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 > 地图 > 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2024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范文
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推荐
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

(共 2768 篇)

  • 1、 “阅读·思考·进步——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征文——读《办事的艺术》一书有感

    “阅读·思考·进步——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征文——读《办事的艺术》一书有感

    《办事的艺术》一书,是一本为人处世枕边书、迈向成功实战书、公务人员实用书,它告诉我们办事的艺术:通过谋略、方法和技巧,力求因人而变、因事而变、因时而变,实现因人而异、因势而就、因时而为,从而把事情对待好、选择好、把握好、处理好。 《办事的艺术》一书,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有人事虽办得好,却不为人赏识,不为人重视,甚至遭人嫌,更( )有遭人议,与其初衷大相径庭。为什么?未掌握其中的真谛。其实,只要有特定的套路、明确的方案和清晰的目的,一切按计划运作,事情一定会办好、会成功。 《办事的艺术》一书,从提高办事素质到挖掘思维潜能,从探求办事方法到讲究礼仪艺术,从遵守办事准则到发挥聪明才智,从办好领导、下属、同事有关的事到朋友、家人有关的事,告诉我们:无规则不成方圆;办事是人生智慧。智慧有大智慧、小智慧。大智慧是根本,是主线,如做人、信念、胆识、态度、习惯、资本;小智慧是枝叶,是扶持,如眼力、变通、套路。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整棵树的生命旺盛,枝繁叶茂。 《办事的艺术》一书,让我有三点体会:一是办事为处世,二是处世是做人,三是做人看办事。如何与时俱进地办好事。我认为,不仅要读实用书、专业书,还要读文史哲,有时对指导工作也有用甚至更有用。对于领导干部,主要职责是把握方向,用好人才,读点文史哲,可以处理矛盾,化危为机,更好地工作。对于公务人员,主要工作是办好公务,完成任务,读实用方法书,可以熟悉理论,掌握方法,熟练地工作。最重要的是,公务人员主要职责是为民办事,为党办事,读点文史哲,可以以史为鉴,清醒头脑,修养自身,境界高远,积极有效完成使命。

  • 2、 读曼古埃尔阅读史一书有感

    读曼古埃尔阅读史一书有感

    曼古埃尔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作家、翻译家,其代表作有《天堂之门》等。《阅读史》一书,是他在考察西方国家文明演变历史的基础上写就的一本著作,对西方阅读的起源、对阅读的研究等做了充分的综述,是一本拓展视野的书。虽然我已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在读了此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阅读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

    “阅读是为了活着。”这是福楼拜在《致尚特皮小姐》中的一句话。当我们深入了解阅读的产生、阅读发展的历史之后,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的。

    一、一个伟大的发明

    在人类历史的整个长河中,人类社会一直都在设法克服地理的阻隔、死亡的大限、遗忘的侵蚀。人类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史前文明的许多遗迹都留下了这些努力的痕迹,但看上去并不乐观。一直到了公元前4世纪,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一个看上去小小的发明,却让人类千万年来不懈努力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这个发明就是文字。

    我们至今无法确切地知道当时的人们是出于种种商业的理由,来记载属于某个家庭或正在运往某地的牛只的数目,还是出于其他方面的需求。但就在公元前4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当地的居民发展了一种永远改变了人类沟通本质的艺术——文字,以及书写的艺术。

    人们非常聪明,找到了一种记载这些文字的载体——泥板。将泥巴制成薄板,趁着潮湿的时候在上面进行书写,等到泥巴晾干了,文字也就保留下来了。我们将这样的泥巴薄板称之为刻写板。

    刻写板的最初发明者可能已经了解到这些泥片的优势胜于头脑记忆,第一,可储存在刻写板上的资讯,其数量无穷尽;第二,刻写板不需要记忆持有人亲自在场来将记忆内容说出。这真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一下子突破了地理的阻隔,让人们不再担心遗忘,也不再担心有智慧的人死亡之后将其知识和智慧带走。

    曼古埃尔说:“单凭注视这些刻写板,我们就可以从我们的时代的肇端将记忆延长,在那位思想家停止思考之后许久仍能保存其思想,并让我们自己参与一种创造活动;只要这些刻绘的意象为人所看见、辨识、阅读,这种创造活动就不会终止。”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系列的副产品:

