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 > 地图 >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24卢思浩的书读后感范文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推荐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

(共 6188 篇)

  • 1、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_2000字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2000字

    说真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觉得痛苦,那些关于性暴力的描写,关于思琪心理的细腻描写和反复修饰,我都很快地接受了看下去了。林奕含在访问中说到,这里面有一种审美的快感,大概是了。我是看着作者笔下华丽的辞藻观赏性地看下去的。直到最后伊纹对怡婷说的那段话,我才真的感到深刻的痛苦。“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奸小女孩为乐,假装世界上没有小女孩被强奸”。我深知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此时此刻就在发生。林奕含觉得自己并没有成功,她说她自己是一个废物,她并没有改变什么,现实中的李国华还在执业,还在对其他女孩子做出伤害,他并没有死,并没有得到惩罚。现实就是这样的,大多数人都无能为力。 小说中,李国华从一开始就很有把握思琪是不会说出去的。“自尊会把她的嘴缝起来。”思琪曾经对妈妈说“学校有同学跟老师在一起了”、“我们家缺少性教育”,三番两次的试探,父母都一次一次把思琪往更深渊处推,父母注定在这场悲剧中缺席了“旷课”了。思琪也曾经差点把秘密告诉伊纹,可是看着伊纹姐姐夏天的高领毛衣,看着伊纹姐姐渐渐空洞苍白的眼神,思琪不想再加重她的负担了,沉默了。后来伊纹说,这都是她的错,如果不是她太沉溺在自己的痛苦中,或许思琪最终也不会走向毁灭。但是人啊,我们都是这样,都太固执地专注在自己身上了,特别是当自己也千疮百孔的时候。怡婷,从小到大跟思琪双胞胎似的,一开始她陷在嫉妒中,她嫉妒思琪可以得到李老师的爱,她嫉妒思琪漂亮的脸蛋。小说中有几处提到,思琪和怡婷基本是一模一样的,就除了脸蛋,而这点不同也造成了她们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在豆瓣看到一篇影评,大概是说漂亮的女生比较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有才情的漂亮女生,虽然不怎么苟同,但在这个故事里似乎是这样的。)怡婷从嫉妒到后来的不理解,她不理解为什么思琪每次从老师那里回来都会痛哭一整个晚上,她不理解为什么这么痛苦还要继续,她不理解思琪变得越来越像幽灵,那么白那么瘦。怡婷在思琪十八岁生日的卡片上说,我爱你,可是我不理解你。 “文学”在小说中扮演太重要的角色了,甚至比李国华还重要。“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这简直是要把一切都怪罪在文学身上啊。林奕含在访问中反复说到,她是一个非常迷恋语言的人,她无法接受一个创作出如此优美作品的人是一个坏人,她相信思无邪,她相信中国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底蕴。林奕含对文学或

  • 2、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

    从江际望去,只见碧水携着无数的白浪,任意从江面荡来荡去,远远的水面浮着一片朦胧的雾气。不见江上的人,只看到了白浪戏起阵阵涟漪。

    走近去,我看到了小木舟中的男子,端着一杯清茶悠然地站在小舟边上。时而悦心一笑。我不知他在干什么,也不知他在为何而喜。也许是夹在水面和千丈底下青石子之间嬉戏的鱼,也许是抬头一眼看不到顶的连山,也许是时而飞过的水鸟偶然停在了他的肩头,也或许身在如此的美景中,欣喜的理由实在太多。

    我随着他的小舟漂进了一处蔽阴中,我奇异于上天眷顾他赏予了如此美景。从山峦的底部,半腰间生长着许多年迈的树,一条枝蔓缀连着一条青藤,早已分不清一片叶子原本的摇篮。从山中划开出一道缝隙,九曲多折,一股清泉顺势流下,在底部的涓涓溪水里汇合。只会听到泠泠的清脆声,却寻不见它的头尾。只见那人侧首找寻着什么。哦,那是巢中的鸟儿在放声吟唱!也许在欢迎他的到来,也许在讲述自然的鬼斧神工吧!蝉似乎也在附和着鸟儿的叫声

    他不禁感叹:在官场中怎会见到如此的山水和藏匿在树枝中的太阳?

