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刺鱼读后感 > 地图 > 刺鱼读后感,2024刺鱼读后感
刺鱼读后感

(共 6661 篇)

  • 1、 读书心得:刺读后感范本汇集(5篇)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书心得:刺读后感范本汇集(5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刺读后感【篇一】

    第一次看一个小说这么投入,因为作者描绘的画面好像就在眼前呈现,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每个人的周围。小说主人公不是特指的哪个人,不是韩晓婷,不是张蓓张蕾姐妹,不是刘涛,不是肖洋等,而是暴力。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刺为书名,蔷薇,月季,仙人掌为故事的发展脉络,从校园暴力到职场暴力,再到网络暴力。个人认为前两部分更加真实,最后一部分是未来的一种想象似乎建立在作者想象以及行文推测之下,感觉不够真实,细节有些模糊。

    其实整体文章不错,写作者是天使,读书者是虔诚的学习者,字里行间加上场景贴切,仿佛身临其境,自己是第三方的角度,纵观整个事件。从来没有这么看着校园暴力泪目,自己之前也没有足够重视,没想到因为学生时代的暴力,影响了文中各个人物的生命轨迹,甚至到最后文中人物影响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世界。

    不深入了解,不深入思考一些社会事件,思想只能浮于事件表面。感谢这本书,让自己能用全新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自己社会上的事,全面,成熟,长远的看待。

    刺读后感【篇二】

    这本小说,真的很刺痛人心,发人深省。

    一开始我也在猜测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是韩晓婷?是刘涛?是王橙宇?但又感觉都不是。因为他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也都是千千万万生活在暴力中的一员。曾经的我也是一个极其善良乐观向上的人。会经常在寝室打扫卫生,无论是否轮到我;会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会积极参与对班级好却没人愿意干的苦累活;会安慰关心我遇到的每一个需要的人,无论我认不认识,熟不熟;会给路边可怜人帮助,会给贫灾地区捐钱;无论我的目的地有多远,也会给老人让座……在我身上发生的暴力不多或者不够过分,但我经历过的世间冷漠却更能刺痛我的心。会有人在你辛苦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时说你傻?会有人不解你为什么要把自己搞的那么辛苦去做没利益的事,更有甚者在你做善事时搞破坏或者借机窃利……可是,你能说他们错了吗?可能,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已,却不料伤害到了你。但你又做错了什么?又能做什么以免受伤害?可能每个曾经善

  • 2、 《刺鱼》读后感2024范文

    读后感网带来一篇读后感铭文,请参考阅读;

    刺鱼,生活于浅海。

    刺鱼妈妈产卵之后会迅速离去,一切由刺鱼爸爸料理,刺鱼爸爸会豁出命来守护鱼卵,从早到晚,从晚到早鱼卵终于孵了出来,小刺鱼们一天天成长,长大,撇下刺鱼爸爸远走他乡。最后,孤零零的刺鱼爸爸便会一头扎进石缝,死去

    达云的爸爸为了达云几乎什么事都可以做,与妻子离婚后,自己默默承担下照顾抚养儿子的重任,他为了自己仅10岁的儿子达云治疗白血病而过于操劳,想方设法来筹集医药费,以至于自己患上肺癌都不知道,还捐出自己的眼角膜。眼角膜对自己的眼睛,对自己的视力,对自己的行动和办事都很重要,但都不及自己亲生骨肉儿子健康来的可贵。

    幸好老天还有为他着想,赐给他一个懂事乖巧的儿子,儿子的存在,儿子的健康是郑浩然爸爸生活在这个世上的精神支柱。而且儿子也懂,爸爸这么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他,也心疼爸爸。所以更加努力地对抗病魔。就是这样一对平凡的父子,相依生存,诠释着一段不平凡的父子之爱。但小达云的身体也因为白血病是变得糟糕,复发多次,还不得不因化疗需要而剃去满头柔发,时常性流血不止和透骨的疼痛几乎时时刻刻不折磨着他,甚至幼小的他渴盼着是死亡。他下意识回避病床床头上用黑圆珠笔写的一句话:你虚度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全身心渴盼的明天。

