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情断西藏读后感 > 地图 > 情断西藏读后感,2024情断西藏读后感
情断西藏读后感相关栏目
情断西藏读后感热门栏目
情断西藏读后感推荐
情断西藏读后感

(共 8798 篇)

  • 1、 情断西藏读后感

    【篇一:《情断西藏》读后感】

    看到摩卡写到在她下落不明的时候,她的网友,那些萍水相逢的网友,没有深交的网友们,有些打算沿着她进藏的路线去找她,有的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关系力量去联系西藏的一家家医院。有好几个网友第一时间赶到西藏去,成立了救助摩卡资金,一笔笔救命钱汇进来,她们陪在她的病床前在他昏迷的时候照顾她,给她画画,给她唱歌,给她带cd去,看到这里真的感动了,身体颤抖了,眼眶里满满的都是泪水,原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再因为看书而再颤抖而再掉眼泪。而现在因为这样的真情在而感动,我或许会遇到这样的网友,也或许不会,但是我相信这样的真情是在的。

    当学生时代激情的青春慢慢远去,爱情就不再是冲动的产物,世俗与现实的冲撞、挤压、让太多的人不敢去爱。

    看着眼前的景象,过往的游客,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呢?我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忍受着无尽的孤独,脆弱的时候,沉睡的时候,谁在我身边来为我守候?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

    最初是在一本写西藏的自驾游攻略《西藏秘境》的后记附了《情断西藏》的一个片段,看完之后就哭了,为了那份真情而感动,后来在图书馆中找了好几次都没找着,最后还是去了别的学校逛图书馆时看到的,当时心情特别激动。看这本的开头为那些网友对摩卡的关心、担忧、跑前跑后的为她联系医院、觉得特别感动。这些真情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能遇到这样一群的这么真诚、这么真感情的朋友。整本书还是蛮感动的。不过或许是因为太期待了,最后看完就觉得写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

    【篇二:《情断西藏》读后感】

    我不再相信人世间会有一见钟情,可是见到散兵的第一眼,我便相信了。没有任何理由,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注定。

    摩卡和散兵在八郎学旅店走廊上的巧遇,其实仅仅是个偶然。真正让他们的爱情之花绽放的,却是他们一步步相互走近的脚步和一次次的牵手。

    在七天的旅途中,他们呼吸同样的空气,沐浴同样的阳光,欣赏同样的美景,体验同样的感动,遭遇同样的惊险,也在一起憧憬同样的未来

    爱情,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悄然的在他们的心里诞生了。

    【篇三:《情断西藏》读后感作文】

    《情断西藏》,好残忍的一篇书名,不知作者摩卡为何选择了如此伤人的名字,而我也在想,在西藏这样一片神圣的净土,是怎样的感情会断绝在此呢?摩卡,散兵,两个萍水相

  • 2、 《情断西藏》读后感

    西藏的诱惑

    --《情断西藏》读后感

    捷 灵

    三万英尺抵达你的爱!

    摩卡说:"你要是找不到我怎么办?"

    散兵说:"那我就一天天地找,一天找不到,我就找一年,一年找不到,我就找十年,如果十年还找不到,我就用十年来忘记你。" ——题记

    这不是一本小说,这是作者摩卡的经历,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还有崇敬,一种对人世间真情的崇敬。

    沿着她的足迹,我看到了神秘的西藏、圣洁的羊卓雍错、神圣的布达拉宫,看到了苍劲的秃鹫,看到了雪山、湖水、蓝天、白云。感受到了那淳朴的民风,感受到了那人民简单而又单纯的热情。

    那儿的山该有多圣洁啊,那儿的水该有多净啊,那儿的天该有多蓝啊,那儿的云该有多美啊!这儿的雪山都是一样的纯白高傲,这儿的湖都是一样的清净无暇,这儿的天都是一样的蔚蓝洁净,这儿的云朵却没有一朵重复的,各富姿态,这儿的人却是一样的纯净善良。

