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远和近读后感 > 地图 > 远和近读后感,2024远和近读后感
远和近读后感相关栏目
远和近读后感热门栏目
远和近读后感推荐
远和近读后感

(共 6067 篇)

  • 1、 远和近 1000字

    这世上,远和近究竟应该怎么定义,我不能确定。

    远方到底有多远,近旁又能有多近,谁能告诉我?

    有人说,企鹅的故乡是远方;有人说,地球的那面是远方;也有人说,去看一次大海,就是到了远方。但是,真正的远方该在哪里,又有谁会讲得清楚?我真的很向往远方:我想让自己的双脚真真正正地接触到珠穆朗玛的山巅,看看那里是否生长着植物,看着世间万物在我脚下生息繁衍,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壮阔;我想让自己切切实实地嗅到古都的气息,想象着一座座宫殿再一次耸立在那里,目睹着一个个王朝在我眼前兴盛和灭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沧桑。

    我希望的远方不是要有多远的距离,哪怕只是我所居住的城市的一个角落,只要那里的人过着和我迥然不同的生活,他们的习性,他们的历史,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那就是我的远方,就是我所渴望的远方,此时,远方与近旁是那么的相似,我甚至都分不清哪个才是远,哪个才是近,似乎远和近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同时存在的。

    人生之路是没有终点的,所以我们要一刻不停地向前走,去寻找生命中的远方,那时我们的方向,尽管它是那么渺茫,那么遥不可及,但是仍然要固执地向前,去追寻心中的梦。

    前进的道路本来是很容易的,可是总有太多太多的牵挂使我们举足不前,因此在功成名就、大悲大痛之后继续前进,则是太困难的一件事情。于是就有人选择了留在近处,放弃了追求很久的关于远方的梦。当前进的路上赢得鲜花和掌声,他们会在周围投射来的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中神情恍惚,满足于这点成就;当前进的路上坎坷不断,最后终于重重地绊倒,他们会在爬起来后舔着自己的旧伤,寻找千百个借口来告诉自己:停下来吧,够了!然后站在原地,看着更远的地方想:那里不属于我,一路跋涉到这里,看看来时的路,很长了。他们认为自己的脚下就是曾经梦想过的地方,殊不知这里仅仅应该是一个休息的小站。他们曾有过一个多么远大的志向,曾怀过一颗多么虔诚的心,为何最终只是行动了那么近的一段距离?在我的眼里,留在近处,就代表着妥协,代表着懦弱。

    我渴望永远的远方,尽管不知道它在哪里,何时才会到达终点,却依然怀着最初的梦想,向前努力着,纵使前路是艰难的,都不会轻言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地向命运挑战,才能超越今天的自己。

    所以,不要让懒惰占据了你的心灵,也不要执迷不悟,舍弃你所拥有的近出的一切,请相信远方的风景会更美丽。去远方探索,你就会发现,奇迹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

  • 2、 读《远和近》后感

    顾城的奇妙短诗《远和近》不仅思维空间广阔,同时在抒情状态下无息的渗透的玄哲情思更是让人不得不称奇叫好。

    其诗的开头以一个你字开头独成一行,形成箭弦待发的感觉。但之后的感情却缓缓而进,在一种无声无息的静态描述中,瞬间将读者带进了想象的高山旷野。即有山林星月,又有云霞静水,可以说思维的空间在一个看字上,达到了囊括一切的高度。但是诗的言语平静而忧郁,给读者也带来了同样的感受效果。因而使读者的想象始终无法摆脱你、我、云这三者的形成的视野,即而形成了某种视野的封杀。同时,也为引出下面的诗句,提供了顺水推舟的思维趋势。

    诗中的我和云作为你的顾盼,即可以说是种实与虚的选择,可谓精神与物质的抉择。那你究竟是热恋了我,还是狂恋了云?我的思考已开始发热,甚至都开始嫉妒了。嫉妒形成的结果便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语言仍旧是那么地平淡,甚至都让人觉得我的忧郁已在长期的你对云的狂恋中变得淡然,就连那嫉妒的心也已悄悄消失,留下的只有无数的空对缥缈世界的孤寂。于是我和你之间的距离在无声无息中拉大,梦想与现实在无声无息中拉大,精神与物质在无声无息中拉大。而在这里,顾城很残忍地再次将读者的视野封杀在你、我、云三者之间。即而形成了强烈的玄哲思辨,又无情地将读者的想象在一种莫大的寂寞的孤独的想张开想象的翅膀却又无力展翅的痛苦的视野之中。而这一切读者只能依靠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慢慢扩大视野,扩大其理解的空间。这也许可以作为别人所说的顾城的诗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一个理由。

