。这些词被一个叫赵明诚的男人看见了,很是惊讶。从此,他的心中就住下了她。

很快,赵明诚便娶了她,但安逸的日子保持不了多久。皇帝驾崩,新帝继位,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朝廷做官,属于新党派的,而李清照的父亲确是旧党的。新帝更宠爱新党,打压旧党。还禁止联姻,于是李清照被迫无奈,离开京城,回到了京城,也回到了无边的相思。

但不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为宰相的迫害,罢官回家,不日去世。赵明诚便也回到青州,两人相见,一起赌书泼茶,其乐融融。不久,朝廷又用起赵明诚,去莱州当太守。便再也没回来,李清照又去莱州找他,得到的却是无尽的寂寞。

赵明诚51岁时因去朝廷上任而感染风寒,不日病死。听到消息的李清照,悲愤交加,又正值战乱时期,李清照一路逃亡,后又再嫁张汝舟。却遭家暴。李清照又是休夫又是上告朝廷,将张汝舟告进监狱。

后来,战乱平定,举朝欢庆。唯有李清照闷闷不乐,因为赵明诚死了,谁与她欢庆。

李清照,一个女子都有胆识,我们男人又岂能输给女生。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3

一杆红伞,几支梅花,我一眼就被这简洁而又诗意的封面所吸引,但读完本书后我却被著名女词人的晚年愁思给勾住了心神。

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神仙眷侣常常为世人所称道,但世人却不知他们恩爱背后的一笔笔划痕。不过这些事情都可以暂且不提。因为在裂痕越来越大之前,赵明诚已死在进都述职的路上。而我认为,在此之后,李清照彻底地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首先是那些好不容易从战乱中挽回的,自己早年与丈夫辛辛苦苦寻来的金石惹的祸。那些珍藏的佳品被邻里乡亲们从墙壁中砸出,被低价售卖给别人,唯留几本破书,几张残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睦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战火连绵、一昧忍让的战乱环境。

再者便是那难消的国仇家恨了。作为提倡报仇雪恨的“主战派”,李清照一向是瞧不起那些懦弱无能的“主和派”的。“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这便是在直白地怨刺朝廷了。但纵使李清照有千般才思、万般壮志,却也抵不过一具女儿身。

其实她也有想过去放弃那些深沉的愁怨,去嫁给一个爱她的人,继续去过那种安宁的生活。于是她便这么做了,但她这次却看走了眼,嫁给了一个贪图她钱财、名利的人。待那人发现她收藏的金石早已随着之前的东奔西跑而流落殆尽后,便越发对她不好起来,甚至动辄打骂。而我们的大才女李清照是决不会像那些大字不识的妇女一样忍下这一顿又一顿的毒打的,于是她选择了告官。

据史料记载,宋朝女子告发她的丈夫的同时是要坐两年牢的。李清照带着枷锁上庭,真的被下了大狱,后来经人周旋求情九天之后出狱,此间李清照受的磨难便可想而知了。李清照在写给綦崇礼的答谢信中说到“我用尽一生去追求完美与智慧,却落得难逃万世讥笑的结局”,字字肺腑,可见其内心的伤感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最后,我想用李清照诗中的两句话作为结尾: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就如那梅花,傲然挺立在雪中。但却因为那宋朝的动乱,始终不能窥得其全貌。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4

她,是一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

题记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亦是她,她的眉头锁住了历史的清秋,她的哀叹从词河的一头踱到了另一头;她的酒杯从来都是饮尽了酒,饮不尽泪与愁;她的裙带从来都是束了又束,却总是宽悠悠。这便是读词的人与品词的人眼中的李清照。没错,即使是达芬奇的画笔也不可能记下她的笑容。她本应是一盏词坛历史上的佛门青灯,她的舞姿本应是梧桐叶飘摇零落的那一个个梦,风还没来得及碰,便碎了。

然而,飘零的叶纵然有它的萧瑟,我们也不应忘怀它曾经的生机勃勃;散落的黄花纵然有它们的枯瘦,我们也不应忘却它们曾经的美丽妖娆。我们因它们而感伤,仅仅是因为当我们向它们投去目光时,它们已经到了飘零的时刻,我们看到的恰巧是它们的衰落罢了。

