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情爱论读后感 > 地图 > 情爱论读后感,2024情爱论读后感
情爱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情爱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情爱论读后感推荐
情爱论读后感

(共 8957 篇)

  • 情爱论

    《情爱论》是一部引导人们如何更加理性地认识情爱的伟大著作。作者保加利亚社会学家瓦西列夫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爱情的本质,透视情爱的各个相关方面,对人类的情爱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令人如醍醐灌顶,耳目一新。它教导我们如何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与我们每个人有关的爱情,从而使我们的爱情生活更加幸福。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情爱论》读后感

  • 2、 《情爱论》读后感800字

    之所以读这本书,其实很大程度上跟我们的哲学概论课有关。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边看边笑。一开始,觉得很震撼,居然还有一本书可以把性拿出来,很平静的讲。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就像看的是禁书一样,当然这样说难免有些夸张,我想这就是之前看外国名著太少的缘故吧。 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捅破窗户纸的痛快之感。因为它把很多本身只意会,不言传的东西,很明确的表达出来。给人感觉很过瘾。而看完情爱论之后我想谈论的主题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爱情的发展要经历4个阶段,这样的爱情才是完美的。 首先,在彼此相识阶段,被对方某方面的才能或品质吸引,或者对方的某些价值观人生观是你欣赏或认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两者会成为朋友。这样的感情进一步深化,细化,敏感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这就使得二者的关系更近一层,友情上身为爱情,从而变成了情人。当双方一情人的方式相处,变得越来越亲密,潜移默化中,双方俨然已成为彼此的亲人。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爱情,只有当爱情转化成亲情,彼此的感情才会天长地久。但是,当对方已经成为你的一种习惯,只是习惯了你的生活中有他或她的存在,至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爱或者激情,也许也都所剩无几。而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只是伴而已。这样的情感,好像彼此只是需要身边有一个人而已,而至于这个人是不是必须是你,那就另当别说。所以说爱情的最高境界,在我看来其实是友情,因为恋人之间彼此相互吸引,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由于对方的某个方面或某种特质是自己认同或者欣赏的。而这恰恰是两个人能够成为知己最最重要的前提。因此我认为爱情始于友情,终于友情。 当对方是你的灵魂伴侣时,你们彼此的感情才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容颜的消逝而淡化,只会因为彼此之间的相互感悟而让两颗心走得更近。

  • 3、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的读后感2000字

    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郁达夫在情爱之途》这本书,让我有了许多对生活更深刻的见解。虽然我们在自己的路上走着自己的路,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我们也可以从他人的生活轨迹上学到我们该如何更好更有规划地走下去。郁达夫仿佛告诉了我一些生活的经验,我得仔细领会。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思想占据了他的头脑。新的时代,新的生活,何必守旧不改。要接受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不要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要用鲜活的血液来更新自己的思想。自由、民主、科学的大旗在那个年代挥起,也在郁达夫的心中飘扬。国是我的国,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心系国土,都要明白自己是什么人。他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毫无畏惧、毫不妥协地与可恨的日本人辩驳,以笔为枪、以口为剑,字字插进了日本人的心脏。爱国,不仅只是口上说说而已,还要以行动来证明,哪怕那行动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也值得赞许。他流芳后代的是他的作品,是他一针见血毫不隐晦的思想,是他卓越斐然的文采。他才思敏捷,顺口即成章:小丑又登场。大家起,为我举离殇。想此夕清樽,千金难买,他年回忆,未免神伤。最好是,题诗各一首,写字两三行。踏雪鸿踪,印成指爪,落花水面,留住文章。明朝三十一。数从前事业,羞煞潘郎。只几篇小说,两鬓青霜。谅今后生涯,也长碌碌,老奴故态,不改佯狂。君等若来劝酒,醉死无妨!他的深厚积淀让人敬佩不已啊。厚积薄发,才是王道。平时要多积累,多思考,多整合,多想象,唯有如此才会放飞创造的翅膀,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他结交了许多志向相同的朋友,如鲁迅、孙大可等人,他们一起创立报刊,为中国的生死存亡而呼喊,有这样一些朋友,他的生活才抹上了绚烂的色彩。交朋友,真的要交志同道合的,唯有如此,才会有精神上的依靠与鼓励,才能在奋斗的路上不觉得是孤军奋战,而是携手向前。朋友的鼓励是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的无穷动力。他背井离乡在外漂泊,挺不容易的。可是,更不容易的是他的家人。他一味地追逐自由,追逐浪漫,却给远在故乡的亲人戴上了更加沉重的枷锁。一个而立之年的男人,不说汇钱回家,还要家中妻子老母兄弟等亲人给自己寄钱来保障生活,我不得不从心底鄙视他。真的,难道自己的自由与快乐一定要建立在别人的付出与痛苦之上吗?难道别人也不想追求自由与快乐吗?难道别人就一定要以你为中心为你而受束缚吗?在这一个层面上,他是一个自私者,也是一个无能者,我唾弃他。我还很讨厌他的神经敏感。一点小事都能在他的心海中掀起轩然大波。心理

