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数学简史读后感 > 地图 > 数学简史读后感,2024数学简史读后感
数学简史读后感相关栏目
数学简史读后感热门栏目
数学简史读后感推荐
数学简史读后感

(共 1752 篇)

  • 1、 数学简史读书笔记

    有这样一种说法:音乐能激起或平静人的心灵,绘画能愉悦人的视觉,诗歌能激发人的感情,哲学能使思想得到满足,工程技术能改善人的物质生活,而数学则能够做到所有这一切。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过“万物皆数”的观点,当然这有些绝对了,不过我们确实不能否认数学的重要性。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白皮、简洁、挺厚、全是文字,看起来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那一类,但是打开书开始看之后发现,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无趣。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疑问:1+1为什么等于2?圆周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那么多神奇的数学定理是谁发现并提出的呢?有趣的数学问题究竟如何解答?......面对数学,我们好像有数不清的疑问,这些神奇而伟大的发现在这本书里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它能让你感受古人的智慧、领略大师的风范、看到数学的形式美和内涵美、体会数学给人们生活和整个时代带来的变化。所有这些都让这本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简史变得有趣起来,吸引了我将书读下去。

    简单来说,数学史也就是数学的历史,从最初数与形的形成和起源到如今的应用数学,从古希腊、古埃以及我国早期数学到今天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数学,该书精选了古今中外数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我们平时提到的算筹、欧里几何,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著作等大部分都有介绍,包括时代的特点、伟大数学家的生平事迹等。

    我国数学教育家张奠宙这样说道:“数学原本是火热的思考,但是一旦发表出来,形成文字,写入教材,就变成了冰冷的美丽。鲜活的思想被淹没在形式演绎的海洋里。数学史的研究任务,就是提供各种数学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原始思考及其来龙去脉,获得真正的理解。”

    通过研读数学史发现,数学是文化、是生活、是政治、是科学,数学是智慧、是态度,是一种思考方式。从古希腊时期七艺的“算数”“几何”,到今天的电子信息,数学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像华为,持续在数学上投资,聘请了700多位数学家,建立数学研究所,借助数学的力量推动科技的发展。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将数学窄化为数学知识,更不能把教数学看成简单的教数学知识,数学是一种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设计有思维含量的课堂,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精心研究每堂课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挖得更深,拓得更宽,学会知识只是表层的目的

  • 2、 读《数学简史》有感1000字

    读《数学简史》有感1000字

    常旭照

    11月名师工作室成员"遇见"当天,玲玲老师就为每一位成员送来了精致的见面礼——《数学简史》。我迫不及待的翻看目录,看见陌生又熟悉的毕达哥拉斯、《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周髀算经》 ,恍惚!仿佛我回到了大学数学史的课堂。是啊!说来惭愧,从教12年,这些知识几乎没有再涉及,也没有给学生过多介绍,取而代之的全是书本知识。我明白了玲玲老师的用意,回来之后我细细品读了数学诗人蔡天新教授的著作《数学简史》。

    沉下心来仔细品味这本书后,对它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渐产生的,都有其形成、发展、成熟和完善的阶段。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蔡教授在书中从上古的巴比伦、希腊、中国、阿拉伯世界,以致当代数学,遍及世界各地的对于数学的贡献地位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价。

    下课认真阅读《数学简史》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要把数学史融入在教学中,这样做大有必要。理由有四:

    1.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普遍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大,这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但这并不是因为数学本身枯燥、无趣,而是它被我们的教学所忽视了。如果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的有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史可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

    中国数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14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16世纪以后中国变为数学落后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才渐渐汇入现代数学的潮流。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

    3.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是许多数学家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习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4.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还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就像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

  • 3、 数学简史读书笔记(优质范文)

