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2024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范文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相关栏目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热门栏目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推荐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

(共 1612 篇)

  • 红与黑

    《红与黑》是一部由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830年首次出版,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作品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和最终失败的结果,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经历,展现了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的全貌,既揭露复辟封建贵族的覆灭命运,也批判得势的大资产阶级的卑劣及其与贵族,僧侣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于连的形象。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冬季读后感2000字

    《冬季》这篇文章由杨晓敏老师所著,冬天是我们四季中特别鲜明的一个季节,有寒风、有冰、有雪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的冬季。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冬季读后感2000字。

    我是在哪年看到过杨晓敏老师的小小说《冬季》的?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在九十年代初当记者的时候吧。去年我帮助父母归置东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微型小说佳作二人谈》,被我母亲细心地收藏在书柜里。我赶紧拿出来翻阅时,再一次看到了杨老师的这篇《冬季》。那天正是北京难得下雪的日子,我于是就坐在窗前细读了起来。

    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开篇第一句,杨老师就用了写小说的标准结构:时间、地点、人物,还有两个结构我后面再说。首先说时间:让人围坐在火旁的季节,那一定是冬季了。如何确定这一点呢?就是那个围字用得非常巧妙,完美地诠释了刺骨的寒冷,逼迫人们恨不能把火抱在怀里的情景。这样的描述就给了读者一个画面,让这篇作品瞬间亮了起来。再来看地点:很多作品在描述故事发生的地点时,或使用无数的形容词像散文开篇;或是堆砌了无数的名词让人感觉是游记,然而杨老师仅用了牛粪两个字就够了,因为使用牛粪做燃料的必定是高寒地区。这样一来,让人猜测故事发生地点的范围就会很小、不用去费神探究;又可以留下伏笔为接下来的文字做引子。

    那么这篇作品的主要人物,杨晓敏老师是用你这个第二人称来写的。凡是喜欢码字的人们都知道,用第二人称来写作是需要一定功底的。因为一个把握不好,就容易变成自说自话,甚至会被人质疑以己之意度他人之心。众所周知,小小说的起步源于七十年代,那么杨老师则是在八十年代就成为了小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到如今仍让人念念不忘的,大概就是他在《冬季》这篇作品里的创作手法了。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看到《冬季》的再版发行。北京老太认为:一个作品不用去看它是否上了什么名刊?是否被什么名家认定为经典之作,只需要像我这样的草根们,一问起杨晓敏老师的代表作,能够像问到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是《贵妃醉酒》那样,啧啧赞许就足够了,因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

    杨晓敏老师曾经说过,小小说的结构特征基本上是符合小说的。但是因为有字数的限制;所以小小说不能够像小说那样,让自己的笔尖信马由缰,那么就需要作者既简明扼要、又具体丰满地塑造好人物。要塑造好一个人物,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这也就是写好小小说的又一个标准结构。《冬季》里面讲的是一个刚从军校来到雪域孤岛的你、一群不畏严寒、

  • 2、 红与黑读后感书评700字范文欣赏

    《红与黑》是一部由法国司汤达著作的长篇小说,相信有不少的小伙伴们都有看过,该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于连凭借聪明才智得到侯爵的重用之后却又走向死亡的人生历程。网友们对这本书也都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与黑算是一个悲剧,主人公于连像是一个未长成大树的幼苗,他不甘平庸野心勃勃,有青年人的激情,又有敏感的心 ,自尊心极强;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孤独到应该有人同情怜爱他,但我不喜欢这么一个人,他是唯一一个我不喜欢的主人公。书中很多描述都显示他是一个君子可他做的很多事却又不是君子的作为,但这些事在他身上又没有任何不合理之处。

    在看到于连进入市长家做家教为止我一直认为于连是一个正直会有所作为的人物;成为()女主人德瑞那的情夫,虽然这是段不伦的爱情,但书中却描写的那么合理那么理直气壮尤其是于连的心理活动,这段感情有违当时的规则但却发生了。

    书中有4个女人倾心于他,他对三个女人有所回应,但最后深交的只有两个,在他心中扎根最深的只有一个,深交的两个分别是德瑞那和拉莫尔,两个会给于连带来权势地位和财富的女人,于连给他们设了同样的一个圈套,一个把他自己都投入进去的高级的圈套,因为投入了他自己,圈套显得十分的正直让人明知却无法道出其中的欺骗性。

