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 > 地图 >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2024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相关栏目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热门栏目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推荐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

(共 6599 篇)

  • 1、 读后感范本:皮卡成长记读后感怎么写

    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在阅读写的作品时,我们会得到一下启发和知识。为了更好地领悟书籍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是记录人们对于一本书的阅读见解和心得。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一篇的读后感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本:皮卡成长记读后感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皮卡成长记读后感【篇一】

    今年寒假读的书,曹文轩先生写的《我的儿子皮卡——跑偏的人》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

    这本书分为4个章节,分别写了皮卡在生活和学习中与家人、朋友和老师的种种故事。其中《絮絮》这一章,我觉得写得非常好,生动有趣、感情细腻地写出皮卡和絮絮两个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皮卡和絮絮是以前学钢琴时认识的朋友。絮絮是一个很可怜的女孩子,她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去美国再也没有回来,爸爸去南方工作了,所以把她送到叔叔他们家去住了。絮絮就转学到皮卡的学校。可是絮絮的堂妹和婶婶对她不怎么好,叔叔因为要上班,也没法照顾到絮絮。婶婶甚至连一盆兰花,都不肯借给絮絮拿到学校摆放。堂妹又处处为难她,抢她的东西,与她作对。在这个时候,皮卡帮了她很多忙。第一次,在下雪的时候,皮卡给了一把雨伞给她,自己冒着风雪跑了回家。第二次,在婶婶不愿意给她花的时候,皮卡把自己的花给了她,甘愿受老师的责骂。第三次,在她离家出走时,皮卡送她回到她的家。

    我觉得皮卡真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处处关心絮絮,帮助她。特别是皮卡帮助絮絮回家的细节,最令我感动。书中说有一天絮絮离家出走,是皮卡帮他叫了一辆出租车把絮絮送到了她自己的家。在她家,皮卡看到她家墙上的照片都是跟她爸爸在一起,没有妈妈。我觉得缺了母爱的孩子,就没有像我们这样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幸福。

    当絮絮要去南方读书时,皮卡很难过。“皮卡回到了家,坐在钢琴上。弹了许久都没弹过的钢琴,最后一串音符,好像是皮卡用拳头在琴键上一个一个的砸出来的似的。”我觉得这句话写得非常好,因为絮絮要去南方了,皮卡很不舍得她,他是跟絮絮一起弹钢琴时认识的,所以皮卡用弹钢琴的方式来表达他对絮絮的想念和不舍之情。

    絮絮真的好可怜,爸爸妈妈离婚了,只能寄居于叔叔家,可是婶婶和妹妹又对她不好。但絮絮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好朋友皮卡,每当她遇到困难时,皮卡就会出现在她面前。皮卡真是有一颗善良的心,絮絮也很幸运,有一个这么好的朋友。我们要像皮卡那样,乐于助人,在别人有困难时挺身而出。皮

  • 2、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天赋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天赋 开学时我参加了喆妈公益阅读的有奖互动话题,怀着重在参与的心情,和胡萍老师一起教育孩子,没想到这个令所有家长满怀热忱的好活动我竟然幸运中奖啦!感谢喆妈公益阅读,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和大家一样这些年育儿路上坎坎坷坷也日渐成熟了许多。这学期开学至今,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开心幸福,孩子也一天天懂事了许多,曾经的那些不愉快早已烟消云散。 收到《剑桥男孩成长记》我就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这两年育儿类书籍一直是我关注的,希望的是取百家之长,陪伴儿子健康快乐成长! 本书的作者胡萍老师,是独立研究人,中国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研究先驱,家庭教育专家。着有《爱的误区》和《善解童贞》系列。 孙云晓老师给本书写了序言,他说胡萍老师的作品真实犀利,个性坦率,以虔诚之心为我们读者端上了自己的私房菜,我也有同感,她把养育儿子详细过程及许多隐私和盘托出,一直在努力的发现和思考。 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天赋,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我不再信奉“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要管。”儿子五一节前的第二次月把关考试的前一晚,还在准备考试当天下午的学校辩论会内容,这事如果搁在以前,是我绝对不允许的事情,我会大发雷霆的训他。可是现在的我却坦然的微笑着跟他交流,“儿子,这两件事孰轻孰重,你要自己合理安排好时间哦!”结果是令我和儿子都非常开心的,辩论会进入决赛,考试成绩比上学期又有了飞跃。孩子需要学习,更需要生活实践。 孩子的每一个天赋就像一朵朵小花,随着生命的季节渐渐开放,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肥沃的土壤和适当的条件,耐心等待绽放的时刻。我们不是育儿专家,但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生命中都蕴藏着一颗充满与众不同能量的宝石,跟随孩子成长的步伐,我们不要被“木桶理论”局限住,应该让孩子尽情发挥他们的天赋,不要太在意那块短板。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文科生自居的儿子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可这在我看来应该不算短板呀!因为这可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小学数学算不清,那以后初中的数理化怎么能做对呢?这是现在唯一让我和儿子感到不愉快的内容,我不想抱怨应试教育对儿子的伤害!我承认我开窍迟了,错过了发现儿子学龄前那些与众不同的天赋,更没有去保护他,错过了儿子那些天然的激情。不管儿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从现
  • 3、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前不久无意中看到胡萍老师《剑桥男孩求学记》,感觉受益良多,于是立刻买回来了另一本《剑桥男孩成长记》,一口气读完,心中感叹,好书系列果然都是好书。