李清照,当她的眼泪已经快要干涸,人们才发现了她。于是我们以自己看到的断章为她定格婉约,抑或是忧愁。只是谁能想到在这之前的她也曾是个欢快的诗人、豪放的词人呢?!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是婉约所能定格的吗?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优雅是忧愁所能沉淀的吗?李清照的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词河罢了!她的光芒太短暂,而她带着遗憾留下来的余晖却拖得很长很长,拖到了历史的这一端,让人不无惋惜地深情回味着。

李清照,这样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她的漾着笑涡的岁月未免太短暂了吧!这也许是她的不幸,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她的幸运或是她创作诗词的幸运呢?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出阁为妇、相夫教子,做一辈子的贤妻良母就是完美的一生了。在那样的封建礼教下,平凡的女人们不需要文采,李清照能留下那么多诗词或许不过是由于她的一生太动荡,她的感慨太多,以至于不得不宣泄出来罢了。如果她的一生也注入了安定,那么她留下的或许只能是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了吧。

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辉煌了一时,黯淡了一世,却让它那萤火虫般的光点像星星一样缀在历史的词河中,让如今品诗的人们来将它擦亮。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5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夏夜空中的满天繁星,神秘丰富,让人移不开眼。而宋词就是这满天繁星之一,也是这星辰大海中一抹不一样的光彩,它是如此与众不同,夺人眼球。

在我小的时候,只知道唐诗,并且从小就开始接触唐诗,背诵唐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押韵。后来知道了宋词后,发现它的句式杂乱,长短不一,和唐诗大相径庭,可能因为从小接触唐诗的原因,自然对唐诗更喜欢一点。但在不久前,我读了《李清照词传》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宋词的看法。我细细品味它们两者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点,发现宋词不像唐诗那样整齐,但正是那长短不一的句式才使宋词更加别具一格。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即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但能找出来的女词人却寥寥无几,至于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古代对女子的偏见吧,古代总是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们一生的工作,似乎就是相夫教子,顺从丈夫的本意。而李清照却与他人截然不同,她不仅有才有貌,更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人格魅力。这正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她出身书香门第,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尤擅诗词,手持神笔,写尽世间情感。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有男儿之豪气,说起“女中豪杰”,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她。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趣,也经历了亲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之感慨,心怀国家天下。北宋末年,金兵大肆入侵北宋。在战争年代,她凛然执笔,讽喻今古。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年仅16岁的她就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的纯真、灵动、俏皮,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活于人前。在《一剪梅》中,她初次与丈夫别离,孤独时时侵心,在万般思绪中,她写下了这首词。她望着大雁归来,多希望其中有赵明诚给她的书信,“花自飘零水自流”,原来一切只是她的幻想罢了,眼前分明是花儿凋落,水自东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苦,刚从紧皱的眉头上下去,转眼又漫上了心头。这首词生动地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浓浓思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认为败就失败了,男子汉大丈夫要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承担责任,项羽之所以可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虽有退路,却甘愿自刎乌江,宁死不屈。如今国家正是用兵之际,但一些官员却贪生怕死。无奈自己只是一个弱女子,只会写文章,无法上阵杀敌,只能以笔为戎,表达自己的愤慨。

清照,这如名字一样,它品质清洁,照亮了中国文化的词坛,为后人留下了文化瑰宝。她的人格和她的作品一样受人崇敬,她不仅有才华,有学识,还有远大的理想,豪情壮志,爱国情怀。李清照,一位刚毅坚强的女词人。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6

你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要刚强。是你啊,散发出生命芳香的美神——李清照。

读你,始于读《漱玉词》,从“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青春纯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情长。从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吟凄凉愁苦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我似乎读懂了你。快乐对你来说是短暂的,你弱小的身躯挑起的是沉重的国愁家恨哪!那只曾载着你“兴尽晚回”的小舟如今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看你,全凭朦胧中对你的感知。我未能有幸见到你,但百年之后人们对你的敬仰丝毫未曾褪消。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受到书香熏陶的你是那样与众不同、卓尔不群。我便仿佛看到了带着文人高雅气息的“婉约派”掌门人,在我脑海里渐渐分明起来。

悟你,是源于你对生命的见解。婚姻的不幸,国家的颓败,并未使你就此消沉,你在奔走呼喊,以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说服当权者。一个弱女子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已有这般深切的感知,那么你的灵魂何止在岁月中穿梭进化了数百年!