    于连的心境可分为两个阶段,一野心勃勃 二归于本心的平静;他对所有的权贵都有一种鄙夷存在,对于部分权贵是既鄙夷又敬畏同时还羡慕,于连心高气傲却又不得不低头。

    书中最可悲的角色应该是拉莫尔小姐了,一个侯爵家的不可一世的小姐,克服自尊爱上父亲的小秘书,名誉毁了家庭也不再接受她,怀了于连的孩子 却得不到于连真正的爱,最终也没有得到于连的责任,这大概就是于连对权贵最明显的报复;其实不是特别明白作者真正的意图是什么,红与黑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我大概的理解是?红指主人公正直美好的品质 黑指主人公那些不好的品质,红与黑交织塑造出于连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同时红与黑又造就了一个悲剧的结局,红与黑也是由当时社会环境酝酿产生的。

  • 3、 变量读后感书评2000字

    《变量》是一部由何帆著作的书籍,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看过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每一个变化都隐藏着一种机会,每一个变化都可能带来很大的影响。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春节期间读完了罗胖跨年演讲中推荐的变量一书,书中主要讲了何帆老师在2018年观察到的5个在中国发生的慢变量。这些变量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虽然这本书主要是是从大格局上分析了中国正在经历和可能经历的变化,但是有很多概念扩展到我们的自我成长和日常生活中,也毫无违和感。仔细想想,个人和国家的成长之路都是类似的,都是在迎接和拥抱新变化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国家的慢变量,是指一些能够带来深远影响的底层变量,比如说电的发明奠定了之后所有电器和互联网的发展,所以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底层变量。而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也需要找到自我成长的底层变量。

    现在的很多学者,包括何帆老师都在推崇通识教育。我也认同,通识教育会是未来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因为它注重多样性和自由,更加关注获得知识的广度而不是专业性,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而不是死记硬背,它追求的是综合素养的培育而不是满足功利性教育。

    这样的教育才能避免每一个学生变成流水线教育的产品。被标准化的价值观太容易执着于世界的非黑即白,于是自我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都在教育中被压抑。这算不算是教育的悲哀呢?

    在下一代的培养上,希望父母可以有意识的为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探索空间和试错的机会,而不是将孩子的一生早早的就在地图中规划好。

    有太多人喜欢谈论说成功人士都是抓住了国家发展的大趋势,站在了风口上,于是天时地利人和,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财务自由。而现在风口已然越来越少,机会也就越来越少。

    何帆老师在书里说,要关注1%人口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小趋势。这些小趋势很有可能会成为流行,比如说近些年火起来的新职业,包括美妆博主,网络主播,网络写手等。

    而每个个体需要关注的小趋势,我认为是每个人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爱好已经成为稀缺品,所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愿意投入精力去呵护它的人,才是小众人群。这样一群人的爆发力不可小觑。

    我有个朋友是任天堂游戏的粉丝,他热衷于设计,于是自己开始设计游戏相关的手伴,出乎他的意料,这些手伴在淘宝网甚至instagram上大卖。他把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都花在了设计

  • 4、 家风家教读后感2000字

    家风家教读后感2000字

    家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一定家庭文化的沉淀,是一代一代家族美德的传承。良好家风,无言的教育,如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福泽子孙后代。

    好家风,道德的"涵养池".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做人做事的底线。道德表达的是灵魂之美,体现的是理想、正直、良知和责任,其内涵是宽容、和善、真诚、大度。好家风往往把崇尚家庭伦理道德,塑造人格精神的高尚,作为第一准则,因此为后人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好家风,是用行动传递道德之美。漫漫人生路,也许行走在风云变幻的官场,也许行走在激流滚滚的商场,也许行走在复杂多变的各种职场。无论你身处任何岗位、任何场合,你良好的品德修养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应涵养身心、注重品德修炼,用行动传递道德之美,塑造为人向善、心灵纯洁无私的良好社会形象。

    好家风,弘扬的是传统美德,产生的是道德力量。自古以来,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重要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作为一个家庭,若把传统美德融人生活之中,好家风自然会形成,家庭成员的修养自然会提升。这就如同天然的"道德营养液",从小喝着长大,自然而然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好家风,讲究厚德载物。德如大地,厚德才能够万物生发。道德的涵养,在于把一切名利、金钱和地位看作是身外之物。把德作为家庭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家庭成员对道德的坚守。家庭对于子女要求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物质给予,而是把握修行,把握品行,通过自律提升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