  • 3、 顾城远和近读后感模板合集(8篇)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顾城远和近读后感模板合集(8篇)”,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顾城远和近读后感 篇1

    很早就买过顾城的诗集,印象里的是人应该是执着于“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他就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将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我始终记着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说的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大众印象里的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为什么呢?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拿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记忆外的顾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着)

    这是一本用来纪念的书。每首诗旁都影印着顾城手抄的诗稿,上面还会有些他随性画下的图案,许多诗后都附上了顾城姐姐的解注,或是校正词句,或是描述弟弟写作时的心情、背景,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记忆的味道。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却是另一面的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有惊讶之感,比如“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再细细读来,发现写作的时间大多在他的少年时。开始大量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却依然断断续续写着,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

    书的后半部是他的寓言诗,会给人另一种惊喜。在手抄诗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讽刺多有点荒诞,于一时一事,及至真荒诞,便成大讽刺,已不是对某些不合存在的事,而是对存在本身了。”话说得很透彻,用在他自己的寓言诗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些诗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处处透着诗人敏锐的才情和孩子般单纯的视野与顽皮。

    这本诗集帮助我们还原一个完整的顾城,一个朦胧诗外的顾城。

    一位当代诗歌史上的“童话诗人”!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

  • 4、 那么远这么近读后感2500字

    《那么远,这么近》是一部由陈思进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在美加生活30对年的经验总结了中西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还没见到这本书,先听说了书名,初听《那么远,这么近》,以为是本诗集,且想起了一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那么远这么近,读起来带着些忧郁的气质。

    拿到这本书,迫不及待翻开了目录,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本讲有钱人生活的书美酒咖啡、法国大餐、贵族城堡,还有奢侈品。单单看每一章节的标题,便是打开眼界。带着猎奇的心态,打开了书卷。

    本书作者陈思进,是一位在美国生活了近30年的金融家。这本书是他的西方文化探索之旅,十分精彩。既是文化探索之旅,那么前面所说的美酒咖啡之类,便不再只是一个物质符号,而是饱含了文化内涵。

    同中国文化,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一样,酒也是美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不同的是,中国的酒多是粮食酿造的,绿蚁新醅酒浊酒清酒,而美国的酒多是葡萄发酵制作的。

    葡萄酒分为很多种。干红葡萄酒是男孩喝的,产自葡萄牙的甜而烈性的葡萄酒是男人的饮料,而渴望成为英雄的男人必须喝白兰地。如果想成为英雄的男人们都去喝白兰地了,那么女人们则会喝闪耀着钻石般光芒的冰酒。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大致可见葡萄酒的分类,干红葡萄酒的度数不好,白兰地是烈性酒且品质很高,冰酒是甜酒也具有极高的品质。

    除了葡萄酒,常见的还有两种十分有名的酒,谷物发酵蒸馏的酒威士忌,可以自由调配的有趣的酒鸡尾酒。另外,我觉得上等的酒也是奢侈品,比如,一瓶1787年份的拉菲,曾被拍到156000美元的高价,像上等的冰酒、白兰地、威士忌也都可以收藏拍卖,价格还不菲。

    葡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葡萄酒被用于宗教祭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各大派对的主角。为了适应公司的文化,就必须学会喝红酒。在喝酒之前先晃动酒杯观看酒色,查看杯中红酒是否挂杯,再煞有介事地闻一闻酒香,尔后才喝一口喝酒,对于男人来说,是胆量,是气魄;对于女人来说,是浪漫,是情调。

    中国的饮品是茶,有十分丰富的茶文化;美国的饮品是咖啡,亦有丰富的咖啡文化。咖啡及咖啡馆文化形成于16世纪的土耳其,是艺术与知性的集散地,也是传统社交场所。咖啡文化的流行于传播主要归功于美国的电视节目,比如《老友记》中一