  • 4、 色非色:经典情爱电影20品 读后感(3)篇

    初始打开这本免费赠送的书完全是出于好奇,慢慢接触下来,越来越认同作者与导演所想传达的。

    性,是美好的,是绝望的,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次救赎;然而,在大多数人眼里,尤其是中国人眼里,性,是罪恶,是淫欲,是堕落,是毁灭。其实,不过是压抑自己的本能,受限于道德、伦理、法制等的约束罢了,不敢释放,内心的喧嚣、狂虐,从来不会存在完美的人,极善之人必是极恶之人,纯洁的对立面便是淫荡。就像《白昼美人》里的贵妇人塞维莉娜虽然有钱却空虚渴望成为被万人所淫的妓女,从而做了一场乱象丛生的白日春梦 ,在世人看来,塞维莉娜是荒诞的,是不珍惜眼前幸福的,可什么才是幸福呢?美满的家庭,英俊温柔事业有成且深爱的丈夫就是幸福?不可知...《坏小子》里纯洁的女大学生堕落,沦落成荡妇,如此极差,却获得了满足与快乐,得到了圆满,唏嘘不以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

    不得不承认性越开放社会越进步,性的开放并不代表混乱的性生活,而是将性看的不是特别重要,不诋毁,不肆虐,正常眼光看待,释放自己的天性,顺应自身。或许情色电影的艺术性便在于人的天性忽视各种伦理道德的自然释放,还原人的天性,揭露人们内心所共同渴求的,缺失的,这是纯粹的色情片所表达不出来的内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各种心理疾病的推动能量都是以“性”本能为基调的,《白昼美人》塞维利娜愿意接受性虐待,《捆着我,绑着我》里的玛利亚渐渐爱上了绑架她的里奇,《春光乍泄》里的梁家辉与何宝荣明明互相深爱,却消灭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如重头来过”,一个人的回归,一个人的迷失,我们从头来过,从哪儿呢?

    曾经读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枯燥,乏味,晦涩,几十页小小的书我却花费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勉强读完,对,只是读完,并不能够理解。在看完这本情色书后,或许才懂了一丁点,神话电视剧中常说,要想成佛成神,必须先经历人间百味,曾经只看热闹,却不曾细想过。心灵与肉体达到极致的享受,轻易放下了,便是脱离了俗世,才是真正的成佛成神。

    一个人的美好,并不仅仅在于纯洁善良的内心,而是经历了世间灾难后却仍然热爱这个世间,即便行走在黑暗中,也难掩熠熠发光的双眼。

    没有你想象的邪恶!

    佛家有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许大家看到这本书的题目,猎奇的心理会作祟,潜意识里会觉得这是一本小黄书。其实不然,只是对影片的解读,解读影片的背景,人物类型,以及其他作家,导演等等,通过剖析电影,反

  • 5、 伤寒论杂病论读后感

    伤寒论杂病论读后感【1】

    冬天容易感冒,为什么?有的人感冒了,不吃药不挂吊瓶,过一段时间也就慢慢好了,而有的人吃药挂水,不小心还弄个肺炎出来,为什么现在医疗条件好了,反而白血病之类的器官病变性疾病反而比以前多了?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有打那么多针,吃那么多药反而体质比现在的孩子要好?

    当时处在冬天,对感冒发生了兴趣,我在网上发现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从对人体遭遇寒气开始,描绘了我们所说的感冒在人体内的一步一步的变化,一直到有些人到了病入膏肓,书中所写的就是我想知道的,赶紧跑到新华书店去买,谁知道非常失望,我看到的《伤寒论》就是学生时代用的教科书,这不是我想要的,就象英文原著永远比中文译著更有魅力;老外看了翻译后的我们的古诗就象喝白开水一样,永远没有我们读古诗时所能体味的那种意境。

    虽然我临时看不懂,但我也要看文言文的,时间长了我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我看了那些教科书倒是懂了,还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呢,谁知道翻译成白话文的那个人自己水平任何?