    有这样一种说法:音乐能激起或平静人的心灵,绘画能愉悦人的视觉,诗歌能激发人的感情,哲学能使思想得到满足,工程技术能改善人的物质生活,而数学则能够做到所有这一切。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过“万物皆数”的观点,当然这有些绝对了,不过我们确实不能否认数学的重要性。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www.dhb100.com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白皮、简洁、挺厚、全是文字,看起来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那一类,但是打开书开始看之后发现,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无趣。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疑问:1+1为什么等于2?圆周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那么多神奇的数学定理是谁发现并提出的呢?有趣的数学问题究竟如何解答?......面对数学,我们好像有数不清的疑问,这些神奇而伟大的发现在这本书里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它能让你感受古人的智慧、领略大师的风范、看到数学的形式美和内涵美、体会数学给人们生活和整个时代带来的变化。所有这些都让这本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简史变得有趣起来,吸引了我将书读下去。

    简单来说,数学史也就是数学的历史,从最初数与形的形成和起源到如今的应用数学,从古希腊、古埃以及我国早期数学到今天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数学,该书精选了古今中外数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我们平时提到的算筹、欧里几何,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著作等大部分都有介绍,包括时代的特点、伟大数学家的生平事迹等。

    我国数学教育家张奠宙这样说道:“数学原本是火热的思考,但是一旦发表出来,形成文字,写入教材,就变成了冰冷的美丽。鲜活的思想被淹没在形式演绎的海洋里。数学史的研究任务,就是提供各种数学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原始思考及其来龙去脉,获得真正的理解。”

    通过研读数学史发现,数学是文化、是生活、是政治、是科学,数学是智慧、是态度,是一种思考方式。从古希腊时期七艺的“算数”“几何”,到今天的电子信息,数学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像华为,持续在数学上投资,聘请了700多位数学家,建立数学研究所,借助数学的力量推动科技的发展。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将数学窄化为数学知识,更不能把教数学看成简单的教数学知识,数学是一种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设计有思维含量的课堂,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精心研究每堂课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一

  • 4、 读后感:《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

    读后感:《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体会到无论是教学哪一门学问都要对这门学问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就像站在高处可以看得到更远的地方,或者是俯瞰能够把美景尽收眼底一样。郑毓信先生说从长远的角度看,要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开拓视野,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教学新知识是以例题的内容为教学的起点,对创设出问题情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甚至有问题的情境串出现。我以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方法,但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会数学思维的首要涵义是学会数学抽象也就是模式化。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这就是指,数学所反映的不只是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量性特征,而是一类事物或现象在量的方面的共同性质。所以我以前纠结于为什么这道题学生会了,但是相似的类型题学生还不会,这下子答案有了,其实是孩子的数学思维已经被忽视了。想象一下这种结果是相当可怕的。

    也许写到这里不禁会想到了,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情境,到头来却被情境所累,反而效果很差呢,郑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抽象的关键:应当超越问题的现实情境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模式。( 去情境化)数学教学必定包括去情景化、去个人化和去时间化。这种理论我第一次听到,但是又觉得有道理,从郑先生的哲学思维分析,可能对数学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有着非常深刻的领悟,所以才能达到自己自成一系的数学教学方式。

    在此我本着学习的态度,在教学数学的课堂实践中只能慢慢摸索。在这里我们用一些数学的符号来代替文字2024,这样的思维方式比较贴近郑先生所说的去情景化,而且我觉得从直观上来看学生也容易理解一些,今后在对规律的教学中也注重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当然在数学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思维存在,还有类比、分类、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等等都[纯教育系统范文大全-/]是一种方法,但是郑先生又提出一个应当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否应当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会数学地思维?我觉得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效果,但是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在不同的程度上可以要求部分同学学会数学思维,如果有一天潜能生也能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了,那将是数学老师的春天。郑先生提出更高的努力方向:由数学地思维到通过数学学会思维。这虽然要求高,但是却让我们很有信心去继续研究探索!

