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宋史读后感 > 地图 > 宋史读后感,2024宋史读后感
宋史读后感

(共 1240 篇)

  • 1、 如果这是宋史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因为疫情影响而足不出户。正当我盘算着如何打发假期的时间时,爸爸却替我选好了一本精妙绝伦、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如果这是宋史》。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宋朝真实的一面:太祖赵匡胤虽是篡位得天下,但其发家是靠开疆扩土,一统中原而来。宋王朝始于武功,却不重视武功,重视文臣,却因文臣灭国。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分割的五代十国,让汉族人再次统一,汉文化历经三百年的演变,变了多少味道?各色人等,各种丑态,各种奸佞,各种唯利是图,各种损人利己,各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层出不穷,忠孝之士不是没有,只是力量太弱了,往往被抨击地面目全非。

    两宋三百年,留给后世的印象是“弱宋”,他的弱不是因为武将,而是因为文臣本身的因素,自缚手脚,各种机会摆在面前都抓不住。更有奸臣小人视国家利益为儿戏,满足自己的利益。两宋的皇帝也是,为什么就不强势一点呢?如能有明朝皇帝百分之一的毒辣都不至于如此。

    可转念一想,正是在这样昏暗的大环境里,才诞生了那么多不可一世、千古留名的宋代大豪杰——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那个“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晏殊;那个写《醉翁亭记》《生查子》的欧阳修;那个七八岁砸缸,后来又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那个文能写词,武能对抗金国的辛弃疾......

    我看这本书的快乐就在这里,能看到了好多语文课本里熟悉的人名。而且因为从小就熟读他们的诗词,熟悉他们的事迹,就好像认识他们一般。

    宋朝的灭亡,给中国的影响不仅是王朝的更迭,而是中华大地整体的沦陷,文化的沦陷,虽然元朝保留了汉文化,但汉文化的风骨,“宁教身死,不教名灭”的气节随着崖山陆秀夫携帝跳海,十万将士跳海追随,文天祥从容赴死被挤搾将尽。

    汉文化中丑陋的那一面显现出来,汉人的价值观已经被扭曲了。再也找不到温和而不失武功,强悍却不失风雅的汉唐之风。汉文化从宋朝变得畸形,再也没有矫正过来。

  • 2、 读《宋史》有感

    最近,我花了几天时间把《宋史》看完了,感受颇多。

    《宋史》是对于宋代的政治、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的记载。

    让我深印脑海的就是《司马光砸缸》了。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司马光去小伙伴去玩,有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落入水缸,其他人惊慌逃跑,只有司马光冷静地拿起石头砸去,同伴才得以活命。

    但是,这故事却被改编了。记得有一幅漫画是这样的:司马光拿起石头对水缸里的同伴说:“把钱交出给我,不然不救你了!”当时看到漫画,只觉得挺好笑的,直到我亲身经历了那件事。

    那天傍晚在江边散步,突然传来了求救声,我循声前去,看到的是一个老人落水了,旁边还有一个小凳子,一幅钓鱼竿,估计是垂钓的老人。我刚想转身跑去叫人,一个年轻人迎面跑了过来。我心里一阵惊喜,心想这下老爷爷有救了。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那个年轻人并不是急着救人,而是站在江边大声说:“老头,有钱不?有钱我就把你救上来!”

    啊?

    可怜的老人不断在水中挣扎,吃力地说:“小……伙子……你先……把我救上来……我没带钱来呀……”

    “切,老头,没钱直说,什么商量,浪费我时间!”他竟拍拍屁股,走了!

    我目瞪口呆楞在了那里。还好,老爷爷后来抓住了一些水草,没有被马上冲走;也庆幸后来路过的一对中年夫妇上尚有良知,合力把老爷爷救了上来。

    我一直在思考:现在社会的人到底怎么了?为了钱可以做出如此出格的事,难道真的是“良心倒了,是想扶也扶不起的”的吗?

    多希望人们可以好好读读《宋史》,好好再读读这篇入选小学课本的《司马光砸缸》,多留存一点良知、善心。

  • 3、 《宋史》读后感600字

    最近,我花了几天时间把《宋史》看完了,感受颇多。

    《宋史》是对于宋代的政治、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的记载。

    让我深印脑海的就是《司马光砸缸》了。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司马光去小伙伴去玩,有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落入水缸,其他人惊慌逃跑,只有司马光冷静地拿起石头砸去,同伴才得以活命。

    但是,这故事却被改编了。记得有一幅漫画是这样的:司马光拿起石头对水缸里的同伴说:“把钱交出给我,不然不救你了!”当时看到漫画,只觉得挺好笑的,直到我亲身经历了那件事。

    那天傍晚在江边散步,突然传来了求救声,我循声前去,看到的是一个老人落水了,旁边还有一个小凳子,一幅钓鱼竿,估计是垂钓的老人。我刚想转身跑去叫人,一个年轻人迎面跑了过来。我心里一阵惊喜,心想这下老爷爷有救了。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那个年轻人并不是急着救人,而是站在江边大声说:“老头,有钱不?有钱我就把你救上来!”