    一个草根妈妈,一个平凡的家庭,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天赋,寻找适合他的成长之路。

    这哪是一个草根妈妈,简直是集大勇敢大智慧于一体的不平凡的妈妈。

    我们来看看胡萍老师的不平凡之处在哪?

    1,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天赋

    真正成功的人,无论在哪个领域,无一不是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并将天赋全然绽放的人。

    所以,胡萍老师对孩子的探索的行为都不会限制,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所以她儿子根儿也从小充满着探索的欲望,探索开关与电灯泡的关系,反复按电灯泡开关,可以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玩手电筒,把电池拆了又装;玩积木,拼装飞机与四驱车等等这些“工作”,孩子专注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注重保护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四岁的根儿就提出了“地球的重量用什么东西来称?”,六岁时提出了“现在的猴子为什么不能变成人?”,初中时候便写出了《地球可能受到灭顶之灾》的论文。

    同时,发现和保护孩子对文化的激情,允许孩子有每天的动画片时间,极大支持孩子对地理和天文知识的探索,对于中文文字的学习也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孩子自己想学才教。根儿的学习兴趣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兴趣广泛,对毛笔书法入迷,喜爱国际象棋,喜欢研究数学,学习云南方言剧,英语狂热,当然也有一般孩子的规律——喜欢玩电脑游戏。

    在玩电脑游戏这一方面,胡萍老师的做法可谓是特立独行,让人瞠目结舌。

    根儿5岁的时候,电脑有游戏开始兴起,家里又没有电脑,胡萍老师为了满足孩子对游戏的喜爱,把儿子送到网吧,请网吧的老板教他。但是也有规则,每周只有周末两天可以去网吧,每次只能玩一个小时。

    整个小学阶段,都是这样的规矩。初中阶段增加到每次两小时,也只有周末两天时间。根儿也有控制不住自己游戏时间的时候,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多。

    而高中时期就放开了对孩子游戏时间的干预。

    胡萍老师认为,制定规则后要坚决执行,不可以任由孩子改变规则。从最初的“他律”才可以发展到“自律”。

    其中对根儿厨艺发展的描述占了很大篇幅,根儿从小喜欢下厨,父母满足他一切这方面的需求,而根儿也将这一个兴趣爱好发展到了极致,在最后剑桥大学的面试中,和面试老师大聊厨艺,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进入剑桥大学增添

  • 4、 剑桥家训读后感

    今天,读了一本舅舅发给我的电子书《剑桥家训》。

    正文是一个个生动有趣,又耐看的小故事,讲述着做人的勇气、自信礼让、道理、做事认真、、恒心等一切一个人该拥有的。每个故事后边还写有一段家训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向上!每读一个小故事,都在精神上给我莫大地支持,在事情上给我莫大启发。

    这就是《剑桥家训》适应每个人地一本书,有机会大家也去看看,相信你们读完后,会感到心情无比舒畅斗志特别昂扬!

    《剑桥家训》读后感

    剑桥大学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以其优异的教育质量著称于世,被誉为科学家的摇篮——近8xx年间,共产生了81位诺贝尔奖得主。剑桥大学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也培养了一大批社会科学的栋梁之才以及政治家,如培根、凯恩斯、弥尔顺、拜伦、福斯特、尼赫鲁、甘地夫人、李光耀等。剑桥大学的教育成果如此显著,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诀呢?读完这本书,也许你就会找到答案。

    《剑桥家训》是剑桥大学博士卡洛琳·李专门为自己的三个孩子编写的励志故事集。这些故事活泼有趣,涉及的范围颇广,有做人,有做事,有梦想,有成长,有挫折,还有爱和感恩。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都蕴含着深深的母爱,仿佛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激励孩子奋发向上,促进孩子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智慧、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帮助他们挖掘潜能,开发情商,一天天完善自我,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教子读本,父母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成长。

