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山高路远观看心得 > 地图 > 山高路远观看心得
山高路远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山高路远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山高路远观看心得推荐
山高路远观看心得

(共 6396 篇)

  • 1、 谈乐观——读《山高路远》有感

    以前听人提起有青春年华在,就有汪国真的诗在。近日,拜读汪先生的《山高路远》之后,我才对这句评价有了切身体会。

    《山高路远》这首诗大量采用了对偶句式,读来音律和谐,富于音乐美。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诗形象含蓄地昭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山再高,路再远,勇敢执着的人方可到达。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昂向上的青春气息,表现了当代青年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读过这首诗后,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作者乐观向上的心态深深影响了我。原来在面对漫漫长路,巍巍高山时需要如此的精神面貌。至此我明白了乐观的人生意义。

    乐观,指对目前的处境不畏缩,豁达的态度。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乐观,乐观的人必能超越自己,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面对同一件糟糕透顶的事,乐观的人总会想办法解决,相反,不乐观的人会闷闷不乐,最终放弃。乐观,能在绝境中给人以动力,能在失败中予人以自信。就如作者在诗中写的那样:双脚磨烂,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如果不是依靠顽强的信念,乐观向上的态度,二万五千里长征怎会胜利,从山村走出的中国共产党又怎会缔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没有比较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 2、 《山高路远》读后感400字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机遇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汪国真,他写这首诗是献给中国第一位登山女运动员,这首诗在不久之后将献给另一位登山运动员。

    这位老人名叫夏伯渝,他的一生就描绘了这首诗的大意。

    他一生的目标就是登穆郎玛峰。1975年第一次登山。让他失去了双脚。第二次登山遇到雪崩。第三次登山,遇到地震。第四次登山,在距离峰顶94米时下起暴风雪。为了队友的生命安全决定离开。在43年后,2018年已经69岁高龄的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他的事迹让我知道什么叫坚强,让我理解了什么叫乐于助人。他能不理会无脚的痛苦,毅然前行,这让我很震撼。我觉得我以后要心有梦想。虽然不能像夏老那样登珠穆朗玛峰,但是要坚强、乐观、执着做好每一件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 3、 《山高路远》读后感_五年级读后感400字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机遇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汪国真,他写这首诗是献给中国第一位登山女运动员,这首诗在不久之后将献给另一位登山运动员。

    这位老人名叫夏伯渝,他的一生就描绘了这首诗的大意。

    他一生的目标就是登穆郎玛峰。1975年第一次登山。让他失去了双脚。第二次登山遇到雪崩。第三次登山,遇到地震。第四次登山,在距离峰顶94米时下起暴风雪。为了队友的生命安全决定离开。在43年后,2018年已经69岁高龄的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他的事迹让我知道什么叫坚强,让我理解了什么叫乐于助人。他能不理会无脚的痛苦,毅然前行,这让我很震撼。我觉得我以后要心有梦想。虽然不能像夏老那样登珠穆朗玛峰,但是要坚强、乐观、执着做好每一件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 4、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_1000字

    只要你有勇气和胆魄,你就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那么世界上的最高点便是你;只要你有毅力并且够健壮,你就可以走过地球的长度,那么世界上最长的便不再是赤道的距离,而是你脚的长度。

    ——题记

    她,是一个芭蕾演员,出身于舞蹈世家,有着较好的面容和曼妙的舞姿。然而,命运就是这样作弄人,在一次车祸中,她失了双脚。脚,这对于一个从小对舞蹈热衷并痴迷的她来说,应该是比生命还更重要的,但是,她却失去了脚,连走路都成为问题,还怎么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呢?怎么办?命运之神在她面前横起了一道高山,她能攀上它吗?然而,她就是不向命运低头,从此轮椅便是她的舞台,她在这个舞台上刻苦地训练着,虽然艰难,但她一直坚持着,因为要成为优秀的芭蕾演员,就是她的梦,有梦的人生才会美好,脚,不过是梦的一个支点而已,没有了脚,轮椅同样能旋转。最后,她终于重返芭蕾舞台,并成为一名出色的芭蕾演员。她,凭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终于攀上了那命运之神给她设置的高山。山虽高,但还是败倒在她的脚下。