    啊?

    可怜的老人不断在水中挣扎,吃力地说:“小……伙子……你先……把我救上来……我没带钱来呀……”

    “切,老头,没钱直说,什么商量,浪费我时间!”他竟拍拍屁股,走了!

    我目瞪口呆楞在了那里。还好,老爷爷后来抓住了一些水草,没有被马上冲走;也庆幸后来路过的一对中年夫妇上尚有良知,合力把老爷爷救了上来。

    我一直在思考:现在社会的人到底怎么了?为了钱可以做出如此出格的事,难道真的是“良心倒了,是想扶也扶不起的”的吗?

    多希望人们可以好好读读《宋史》,好好再读读这篇入选小学课本的《司马光砸缸》,多留存一点良知、善心。

  • 4、 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
    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 这是断断续续花了差不多半年才看完的书,当然是利用上班路上,睡前,等车碎片时间通过psp看的电子书。这也是继《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看的又一网络说史系列,读完感觉意犹未尽,虽然没有读明史那般一直追着,但读来也很有代入感,一点没觉得枯燥琐碎,兴致盎然。 说到历史,其实很惭愧,中学课本上讲宋朝和明朝也就2页纸,宋朝就是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然后檀渊之盟,然后就是王安石变法,至于南宋,除了将岳飞好像就没有了,后面都是将宋朝的经济大发展出现了纸币交子,然后就是文化艺术,所谓宋四家和唐宋八大家。明史就更简单了,除了朱元璋开国,就是靖难之役,然后就是太监东厂西厂了吧,这些还是拜看电视剧所赐。 下面随便谈谈看完宋史的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直记得历史老师讲起宋朝,就是一脸愤怒,说宋朝的皇帝是一代比一代懦弱。读完宋史,真的很不以为然。宋朝,真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赵匡胤,也不是以前那种赳赳武夫的印象,他应该是英武神气,雄才大略的人,而且难得是坚韧宽容,只可惜死的太突然太可惜了。如果没有灯影斧烛,也许可以收复燕云,压制契丹,恢复到汉唐疆域。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宋朝吸取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纷乱闹剧的教训,崇尚以文制武,文人的地位相对较高。很多军职都是出身于读书人,是另外一种的儒将风流,比如范仲淹和韩琦。可惜客观上也造就了宋朝尤其是北宋缺乏名将。加之檀渊之盟后和契丹百余年和平,只有西北边和西夏战事不断,客观上造就了北宋第一军力,西军的威名,而范仲淹和韩琦正是西军的代表。 北宋是文人的天堂,北宋的名臣辈出,皇帝基本不专制,而且不仅不杀言官,基本也不杀大臣,无非是贬官外放。宰相大臣虽然经常换,但基本都很爱惜自己的名誉,宁愿去职贬官也绝不妥协退让。所以北宋的名臣们经常外放,返京,又外放再返京。甚至有君子和小人之争,其实不过是朋党之争。 说说范仲淹,号称为两宋三百年第一人,初中读《岳阳楼记》,一直很感动,一个忠君爱国,优以天下的人,文臣的楷模,怎样的历练造就了他那颗始终忧国忧民的心。范仲淹的成名不仅在于他那份忧以天下的心,更在于他所作所为,在西军边陲,他修边寨,筑城堡,稳扎稳打,保境安民,在朝堂,他据理力争,不屈不挠。是一份份业绩衬出他的忠君爱国,拳拳之心,印证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  
  • 5、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_700字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700字

    了唯一的受害者。

    那是庆历三年,赵祯开始调整内阁成员时。我们记得,一共是调整三次,最后才定下了新政内阁,而第一次时,夏竦就被提名为枢密使,掌管西府兵权。

    顶级高官,开封京城,多年的美梦终于成真了!夏竦快马加鞭往回赶,但进了京城,就冷水浇头气得目瞪口呆。他不知道,在他赶路途中,御史台和知谏院都快把皇帝给闹死了。

    两大谏官系统倾巢出动,一共上了11道弹劾奏章,把夏竦从出身到现在,从军营到皇宫,所有的污点都统统放大。皇帝陛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您还要他当两府宰执吗?

