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曾国藩唐浩明读书笔记 > 地图 > 曾国藩唐浩明读书笔记

曾国藩唐浩明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900字。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9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900字

人生必读本之一!读一本书,如果无法从书中获知对自己当下有益的知识和思维,便是白读。 本想读曾国藩家书,但自知靠自己当下对曾国藩的了解,无法全面理解其家书的内容,便从曾国藩传记开始读起! 读此书,让我收益颇丰,一是让我对晚清特别是太平天国这段历史能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二是对曾国藩的智慧和才华甚为佩服,本为文官,却行武事,其才华不是天生而来,而是不断学习,哪怕再忙再累,也静心学习。三是曾国藩处事之道,识人之术。 看过此书之后,明白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名臣当之无愧!对曾国藩而言,办团练,创湘军,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其分界线自是从曾国藩处事为人之道的变化,从方枘圆凿而成杂黄老之术。 其前期,任用贤才,敢于对抗官僚主义和封建顽固势力,令人钦佩。中期,任用贤才依然,但更多方面开始偏袒自家兄弟,为了让亲兄弟立下战功想方设法,其实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没有什么样的兄弟比亲兄弟还值得信任。 晚期,从津案,到督案,至哥老会,开始为名声着想,为曾氏家族着想,大力支持李鸿章。 人始终逃不过私,但其平太平天国,捻军,办厂学西方技术,推动第一批留学生走出国门等等,这些功绩我们必须铭记!
从政,这是我最大的理想,我不想创业,不想打工,我就想做一名公务员,做一名有出息的公务员,可是这些,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步履维艰是现在的境况。但是我不会放弃,我会继续努力! 读曾国藩,我明白,自古以来能上位者,两种人!一,达官贵族。二,才华,能力,胆识皆出众者。 农民家庭的我,得认真做第二种人,才华,我还远远不够,但是这个有机会提升,时间有,空间大,就看自己能不能下决心,能力和胆识不是说来就有,其实都要有知识做基础。 另外,面对流言蜚语,要敢做敢为! 这点得向李鸿章学习,不在乎! 才能干大事,顾及的多了,反而会使脚步放缓。 一直以来,希望做一个领导认可,同事赞扬的人,可是反过来想想,其实这是很矛盾的,人嘛,何必事事令人满意,自己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心才是最重要的!
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18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1800字

亦做圣贤,亦为禽兽:初读《曾国藩》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曾认真思考,我们应该怀以何种心境态度去读史,同一段历史,同一个人,不同的典籍总有不同解读。对于曾国藩,誉之者千万,毁之者亦千万。我想,最好的方法应当是怀一种大历史观,既然人无完人,何不兼容并包。既知人非圣贤之理,理怀孰能无过之心。

之前对于曾国藩的了解大部分基于学业中的教材以及后来读的清史,对于他的完整传记这还是第一次读,所以大多见解必定浅薄,先记一笔,本书是唐浩明先生历时二十年所作,值得多读几遍。先写写对于曾国藩的认知。

会识人,倍爱才

曾国藩识人的本领让人折服,一番探讨便知其是人才中才还是庸才。对于人才,不论出身如何,他都倍加爱惜。他本人也得意的认为识人用人是一切才能中的最大才能。贴身护卫康福,水师头领彭玉麟,淮军头领李鸿章,心腹猛将罗泽南等等,均大力提拔,给予充分施展的机会,使他在多次战争与朝局的关键时刻屡得贵人相助,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解决了“用将则胜,自将则败”的恼人命数。

惜名节甚于性命

曾国藩一生惜名,战败消沉欲自杀,幸得左宗棠开解;为表忠心不惜裁军杀将;为保曾家名声,让弟弟假死,梦断官场;后来捻战失利,名望大损,为保颜面三辞江督;天津教案后被国人斥为国贼,名望大损,最终大病不起,郁郁而终。一生视名节比性命更重。

谨慎愚忠,拘谨怯懦

曾国藩一生兢兢业业,谨小慎微,每有战功,战报奏折总是把满清贵族列为首功,从不好大喜功。甚至清廷风雨飘摇之时,他攻克太平天国的都城金陵,手握20万水陆湘军,一呼百应,面对左宗棠“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以及王闿运“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明公岂有意乎”三番五次的鼓动也毫不动心,稳妥得裁撤湘军,表明忠心。

