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未来简史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未来简史读后感1000字

未来简史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1 来源:互联网

《未来简史》读后感。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未来简史》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未来简史》读后感

① 「关于历史学的意义」

我一直认为历史学的意义在于人类历史循环反复,这一大前提之上从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但是作者认为研究历史的最好理由在于将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去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

我们每个人都被所处的时代经验和政治制度所限制,他们像是从坟墓中伸出来的手抓着你只能看向某个特定的方向,而回顾历史就是去正视坟墓里的这只手,明白他本不必存在,再去决定自己是否要看向他所指示的方向,还是干脆就砍掉他,让自己转个头,去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和可能。

② 「生物就是算法」

作者花了很大篇幅用于描述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人文主义关于人这么一个概念的颠覆性影响,从而论证建立在人文主义至上发展而成的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思想在21世纪数据时代或者第三个千年面临的挑战。

这一点我认为很好的体现了中西方思想层面的区别。对于接受西方平等自由理论的民众而言,也许很难去想象自己或者是说个人这个概念变得不再重要与独特:「我」的个人意识与体会并非「我」个人所独有的,而是在纷纷种种多重影响下形成的路径,和「自由选择」并无关系 这一事实在根本上动摇了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构筑的基本世界观,即「人人生而自由」。

但是对于我们这种接受社会主义集体教育长大的孩子而言,没有「独立自我」的存在并不影响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说到底,当我接收「平等与自由」和「人权」这些概念的时候,我所认同的是其为「人类幸福最大化的路径」而不是「生而为人所赋有的权力」。

同时正如我确信所谓「世界观」不过是过去种种经验和偏见的累积,我也完全同意作者尤瓦尔关于「自我」的描述:一切不过是一个一以贯之虚构的故事而已。

所以「身而为人不过是生物算法的一部分」这件事并不会给我带来太大的困扰,诚如书中所言这件事从根本上动摇了「有机体」和「非有机体」的区别,拆开了间隔二者最坚固的一堵墙,但是如果智人能够在其他地球物种之间脱颖而出,统治(或者我们认为是统治)地球长达千年,那么为什么「无机体」机器人不可以从所有有机生命体中间脱颖而出呢?说到底,就像作者说的,既然大家本质都是算法,有机体和无机体又有什么区别呢?

③ 「智能与意识的分离」

前几天正好看到有关专业化的讨论,即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职业间隔只会逐渐专业分化,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只需要在自己的专业或者职业范围内展现自己的业务能力即可,这也是为什么不应该要求演员拥有基础教育以上的学识。与此同时,书里举无人驾驶和长途司机出租车司机为例,论证人类职业专门化为「可被替换」这件事提供了可能性。诚然人类驾驶员可以在驾驶过程中体验速度与激情,感受「人车合一」的掌控感,甚至可以在驾驶中感受时光的流逝和四季的更替甚至是人生的无常,这是目前为人类所特有的「意识」,但是对于「驾驶员」这一身份而言,他要做的就是开车,安全迅速准确的驾驶,这是「智能」,而「智能」正是人类永远无法战胜算法,或者说人工智能的一点。

作者在正文的最后抛出的一个问题特别有意思:智能与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我的第一想法是取决于人类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人人各司其职的「智能」社会还是没有那么顺遂充满了意外和未知的「意识」社会?但是再转念一想,由人类去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说人类认为自己有资格去考虑这个问题,太傲慢了。

④ 「无用的阶级」

全书精华章节之一。书里说道:随着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力可能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到了21世纪,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诚然现在听起来这一段描述像在杞人忧天,但是这一切真的不可能发生吗?我们都知道奇点理论,技术进步是爆炸式的。既然现在依靠互联网算法已经有了「大数据」预测我们的喜好并进一步影响我们的选择,为什么他不可能从帮助我们做决定发展为替我们做决定?

就像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所总结的: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就这么运行下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 既是如此,当算法从「助手」成为「君主」,在他们眼中的我们(智人)又有什么特质是无可替代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


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请大家参阅!

(篇一)

这是一本新出的书,但一直等到出了中文版才买了这本书。放假了翻开读一读吧!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一民史学家,但是和其他史学家不同他的著作里提出看待世界和历史的新视角。为了让他的视角更具有说服力。他会从极为遥远的过去一直论述他的预见的将来,引领读者按照他的思路走一遍。许多人许多人慕名而来,为的是作者对未来的预见,但未必有体力和雄心跟随作者纵横千年历史。

在《人类简史》里说过人将会谋求永生,成为神。永生的概念听起来非常荒诞,在《未来简史》里,用了一整个章节总结人类过去的历史。认为过去无数个世纪之中,人类的目光从外部转会自身,谋求永生是一个即将出现也是必然的选项。

但是永生并不是一个努力的结果,一旦开始思考到达永生,这个概念会开启一系列新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是否存在自由的选择?是否存在所谓的“自我”?这样的问题在以前是几乎无解的,但是拜生物科学和医学道德发展所赐,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正在发生突飞猛进的进展。我们几乎已经可以肯定,并不存在自由的选择。科学实验证明在我们做出选择前的几秒,大脑的神经活动事实上就已经先于我们做出了选择。