    我想象着自己站在圣湖边的样子,展开双臂,冥冥之中似有神力将我托起,让我如鸟儿般轻盈的飞翔。

    相信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和我一样,希望它是真的,但它的确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摩卡,散兵,这一对在旅途中相识,相恋仅仅七天的恋人,他们的感情胜过七年,他们的真诚打动了所有人,他们有着相同的理念,他们都热爱自由,向往平淡的生活,就是这种相同的意识促成了他们的恋情。也就是这仅仅七天的故事让女主人刻骨铭心。旅途中发生的车祸使男主角丧命,女主角也受伤严重。而男主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挂念的依旧是摩卡,直到听见摩卡没事才敢放心地离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我无法形容。最后摩卡在网友支持、家人隐瞒下逐渐恢复健康。她一度以为自己被丢弃,曾埋怨过,伤心过,不过她是最坚强的,她用自己的坚强书写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她的坚强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知道真相时,她用尽力气哭干了最后一滴泪,她知道了他们是同时回家的,只不过一个向南一个向北,似乎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她挣扎着去看他,看他的骨灰,他的遗像,拖着伤残的腿,来到他的墓前,她悲泣着,颤抖着,感受着他曾经的存在,似乎他在身边,一直守护者她。

    他是那么的热爱西藏,她感受到了他的魂留在西藏,留在高原顶上,历经三万英尺,他让她感受了他的爱,她似乎听到空中的呐喊:"摩卡,你要幸福!"

    这是一段造化弄人的惊世之恋,曾想,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冥冥之中,是谁在召唤着无数男女,有什么让他们魂牵梦萦!现在,我终于明白,是它的圣洁,是它淳厚的人民,更

  • 3、 《情断西藏》读后感--800字

    一本好书,犹如心灵的调味剂,变苦涩为甜蜜,化平淡为神奇。一本好书,如一位挚友。一个个质朴的文字似与我娓娓而谈,为我打开了一扇扇窗口,眺望一缕缕阳光,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心通四海,目接千载。一本好书,能让我们一起为书籍中描绘的精神世界所感动,更为真实的生活感动!我相信每个爱读书的同学,心目中都会有这样的一本好书。而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我心目中的这本好书---《情断西藏》。 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希望书中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当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确实的发生在生活中后,没有人不为摩卡和散兵间这段发生在雪域西藏的惊世之恋感动。缘分让两个原本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相遇在西藏,在七天的时间里,他们一起行走在西藏,一起感受着纯净的雪域文化,一起被这场相逢感动,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朴实无华。爱情就这样不知不觉中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一天,他们在看完西藏的骷髅墙之后,车翻下山崖,散兵死了,摩卡经过紧急抢救虽大难不死,但伤痕累累。 一场车祸,让这对爱到巅峰的恋人阴阳相隔,让身负重伤的摩卡情断西藏,一切在瞬间飞逝。我想对于摩卡来说, 受伤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她那颗已经交付于散兵此时却要承受永远失去他这个事实的心。 7天时间,对于爱上一个人来说或许足以,可是一辈子的时间,对于怀念一个人来说却远远不够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很久以前,在我第一眼看到这几句话时我除了很喜欢,并没有别的什么感觉。可是当我在这本书中再次读到这段话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因为我从没想过如此之美的诗用在这里却是如此的凄凉。 我想,每个人都该珍惜自己所拥有一切,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不管是哪一个,失去了都会是痛苦的,但活在这个世上,不管是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彼此之间的交换都将是等价的。所以,我们都应该庆幸我们还活着,因为活着就可以看见希望,看见阳光。如果你想要生活的阳光、真实、永恒,那么你来读一读《情断西藏》吧!和摩卡一起,历经西藏的神秘和爱情的纯美。纵然她是一个悲剧,但是过程的美丽、爱的芬芳,给予你的,就是抚慰心房的永恒。无可替代,璀璨光辉,永垂不朽。-----这是编者的话,也是我的最大的感受.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当大家被生活的嘈杂喧嚣和城市的流光溢彩包围时,别忘了