  • 5、 简史读后感

    简史读后感范文一

    《时间简史》的作者是被人称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个残疾人,他不可以说话,而且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底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两制脚则朝内扭曲,而且霍金他还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这样的残疾人居然能写出一本在全世界都拥有无数读者的科学着作。就这一点,我就很佩服他。

    霍金小时候很聪明,他竟然发现了八种进入房间的方法;又有一次,霍金和小朋友们找到了一些碎零件,霍金利用这些碎零件组成了一台简易电脑,电脑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玩物,霍金也因此出了名。这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在《时间简史》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宇宙是什么图像》,我开始认为宇宙就是个大圆球,现在发现我错了,宇宙年很大,大得不可估计。宇宙里有恒星及八大行星,太阳系,还有黑洞。我最害怕的就是黑洞,霍金说黑洞只是四维空间中的一种气流,这种气流受到压迫后,形成了一种旋涡,这种旋涡能吸走任何东西,由于它又黑又像洞,所以叫黑洞。如果黑洞吸多了,就会爆炸,里面的东西就会喷出来,就会有一次世界灾难。我真害怕,黑洞把我也吸进去。

    当我看到《时间简史》的内容时,还有些不懂,我才明白:要好好学习,才能懂得这深奥的知识,才能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

    简史读后感范文二

    课余时间,我饶有兴趣的简读了一本畅销全世界的科学着作-《时间简史》,其作者是当代着名的宇宙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这本科学着作可以说的上是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的最完美的一本书,出这点之外,此书还详细的阐述了黑洞效应和大爆炸及宇宙奇点问题。

    倘若这本书以数学公式、证明过程和科学术语为主,那么我认为它不可能这么畅销全世界。这本书正是以它通俗的语言文字、幽默的插图、强有力的论证过程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读者带入广漠无垠的宇宙,去体会黑洞边缘的神秘,去感受大爆炸的壮阔,发人思考,引人入胜。

    《时间简史》的重点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一步一步的探讨,补充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通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非常高。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下降到大约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大量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到了后来,得以有强力的作用从而使物质不断

  • 6、 《数学》读后感

    《数学》读后感(一)

    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本书的作者是梦小得。

    这本书主要讲数学十分好玩,书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师和他的一群学生。

    书中的故事讲,怪怪老师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数学老师,他讲的数学课总是很好玩。他总是声称自己是从外星球来的外星人,他在上数学课时总会变一些魔法,比如,带着他的学生去旅游,让学生们从中发现数学,学会数学。他还让学生们也尝尝做老师的味道,还让学生也尝试着变一些魔法。与此同时,学生们在学数学时学得十分快,也十分好

    我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数学特别好玩。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怪怪老师,因为,我觉得他讲的数学课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读了《不一样的数学故事》我就发现,学习是快乐的,是简单的,只要你找对方法。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读一读这本书。

    我爱数学!

    《数学》读后感(二)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秀丽,书里写了这几个主要的人物,它们是:怪怪老师,皮豆,蜜蜜,女王,十一,和乌鲁鲁(它是怪怪老师从外星球带来的一只狗狗)。这本书每章都有数学知识。我来给大家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吧!

    这本书讲了 怪怪老师回到阿瓦星球充电,皮豆他们还是在数学的世界了遨游,又一次,皮豆是东西是在零食包里发现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集齐10000张卡片就可以得到宇宙飞船的船票,于是皮豆他们向乌鲁鲁要了40000张,因为他们有四个人。所以要了40000 张,。第二天他们和乌鲁鲁一起出发前往宇宙飞船,当他们见到宇宙飞船时个个都很兴奋。就在这时乌鲁鲁却在一边大声地叫着说:这不是真的,这是3d电影。大家一下子就没有了兴奋劲,感觉上当受骗了。

    他们一起回到家打电话给了报社,把工厂骗人的事情和报社的人说了。之后关于工厂骗人的新闻就上了头条。他们虽然是上当受骗了,但是他们却从中学到了计数单位。他们也和怪怪老师学到了四则运算。他们在打假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我突然很想很想能成为皮豆他们这样子。这样真好啊!