消除了所谓的自由选择的存在,那么人类自身的智能就能归根结底为神经电路的算法,人类的意识则归结为大脑皮层受到的不同的电刺激,欲望和感受不但可以人为控制,甚至可以人为创造。

推到到这一步,人类事实上就已经距离从云端掉落边缘不远了。因为计算机的算力远比人类强大,在无意识的智能领域之内,凭借算力和算法,计算机可以比人类做到更好。而且一旦这个进程开始,计算机在智能上所达到的成就,可能会完全超乎人类的理解能力哪怕是编制算法程序的那些技术人员,也同样对此一无所知。在另一方面,人类的意识既然是可以控制和凭空制造的,也就意味这可以用技术的力量改变人的感受,提升人的力量,延长人的寿命。这就彻底颠覆了人文主义盛兴以来人类社会的基础——平等。拥有更多金钱和权力的人,可以对自身进行更多的制造

(篇二)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看完后还准备再买一本纸质书,因为书中观点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对我冲击非常大。就像一个古代农民正在锄地,突然看到天空中出现了幻象。幻象中人们穿着T恤,留着短发,坐在汽车里打电话。这让这个农民瞠目结舌,难以置信,几乎瘫坐在地。

《未来简史》中描述的种种,给我的冲击即是如此。

1、死亡的终结

15世纪黑死病在意大利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欧洲,造成欧洲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整个欧洲一片鬼城。无助的人们只能绝望地向上帝祈祷。

而现在,人们却很少听到这种病的流行。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肯尼亚首都宣布天花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这种据专家预计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曾杀死2亿人左右的传染病,成为被人类消灭的第一种疾病。

2003年,SARS在中国流行,而短短几个月后,就基本得到了控制。SARS导致死亡近800人,这已经算是现代社会极其严重的传染病爆发了。

而相比于黑死病、天花,SARS无论死亡人数还是疫情爆发时间都大大下降。21世纪,即使是艾滋病这样恐怖的疾病,在初期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抑制。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制造人造器官,最新的人造机械手臂能连接神经直接受大脑控制,可以植入人体的纳米医疗机器人也正在研究当中。

未来的情形,可能是人们的血液里有纳米机器人时刻对我们进行保护,一旦发现有异常立马报警并采取措施。如果器官病变或损坏,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我们还可以用人造器官和机械器官进行替代。

同时,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修改基因已经成为可能。基因技术意味着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子女拥有120的智商、长的又白又美、没有致命的遗传病等等。从而人类再也不单纯依靠自然选择决定基因,而变成了人工选择。

当然,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人类最初做整容手术是为了治疗战场上脸部受伤的战士,现在这项技术却用来让大量的女孩变得更美。伟哥最早被发明出来是为了治疗血压疾病,现在却成了男性增强性能力的武器。

同样的,人类可以制造仿生器官,能改造基因后,最初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治疗和预防疾病。可是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为什么不能让人类的智商变成150、记忆力超群、而且拥有如钢铁侠一样神力的机械手臂呢?那个时候,人或许已经不能称为"人"而应该改叫"超人"或者"神人"了。

更让人惊讶的,人类现在还正在研究抗衰老和永生。谷歌的永生计划通过研究人类基因和纳米技术,已经宣称2030年人类可能实现永生。虽然这个预测不一定准确,但是似乎只要衰老和死亡是像汽车老化一样的技术问题,那科学家就极有可能攻克它。

2、人工智能的崛起

计算机1946年问世,1969年网络原型诞生,1991年www协议被发明,2003年智能手机横空出示。而最近的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的普及,使得这一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短短70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让人类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在各种领域逐渐替代人类。现代汽车工厂大部分都是机器人操作。淘宝的云技术可以根据大数据迅速识别你喜欢什么,完成从推荐到付款的一系列操作,从而实现双十一当天成交量1200亿,而在传统商场,一家商场一天完成10亿单购买行为完全是天方夜谭。而亚马逊的线下超市则几乎不需要售货员。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未来,无人汽车会在公路上飞驰,商场里不再需要过多的售货员,日常清洁工作有专用的清洁机器人,小区的安全则是全方位的智能安全系统,大多数商品也都可以在人为参与极少的情况下由机器人负责生产。

那么,未来会有多少人失业呢?汽车司机、售货员、电话客服、大量的工厂工人等似乎是首当其冲。一则数据预测显示,未来30年可能40%的人类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人们可能会说,新技术诞生后,必然会有新的工作诞生。正如工业革命虽然迅速减少了农民的数量,但工厂工人却迅速增加,成为中坚力量。

但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是机器可以完成动作,却无法做到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随着人工智不断地行自我学习并步步升级,其性能却足以替代人类大脑的大部分功能,人类的特殊功用会逐渐减少。

当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绝大部分人类的工作时,会不会只需要极少的超级人类掌控无所不在的人工智能就可以维持整个世界的运转?