    仁宗不听邪,他是真正的尊师重道,不止是夏竦,后面还有贾昌朝、陈执中,好多好多,一直都在尊、重啊。

    于是夏竦离京城越来越近,谏官们的危机感和愤怒也越来越深,终于集体暴发了。某天,先是知谏院的余靖出马。这时注意,这种场合你永远都别期望着欧阳修怎样,他当普通官员时抽知谏院和御史台的耳光,在知谏院时狠抽御史台的耳朵,在任何时候都不抽皇帝的耳光。

    余靖上殿,发挥他的聊天特长。一座石塔被雷击了他都能聊两个多时辰,这种弹劾大事你猜他能聊多久?于是聊天在继续,仍然继续,持续继续,直到赵祯体力不支,决定退朝。这时御史台长官亲自出马,来了个决定性打击。

    王拱辰疾步扑了上去,这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寇准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伟大的宋朝暴戾型官员,王拱辰继承了光荣的传统!他把皇帝的袍子给拉住了,死不撒手。老大,您还是改主意吧!

    没办法了,赵祯非常抱歉,老师,您别进城了,直接去亳州报到,再做几年地方官。这就是夏竦被贬掉枢密使高官的经过。他创造了纪录,最快的贬官速度产生,还没报到,就被赶走。

  • 6、 《宋史十讲》读书笔记

    严格意义上说,《宋史十讲》并不能算是邓广铭老先生的著作,而是他的论文集,中华书局把这些论文编辑在一起用来阐述宋代历史的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看似零散,但大体串联起了宋代的主线,大体如下:

    赵匡胤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并逐步统一契丹以南的国土,更继承并改进了历代政权在唐代藩镇和五代十国动乱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各项制度,包括募兵制和对兵权、相权、地方官权的种种制衡。尽管皇位后来被赵光义所逆取,但这些政策都得到了继承,确保了政权的稳定,开创了北宋160多年的相对和平稳定局面。

    也正是这些立国政策,造成宋代的积贫积弱和政事不通,部分看到问题的知识分子想要变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安石,提出至今看来依然振聋发聩三不足精神,即天变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更提出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但終因积弊太重、利益太深,并触犯了上述宋朝的立国政策而归于失败。

    军队战斗力低下、农业荒废的问题延续并加重,无力抵御北方游牧政权的入侵而遭遇靖康之耻,汉族政权随后偏安一隅,以岳飞为代表的军人在抵抗金兵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政府内部的制衡,更由于蒙古帝国的崛起,汉人终于没能收复北方领土,反而在一百多年后被蒙古所灭,走向终结。

    以上是政治军事层面的主线,从文化层面讲,宋代最主要的文化成就是儒学终于冲破了从汉至唐期间“章句训诂”的死胡同,吸取大盛的佛教、道教的精华,融合“儒释道”,形成了邓老先生所成的“宋学”。虽然其中的“理学”被明朝所利用发扬光大并最终成为禁锢中华民族思想的藩篱,但那是后话,在宋代当时,“宋学”推动了全社会的文化进步,也让后人多认为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高峰。

    除了这些史实和历史发展趋势,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也颇值得借鉴,宏观微观相结合,与投资的方法论也是想通的。邓广铭先生被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也是名副其实。当然,由于大部分文章距今已经有几十年,某些观点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读书笔记.比如阶级斗争的观点在文章中时有体现,但这并不影响全书的阅读质量。读完本书,对宋史略窥皮毛,想起一句看似不相关却似乎又符合宋代三百年特征的一句词,并用其结尾: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附宋史十讲主要内容:

    1、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和立国政策;

    2、宋太祖太宗传位问题,即传说中的”烛影斧声“;

    3、宋朝家法,主要为分权与制衡;

    4、募兵制,这个制度确实起到了维持政权的作用,但副作用似乎更大,既抢夺

  • 7、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_900字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900字

    在这段时间里,赵构并不是有意识地漠视岳飞。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他做得非常用心,在腊月将近时,事情终于接近圆满成功了。

    前面说过,当金兀术写信过来骂人后,赵构心情大畅,派人过江,双方接洽各取所需。赵构的诚意很足,除了文字功夫一如既往地到位之外,还考虑到了别的细节。

    他亲笔写信告诫使者,女真人最看重的就是钱财,一定要注意礼物,要分出等级来。“军前礼物不必用上等”“上等物留以待其国主”“恐左藏库无佳帛,朕处有之。向张浚在川陕每岁进奉樗蒲、绫帛等皆在,朕未尝用一匹”等。