    钱是当务之急,因此达云爸爸还是答应贱卖自己的诗集,明明是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不得不为一心为儿子着想。为了儿子,他的身体也日渐差劲。只得对儿子隐瞒,肺癌晚期。儿子终于得到了他人的骨髓,得以活下去,被他强制要求离开的儿子很是不解,但也无奈。最后儿子有了去处,而他就像一个刺鱼爸爸,孤零零的离开人世。

    苦痛的背后是教人明白珍惜、注重身边每一份爱。可能有时老师、家长会责备你,会骂你打你,但不要反过来去责备他们的不理解,反而,那往往是他们太了解你的为人了,举手投足都体现出他们对你的深深地爱。不管怎样,都不要产生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在乎我之类的想法。从而无视就在身边的明显他人对你的关爱,所以这种想法是可笑的。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从小失去父爱的人,还没来得及懂得什么叫父爱就丧失了体验的机会。我们更要珍惜一生只有一次的爱。

    每个身边的亲人,都是发自内心希望你好的。甚至奋不顾己的去照顾你。而当你不理解他们时,他们的心情会变得很糟,糟透了,可他们从没有怪你。所以学会理解,学会珍惜。家长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精力,我们要学会让他们觉得这都

  • 3、 《刺》读后感_1200字

    《刺》读后感1200字

    年少时的校园暴力牵扯出一生的纠葛悲剧,迟到的道歉是无法被原谅的,刘涛其实是当年校园暴力中唯一没有受到惩罚的人。韩晓婷作为受害者,这些痛苦的记忆会伴随她的一生,影响甚至毁掉一生,蓓蕾等施暴者受到法律的惩罚与道德谴责。肖帅作为旁观者,他选择性的制止暴力并在校园暴力尘埃落定之时对受害人道歉并选择离开,他有基本的是非观,只是在多数面前,或者说在年少轻狂时无谓的虚荣心和自尊面前沉默。而唯独刘涛,她免于法律制裁,免于道德谴责,却是这场校园暴力最后的受益人,她是旁观者,没有使用暴力,她以此为自己开脱,让自己置身事外,不以为然,从来没有真心的向韩晓婷道歉请求原谅,即便后来在职场中跪求原谅,也只是因为自己遭遇不公,这也是韩晓婷对她使用职场暴力的最大原因。

    其实回过头来看,校园暴力中韩晓婷选择沉默,职场暴力中刘涛选择反抗为自己另谋生路而逃脱恶性循环,可以说在暴力面前是韩晓婷自己选择不反抗的,这当然有背景不同,年龄不同而造成的处事差异和不得已,包括在现实中的校园暴力,那些年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那些受害者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但是我们会看到在暴力面前沉默只会让施暴行为愈演愈烈,而适当的反抗能震慑暴力,至少有一线生机,而反抗的方式是不是以暴制暴……难以定论。

    第三部分是很大胆畅想,未来世界的网络暴力,人言可畏,我们利用科技让黑暗暴露在阳光下,让正义得到声张,也会因为科技让一些人在阳光下焦灼而亡。如今微博上的校园暴力视频几乎是没有马赛克处理的,让我们关注到暴力本身而帮助受害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人肉出那些年少的施暴者,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可这样的代价该不该是多数人新一轮的网络暴力目标呢?这仿佛陷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看完这本书,恰逢微博上出现校园暴力视频,出于正义感和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我条件反射的想转发帮助受害者发声。可是那些视频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真容清晰可见,我转发为受害者发声,可同时也把那些年少的施暴者推上了舆论暴力的尖口,这样做我是否也成了网络暴力的一员,滋长了暴力的恶性循环......这确实很难界定或者说很难公正。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而达到熔炉那样的社会效果,恐怕不太可能,且不说社会背景,但从书本身来讲,太过单薄,戏剧性太强,对于王橙宇这个人物的刻画,很混,人物本身并没有太多经得起推敲的逻辑性

