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 > 地图 > 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2024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
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推荐
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

(共 1675 篇)

  • 1、 《教育漫话》读后感(一)

    《教育漫话》读后感

    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洛克以及他的《教育漫话》,那个时候,只是匆匆读过这本书的书评,只留下些肤浅的记忆。如今,我又一次翻阅了这本书,才真正搞懂了洛克的博大思想。

    当然,提到洛克,我们不得不想到他的“白板说”,他认为儿童的心智是一片空白,后天的教育至关重要,这种思想始终贯穿于全书,从“健康教育”中的“儿童的心智和源头的水性相近,容易引导,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到“道德教育”中的“儿童自呱呱坠地时就应该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到“知识与技能教育”中的“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种种理念无一不渗透着他的这种思想。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确实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从真实的课堂教育,到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从具体的学科教育,到习惯性的家庭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确确实实看到了儿童在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还要学会教育的技能技巧,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教育漫话》这本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他所提到的教育,是为了将每个儿童培养成为绅士,成为一个具备健康体魄、高尚道德以及精深知识的人。洛克引用了葡萄牙“儿童热爱学习”的事例,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

    洛克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它包括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其中,他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为了获得强健的体魄,他对儿童的吃穿住行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这里,我要提到的是“冷水浴”,洛克认为“冷水浴”可以增强和锻炼体格,这是有医学依据的。

    我们现代的父母亲以自身的经验判断,“冷水浴”会使儿童感冒、咳嗽、发烧等,只有他们适应的温度才适合儿童,其实不然,经常的让孩子在家里赤脚或是多让孩子踩水,恰恰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试想,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儿童的脸都暴露在外面,为什么他们的手、脚不能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洗冷水浴呢?

    第二点,洛克提到了道德教育。我们已经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接着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不可避免地提到赏罚制度。洛克认为儿童要及早管理,越小的时候越需要严格对待,等年龄越大,反而需要与之亲切地相处。洛克认为使用体罚应该谨慎,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阴影,儿童可能会胆怯、羞涩、沉默等。

  • 2、 《教育漫话》读后感(二)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拿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

    一、《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

    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

    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二、第二个话题:德育。“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

    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

  • 3、 《说医不二:懒兔子漫话中医》读后感_700字

    《说医不二:懒兔子漫话中医》读后感700字

    把枯燥的中医,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出来,还能通俗易懂,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上学时,老师都能这么有趣,也不用难为学生头悬梁锥刺股了。

    虽然,在读的过程中,有看到专业人士对书中的某些内容提出质疑,但是,所有领域都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带着辩证的观点去读是好事。

    对于自己来说,读完这本书还是有收获的。

    比如,知道了,“手术后的人吃米粥最好,粥是一种营养又健康的食物,因为只有这个虚弱的脾胃才能接受,任何肥甘的食物都是对脾胃致命的打击。小米粥,大米粥,南瓜,红薯,山药,这些食物都特别养胃补脾。“如果吃的太好,太过油腻,会伤脾,因为脾要消化掉那么多的油腻食物。””这是告诉我们要清淡饮食啊。

    “除湿很好的食疗方法,就是经常吃红豆薏米粥。”

    “如果不吃早饭,胆汁无处释放,全部积存在胆囊里,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结晶,就是所谓的胆结石。”所以,还是要按时吃早饭。

    “气场是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它是人能把握到的自然规律的多少。人越顺应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强大,越背离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小。自然规律正好与人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一致。”所以,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阴虚的人怕热,阳虚的人怕冷,但血虚,就冷热都怕。”

    “脾在液为涎,是口水中比较清稀的部分,所以脾缺水,嘴巴里就没有口水,老是感觉黏黏的,脾湿,睡觉的时候就会流口水。”

    “怕冷的人都需要壮阳,不分男女老少,补阳最好的药就是肾气丸。”

    “阴寒的特征——四肢厥冷,脉微弱,精神萎靡,特别怕冷,还总是想排尿。”

    “舌边有齿痕,代表气虚;舌苔厚且白腻,代表有寒湿。”

    “气虚包括三个方面:肾虚,脾虚,肺虚。而脾虚是根源。”

