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慢享读后感 > 地图 > 慢享读后感,2024慢享读后感
慢享读后感相关栏目
慢享读后感热门栏目
慢享读后感推荐
慢享读后感

(共 5510 篇)

  • 1、 读《自慢》有感

    读《自慢》有感

    一口气读完了台湾最大出版集团城邦ceo何飞鹏的《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合上书卷,甚至来不及长长舒一口气,整个人一直在高度亢奋状态,遂决定火速落笔成文,写篇读后感,为那种浮想联翩、思绪泉涌的感觉找一个发泄口,以免无法一吐后快,影响睡眠。

    “自慢”一词来自日语,指的是一技之长,最专业、最拿手、最好的东西,有点类似“镇x之宝”的意味。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自慢”,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找到它。如果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慢”并且做好“自慢”,那就天下太平、诸事大吉了。可惜这是理想境界,“应然”和“实然”永远是两个世界。

    全书43个小节,几乎每个小节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相信职场“蘑菇层”应该都能从中受益良多。在读的过程中,有几节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比如开卷篇《工作像蚂蚁,生活像蝴蝶》,故事很简单,道理也很浅显,和我们小学时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玩要快快乐乐的玩,学要认认真真的学”道理差不多,可是就是这么一件及其简单的事,真正要做到却非常不容易。

    我们总爱混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界限,给自己找很多很多的借口,总爱……其实有的时候给自己设置一条底线,反而能发挥我们的最大潜能,真正成为一个崭新的自己。“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做最好、最好的人”,这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警告,也是一个极为温暖的告诫。当今社会给不了我们太多选择,在能力范围内,做最好、最好的人,是看似无奈却又最合理的一条路,这样一个几分“病态”的世界,要保持自己的初心真的不容易,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先保护好自己。

    唯有保护好自己,才能确保不被“黑暗”势力吞噬,否则人性大变,从阳光面转而投向阴暗面,变成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小人才是最可怕的事。“对不在方法,对在人”,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优秀的人多少有些“特立独行”,有时候不用过多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不快乐,你的气场会吸引那些和你差不多的人靠近,做好自己,做大自己,做出名声,像apple一样有腔调,未尝不可。

    “第一时间,勇敢面对”,每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鸵鸟法则,这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质决定的,无可厚非。区别在于,冷静下来之后,有的人会迎难而上,面向太阳,而有的人依旧把头深深的埋在沙子里,不同的选择铸就不同的人生,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命运,人生是自己书写的,你选择做怎样的人?

    书中一些观点给我开启

  • 2、 《慢生活》读后感

    《慢生活》读后感

    毕淑敏说:“当下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让我们平日感觉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感觉枷锁的时间甚多。打开枷锁享受自由的滋味,有些人可能从来都没有享受过,他们无所不在夸大了枷锁的力量,忽略了自己的主动。其实只有自己才能化解生命故事中那么多的伤痛和矛盾,让自己日趋圆满。因此,不妨出去走走,给自己自由,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

    即使只是慢慢吃饭,也像慢慢行船一样,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感受更多的美好滋味。因为只有你,才能清醒地知道,此刻在干什么,才能品味出这时刻独有的滋味。把一颗枣囫囵吞下去,你第一口碰到的就是核儿。如果你慢慢地品尝,会有温润甘甜的清香长留齿间。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落下。稻谷成熟,都慢的很啊。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比如火山爆发,比如飓风骤雨,比如山崩地裂加上海啸……,身体也是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慢的,要很久很久。

    学会慢下来,享受自由的生活。人往往很多时候非常浮躁和急躁,希望一件事情马上就能成功,希望自己马上就有钱,马上获得一份爱情。事实上,很多东西的获得,都需要慢慢来积蓄,积累。天下雨也要积蓄一定的水蒸气,加上适宜的温度。

    慢生活是一种心态,为自己的心灵放松的心态。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心缩得很紧,甚至很容易冲动,浮躁。往往越在这个时候,越要控制住自己。

    学会冷静是一种智慧。做事情冲动的人,往往做事情不全面,容易一意孤行。思考一件事,做一件事,要学会跳出来思考,冷静分析事情的发展经过 和结果。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慢生活,并不是要你做事慢慢悠悠,不遵守时间观念,而是要学会给自己安排生活忙碌并不是圣湖偶的全部。腾出时间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出去走走,你会有另外一番收获。