    换来的是金兀术的漫天要价以及欺骗。

    金兀术给出的和平开价是以长江划界,江北尽归金国。如果实现的话,南宋的国土将大面积缩水,广阔富庶的淮河流域将全部丢失。这些年来发生过无数次血战的淮南西路、东路都不再是南宋的了。这实在是难以接受,哪怕赵构不要老爹、不要大哥、不要亲妈、不要老婆,也不要岳飞,只渴望一点点可怜的安宁也不行,金兀术可不是慷慨之人。

    使者团展开反攻,讨价还价,奇迹一样,他们居然成功了。这实在是匪夷所思,杀汉人如麻的金兀术在自己的军营里怎么会被宋朝砍价成功呢?

    据《金史》记载,是南宋的使者们不停地跪拜磕头,“哀求甚切,于情可怜”,金兀术才“屈服”的——还能更无耻些吗?

    事关国土,居然磕几个响头就能过关,那这些年金兀术杀人的理由是什么,是宋朝的礼仪低劣,让他很不舒服吗?

    稍有理智的人脑海里都会闪现出这样一个画面——金兀术高高在上,南宋使者匍匐在地,真的在跪拜哀求些什么,而金兀术置之不理,满脸高傲。

    这个场景继续、继续,直到南宋使者突然抬头,说:“金四儿啊,装酷被雷劈,差不多就行了。上次不放你都过不了长江,你还真把自己当完颜阿骨打啊?”

    金兀术瞬间崩溃,同意还价。

    不管怎样说,当时在金军大营里两国达成了初步的和平条件。按程序,宋朝的使者团要尽快赶回临安去报喜,可是临行前像是有所预见一样,他们私下里拆开了金兀术写给赵构的信。

    果然有猫腻,金兀术在里边说:“……使者许我江北矣。”

  • 8、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_800字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800字

    继“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仍然对他的军队不满意。要知道,军队始终都是一把刀,不仅要对它放心,还要让它有用。

    在放心的一面,赵匡胤的智慧让人没法不佩服。历史证明,“杯酒释兵权”仅仅是他改良军队的前奏,后面的事才是他治军之道的精华。

    通过改换领导,殿前的都、副都点检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到了962年的9月,石守信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也被罢免且从此撤销,并且从此把马军与步军分开,使他们各自为政。从这时起,“两司”变成了“三衙”,其长官就是后来宋朝军中统称的“三帅”——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南北两朝变成了三国鼎立,看你们还怎么联合起来作怪。

    而这仍然不够,赵匡胤在“三帅”之下又设制了“四卫”,即属殿前司的铁骑军、控鹤军;属侍卫马军司的龙捷军;属侍卫步军司的虎捷军。这“四卫”下面再各设四厢都指挥使,再一层的剥离四卫的兵权。

    但这还是不够,兵权如此细分,赵匡胤认为还是有危险。他进一步规定这些将军们加在一起,也仅仅是拥有了“握兵”之权,即平时由你们负责训练、职守、迁补赏罚。真正“调兵”之权他们一点边都别想沾。要“调兵”,只能去找枢密院。而枢密院应名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治机构,但它也仅仅不过是皇帝的一个喉舌而已,它只能接受皇帝的命令,然后由它发布由哪位将军具体“统兵”。

    由此,军中三权分立,无论谁也没法直接掌握一兵一卒。按说这样赵匡胤就应该放心了吧,不,还不行。赵匡胤结合自身的发展轨迹,又找到了新的隐患破绽。那就是将军们身边的亲兵。

    赵匡胤下令,无论是什么级别,什么高度的将帅,都绝对不允许拥有心腹亲兵,严禁军人培养自己的私人力量,违令者斩!

    这一条是重中之重,赵匡胤咬得极紧,不管合不合情理,对谁都一视同仁。就连他的义社兄弟、开国的元勋,被赐予殿前都指挥使,贵为“三帅”之一的韩重赟,被人告发拥有亲兵(仅仅是怀疑有),都差点被赵匡胤砍了脑袋。

  • 9、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_1000字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1000字

    顺昌,今安徽阜阳市。它“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泉河、颍河穿境而过,是姜尚、甘茂、甘罗、管仲、鲍叔牙、嵇康的故乡,宋朝的晏殊、欧阳修、苏轼在这里为官。

    听着很有名,可实际情况是城既小,墙又矮,没军械、没人手,当年就是个小县城,经过十多年的兵火涤荡,更加破败不堪。

    摆在刘锜面前的选择题是,他到底是该进还是不该进呢。

    不进是理智的,这时刘锜的兵力是两万左右,与金军中路战场上的十余万重兵相比,实在是悬殊过甚,无异于螳臂当车。

    奋一时血气之勇,赔光南宋本就不多的一支军队,尤其是开战之初就全军覆没,这对士气是无可挽回的打击。

    难道刘锜敢说他能必胜吗?