一生志向是教化世人,辅佐皇帝复兴尧舜之邦,“生世不能作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归天子”。现在想来,若曾国藩扯旗造反,清朝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总比那个贪权而无才具的太后强出太多。

矛盾

曾公实在是矛盾,做人累,做官难。自己廉洁,却默许弟弟将掠夺的巨额财富运回老家;明知当依律严办贪官,却不得不为保女婿性命委曲求全;欲建严明之军,却又只能无视湘军入城抢劫;天津教案中更是为安抚洋人屠杀平民;官场上为求自保不得不总是违背自己的心意。

有远见

对于朝局,战局,国家命运的判断极有远见。朝局内早早断定肃顺的不详命运,战局中想到水师的重要地位,并首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后又翻译西方典籍,购买洋枪洋炮,推进军队武器改革。推崇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与李鸿章同投身于洋务运动。

伯乐常有

曾国藩自认资质平平,遂大力提拔贤才能将。更是屡得贵人相助,左宗棠,江忠源,穆彰阿,恭亲王,肃顺都多次举荐重用,相助于他。若说曾公是千里马,那他身边的伯乐实在是总常有,这与他会做人会做事,不好大喜功是有很大关系的。

文人偏有武将风

曾国藩虽以战功立足朝廷,位极人臣,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文人,出身翰林,文学功底深厚,好读书,好写字,写诗作文更是信手拈来,著有《曾文正公全集》,更有至今奉为经典的曾国藩家书。

汉奸卖国贼?

后人如此评价,大抵都是因为镇压太平天国,主办“天津教案”吧,不过弱国无外交,没有曾国藩,也定有其他人去杀无辜国人以慰洋人。李鸿章把曾国藩《挺经》中那个争过田塍的小故事,与天津教案相比喻,让“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中的曾公顿觉安慰;甚至后来八年为有往来的左宗棠也写信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实在是不在其位难某其政。一直让人耿耿于怀的是面对裁军压力,他背信弃义拿又为朝廷出死力,打硬仗的降将韦俊叔侄开刀,冷了大难不死的康福的心。说到底,曾国藩是棋子,皇上也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陈广敷的评价

曾国藩生命尽头,陈广敷对他的肺腑之言尤为贴切:“几十年来,一直囿于忠于一家一姓之小节,遗忘了拯救国家百姓之大义。千秋史册,或许会说大人是爱新觉罗氏的忠臣,但很可能不会认为大人是光照寰宇的伟丈夫。”

写得好多,又很浅薄,对于曾国藩的了解还需要继续学习,看看如今对于曾国藩的主流评价,惜名节甚于性命的曾公若泉下有知,当感慨:一生运筹做圣贤,奈何后人喻禽兽。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8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800字

断断续续用了十六天时间,读完了一个人的一生。仿佛做了他半辈子的跟班,冷眼旁观他的起伏跌宕。有时候特别羡慕他身边的荆七,能陪伴这样的伟人左右,多么痛快!康福,彭玉麟,塔齐布,罗泽南,李鸿章,左宗棠,郭筠仙,鲍超,胡林翼,奕訢,赵烈文,容闳,曾国荃,陈广敷...这每一个人都是一本鲜活的教材!

来自湘乡荷叶塘,中进士点翰林,入仕从戎,经历过靖港惨败,也曾铲除天国。半生坦荡,半生圆融,一生的好运气。

也许是我太年轻了,年轻人总是不惧于做一个“亡命之徒”,我很赞同康禄对哥哥说的那一席话:“我曾代表了贫苦百姓的愿望,公审了十多个作恶多端的县太爷,杀了十几个地方上民愤极大的恶霸劣绅;我也曾亲手发放了几百万斤粮食;我也曾亲手将成千上万亩土地分配给无田无土的农民,与他们分享过种田人的最大幸福;我千百次驰骋沙场,杀得官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兄弟们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我是英雄;我当过多年的统兵大将,现又身居王位,指挥千军万马,跺一脚山摇地动,喝一声风云变色。......人活在世上,不在寿命长短,有的人平平庸庸地活到了一百岁,有的人活得不长,但他轰轰烈烈。依我看,轰轰烈烈的十年远远超过了平平庸庸的一百岁......”

即使是贵人极多的曾国藩,仍有那么多遗憾,那么多的无奈,何况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他是一个好臣子,也具备优秀领袖的素质,不知道对他来说,杂糅黄老之柔弱能不能算作一件好事。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苦劳为第一义,可是如果权力中枢是扶不起的阿斗,也能扶救吗?