    慢生活,要求我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慢慢积蓄能量,等到适当的时机才释放出来。慢,是一种智慧,一种心态,需要用心去实现。

  • 3、 慢养读后感

    慢养读后感(一)

    这学期真觉得事物繁多,这两天才能静下心看看书,真是一种享受。

    友人推荐了滴答吉他版,该曲中略带沙哑而又舒缓的女声,伴着悠扬的吉他声,带着我的思绪仿佛缓缓进入久已逝去的岁月,伴着嘀答,和友人聊天似的写着email,谈谈自己对《慢养》的感受。

    这两天囫囵吞枣的把《慢养》读完了。这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养育孩子的诸多方法、哲理蕴育期间,以小见大。内容组织精心、主线清晰,给为人父母者无限启迪。有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对家人、朋友甚或同事也是适用的。

    不过书中铺天盖地的植入了软广告(卡内基教育),这就犹如在电影中无处不在地植入软广告一样有引人厌烦之感。

    总的说来,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尽管很多思想方法要等宝宝大了后才能一一运用验证。

    最近读了黑幼龙先生的一本书:《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黑先生的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好书,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看过之后,我有很深的体会。

    黑先生被人尊称为台湾卡内基之父!他的成功座右铭:成功的人在逆境中找机会;失败的人在机会中找困难。拥有卓越成就的他,最看中的并不是自己所取得的名望、地位和金钱,而是自己慢养教育出的四名优秀子女。每当子女犯错时,他总是清楚地让孩子们知道:错的是他们的行为,并不是他这个人。黑先生的耐心和包容,还有从未放弃的态度,让孩子也从未放弃过自己。黑先生认为: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黑幼龙夫妇也曾经历过孩子叛逆、不听话、行为最恶劣的岁月,他的小孩也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好孩子。但经过20多年耐心的慢养后,他的孩子现在都成家立业了,每一个人的工作及家庭生活都很不错,这是慢养取得的丰硕收获。

    我们在教养孩子时是否也要学会慢养?孩子淘气时,孩子犯错误时,我们有没有等等孩子,真诚地抱抱孩子,和孩子交心谈一谈、相信孩子,等待孩子,我们转向了孩子,才能看到孩子转向了我们。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教孩子读书,更要和他们一起游戏,支持孩子们的作为,分享他们的快乐、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成长的速度是不同的,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

    最让我感动的是黑先生对于老二学习方面的态度。他没有强调孩子的成绩,而是让孩子的天性得到自由的成长,(.org)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积极正确地引导。这让我的心灵深深地震动。所以

  • 4、 《慢养》读后感

    《慢养》读后感

    ---做班主任的底蕴

    读了一本《慢养》,卡耐基培训的主讲人,台湾著名培训师黑幼龙先生向我们描述了这一观点:华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四个性格各异子女的生动成长经历,讲述了孩子的好性格是怎样慢养出来的。发自内心的自信,良好的人际沟通,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认识到孩子的唯一和独特,以耐心和包容,陪伴他们慢慢长大。我拿到书,细细读了一遍,才发现这本书书如其名,它是需要慢火烘制,回味咀嚼的。就像炉子上一锅老火汤,急不得,躁不得,烦不得,要沉住气,耐下心,方能领略其中真义。虽然是家庭育子书,但它和班级育人又有甚区别呢?在很多方面还是融会贯通的,真的。读罢此书,我起码牢记住了三条。

    第一条,让班级更像家。

    翻开书的第一页,看到了犹如毛笔字2024的慢养,还有一幅乐呵呵的漫画黑幼龙,第一时间想到,在我们这种高喊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却大行其道的社会背景中,我们教师会接受这样温和平缓的教育理念吗?恰好我还知道有本同类型的亲子教育书,封面大字2024号的标题写着:一岁就上常青藤。可想而知,这样金光闪耀的速成式招牌,将会更加吸引班主任的眼球。作者卡耐基培训的主讲人,台湾著名培训师黑幼龙先生。多年的培训经验,使他拥有良好的沟通力和举重若轻的处世态度,直接受益者当然就是他的四个子女。他说,回首来时路,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孩子长大后,最怀念父母的不是汽车、房子、财产,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学校,而是父母帮助他们培养了好性格。同样的道理,在班级中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时候人生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看我们用设么样的心情去对待。