  • 4、 《说医不二:懒兔子漫话中医》读后感_1000字

    《说医不二:懒兔子漫话中医》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告诉我们,应该用中医的思维去生活。中医是讲究症状的,症状并不是治病的重点,引发症状的原因才是医生关注的重点。所以,表面上我们大家的生活千姿百态,烦恼万千,工作、学习、爱人、孩子,诸多不如意,百般不顺心,但其实这些不过都是症状,根源在哪里?根源在我们的心。当我们的心变了,心态变了,那么我们看待万事万物的态度都变了。这不就依然是我们一直要学习和改变的地方吗?万法归一,所有的书,最后讲的总还是一个道理。第二,这本书告诉我们,对于病人最好的补品是粥。是的,粥是最好的补品,特别是手术后的病人,而不是燕窝鱼翅鲍鱼海参。最家常普通的米粥,是中国老祖宗给后代留下的最根本的东西。那么多食物可以饱腹,为什么偏偏中国人的主食就是米饭米粥?这是千百万次尝试后得到的智慧。丢弃的人都是傻瓜。懒兔子还告诉我们,对于老人,顺着他们的心意就是最好。真落实到食物,她推荐小米粥、大米粥、南瓜、红薯、山药。特别养胃健脾,长期吃赛过人参,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强。第三,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使是妇孺皆知的《西游记》,也有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在懒兔子书中,《西游记》则有了另一番中医的演绎。唐三藏藏的是什么?是人体的精、气、神,最最重要的部分。孙悟空代表我们自由自在的心灵,他慢慢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心灵慢慢成熟的过程。刚出生的时候,随心所欲,风风火火;我们少年时期心高气傲,唯我独尊。成年的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动弹。我们成年的时候,也开始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再也不能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凡事讲规矩,做人有分寸,欲成就事业先吃苦。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就这样走过千山万水,看尽风起云涌,他终于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懒兔子说:这就是我们人的心成长、历练的过程——有欢笑、有泪水、有委屈,有成功。但不经历磨难,就永远不会成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五指山,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孙悟空。猪八戒,代表人类的很多欲望,性欲、食欲和懒惰,都是我们自身无法克服的劣根性,如影随形,所以在成就事业的路上,常常会让心感到很辛苦。这是我们真实的自己。但只要我们有着一颗坚定、勇敢和执着的心,我们就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欲望、努力前行。沙僧,代表脾胃。自始至终在团队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基础作用。五脏六腑,脾胃才是根本。脾胃属土,土的特性是承载,脾胃就是承载和转化人体一切能量的基础。但却常常被我们忽略,不受重视。

  • 5、 《说医不二:懒兔子漫话中医》读后感_1400字

    《说医不二:懒兔子漫话中医》读后感1400字

    子午流注:

    1、肝胆相照好兄弟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

    胆汁进行新陈代谢,使得第二天头脑清醒;此时阳气生发,所以过了23点脑袋容易清醒不易入睡。

    丑时:1:00-3:00,肝经当令。

    丑时未入睡者,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肝经循经面部,丑时不睡,脸会变丑。

    2、肺与大肠是好基友

    寅时:3:00-5:00 肺经当令。

    肺经运行是人体处在深度睡眠的时候。肺主肃降,气往下走,所以一般熬夜,3点之前都很精神,可是一过3点就扛不住了。肺经把之前已经代谢好的肝血,输送到身体的每个角落,叫“肺朝百脉”。肺气没有很好地肃降,会因为咳嗽或者呼吸困难而醒来。婴儿肺热此时也易醒。

    卯时:5:00-7:00 大肠经当令。

    此时起床,喝上一大杯温盐水,会立刻有便意。错过了大便的吉时,大肠经就下班了。即使你喝再多的盐水,也可能无济于事。

    肺气降,才能将大肠里的便便推出去。

    3、脾胃的那点儿事儿

    辰时:7:00-9:00 胃经当令。

    胃经上班后开始接受和腐化胃里的食物,所以此时应该吃早饭,为了配合胃里的食物消化,胆囊开始向小肠输送胆汁。如果不吃早饭,胆汁就无处释放,全部积存在胆囊里,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结晶,就是所谓的胆结石。

    巳时:9:00-11:00 脾经当令

    假如胃是一个食堂的话,脾就像是它的分发员。它把胃中的水谷精微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

    所以胃里必须要有充足的营养和食物,脾经才能好好工作,胃里没有东西,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脾虚,脾虚的人常常会头晕、浑身乏力,甚至成为懒癌患者,很多人还会犯困,明明才上午9点多钟,困得死去活来。

    这种状况一般持续到11点脾经下班的时候就好转了。脾胃的五行属土,厚德载物,是身体的根本。

    4、心与小肠是两口子

    “热心肠”暗示了心和小肠的关系。

    午时:11:00-13:00 心经当令

    心经主要负责给心脏补充血液,然后让心脏更好地推动周身的血液运行。这个时间段最好能睡一会儿,让心血得到充分的补给。要养心、要静心。所以午时运动其实对身体并没有任何好处,此时流汗对心的伤害很大。要睡觉、要安静。