在天津看热闹的百姓不曾想过国家飘摇,上疏指责曾等委曲求全于洋人的人不曾想过国家的实力,秦淮河上烟花柳巷里的候补官员也不曾想过金陵城周围遍地的饿殍.....太多太多,曾国藩一个人、一个团队怎么能支得起千疮百孔的大厦?

记下两页半的读书笔记,关于修身,关于带兵,关于作文,关于处世。真正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却又无从下笔,我还是这样无知浅薄。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3)篇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第6章.曾国藩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双手捂着脸,又失声痛哭起来。他想起与母亲最后诀别的那一天——

那是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曾国藩散馆进京。天尚未明,在“哇哇”的啼哭声中,次子纪泽降临人世,国藩心里高兴极了。长子祯第二月因痘夭折,夫人欧阳氏一直心里难受,现在她有了安慰。尤其是母亲,抱孙心切,见添的又是一个孙子,笑得合不上嘴。吃罢早饭,全家人送国藩上路。母亲不顾劝阻,一定要送他。老人家牵着他的手,沿着山路,顶着北风,一直送出十里之外。他那时已经二十九岁,做父亲了,而母亲却仍把他当作小孩子,像以往每年送他到衡州城里读书一样,一路叮咛不止。母亲噙着眼泪,嘱咐他要爱惜身体,好好在京城做官,今后遇到机会,要回家来看看老父老母。国藩走出两三里外,回过头来一看,母亲仍站在路边小山头上,北风吹动着她的花白头发,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

多少年来,这情景总在曾国藩脑中萦绕,牵动着他的无穷无尽的乡愁。今天,儿子特意回来看母亲了,母亲却已不能睁开双眼,看一看做了大官的儿子。老天爷呀!你怎么这样狠心,竟不能让老母再延长三四个月的寿命,由远归的游子陪伴她老人家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段日子呢?一刹那间,曾国藩似乎觉得位列卿贰的尊贵、京城九市的繁华,都如尘土烟灰一般,一钱不值,人生天地间,唯有这骨肉之间的至亲至爱,才真正永远值得珍惜。他泪如泉涌,痛不欲生,不顾一切地扑向棺材,喊道:“娘呀!儿子回来晚了!儿子对不起你老人家呀!”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2)篇

为人师表

    从性格上分析,曾国藩前半生刚正不阿,看不惯官场的贪污腐败,与自己不对服的人硬顶、硬撞。第二次丁忧守制回家时,想明白了要学习黄老之道,迂回解决问题,其实就是处世为人更加圆滑世故。对别人的职责或错误一笑而过,对人对事的前后分析,做事的滴水不漏,这个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修炼。

       从带病打仗上分析,他经常失败,亲自带兵没怎么打赢过打仗,但是他能总揽全局,从一支练勇成就20万人的湘军。不仅打败了太平天国,而且开始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道路,影响了后来的淮军、楚君,具体的开办洋务,有他独到的眼光,是带头人。 在识人方面,他培养了李鸿章、容闳等人,这些人都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功臣。

        最成功的是对后代的教育,曾家几代都有才人出。对家人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成就了曾氏的家风,也造就了无数的人才。现在的人们听得最多的是曾国藩家书,而不是他攻金陵的故事。他最后留下的四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琢磨。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3)篇

对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乏其人。曾国藩,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

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率领湘军,经过10余年的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臣;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诚”的道德范畴,泛用于与洋人的交涉之中,又多了一顶媚外的帽子;他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一宗宋儒,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功夫,在学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曾国藩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从政治上对他的所作所为应当如何评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

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一)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二)

近日,每遇心中郁塞便静心慕读“曾国藩全集”。

“悔”“敬”“勤”“仁”是曾古人的为人宗旨,静思其中没有一项我能做的到位,特别败在一个“悔”之中。心中积郁甚多如石头般一层又一层压着我,很想大声哭泣只是欲哭无泪,泪已流干心已碎成片。纵是心中一片愤然如火烧般揪心面上还是一片平静。人以镜而正冠看到自己的短处。