  • 4、 西藏的西藏观后感

    《西藏的西藏》是一部来自香港的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西藏的神秘和魅力。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宗教历来不是纯粹的信仰,正直是其始终绕不开的途径。从象雄和苯教的发源时间和地理条件来看,苯教的产生是确切地先于任何东方宗教的。纪录片中提到的婆罗门教,耆那教,甚至都有从苯教传播中吸收教义。这些宗教所留存的印度、尼泊尔,甚至是阿拉伯地区,都是高度政教合一的。

    特别注意到苯教中蓝色是永恒不变的意思,而这种意象的使用在伊斯兰教中尤为突出。可以大胆推测可能伊斯兰教起源于七世纪左右,在佛教入藏之后,苯教不仅向东流向四川,向北进入青海,向南进入印度、尼泊尔,甚至向西进入阿拉伯。政教合一其实是所谓世俗化的说法,该是教政合一,宗教诞生地不仅是里太阳最近的地方,更是因为神秘诡谲的物象来震人心肺,苦修便成了与其紧紧相束缚的方式。

    阿里地区的穹隆银城遗址中之所以没有苯教太多的遗迹,可能除了象雄王国覆灭,年代久远以外。最重要问题在于它起初是一个农耕文明,古老的灌溉痕迹从山腰赫然显目。农耕文明最主要的特点是入世的,生活相对于游牧文明来说安逸地多,因而也更注重的是人的世代传承,而不是完全地皈依于宗教,尤其是苯教这种有原始巫风的早期宗教。四川阿坝州昌都寺李西活佛,提到了藏传佛教与苯教的两个很大的区别。苯教多的是世间法,是积极入世的,有内明与外明之分,内明是自我的修持,外明则是诗学、绘画、雕刻,各种铸造技术;而佛教是出世法,更多的是自我的修行。还有一点是仪轨式,印度佛教是没有很多仪式的,而藏传佛教有,这些中有吸收自苯教的。

    纪录片一开头,最为醒目的是万字符,这个符号,可能最让人动容的是,斜万字符是纳粹标志。万字符被人理解为太阳,自然也是万物重生,造物之义。这个符号曾在世界多地的文明中都有发现,也许真的是神意。当然现代科学并不会承认这是神意,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可依赖的工具技术。但是当银河系的旋转方向被现代技术发现时,万字符也就理所应当地被重视起来。

    值得深思的是,汉传佛教于一世纪传入中国,但并没有发展起来。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盛时也被尊为国教。但是后来很快就废除,到唐时,再盛行一时,汉传佛教的体系也趋于完整。其本质上而言,唐的统治者是少数民族血统的,这就是有区别于农耕文明的精神气质。

    去过很多次青藏高原,看了这部片子才算了解西藏1. 敦巴辛绕---苯教

    2. 象雄文明诞生苯

  • 5、 走进西藏读后感

    走进西藏读后感

    这是一次跨越千山万壑的寻梦之旅。

    在梦的那头,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已归寂于大漠深处,大运河南北货运的纤靡画卷已散佚在历史的烽火中,陈亮、叶适、黄宗羲们的激昂文字已湮没在历史的浩卷中。岁月的年轮从苍茫的落日孤烟,辗向了似锦繁华的高楼伫立。当机遇与巧合如春风沐浴,承载起人们心中那份激扬的挥斥青春的豪迈独领风骚之时,会不会萌生一股飘然自得的孤傲,让人迷失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来吧,让我们卸下生活中扮演的戏子身份,还原自我,和陈坤一起走进西藏,走向这片不被世俗所充斥的远方。