    第二条,让班主任更像家长。

    家是一个同心圆。个人,夫妻,孩子,工作,由小而大,一层一层成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既有相同的生命印记,又能保有每个人独特的本质,也造就了精彩有趣的家庭。一个班级也是一个家庭,班主任要像家长,要学会统筹、学会指导。作为班主任,教育的观念中,没有什么宝典可循,只是尽一个做班主任的本分,让班级更像一个家。我认为无论工作如何忙碌,我们都应始终记得,在学校里,就要完完全全属于班级里的孩子。

    我记住的第三条,不是为了分数而分数,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

    不是有分数才有成就,分数并不是有文化的前提,成绩也并不是成功的标杆。在《慢养》里二儿子立国从小顽劣异常,做过无数令父母头疼的事情,包括差点点着邻居的汽车,到超市里顺东西

  • 5、 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一)

    秋日的暮蔼里,一阵风接一阵风,掠过湖面,涟漪四起,掠过柳林,一层黄叶纷纷零落。呼呼的风声吹来一种浓郁的感伤和怅惘,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万物萧索,雁阵惊寒,凉意如潮水般袭上心头。

    斜雨纷飞,雨水敲击着每一片枝叶,如千万只木鱼的合奏,敲击着心灵的海岸,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面对漆黑的夜空,面对风声,雨声,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声声慢》把秋天的寥落景致写到了极致,把作者失落的心情写到了极致,也把她的诗歌和精神境界推向了至高点。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这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很低沉,但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及遭遇,可知这些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不是无病呻吟,夜不是纯粹的心理宣泄,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

    透过这首千古绝唱,我们看到了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一片叶子一样漂泊,挣扎。在孤独和寂寞中,用锐利的笔篆刻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多桀。抨击政治的腐败,忧国忧民。

    她的其他作品夜是和愁字2020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李清照的情愁和命运与她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他的幸福生活的结束与那段历史息息相关。

    她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

  • 6、 读《复兴之路》有感:点滴之中享幸福

    读《复兴之路》有感:点滴之中享幸福

    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江内外,传到大江南北,响彻全中国。注入到亿万人民的心中,全国人民欢呼雀跃起来

    当我一页一页翻开《复兴之路》来看时,仿佛历史的足迹清晰的呈现在我的面前。我不时握紧双拳、不时满脸堆笑。一路走来,我国人民付出了多少的辛勤和汗水。字2024里行间都渗透着全国人民的种种艰辛-新中国的诞生凝聚了所有共产党人的心血。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显示出了中国人民龙的传入的英雄本色。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从被侵略、被压迫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繁荣富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超级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都来自与毛泽东、周恩来的正确指导。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世界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这都代表着我国在世界也是处在领先地位。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使无数孩子圆上了上学梦。在医疗方面建全的体制让老百姓解决了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还有奥运会在中国的成功召开这些都是中国人民不断努力的成果,也是勤劳朴实的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的成果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年开拓奋进,中国在成长、中国在进步、中国在发展、中国在飞跃。这六十年的沧桑巨变。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的梦想,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当我坐在舒适的汽车内,驰骋在宽畅平坦的马路上。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外婆讲的泥泞小路。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时,他们只有赤着双脚进退两难,任凭风吹雨打。当我们吃完晚饭,散步回家。来到开着空调的房间里休息的时候,妈妈总会讲起她们的儿童时代,抬着门板睡在屋外,跟蚊子大打出手的情景

    如今,岁月静好,孩童们无忧无虑的成长。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也清楚的认识到对于老师,中国未来的振新和发展,教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告诉他们,要记住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的。脖子上引以为傲的红领巾是战士的鲜血染红的。黄继光血肉之躯堵枪口的无畏,董存瑞与敌军碉堡同归于尽的无惧,狼牙山五壮士的不朽。这些革命战士的英勇事迹,时刻向我们传达爱国之心的热度,为了祖国明天的富强而更努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革命事业的成功,民族的复兴绝对不是一个人创造的结果,是所有人的努力造就而成。虽然每个人个体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若是大家一起朝着一