    《数学》读后感(三)

    《好玩的数学》的作者是中国有名的科普教授谈祥柏,这本书也是他送给少年儿童最好的礼物。

    谈祥柏教授是我国着名的科普作家,从事数学科普工作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他与张景中院士,李毓佩教授一起被称为中国科普三驾马车。谈祥柏教授还有着扎实的古文功底与非常渊博的文史知识,并通晓英、日、德、法以及阿拉伯文等多种语言,因

  • 7、 数学读后感

    数学读后感范文一

    读完《五个女数学家》这本书,我地被他们刻苦的学习精神感动了,并对她们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希帕蒂娅。

    公元前370年左右,希帕蒂娅诞生在埃及,她六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她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她总是不闻窗外种种迷人的诱惑,而专心致致于面前的这本书,街上的吵闹声不进飘进她的书房,她却像个聋子,坐在桌前纹丝不动,对这一切都无动于衷。当时,她才只有六岁啊!

    我不禁惭愧地联想到了自己。我平时上自习课时,校园里稍微有个风吹草动,我便坐不住了,赶紧向窗外望一眼,这怎能学好功课呢?

    她十一岁那年就读完了《几何原本》、《圆锥曲线论》和《论球和圆柱》等几何论着。接着,协助父亲完成了对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评注与修订。就是希帕蒂娅协助父亲写的这本评注本,成了所有现代版本的几何原本的基础。

    当我读到悲惨的死这个题目时,心中不禁一惊,不知道希帕蒂娅遭遇了什么不幸。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四旬斋节到了,一群暴徒奉西瑞尔的命令,拦截了希帕蒂娅的马车,撕去她的衣服,用尖利的凶器剥去了她的肉,砍去了她的手和脚 ,并投入了火中

    读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我憎恨那些穷凶极恶的暴徒,更憎恨反动黑暗的社会。在那样的国家里,闻名一时学生竟然遭到如此非人的残害。看来光有知识还行啊,还必须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啊!

    数学读后感范文二

    前段时间有幸目睹了来自江苏的华应龙老师到香市小学借班授课,初次见识了华老师上课的风采,在华老师甚感兴趣,在网上搜罗了有关华老师的视频、专着。看介绍才知道华老师在北京教育界名头响当当,全国特级教师,他的荣誉称号甚多。为了对他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当当网购买了两本书,分别是《我这样教数学》及《我就是数学》,被《我就是数学》这样的书名吸引了,逐渐的把我带入到他的教学世界里。

    《我就是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里面的点点滴滴皆是他近十年来对教学课堂一些总结及感悟,把书分为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六部份。书中经常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等,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可以看出华老师是个饱读诗书、博览群书、充满智慧的学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加突显其人文文化的特质,对教育那份热情洋溢执着,更是我们老师学习的楷模。

    华老师对教学的感悟无时不有,无时不在。连磕破了脑袋还能联想到中括号的妙用,甚让我拍手叫绝。在上角的度量时首创的运用了滑滑梯的课

  • 8、 读后感大全:爱上数学——《数学故事》读后感

    只有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题记

    第一次看到《数学故事》是在我妈妈的书架上,那时候我被一些数学题难住,心烦意乱。妈妈看我这样,便把这本书送给了我,让我好好读完它。不知为什么,我一翻开书,那颗浮躁的心便沉静下来,开始了在数学海洋里的遨游。

    有的人说数学很难、很枯燥,我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看完《数学故事》后,我发现,数学是多么有趣啊!这本书的故事精彩,语言通顺易懂,版式生动活泼,把一些理念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放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原先对数学不怎么感冒的我,立马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数学是什么?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这样说道。数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灵敏的学科,它不仅能让我们尝到知识,而且还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完美,所以我们应该喜欢数学。所以,我们更不应该把它当做敌人,而是要把它当做朋友,当成一门艺术,只有真正的喜欢数学,真正的爱上数学,我们才能把数学学好。