    西藏是一片净土。这里没有大都市四通八达的车水马龙,没有繁忙商场的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有的是天高地阔的磅礴大气,高山巍峨与地平线比拟曲直之美;有的是布达拉宫钟声延绵,藏族人民用纯朴勤劳书写美丽人生。西藏的美,有别于江南小镇的美,是一种放荡不羁,不拘一格的美。曲折粗犷的河床成闪电状盘踞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占据着这片土地。高山峻岭披着雪白的外衣,连绵不绝,谈吐着千年的文明兴衰。这里的住民以大地为床,蓝天为被,披星戴月,感受着自然的空灵,创造别具一格的人类文明。如果说江南的美是一种寄情文化,依托在秀丽山水与琳琅建筑之上的繁荣文明。那西藏则是一种想法释放之美——释放浮躁的心,释放社会的压力,释放对名利的沉迷,一切从静下心来开始。

    用陈坤自己的话来讲,他是被巧合和机遇击中的幸运儿。在他从穷困小子到家喻户晓,名利双收的大明星,是巧合造就了辉煌。当然,这只是他的谦词罢了,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与努力密切相关,没有勤勉付出,光有机遇远远不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机遇必不可少,它可以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可以是阴差阳错的驻足,甚至是一次遗憾的错过……在行走的道路上一次小小的把握,加之不断的努力,让生命在每一个阶段得到了充实,获得了提升。这对于一个从艰苦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尤为明显。也许正是这种从小贫苦生活造就了他,面对突然而至的名利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甚至是忘乎所以。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这种光鲜亮丽之下,变得孤芳自傲,最后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心灵上的空虚。精神的空洞让他陷入了抑郁的行列,几近崩溃的边缘。或许这时候来次远行,是不错的选择。

    2011年,在准备充分之后,他带上从全国范围内挑选的10位学生,踏上了为期11天的西藏远行。此刻的陈坤不是红透半边天的影视明星,他只是茫茫进藏队伍中的一员。带着对一种精神的寄托与追求,和同

  • 6、 断章读后感

    断章读后感(一)

    仿佛是一幅定格的影像,在月光下缓缓展开。

    初读《断章》,只觉得它明白如话,竟然没有让我遐想。可是读第二遍,我就背着明白如话的诗吸引住了,感觉诗在开头就流淌出一股清泉: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诗歌的意象如此简单,只有人、桥、风景。但是细细想来,这样的情景是多么令人向往:月光下,虹桥上,佳人凭栏而立,静静地看着被月光濡湿的小巷与屋檐。夜色弥漫,不远处的楼上,又有人站在窗前欣赏夜幕下的佳人。人、桥、风景,就这样不着痕迹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绝美的月夜图。此时是人就像站在幕后的解说者,又缓缓吟出下一节: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一节就更加新奇了,明月用来装饰窗子,可见明月的美丽了;而你装饰的竟然是别人的梦,就更让人回味无穷了。究竟是怎样的明月,怎样的佳人在这静谧的夜晚,把梦装点得如此多彩?循着诗人的意味细细品去,你就会豁然开朗:美也是相互依赖的。

    记得在山顶看日出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和诗中很相似。当橙红色的旭日从云海中刚刚露出来的时候,金辉顿时射了过来,就像东方有一匹匹金色的绸缎铺到眼前。这时候,最让我震撼的不是壮观的日出,而是周围游客们一张张兴奋的脸。他们那种对日出的喜悦,对自然美的追求,是我平时体会不到的。他们因日出而震撼,我因他们的兴奋而震撼,这种相互依赖的美,不是和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么?