  • 7、 米兰·昆德拉《慢》读后感
    米兰·昆德拉《慢》读后感 我可以停下来——米兰·昆德拉《慢》小感 浙江省新昌中学越新文学社张晗 在看昆德拉的《慢》之前就时常被告诫道:不可以停下来。 师说:一旦停下脚步,就会有你无法想象的敌人和对手赶超上来;友说:只有紧绷在弦上才能保证发射的那一瞬间产生强大的动力;父母说:只有不停止,才能保持相对的平稳,才会不跌倒。 老师们偶尔会说我是个痴子,因为他们认为我不懂得把握时光,一直给自己放着长假;朋友们偶尔会觉得我是个另类,当大伙都在为人生打拼,听着时间滴滴答答地在教室后墙上游走的时候,我还有闲情雅致在操场的跑道上遛遛我的人生;父母们偶尔会觉得我不争气,一直在路上拖拖沓沓,不懂得把握机会。 我只是笑笑,不否认,却也不觉得羞愧。 我记得弗朗索瓦·里卡尔说《慢》是一部用“最直接、最不花哨”的语言写成的。现在想想其实我也是属于慢调子的享乐主义者,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即使是站在大家都不认同的最不正经的舞台也无妨。我愿意停下来,去剖析自己的过去,去发现自己的丑陋并感到羞愧。 看完《慢》后我就更加确定,偶尔我是可以停下来的。 一 很多时候,人们相信,那些步履匆匆的人,是为了把握金钱与时间甚至是生命。而我更愿意相信,那些缓慢的交通工具,是为了方便人们看风景。 早些年的时候,是喜欢打车的。喜欢那样快速直接地到达目的地,顾客与车主不需要过多的交谈,目的地,价格,钱,谢谢。车门一关,便是最终的风景。可后来心境变了,想停下来多看看,便渐渐喜欢上了公交车。我总认为慢吞吞的工具是诗意的,就好像有句话说得很漂亮:我们不一定要作诗,但心中不能没有诗意和诗境。 所以很是羡慕古时候那样的日子,悠悠长长,缱绻不知终曲在何处。 关于对慢的解读和生活步调行走的真谛,木村拓哉在《悠长假期》里说过一句话: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充个电,之后才能重新上路。我只是单纯地喜欢放慢脚步,为了遇见更多的人和风景。张悦然在给《蒂凡尼的早餐》作序时说过,最好的年华才能和烟云相配。 二 看《慢》的时候,虽然沉醉于昆德拉的文字中,但仍旧会有一种透过书本看社会照镜子的感觉: 那是一幕幕荒诞滑稽的剪影。舞台上有着迫不及待地要涌上的一批批手舞足蹈乐此不疲的舞蹈家们:乐于作秀的政客贝
  • 8、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一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二

  • 9、 《慢船去中国》读后感

    《慢船去中国》读后感

    松风阁主

    读完女作家陈丹燕的《慢船去中国》,颇有不吐不快之感。小说讲的就是一个家族美国梦的故事:女主人公范妮的祖辈是上海买办王氏家族,家境优渥,有钱到黑白两道会来敲竹杠。第一代家族成员均有海外留学背景,范妮爷爷骨子里是清高的,不愿意沾染靠“贩卖鸦片与人口”起家的买办家族,毅然回国投奔共产党的怀抱。没想到政治形势波云诡谲,他试图用力摆脱的出身,连累到自己几个孩子的前途。大儿子夫妇远赴新疆兵团落户,大女儿范妮留在上海,小女儿简妮跟了父母成了新疆人。大儿子夫妇最大的愿望就是送两个女儿去美国,成为美国人,毕竟“祖上曾经阔过”。

    靠着在美国的婶婆提供的经济担保,范妮顺利来到纽约,就读于一所语言学校。她在这里遇到一个中国女同学,倪鹰,来自湖南一个小镇。范妮瞧不上倪鹰带口音的英语和土气的穿着,虽然同为中国同胞,她俩的差距就如同”维多利亚的贵族小姐和葡萄牙的农妇那么大“。