    《数学故事》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会让我们爱上数学,打开它,我们就会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

  • 9、 爱上数学――《数学故事》读后感 (550字)

    只有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题记

    第一次看到《数学故事》是在我妈妈的书架上,那时候我被一些数学题难住,心烦意乱。妈妈看我这样,便把这本书送给了我,让我好好读完它。不知为什么,我一翻开书,那颗浮躁的心便沉静下来,开始了在数学海洋里的遨游。

    有的人说数学很难、很枯燥,我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看完《数学故事》后,我发现,数学是多么有趣啊!这本书的故事精彩,语言通顺易懂,版式生动活泼,把一些理念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放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原先对数学不怎么感冒的我,立马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数学是什么?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这样说道。数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灵敏的学科,它不仅能让我们尝到知识,而且还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完美,所以我们应该喜欢数学。所以,我们更不应该把它当做敌人,而是要把它当做朋友,当成一门艺术,只有真正的喜欢数学,真正的爱上数学,我们才能把数学学好。

    《数学故事》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会让我们爱上数学,打开它,我们就会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

    六年级:灵之幽梦

  • 10、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读后感3000字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读后感3000字: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我看完了。

    两本书都很厚,大略读一遍花了我五天时间,分两次写太耗精力,所以我会以两本书为一个整体讨论,可能会写得散漫无边。

    好在今天还是周末,你就当做是和我面对面闲聊吧。

    通常我们认为的历史,大多说的是人类社会的变迁。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为例,都是凭借三条主线索讲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最多加上掌权者的花边新闻。我们已经习惯过去学习历史所用的方法,所以看到尤瓦尔·赫拉利讲述历史的方式,会觉得很有趣,甚至他的文字让你感觉不像历史。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尤瓦尔·赫拉利讨论的核心不是国家、文明,而是人。没有讨论权力更迭、不同文明的冲突、政治思想进步,而是自始而终在讨论人的变化。人类怎样在地球上崛起,又是怎样建立起人类文明,人类自己怎么看待地球霸主地位。初看之下,特别惊诧,但仔细想想,他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历史毕竟是人类的历史。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人类思考后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所以我很赞同尤瓦尔·赫拉利,人类才是历史的主体,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放太多在政治、经济、文化。

    我们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注意到这点,原因是人类的文明太发达了,困扰人类数十世纪的饥荒、战争和瘟疫已经成为过去。世界上依然有贫困人口,但大规模饥荒已经极为罕见,而且人类不再认为饥荒是神降下的惩罚,而是归结为人类自己的错误;距离上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70多年,大国之间因为各自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反而达成了长久的和平,叙利亚不算大国间的战争,只能归为大国间的博弈;黑死病那种席卷全球的瘟疫不再发生,非典虽然爆发,但也在短期内得到控制,造成的死亡人数还不到黑死病的零头。

    人类为了这三个问题用了数十个世纪的时间,到了今天成功解决。然后呢?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人类累积了空前的科学能力,储备了数量惊人的人才。然后呢?他们会在国家的领导下继续攻克癌症,甚至是令人胆寒的艾滋病,这些看起来都是时间问题。再然后呢?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猜想,接下来就是研究永生的问题了。这不仅仅是个想法,一系列科技巨头已经在永生领域投入重金,圈走了大批一线科技人才,而且赌新一代人才们能够带来新一轮科技爆发,就像工业革命一样,永生问题很有可能在我们这代人得到解决。

    永生是人类无法抵抗的诱惑,一旦实现了,人就成了神。同时,人类的黄昏正式开始。

    谈到永生,肯定绕不开永生的形

  • 2022-01-12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1-05-02

  • 2021-05-05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05-0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4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29

数学简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数学简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数学简史读后感、2024数学简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