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剑桥大学读后感 > 地图 > 剑桥大学读后感,2024剑桥大学读后感
剑桥大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剑桥大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剑桥大学读后感推荐
剑桥大学读后感

(共 1653 篇)

  • 1、 《剑桥大学》读后感1000字

    命运是对手永不低头/从来没抱怨半句不去问理由/仍踏著前路走青春走到白头/成功只有靠一双手

    我在暑假读过一本书《剑桥大学》,这书使我受益不浅,让我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便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阿信的故事》的主题曲。

    这本书中的白纸命运让我难忘不已:那博士看到那些学生垂头丧气的,就想改变他们。于是。博士教学生用白纸做各样的东西,表现白纸的命运。最后,博士总结说:一张白纸可以当废纸扔在地上,可以用来折纸,也可以用来写字一张字就有多种命运,何况是人?

    是的,纸的命运况且那么多,人的命运会更多,但有人会认为命运由天定。总埋怨天不公平,怎么自己的命那么苦,别人的命就那么好。其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像白纸游戏一样,就视乎你想要怎样的东西,然后怎样去实现它。

    我们大家都会有各自想要的东西,即各有自己的梦想,然而有的人能梦想成真,有的人梦想落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有的人会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有的人会守株待兔一样等梦想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有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就放弃,觉得这个梦想根本不能实现总之,梦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的行动,命运就掌握最你的手中!

    大家还记得海伦.凯勒吧?命运之神对她真是残酷啊,让她看不到光明,听不到声音。她的命运就像是被遗弃在黑暗角落里的被折断了翅膀的蝴蝶!多可怜啊!那样的生活跟死了没区别吧!可海伦.凯勒不是这样想的,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不断地、顽强地跟命运抗争到底。终于她重新长出翅膀,飞出黑暗,艳丽的翅膀在自由的天地间飞舞她进入了著名的大学,掌握了多种语言,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她活得比健全的人更精彩啊,那简直就是奇迹!

    我还想到了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身患肌肉萎缩症的科学家霍金、跳千手观音的聋哑人邰丽娜、担任全国政协的残疾人张海迪我不禁概叹:这些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最美丽、最耀眼的蝴蝶啊!

    可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却对自己的命运失去信心,自愧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结束了美好的生命。其实以他的才干,他足可以回江东发展,东山再起的。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改写了,为何他不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呢?太可惜了!

    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挫折总是有的,而只要我们不放弃,不半途而废,希望就不绝灭,我们就有机会创造奇迹。因为人生就像扑克牌。好的牌,但出的方法不对,结果也会变坏;坏的牌,出的方法科学,就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曾经历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参加了级的足

  • 2、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剑桥大学》读后感

    命运是对手永不低头/从来没抱怨半句不去问理由/仍踏著前路走青春走到白头/成功只有靠一双手

    我在暑假读过一本书《剑桥大学》,这书使我受益不浅,让我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便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阿信的故事》的主题曲。

    这本书中的白纸命运让我难忘不已:那博士看到那些学生垂头丧气的,就想改变他们。于是。博士教学生用白纸做各样的东西,表现白纸的命运。最后,博士总结说:一张白纸可以当废纸扔在地上,可以用来折纸,也可以用来写字一张字就有多种命运,何况是人?

    是的,纸的命运况且那么多,人的命运会更多,但有人会认为命运由天定。总埋怨天不公平,怎么自己的命那么苦,别人的命就那么好。其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像白纸游戏一样,就视乎你想要怎样的东西,然后怎样去实现它。

    我们大家都会有各自想要的东西,即各有自己的梦想,然而有的人能梦想成真,有的人梦想落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有的人会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有的人会守株待兔一样等梦想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有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就放弃,觉得这个梦想根本不能实现总之,梦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的行动,命运就掌握最你的手中!

    大家还记得海伦.凯勒吧?命运之神对她真是残酷啊,让她看不到光明,听不到声音。她的命运就像是被遗弃在黑暗角落里的被折断了翅膀的蝴蝶!多可怜啊!那样的生活跟死了没区别吧!可海伦.凯勒不是这样想的,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不断地、顽强地跟命运抗争到底。终于她重新长出翅膀,飞出黑暗,艳丽的翅膀在自由的天地间飞舞她进入了著名的大学,掌握了多种语言,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她活得比健全的人更精彩啊,那简直就是奇迹!

    我还想到了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身患肌肉萎缩症的科学家霍金、跳千手观音的聋哑人邰丽娜、担任全国政协的残疾人张海迪我不禁概叹:这些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最美丽、最耀眼的蝴蝶啊!