    他,是拉面馆的一位师傅,十几年前,他打点行装,告别父母,出外学习厨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万人注目的焦点。可是,后来一场怪病,竟夺去了他的味觉。失去味觉,这对于一个从小立志成为一名顶级厨师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命运之神在他面前也横起了一座高山。同样,他也没有因此绝望,因为世上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都能攀上高山,于是,他默默收拾行囊,离开了他梦想的繁华都市,来到小城做起了拉面,他要在这条路上攀上高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办起了面馆,并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拉面师傅。他属于绕道而行,但也登上高山,他比山高。

    她,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命运之神并没有关顾她,而是处处设坎折磨她,但她并没有屈服。在儿子死后,她毅然用她羸弱的双肩担起了照顾孙女的重担,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孙女上大学。这条路好漫长。她是个文盲,家徒四壁,在变卖了一切之后还剩下5元钱,可是她会纳鞋底呀,于是365个日日夜夜,她便这样天天纳着纳着,纳完之后就拿去市场卖,卖完之后再买面布料接着纳,而她所纳鞋底赚的钱,从不舍得用,她说,那是她为孙女存的上大学的钱。最后,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样一个颤微微的老人终于一针一线纳出了一个大学生。这条路是很漫长,但她终于走完了,她的脚比这路更长。

    相信自己,人生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不要在意你现在的环境,珍珠不是在海水里,而是在蚌壳中艰难

  • 5、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_1000字2024

    只要你有勇气和胆魄,你就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那么世界上的最高点便是你;只要你有毅力并且够健壮,你就可以走过地球的长度,那么世界上最长的便不再是赤道的距离,而是你脚的长度。

    ——题记

    她,是一个芭蕾演员,出身于舞蹈世家,有着较好的面容和曼妙的舞姿。然而,命运就是这样作弄人,在一次车祸中,她失了双脚。脚,这对于一个从小对舞蹈热衷并痴迷的她来说,应该是比生命还更重要的,但是,她却失去了脚,连走路都成为问题,还怎么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呢?怎么办?命运之神在她面前横起了一道高山,她能攀上它吗?然而,她就是不向命运低头,从此轮椅便是她的舞台,她在这个舞台上刻苦地训练着,虽然艰难,但她一直坚持着,因为要成为优秀的芭蕾演员,就是她的梦,有梦的人生才会美好,脚,不过是梦的一个支点而已,没有了脚,轮椅同样能旋转。最后,她终于重返芭蕾舞台,并成为一名出色的芭蕾演员。她,凭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终于攀上了那命运之神给她设置的高山。山虽高,但还是败倒在她的脚下。

    他,是拉面馆的一位师傅,十几年前,他打点行装,告别父母,出外学习厨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万人注目的焦点。可是,后来一场怪病,竟夺去了他的味觉。失去味觉,这对于一个从小立志成为一名顶级厨师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命运之神在他面前也横起了一座高山。同样,他也没有因此绝望,因为世上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都能攀上高山,于是,他默默收拾行囊,离开了他梦想的繁华都市,来到小城做起了拉面,他要在这条路上攀上高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办起了面馆,并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拉面师傅。他属于绕道而行,但也登上高山,他比山高。

    她,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命运之神并没有关顾她,而是处处设坎折磨她,但她并没有屈服。在儿子死后,她毅然用她羸弱的双肩担起了照顾孙女的重担,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孙女上大学。这条路好漫长。她是个文盲,家徒四壁,在变卖了一切之后还剩下5元钱,可是她会纳鞋底呀,于是365个日日夜夜,她便这样天天纳着纳着,纳完之后就拿去市场卖,卖完之后再买面布料接着纳,而她所纳鞋底赚的钱,从不舍得用,她说,那是她为孙女存的上大学的钱。最后,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样一个颤微微的老人终于一针一线纳出了一个大学生。这条路是很漫长,但她终于走完了,她的脚比这路更长。

    相信自己,人生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不要在意你现在的环境,珍珠不是在海水里,而是在蚌壳中艰难

  • 6、 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每当我们看了一部有意义的影视剧时,都忍不住要分享出来,那么你知道关于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去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一)