  • 3、 沈浩日记读后感

    沈浩日记读后感(一)

    位共产党员的情怀

    涂明跃

    小岗村,这个全国闻名的村庄,这个当年开创家庭联产承包、拉开中国改革序幕的地方,却一度步入"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五年不富裕"的尴尬。当小岗村再次腾飞并引起关注的时候,她是和共产党员沈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沈浩日记》里提及最多的,就是小岗村的工作。没有口号,没有标榜,只是一位共产党员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与自己的对话。这本工作日记用生活化的语言记录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心声,用一种模范先锋的平常心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2004年2月,沈浩同志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响应号召到小岗村,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们用一份言辞诚恳的挽留信,留住了沈浩。2009年11月,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在村民们再一次用摁手印的方式挽留他,他的骨灰撒在了小岗村,永远地留在了他爱和爱他的小岗村。

    从一本平常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位共产党员不平常的情怀。日记中既有他对工作的热情,也有对家庭的歉疚和矛盾,既有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解读,更有对人生、对某个现象的思考。从他记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看出了他为民服务的忠诚;从他记录的日常思想中,我们看出了他在不断淬炼他的情操;从他面对的困难里,我们看出了他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从机关到基层能俯下身子,从办公室到现场能放下架子,从小家到村委能放下妻子,这种忠诚为党、敬业为民、奉献自己的精神,是新一代共产党员的楷模和榜样。在面对艰难的时候能咬牙坚持,率领群众集思广益解决难题,在面对困惑时能坚定立场勇往直前。

    日记,本是一种记录自己见闻和思想的工具,在《沈浩日记》中成了一种奉献精神的见证,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情怀,他高唱理想并不做作,他脚踏实地并有远见,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也许他对于生活的理解并不高明,但孜孜以求的小岗村致富之路终于求得;也许他对于家庭的愧疚今生已经无法弥补,但妻儿的理解或许会换来他在九泉之下的欣慰。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情怀:他履行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一生履行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职责。

    沈浩日记读后感(二)

    郝代伟

    这两日认真翻阅了《沈浩日记》,再看了一遍《第一书记》影片,一个有血有肉的沈浩身影总在我脑海闪过。日记很有力量、撞击心扉,每一个字凝聚着沈浩对小岗的感情,对农民的亲情,对家人的挂念,对祖国的热爱,更有一些对人生的

  • 4、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600字集锦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比如这本作品,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里推荐大家将自己的感想写成读后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你知道如何写一份作品读后感吗?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与朱元思书读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 篇1

    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与朱元思书》虽名为书,从内容上看则是一篇典型的山水记。

    全文144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之美,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情感。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文章先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发端,再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起全文,总写富春江的优美景色。

    接着紧承奇山异水而分写先逐层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句话写了江水的明净可爱。

    接着两句急湍甚剑,猛浪若奔,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感。

    次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动静结合,使人能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

    下文则转换角度,着重写听觉感受。泉、鸟、蝉、猿,声调各异,自成天籁,组成一步大自然协奏曲。

    作者以闹写静,显示山中无人的幽静,使人产生一种流连忘返,隐居山中的幽静。

    文体骈散相见,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是骈体文的上乘之作。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与朱元思书读后感 篇2

    这周我们学习了南朝梁的文学家吴均的一篇写给好友的书信《与朱元思书》。至今,文中的妙语还可以朗朗上口。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清得可以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还有那看见了就生寒意的树木在争高直指。泉水泠泠,鸟儿互鸣,以及蝉鸣猿啼等一系列的大自然的歌声萦绕在耳边。这一切,无疑使人迷恋于文章,流连于富春江沿岸的景色当中。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然没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但也揭露出作者奋发向上的心情。

    文章也写出了作者望峰息心窥谷忘返即使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极端避世的想法,但也不乏消极之意。文章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顾名思义,就是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文章所蕴含的思奋发但又消极的复杂情绪,从另一角度看,吴均也是对好友婉言相劝。愿其早日离开官场,离开那种环境的浑浊不清。也揭示出当时官场上的黑暗,以及作者对当时封建专制统治的失望,心怀远大理想但又没施展的地点怀才不遇的思想。回首历史,放眼未

  • 5、 卢鹤绂传读后感3000字

    《卢鹤绂传》是纪念我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鹤绂先生的长篇传记文学。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卢鹤绂传读后感3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1997年2月13日),山东莱州人。核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卢鹤绂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山东省莱州市。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初中就读于沈阳市省立第二中学。1929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理科班。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沈阳,卢鹤绂随父去天津,在河北省工业学院机电预科学习。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爆发,卢鹤绂担当纠察队员,护送游行队伍,声援古北口前线。1936年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

    卢鹤绂几十年来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了在质谱仪中测定轻同位素丰度比的时间积分法。在国际上首次公开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提出了最早期的原子核壳模型并首次提出了核半径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流体的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并对经典流体力学基本方程作了多项推广。