    范妮不是不知道自己肩负了家族的期望来到这里,较好的家境似乎也成了她的桎梏,她无法做到像倪鹰那样能拼---像机器一样学习和生活:刻苦学习语言、课后去咖啡馆打工。她和一个白人青年鲁坠入爱河,在发现自己怀孕后,鲁担心她会要挟,躲闪着她。范妮只得回上海堕胎,父母居然反对,认为她应该把这个孩子生在美国,以此为跳板,只有爷爷坚决反对。她回到纽约堕胎之后,鲁避而不见,她承受不了得了抑郁症。

    范妮父亲无奈之下,以照顾女儿名义来到纽约。在知道简妮被拒签后,他生出一计,靠去富人区碰瓷讹了一大笔赔偿款。靠着这笔钱,简妮申请到美国的学校,精神失常的范妮和父亲去机场接简妮的时候,遇到了倪鹰--穿着薄薄的化纤运动服,她已被麻省理工录取。倪鹰也是来接妹妹的,一个湖南的小镇姑娘。

    读完小说,对人物命运唏嘘不已。王氏家族成员第一代年轻时候是意气风发的。第二代是祖国不愿意培养的一代人,成了社会最低层。第三代背负家族命运,可惜长孙女性格软弱,没有开出一条路来,还是靠父亲以血肉之躯为代价。

    上海小巷的阴暗潮湿,似乎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人性的幽暗、欲望与踩踏,女作家的妙笔刻画淋漓尽致。

  • 10、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篇一:思考 快与慢 读后感

    《思 考,快与慢》这本书更像是心理学著作,其实思考本身就是思维与心理活动,本书中涉及到很多心理学实验,其中也有很多消费行为及心理学观点,关于思考的“系 统1、2”的表述,应该是言我们所未言,因为有一些思维和心理学的东西我们可能知道但并没有当作一个研究问题去思考过。那么如果想直白的理解作者所述的系 统1、2,那么可以将其比喻为生物学上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作者是将我们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形象化步骤化,告诉我们大家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况下思维到 底是怎样运作的,无止无尽的思绪来自于哪个层面又有哪些特点,又如何规避其中的一些非自主性错误。比如在“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小节中指出:人若既 有认知任务在手又同时受诱惑的影响就容易屈服于诱惑。还有指出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的意义和研究,比如你连续工作几小时也没感觉到吃力,那你就是处于一 种心流中,心流的定义也就是一种无需做出努力的状态。有一种让你透过现象看见本质的效果。试想当与同伴同时看见一件事物,别人看见的只是表层而你看见的不 仅是事物更多的是它发生的原理和动因,甚至知道如何趋利避害,不是挺好。好了回归正传。那么在第一章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效应和原理如下:1.启动效应。 也可以说联想效应,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带动了与此相关的其他记忆和感情。大多数常见的动作会不知不觉影响我们的想法和感觉。此时想想那句“难过的时候尽 量让自己微笑,就会感觉自己好多了”的鸡汤也有了科学依据。2.如何让人信服。任何能使联想机制运行更轻松更顺利的事物都会使我们心生偏见,想让人们相信 谬误有个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断重复,因为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同时指出缓解认知紧张也对使人信服有帮助,具体他指出让文字更清晰醒目、话语 言简意赅、押韵上口等技巧。重点是缓解认知紧张,使人能够轻松接受。3.当人们劳累或者精力耗尽时,更容易受那些空洞却有说服力的信息影响,例如广告。这 就是系统2怠倦时盲目相信系统1的情况。4.光环效应。中国话说就是爱屋及乌。就是系统1通过比现实更简单去连贯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世界的原因,因为系统1 不在意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他只在意直觉和印象。所以又说“第一印象产生的感觉会影响你对事物的解读“,所以第一印象很重要哦。当然很多情况下需要避免光环 效应,比如开会,就需要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写出自己观点,避免一人主导

  • 2019-10-16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08-18

  • 2019-11-06

  • 2023-02-09

  • 2019-10-24

  • 2023-04-17

  • 2023-05-15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0-01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4-03

  • 2019-09-22

  • 2019-10-04

  • 2021-09-01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21-08-27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1

慢享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慢享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慢享读后感、2024慢享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