“悔”字当头:自不量力,投机取巧,冲动莽撞,不慎言,不居敬,不明强,不自信,不立达,不豁达,不勤劳,没耐性,固执,敏感,骄傲,没有一技之长。

这些都是我的毛病,以些种种致使我现在一事无成,梦想离我如此遥远,“青春有梦,勇敢去追”光“勇”字一味蛮干是没有用的,还有识。御去吧,该放下的就该放弃,沙子终究是沙子---曾经宝石和沙子放在我的面前,我选择了沙子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我也是一个质朴的人。我太怕失去它了抓的越紧它流的越快,我忽略了它的本性,放手吧,放手后我拥有全世界,包括我所遗弃的宝石。

现在终于相信了人生自有定数,该是你的赶也赶不起,不是你的强求也求不来。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三)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

从《曾国藩家书》一书中,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此刻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完美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四)

近日,读毕唐浩明所著《曾国藩》,有许多想法,一吐为快。

作为晚清军政第一名臣,曾国藩近年来得到了许多文史评论家的关注。对其评价多为“以中人之资成就盖世功业,位极人臣而能全身而退”。甚至不少人将曾作为为人处事的标杆,俨然已得厚黑精髓。

对曾国藩,自然是敬佩。但仰慕的不是厚黑之学,曾国藩之成功在我看来,一为勤奋,二为自律,三为坚毅。

不少人觉得曾资质平庸,却能成就伟业。事实上,曾国藩资质也许谈不上绝佳,但绝不平庸。在一众友人中,他早早中榜,年纪轻轻便位列翰林,为人艳羡,固然有勤奋,有运气,但其理学资质因属上乘。

曾国藩一身践行程朱理学之道,希望成就郭姚一样的成就,甚至重塑已然崩坏的世道。应该说,他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平太平天国,兴办洋务,培养了一批军政人才,为已风雨飘扬的大清帝国又续命数十年。但也正是他一直推崇的理学之道,限制了他的成就。今人经常臆想,平太平天国之后,曾若能率军北上推翻清廷,自立为王,或是清君侧改立恭王,也许近代中国会有一番新气象,至少不至于沦落于东亚病夫、任人蹂躏。但历史没有假设,曾以郭子仪为榜样,希望建立伟业,封侯拜相,而又能全身而退,博得忠君美名,格局如此,难以逾越。书中,陈广敷在曾弥留之际对其的评价应属客观(不知是否杜撰),曾虽是理学大师,缺未能参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至始至终以一君(爱新觉罗)一家(曾氏家族)利益为先。

读《曾国藩》收获不少。曾的一生,都在践行孔孟的圣人之道,追求自我的完善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第一位。曾的勤奋、自律、坚毅,是他的个性特点,也是悟道中获得的可贵品质,更是其成就事业的基础。曾绝非完人,也有虚荣、脆弱的一面。湘军初期多次战败,曾也屡次自杀。曾的手段也并非都光明磊落,也有狡诈虚伪的一面,书中讲到他为立裁军之威,背信弃义杀韦睿叔侄,虽属杜撰,仍能窥见其阴暗一面。但曾国藩追求自我完善的努力和毅力让人感动。人的一生,于宇宙而言,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昏聩靡靡是过一生,践行自我追求完善是过一生。曾的一生虽谈不少完美,但这一点给我感触最多。

曾国藩被今人称赞最多的是其对弟子,兄弟、子侄的教育,对家族后世的影响。曾的盟友、弟子对当时当时的影响放之于中华上下五千年亦是罕见。曾的后代中人才辈出,有政治家,有科学家,有艺术家,都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直至今日,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曾国藩家书》也被后世奉为治家教子的经典。

人无完人,曾文正公已是楷模。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五)

近56个小时读完《曾国藩》意犹未尽,读到后面恋恋不舍,不舍把他读完,这本书唐浩明写的《曾国藩》是从白岩松的《白说》里转过来的,是本很值得读的书,接下来浅显总结一下本书和对自身的思索。

曾国藩终其一生都在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知人善用,注重修身一直以来都心存善念,当败太平军时很多人劝他反他首先想到的继续的战争带来的杀戮,一心想结束战争还百姓安宁。但最为湘军统帅和游走于官场中的他却又心狠手辣、虚伪、自私、无情,心机城府极深,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杀害无辜之人。