赞你,发自我内心的敬仰。乱世之中,你饱览诗书,精于诗词。在国愁家恨前屹立不倒,为重整雄风而奔走不息。在生与死的面前告诉人们真谛。易安词人哪,尽管那时人们贬低你,排斥你,不认同你,可是你看啊,你的词流传后世,给人以美的享受,激人奋进。你的见解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许。你铮铮傲骨散发出生命芳香如同你的诗词流传后世给人以陶冶。

易安水流长,生命播芳香!

本文作者按照自己对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构思行文,“读你”→“看你”→“悟你”→“赞你”,层层推进,要言不烦。李清照卓尔不群、刚强傲然的高雅形象亦随之在读者面前渐渐分明、清晰和丰满起来,生命的芳香袅袅升腾、四处飘逸。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抒情叙事,读来亲切和悦;对比手法和易安词句的有机引用,既丰富了人物的精神底蕴,又提升了作文的文化厚度。查《现代汉语词典》,“小家碧玉”指门第低微人家的女儿。李清照出生于当时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亲王氏亦知书能文,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文中称李清照为“小家碧玉”,似有不妥。然瑕不掩瑜,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将文章写得如此大气而精巧,足见该考生选材构思、运笔行文的功力不凡。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7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读《纳兰词》有感800字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李清照词全集》之读后感1500字


相信李清照这个名字没有一个读书的人不知道吧!她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也管她为易安居士,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她的早期生活优裕,当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时,她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此词风一改往常。

在李清照词全集中我们可以清晰而又鲜明的看到她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于家庭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的作品与她的成长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李清照的幼年时期大部分是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的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做了京官,从此便搬到了京城过上了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礼教的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喜结连理,婚后,他们情投意合,如漆似胶,夫妇擅朋友三胜。他们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她把整个身心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他们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著了《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落,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词投入其中,诱有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回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句话借室内外秋天的景物的描写出了此人白天的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是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以见到词人的内心的无聊痛苦,这两句虽然懒的闲愁,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这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橱往西只能与丈夫共的。可如今确自己孤眠,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东篱两句便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篱笆下把酒孤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词独酌的离愁别绪。莫道不消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鞠,一边是思妇不满愁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全篇开点为愁,结局言瘦,愁是的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了全词的愁绪因瘦面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点睛,得巧,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我们再看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声声慢》

后期生活的李清照因北方的入侵,微宗被俘,高宗南逃,因此他们夫妇也过上了流落的生活,流落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和极大的痛苦,随后丈夫明诚的离去让她痛不欲生,在这极为不安定的年带里,我们便可以看到《声声慢》从而诞生。

从前面的七对叠词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美和韵律美,而借以表达了词人对晚年孀尽之苦,丧夫之痛,王国只恨的淋漓尽致挥洒,换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又怎能修身养息,酒南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满心中都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而然酒味没了,用酒的淡,更加衬托词人内心苦闷愁苦。望壮雁南飞,几个你角度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俗意象,便愁变得更加具体可意蕴无穷,耐人寻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珍视王勇《更漏子》其中的几句有天衣无缝的妙用啊,上篇开笔用七组叠词来概括悲切苦闷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主要相继借助眼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词笼罩在一片贝壳的氛围中。

词是精金美玉,词是七宝楼合,李清照的词是倜傥有丈夫之气,在宋一代已具秦岚胜概。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师大,生活的消明华兹,因为初期之作,虽不是怜花惜木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意优雅娇嗔,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历经多种心断肠之事,因为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随着金人南下的鉄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她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的文学财富。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母亲有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