(篇三)

1、《未来简史》讲的是什么

首先,这是一本很烧脑的书,说它烧脑不只是因为书里有大量外国人的名字和地点而读起来费劲,还因为他是站在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从进化论、心理学和动物学的角度来思考世界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很常见的问题,他通常都得出一个我们感觉匪夷所思的观点,我们会在心里犯嘀咕,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直接颠覆三观。

作者是以色列历史学家,他以更加宏大的历史观写下了这本书,从类人猿从树上下来,到货币、宗教的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到21世纪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未来世界。他从历史、心理和动物学的角度解释了大规模的灵活的人类合作与动物的小范围机械合作的本质区别。

这本书的信息量极大,对世界的认知也极深刻,无论是对过去的历史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颠覆了我对世界的认知,想一下理解清楚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里先介绍一下作者想通过这本书的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然后把那些颠覆性的概念和观点再逐步推送出来。

1、我们都生活在虚构之中。推动社会变革的不是我们对真实现实的认识,而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宗教就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现实。

2、人文主义是现代世界的宗教。

3、科学和人文主义有一个交易,使得我们现在对人文主义的信念越来越强,而且要根据这个信念去改造世界。

4、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虚构现实、讲故事的过程,人文主义的缺陷就是当前这个故事已经讲不下去了,必须换一个新的故事。

再不把人文主义的概念说清楚,你马上就迷糊了。人文主义倡导崇拜人性,用人性取代过去宗教里面神的位置。以前我们都相信宗教里面的神,现在我们明白宗教里面的神都是虚构的,上帝说了不算,自己的内心说了才算。

(篇四)

上周末把《未来简史》读了一遍。以我浅薄的智慧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法老,货币,宗教,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都是抽象虚拟的概念,而正是这些抽象的普遍被人类接受的虚拟概念统治了人类,或者说组织了人类,也可以说忽悠了人类去相互合作。这些抽象的概念被作者归纳为互为主体,说白了就是大家都觉得怎么怎么样,那么就是怎么怎么样,大家觉得好就是真的好,大家觉得钱重要,就会相互影响,从而都为钱工作,于是形成了一种秩序,一种体制。延伸一下,股票上涨也是一种互为主体,如果大家都认为某支股票应该上涨,那么它就会上涨,比如A判断其他人现在或者将来也会买某支股票,那么A就会去买入,同时B也是这么认为和行动的,C也是,以此类推,此股票就会上涨。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股票会加速上涨,股票的上涨吸引了更多的人认为它会上涨,所以更多的人会加入,直到没有更多人了,大家都进来了,这时候某些人先卖出,这是互为主体的现象又出现,大家开始都觉得要跌,于是就跌了。由于这种群众的判断不一定正确,所以导致有些股票涨起来和跌起来都刹不住车。利用这些非理性的现象,会带来很大益处,当然要有自知之明,判断是不能失误的。 2,网络游戏也是虚拟,而且是更全面的虚拟,试想一下如果有两份工作工资一样,一份是无聊的现实工作,一份是打网络游戏还发工资。很多人会选择后者。因为网络游戏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个小目标和可行方案,而且结果是确定性。而现实生活中,没有主线任务,很多努力也是白费,所以很多人逃避现实。所以不论时代如何进步,总是有人喜欢进入虚拟世界。再加上科技发展解放人类,导致无事可干阶层的产生,打游戏更会变成“刚需”。 3,书中提到人的意识是信息流,而喜怒哀乐是信息流进行时在大脑产生的污染。记得有另一本书认为愤怒是由于认知不足或者认知障碍造成的。难道信息流只有在遇到认知障碍或者认知不足的时候才会产生喜怒哀乐?这个逻辑还真符合佛教的一些观念,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可以达到消灭自我的状态。因为自我就是信息流。同时,《未来简史》提到自我分为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叙事自我就是把自己的部分记忆拼凑起来,拼出一个整体的故事,然后就认为这个故事就是自我。而在这个拼故事的过程中,存在美化,偏见,遗忘的现象,导致我们认为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或者说无限接近真实自我的自我意识)存在偏差。而科技可以弥补这个偏差,比如,做一个DNA测序可以让人前所未有的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未来人工智能的效果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我们想要的东西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我们想要接触的另一半也不是我们真正性格合得来的另一半。这些人工智能都会帮上忙。这也会带来一个可怕的结果就是,自我的消亡。不过我个人觉得,也不一定,或者说放弃部分自我,从而对自己更有利,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参考,尤其是在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的时候。 4,书中认为,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物种强大是因为强大的组织能力,是因为大家可以相信共同的信念进行大规模的合作。虽然这个观点有点片面,但是是对的,我们看阿里巴巴强大,就是因为有一个高效的组织,而组织的发起人马云提供的就是反复洗脑的一种信仰,他让阿里所有人都有同步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相信互联网改变世界,这是合作的大方向,他让员工觉得工作不只是为了赚钱,还产生了意义,就像在修金字塔的埃及人觉得为法老服务就是他们工作的意义。时代虽然差了几千年,套路是同一个套路。

读《未来简史》有感


读《未来简史》有感

竟然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赫拉利《未来简史》读完。不是因为这本书晦涩难懂、部头巨大,而是因为自己内心浮躁、私欲膨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作为一个文科生,科学素养实在欠缺。然而,读这本书竟然深深被吸引,被作者犀利的思想、渊博的知识、海量的信息、辩证的思维所折服。

顾名思义,《未来简史》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依据近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地覆天翻一日千里的变化,对未来的人类和人类社会做了诸多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推测和想象,尽管这些推测和想象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关于未来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或其他什么制度的安排,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由此推演出可能的未来社会。而且,赫拉利一再强调,这种结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进而启发我们思考怎样达到这种可能性或避免这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是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文版扉页上的亲笔书写:当我们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的终极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中国读者贡献智慧。