但还是理解这位一代伟人,因为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我们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大环境下去作出思考,说到底曾也是凡人,正所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心不狠不足矣做湘君统帅,不虚伪,没有心机城府不足矣在在腐败的官场立足。而他却没有停止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目前的我读书要学习,反省自己已经成为习惯,自己的微信读书签名也从“一直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殊不知自己一直生活在肤浅之中”转变到“终日乾乾、定位、习惯、目标、成长、情绪、格局”好要不断的思索自身、思索世界以史为鉴、以铜为镜,要有自知有能力,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作出改变,不断地完善自己,是自己更加优秀。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六)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之后,在其主持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阅读黎总推荐的《曾国藩全集》,我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事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其可以学习的优点很多,但我认为他可取之处首先在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屈不挠的态度以及屡败屡战的精神。联想到目前管理的长沙威尼斯城和恒基项目,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很多,包括越来越大的业绩考核压力、迫在眉睫的按期交楼压力以及恒基项目按主席要求实现3个月开盘、年内开售,还要一炮而红,竖立省会城市新标杆,上述的每一项工作都让我深感责任巨大。但是我自己也知道,如果没有咬紧牙关、奋力抗争的无畏精神,没有战胜逆境、勇往直前的勇气,那是成为不了强者的。大丈夫立身处世的准则,就是要迎难而上,勇夺第一,这也是对我对自己的承诺和要求。

另外,曾国藩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一点是他能在做事时机不顺的.时候,能够对人、对事宽松处理,冷静对待,而不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从而有效避免了越急越乱,忙中出错的后果。这点在碧桂园尤为重要,因为企业特性以及对于快开发、快周转模式的大力推崇,把开发的高速度放在了至高的地位,如何能将项目做到又快又好,也给我们这些职业经理人的个人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家企业,在创造利润之前,首先就是要避免慌乱之中拍脑袋决策,杜绝重大投资失误。

最后,我觉得还要学习的是曾国藩识人、用人理念。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英雄人物打遍天下的时代,自己再强,也独木难支,而拥有一个高效团队,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曾国藩一向重视人才,他在整个为官过程中都把寻求人才、培养人才、提携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一个团队有了良好的氛围,有了优秀的人才,领头人又能知人善用,相信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有感

清末大政治家、大学问家曾国藩以治家立德,以治学立言,以治政立功,赢得了“中兴第一名臣”、"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誉。毛泽东有“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赞,蒋介石有“足为吾人之师资”之拜,系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尤以其家书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为家庭教育之必修书目。但对吾辈人来说,《曾国藩家书》是另一种话语系统,背景复杂而遥远,之乎者也较多,读起来吃力,理解上有障碍。故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来了解曾国藩的精神世界和教育理念不失为一条捷径。唐浩明是海内外研究曾国藩的权威,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对曾国藩一生屡败屡战、匡时济民的主要活动作了生动的反映,而且是最早站出来为他平反,作出公正评价的学者之一。由他来介绍、评点,可谓是合乎其上,得乎其中。

曾国藩将修身、齐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蕴含于家书中,不了解曾氏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曾氏思想的师承与形成,难以“深明大义”。唐浩明先生将多年治史之积累,在点评中旁征博引,探幽发微,画龙点睛,每每给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

如曾氏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信中,谈学习之道,提出了"专"字读书法:“子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即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掌握所读之书的概貌。然后再对其中的章章节节乃至字字句句作慢慢细细的咀嚼,读熟读透,以求探到书中的精义奥赜。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方法,还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术追求,还有读书的目的与意义。唐浩明先生对曾氏求实求精的读书活动作了详细介绍,对他学问的师承与发展作了探究——源于“与师友间的启迪切磋,个人的自觉自律”。曾氏的老师唐鉴给了曾氏很重要的两点指导:一为如何读书。唐鉴告诉曾氏,读经当专精一经,一经通则诸经通。又说,文章、义理、考据三门学问中,义理为首,义理精则文章精,经济之学亦在义理中。第二,唐鉴向曾氏指出,"静"字功夫最是要紧。若不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曾氏在引领湘军由小到大的过程中,能临危不惧,屡败屡战,在功成名就之后,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全身而退,应该说,与他的“静”字修炼功夫有很大的关系。

套用狄更斯的话来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浮燥不安的时代;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年代,也是一个价值观迷失的时代;是一个国门大开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封闭的时代”。作为个体,你改变不了这个时代,但你可以在矛盾中寻找到一种平衡。因此,读一读曾国藩家书,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领悟“慎独”、“自修”、“务实”的人生智慧;学一学哈佛家训,树立“精英“、“创新”、“作为”的人生目标,应是不为浮尘所惑的有效方法——这也是笔者读《左手曾氏家书,右手哈佛家训》一书的感想。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9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900字