  • 4、 《刺》读后感_3500字

    《刺》读后感3500字

    刺可以保护自己,却也能伤害别人

    我从来不是荆棘里长出的花朵,可以说,我更像是含羞草,受到刺激的时候会选择躲避,会选择把自己藏起来。

    刺伤害人,却不易被发现,像极了和平社会里的暴力。这也是作者选择刺为小说之名的理由,蔷薇花的刺是校园暴力,月季花的刺是职场暴力,仙人掌的刺是网络暴力,几十年的时空跨度让韩晓婷从校园暴力的受暴者成为职场暴力的制暴者,让刘涛从校园暴力的围观者成为职场暴力的受暴者,让张蓓张蕾从校园暴力的制暴者成为网络暴力的受暴者,一系列的人物因为暴力而连接在一起,环环相扣,因果相应。

    当初看这本小说是被校园暴力这种题材所吸引,因为我自己有着一些相似的经历,和韩晓婷所受的伤害来比,我所经历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同样,和她内心的仇恨和报复心相比,说好听的我算是遗忘痛苦来保护自己,说不好听的我没在沉默中爆发,只在沉默中认怂。

    五年级下学期我从东北转学回到老家,作为转学生当时的口音自然还没有完全回到家乡的味道,上课被叫起来读课文下课就有男生在模仿,那个时候,班里24个男生13个女生,而我成为第14个女生,来到这个班里我才渐渐发现这个班算是阳盛阴衰,由于男生人多更有个别者算是村里的小混混,这几个人的小团伙在班里是无恶不作,他们带头欺侮女生,班里的女生们都怕男生,而也因为那几个男生的气焰嚣张,其他男生也不愿惹事情,久而久之,男生欺负女生成为班里的风气,而当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也都是男生。而我转学之前在哈尔滨所呆的班级就是非常平等,男女生相处十分融洽的氛围,所以和男生说话也从来不会考虑太多,大家都一样。

    想我现在和男生相处多显焦虑和不自然或许就是这次的转学引起的。人总会长大,也会遗忘。说实话,有些事情如何起因我记不清楚了。或许是我刚转学到这个班级里对男生说话比较随意让他们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其实这中间的事由还涉及到有些的人挑拨以及早熟而无知却令人厌恶的情绪,无妨了。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感受到班里笼罩的那种恐怖的氛围,从某一个时间点开始,我成为了他们那个小团体的攻击对象。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中午吃饭后回学校上课,一切从那开始改变了。

    “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说我不要脸”,就这一句话,我卷入了一场长达一年的校园暴力。不确定我所受到的伤害是否可以被称为如此,我还百度了它的含义。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可以肯定,当年我真的受

  • 5、 《刺》读后感_900字

    《刺》读后感900字

    这本小说不免让我回忆起初中三年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每当读到小说里的某些情节,我依旧能忆起那些画面。好在当时整个班级的同学都和我在一条战线,可能因为我是第一个站出来反抗压迫的人,我们的对面则是那个无能而且心胸狭隘的班主任。三年的时间,目睹了他无数次笑里藏针、恶意讽刺的嘴脸和百般刁难、暗中使坏的伎俩,而我依旧成绩名列前茅。并不是习惯了,而是我明白无视他就是最好的回应。前段时间有个新闻火了,说是一个青年暴打了曾经对他施暴的老师。我不会这么做,我认为做出这样行为的人还活在他被施暴的年纪,他的思想没有进步,就像小说里晓婷一样被“复仇”蒙蔽了双眼。在某些时候,以暴制暴不是解决办法,只有当事人看透了本质,从自身做起并影响他人不再用暴力反击,这些暴力行为才会终止,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然而,有些暴力行为我们必须以暴制暴,美其名曰“以正制不正”:前段时间“昆山龙哥”事件沸沸扬扬,当大家都在猜测最终那个反杀龙哥的人会不会受到制裁时,新出的法律明确规定“以对等的暴力手段进行反击属于正当防卫”。这样的法律修正一方面不但消除了广大群众在被暴力侵犯并做自身防卫时对于法律的顾忌,而且也警示了施暴者们;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一法律修正还可以有效降低犯罪率。可见,健全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暴力。因此,遇到类似于小说中的很多群体性暴力事件(校园暴力、职场暴力、社会暴力、网络暴力……),当道德作用失效时,就必须用健全的法律和系统的网络条例一道来制约和惩罚。正如作者所说,只有将网络用户的教育、医疗、买房、信用值都和他们的网络行为捆绑在一起,他们的网络行为成本才会提高,进而才能起到约束作用。这样一来,那些躲在屏幕后的键盘“侠”就不会再随意造势,那些真正的键盘侠的心声才能被放大并发光。最后,我的想法是:我们不推荐使用暴力,也绝不能无视那些被暴力侵犯的受害者,因为暴力事件的主角从来都是我们每个人,没准有一天可能会轮到我们自己,让我们发出一些理性的声音去减少那些暴力行为吧!