  • 5、 《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读后感

    《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读后感

    这本书的开头那封写给爸爸的信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是一封无法投递的信,因为作者的爸爸在七年前就已经去世,这本书是作者记载七年前为自己定下目标,与爸爸做的一个约定,文中说,我曾不惜一切代价,忍辱负重地向前走,终于完成了我们之间的这个生死秘密之约。这样的开篇比较煽情,人因为一个愿望而努力了七年终于实现了,但可以与之分享的人却不在了。生活中,我们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但有此书作证,是自己“小小梦想”的实现,以及对曾经约定的一个交代。 这本书里面的图片比较多,是一篇游记,边走边看、边写边拍的,因年少时偶尔看到“士林夜市”四个字,就萌发了想去看一看的想法,当文中写道,真的来到这里,我的心里好像没有那种“心终于放下来”的感觉。或许,这个梦想的种子已经变得好大好大,好美好美了吧……其实这种让偶然的想法去实现,和我的秉性有一点相似,我就是这样想到哪里做到哪里的人,也可以说是一种“小任性”吧,我不会在乎一些常人眼光下的惯例,所以,每次去旅游的时候,我从不跟团,不喜欢那种受约束的感觉,也不会因为别人说什么必去的地方而去,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己查询路线,也许去的地方并不是当地的游览胜地,但却是我想要去看一看的地方,比如去北京我去了清华北大校园走一走,感受一次全国顶级高校的书卷氛围。去上海我去了上海音乐学院看一看,在那里感受被音乐熏陶的气氛。去广州我逛遍了街上的所有书店,看书买书,那时候网购还不流行。去西安我去遍了各大博物馆,因为那时候女儿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她说最喜欢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而我那时对书法有点好感,所以我喜欢的是“碑林博物馆”。不炫耀不盲从,只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就像人们所说低调的人,行走在尘世间,眼神是喜悦的,身体是谦恭的,心底是平和的。 本书的作者自己在网上查询路线,定好住宿,然后就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背包客上路了,这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勇敢,也非常酷的事情,在十一天旅途中她也有过害怕、生病、受伤,搭过货车、黑车。本来旅游是来感受风光的美好,但作者却在哪里遇到了各种不同的人,在机场遇到贴心帮助的大叔,沙发客主人婉、小y,在阿里山遇到投缘的阿黑哥、西子湾遇到完美的地陪大叔以及一些同住民宿的人们,他们给作者带来的不同的视野和帮助,这种感动超过了风景和小吃带给她的影响,这些人都是偶然的相遇,以后也不会有交集,但那

  • 6、 《中国食辣史》读后感2000字-既近又远的辣椒

    辣椒,一种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食物。有人对它爱不停嘴,没有它就觉得食之无味,无辣不欢;有人对它避之唯恐不及,觉得吃了就会导致一身病痛。但是,无论是哪个区域的人,都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中国,是一个吃辣大国,就笔者身边的亲朋好友,笔者实地了解到的一些省份,都会面临一个看似随意实则却是无比挑战的一个问题:你,吃不吃辣?

    因此,笔者对于辣椒的兴趣油然而生,这种兴趣不是笔者从不吃辣椒到吃辣椒的转变,而是对于辣椒的历史、每个区域吃辣椒的原因、辣椒的变迁这些因素的兴趣。刚好,笔者偶然读到《中国食辣史》这本书,解答了笔者心中的一些问题。在此,笔者把读后感汇聚成文,以此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一、中国作为辣椒食用的第一个省

    辣椒是舶来品,明末时候从美洲传入中国,一开始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食用价值一直到康熙年间才被人所知,第一个吃辣椒的省份是贵州(康熙六十年《思州府志》载:海椒(辣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思州,即今贵州酉水流域。这条记载传递了两条信息:一是辣椒的食用是代盐的无奈之举,贵州是南方地区最为缺盐的省份,本省既不产盐,交通也极为不便,导致盐价太高,辣椒的种植条件优良,不用占太多地,不挑气候、土壤,因此是代替食盐下饭的最好调味副食;二是辣椒食用起源于当地的土家族、苗族。从贵州开始,尔后遍布川、渝、云、赣、湘、鄂等地区。

    除了贵州,陕西也是辣椒食用的一个重要地区。西北地区原本不吃辣,但是在同治年间,四川地区培育出了适合在温带地区种植的辣椒新品种线椒,这种辣椒突破了秦岭的天然阻隔,在关中地区广泛种植,从而成为了陕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以前,接受辣椒的省份大多以米食为主,从陕西开始,接受辣椒的省份也波及到面食。与南方不同的是,南方食用辣椒以辣椒酱为主,而北方则以辣椒粉为主,尤其体现在以陕西为起点的西北地区。从陕西开始,吃辣风气开始遍及新疆、青海、甘肃、西藏一带。

    二、对辣椒的几点澄清

    辣不是味觉,是痛觉,人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唯独没有辣,很多人说能吃辣,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表达自己能承受这种痛觉;