    20世纪30年代原子物理学是美国科学研究的热点。那时质谱学还在创始时期,质谱仪必须自己设计装置。1937年卢鹤绂制成了一台180度聚焦型质谱仪,研究热盐离子源的发射性能。他在带状薄钛片上电焊小白金盘,将含锂矿石粉末置于盘上,用电流通过钛片加热,使矿末释放锂离子。在用质谱仪测量锂7及锂6离子释放量的比值时,发现此值在不同时刻不尽相同,从而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他使用时间积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确地测得锂7及锂6的天然丰度比为12:29,当时美国的一家报纸报道了此事,并在头版位置标出“中国人在称原子重量”。由于他创造性的实验和研究,解决了世界上前人从未准确测定的问题。卢鹤绂测定的数值被选定为同位素表上的准确值,被国际同位素表沿用了50多年,一直到1990年美国核数表还引用的是这一测定值。卢鹤绂的硕士论文“热盐离子的质谱仪研究”和实验的成功,被国际公认是一种创举。195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雪格瑞主编的《实验核物理》认为是卢鹤绂首先发现了热盐离子

  • 6、 《卢学士诗酒傲王侯》读后感

    《卢学士诗酒傲王侯》读后感

    我很喜欢这篇小说,因为读完它给我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虽然有点长但并不难读,情节衔接也很紧凑,每一个情节都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

    小说开篇用很长的篇幅叙写了卢柟家宅的精致景色,以及他的名士傲气、文人才气和潇洒纵情的性格,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正是因为卢柟的这种放荡不羁,才会使他一步步走向牢狱之灾。

    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接着以汪县令数次预赴卢柟的游园酒会而不得,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每一次的爽约都是有理由的,令人不禁惋惜却又觉得情有可原,前面几次爽约使得小说具有渐进的结构,累积到最后一次便自然地引向了矛盾的顶点,以一句通报之人误传的“绝早就来”作为导火线,继而使卢柟认为汪岑又要爽约,戏弄自己。

    于是怒火攻心,喝个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待到汪岑前来时那还有什么酒宴,只剩杯盘狼藉和一个醉汉在园中,这又形成了汪县令对卢柟的误会,两种误会相互对冲,也没有解释的机会,而卢柟又自有傲骨,醒来之后不但没有担忧,反而怪自己没有关好门,好让知县吃个闭门羹,由此可看出其傲视权贵的气骨,也体现出他有些恃才傲物的嚣张,这在之后公堂之上的反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而我最喜欢的情节还是最后陆光祖与卢柟相交继而将他救出的情节,虽然知道这是此类小说惯用的伎俩,但又有谁不喜欢大团圆结局呢,而且又是充满着正义的,感人的甚至带着点文人诗意的逆转。

    在经历十余年的牢狱生活后,即使是傲骨铮铮的卢柟也已放弃了出狱的想法,却被新上任的郑光祖救出,两人趣味相投,惺惺相惜,从卢柟上门谢恩的情节便可看出这一点,卢柟不会送金钱而贬低了郑光祖的一番好意,郑光祖也没有怪罪卢柟长揖不拜,还奉为上座,表现出自己希望与其相交的一番诚意,文人之间的默契便是如此,委婉有礼却具有温润的感人力量,这也是我读这篇小说所汲取到的正能量。

  • 7、 读小林浩事迹有感作文
    读小林浩事迹有感最近,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林浩救人的事迹,传遍全国。地震时,林浩逃生后,没有跑开。连续救出两个同学后,他又跑进了教学楼。“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他现在的心愿是,“很想上学。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

    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多次冒险解救同学。这个小英雄有一个心愿,就是将来当一名工程师,建造震不垮的房子。这已将成为他今后学习的方向。

    林浩的心愿,与其说是他个人的心愿,不如说是全国人民的心愿。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孩子,祖国不能没有儿童。儿童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无法遏制地震的发生,但是,尽可能建造抗震级别高、不会轻易倒塌的房屋,有效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是可以做到的。

    看到地震中房屋倒塌的可怕景象,我也萌发了当一个建筑工程师的念头,我也要建震不垮的学校,让学生们在里面平平安安地上课。让汶川大地震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悲剧不再,建造震不垮的房子,是小林浩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我们别无选择。

    看到躺在废墟中血肉模糊的人们,看着那惊恐失魂的孩子,看着千千万万担惊受怕的群众,善良的人们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表达者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坚强和信心。

    这次灾难虽然十分重大,但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感动。在xx爷爷的领导下,全国上上下下涌现了许多这样的‘真心英雄’。正像《真心英雄》中唱得那样:‘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啊,只要13亿炎黄子孙把全部力量凝聚到一点,中国人们在困难面前只会越挫越勇,因为中国人的脊梁是压不垮的!