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当大约6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迈向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多少磨难呀!6万年,对于地球42亿的年龄,实在算不上什么。然而,就是在这6万年里,人类征服了地球,成为地球的最高统治者,万物惟我独尊!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万物互联,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财富,有物质,满足我们的物欲;有精神,满足我们的神性;有制度,无论是专制的还是民主的,都使得我们人类强大有力量。这一切都奠定了我们人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 图中那个亮点。天体物理学家、著名科学作家卡尔萨根就上面照片说了这段著名的话 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 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应该说,今天的我们拥有了人类以来最舒适的生活了。大快朵颐的美食,安全便利快捷的交通,宽大漂亮的房子,舒适开心的工作,开放平安的社会,民主自由的政治,核威慑下的和平,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用了6万年的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

活在当下,我们是痛苦的。也许真的如赫拉利所说,人类一下子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如同暴发户没有心理、文化的准备一样,我们给这个地球带来的灾难也是前无历史的。物种的灭绝,气候的变暖,人口的爆炸,山洪、地震、瘟疫、战争等等,一直以来困扰着人类。人类在无穷尽的追求物质享受的进程中也把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

赫拉利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石器时代的体验:第一天,在原始深林徒步旅行10小时,在河边开阔的空地搭营过夜;第二天,独木舟顺流而下10小时,在小河旁露营;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在湖里钓鱼、在附近的树林里采蘑菇。

现代无产阶级体验:第一天,在受到污染的纺织厂工作10小时,在拥挤的公寓大楼过夜;第二天,在当地百货公司收银员10小时,回到同一栋公寓大楼睡觉;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开立银行账户、填写贷款表格。

你会选择哪一个?答案显而易见。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人类到底怎么了?人性,物性,亦或是神性?

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是我的断言,也是我的坚信。尽管赫拉利说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尽管他把未来的宗教归结为数据主义而不是人文主义。数据主义可能是未来的宗教,人们可以把一切都归于数据,但是,人,人类,一定会在这个新宗教里起到决定作用。离开了人的宗教,无论这个宗教信仰的是上帝,人自身,还是无处不在的数据,都将是毫无意义且没有价值。数据的力量再强大,如同无所不能的上帝,那都是人赋予他们的。人类追求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把自己埋葬。人类因为是人类,所以不断在犯错。但是人类一直在修正错误,不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编者后记:以色列的赫拉利简直是一位奇人,1976年出生的他,年纪轻轻就写下了让全球学术界瞩目的世界史书,这位旷世罕见的天才历史学家一下子结合那么多的硬科学,写出了一本完整的人类未来史,他的非同寻常的想象力有些匪夷所思。正如我们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一样,不亲身体会,怎会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篇读后感的作者是一位哲学系文科生,与工作百忙之中抽点滴碎片时间看完赫拉利的巨作,实属不易,也贵有持之以恒之心,在当今网络电子横行时代肯花时间看书的人太少太少了,所以也可称为奇人了,奇人看奇人,碰撞出几多共性火花,又产生出几多逆向思维,但共同点都是一样的:我们人类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虽然之前有众多的世界末日论,人类只有把握好拥有的科技,正确运用科技,遵循自然法则,让人成为或者接近更智慧的神,在宇宙大爆炸之前,让我们这个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上的人类在谢幕之前,珍惜在一起的时间,过好共同存在的每一天。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读后感3000字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读后感3000字: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我看完了。

两本书都很厚,大略读一遍花了我五天时间,分两次写太耗精力,所以我会以两本书为一个整体讨论,可能会写得散漫无边。

好在今天还是周末,你就当做是和我面对面闲聊吧。

通常我们认为的历史,大多说的是人类社会的变迁。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为例,都是凭借三条主线索讲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最多加上掌权者的花边新闻。我们已经习惯过去学习历史所用的方法,所以看到尤瓦尔·赫拉利讲述历史的方式,会觉得很有趣,甚至他的文字让你感觉不像历史。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尤瓦尔·赫拉利讨论的核心不是国家、文明,而是人。没有讨论权力更迭、不同文明的冲突、政治思想进步,而是自始而终在讨论人的变化。人类怎样在地球上崛起,又是怎样建立起人类文明,人类自己怎么看待地球霸主地位。初看之下,特别惊诧,但仔细想想,他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历史毕竟是人类的历史。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人类思考后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所以我很赞同尤瓦尔·赫拉利,人类才是历史的主体,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放太多在政治、经济、文化。

我们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注意到这点,原因是人类的文明太发达了,困扰人类数十世纪的饥荒、战争和瘟疫已经成为过去。世界上依然有贫困人口,但大规模饥荒已经极为罕见,而且人类不再认为饥荒是神降下的惩罚,而是归结为人类自己的错误;距离上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70多年,大国之间因为各自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反而达成了长久的和平,叙利亚不算大国间的战争,只能归为大国间的博弈;黑死病那种席卷全球的瘟疫不再发生,非典虽然爆发,但也在短期内得到控制,造成的死亡人数还不到黑死病的零头。

