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2024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范文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相关栏目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热门栏目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推荐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

(共 5642 篇)

  • 1、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_2000字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2000字

    说真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觉得痛苦,那些关于性暴力的描写,关于思琪心理的细腻描写和反复修饰,我都很快地接受了看下去了。林奕含在访问中说到,这里面有一种审美的快感,大概是了。我是看着作者笔下华丽的辞藻观赏性地看下去的。直到最后伊纹对怡婷说的那段话,我才真的感到深刻的痛苦。“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奸小女孩为乐,假装世界上没有小女孩被强奸”。我深知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此时此刻就在发生。林奕含觉得自己并没有成功,她说她自己是一个废物,她并没有改变什么,现实中的李国华还在执业,还在对其他女孩子做出伤害,他并没有死,并没有得到惩罚。现实就是这样的,大多数人都无能为力。 小说中,李国华从一开始就很有把握思琪是不会说出去的。“自尊会把她的嘴缝起来。”思琪曾经对妈妈说“学校有同学跟老师在一起了”、“我们家缺少性教育”,三番两次的试探,父母都一次一次把思琪往更深渊处推,父母注定在这场悲剧中缺席了“旷课”了。思琪也曾经差点把秘密告诉伊纹,可是看着伊纹姐姐夏天的高领毛衣,看着伊纹姐姐渐渐空洞苍白的眼神,思琪不想再加重她的负担了,沉默了。后来伊纹说,这都是她的错,如果不是她太沉溺在自己的痛苦中,或许思琪最终也不会走向毁灭。但是人啊,我们都是这样,都太固执地专注在自己身上了,特别是当自己也千疮百孔的时候。怡婷,从小到大跟思琪双胞胎似的,一开始她陷在嫉妒中,她嫉妒思琪可以得到李老师的爱,她嫉妒思琪漂亮的脸蛋。小说中有几处提到,思琪和怡婷基本是一模一样的,就除了脸蛋,而这点不同也造成了她们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在豆瓣看到一篇影评,大概是说漂亮的女生比较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有才情的漂亮女生,虽然不怎么苟同,但在这个故事里似乎是这样的。)怡婷从嫉妒到后来的不理解,她不理解为什么思琪每次从老师那里回来都会痛哭一整个晚上,她不理解为什么这么痛苦还要继续,她不理解思琪变得越来越像幽灵,那么白那么瘦。怡婷在思琪十八岁生日的卡片上说,我爱你,可是我不理解你。 “文学”在小说中扮演太重要的角色了,甚至比李国华还重要。“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这简直是要把一切都怪罪在文学身上啊。林奕含在访问中反复说到,她是一个非常迷恋语言的人,她无法接受一个创作出如此优美作品的人是一个坏人,她相信思无邪,她相信中国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底蕴。林奕含对文学或

  • 2、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一)

    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与朱元思书》虽名为书,从内容上看则是一篇典型的山水记。

    全文144字2020,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之美,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情感。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文章先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发端,再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起全文,总写富春江的优美景色。

    接着紧承奇山异水而分写先逐层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句话写了江水的明净可爱。

    接着两句急湍甚剑,猛浪若奔,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感。

    次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动静结合,使人能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

    下文则转换角度,着重写听觉感受。泉、鸟、蝉、猿,声调各异,自成天籁,组成一步大自然协奏曲。

    作者以闹写静,显示山中无人的幽静,使人产生一种流连忘返,隐居山中的幽静。

    文体骈散相见,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是骈体文的上乘之作。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二)

    这篇文章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本市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当时的信,不过作者在文中生动的将富春江近百里的秀丽风景,用一百四十多字2020完美的展现在众人眼前。

    文章共可分五段。

    第一段,总领全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总写了富春江路上之景。

    第二段,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字2020字2020如生,将富春江优美,壮观的场面完整体现。

    第三段,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山的蜿蜒连绵,雄伟浩荡被作者写的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第四段,写声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鸟鸣,蝉叫猿啼,都是那么动听,美妙。