    道德,表达的是灵魂之美。作为一种修行,可以说是代表人生价值永恒的标志。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周游道德世界,其实就是在人与人之间包容、善良、诚信、友爱和仁慈的美好中徜徉,在这个世界里体会人生的根本,才智的动力,言行的镜子,成功的向导。品德的高尚,意味着人格的伟大,意味着人性的美好。积蓄美德,就是积蓄财富;传承美德,就是传承精神。

    在吉林省边陲,鸭绿江岸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活

  • 5、 《北京折叠》读后感2000字

    《北京折叠》读后感2000字

    年华

    《北京折叠》很短,前后看完不到两天时间。书中整个世界构建得十分宏伟,似乎还有非常多可以叙述的故事。但是最终,我们只能管中窥豹,看见其中最小的一部分。

    这篇小说是作者郝景芳拿雨果奖的得力作品。比起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这第二个雨果奖的知名度,显然差了不少。

    景芳师姐是清华饮水思源三期的大师姐了。也许她在思源的时期,还不知道思源最终会扩大到六个学校,也许她只是偶然听过,中山大学也有思源计划了。即便是这一点点微弱的联系,也让我对景芳师姐充满了好感,亦如我对整个思源计划的想法。

    整本书让人有种细思极恐的感觉。刚开始读完时感觉很纳闷,为什么这么平和的短篇科幻小说,也能拿雨果奖。后面越深入思考,觉得这篇文章越有价值。

    整本书涉及到的内容,其实在其他书籍或者主题中,我们都涉及过,贫富差距,城市治理等等等等。作为一本科幻小说,这本书自然是着眼于未来世界。但是比之于《三体》看不见摸不着的猜想,《北京折叠》所叙述的未来,仿佛那么的真实,可见,甚至是亲切。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有血有肉。一看就是经过作者仔细地筛选和设定故过的。

    作者选择了一个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的人物作为主人公——老刀。一个垃圾站清洁工,抱养一个女儿,为了女儿能够上有艺术课的幼儿园,不惜冒险去跨世界完成任务。为了家人冒险,亘古不变。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东西——爱。曾经有一个故事这样讲道,当远古人类中第一次出现骨折修复的印记,当人类知道爱护族群的弱者时,人类的进化,就真正开始了。是爱,让人类成为地球的管理者,并不断生存繁衍。

    我真的非常同情老刀,坦白说我无法体会到他的艰辛,毕竟他那种日复一日的生活,实在是一种折磨。老刀面对如此的社会大环境,当他知道所有的真相时,没有采取激烈的反抗,没有奋起号召大家去抢夺,而是选择回归了自己的位置,好像以前都没有发生过那样。这个故事,更加真实。或者说,更加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所以当我们阅读了许多故事,看到主人公为了很多不公去反抗而义愤填膺时,读多了我们就会逐渐明白,那只是故事。现实中,有许多人像老刀这样,有女儿,要生存。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抗日时期有那么多汉奸,为什么佛系会成为社会的主流。因为在十三亿的大机器面前,十三亿分之一,真的不算什么。

    文中另外一个让我心生敬佩的人物,就是老葛。作者给老葛的人设,是一个富有怜悯心,没有忘本的人。与

  • 6、 红与黑读后感550字

    红与黑读后感550字(一)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 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

    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爱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爱情相映成趣。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爱情方式迥然不同,一个深沉,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记得当于连发现自己的爱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己毁了,可之后的细节是一种高傲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强烈的爱情的表情。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向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丧失尊严的方法博得爱情。书中两段悲剧爱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爱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红与黑读后感550字(二)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示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涉及了从法国外省到首都巴黎的许多方面的生

  • 7、 《不朽》读后感2000字

    《不朽》读后感2000字:

    《不朽》这本书的风格我第一次接触,前半部分整体比较宽松,并不清楚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文中时不时会有一些新的人物出现,作者也时而出现来抒发观点。在《不朽》之后,应该会去再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样会对作者的整体风格又进一步的了解。

    不要轻易揣测别人的动机

    阿涅丝在有家庭的时候仍然答应公司的晋升外派机会。在外人看来是她雄心勃勃的事业心,但实际上,是她的逃离。按照书中的说法叫做“grund”。“这一行为有其原因,也就是说具有基础,有其grund。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里镌刻着一个grund,这是我们行动持久不变的原因,是我们的命运所依赖的土地。我力图抓住笔下每个人物身上的grund,我越来越确信,这个词具有隐喻的性质。”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原因。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所以个体的性格思维都是不同的。所以如何去揣度对方的行为思想呢。