人类为了这三个问题用了数十个世纪的时间,到了今天成功解决。然后呢?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人类累积了空前的科学能力,储备了数量惊人的人才。然后呢?他们会在国家的领导下继续攻克癌症,甚至是令人胆寒的艾滋病,这些看起来都是时间问题。再然后呢?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猜想,接下来就是研究永生的问题了。这不仅仅是个想法,一系列科技巨头已经在永生领域投入重金,圈走了大批一线科技人才,而且赌新一代人才们能够带来新一轮科技爆发,就像工业革命一样,永生问题很有可能在我们这代人得到解决。

永生是人类无法抵抗的诱惑,一旦实现了,人就成了神。同时,人类的黄昏正式开始。

谈到永生,肯定绕不开永生的形态,肉体衰老很难逆转,那人类要怎么把灵魂从肉体移植出来?然后放到哪里去?是终结者那样的液态生存?还是让一个人的意识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肉体里?永生与其说解决了人的寿命问题,倒不如说产生了新一轮问题:谁有权永生?将灵魂寄宿在新的肉体算不算谋杀?人是什么?灵魂又是什么?意识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看起来要么无解,要么讨论过后还是无解。但是,当人类在外部世界改造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迟早会研究人类自身,许多问题已经有了眉目。比如说,人类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自由意志”。有了自由意志,人才能够做选择。这个选择不是被命运操控,也不是神的旨意,更不是国家的命令,而是人自己所选。但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指出人类其实没有“自由意志”。在实验中,当人做选择的时候,仪器观测到大脑里生物电回路早就做了决定,而它做的决定并不需要人的意志控制。

类似这样的人类对自身认知越多,对人类的看法越发怪异,这不是第一次发生。在过去的历史里,人类最早认为人类自身是万物之灵,是造物主的宠儿。进化论随之出现,指出我们的进化是适者生存后的结果。人类最早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中心,日心说打破了这种自我感觉良好。最后太空望远镜证明了太阳系并不在宇宙的中心,太阳系只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星系。

这一次在分子结构上研究人类,会发现人的情感和感觉是可以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制造出来。所谓的自由意志,在肉体里完全找不到实体,而且完全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加以控制。在另一方面,人类引以为豪的人工智能,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完全无意识而智能的机器,做得可以比人类更好。AlphaGo可以轻松战胜人类职业棋手,但它并不会因此产生任何骄傲和喜悦,这意味着它一直能够稳定且高效解决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很自然推导:科技可以改变一部分人,优化他们的DNA,从一开始就抹去患重大疾病的可能。通过刺激大脑皮层,让他们比正常出生的婴儿更聪明,动手能力更强。同时,让他们能够感受更强烈的喜悦,远离负面情绪。最后加上科技赋予他们永生,他们和机器形成新的联盟。那么,他们毫无疑问是地球上的神,而且他们和机器会永久性统治没能得到科技改变的低等人类。

当人类对自身的研究达到这种地步,人类就通过一系列科技变化得到新的理解:人类即使自身力量不如其余生物,但仍然能统治地球,靠的是惊人的运算能力。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最早利用语言、文字实现种群内沟通协作。在远古时期对抗大自身数十倍的野生动物,在古代兴建起金字塔和长城,在现代能够探索外太空建空间站。人类就像一堆计算机,彼此联网,释放了群体的计算能力,最终取得了这颗星球的统治权。

那么,和计算机相比,人类的计算能力可就显得有些弱了。而且,计算机没有人的情感和感觉,它永远不会出错,它的智力稳定性超越所有人类。这就暗示着一件事:计算机替人做出的选择更合理,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奥巴马八年做的事还没川普一年做的事让人惊叹,但是四年任期结束的时候,他还是能凭借出色的演讲能力成功连任。原因是人类作为生物,没法给奥巴马任期内的表现打出客观的平均分,然后根据最后的分数决定是否让他当选。人们总会受到最近的情绪的影响,把情绪最高点作为平均值应用。

于是民主制消失了。你的计算机比你更懂你自己,更懂得你到底需要什么,还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我们今天打开手机,每个人能看到的朋友圈广告不一样,每个人能看到的热门微博也不一样,每个人能听到的每日推荐音乐也不一样,但你还是会觉得这些App真合口味。所以,计算机做出比人类更好的决定,有一天它肯定会替人类做决定。起先,计算机替你做加减乘除,你就放弃了复查账本的习惯。然后计算机替你开车,避开所有交通事故。最后计算机接管你的生活,计算机并不能理解“统治”,它只是服从设计者最初输入的命令:让人更舒服活在地球上,计算机最终会取得这颗星球的统治权。

回顾人类的崛起,无非是微弱的计算能力凑在一起,形成一股更大的力量。本质上来讲,人类所有的活动,选择的进化方向,都是为了让信息传播更迅速,这才有了今天的微信、Facebook。等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超越人类,人类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机器能做得比人类更好,而且机器不会为了发展毁灭这颗星球,发展最后得以永续。如果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人类在未来甚至很难找到容身之地。

这就是人类的黄昏,这就是《未来简史》告诉我们的未来。

看完以后想了下,尤瓦尔·赫拉利这两本书还是《人类简史》更好。《未来简史》太像一本为硅谷定制的书,指向了金字塔顶尖们内心中最大的欲望:用科技手段得到永生。

如果要重读的话,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人类简史》,那本书有一种对问题的真正兴趣,所以也给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阅读障碍。障碍不是说我没办法读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而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期待改变了。当我习惯了阅读是瞟一眼,是不超过140字的段子,是一张直白的图片,是一个不超过五分钟的短视频,任何超出限度的东西都会让我焦虑。

好在读完这两本书以后,我把这障碍处理妥当了,请把掌声送给阿腿,书是她安利给我的。

为什么肥宁写的东西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为什么不是一段一行?为什么没有很多表情或者图片?