  • 6、 《刺》读后感_700字

    《刺》读后感700字

    第一次听到李尚龙这个名字是在四六级考虫的英语课程中,老师讲课很棒,没想到写作也很不错。先点赞一波[强]

    书中的文字很平实,部分细节可能因为用力过猛没有处理好,但内容和背后蕴含的意义却非常值得深思。关于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提起这两个词总是令人感到不安,因为它们牵涉了太多太多人痛苦的经历,甚而是一条又一条鲜活脆弱的生命。

    前者是我现在看完本书才下意识地反应过来,自己曾是一只脚踏入其中,幸而没有遭受太多不幸。但也曾听说同班同学当中发生过类似事件……对此我只能表示沉默

    也不知道当年那个小团体如今过得怎么样,会不会在某一时刻想起自己年少无知时那些不好的所作所为,并为此生出一丝丝愧疚?只希望每个受害者都不会被仇恨蒙蔽双眼,把自己本可以充满阳光的生活再罩上一层乌云阴影,不要像韩晓婷那样坚信只能以暴制暴(虽然我也觉得这句话很无力)而施暴者也能受到相应的惩罚。

    关于网络暴力,希望网民能搞清言论自由到底是什么概念,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有个数,学会尊重别人,这是根本所在。而网络与平台监管也可以参考书中提到的信用值这项技术等科技手段尽快加强推进监管措施,让每个人都知道,人是要为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付出代价的。

    校园暴力与网络暴力都不外乎是一群因为冲动而失了智的人引起的狂欢,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乌合之众。

    所以,看完这本书我能告诉自己的只是、群体的力量可以很大,但是也很可怕,是大到失控那种可怕。下次处于群体中做事发言,一定要慎言慎行,努力保持清醒,不要轻易被带偏了才是

  • 7、 《刺》读后感_1400字

    《刺》读后感1400字

    【关于暴力】 读的过程中我真的是被震撼到而且被感动哭了的,其实在我的认知里,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暴力存在的,特别是校园暴力。都是小孩子能有什么愁呢。但是正是都是小孩子的无知和无畏,才给他们更多的借口和理由去干这些事。看看张蕾说的:“我们还是未成年,还在受保护呢!”真的是这样吗?难道无知就能给一切的罪恶找到借口吗?难道伤害就不是伤害了吗?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或多或少的听过校园暴力,只是没亲眼见过。我能想到和我最有关系的类似这种经历的也就是小学的时候了。班级有一个女同学,家里比较贫穷,穿的不太好,而且性格比较内向,学习也不是那么好。班级就有人经常笑她,不怎么和她玩。虽然,我当时偶尔会和她交流,但是我不记得我是不是对这样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加入了这样的大军。好的是,在我们家乡,大家还比较单纯,还没有想到其他恶劣的方式。顶多只是背地里笑一笑。我不知道那个同学是怎么想的。但是看完本书之后,想到这个事,我就有点愧疚。虽然那时的我还小,但是这不能成为借口。作为以后父母,我们是应该要交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先树立好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这样才不会对孩子造成坏的影响。【关于施暴和受害者】 相信在看本书的人中,总有些人或多或少成为施暴者,也有些人是受害者。龙哥有句话是送给你们的:仇恨只能滋生仇恨,只有爱,才能打破恶性循环。虽然我们都不能要求你们去爱你们的仇人,但是你要记住,你的仇恨最终受害最大的是自己。虽然你不能选择去爱,但是你可以选择不去恨。很可能你恨的那个人正好好地活着,比你活的更开心。而且现实生活中也并不是像小说中那样,最后你都能够复仇。 对于施暴者,我希望大家看了这本小说之后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偶尔也能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也可以劝劝自己身边这样的人。因为世界还是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关注的,那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恶来关注呢?难道看到别人不舒服了,你就舒服了,你就幸福了吗?【关于奉献者】 看到最后一篇中关于警察,说 “警察永远是奋战在一线,不求回报的,只可惜有些害群之马,臭名远播,闹得我们名声都不好。”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也想在这里给医生伸个冤。医生也是这样的。大家因为医疗行业的一些事情,而对医生有了偏见。但是你想过没,你的亲人、朋友甚至是你,从小到大总需要医生的治疗吧。难道那些