    第五段,写感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水傍依,猿啼鸟鸣,一切的一切都在作者笔下流淌出来,令人悠然神往,真如:有山有水有声音,有感有想有悟境。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三)

    这周我们学习了南朝梁的文学家吴均的一篇写给好友的书信《与朱元思书》。至今,文中的妙语还可以朗朗上口。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清得可以千丈见底

  • 3、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

    从江际望去,只见碧水携着无数的白浪,任意从江面荡来荡去,远远的水面浮着一片朦胧的雾气。不见江上的人,只看到了白浪戏起阵阵涟漪。

    走近去,我看到了小木舟中的男子,端着一杯清茶悠然地站在小舟边上。时而悦心一笑。我不知他在干什么,也不知他在为何而喜。也许是夹在水面和千丈底下青石子之间嬉戏的鱼,也许是抬头一眼看不到顶的连山,也许是时而飞过的水鸟偶然停在了他的肩头,也或许身在如此的美景中,欣喜的理由实在太多。

    我随着他的小舟漂进了一处蔽阴中,我奇异于上天眷顾他赏予了如此美景。从山峦的底部,半腰间生长着许多年迈的树,一条枝蔓缀连着一条青藤,早已分不清一片叶子原本的摇篮。从山中划开出一道缝隙,九曲多折,一股清泉顺势流下,在底部的涓涓溪水里汇合。只会听到泠泠的清脆声,却寻不见它的头尾。只见那人侧首找寻着什么。哦,那是巢中的鸟儿在放声吟唱!也许在欢迎他的到来,也许在讲述自然的鬼斧神工吧!蝉似乎也在附和着鸟儿的叫声

    他不禁感叹:在官场中怎会见到如此的山水和藏匿在树枝中的太阳?

  • 4、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2000字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实,更能反映了马克思的著作,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

  • 5、 《永远的马克思》之读后感2000字

    在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英国bbc广播公司组织的民众调查和投票表明:马克思不仅是当代而且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于是有些西方政治家大声责问:他的时代已不存在,为什么他还在?

    确实,很多人会发出疑问: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年,是波澜壮阔的1000年,是造就巨人的1000年。悠悠千载,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但当我们细细品味马克思哲学后,会发现这个评选结果无可置疑。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是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是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经历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毛主席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快地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于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目前为止,中国从中国革命爆发的那一天起,直到今天,一直在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核心是建立一种思维方式像实践那样的思维。

    马克思多次讲:人首先是实践,而不是先研究好理论;当理论上遇到困难时,你就看实践,实践中总是有办法解决的。所以,马克思一贯强调实践思维,而实践思维是关系型的动态思维。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曾阐述过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即是什么和如何是是同一回事。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如何是。马克思说过:一个人怎么生活,他就是怎样的人;一个社会是什么样的,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要看它怎么生产,一个社会怎么样生产,这个社会就怎么样。

    是什么与如何是引起了我对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这一角色的思考:我是大学生,但我应该怎么做?在大学里,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学习,将意味着我们是怎样的一个大学生。

    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一条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确实,在这个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更要选择追求,不仅要明白追求什么,更要懂得怎样追求。当我们确定了追求的目标,就要有属于自己的追求方式并为之付诸实践。

    而在追求的道路上,正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所以,竞争对手无处不在:在学习生活上存在竞争

  • 6、 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

    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一:《马克思传》读后感

    (1873字)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一精一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一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一精一通 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祝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一爱一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 7、 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2020

    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2020(一)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 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而恩格斯从事着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

  • 8、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2000字[大学篇]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 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尽管伟大,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18

  • 9、 《书中书》读后感2000字

    眸2019年寒假生活,我有幸拜读了《书之书》这本书,这本书是《致教师》30万册的纪念版。本书包括最美书评、专家研读、一线心声、读者热议四部分。通过阅读本书,我完全颠覆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固有认知,教师就是教师,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每一位教师都是在磨砺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筑建学生更是自己的幸福人生。