    “永远坐在前排”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可能太高了,但她所受到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誓言。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用五年时间来学习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

  • 5、 《优秀男孩成长计划必读》读后感

    这几天,我认真读了《优秀男孩成长计划必读》这本书收获多多,也真正认识了自己的不足。惭愧呀!树立远大的志向是男子汉必备的气概。我却每天无所事事,得意洋洋和弟弟玩着游戏,从来没想过要实现梦想。总觉得一切太早一切还来得及,妈妈叫我学习要加倍努力,小升初啦,我却满不在乎,甚至还认为妈妈太唠叨,一个字烦!比起小普京,现在的俄罗斯总统,他小时候就有雄心壮志,并且知道坚持为了理想拼搏,我真是差远啦!今天是劳动节,我也要发表我的男子汉宣言:爸爸妈妈请多给我时间,也请你们随时监督指导我,因为我也想成为了不起的男孩!

    作者:吴智翔,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韶西逸夫小学

    52班,指导老师:先如冰

  • 6、 男孩复仇记读后感

    男孩复仇记读后感(一)

    我有许许多多的书,有《格林童话》,《小飞侠。彼得。潘》,《木偶奇遇记》等等但是在众多的图书里面我最中意的也是最喜欢的是《王子的复仇记》--作者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文中,莎士比亚利用父与子之间的爱写出了王子给死去的父亲报仇的一个精彩故事。

    文章主要写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敌人是他的叔父---克劳狄斯他善于搞阴谋诡计,他引诱了王嫂乔特鲁德,并杀了自己的王兄,夺走了王位,并娶王嫂为王后。故事的开头是几个士兵守夜看守看见老国王的的鬼魂,接着陈述了王子在露台上见到父亲的魂魄提示自己父亲的死不是意外是另有其人,于是王子哈姆莱特决定找出杀害父亲的真凶。

    戏班子的演出使哈姆莱特确信了杀害父亲的凶手正是自己的叔父---克劳狄斯。为了报仇,并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王子假装因与奥菲莉亚恋爱不成而疯,然后在时机成熟就报仇。

    克劳狄斯发现哈姆莱特疯疯癫癫的时候,有些怀疑,派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以王子老同学的身份去试探王子疯了的原因。停了哈姆莱特同奥菲莉亚的谈话之后,他断定王子并不是因恋爱不成而疯,他已经预感到哈姆莱特知道了他杀害王兄夺王位的罪行,所以决定要除去心腹之患,他要借英王之手杀死哈姆莱特。但是在去英国的路上,船出了事故,所以这一计没有成功。这时候,雷欧提斯来了,克劳狄斯想,可以利用雷欧提斯为父报仇的心理情绪将他拉入自己谋杀王子的阴谋中。雷欧提斯上了克劳提斯的当,充当了克劳狄斯的杀人工具,以青剑毒人,自食其果,最后哈姆莱特杀死了克劳狄斯,但他因为中了没有解药的毒药,和他的杀父仇人同归于尽了。

    当我读完《王子的复仇记》时,我心想:结局是王子战胜了他的叔父,夺回了王位。让人高兴的事,丹麦国终于离开了坏人之手。

    男孩复仇记读后感(二)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为《男孩复仇记》的书。文中讲了伯努阿去奶奶家度假,一路上很顺利。但是到了村里,有个名叫克拉布耶的小男孩总是欺负他。伯努阿就想要反击,他反击成功了。他们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克拉布耶想要报复伯努阿,他拿了一条毒蛇想要吓唬伯努阿,可是没有吓到伯努阿,反被毒蛇咬到自己的手,有生命危险。关键时候伯努阿把他抬到了医院,他得救了。最后,他俩成为了好朋友。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做人要互相帮助。

    男孩复仇记读后感(三)

    我所读的就是堪称世界最佳悲剧的《王子复仇记》,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了最复杂的文学典型之一。

    《王子复仇记》是讲一位丹麦王子的

  • 7、 《剑桥大学》读后感1000字

    命运是对手永不低头/从来没抱怨半句不去问理由/仍踏著前路走青春走到白头/成功只有靠一双手

    我在暑假读过一本书《剑桥大学》,这书使我受益不浅,让我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便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阿信的故事》的主题曲。

    这本书中的白纸命运让我难忘不已:那博士看到那些学生垂头丧气的,就想改变他们。于是。博士教学生用白纸做各样的东西,表现白纸的命运。最后,博士总结说:一张白纸可以当废纸扔在地上,可以用来折纸,也可以用来写字一张字就有多种命运,何况是人?