    可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却对自己的命运失去信心,自愧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结束了美好的生命。其实以他的才干,他足可以回江东发展,东山再起的。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改写了,为何他不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呢?太可惜了!

    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挫折总是有的,而只要我们不放弃,不半途而废,希望就不绝灭,我们就有机会创造奇迹。因为人生就像扑克牌。好的牌,但出的方法不对,结果也会变坏;坏的牌,出的方法科学,就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曾经历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参加了级的足

  • 3、 剑桥家训读后感

    今天,读了一本舅舅发给我的电子书《剑桥家训》。

    正文是一个个生动有趣,又耐看的小故事,讲述着做人的勇气、自信礼让、道理、做事认真、、恒心等一切一个人该拥有的。每个故事后边还写有一段家训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向上!每读一个小故事,都在精神上给我莫大地支持,在事情上给我莫大启发。

    这就是《剑桥家训》适应每个人地一本书,有机会大家也去看看,相信你们读完后,会感到心情无比舒畅斗志特别昂扬!

    《剑桥家训》读后感

    剑桥大学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以其优异的教育质量著称于世,被誉为科学家的摇篮——近8xx年间,共产生了81位诺贝尔奖得主。剑桥大学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也培养了一大批社会科学的栋梁之才以及政治家,如培根、凯恩斯、弥尔顺、拜伦、福斯特、尼赫鲁、甘地夫人、李光耀等。剑桥大学的教育成果如此显著,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诀呢?读完这本书,也许你就会找到答案。

    《剑桥家训》是剑桥大学博士卡洛琳·李专门为自己的三个孩子编写的励志故事集。这些故事活泼有趣,涉及的范围颇广,有做人,有做事,有梦想,有成长,有挫折,还有爱和感恩。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都蕴含着深深的母爱,仿佛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激励孩子奋发向上,促进孩子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智慧、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帮助他们挖掘潜能,开发情商,一天天完善自我,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教子读本,父母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成长。

    “永远坐在前排”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可能太高了,但她所受到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誓言。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用五年时间来学习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

  • 4、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 一个平凡的母亲用自己最真诚的心给我们展示了她养育儿子的全过程,养育过程过程中的得失、错误与正确、经验与总结、在冲突之间的抉择等等,给了我巨大的启发,这是一本绝对值得为人父母去细细品味位的一本养育孩子的参考书籍。 教育一个孩子需要的是耐心、爱心、责任和智慧, 胡萍老师具有这些智慧,她顺应自己儿子的成长,和儿子一起成长、分析、总结,让自己跌儿子发展自己的所长,从不破坏孩子的天赋,真的很让我感到惭愧。细想我养育儿子这几年,真的做了很多破坏孩子天赋的事情,现在我儿子九岁了,还来得及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希望我可以借鉴和学习胡萍老师与孩子共成长的精神,争取做一个顺应孩子发展的好母亲。 我们无法给孩子派生天赋,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的天赋效力。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可是现实中,我们许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没法去好好的做到这一点,我也没有做到,从这里我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错误。孩子喜欢的就应该给与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施展他喜欢的哪方面的技能和长处,而不是放弃长处去补短,弄的大家都精疲力竭……当架站刚顺应孩子的天赋,孩子就会获得原始的动力,去热爱生活,让内心感到幸福。 胡萍老师说到自己的儿子八个月的时候尝试开关电灯开关,为了保持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它们居然可以轮流抱着孩子去探索观察达一个小时之久,而且是每天坚持,直到半年时间,孩子放弃这个探索。这是需要多大的耐心啊!书中每一个细节都展示出胡萍老师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观察探索能力所付出的极大耐心,这真是一般人无法到达的成都。 我最佩服的还是胡萍老师对于传统教育的据理力争。当根儿的语文答案无法与老师达成一致的时候,胡萍老师一直支持根儿的答案,理由是:传统教育对孩子的思想禁锢太深,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对于要求标准答案的语文传统教学来说,要做出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很难。但是胡萍老师却做到了,哪怕是根儿的阅读理解只能得零分,作为母亲,还是在支持着自己的儿子,并且肯定的鼓励着孩子的发展。最终,根儿在深国交出类拔萃。胡萍老师不是为了孩子的高分二放弃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她选择了牺牲语文成绩,保全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一点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真的很让人佩服! “自由正确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是每个人的权利。”正确判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保持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才
  • 5、 读《剑桥民国史》有感