我想此刻可以回答你:在我看来,这个世界若只有形形色色斩钉截铁的结论,那可太奇怪了。结论根本不重要,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错的,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组织一篇文字的同时,也就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在许多时候你心乱如麻,如果可以把你面临的困境写下来,写清楚齐纳因后果,写清楚一二三四。等你写完的时候,多半也就思考清楚了。

而如果换成在朋友圈短句刷屏,那除了释放情绪,还真的毫无效果。

不过你能看到这,证明你肯定没有阅读障碍,满打满算整整三千字呢。作者:肥宁

《未来简史》读后感 800字


看完《未来简史》归结于一句话:万物互联让人类的能力指数上升,人类放弃意义而追求力量,智人失去控制权,极少数人控制世界。放下书,世界还是世界,贸易摩擦,围追堵截,崛起增长与压制,民粹主义与开放合作,现在还是柴米油盐,未来还只是未来,甚至可能永不会成为现实,当前独善其身仍然可行,一切似乎没有变化。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就说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嗯,就这感觉,感觉都没变。
但有些想法在悄悄地变化:
1、认识到靠虚拟的愿景、文字和货币,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从此一骑绝尘。大规模协作是人类力量提升的核心关键。
2、对自由人文主义,平等,自由,自由意志,独立意志,追随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确定,那么执着了。
3、对万物互联,个人隐私,数据自由,有了新的认识,或许,这是人类进行大规模协作,大幅度提升力量的必然趋势,势不可挡,顺者昌逆者亡。
4、意识到如果生命最终只是技术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幸福圆满或许都需要重新定义。
然后想,今天的我和昨天有何不同?人和人的差异在哪里?
能力,见识和眼光(含境界和定位)。能力包括了决断力、执行力、理解力、与人连接力,意志力,当然也包括了语音能力,运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能力,洞察能力,规划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眼光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又取决于知识和能力。为什么会目光短浅,因为没有见识,为什么没有见识,很多知识不知道,知道了也没有能力抽丝剥茧,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啊。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而选择是基于已有知识、能力、见识和眼光的选择。
有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自己有些事不知道,知道的东西多少,决定了人和人的不同。有些事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但它总是通过直觉、感觉,隐隐地,经常性地影响我们的选择,而大部分的,是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我们不知道,所以就会执,就会固执己见,就会画地为牢,就会刻舟求剑。你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是他人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这就是眼光、境界、定位的差异来源。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以为记。

《未来简史》读后感1000字


以前才工作的时候,感觉人生特别无聊,一直就想一个问题人活着为了什么?曾经讨教过许多前辈,也没得到答案。后来看见一句鸡汤名言: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罗曼罗兰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这么问自己的:在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中,你知道那些与人类命运相关的科学领域,正在发生什么吗?没关系,现在有一本书,都只是由一些简单的文字组成,没有代码、公式这种晦涩难懂的符号,人人都可以读。这本书就是《未来简史》。

其实这本书早在上个学期就读完,也知道五一假期要写读书笔记。可读书笔记推了好几天,一直没写,因为对于这样一本书实在不知该如何下笔,但如若不写出来,却又感觉如鲠在喉,好像这本书还没有看完,还没有终结。因此,硬着头皮,尝试着去写,力求能够让学习变成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

《未来简史》分为四个部分:人类的新议题,智人征服世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智人失去控制权。这本书开宗明义地就提出在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饥荒、瘟疫和战争之后,在21世纪,人类将可能面临的三大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在减少了饥荒、疾病和战争之后,人类现在希望能够克服年老甚至死亡,获得永生。21世纪,死亡不是一个必然性的问题,而是一个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人类会死亡可能是因为心脏不跳、大动脉被脂肪堵住、癌细胞在肝脏里扩散、病菌在肺里繁殖等等。这些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而造成的,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会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

在拯救人类脱离各种不幸之后,他们现在希望能够幸福快乐。历史上,人们认为,追求幸福只是一件个人的事;而现在人们则认为,追求快乐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如果没有政府规划、经济资源和科学研究,个人的追求幸福快乐就会成为天方夜谭。在人类挣扎着超越求生的动物性之后,他们现在希望把自己升级为神,成为神人。在追求不死和幸福快乐的过程中,事实上,人类就试着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人类将通过基因的改造、人和机器的结合、纯机器即人工智能三步直接成神。但是,尤瓦尔赫拉利也提出,对人类未来这三项内容的预测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一定只能朝着这几个方向去走。这是历史学家的预言,但不是宣言。赫拉利预测人类会往这三个方向努力。提出这一历史预测的目的在于让人们讨论现有的选择,讨论我们是否能够有其他选择,然后去想象不同的命运,让历史往一个不同的方向走。