  • 8、 《鱼就是鱼》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鱼就是鱼》。

    从前,有一只米诺鱼和一只蝌蚪是好朋友。

    有一天,蝌蚪长出了后腿,蝌蚪就说:“你看,我是一只青蛙。”

    米诺鱼说:“你怎么可能变成青蛙?昨天晚上你还是条小鱼呢,就像我一样。”他们争来争去没结果。

    最后蝌蚪说:“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就是这么回事。”

    接下来几个星期里,蝌蚪又长出了一对小小的腿,尾巴也快没了,最后他长成了青蛙。他爬出水面,跳到长满青草的岸上。米诺鱼也在不断地长大,长成了一条完全成熟的鱼。米诺鱼长长好奇的想:那位长着四条腿的好朋友到底哪去了呢?后来青蛙还是没有回来。

    终于有一天,青蛙跳进了池塘。米诺鱼问他:“你这几天都去哪里了?”

    青蛙说他周游世界去了,看到了许多奇特的东西,有鸟、还有奶牛、还有男人、女人、孩子。米诺鱼就想象着自己变成了他们的样子。米诺鱼想:如果我也能去环游世界,那该多好!

    后来青蛙走了,米诺鱼等不及了,想要去周游世界,跃出了水面,躺倒了草地上,但是他无法呼吸了。青蛙正好在附近捉蝴蝶,看到米诺鱼后,赶紧把他推回了池塘里。米诺鱼在水口呼吸,对青蛙说:“你说得对,鱼就是鱼!”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蝌蚪会变成青蛙,青蛙可以在水里,也可以在岸上,但是鱼不能离开水。

  • 9、 刺金时代读后感

    刺金时代读后感(一)

    看完刺金时代,是真心被打动。不单是林萧的自卑软弱,南湘的美丽蛇蝎,顾里的冷傲完美,唐宛如的奇异天真。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心灵的冲击。

    其实,不管最后他的结局有多悲惨,不管那时多么亲近的好友为什么变成今天这种局面。我们都应该明白,生活是戏剧化的。正像崇光所说过的那句话一样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像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因为,生活总是比小说要恐怖得多得多得多。

    这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

    旋转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机,把城市变成地下迷宫般错综复杂

    这是一个匕首般锋利的冷漠时代。

    在人的心脏上挖出一个又一个洞,然后埋进滴答滴答的炸弹。财富两级的迅速分化,活生生把人的灵魂撕成了两半。

    我们躲在自己小小的被窝里,我们微茫得几乎什么都不是。

    不得不说,郭敬明对时代的感知是细腻的。的确,我们微茫得几乎什么都不是。就不说什么着名人物了,我相信哪怕就是顾里,我们也做不到像她那样。哪怕她得了子宫癌,那又能怎么样呢?哪怕她最后的结局的确是在大火里死去,那又怎么样呢?她依然以一台高级电脑,以外表冷漠内心热情的性格活在我们心中。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情是想不到的,就像小时代里一样,难道我们会想到,简单天真甚至有些傻的唐宛如有一天也能变成像南湘一样眼神深邃,变得蛇蝎吗?不会,我们不会,我们只会抱着保证坐在沙发上期待着美好结局罢了。可是偏偏这就是事实。难道我们会想到,那么高大那么强大的宫洺有一天也会像一个平凡人一样为普通的人情世故而伤心么?不,我们不会。我们根本就不会,也不想想到这种结局,可是偏偏这就是事实。