    ——记载文字和书写文字的书籍诞生了。

    ——“作者”这个群体开始出现了。他们是讯息的制造者、符号的创造者。

    ——阅读这一活动同时产生了,并创造了“读者”。

    ——“学校”也随之诞生了。“作者”创造的符号和讯息需要一个“法术家”来破解它们,辨认出它们的意义,赋予它们声音。这

  • 3、 关于我的大学一书的读后感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写的是高尔基在面包店和杂货铺工作的日子,在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件悲痛的事:“高尔基的外祖母去世了。”我觉得,一个人坚强与否是看他怎样面对挫折和失败。高尔基就是一个坚强的人。

    后来,高尔基与“霍霍尔”离开面包店,来到乡下,在一个杂货铺工作,可是由于农民烧房子后,出于对愚味的农民的看法,离开了杂货铺,带着新生的力量离开了洛马斯开始了新生活。

    我觉得,虽然小说最后主人公没有上大学,但是,他却上了另一所更好的大学“社会”!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吸允着社会发展,创载各种财富。

    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定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灵魂的洗礼,心里如雨后的晴空一样清新蔚蓝。

  • 4、 雷锋一书读后感

    雷锋一书读后感范文一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时常在我耳边响起。现在我们身边涌现出许多活雷锋,看着这情景,我又拿起了那本看了无数遍《雷锋日记》。这本书虽然已经看了很多次,但是每次看,我都深有感触,泪流满面。雷锋出生在1940年简家村的一个冬天里,他一生从事革命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人民,他曾经在日记里写着: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叔叔是多么伟大啊,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可他的螺丝钉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者你生活的岗位位上?这是出现在雷锋叔叔日记中的一段,从这里,我知道了雷峰叔叔是那么的尽职尽责,他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可是他却做到了自己的本分。坚守着自己生活的岗位,他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我们难道不是也应该学习雷峰叔叔,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吗?

    雷锋叔叔那默默奉献、忘我劳动、 尽职守、艰苦奋斗、生活简朴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放光芒!我记得雷锋叔叔有这样的名言: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残酷无情。

    啊!雷锋叔叔,我敬佩您!我为我们中国有你这样一位英雄而感到自豪!

    雷锋一书读后感范文二

    我是个爱看书的好孩子,我家里有许许多多的课外书,有《王子与贫儿》、《藏宝图》、《八十天环球旅行》等等各种书籍,其中我最喜欢看《雷锋》这本书。

    《雷锋》这本书里把雷锋所做的好事都记录了下来。他是一位乐于助人、关心别人、无私奉献、爱学习的好战士。雷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小年纪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解放后,雷锋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日常生活中,雷锋处处关心别人,对待同志就像对待亲兄弟一样。有一次,雷锋发现战友小周愁眉苦脸,就关心询问他:家里出了什事?小周说没什么!雷锋无意中得知原来是小周的父亲生病了。雷锋想:战友的困难,也就是自己的困难,他便把地址抄下来,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钱寄到小周的家里。雷锋关心同志真是随时随地都表现出来。

    我读《雷锋》这本书后,发现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小雷锋。我也是其中一个。每天早上到校后,我把作业交给老师后,就立刻去打扫班级卫

  • 5、 《长征》一书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

    随着我单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局党组领导班子根据上级安排、部署,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很好实效,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在阅读王树增的《长征》一书,唤起了我对我党历史上长征精神的深深震撼。

    8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考验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中国大地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这次征程,是在强大敌军的重兵围堵、险恶的自然条件、党内的严重分裂等困难条件下进行的,是对党和红军在勇气、意志和信念上的一次严峻考验,其历时之长、行程之远、路途之险、困难之巨,举世罕见,旷古未闻。

    今天,重新审视80多年前党领导红军开创的这一伟大壮举,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的胜利,也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胜利。长征的领导者、见证者――毛泽东同志就曾在1942年4月《解放日报》改版的座谈会上,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路线做了精辟概括,他说,"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这条路线是人民用脚踩出来的。换句话说,这是人民自己的路线,是人民参与的、实现人民利益的路线。"就在随后我们党召开的著名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又提出了那个闪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 - 1 -

    辉的著名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成功之源所作的最为本质的概括。长征的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就是党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取得的胜利。

    我党红军长征为何能够最终取胜、达到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目标。通过此次阅读,有了深刻体会:一是我党红军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红军长征的革命代表着中国人民发展的根本利益,符合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三是红军有着严明纪律和艰苦奋战、不怕牺牲的优良作风,这些成为我党红军长征能够取胜的革命英勇精神,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承。

    现在,我们党由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成为领导"改革、发展、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国自建国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望,在党内,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有不适应党和人民要求的现象发生,有的甚至严重背离。从我局工作的

  • 6、 一书读后感集锦

    栏目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有用的资料:一书读后感,供您参考,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想要从书籍中获取知识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想转化知识却不容易,读作品,可以使我们学到更多知识。通过自己对于阅读作品后的感觉,我们可以撰写一篇读后感。