    我们都上过学,可有的人上学路上,家长接送,平平安安的;有的人却翻山涉水,面对无数困难。尼泊尔的孩子们正是如此,他们的上学路充满危险与艰辛。

    6点整,天刚破晓。尼泊尔昆普村的孩子们早早起了床,先帮家里干农活,到8点了,他们整理好校服,向山的那边——什里阿达莎学校出发。这些学生里有十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有4岁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一起徒步翻越4千米海拔的高山,两次通过特尔苏里河上已经生锈的铁索,虽然随时可能掉下去,被河水淹没……但他们不放弃上学,一直勇敢前行。再看看我们吧!因为作业多就抱怨;因为刮风下雨就迟到;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放弃宝贵的机会……不像昆普村的孩子们,他们面对高耸入云的大山,湍急的河流,毫不退缩,一直勇敢无畏的前行,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勇敢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大路,虽然路上会有风、雨、雷、电……但是跨过这些坎坷,我们将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昆普村的孩子们的上学路虽然艰辛,但是他们也有别样的快乐,为了梦想,勇敢前行着。我的眼中仿佛出现了他们在山坡上为了不迟到而奋力攀爬的情景、他们在河流上努力划绳索的背影、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身影……这让我备受鼓舞,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为梦想奋力前行。

    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二)

    今天,我们班同学一起看了一部电影:《翻山涉水上学路》。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肯尼亚大草原上,马赛人的孩子们想要上学,就必须横穿过一个大草原,而在这个大草原上,生活着很多食肉的危险动物;还有其他大型的动物,比如:大象,水牛等,它们都可能对孩子们造成伤害。有些孩子,他们的家离学校竟然有20多公里的路程,走一趟需花上几个小时。马赛上大多十分贫穷,为了供孩子们上学,他们要支付1到8美元不等。学校只为住宿生提供午饭,走读生每天都要来回走这个危险的路,他们只吃早饭和晚饭。住宿生每一个月回家一次,因为他们需要回家拿住宿费。

    这是个系列纪录片,一共有四部。这些孩子,他们的上学路是世界上最艰难而又最危险。每次走这条路都是一次赌博,赌金就是自己的生命,如果赌赢了,他可以获得半天的知识;可是一旦赌输了,那他们就将一去不复返。

    生活在这个草原上的孩子,他们的上

  • 7、 观看《基石》心得
    篇一:学习党教片《基石》心得体会 《基石》介绍了王辉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基石》选题从身边的基层党组织入手,通过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国企、教育、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等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片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深受教育,下面结合本支部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感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基层工作很重要。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小米加步枪走向神十进天宫。做好支部的党建工作,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社区乃至地区的生产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社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之源。面临着市场的竞争,社区人才如何挖掘、培养,人才如何稳定,新一代人才队伍如何建设?是当今社区发展亟需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思想工作使大家树立一种为国企、为党的事业做出奉献的一种精神;通过关心、解决社区居民的切身问题和困难,为群众做实事,同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地方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出更好的地方经济效益,推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 篇二:观看《基石》记录片心得体会 今天例会结束后,支部组织党员进行观看和学习电教片《基石》。《基石》电教片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观看中,片中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典型事迹和人物让全体党员教师深受启发,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对本人来讲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自
  • 8、 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心得体会四篇

    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心得体会四篇

    小编寄语: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讲‘一带一路’故事?他们应该是那些天天在路上,不停找思路,但经常被感动的人。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心得体会四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六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在海内外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正掀起一轮收视热潮。这部以全面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的纪录片,视野开阔,气势恢宏,既具有史诗般的气象和风范,又具有叙事诗的细腻与凝练,突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主题,实现了政论性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作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东方智慧,它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历史深刻的启示。如何回顾和审视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历史的纵深处开掘出新意和新的认知境界,是纪录片《一带一路》首先面临的考验。

    借助15世纪初期绘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纪录片《一带一路》细腻地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带给人的认知变化。这幅古老的地图,清晰地标注着欧亚大陆的海岸线和非洲大陆的大致位置,展现出五六百年前东方人对于整个世界的概念。在现存文献中,这是非洲第一次被标注在地图上。切入历史细密的肌理,纪录片《一带一路》由此开掘出历史一个纵深的切面,展示出历史的某种面相。

    在漫长而广阔的时空中,丝绸之路构筑起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与文明交往最具象征性的知识图景和历史记忆,代表着中国与亚洲文明曾经的辉煌与兴盛,反映着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规律。活跃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技术发明的传播,文化艺术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用一个个事例证明: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跃进,人类文明的升华。这既是创造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兴衰的法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纪录片《一带一路》把对丝路历史的回顾提升至对于历史规律的认知层面,从理论思辨的高度展现出丝绸之路的历史启示。