    读《剑桥民国史》有感

    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史,我的了解其实不算详细。除了中学阶段能熟背"三民主义"、西安事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之外,对于这一段血雨腥风、民族求存的浩荡历史,我总觉得了解得不够深入。其实一国之国民如果不对本国之历史有过深刻的认识和反思,我想,是不足以称得上一国之国民的。所以,借此机会,能对中华民国(1912-1949)有一次具体的了解,也是必要且有益的。当然,我也想结合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edx中的一门哈佛《中国》公开课的学习经历简略讲讲那段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首先,为了真实地理解中国近代,我们应该理清楚关于20世纪初的中国究竟处在怎样的现实之中。从政治上看,"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称呼始于20世纪。虽然我们的文明历史有"上下五千年"之久,但是古时的历朝历代均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朝代"和皇帝的年号。今天是"明"的天下,明天可能就改朝换代,成了"清"的子民。同时,新上任的皇帝会牢记上一个朝代最后一任是如何昏庸无能,丢掉了整个天下和自己的命。因此,新的朝代总会实施休养生息、减赋轻徭之政策,直到将来的某一人皇帝再次受到骄奢淫逸的召唤,历史不断地重演。君王在变,年号在变,可是有什么维系着所有天下人的不变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吗?这个问题很难讲清,毕竟过去我们的身份认同不是"国家",而是类似"龙的传人"这种基于遥远历史的观念。

    19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了,英法百年战争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而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差异,我们很少受到大规模的侵略和压迫,于是这种意识并不强烈,直至1840年。随着英军的到来,不仅轰开了"大清国"的国门,也让人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国家"会被拖入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于是,许多有识之士诸如戊戌六君子、孙中山之先辈想尽种种办法求存。进入中国的不仅仅有科技和先进武器装备,也引进了许多新思想和不同的政治体制供当时的人们参考。到了1912年,"中国"才真正出现在世界上,成为第一个共和政体的国家。

    当然,这个"中国"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用到了一个新的、不同于封建的政治制度——共和制。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共和"?

    共和(republic),其拉丁文为res publica,牛津字典的解释是"非君主制的政治制度均为共和制".事实上,中华民国尝试了一系列的共和制度。列举如下:

    1912年至1915年:共和立宪制

    1915年至1

  • 6、 剑桥中国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史读后感范文一

    剑桥中国史是一部最合外国人心意的中国史。

    这就是我读后的感觉,简单的说,这部书中蕴含着外国人,具体地说就是西方国家(即欧美列强)对中国的期待,这可以概括成顺从、分裂、虚弱和全盘西化。

    尤其在中华民国这一篇中,这种期待后的失望之情跃然纸上。

    在抗战的篇章中,片面地写道共产党的军队从未参加过一次正面战场的会战,而对毛泽东关于深入敌后的战略方针也嗤之以鼻,认为除了造成国共两党的摩擦以外,没有丝毫作用。可文中令人费解和矛盾的是,多次写道因不满负责中国战区的美军军官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举动以及对共产党军队抱有好感和同情而先后撤换了史迪威和陈纳德,对于参与与共产党军队商讨与美军联合作战的军官们也全部调离,文中还指出在下级军官中弥漫的这种对共产党军队的好感直到赫尔利的到来才逐渐得以控制和纠正。可是我们知道,无论是史迪威还是陈纳德又或是那些在中国战区工作的美军军官们,他们都是纯粹的军人,如果共产党军队没有在中国战区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共产党军队没有积极地参与抗战,他们又怎么会对这些当时不被中国政府乃至世界认可的泥腿子军队怀有好感,又怎么会对他们艰苦而又无助的处境抱以同情,又怎么会对抛开国民党政府直接与共产党军队联合作战这一计划兴趣浓厚,把以上这些单单解释为是对共产党游击队对部分美军落难飞行员营救和保护的回报是不负责任的和不公正的。

    在解放战争一篇中,此书更是一反常态地坚定支持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而称共产党提出的多党联合政府是权宜之计是不可接受的,是挑起内战的导火索(一党专政是迄今为止西方世界对我国诟病最多的地方)。对于民众对解放军的支持和对国军的背弃则简单地归结为国民党基层官员的腐败而引起了民众对政府的恨。在三大战役的描述中,作者恨铁不成钢地痛骂杜聿明、卫立煌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无能,似乎在抗战篇中对这些黄埔英雄们的溢美之词没存在过。辽沈战役中民众自发地破坏铁路的行为被称为泄愤,淮海战役中250万民工为解放军支前与国民党孤家寡人的对比被归结为国民党缺乏后勤管理人才,至此一幅煮熟了的鸭子的形象已清晰地浮现在我面前。

    如果说此前的种种描述还只是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极度失望的话,那么在此书的末尾,作者则甩开了那最后一点矜持,彻底撕去了史学家的面具,公然赤裸裸地说,中国人民应该抛弃固有的国家统一观,像欧洲那样分裂成几十个国家,才能走向繁荣。

    真乃一派胡言!