因为知识浅薄,所以我只能就书中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采撷一小朵浪花来谈谈我的理解:科学与宗教之争。我很欣赏文中说的一句话。自由主义者或者其他现代信仰的追随都并不喜欢自己相信的系统被称为宗教,原因就在于他们总觉得宗教就是迷信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宗教与科学都是人类管理自己的方法,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科学最在乎的事一样,宗教和科学相辅相成,科学想要打造可行的人类制度,必然需要宗教的协助,科学研究事实,但并不给出理论判断。

在读这本书前,我从未思考过人类将走向何方,在这本书中,尤瓦尔赫拉利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出,由于氢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所有物种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这本书享受着教科书和百科全书般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未来简史》读后感900字


未来简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巨作。下面我对于这本书逐一阐述我的感触。曾经的世界为饥荒而头疼,有钱人争着吃各种高脂产品来喂养自己,穷人吃着地里可怜的蔬果度日。可现在有钱人却吃着养身的蔬菜食品,而穷人吃着零食和高脂、油炸的快餐。虽然全世界更重视养身了,但肥胖依旧夺走了300万穷人的生命。

病毒很可怕,例如黑死病、天花病毒和西班牙流感,但现代医学跑在了病毒的前头,抗生素,纳米机器人......但出现了另一种危机,那就是人类自己为了某种残忍的意识形态,可以制造出流行病。这样看来,那个人类对流行病束手无策的时代反而叫人有点怀念。

战争正在消失,,人类打破了丛林法则契诃夫法则,原因在于核导弹的出现逼迫超级大国们采取积极和平的政策。恐怖组织并不能把我们拖回中世纪,我们不能面对恐怖组织的表演而反应过度。

成功孕育着野心,当世界不为战争和饥荒担心时,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幸福和不死。而一旦出现生命的良药,就会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历史上过往的战争都不及这场为了永恒青春的战争。

人类追求幸福快乐的权利是与生而来的。尽管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我们总是不能提高幸福指数或只能短暂提高。我个人认为,这使得我们人类能不断地去追求和探索甚至索取。正是因为生物进化的淘汰,使得实现真正的幸福快乐,难度不亚于战胜老死。

人类渴望成神。因为有机生命的限制,人类无法在其他星球和太空长时间居住,但人类正在突破这个限制,目前已可能创造出半机体生命,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无机生命。我们也在尝试获得一些特殊能力,例如长生不老,能够设计和创造生命,能够改造自己的身体,能够控制环境和天气,能够读心及远距离沟通,能够高速移动......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特质,于是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

发展不可能踩刹车。经济需要不断增长,否则经济的崩溃会拖垮社会。人类对于新科技的使用也要有限制。

很多神论表示人类有灵魂,而猪则没有,但人类科学家查看过人类的各个角落,并没有灵魂,所以神论信徒对进化论恨之入骨。但在今天,如果杀死了一名美国公民,远比杀死一名阿富汗公民要反响大得多。

这本充满哲学色彩的书籍,讲述了从智人征服世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到智人失去控制权等种种震撼人心的理论和证据,让我叹为观止。人类应该更关注这些问题,这本书是帮助人类找到方向的一条大道。

《未来简史》读后感1500字


看了《未来简史》这本书,笔者想到一个小品的名字《昨天、今天、明天》。不过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对应的是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本书侧重于人类的未来。作者以超然的视角,强大的逻辑思维,为人类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好消息就是人类短时间不会毁灭,科技的发展会让人类越来越舒服;坏消息就是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可能会被淘汰。

这本书总体是悲观的,其中不乏表达出对人类未来的矛盾。例如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作为医生诊断率会高于人类医生,医疗水准普遍提高是必然的,但是智能机器抢走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我们很有可能失业导致没钱看病。又比如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改造基因,导致天才的下一代人类越来越强大,甚至达到想象中的神人,然而神人或许已经不把自己当作人类,甚至反过来奴役没有改造自己的普通人类。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可以改造自己让自己及后代始终保持竞争优势,贫穷的人不仅穷而且会和上流阶级的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的公平被打破,社会文明轰然崩塌。

看过很多书,大体都是人类在追问我是怎么来的,但是这本书是反过来问我是怎么没的,这是看这本书很有意思的地方。我想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未来是个通过逻辑搭建出来的世界,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未来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有可能比现在更差。

很多人寄希望于未来,希望科技的发展,让自己能够躺在床上就能工作。也有一些人觉得,科技发展到最后,我们不用工作可以好吃懒做,成为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事实上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样的白日梦都是无法实现的。只要稍微思考,就能知道未来自然有未来的问题,而咸鱼则是代表无用,在任何一个时代,一旦成为无用之人,下场只有惨遭淘汰。

对未来的浪漫幻想,一旦加入了理性思维,一下子就千疮百孔了。这让笔者忍不住想到了一件与之相关的事情,从未来的幻想回到现实,让人不禁想到现在社会上很多的精日分子和精美分子,也就是精神上的日本人和精神上的美国人。近年来,随着网上不正确的言论或者恶意言论的诱导,很多人就如同畅想未来一样,畅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平等,甚至将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挂在嘴边,张口闭口的自由平等。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就是高福利的、安全绿色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乌托邦。

正如对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人对发达国家的畅想,也同样的让人觉得可笑。那些想象出来的美好,稍加理性思考,就成了一层随时可以戳破的窗户纸。