在婴儿时期,我们学习着此生最困难的技能:走路、说话,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地爬起,我们关注的不是最终能否学会,而是就要学习它。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成年的世界,有许多约定俗成,比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孩童提早两年上学,并且出类拔萃,就会被认为是天才儿童。比如,一个学生一旦成绩名列前茅,他就需要不断地用靠前的排名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哪怕某一次考试完成的很糟糕,只要其他人更糟糕。再比如,35岁成了一个职场分水岭,如果此前还没能进入中高管理层,那这很可能是他的职场天花板。
发现问题的所在了吗?
以上都是固定型思维画地为牢。
为了证明自己杰出的人过分在意结果,而无暇享受做事本身,认为自己不行的人,被大众的普世规则禁锢而放弃了自我改变。
固定型思维的人所做的努力是为了证明自己,而非为了自我实现。这也是在与人辩论时时常发生的状况,为了支持自己的正确性而不断寻找论据,为了压倒对方而压倒对方,却忽略了对问题本身的思考。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曾一度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如果他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就不会坚持让所有股东都反对的提议而被炒了鱿鱼,也不会在苹果濒临绝境之时,临危受命,拯救苹果于水火。因为他所做一直是因为自己热爱,而不是我要证明自己很杰出。
如果事情具有挑战性,成长型思维者在拓展自己的过程中兴奋不已,固定型思维者因为感觉到自己聪明且富有天赋而产生兴趣。如果不能够证明他们有多聪明,他们从中获得的乐趣骤减。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夸奖及肯定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不是以利诱之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那样他的关注点很可能只停留在奖赏,也不是一味地赞扬其努力的过程,那样他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很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重点在于“做了对的事”。
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能力、地位,这种先验性,就成了人生的天花板,而成长型思维者把“做对的事情”练就成一种行为本能,会走得更远,并且真正地享受为自我实现所做的每一件事。

《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修订版)》读后感_900字


《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修订版)》读后感900字

这本《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让我很感动,书中许多成龙的故事娓娓道来,读起来很有趣,一点不也觉得累,读完之后明白了成龙身上的平凡与伟大。
五天时间将这本书读完,脑海里树立成龙高大威猛的形象。成龙出生贫穷,六岁就开始了艰苦的戏剧生活,一待就是十年。年轻时,因戏剧没落步入影视行业,由于形象不佳不被电影圈看好,最终依靠勤奋和不要命的武技闯出一片天地。期间,也经历过数次人生低谷,拍摄的几部电影票房惨败。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名扬万里,受人世人尊敬。我在想,成龙如果不成功,世上也就没有几个人能成功。
成龙没有读过多少书,但走过的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足迹踏遍世界每个角落。在这些人生路途中,成龙大哥不断成长,不断领悟,最终成为独一无二、人见人爱、受人尊敬的Jackie Chan。
成龙身上发生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成龙的独有性格体现。这些性格特点也深深地影响着我。比如勤奋、勇敢、拼命、有责任、同理心、善良、真诚、有骨气、仁义、抱不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除了这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以下三点:
1. 极度坦诚:
从贫穷到暴富,年纪轻轻大红大紫,期间也有过狂妄不羁,挥金如土,风流倜傥的时候,甚至还有过自卑。面对年轻时的不成熟以及犯的错误坦然面对,从不回避。
2. 坚持不懈的韧劲:
在成名之前穷困潦倒时,拼命努力,争取任何一个机会,挑战高难度危险动作。大红大紫之后,在好莱坞四处碰壁,各种失落与彷徨。尽管经历数次人生低谷,却都能坚韧不拔地挺过去,而后飞的更高,变得更强。这是十年戏剧生活所练就的不服输的精神最好的体现。
3. 善待他人:
成龙经常被骗,之后还一次又一次地义无反顾地相信他人,却依然被骗。不是成龙傻,而是大智若愚,心胸宽广,包容万物。用心做慈善,拿出自己的钱做公益事业,毫不手软。用心对待团队每一个成员,追求极致,不息重金打造完美电影。
有些人可能会说,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成龙有名又有钱。其实不然,这些性格特点,在成龙年轻时也是如此,即使在人生低谷落魄的时候也保持这些基本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才铸就了专属于成龙的经典传说。

《大败局Ⅰ(修订版)》读后感_800字


《大败局Ⅰ(修订版)》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本告诉人们企业如何由鼎盛走向衰败的书,看完让人不胜唏嘘!