    我想,美就是相互依赖而成的。夏天里的荷花,就是最好的证明。当荷叶从一泓清水中冒出时,给人的印象并不是很美。只有荷花在荷叶的怀抱中悠然绽放时,美才在浅粉和墨绿中的交互融合中体现荷花因荷叶而显得淡雅,荷叶因荷花而显得妩媚。它们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翠减红衰愁杀人了。

    其实,何止是花呢?世间万物,都因为以来而显出美丽。就连我们自己,也可能是别人眼中美的风景。我们在遵循万物的联系的同时,也可以奉献出美丽。或许是一声温暖的问候,或许是一个文明的举止,我们就可以成为相互依赖的美中最美丽的一环,成为别人欣赏的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相互依赖的美,存在于相互的联系中。你和我的没,汇聚在一起,也是永恒的美丽。

    断章读后感(二)

    读完《断章》有种奇异的感觉恍恍惚惚地萦绕在我身旁,却难以言传。是淡淡的清幽?还是若离的伤感?或是漫无目地的闲情?不是,都不是。我突然感到内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于是陷入无际的沉思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个站在

  • 7、 《那时西藏》读后感
    《那时西藏》读后感 澳大利亚阿德来德市山里的植物园,在秋天里是非常的美。来这里定居三年了,才在第二年跟随朋友去过一次。那天上得山去,偶遇一群同样是来赏秋的中国人。熙攘寒暄之际,我看到其中有一位长者,背山而坐,静的如一尊佛像。那超然的面容和态度让我怔住。我顾不得跟其他的中国同胞打招呼,一心想和这位仙风道骨的老先生认识。他告诉我他是摄影师,叫徐家树,有个博客,可以去看看。虽然只是简短的对话,我却被他的独特的气质所深深吸引,产生了想去阅读这个人的人生经历的欲望;想知道,有着这样超凡脱俗态度的人,曾经走过的是什么样的路?因为这种欲望的异常强烈,我突然感觉到人与人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虽然只是近在咫尺!无心再看秋的美景,只在心中祷念:哪一天,我会在阿德莱德的街道上遇上他,进一步了解他。就看我们有缘无缘。 一年半后的春天,我驱车四十分钟来到海边赴约,进了咖啡馆,徐先生早已坐在临窗面海的桌前,目光投向大海,静静的,有如一尊佛像。刚刚回国再次开摄影展、出版新书、又以六十八岁高龄轻松入藏的他,看不出任何的兴奋和激动,那似水的平静又一次让我怔住。他从袋子里拿出《那时?西藏》随意地放在桌上,"送给你的,等你的读后感。" 我捧回《那时·西藏》,读了前言和后记。没有急于读完它,更多的只是把它带在身边。那段时间因为一本书的陪伴,我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平静祥和的心境。但是只要头脑从工作中闲下来就会在心中品味所读的内容和看到的摄影画面。会有这样异乎寻常的感受,是因为这本书是集结了徐家树先生三十年来屡次入藏的摄影和随行笔记。书中那一祯祯图片,展示给我们的是未来不会再出现,不会再看见的人面、场面和气息,里面蕴含的内容是超出有限的文字和有限的图的。 作者不急于呈现,我也要细细品读。 因为这个三十年让我感觉书的沉重,让我似乎不忍心以太快的速度读完它,就像我们不愿意以太快的速度度过宝贵的青春一样。三十年里,一个人会经历怎样的变故!身体上的,思想上的,生活中的,还有那些面对生死的经历……而放下那些数不清的变故,他克服一切困难,没有停息过到西藏去的脚步。将此解释为西藏的魅力有多么的大是不准确的,我所感悟到的是徐先生的坚韧的力量的不可估量。哪里有他所追寻的,他就抬脚去了,不管脚下的路是怎样的坎坷。只不过对于他来讲,那个地方叫西藏,来到西藏他就会像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游
  • 8、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精选)

    死亡真的是一件大恐怖事情,没有什么比死亡还要恐怖了。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

    当我们有意识后,当我们看到有人死亡后,我们就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一定会死亡。我们可能不知道我们活多久,不知道和什么人结婚,不知道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我们知道自己一定会死。

    我们自出生以后,就开始进入死亡的倒计时,也就是所谓的向死而生。可以说每个人都在为生而努力,也可以说每个人都在为死而前进。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工作谋生,但不可以被朝九晚五的生活所缠缚,对于生命的深层意义毫无认识。我们每一天都活在生活的琐碎中,那些琐碎的事情消耗了我们所有的精力,让我们疲惫不堪。有人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是过了365个一天,还是把一天过了365遍。”