    终于在一次图书展览会上我找到了一套中医书籍,而且正好符合我的水平,有文言文原文,不但有注释,而且还有京城名医之后写的译文,我真是心里乐开了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套。

    尽管有思想准备,我还是比较晕,看不懂原文且不说,看了译文我都晕晕乎乎,好在不要考试,我慢慢看,有精力看原文,没精力对照着看,要不干脆看译文。

    时间过去了半年,一本书好歹看了一遍,但我好像什么收获都没有,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不过我还在看,同时通过其他方式,或者是中医名家的讲解,或者对一些我们见到病症的讨论,我发现我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同时我也发现了我的无知,因为一个好的中医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我也从原来的碰到谁感冒了喜欢买弄一点医学知识到现在闭口不言。

    用小侄女的话说,你们家净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平时不常见到的书,别人不常常吃的东西。

    但我相信,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东西比美国200年左右的东西的含金量要高的多。

    《伤寒论》第8条读后感【2】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考《千金翼方》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其经竞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金匮玉函经》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有当愈者,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当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伤寒论》中以行其经尽故也一句,在《千金翼方》和《金匮玉函经》均作其经竟故也。

  • 6、 正义论读后感2500字:正义论读后感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自1971年问世后,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重视,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哲学、法学和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出版之后,受到热烈讨论,被列为不少大学课程的必读书籍之一。由它引发的各类争鸣或研讨文章,更是汗牛充栋,目不暇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罗伯特达尔表示:罗尔斯的著作在英语国家立即被承认是对政治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贡献。〈正义论〉一书之所以能起到如石击水的效应,关键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政治哲学万马齐喑的冷清局面。西方政治哲学的衰落已是众所周知,专攻政治理论的学者爱麦伯恩斯说:在政治学说的阳光下没有多少新东西。这充分证明了西方传统思辨方法构筑的理论体系的困境。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则以其独特性和思辨性令人耳目一新。以上引自〈正义论〉的序。约翰罗尔斯(johnrawls1921-),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1921年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1952年)、康奈尔大学(1953-1959年)、麻省理性工学院(1960-1962年)和哈佛大学(1962-)任教,现为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正义论〉一书是罗尔斯积近二十年的努力思考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有评论称〈正义论〉一书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罗尔斯所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他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从道德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的基本结构的,即研究社会基本结构在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决定社会合理的利益或负担之划分方面的正义问题。然而由于这一对象的性质,他在学科上就必然要涉及到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而且,他所研究的问题又关系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切身利益,因此,他的讨论就不仅仅为伦理学,而且为其它一些学术领域的学者所注目,甚至为一般公众所关心。美国社会处在一种危机之中,处在一个亟须调整关系的关口,而罗尔斯〈正义论〉中所探讨的平等自由、公正机会、分配份额、差别原则等问题,恰以一种理论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推荐或期望。照罗尔斯的说法,他的理论是理想性质的,不涉及任何现实的制度和政

  • 7、 论中国读后感900字:论中国读后感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块土地上活了十八年,对中国还是比较了解的。当读了《论中国》之后,从一个外国人的眼中,又发现了另外一个中国,与我以往的认知大相径庭。

    基辛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对于中国的了解和接触不必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少。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1979年的中美建交都有基辛格的功劳。多亏基辛格,让中美双方搭建了友谊交流之桥。

    多亏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在十多年间,我对中国的认识都是透过生活得来,却并没有深入探究自己的祖国。以前,我也好奇中国为什么是共产党执政,弄不清中国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不明白孔子如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屹立千年不倒,想明白中国终将向何方发展。但是,这些突发奇想只是奇想,我并没有更进一步思考千奇百怪的表象背后潜藏着怎样的缘由。许多问题在历史课本上,在人们饭后闲谈中,在电视节目的讲授里略有解说,只是不够具体完备,且带有很多主观色彩。

    基辛格的《论中国》则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站在一个更加客观和宏观的角度重新解读了中国的历史和价值内核。

    在史实方面,基辛格是很负责的,冷静客观陈述了中国的历史,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还包括鲜为人知或者少有人提的历史真相。比如,看完这本书,我不再简单地把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看成盟友,而是更加清楚的理解了两国关系复杂多变相生相杀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再比如,对于美国出兵朝鲜,我也不再天真认为那是所谓的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这实质上就是二战后全球两大正营的较量和角逐。

    《论中国》的重点,自然在一个论字。透过漫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基辛格深入浅出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勾勒出了中国的社会模型,呈现给读者一个全面清晰的中国面貌。在整本书的论证中,最触动我的就是对于中国建国后六十年建设进程的解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无疑让人难以看清,基辛格透过独到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由浅及深探讨了中国的转型过程,客观评价了中国的建设和改革,论证了中国在今后的世界中将成为一支独立的强大的力量。

    当然,基辛格是令人佩服的。能够以宽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方法研读一个人类历史中最复杂独特的国家,并能用宽广的胸怀辩证看待中国的当前与未来,实在难能可贵。