    未时:13:00-15:00 小肠经当令

    它开始对营养和糟粕进行整理和分送,把好东西挑出来输送给脾,供脾运送给全身。

    然后,再把脏东西分成液体和渣滓,分送到膀胱和大肠。所以,我们应该赶在下午1点前把午饭吃完,这样小肠经上

  • 6、 中医书读后感

    中医书读后感范文一

    很偶然地在博雅堂看到了这本书。一直以来还是对中医有些情愫,再加上上过两门科学哲学的课,对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讨论有过一些涉及。这本书的出现也必然会引发自己一些想读的冲动。再加上最近总是慨叹自己胸无点墨且无积累,索性买了下来。

    粗粗地翻一下,书中对中西医的历史做了简要地梳理,对近代西医传入中国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做了阐述,又从医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了中医的五行、脏器、针灸等理论,并对sars后引发的中西医结合之路阐述了些自己的观点。之后我着重看了历史和中医理论介绍两部分,争论和现代的中西医结合之路仅是粗粗掠过。本书作者的学术功底很是浓厚,引用以及语言都相当符合科学规范。与平时所读文献颇有相似之处。呵呵~~

    前言中最让自己震撼的一句话是香港一位肾科专家陈文言先生所说的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中西?这也是我看完书后最直观的感受,不论中医西医,目的一致就是祛病,方法不同,应如何看待?如何共存,结合抑或当作两条平行线?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阅读。

    中医和西医在历史的源头可谓颇为相似。都带着十分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古代西方哲学一直致力于探索世界的本源问题,而该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探索自身的初衷。人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了解此才能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方法。中国古代发展出了五行说,并将人的脏腑、形体、体液、心智包括音律、颜色、味道均统一于五行之中。而与此同时古代西方也发展出了火、水、空气、土四元素理论,并将地理方位、时间历法乃至星座等归于这四元素(心理学最早的气质类型,粘液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貌似也与此相关)。此外相对于中医的平衡理论,古代西医也认为健康平衡状态时基于各种体液的内在调和平衡而取得的,而所谓病态则是由失衡导致。由此可见,古代的东西方医学是多么的相似。

    而一切的变化都起源于西方的科学革命。解剖的运用,显微镜的发明使得西医迅速摆脱过去的哲学思辨阶段,进入实证阶段,医学家不再采用推测的方式,而是要眼见为实。他们不顾宗教的限制开始实施解剖,他们刨根问底开始进入生物的最小构成。而这一切一同加速了西医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中医在积累病例,个体实验上也做出了卓越的努力。但二者采用的方法却已截然不同。

    而在近代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西医也以其迅猛之势扑向中国(这里的疑问,到底是怎样的事件,使得国人失去了对中医的信任,仅仅是一时的自信心不足而丧失了对几千年来

  • 7、 养生读后感

    养生读后感(一)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四季之始,春季饮食打好基础,对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专家提醒,春季饮食注意以下几点。

    多主少副

    即多吃主食,少吃副食。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反复无常,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极易下降,诱发一些春季常见的疾玻此时可以多吃些主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成热量,提供身体基本所需。此外,春季应注重调养脾胃,而米饭同菜中的大鱼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能很好地保护肠胃。

    多菜少果

    即多吃蔬菜,少吃水果。春季以养肝为主,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有疏通血管和肠道的特殊功能,肝和心都喜欢它,蔬菜能帮助肝脏尽快实现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若缺少它,肝脏代谢就差。少吃水果并不是说不吃水果,而是要适量地吃。春天气温回暖,人们爱多吃酸甜的水果来解渴。但水果含有较多果酸,属生冷食物,吃多了容易伤害脾胃。

    多奶少肉

    即多喝奶类,少吃肉类。春季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牛奶是全营养食品,春天多喝奶能满足人体生长、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是各类人群春季养生的首选佳品。肉类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发胖,诱发三高等富贵玻

    多水少油

    季节更替带来多风、干燥的气候,加剧了身体水分的流失。头痛、便秘、体重增加等症状都是因春燥上火所致。最简单的排毒方法就是多喝水。每天清晨起来,喝点蜂蜜水,将有助于清洗肠道,排毒祛火。

    多彩少单

    即多吃五颜六色的食物,少吃颜色和口味单调的食物。在人体中,五脏各有所爱,如心爱红、苦;肝爱绿、酸;肾爱黑、咸;肺爱辣、白;脾爱黄、甜。人们在饮食中,应当照顾到各脏器的爱好。

    女性养生保健小知识告诉您,起床第一件事是什么呢?不是刷牙也不是睁开眼睛,而是在床上多赖上五分钟。很多人认为,赖床是不好的毛病,但其实,猛起都是迫不得会使血往上冲,造成血压突然变动,引起头晕等症状。所以,早上起床,最好是睁开眼睛后先不起身,趁着这个空挡,躺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5分钟后再起来。