    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活而活着吗?我觉得那并没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意义,可是那些意义在琐碎中被消耗了,最后都成了没有意义。

    《西藏生死书》中有一段说道:现代社会的一切,似乎都在让人们偏离真相,让真相无法成为人生目标,甚至不相信真相确实存在。产生这些现象的文明,虽然声称尊崇生命,实际上是让生命贫瘠得毫无意义可言;虽然一直不停地喊着要让人们「幸福」,但实际上却是阻碍通往真正喜悦的泉源。

    这种现代的轮回,滋生了焦虑和压抑,更进而把我们套牢在「消费者的机器」里,让我们贪婪得一直往前冒进。现代轮回是高度组织化的、易变的和精密的;它利用宣传从每一个角度来袭击我们,并在我们四周建立一个几乎无法攻破的耽溺环境。我们越想逃避,似乎就越陷入那些为我们精心设计的陷井。诚如十八世纪西藏上师吉梅林巴所说的:「众生被各种各样的感觉所迷惑,因此无止尽地迷失在轮回流转中。」

    细细回味好像确实是如此的,人们被焦虑,压抑,欲望,痛苦包裹着出不去,看不到眼前的路,最后沉沦下去。

    我觉得我们要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生命只有一天了,你会干什么?这个问题会让你直面本心,思考人生诸多事项的优先序列。如果我的生命只有一天了,我可能会安安静静地看书,等待死亡。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个时候看书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要死了!人死了,知识就没了。我却从来没有觉得看书学习是无意义的,因为它让我回归到生命原始的平和而宁静的状态。

    我想人生的意义大概就是“保持自我,以自所期望和认同方式活下去,追求自己所认为的幸福。”我想,这才是战胜死亡恐惧的最佳良药。

  • 9、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篇一:《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今天早晨在微博和微信上得知著名的李开复老师被诊断为淋巴癌,恰巧我在《西藏生死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西藏的佛教徒相信,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我们生命中一直被忽略的深层部分,比如精神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这个警讯,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不仅能治疗我们的身体,甚至有益整个生命。希望李开复老师把生病看做一个生命的警讯。

    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及禅坐,其实我在哈佛幸福课中听tal教授也倡导静坐对人心灵的修炼,在张德芬的诸多作品中禅坐也是心灵修炼的必经之路,以及做教练的朋友推荐我一定要禅坐,可见禅坐对灵修的意义。在《西藏生死书》中讲到禅坐可以净化凡夫心,揭穿它的假面具,除尽习气和迷惑,让我们能够在因缘成熟时认清我们的真面目。我的理解是禅坐是给自己独处的机会,让自己面对真实的自己,在禅坐的过程中感受身体和心里的变化,消除心易与散乱的习气。书中提及:禅坐时,你的心要像天空一般开放,而保持在当下,立基于大地。天空好像是我们绝对的本性,没有止境,无边无际;大地则如同相对的实相,凡夫心。我们禅坐的姿势,象征我们链接着绝对与相对、天空与大地、天堂与人间,就像鸟的双翼,融合了我们如天空般的不死心性和虚幻有限的凡夫心地。学习禅坐,是这辈子所能给自己最大的礼物。唯有通过禅定,你才能踏上发掘真性的旅程、死得安详所需的定力和信息。

    作者在禅坐时,常在开头这样说:把你的心带回家,然后放下,放松。把心带回家,是通过专注的修习,把心带进安住的境界,把心转向内在,安息在心性之中;放下就是把心从执著的牢狱中解放出来,因为你认识到一切痛苦、恐惧和挫折都是来自执著心的贪欲;放松就是心要宽广,放松心情。