    一书读后感【篇1】

    《单翼的守护天使》读后感

    《单翼的守护天使》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单翼的守护天使》 这本书,你们知道单翼天使是什么意思吗?从字面上来理解,意思就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但是这本书里的意思是单亲家庭里的孩子。

    故事里的尹钢妈妈为了给尹钢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到了一个小区里,从而结识了六年级五班的盛欣怡无意中得知了盛欣怡也同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尹钢没有了爸爸,盛欣怡没有了妈妈,两个同是单翼天使的孩子就这样成为了“同病相怜”的好朋友。

    他们两个一起写作业,一起散步,一起照顾小婴儿,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经常吵架又很快和好。自从他们两个成为了好朋友彼此就再没觉得孤单过。可尹钢还是非常担心失去这个朋友,便提出让他们两家结为一家的想法,但事情并不如意,盛欣怡不想让自己的的爸爸和尹钢的妈妈结婚,尹钢非常生气,盛欣怡明明答应好了自己现在却反悔呢?也非常失望,因为他们两个再也不可能结成为兄妹了。尹钢生了盛欣怡的气,再也不理盛欣怡了。盛欣怡也没有了办法 ,只好把自己的守护彩蛋放到了尹钢的家门口,尹钢看到了这个彩蛋也就安心了。

    每个单亲家庭里的单翼天使都比普通家庭的孩子缺少一份母爱或父爱,所以我们不应该觉得这些人不一样,就刻意的去疏远他们。相反,他们那样的人才更应该被我们多加重视、关心、陪伴,把他们也当做我们的伙伴,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都是有感情的人,他们被收到了冷落也会伤心,他们失去了家人也会伤心。同样是人,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去议论他们、嘲笑他们、拿他们的亲人开玩笑使他们伤心难过 。让我们多加关注这样的人,也和他们成为伙伴吧!

    一书读后感【篇2】

    开始我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苦难辉煌》一书,但读了之后,竟成了我爱不释手的书,一有时间我就捧在手上阅读,颇有收获,感慨良多。

    读后,使我对中国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深深地体会到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用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是那些革命先驱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意志、他们大无畏的勇气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从而也知道了他们为什么伟大。这本书表现的就是中国革命史最重要的一段。历

  • 7、 《光辉的旗帜》一书读后感

    读了《光辉的旗帜》这本书,我知道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

    听妈妈说,《光辉的旗帜》这本书你应该好好的读一读。多多了解中国以前的历史,要明白你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听完妈妈的话,我便拿起书专注的看起来。看了前言才知道,清楚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太平盛世,是多少革命战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他们历经多少波折,多少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呀!这本书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动,让我突然间明白到真正爱自己的国家必须付出一定的汗水和努力,包括自己生命。当然现在我们不用献出生命,但我们也要最起码爱自己的家,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九十年前的中国,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是怎样变成现在的中国,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抗日英雄。比如少年儿童团长的表哥王珠。一次敌人来扫荡,当时王珠正在观察敌情,他发现敌人后叫乡亲们转移。敌人包围过来了,为了拖住敌人,王珠把敌人带到埋有地雷的萝卜地里。当场炸死了二个鬼子,后来敌人杀害了他。在王珠的拖延下,乡亲们都活下来了。而他却壮烈的牺牲了。还有热爱祖国的钱学森爷爷,因为他从小成绩好,所以被科学家冯?卡门收作学生。后来新中国成立了,钱爷爷想回国。可是美国海军说:宁可枪毙了他,也不愿放他回国!可他不怕牺牲坚持回国,最后饱受折磨的钱爷爷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是啊!这就是爱国的思想!如果没有王珠的壮烈牺牲哪会有人活下来。如果不是钱爷爷拥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他怎么会回国。恐怕再也回不来了。让这种思想在几代人之间继续流传下去吧!我们不能让敌人侵占我们的土地。欺侮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坐在教室里认真的读书,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九十年风风雨雨,九十年奋斗不息,才有九十年后的盛世中国。是呀!少年盛则国盛,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完全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在我们的创造下,祖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光辉的旗帜》这本书,让我们更加了解到更多的好人好事,我以后要向他们学习,也做一个好孩子。

  • 8、 《增长的极限》一书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一书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一书读后感第2页

  • 9、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一)

    这几天我阅读了《干法》一书,读此书后稻盛和夫先生对工作的认真和热情让我深受感动。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大家学习的好书。