    书中的文章,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引出的问题与话题,每一个都贴近贴紧教育教学的实际,让我感悟至深,深受教益。花香蝶自来,如果你是个有魅力的教师,何愁得不到家长的敬爱,学生的推崇?那教师的魅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是教师魅力的源泉。

    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亲其友而信其道。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魅力的舞台,教师自己必须努力成为一个全人,才能给学生以人性的课程和全人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实质就是对学生最无私的爱。袁卫星曾说过,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而做到这些的根本前提,就是需要师爱,师爱的魅力。所谓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魅力的源泉,是教育的前提。但凡一位出色、有魅力的老师,师爱无疑是贯穿其整个教育教学始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根据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努力地让师爱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核心。在班级里,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学困生,做到公平公正。师爱是无痕的,但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他们是能深深感受到的。老师热爱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亦会热爱、尊重自己的老师。

    二、情是教师魅力的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需要师情的具体表达。所谓师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是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主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师情的存在。用师情去打动学生,用师情去感染学生。始终铭记在师范生实习时,一个老师对我说的话,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全身心投入进去,他此时应是一位演员,也是一位导演,课堂则是这幕剧的舞台,教师应该用师情去打动学生,去吸引学生,教师和学生一同沉浸在这幕剧中,那么这堂课是极其出彩的,这样的老师也

  • 10、 沈浩日记读后感

    沈浩日记读后感(一)

    位共产党员的情怀

    涂明跃

    小岗村,这个全国闻名的村庄,这个当年开创家庭联产承包、拉开中国改革序幕的地方,却一度步入"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五年不富裕"的尴尬。当小岗村再次腾飞并引起关注的时候,她是和共产党员沈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沈浩日记》里提及最多的,就是小岗村的工作。没有口号,没有标榜,只是一位共产党员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与自己的对话。这本工作日记用生活化的语言记录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心声,用一种模范先锋的平常心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2004年2月,沈浩同志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响应号召到小岗村,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们用一份言辞诚恳的挽留信,留住了沈浩。2009年11月,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在村民们再一次用摁手印的方式挽留他,他的骨灰撒在了小岗村,永远地留在了他爱和爱他的小岗村。

    从一本平常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位共产党员不平常的情怀。日记中既有他对工作的热情,也有对家庭的歉疚和矛盾,既有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解读,更有对人生、对某个现象的思考。从他记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看出了他为民服务的忠诚;从他记录的日常思想中,我们看出了他在不断淬炼他的情操;从他面对的困难里,我们看出了他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从机关到基层能俯下身子,从办公室到现场能放下架子,从小家到村委能放下妻子,这种忠诚为党、敬业为民、奉献自己的精神,是新一代共产党员的楷模和榜样。在面对艰难的时候能咬牙坚持,率领群众集思广益解决难题,在面对困惑时能坚定立场勇往直前。

    日记,本是一种记录自己见闻和思想的工具,在《沈浩日记》中成了一种奉献精神的见证,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情怀,他高唱理想并不做作,他脚踏实地并有远见,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也许他对于生活的理解并不高明,但孜孜以求的小岗村致富之路终于求得;也许他对于家庭的愧疚今生已经无法弥补,但妻儿的理解或许会换来他在九泉之下的欣慰。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情怀:他履行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一生履行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职责。

    沈浩日记读后感(二)

    郝代伟

    这两日认真翻阅了《沈浩日记》,再看了一遍《第一书记》影片,一个有血有肉的沈浩身影总在我脑海闪过。日记很有力量、撞击心扉,每一个字凝聚着沈浩对小岗的感情,对农民的亲情,对家人的挂念,对祖国的热爱,更有一些对人生的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09-19

  • 2022-12-01

  • 2019-10-29

  • 2023-04-09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19

  • 2021-07-19

  • 2019-09-19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2-09-0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9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2024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教您怎么写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