    很多人认为一个地区的人爱吃辣椒是因为该地区日照不足,雾气大,这

    个理由其实并不充分,因为世界其他地区(例如北欧、加拿大)有同等条件,但当地人并不爱吃辣椒,相反,很多日照充足地区(例如墨西哥、印度、东南亚),当地人反而爱吃辣椒,印度辣椒产量更是全球第一,所以,一个地区的人爱吃辣椒的原

  • 7、 远和近作文精华11篇

    掌握写作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作文流露出的感情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文笔好,还要思路清晰。是不是还在为写作文而忧愁烦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远和近作文精华11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远和近作文 篇1

    人,总是在这个世界上寻寻觅觅,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是得不到,就越想要得到。因为有距离,因为很新鲜。

    追求完美的东西,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不能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否则就会成为一种病态,拿捏得当是很重要的。

    从小到大,军训了很多次,记忆犹新的是初二那次。十四岁的女孩子什么都不懂。当我们踏进部队大门的那一刻,就感觉到一股严肃的气流向我们袭来。那个时候起,就不喜欢这个地方,因为我们所喜欢的,是活泼的东西,随着军训一天天进行,我们班的一些女同学竟然很仰慕教官,觉得教官很威严,也很英俊。那个时候,我并不在意,觉得他们只是一时兴起。到我们要离开的那个晚上,竟然有几个女孩悄然落下泪来,我不知所措,只好安慰她们:“等以后我们长大了,肯定能比他们威风十几倍呢。”

    我想大家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其实,远和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正因为有了距离,我们才有了追寻的方向,不至于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

    现在,追星越来越成为人们时尚的话题,例如:东方神起、飞轮海……我并不反对大家追星,但要有个度,不可以疯狂迷恋,懂得何时收手是最关健的。

    这也是“事不关已,关已则乱”的道理所在。画家作画时,站在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退后几步瞧瞧啊。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退后呢?其实,退后是为更好地观察画的整体布局和色调。同样道理,对于自己的事,人们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退几步想想,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许会海阔天空呢。

    花儿因为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显得绚丽夺目。情感的宝贵在于丰富多样,因距离产生的伤感便是最动人的一种,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思念家乡、怀念故人的诗篇是最为缠绵的。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诗句,都是诗人在孤独无诉时写下的,可见距离是诗歌的发酵物啊!

    生活的船不能没有距离的帆,不论是远是近,只要那思念的心紧紧相连,那么即使天涯也是咫尺。

    远和近作文 篇2

    人生如一场漫长的旅途,一路上有桃李杏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平坡宜人,也有高山深泽……虽能说是漫无

  • 8、 《樱桃之远》读后感

    看了《樱桃之远》,我是那么幸福又那么难过。面对着一面镜子,我看到我迷惘的瞳人里那些翻涌着的惶恐。因为在这个离奇又无比真实的故事里,我清晰地感觉那之中有我的影子。确切地说是我们吧——成长于这个年代可怜的孩子们。

    感触最深的是段小沐对小杰子的爱与杜宛宛和纪言的诀别。为什么,为什么一味地付出换不来同样的爱甚至换不来一点点的同情?开始只是觉得罪恶的根源在于小杰子,是他那颗被毒汁浸透的心使他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可是仔细想过之后才明白,我们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小杰子”呢?对于别人的付出视而不见冷眼相待,非但见死不救反而落井下石。我们才是真正的恶魔。

    为什么,为什么在深爱的人面前却没有勇气去宽恕,去原谅?只是心痛一点点的被抽空,同时也带走了爱。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不是谁策划的阴谋,而是一个上帝编织的圈套,一个永劫不复的误会。我们只能在无奈之中苦命挣扎,最终找不到出口。最终心痛到无以复加。是我们太过倔强,而倔强的背后藏着一个不堪一击的躯壳,一碰就会碎。谁知道灿烂的笑脸背后是否有深深的忧伤?

    如果我们不那么倔强,也许就不会深深地彼此刺痛对方,那么,骄傲的杜宛宛公主是不是就会与英俊的纪言王子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了?