    西藏有句很有启示性的话:禅坐什么都不是,只是熟习而已。也就是,禅坐不过是熟悉禅定的修行。另一句对禅坐的解释:禅定不是若求,而是自然融入。

    我记得哈佛幸福课的tal教授提及的禅坐方法是:全身放松的坐在椅子上,不过脊背要挺直,手可以放在两个膝盖上,微闭双眼,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慢慢吸气,一直吸到腹部,然后用更慢的速度呼出,以这种方式静坐5-15分钟。刚开始静坐的时候,思绪会乱跑,不过没关系,意识到思绪跑了,把它收回来就行了,继续关注腹式呼吸即可。关注呼吸其实是为了觉察和监督自己的专注力,当越来越专注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活在当下了,把自己散乱心收摄回自身,成为一个整体。

  • 10、 丁丁在西藏读后感

    【篇一:《丁丁历险记之丁丁在西藏》读后感】

    今天我阅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丁丁历险记之丁丁在西藏》。我深深的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被主人公丁丁勇敢坚强、知难而进、临危不乱的精神所打动,小狗白雪对主人的忠诚也让我十分感动。

    《丁丁在西藏》讲述了:丁丁听到他的朋友张遇到了空难消息,飞机坠落在西藏,丁丁立即带着白雪和阿道克船长到了西藏,在飞机指南针的带领下,到达飞机失事的地方,经过千难万险,丁丁终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张,并把他带到一个庙里,让他休息、疗伤。如果不是丁丁坚持去寻找,他的朋友张就有可能已经死亡了。

    丁丁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而且做事坚持不懈,我要向他学习,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篇二:《丁丁在西藏》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生动、有趣的冒险故事书。它的名字就叫《丁丁在西藏》,《丁丁在西藏》的作者就是埃尔热。

    书的大意是这样的:丁丁和船长去了西藏,他的朋友张仲仁从香港过来了。可是,不幸的是在来往的路上,飞机撞上了一座雪山丁丁、船长和仆人塔基去救张仲仁。可是,碰到了一只可怕的雪怪最后,在丁丁的努力下,找到了他的朋友。

    我非常钦佩丁丁和船长的勇气。丁丁是一个机智聪明的小男孩,船长虽然是一个鲁莽的人,但是他非常的勇敢。所以我要学习丁丁的机智和船长的勇敢,碰到一点小困难,永不退缩!

    【篇三:《丁丁在西藏》读后感作文】

    最近我看了《丁丁在西藏》这本书。虽然这只是一本薄薄的书,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丁丁在西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丁丁的朋友张乘飞机失踪了。丁丁、船长和丁丁的小狗白雪去西藏寻找张。在路上,他们遇到了向导塔基。之后,三人一狗就登喜马拉雅山去寻找张了。在途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白雪掉进了水里;船长掉进了冰山洞里;丁丁掉进了冰窟窿;还不得不攀爬悬崖峭壁;在暴风雪中丢失了一个帐篷,三个人和一条狗就只好挤一个帐篷;接着还遇到了雪崩真是险象环生。最后他们终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张。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页最后一幅画。这幅画画的是丁丁正在宾馆的休息大厅里和船长一起下棋,他突然预感到张会出事,所以他大喊到:张!休息大厅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吓了一大跳。坐在旁边喝咖啡的人,一头载进了杯子里;织毛衣的人的毛线团掉到了地上;服务生打翻了托盘;打扑克牌的人拿着的扑克牌飞了起来;船长原本叼在嘴里的烟斗,蹦到了半空;丁丁和船长面前的棋盘差点翻了个个儿;白雪被吓得毛骨悚然;写信的人手拿钢

  • 2019-11-08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04

  • 2021-04-02

  • 2019-09-21

  • 2019-11-08

  • 2022-12-28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1-16

  • 2019-11-16

  • 2022-04-09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10-20

  • 2019-11-02

  • 2022-01-22

  • 2021-05-06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11

  • 2022-04-16

  • 2019-10-29

  • 2023-05-09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11-02

  • 2019-09-22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情断西藏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情断西藏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情断西藏读后感、2024情断西藏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