    介绍大家一个可以赖在床上做的运动。起床后,等意识清醒过来,慢慢地将左右膝盖分别曲起使劲掰向身体另一侧;用双手把一个膝盖抱在胸口维持10秒;仰面躺着,双手尽量向后伸直,以鼻吸气,以口呼气,身体维持5秒不动。

    女性养生保健小知识告诉您,起床后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人一定是生活严谨有条理的人,但这种人不多,更多的人会把被子拉平铺在床上,

  • 8、 《教育漫话》读后感

    黄田小学枫埠校区谢春容xx.5.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应多注意户外活动,多注意呼吸新鲜空气。洛克说:“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少食油腻、肉类食物,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睡眠对于增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起早睡。应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如果让儿童睡在羽绒被褥里,必会消融其体魄,这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与我们现在一些人采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对他们呵护有加,在饮食、穿衣、日常生活上生怕出现一点差错,教育的方法与洛克提倡的恰好相反。我觉得我们看了《教育漫话》后应该对我们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进行一个审视,不能说要完全的照搬洛克的教育思想,但也应该有所借鉴,不要对孩子过于的溺爱。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

  • 9、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一:教育漫话读后感 有幸看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剩 《教育漫话》十分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这种深一入一浅一出的东西,只有大师才能写得出来。书中的许多话都能引起我的思索.例如:“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句话真的引起了我的警醒,我想我们教师的工作要比医师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那么也许会培养出更多的庸医,伤及更多人的一性一命。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一性一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由此我意识到孩子要从小培养习惯,应从学初就让学生明确班规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而我们在真正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采取鞭挞的方式,其实这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们就此喜欢上应该做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可以想:无论是什么事情,假如他不高兴去做的时候,却有人去打他,用恶言恶语去骂他,非要他玩不可,或是玩的时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剩 形式很美观,质料很贵重,里面盛着的东西总不能使他感觉到好吃一样。与此同时,这种棍棒教育在实行的时候,学生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时他们便越会放任,显露出的势头回比约束前更加强烈。 读了《教育漫话》,让年轻的我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何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篇二: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
  • 10、 养生主读后感

    养生主读后感(一)

    在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之后,我对于庄子的其他着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庄子内篇中,我选取了《养生主》一文阅读。

    时值夏秋之交,坐在寝室的阳台眺望,大学城里的树木依旧苍翠,郁郁葱葱宛如盛夏。每想到如此鲜活的景象也会在冬季偃旗息鼓,便感到自然力量的可怕。天地之间的万物皆是如此,况人之渺渺乎?

    由此,我感到了养生之必要,顺从自然之必要。而庄子一生所求有二,一是无所凭借的自由精神,二便是顺从自然。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缘督以为经,如此,便可以养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平时,我对于自然的规律是全然无视的,吃饭不准时,作息时间也不固定,饱受病痛之苦。

    当然,庄子所谓养生,并非只是生命的休养,更是性格的保全及道德的修养。在中国,儒家思想有着庞大而稳固的根系。这种情况下,人无不以儒家为正统,以孔孟为先师,以其着述为道德准则,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庄子十分看重人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天生的残疾也是自然的恩赐。防止我们思想固化方面,庄子真是有着莫大的贡献。诚然,与其千篇一律,不如鹤立鸡群!

    文中,庄子还表达了对儒家道德的轻视,从其对于死亡的看法便可以洞悉。他认为人的生死皆是天命,无需拒绝,极为潇洒大度。这种顺应,近乎乐观,对人心境的开阔是不无裨益的。当然,我觉得儒家思想也是平常生活的一般规范,毕竟千年的积累也是精华。只是结合了庄子的思想更能发展人自身的修养,不是么?

    养生主读后感(二)

    读过庄子的《养生主》,我不仅仅学会了如何养生,更学会了如何做人。

    文章伊始,庄子就提出了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解牛时,未尝见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结果是牛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一切结束,文惠君曰:得养生焉。其实,养生即是如此,只要顺其自然,让身体舒展到极致,我们的身体一定会得到全面的保养。现在练瑜珈教练不会要求学者身体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他们只是说只要自己感觉舒服,身体完全舒展即可,这和庄子的养生之道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只要求顺其自然。然而世人是怎样做的呢?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是那么地苛刻,有人为了减肥于是什么都不吃或每天吃很少的东西,有人为了练出肌肉就只吃青菜并强迫自己做一些超越自己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17

  • 2021-09-06

  • 2019-09-23

  • 2021-04-0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1-23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2-11-23

  • 2019-09-25

  • 2019-11-12

  • 2021-06-28

  • 2019-11-11

  • 2019-10-29

  • 2022-10-25

  • 2021-08-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3

  • 2019-11-06

  • 2023-04-12

  • 2022-06-11

  • 2022-09-01

  • 2019-11-06

  • 2023-01-05

  • 2019-11-12

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2024漫话中医养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