    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为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纪录片《一带一路》以凝重凝练之笔,透过对历史

  • 9、 《情比山高》观后感400字

    《情比山高》观后感 市镇小学六年级一班 张一冉 近日老师在教室组织观看了一部电影---《情比山高》。 这是一部富有大时代下的爱国情怀,彰显了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在国家危难之际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滇缅公路修路的主力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条绵延千里的高山公路,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有力地支撑了的中国抗日战争,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滇缅公路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已为大家所熟知并永载史册,近千公里的山区公路,跨越五条大江,穿过六座大山,当地数十万群众历时八个多月,修成后被认为是第二条长城的民族保卫通道和反击通道,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当公路要穿越神山神林,扰动山民祖宗安息之地时,老百姓怎能接受修路的事情呢?在关键时刻,县太爷现场只作了一个几千里之外前方在打仗,我们要和力民众、团结一心、一切以修路为主的动员演讲,而规模不大的地母寨、雷公寨在前方分别阵亡166人、74人的悲惨情况下,毅然决然作出了炸开神山神林、让公路穿过、一切为了抗战的决定。他们已经完全明白了,认为神山、神林有什么不能炸的!不能让天上的孩子耻笑咱们,刀把儿高度以上的人全部参加修路。这种朴素的情感,就这样瞬间冲破了全寨子的人之前对神山神林的死守,那么质朴地反映了我们中国老百姓在国难当头之际几千年以来不变的情怀,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同学们,莫忘国耻!不要耽误宝贵的时光!赶紧学习,要利用宝贵的时光,创造伟大的时代,要为我们的祖国争光! 下课了,而我的心却迟迟不肯放下!《情比山高》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会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指导老师:李米霞
  • 10、 观后感2024:观看《冯志远》观后感(690字)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在看完作品后,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是丰富且多元化的,观赏影片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观后感2024:观看《冯志远》观后感(690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观看《冯志远》观后感(篇一)

    公共事业局组织我们全区教师去滨海一中观看电影《冯志远》,心想就是一部普通电影。可是看完之后却被这部电影深深的打动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顿时涌上心头 ,心中的思绪随之飘动。

    1958年的冬天,28岁的冯志远听从祖国的召唤,他毅然放弃了大上海安逸舒适的生活,来到西北边陲宁夏支教。20xx年夏天,71岁的冯志远离开了宁夏。谁也没有想到,在西部的土地上扎得如此之深,42年啊!充满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学生的挚爱。

    上《海燕》一课,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景中去,课堂上激情飞扬,把自己融化到教学的情境中。冯老师总是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

    冯志远早年就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俗称“夜盲症”,据说这种病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千万不能用眼过度。可冯志远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备课、批改作业,以至他双眼的视力每况愈下,最终导致双目彻底失明了。这没有影响到他进入学校,拄着一根细细的竹竿艰难的走上讲台。双目失明的冯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真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好体现 。见此情景,我的眼前一片模糊,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漆黑的日子里,冯志远的内心是明亮的。

    病榻之上的冯志远依旧不忘教育事业不忘学生,说:“如果现在还让我当老师,我依然愿意。虽然我看不见学生,下不了床,但我还能说话,我可以为学生们讲讲历史,讲讲做人的道理。”冯志远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激励着每一个老师。

    观看《冯志远》观后感(篇二)

    今天,我校师生去观看电影《冯志远老师》。

    这部电影讲的是冯志远老师响应祖国号召,到远方西部的鸣沙中学去执教。这时他还是带着视网膜病。不久,他又被调到更远的关帝中学执教。由于冯志远老师长期用眼,一天上课时看东西模糊不清,忽然眼前一黑,昏到了。这样导致了冯志远老师双眼失明。冯志远老师还坚持不懈的做了5年的盲人教师,才正式的退休呢!

    我被冯志远

  • 2022-06-22

  • 2019-11-02

  • 2019-09-28

  • 2021-08-26

  • 2021-07-26

  • 2019-09-28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9-01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06-17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1-04-25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1-08-24

  • 2023-04-1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3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1-12

  • 2022-12-19

  • 2022-06-27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1-12

  • 2023-06-20

  • 2019-11-08

山高路远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山高路远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山高路远观看心得、2024山高路远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