    在我看过这部书后

  • 7、 剑桥风云观后感影评

    《剑桥风云》是一部于2003年播出的历史传记类电视剧,该剧主要由汤姆霍兰德和托比斯蒂芬斯等主演,凭借完美的剧情设定和精良的画面制作赢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一起去看看吧!

    《剑桥间谍》,也就是间谍史上最著名的剑桥五杰,电视剧里选取了其中四人的故事。电视剧以五杰中后来名气最大的kim philby为主角,从他被苏联间谍机构看中招募开始说起,直到五杰中的一员donald maclean因美国原子物理泄密事件被暴露,由另一位间谍guy burgess护送至苏联止。四个小时,四集电视剧,从30年代到60年代,几十年,人在变,世界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剑桥教堂传来的那首赞美诗,第一集开篇,苏联方面联络人在教堂联络guy burgess时就在唱它,60年代,guy和donald离开后,五杰中唯一的那位暴露又没有离开英国的anthony blunt回到剑桥时,依然是它在空气中飘散。

    这部剧讲述了世界史上最著名的间谍故事,但要看懂它,没有对英国二战前后历史一定程度的了解是很困难的,只有在知晓那些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心领神会。

    开篇就被那种浓烈的英伦风吸引了,优雅,沉稳,厚重,慢而有节奏。四位主角身为苏联间谍,却都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上层阶级,出身剑桥、伊顿,首相、高官的摇篮!他们没有像父辈所期盼的那样成长为祖国的当权者,却坚定不移的荣膺叛国者!

    他们是不幸的,生活在战乱的年代;但他们又是幸运的,能有缘结伴为同一个信念奋斗,互相勉慰,互相扶持。在那大时代背景下的他们与现今的spys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他们为了信仰,为了理想,没有人企图通过做间谍而腰缠万贯、封妻荫子!

    老大风范的anthony blunt与痞气十足的guy burgess是剑桥的在读学生,他们另一个身份是已经被招募的苏联间谍,他们相中并发展了曾多次公开支持共产主义的kim philby和高官之子donald maclean。

    他们之所以成为苏联间谍,并不是他们不爱国,恰恰相反,他们无比热爱祖国,但他们也深深认识到国家的弊端,他们更愤慨法西斯的行为,鄙视懦弱的妥协者,他们致力于改变现状,他们是英勇无畏的斗士!而事实上,他们的行为也的确改变了某些历史的走向,比如通知苏联人德国将秘密进攻,使苏联掌握了德国的军事情报,在关键的库尔斯克会战中掌握了主动;又如帮助苏联提前爆炸原子弹,一定程度平衡了美苏之间的力量。

    原以为共产主义在西方世界好

  • 8、 《我家笨笨上剑桥》读后感800字

  • 9、 《剑桥艺术史》读后感1200字

    周末闲来无事,在书店看到了一册《剑桥艺术史》,一看书名,便觉着还是有些高大上的。而作为普通人总感觉“艺术”一词带着神秘的面纱,怀揣着好奇打开了书页。作为“史”大多篇幅容易理解,但也有专业性较强的一部分,看到这些我无法解析的信息,我就大把大把地跳过了……

    西方的历史时期大概分为这几个,古典时期、中世纪、近代、现代。

    这是我总结的,书中更细致,不至于这么大块儿。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典时期的主角。

    希腊的雕塑学自于埃及,因为地理上的原因,这可以理解。

    希腊早期的雕塑简直就是埃及雕塑的翻版。

    宙斯青铜像让我眼前一亮,姿势非常与众不同。但这样的雕塑形态受制于材质,所以宙斯采用了青铜铸造。

    即便如此,宙斯雕塑依然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他无法从各个面来欣赏。此后的希腊雕塑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颇有突破。

    随后持矛者的出现,让我了解了“对偶倒列”这个原则。

    虽然原则的细节我依然不明了,但我明白了为何之后的雕塑姿势都呈现同一风格。

    建筑方面主要是神庙,以及神庙上的浮雕。主题基本都是神话故事。山墙的设计也颇为震撼。

    绘画主要出现在陶器上。或许说,残存下的都在陶器上?