    当然我一直认为这本书是充满着正能量的,就算不说林萧顾里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就只说崇光吧,他为了宫勋,为了宫洺的事业,从一个吸引了无数女孩子疯狂迷恋的全国着名作家,忍受整容的痛苦,忍受不能与亲友相认的痛苦,变成一个当红模特陆烧,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充满着正能量的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有人说,林萧,顾里,南湘,唐宛如她们的友情不堪一击,那我倒是想问问他,你最好的朋友能和你一起光着脚,只为了你的梦想,而飞奔在高架上吗?你最好的朋友能在所有人都背弃你甚至唾骂你的时候依然像把伞一样坚定地为你撑腰吗?如果不能,那么,你们的友谊,又算得上什么呢?一盘散沙吗?

    小时代,为友情,为爱,活下去。

    刺金时代读后感(二)

    曾经我在思考,什么是友谊?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自从我

  • 10、 《刺》读后感_800字

    《刺》读后感800字

    看蔷薇花的刺,里面张家姐妹因为“好玩”而对一名弱多次实施的校园暴力乃至精神暴力,感到揪心。拿家庭当靠山,拿无知当武器,拿年少当挡箭牌。

    看月季花的刺,韩晓婷为报复校园之伤使用职场暴力,抢别人男朋友。在这部分的最后似乎逃离魔掌的逃离魔掌,不了了之的不了了之。

    看仙人掌的刺,人物角色又跳到了五十年后,一切因为十几岁种下的因在古稀之年才各自得果。整本书情节老套,衔接不自然,跳来跳去。如果没有看到最后写这本书的缘由,没有暴力作为主题穿针引线,就单纯的人物故事而言,感觉很散。

    其实特别是小学,大多数的班级里都有一个任人欺负,打不敢还手骂不敢还口的被欺凌者吧,那时的我不会围观,只是看着他经常这样为什么不会反抗,为什么一忍再忍,现在想想可能真的是势单力薄,反抗不到位带来的是变本加厉。那时没谁会注意这些学生的问题,就算老师随意打骂体罚学生都是被家长赞同默许的。

    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暴力,出生在八零末九零初的农村孩子可能因为家里想要一个男孩而不断抛弃中间女孩的事情数不胜数,这算不算是亲情暴力。到后来我们是怨恨还是原谅?还是先是怨恨再是原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到如今我选择的是既不恨也不原谅,只是知道无论为何目的,世界上有人十月怀胎给过你生命,让你知道血缘的出处。但通常养比生的恩情更大。这不过是十多年间的心理变化。所以我并不认为一个人心里的恨,报复心,可以像韩晓婷,王橙宇,刘涛,张家姐妹他们之间那样,恩怨情仇可以持续到生命终结都不会削减。好歹有句话是“人心都是肉长的”

    一路走来,谁没有在爱情友情亲情里受到过伤害呢,虽然人们在各种伤害下容易走两种极端,变坏或者没变坏。即便都是锥心刺骨也都应该是一种历练,而不是为了证明,为了报复的一种动力。

  • 2019-11-16

  • 2023-02-10

  • 2019-09-22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2-12-27

  • 2019-10-22

  • 2021-05-10

  • 2019-10-20

  • 2019-10-23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16

  • 2023-05-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0-24

  • 2021-05-21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4-16

  • 2023-05-17

  • 2019-09-20

  • 2023-06-26

  • 2019-10-16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23-04-10

刺鱼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刺鱼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刺鱼读后感、2024刺鱼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