    之前看过高圆圆主演的一部电影《搜索》,其中有一幕高圆圆在公交车上,因为刚得知自己得了绝症,整个人被打入地狱。所以此时身外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比如道德、尊老爱幼等。因为得知在世的时日无多心情沮丧导致的出言不逊引发的社会公德的讨论。从观众的角度而言,我们拥有上帝视角,所以能很清楚地看到主角的行为来源。但是从参与者老爷子视角来看,的确是受到了年轻人的言语攻击。

    生活中没有人是上帝视角。我们都是自己人生和与我们交涉的别人的人生的参与者。很多情况下我们没法看清对方的意图,所以无端揣度别人的行为只会给自己添堵。

    过程和结局

    过程重要还是结局重要,这也是看可以成为哲学思辨的辩题。

    对于大部分而言,结果比过程重要。当结果是好的,那过程即使再坏也是好的;但结果如果是坏的,那过程中遇到的好事也就不是好事了。尤其是很多工种上提倡的“唯结果论”,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达到想要的结果就行。这是我们教育工作以及生活的核心指导思想。但是昆德拉在文中提到的“凡是没有向结局狂奔的内容,就应该觉得枯燥无味啰?在品尝这块美味的鸭腿时,你感到厌烦吗?你会匆匆奔向目标吗?恰恰相反,你希望鸭肉尽可能慢地进入你的腹内,鸭子的美味长驻不散。”

    读小说看电视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如果从开始就知道结局,就没办法慢慢体会作者在文中设置的跌宕起伏的剧情变化。比如看电视剧,如果我们知道男女主人公最终的结果,也就不会为中间产生的矛盾而担心。所以小说和电视剧,以及

  • 8、 《激活组织》读后感2000字

    《激活组织》读后感2000字:

    陈春花教授阐述了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企业如何应对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结合了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先进企业案例,从理论延伸到实践,给我们讲了绘声绘色的“一堂课”。

    每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面向未来,提前布局,寻找变化以及未来的机会,发现可持续增长的路径。这就要求企业有增长型思维和管理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些不确定性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

    书中提到组织需要驾驭不确定性,而组织成员拥有持续创造力是根本解决之道。组织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进化,来应对或转化不确定性的风险。个体作为组织的基础,个体核心竞争力的融合就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作为依附组织的个体来说,只有不进行学习和创新,才能和组织一起成长。

    如何激活组织成员的创造力,正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书中有一半的内容都是实践的精华,作者指导我们从七个方面作出根本性的改变:结构、文化、激励、工作习惯、绩效检验、价值共同体以及领导者角色。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很多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对其中“结构”变革方面有以下三点感悟。

    第一、消除结构障碍的方式

    陈教授提到激活组织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打破内部平衡,我们一直学习到的公司组织结构有职能、矩阵制、事业部制等,但这些都是按职能划分不同部门组成的垂直型组织结构形式,这会造成重复管理成本高、职能部门员参与业务程度低,如此公司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缺乏协同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未来的组织,是有组织无结构的。”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工作就是以任务团队结构取代层次结构,按照顾客的需要而不是按照只能进行组织,从而形成以工作小组、团队为基本单元的组织结构,强化组织对客户需求情况的反应速度,适应变革的持续性。作者举了韩都衣舍的案例,该企业内部组织体系不再是层级结构,而是小组结构,让每一个小组从设计开始,可全程对最终价值负责,让组织可以依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重组组织要素。这种划分小单元、责权利统一的方式,更有利于激活每个团队的战斗力。

    集团公司采取的也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缺点主要是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增加管理成本。同时,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职能部门在每年做预算的时候,就体现了工作

  • 9、 于连式的理想_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

    理想主义者的坟墓与尊严_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

    《红与黑》的副标题叫“1830年纪事”,也就是说,故事发生在1830年,这一年,距离一代传奇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去世已过去足足9年,那个法兰西横扫欧洲大陆,单挑欧洲封建王朝的时代的早已结束。此时,统治法国的是复辟了的波旁王朝。故事便从这讲起,主人公于连,虽出身卑微但相貌十分英俊,他不仅聪明好学,精通拉丁文,能背诵《圣经》中的新约,而且记忆力惊人,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以小说的逻辑,一旦作者赋予了主人公这样的能力,剩下的无外乎主人翁出人头地,携手佳人走上人生巅峰的剧情。

    于连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内心崇拜拿破仑的他,一心期待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他外表谦逊,但骨子里心高气傲,最致命的弱点是,他的自尊心极强,但又极其脆弱。受制于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处于中下阶层的于连总是将他人不经意的言行视为对自己的侮辱。因此,他心有不甘,因此,他必须要通过某些行动进行“报复”。