    可惜,他的话那么坚硬那么冰冷,而她,走得头也不回。

    郭敬明的小说不断地出现许多新的人物,最终一个一个的消亡;而张悦然小说中的人物全部鲜活地存在,包括那个已故的亡灵段小沐。即便是在故事的结尾。

    也许这就是生活,好像一切都不曾发生过,那些轰轰烈烈爱过恨过的人,也平静地生活下去。只是我们的记忆,早已散落在别处。

  • 9、 读《近看美国》有感
    美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带着无限的好奇,开始了对《近看美国》的阅读。遗憾的是,只是看了有关美国的诞生,其他的还未看完,但也感触良多。 五月花好——美国精神的火神。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欧洲人-哥伦布,留下一部分人,并把岛上为数不多的"玛雅”人屠杀。随后,一艘名叫“五花号”的大船,乘风破浪,载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但都对自由、民主无比向往和追求的人,将在这个荒岛创造奇迹!其中,在新环境下的种种不适,如传染病、严寒、饥饿等,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就在这时,善良的印第安人送来了补给品,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由此,伟大的感恩节诞生了!但后来,残忍的美国人开始屠杀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并不断掠夺和拓宽他们的疆土。由此,认识到美国因其复杂的文化、名族、宗教,决定了他们自由、平等的精神气息。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 自由女神——火炬照亮天堂之路。没有古老渊源,不同血脉的人,就靠着对自由的热爱,一步步崛起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独立宣言》后,美国得到了独立。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哈德孙河的自由岛上就矗立着庄严而美丽的女神。传说,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窃天火,自由女神点亮灯塔为移民们指明道路。在众多热爱自由和民主的人们看来,这不仅是雕像,更是美国的精神。就是自由指引他们创造、自信、与众不同,不断发展。自由的 背后却是严格的法律,高度法制的国家。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和学习美国,放眼中国,有几个人懂法,又有多少严格执法?再看有多少人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有多少人失去创新和自主思考的人? 移民浪潮——追随光明的朝圣者。号称“种族大熔炉”的美国,充满了机会和诱惑,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就是因为美国的包容性,吸引了不同的人,为美国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技术、知识、廉价的劳动力,为美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动力。就这样,美国不断的在发展,成就了移民者,但也可以说是移民者成就了美国。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短短的几年,中国就从科技强国,逐渐被挤兑和淘汰,这很好的说明对外开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重要性。对于个人,只有终身学习,才会发展,不会被淘汰。 读书真的是一件有趣的事,也算是一种学习,也让我看到美国与我国的差异,启迪了我的人生。

  • 10、 冯志远读后感

    冯志远读后感(一)

    我要上学呢,每当我想起影片中那个八岁小男孩张建华的这句话,电影《冯志远》中的画面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难忘沙海中年轻英俊满腔热诚的冯志远邂逅小男孩的情景,难忘冯志远晓之以理走访学生家长的情景,更难忘冯老师离开鸣沙中学时学生手捧蜡烛与他依依惜别的情景。

    我在上中学时也曾听老师分析讲解并熟背过《岳阳楼记》这篇散文,但给我震撼最大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影片中双目失明的冯老师饱含激情的那场朗诵,那是怎样的意境又是怎样的情怀,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我会以别样的情怀再读《岳阳楼记》,感受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怀。

    当张建华在病床前双手紧握冯老师的手说出老师,学生不孝时,我的眼睛潮湿了,这句话饱含着学生对老师怎样的热爱和不忍啊!如果没有冯老师,也许张建华的命运将会改写,许多人的命运将会改写。冯老师虽然离开了三尺讲台,但他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激励我们所有的从教者!

    电影观后所感,以期与诸位同仁共勉之!

    冯志远读后感(二)

    看了电影《冯志远》心灵又一次被洗涤,灵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种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青春和热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种无私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高尚的师德,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冯志远四十几年扎根西北,献身西北教育,一个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电影的展开与延续那么平淡,平淡得几乎让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节:浩瀚又缺少生机的黄沙漠,贫穷又落后的大西北,一个来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被安排到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开始了他的教书支边生涯,与孩子的点点滴滴平凡的如沙尘可是,当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次电影看得真正有意义!当看到失明后的冯志远老师躺在病房里的时候,我感觉喉咙一下子堵得难受,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样的一段人生啊:那个有着先天性眼疾的冯志远老师,远离了大上海的妻儿,在黄沙漫天的西北黄土地上无声无响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无法执教。四十多年哪,这漫长的时间,电影没给我们展示多少冯老师的生活困难,(.org)可是这四十多年的艰苦生活和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使他的眼疾复发,当满头银发的冯老师坐在桌前会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时的他耳边是不是还回想着当年那个学生张建华单纯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学呢!我也不知道冯老师眼前有没有浮现出调到另一所学校时晚上房间外那两排由学生手

  • 2019-11-11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4

  • 2023-04-0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3-04-28

  • 2019-10-24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1-04-25

  • 2021-07-26

  • 2019-10-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2

  • 2022-12-1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12

  • 2023-01-25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12

  • 2023-06-20

  • 2019-09-20

  • 2023-01-14

  • 2023-06-0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0

远和近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远和近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远和近读后感、2024远和近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