    希腊陶画类似于埃及壁画的那种二维模式。但他的表现手法有过变化,比如色彩上的对比。

    伟大的罗马被希腊的文化所俘虏,他们全面学习希腊。但有着自己的风格。

    在雕塑方面,罗马人更为保守且实用主义。比如奥古斯都的雕塑,仿照持矛者,但是为了实用方面的考虑,加以了修改。

    罗马人更少出现裸女雕塑,因为他们的传统因素。这些雕塑往往靠墙作为装饰,故而不能全方位地欣赏。

    而罗马的绘画得以从被火山吞噬的庞贝中管窥。但罗马的绘画依然是不成逻辑和比例的,这是那个时代习以为常的。透视法直到文艺复兴才开始。

    罗马的神庙也仿制希腊,但有着自己的突破。值得一提,罗马人对混凝土的使用,使他们能够建造更为雄伟的建筑。

    帝国崩溃后,进入了中世纪。中世纪的绘画,书中并没有探究,只在末尾草草写过。我不明白,是因为没有艺术价值嘛?

    绘画方面,因为中世纪教会的关系,绘画重实用性,作为一个图解来传授圣经。所以他是平面的,已于解读的。也可以认为是幼稚的。依然没有透视法。

    中世纪艺术的主角绝对是教堂。

    各种教堂拔地而起,目不暇接。从最初的罗马式,到后来的哥特式。

    哥特式也分为好几个时期,伴随着技术上的突破,教堂越来越高耸,宽阔。

    教堂中也装饰着各种艺术品,圣经本、彩色

  • 10、 我对于历史的感悟——读《剑桥中国史》有感

    我对于历史的感悟——读《剑桥中国史》有感

    孙根林

    前两个月,花了50个小时,断断续续把《剑桥中国史》读完了,暗暗想来,这应该是我读过的少有的大部头书目之一,禅宗讲醍醐灌顶,恍然得道,好像每一条走过的路,每一道看过的景,每一首听过的歌谣,都应该挑动你头脑里松弛已久的弦,你应该有所感悟,内心得到解化,灵魂最终升天。

    很显然,读完结尾,我就把开头忘记了,更不用提鬼什子灵魂得道。

    我只是觉得,生活真苦。在我之前的中国人,起于草莽,安于大河,白日在江湖中奔逐,夜色中回归草庐。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以家族为纽带,以国家为一个整体,经历了无数次的黄河大决大治,度过了大冰河小冰河灾难的周期,王座上的姓氏更迭替换,王座下的人民,默默地繁衍,生活只有一个字,苦,所有的战争,灾难,苦痛,繁衍生息,勇敢的人民在沉默中承受。在我之后的中国人,依旧是苦,我们远离战争与灾难,却缺乏拥抱生活的热情,周末聚餐前看爆米花电影,深夜躲在被子里刷微博,热衷轻佻段子,习惯反讽与揶揄,生活的情节破碎支离。我们待在历史的舒适圈里,却在受到羞辱后一蹶不振,无丝毫向历史宣战的勇气。

    中国的历史,在螺旋中上升,个人的命运,有如尘埃般微不足道。我曾经在黄昏时刻站在大河之前,面前是涛涛江水,魏巍大山。片刻之后,暮霭四合,黑暗迅速降临,刚才还是一片金黄的云海,现在已成为一片灰褐,遮盖着大地。游云片片,奔忙一日,而今倦于漂泊,归栖于山谷之间,以度黑夜,只剩下高峰如灰色小岛,于夜之大海独抱沉寂。如同沉默的人民,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但是这和平秩序中却含有深沉的恐怖,令人凛然畏惧。

    在这种景象之前,你很难不联想到历史的滚滚车轮,它湮灭一切,它解释一切。我的心情之平静反复,不胜凄凉,为前未曾有,外在的激动不安,降至肝肠深处,纵然辘辘而鸣,心智却已不能察觉。我迈着疲乏的腿,踏上返程的路,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大山的生命。此时此刻,只是个体无穷的时间中的一刹那,纵然如此,对于我而言,却是值得记忆的一刹那——十全十美的至理,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这个幻象,无语言文字可以表明。滔滔雄辩的哲学家对此一刹那的意义,会觉得茫然,也会觉得穷于言辞,无以名之,姑名之曰,历史。

    历史,这个学科养活了无数以此谋生的学者,多少史著赚得了多少稿费。在我看来,历史是热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7

  • 2022-12-22

  • 2019-10-17

  • 2019-10-17

  • 2023-01-03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2

  • 2022-03-12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10-09

  • 2023-05-18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2-12-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1-28

  • 2023-02-17

  • 2019-11-08

  • 2021-08-03

  • 2019-09-23

  • 2019-09-28

剑桥大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剑桥大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剑桥大学读后感、2024剑桥大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