    书中讲到人总要适应环境的,是环境改造了人。看一个人的修为,就能推测到他所处的环境。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企业应该营造怎样的环境给员工,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态度,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许多企业的高级主管认为:当前员工最大的问题是态度问题,并且经常在大小会议上强调做事要全力以赴。其实,大部分人都懂得全力以赴。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孩子身处困难或者危在旦夕,做父母的几乎都会迸发出潜能全力以赴。把人们不成功的原因归咎于没有全力以赴的习惯,还不如说人们没有目标,目标不清晰,或者对目标的价值评估太低。况且大部分人对于目标的评估,只看到其显形价值,而看不到隐性价值,其主要的原因是动力不够大。所以不管以后做任何工作,我们都要去适应所处的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我们。

    成为自燃型的人,我们在工作中公司领导会给一个方向,其他的事都是自己去做。我认为要做一个自燃型的人,不能等到公司命令了或者有人吩咐了再去做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去干。前几天在一个讲座中学习到,每天提前半小时出门,这样就排除堵车等急促感,会让你的心、肝等内脏器管得到放松,我感觉如果能把这个提前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每天提前到单位对自己的工作提前准备,今天的重点工作是什么,什么工作是首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这样对自己以后肯定会很有帮助,让自己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散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要像发动机一样,成为自燃型的人。

    就像书中所说的,平时人都是这样想,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是微乎其微。其实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现在的工作。能够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稻盛先生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一家日益破败的松风工业,为了让自己安心工作,他把自己从事的研究想象成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在钻研。经他这么一想,枯燥的研究真的就显得熠熠生辉起来。由此可见,不迷恋自己的工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爱,倾听产品的哭泣声,就很难做到出色。如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天堂与地狱,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通过此书我学到的东西很多,但总结一句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向稻盛和夫先生一样,爱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对工作的热情,激发自己的潜力,努力

  • 10、 读《目送》一书有感

    读《目送》一书有感

    何飞扬

    很久以前就读过《目送》,那时唯一吸引我的就是作者,第一次看到龙应台这个名字,我以为是一个男作家,完全没有女性特点,其中“龙”这个姓使名字更偏向男性化。当看完《孩子你慢慢来》时,颠覆我对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作家的推测,这细腻的文笔所书写的情感,证明男性化的名字并不能代表她不是一个温柔的母亲,龙应台所在孩子面前展现的爱和智慧,曾使我一直幻想当我有了孩子一定像她一样做孩子亲密无间的朋友。

    因为对龙应台的喜爱,买下了《目送》这本书,第一次翻开时正值大一的寒假,第一篇散文中的一段话深深触动了离家许久的我,“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眼泪慢慢地流了下来,心底莫名的情绪被触动,不知是因为想念还是这段话对亲情说得透彻。上了大学后流传着一句话,作为外地学子你会发现考了十几年的试就是为了离开家,初看我觉得有些诙谐,细想来却越发觉得伤感,我来上学时妈妈就是在车站目送我的背影离开。我有些讨厌这样犀利的龙应台,她将她认为的父女母子关系这样赤裸裸的写了出来,我抗拒这样的解释,却无法辩驳,心里不得不承认她是对的。这也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作者不再有温柔母亲的形象,她是一个作者,一个有思想的作者,一个理性的作者,一个手诛笔伐的作者。

    越读这本书就觉得龙应台真的是很适合她的名字,叙事绘景时也许还有女子的柔情,每一篇文章中的柔情总被那么一段话戳破而让心颤动,心在流血却没有办法与之抗争。《为谁》中安德烈嫌弃妈妈煮的泡面,带着妈妈去买菜,教妈妈做菜。正在为安德烈如此孝顺感动时,文章最后安德烈反驳妈妈的话“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让刚刚的感动一下沉入谷底。文章最后我总希望龙应台回复儿子点什么,翻来翻去之后确定真正的结束了,作为一个母亲又能说什么呢,抱怨孩子即将把自己抛弃,让自己安顿好自己,可是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会离开妈妈的身边,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现在年轻人总是说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生病就是帮我们了,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努力避免自己成为孩子的拖累。

    我每每读完一个故事,总是沉迷其中思考一番。生来二十多年,经历的只有生和在老去的路上,忽然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了。平时人们很避讳说到病和死,特别是父母姊妹身边最最亲密的人,逃避着逃避着,成了坚信身边的人不会离自己而去。龙应台用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1-06

  • 2022-01-04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19

  • 2022-03-12

  • 2023-02-14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1-08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07-20

  • 2021-05-27

  • 2019-11-16

  • 2023-01-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30

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2024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如何阅读一书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