    感谢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读完整本书,对中国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虽然很多资料我都只能囫囵吞枣,但这番阅读确实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受,让我再一次走进了我的祖国。

    读罢《论中国》,收获

  • 8、 论自由读后感1900字:论自由读后感

    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密尔所著的《论自由》,完成于1859年。该作品所论述的自由主要是公民自由和社会自由以及他们的权界关系。我国思想家严复把该书翻译书名为《群己权界论》。该书语句生涩很难读懂,我认真读了两遍,理出点头绪,理解感受如下:

    密尔说:个人的行为只要仅涉及自身而不涉及其他人的利益,他就不必要向社会承担职责。其他人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认为有必要时,向他提出忠告、指教、劝说以致回避,这些是社会向他的行为正当的表示不喜欢或责难时所能采取的唯一举措。对于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个人则需要承担职责,并且在社会认为需要用这种或那种惩罚来保护它自身利益时,个人还应当承当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这就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权线界限。

    密尔首先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个人自由务必是出自本人本能的行动:包括一是意识的自由,良心的自由,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在科学、道德、神学和信仰方面,在发表和表达意见方面的自由。二是自由制定个人生活计划,自由按照所喜欢的去做,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三是个人之间联合的自由。

    同时,他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不仅仅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人性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最了解自身需求和内心想要的,只有自己最了解最清楚。如果用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子和传统习俗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则使天下的人都变成相同的人或相似的人,个人没有了特点和棱角,丢失了独立思考的潜力,各种欲望和冲动也将失去,天才将被泯灭,社会日益同化,就会造就了碌碌无为的凡俗之辈,社会缺乏进取精神,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社会就会走向衰弱的命运。

    相反,社会尊重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个人自由的选取自己生活的方案,为了到达自己的目标,他就会使用自己的观察力去看,使用推论力和决定力去预测,使用活动力去搜集材料,使用思辨力去做决定,还要事前事后周密思考,对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会想法设法加以克服,以激发个性的充分发展,施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和价值,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需要天才,因为天才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来源。但是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地呼吸才会发挥作用,并且天才本身就更具个性和特点。因此,社会在干涉个人自由时务必格外慎重,务必有严格的一个限度。因为那些决定在法律惩罚或者舆论支持之下大家遵守的行为准则,主要是社会的好恶,或者社会

  • 9、 论毅力 读后感
    梁启超先生不愧为真名士,他的大作《论毅力》短小精悍,议论透辟,一语道破成功的秘诀:有毅力者成。 以前,甚是喜欢老子显学中的“祸兮福之所倚”这句话,却不知其中精髓。祸福转化之条件,当然不缺“机遇”,但更重要的是毅力。倘若没有毅力,恐怕连面对忧患的勇气都没了,更不要说把灾难忧患转化成幸福了。如果一个人要想做到不战栗不逡巡,胸膛直挺,浑身是勇气,浑身是毅力,意志坚定,敢于轻视任何厄运,嘲笑任何阻碍。这种思想铸就过程,就不得不依赖于一次又一次的困苦忧患的磨练,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它们才对。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英雄命运及气势宏伟的第九交响乐,是那样普遍强烈而又深深地震撼过人们的灵魂。但是,命运之神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醋的玩笑,让他失去了听觉,这怎能不使他痛不欲生。面对如此厄运,他终究还是承受了这一致命的打击,聋着耳朵写下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篇章。还有,屈原放逐,赋作《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华罗庚左腿致残,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一流数学家;失去说话能力的高士其,成为毕生致力于科普创作的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今中外,有多少不幸的伟人,面临着困苦忧患,像勇敢的探险者,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辉煌的成果,为人类智慧的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不能否认,正是这些困苦忧患,才铸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毅力。 梁先生说得极好: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境又常相间以迭乘。可以想见,在以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还会遇到的忧患。正如同巴尔扎克解释的:“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我们不能向现实人生奢望什么,要成功,要幸福,就必须昂首坦然地去面对,正视生活,正视忧患。 为什么忧患能使一些人成功,也能使一些人一蹶不振呢?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毅力。弱者不敢面对忧患,害怕失败,在忧患面前大惊失色,退避三舍,甚至自暴自弃或走上自绝之路。其实不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在大难临头,都会有自己的精神危机,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来不发生“危机”的人,而是发生了危机能咬着牙挺过去的人。 没有什么东西会和人作对到底,最终决定命运的是人的毅力。所以,我们愈为环境所困,反而更愈加奋勇,加强自己的意志力量。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
  • 10、 《论求知》读后感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1

情爱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情爱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情爱论读后感、2024情爱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