    是的,纸的命运况且那么多,人的命运会更多,但有人会认为命运由天定。总埋怨天不公平,怎么自己的命那么苦,别人的命就那么好。其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像白纸游戏一样,就视乎你想要怎样的东西,然后怎样去实现它。

    我们大家都会有各自想要的东西,即各有自己的梦想,然而有的人能梦想成真,有的人梦想落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有的人会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有的人会守株待兔一样等梦想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有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就放弃,觉得这个梦想根本不能实现总之,梦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的行动,命运就掌握最你的手中!

    大家还记得海伦.凯勒吧?命运之神对她真是残酷啊,让她看不到光明,听不到声音。她的命运就像是被遗弃在黑暗角落里的被折断了翅膀的蝴蝶!多可怜啊!那样的生活跟死了没区别吧!可海伦.凯勒不是这样想的,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不断地、顽强地跟命运抗争到底。终于她重新长出翅膀,飞出黑暗,艳丽的翅膀在自由的天地间飞舞她进入了著名的大学,掌握了多种语言,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她活得比健全的人更精彩啊,那简直就是奇迹!

    我还想到了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身患肌肉萎缩症的科学家霍金、跳千手观音的聋哑人邰丽娜、担任全国政协的残疾人张海迪我不禁概叹:这些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最美丽、最耀眼的蝴蝶啊!

    可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却对自己的命运失去信心,自愧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结束了美好的生命。其实以他的才干,他足可以回江东发展,东山再起的。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改写了,为何他不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呢?太可惜了!

    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挫折总是有的,而只要我们不放弃,不半途而废,希望就不绝灭,我们就有机会创造奇迹。因为人生就像扑克牌。好的牌,但出的方法不对,结果也会变坏;坏的牌,出的方法科学,就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曾经历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参加了级的足

  • 8、 读《剑桥民国史》有感

    读《剑桥民国史》有感

    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史,我的了解其实不算详细。除了中学阶段能熟背"三民主义"、西安事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之外,对于这一段血雨腥风、民族求存的浩荡历史,我总觉得了解得不够深入。其实一国之国民如果不对本国之历史有过深刻的认识和反思,我想,是不足以称得上一国之国民的。所以,借此机会,能对中华民国(1912-1949)有一次具体的了解,也是必要且有益的。当然,我也想结合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edx中的一门哈佛《中国》公开课的学习经历简略讲讲那段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首先,为了真实地理解中国近代,我们应该理清楚关于20世纪初的中国究竟处在怎样的现实之中。从政治上看,"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称呼始于20世纪。虽然我们的文明历史有"上下五千年"之久,但是古时的历朝历代均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朝代"和皇帝的年号。今天是"明"的天下,明天可能就改朝换代,成了"清"的子民。同时,新上任的皇帝会牢记上一个朝代最后一任是如何昏庸无能,丢掉了整个天下和自己的命。因此,新的朝代总会实施休养生息、减赋轻徭之政策,直到将来的某一人皇帝再次受到骄奢淫逸的召唤,历史不断地重演。君王在变,年号在变,可是有什么维系着所有天下人的不变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吗?这个问题很难讲清,毕竟过去我们的身份认同不是"国家",而是类似"龙的传人"这种基于遥远历史的观念。

    19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了,英法百年战争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而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差异,我们很少受到大规模的侵略和压迫,于是这种意识并不强烈,直至1840年。随着英军的到来,不仅轰开了"大清国"的国门,也让人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国家"会被拖入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于是,许多有识之士诸如戊戌六君子、孙中山之先辈想尽种种办法求存。进入中国的不仅仅有科技和先进武器装备,也引进了许多新思想和不同的政治体制供当时的人们参考。到了1912年,"中国"才真正出现在世界上,成为第一个共和政体的国家。

    当然,这个"中国"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用到了一个新的、不同于封建的政治制度——共和制。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共和"?

    共和(republic),其拉丁文为res publica,牛津字典的解释是"非君主制的政治制度均为共和制".事实上,中华民国尝试了一系列的共和制度。列举如下:

    1912年至1915年:共和立宪制

    1915年至1

  • 9、 剑桥中国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史读后感范文一

    剑桥中国史是一部最合外国人心意的中国史。

    这就是我读后的感觉,简单的说,这部书中蕴含着外国人,具体地说就是西方国家(即欧美列强)对中国的期待,这可以概括成顺从、分裂、虚弱和全盘西化。

    尤其在中华民国这一篇中,这种期待后的失望之情跃然纸上。

    在抗战的篇章中,片面地写道共产党的军队从未参加过一次正面战场的会战,而对毛泽东关于深入敌后的战略方针也嗤之以鼻,认为除了造成国共两党的摩擦以外,没有丝毫作用。可文中令人费解和矛盾的是,多次写道因不满负责中国战区的美军军官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举动以及对共产党军队抱有好感和同情而先后撤换了史迪威和陈纳德,对于参与与共产党军队商讨与美军联合作战的军官们也全部调离,文中还指出在下级军官中弥漫的这种对共产党军队的好感直到赫尔利的到来才逐渐得以控制和纠正。可是我们知道,无论是史迪威还是陈纳德又或是那些在中国战区工作的美军军官们,他们都是纯粹的军人,如果共产党军队没有在中国战区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共产党军队没有积极地参与抗战,他们又怎么会对这些当时不被中国政府乃至世界认可的泥腿子军队怀有好感,又怎么会对他们艰苦而又无助的处境抱以同情,又怎么会对抛开国民党政府直接与共产党军队联合作战这一计划兴趣浓厚,把以上这些单单解释为是对共产党游击队对部分美军落难飞行员营救和保护的回报是不负责任的和不公正的。

    在解放战争一篇中,此书更是一反常态地坚定支持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而称共产党提出的多党联合政府是权宜之计是不可接受的,是挑起内战的导火索(一党专政是迄今为止西方世界对我国诟病最多的地方)。对于民众对解放军的支持和对国军的背弃则简单地归结为国民党基层官员的腐败而引起了民众对政府的恨。在三大战役的描述中,作者恨铁不成钢地痛骂杜聿明、卫立煌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无能,似乎在抗战篇中对这些黄埔英雄们的溢美之词没存在过。辽沈战役中民众自发地破坏铁路的行为被称为泄愤,淮海战役中250万民工为解放军支前与国民党孤家寡人的对比被归结为国民党缺乏后勤管理人才,至此一幅煮熟了的鸭子的形象已清晰地浮现在我面前。

    如果说此前的种种描述还只是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极度失望的话,那么在此书的末尾,作者则甩开了那最后一点矜持,彻底撕去了史学家的面具,公然赤裸裸地说,中国人民应该抛弃固有的国家统一观,像欧洲那样分裂成几十个国家,才能走向繁荣。

    真乃一派胡言!

    在我看过这部书后

  • 10、 有关面丑心善男孩成长故事奇迹男孩读后心得推荐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阅读奇迹男孩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奇迹男孩的奥妙!一篇优秀的奇迹男孩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有关面丑心善男孩成长故事奇迹男孩读后心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有关面丑心善男孩成长故事奇迹男孩读后心得(篇一)

    奥吉真的是一个奇迹男孩。

    说起来,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在倡导着“真善美”,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不是不知道怎么样是善良,只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害怕因为自己的善良而成为异类...但其实,善良,比什么都重要...

    奥吉就是个善良的人,他的家庭也给了他十足的爱,所以上帝是公平的,哪怕我们真的被别人嘲笑,也不应该自己怀疑放弃自己,“世界眷顾它所有的鸟儿”向阳而生,总有逆风盛开的那天。

    向着阳光,过好每一天!

    做好自己,按自己所向往的那样去努力,就像中考前一个老师鼓励我们的话“如果你想努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因为我们都胜过这个世界。

    每个人一生中都至少应该获得一次全场起立鼓掌的机会,因为我们都胜过这个世界。——奥吉

    如果每个人都是正能量的,用我们的行为来标榜自己,很多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话语,你做了什么比你说了什么更有分量。一个正能量的人,周身的气场一定会影响到他周围的人,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成为“乌托邦”“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也不是没有可能,我期待着...

    “比我们应该的更友善一点,”作为人类,我们所拥有的,不只是善良待人的能力,还有选择善良对待他人的能力。

    希望自己,此生尽兴,永远赤诚善良。

    有关面丑心善男孩成长故事奇迹男孩读后心得(篇二)

    这书太好了!我简直是一口气读完的。

    原本以为不过是小屁孩儿的故事,翻翻得了,没想到越看越好看,被吸引住了,被奥吉的一切,他的疾病,异于常人的相貌,他的家人、同学、朋友,以及他们一起经历过的事感动了。这书真应当多宣传,让更多的人读到它。不仅仅因为奥吉及其家人的勇气,战胜病魔,克服困难的勇气,还有周围人们的善良,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待残疾人的态度。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绝对赶不上人家对待残疾人那么尊重,所以我们在外面很少看到残疾人。看人家怎么从小教育孩子们怎么去尊重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2-02-16

  • 2019-09-25

  • 2022-05-26

  • 2019-10-23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6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0-24

  • 2019-09-20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2024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