    于连的“报复”体现在情感上的“征服”,也就是小说的主线。起初,于连在市长家担任家庭教师后,不久,他便和市长年轻的夫人德·瑞那之间产生了暧昧的情愫,这种暧昧很快转化为恋情。德·瑞那夫人16岁便嫁给了市长,她别无选择。在日后漫长的婚姻中,她与市长之间全无任何感情,此时,外表俊朗又年轻善解人意的于连的出现,恰似长久寂寞中的一道阳光,很快便征服了她的心。然而,于连对德·瑞纳夫人充其量只是一种占有欲,他渴望通过征服市长这个上层阶级的妻子,来发泄对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的不满,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最多只是沉迷于德·瑞那夫人成熟的身体”。不伦的感情总会败露,很快,于连与德·瑞纳夫人的恋情被曝光,愤怒的市长为了免于分割财产,而拒绝离婚。德·瑞那夫人在痛苦中不愿与于连相见,于连在压力下选择了离开。

    他去了神学院,见证的不是对崇高的追求,而是教会的虚伪。绝大多数人嫉妒他的外貌与才华,哪怕他竭尽所能掩盖。当与于连关系较好的院长受排挤而离开后,于连便认定逃离此地是他必须的选择,他要变得世故圆滑才能成就出人头地的理想。得益于他的才华,接下来于连到了莫尔侯爵的家中担任私人秘书。

    在侯爵家的工作使于连接触到了巴黎的各种权贵,他试图与权贵们建立好的关系,以此获得更多机会。因为在这个时代,出身和门第是先天的,再刻苦的后天奋斗也难以改变先天的光环。但于连很快发现,尽管权贵们外表彬彬有礼,对自

  • 10、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左右心得

    解读于连_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

    我读一本书的缘由有时候仅仅只是因为一句话。最初有读《红与黑》的想法来源于《默读》中引用的“真实,这残酷的真实。”一句,后来上社会学课,老师讲社会角色时,用了于连作为社会角色失败的例子。

    终于,我读完了。

    不得不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我造成最大阻碍的不仅仅是不好记的外国人名地名、翻译语言的距离感,更是故事所处的历史和宗教背景。这种文化上的隔阂,让我理解人物逻辑时有一些困扰。于是这次的读书笔记只能做一点浅薄的理解。

    第一是关于于连的人物形象。

    提到“于连”,我们往往对他的第一定位便是“天生的野心家”,他也似乎也没有辜负这个评价_他崇拜拿破仑,一心想要飞黄腾达,还利用女人作为他的晋升之阶。可是读完于连悲剧而纠结的一生,我认为他的命运形成不能止步于所谓阶级斗争上,而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当然是书中也经常提到的_现在不是拿破仑的年代了。于连作为一个木材商人的儿子,在复辟王朝里是没有出头之日的。于连自身拥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却不得不屈从于贵族制定的游戏规则,因此他自负又自卑,与“上流社会”一直呈现出格格不入的姿态。

    其次便是他的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在他的人生里,母亲的角色是缺失的,而父亲又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影响,把于连物化成木材厂的劳动力,但于连偏偏瘦弱文静,爱好读书,干不了重活。于是他的父亲觉得养着于连是浪费金钱,懂不懂冷眼相向,恶语相加。而在他两个哥哥看来,于连只是一个小白脸,却收获了众多女性的青睐,这使得他们十分妒忌,对于连动辄拳脚相加。

    于连的心思非常敏感,天生如此,再加上成长经历(从后文中于连经常想东想西,为别人的哪怕一丝神色而揣测许久可以看出)。可以想见,于连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长大,又被时代压抑着,满心的抱负最终变了味,他选择走上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路。

    反观于连的人生轨迹,他先是当上了市长的家庭教师,在与瑞纳夫人的奸情被捅破之后,远走巴黎,又获得了玛蒂尔特小姐的青眼,玛蒂尔特的父亲还许诺了于连一个职位。但是就在他正要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瑞纳夫人却受忏悔士的挑唆,写信给了于连的老丈人揭露于连与自己的感情。

    所以我认为,于连的一生是幻灭的,他奋力地想要在时代中挣扎出一条路出来,想要逃脱原生家庭的压抑获得爱与尊重(且不论他的手段如何,或者说,建功立业在他看来是获取爱与尊重的必要方式),但最终“如梦幻泡影”了。于连的悲剧,是他个人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2024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教您怎么写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