    这是一个道理。可从另一个层面上考虑,上面这些都是糟粕。什么是理智,什么是大局,没有局部哪来的大局?面对侵略,必须要做到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一寸山河一寸血,像几百年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那样,每一个中国军人都抱定随时战死的决心,才能在长江西陵峡谷的石牌村顶住日军攻势,保住中国西南方的最后一块国土。

    大局是领袖考虑的,局部是军人考虑的,历史只会记录决战时的胜负,可之前的每一场角逐都是决战胜负的基石。

    刘锜选择进驻顺昌,就在此地阻击金军。时间是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十八日。进城之后,刘锜真切地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说冷,每个八字军都有点发抖,顺昌城年久失修,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城防,身在淮河区域,能生存下来就是奇迹了。说热,顺昌城知府陈规是一位热血男儿,他毫无保留地帮助刘锜,除了派人立即修筑城防外,他还给了一个绝对意外的惊喜。

    此时顺昌城内居然有数万斛米!这是事先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好事,最起码可以支撑八字军度过很长一段时间。

    军情紧迫,这时金军的前锋部队距顺昌不足三百里,刘锜不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准备好攻守战备,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士气,让每个士兵都有必胜必死之心。

    办法很简单,刘锜把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寺庙中,在院墙外堆满了柴草,之后集合全军将士,对他们说此战必胜,如果城破的话,请弟兄们帮忙点火,他的家人义不屈节,决不做金人的俘虏!

    全军感愤,连随军的女眷家属们都帮着磨刀喂马,她们说:“平常世人都看不起我八字军,今日八字军为国家破贼立功!”

  • 10、 范文热搜:宋史岳飞传读书笔记九篇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在阅读了相关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范文热搜:宋史岳飞传读书笔记九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宋史岳飞传读书笔记【篇一】

    《岳飞传》是一部叙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壮丽一生的传奇小说,也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岳飞是中国最著名的民族英雄,是一位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军事统帅。他武艺高强,用兵如神,训练了一只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抗金武装____岳家军,为挽救民族的危亡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屡战屡胜,最终却被昏庸的宋高宗和阴险的奸臣秦桧害死。

    我的感受是岳飞是抗金的英雄没有岳飞就没有宋国的江山要不是岳飞宋国早就被金人给灭国啦。岳飞是宋国的大功臣但是宋国的奸臣嫉妒岳飞的功绩所以把岳飞给陷害啦。

    宋史岳飞传读书笔记【篇二】

    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有两个。第一个:第一回,小岳飞出生遇洪水。小岳飞出生了,全村村民都来看,围拢(靠近)小岳飞,村民都来喝酒庆祝。突然间黄河堤守不住,导致发洪水,冲到了这个村庄。岳飞的爸爸用这个村庄最大的缸把岳飞的妈妈和岳飞送到了另一个村庄,自己却淹死了。第二个:岳飞传第三回沥泉洞蛇怪献神枪。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岳飞渐渐长大了。岳飞就上山,山后有个山洞,山洞里有一条很恶毒的蛇盯着岳飞,那条恶毒的蛇突然间窜出来,岳飞侧过身,没有被蛇咬到。接着岳飞就用石头砸那条蛇,结果一砸那条蛇就变成了枪(古代的那种枪)。接着他们的师傅(周侗)就把武术传授给他们,传授给岳飞的是枪。

    宋史岳飞传读书笔记【篇三】

    我读了《岳飞传》后,被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让我明白了一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本书的主要讲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在母亲的教导下岳飞从小就立下了报国的志向,自幼拜师刻苦习文练武,并与张显、汤怀、王贵、牛皋结拜。后来他投军报国,敢于以自己的实力向皇亲国戚挑战,大闹武科场,枪挑小梁王。奸相张邦昌要拿他问罪,被大师宗泽救下,逃回家乡。不久,金兵犯宋,张邦昌卖国,徽、钦二帝被俘。康王赵构南下称帝,岳飞奉旨入朝,在宗泽的领导下,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威名远震。但是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宋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宋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宋史读后感、2024宋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