    南京市新城实验学校四(3)班作者:何莹莹指导教师:李翠兰

  • 8、 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一)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二)

    近日,每遇心中郁塞便静心慕读“曾国藩全集”。

    “悔”“敬”“勤”“仁”是曾古人的为人宗旨,静思其中没有一项我能做的到位,特别败在一个“悔”之中。心中积郁甚多如石头般一层又一层压着我,很想大声哭泣只是欲哭无泪,泪已流干心已碎成片。纵是心中一片愤然如火烧般揪心面上还是一片平静。人以镜而正冠看到自己的短处。

    “悔”字当头:自不量力,投机取巧,冲动莽撞,不慎言,不居敬,不明强,不自信,不立达,不豁达,不勤劳,没耐性,固执,敏感,骄傲,没有一技之长。

    这些都是我的毛病,以些种种致使我现在一事无成,梦想离我如此遥远,“青春有梦,勇敢去追”光“勇”字一味蛮干是没有用的,还有识。御去吧,该放下的就该放弃,沙子终究是沙子---曾经宝石和沙子放在我的面前,我选择了沙子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我也是一个质

  • 9、 《熟读精思》的读后感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出自于自己的嘴巴一样,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熟读精思》的读后感,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熟读精思》的读后感

    《熟读精思》(节选)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一篇文章。

    刚开始读《熟读精思》的时候,我觉得里面的方法都没有用。可多读几遍后,我似乎有了感悟,越读,我是越想读。越品,我是越想品。等老师讲了意思之后,我似乎觉得它有一点用了。便尝试了一下,结果我发现了我原先的错误了。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忆不能久也。”这是《熟读精思》里的一句话,通过反复品读我发现我以前总是在读书背书的时候走神,有的背下来了,可是不过一个小时就忘地一干二净了。尝试了文中的方法后,我背书的时间短了,而记忆的时间却长了。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这也是原文,从中我体会到的是我看书时的姿势有时是弯着看,有的是爬那看,甚至还有时躺着床上仰脸看。这样不仅对眼睛不好,还会对记忆受到影响。当我试了试文中的方法后,对我有了很大的影响。

    《熟读精思》教会了我很多学习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篇二:《熟读精思》的读后感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文言课文《熟读精思》,我通过学习以后真是有了很大感触。

    《熟读精思》的主要内容就像向我们讲述了读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其中讲到了读书应该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仿佛从我们嘴巴当中脱口而出似的。而且告诫我们读书必须要善于思考,不要完全按照书本的思想,提醒我们应该采取各家的思想,综合地思考问题。还有《熟读精思》告诉我们读书应该注重环境,应该确保一个宁静、舒适、整洁的读书环境。最后就是传授我们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

    这篇《熟读精思》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我们不光要仔细读书,而且也要仔细思考。文章写得非常好,富有深意。我从中的启发很大,我也意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各种因素各种环境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因此,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必须全方面地开动脑筋思考,不能单纯依据几点道理几个说法就轻率地做出决定。

    人书读得越多,思考问题也会越详细透彻,这应该是没有错的。然而,读书也应该注重方法、效率,《熟读精思》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关于如何读书的思考。

    篇三:《熟读精思》的读后感

    俗话说,勤动笔墨勤看书。大思想家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好书不

  • 10、 《教育碎思》的读后感

    翻开郑金洲先生所著《教育碎思》一书,浅读之后有所触动。作者身为教育人,在书中阐述了一系列教育专题,透析教育现象,聚焦教育实践,反思教育理论,对改进教育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的这些论述来自教育,也来自社会。

    从现今社会背景回到教育现实,面对一些困惑和问题,我们可以找到原因,却无法对症下药。

    例如:择校现象未能缓解,城区名校更是人满为患。这一方面说明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希望子女上好学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源于社会对教育的片面认识。

    暑假到了,孩子们是大多不能活跃在广阔天地中尽情玩耍,他们远离社会,远离玩伴,互相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又不断化解矛盾,从而提高能力的过程被省略了。他们往往被关在空调房中,与电脑游戏为伴,或被家长送去名目繁多的兴趣班、补习班中。

    学校一方面在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下,苦苦守住三条底线;另一方面立足于现实社会,在高考指挥棒与家长对高分的期望中剑走偏锋。

    教师们在这个浮躁社会中顶着“蜡烛”、“春蚕”之类高尚的称号,在教学、职称、评优、绩效、进城等重重压力之下,自然有一部分无法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教育内涵发展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教育无非是做两件事:一是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的人本属性;二是使人成为社会人,这是教育的社会属性。人品、能力、健康对孩子而言是人一生中最管用的素质。尽管我们为诸多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自豪,但我国确实未能在本土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缺陷,能对我们无益,但至少也无害。但假如我们的教育除此之外,也不能培养人品好、能力强、关心健康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那是不仅无益而且有害的了。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0-09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1-08

  • 2019-10-29

  • 2021-07-26

  • 2022-12-18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2-20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11-1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8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
卢思浩的书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卢思浩的书读后感,2024卢思浩的书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卢思浩的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