近几个月的国际新闻中,经常能够出现关于难民的新闻,一些难民想要进入美国,然后遭受各种冷漠甚至冷酷的对待。最让我感慨的一条新闻是一个母亲拉着自己的儿子,跪在边警面前哭泣,想要进入美国,然而边警不为所动。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的是,就算他们进入美国,因为不法身份,也会被抓起来的。之前的叙利亚难民也是同等情况,逃离自己的国家,结果欧洲那些所谓文明的国家一个个关闭了对难民的大门。

事实证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并非就能带来更高等的文明。更高等的文明,还需要一代代人怀揣着崇高理想去为之努力和奋斗的。正如那些难民一样,他们幻想着前往发达国家就能享受到快乐的生活,他们却没有想到,他们最应该做的是转过头去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建设自己美好的生活,去抵制暴力和残酷,幸福只能靠自己双手来获得。

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对未来不着边际的畅想,就如同做了一场游戏,开阔了一下思维,稍做了一下休息,如何过好今天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如何奋斗在当下才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

《未来简史》读后感600字


看完心情有点复杂吧,我是奔着对未来的展望和设想去看的,想看看未来可能会变成什么样。但是书的结构前两部分讲的人怎么征服世界,以及智人为世界赋予的意义,最后一部分说的是智人失去了控制权(̀⌄́)。

人类灭绝和征服了其他大型动物,主宰了世界。战胜了疾病,战争和饥荒,从狩猎采集到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到现代,因为需要大规模的合作(这也是人类比其他动物厉害的原因:虚构的力量,即可以虚构事件进而合作,比如现在的公司,国家),维护共同的利息产生了各种宗教。但是由于科学的发展,进化论打破了宗教传统的权威。人们越来越在乎自我和内在,认为每个人本身的存在就是重要和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识,重视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于是自由主义开始盛行。但是现在科学发现人的大脑可以说是一种生物算法,并没有想象中的神圣。计算机,生命科学和生物学,互联网,大数据等等新的领域越来越让人们难以理解,每天面临大量的数据,而机器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远大于人类。人类将怎么面临将来的社会,也许会出现新的岗位,但能力要求会更高。也许人类干脆就会退休,就象汽车直接取代了马。

数据化会带来许多便利,算法会为你提供许多更有用的建议。如果机器在大部分地方超越人类的能力,人的意义以后又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哈哈哈,不是预言,只是根据历史和现在的现象做出的假设,毕竟现在都能通过带一个帽子就能控制大脑的注意力,自由意志都能被控制了!

今年第一次计划一年看30本书,这是第10本了。这个就相当于一个随笔,初衷是希望能结交一些书友~

《未来简史》读后感(优选范文)


一日偶然在网络上读到了一些有关“中国小趋势”的看法观点,对其深以为然,查阅出处,书名为《未来简史》,名字便有些神秘意味,便更加兴致盎然地在工作之余抽时间前去阅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翻开《未来简史》一书,前言的第一句便令我感触颇多:我们都是没有明天的人。在此书中讲述了无数个实现或者未曾实现的预言,而所有的预言都是对未来的猜想,沿着各种轨道,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宗教的,最大胆的推测,都向着明天与未来奔去。

未来简史就像是一本预言之书,它关注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关注点在多样丰富的传播上,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中,在日趋多元的生活方式里,也在飞速奔向未来的社会中,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中,更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无数预言的实现,在时间里沉淀,一笔笔地勾画着时代的蓝图。预言有好有坏,重要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与视角。我们怀抱着两种不相同的态度来面对预言,一是希望,二是恐慌,而这些都来自于一种内心的不确定感。但是当我们选择全部倾听时也许能够走的更远,无论在哪个位置上,我们都应当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未来。

阅读之中,除了一个个预言引发着我的感触与思考,我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也逐渐有了更多的关注。时代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确实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更多的伤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当代大力提倡的价值理念更彰显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飓风、海啸、地震、瘟疫、饥荒……似乎在自然生气的时候,我们更加地卑微与渺小。我们需要努力,去让自己融入自然,爱护环境,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那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即使不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哪怕是日常生活里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少浪费一张纸也能尽一份力呀!而这些微薄之力,却有希望能汇成涓涓细流,浸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现今的时代发展大趋势中,似乎个人的发展小趋势也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努力,但事实上并不尽然。在如今的时代,正是由于各种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优化,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我们无数个小的个体有精力与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斜杠青年”,他们同时从事多种工作,在各自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创造着自己生活中的与众不同。我们有很多时候都可能迫不得已跟随着时代洪流大趋势前行,但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开放发展的中国,我们个人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小趋势,我们也可以登上舞台,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取得喜人的成绩。每一个人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无数的个人选择汇聚成为小趋势的洪流,由小趋势衍生成为大趋势,最终甚至决定一个民族进化发展的方向,而中国也因此变得愈发崭新与强盛。

想象力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正是因为我们丰富的畅想,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希望,在平淡而有意义的工作之中,我想我也可以试着去学会想像,学会思考,去想想未来的样子,自己给未来画一个像,似乎在这有时略显琐碎的当下也是一件乐事呢!

书中有提到:我们不作任何预言。那么我们做的是什么呢?我思考许久,其实更可能做的是对当下细腻的感知与对未来敏锐的洞察吧!(玄恒)

读后感《《未来简史》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未来简史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