书中每一个企业的名字曾是多么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时至今日,他们当年的广告词还让人记忆犹新,可如今都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虽说成王败寇,但我想,里面的每一个企业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拼搏、勇气和胆识都是非凡的,他们仍然值得我们去尊敬!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商品还处于稀缺状态,只要肯干,胆大,一般最初都能赚到钱;但发展起来后,他们却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衰败,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如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突然改变(包括国际局势,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但更多的还是自身原因而造成的战略失误,比如在广告轰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后,不顾实情继续加大广告投入(央视的几届标王都是如此并最终黯淡收场),没有客观冷静地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品牌的建设,而是自信心爆棚,自我膨胀,转而向多元化发展(其实是人性的贪婪),贸然进入陌生领域,摊子越铺越大,管理和资金都跟不上,从而最终走上衰败。

其中有一个章节,把太阳神和娃哈哈一起拿来对比和分析,娃哈哈时至今日都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他的成功缘于宗庆后的精明谨慎和务实,紧跟市场,小心试错,而当时风头名气都盖过娃哈哈的太阳神如今已鲜少为人所知;正所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本书并不仅仅值得搞企业的人看一看,我觉得,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值得一读。人生漫长,如何在平顺时保持谨慎,如何在得意时保持低调,如何在成功时保持冷静,如何时时不忘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生必做的功课。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十几年前发生事,现在还在发生,将来也一定还会发生……

大败局Ⅱ(修订版) 读后感(3)篇


我个人比较喜欢《大败局》系列,作者介绍企业如何登峰造极,又为何跌入万劫不复,把故事讲的很生动。从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经济百废待兴,各路豪杰各显神通,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其中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跌落神坛,甚至落魄入狱。回头看去,折服于他们白手起家的魄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又慨叹时运不济,因历史的局限或者法制的不健全,被迫出局。盛极一时的“东方神水”健力宝与造出容声牌冰箱的科龙集团,瓦解于产权不清晰,发迹于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后无法剥离,加之各方势力的阻挠,最终没有逃过分崩离析的命运。德隆系、中科系,在股市野蛮生长的二十世纪末,通过各种手段操控股价,从股民手中攫取不菲利益,被监管部门盯上后,这些大庄家显有善终。华晨公司,本可以成为国产汽车领头羊,但在发展路径上没有充分重视“老伙伴”辽宁省政府,非要南下发展,结果被政府方面直接搞死,真是一步错步步错。顺驰地产的创始人孙宏斌的确是个人物,早些年跟着柳传志干,深受重视,但因为野心太大,被柳传志一手送进监狱,那年他才26岁,出狱后不仅没消停,成立顺驰地产,疯狂发展,叫板万科,还在2000年左右就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房产服务网,被同行视为眼中钉,但天有不测风云,国家在2004年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顺驰的上市、融资计划全部受阻,最终迫于几十亿元的债务压力,不得不弃股出局。无独有偶,因为国家政策问题而被直接被逼死的不止有顺驰一家,戴国芳的铁本公司,能够把一家民营钢铁公司经营到与国有公司媲美的地步,在已投入几十亿元、马上就能投入生产开始营利的时候,赶上了2004年的系列国家调控,以非法用地为由,扣上了“违规建设大型钢铁联合项目”的帽子,从而使几十亿的项目被叫停,任其荒废。最令人唏嘘的是,戴国芳最后的罪名只有一条: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为当初被抓的直接事由——违规批地、违规放贷等事情,都被很默契地忽略了,因为,这些行为当时很多国有公司也有,更直接点儿说,如果真的追究贷款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国有银行都脱不了干系,是的,竟然能如此堂而皇之地区别对待。这也是最让我大跌眼镜的一个故事。三九公司,哎,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步子大了扯到蛋了。一家做中药的公司可以成为第一家在美国时代广场挂广告的公司(1995年),而且当时还未上市,做的多好啊。越做越好,各种并购,然后上市,然后就开始浪,开始挪用关联上市公司的资金,紧接着就被证监会警告,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最后是创始人赵新先被定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三九公司被华润集团重组,现在市面上特别火的999感冒冲剂就是华润三九公司的产品。最后一个,托普公司(TOp),也是《大败局》两部中唯一让我觉得活该的公司。本来可以好好的发展实业,非要走上邪路,玩儿什么资本,全国开花,甚至跑到我们辽宁鞍山去忽悠(我查了下,现在鞍山的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应该就和托普紧密相关),还美其名曰要在中国造一个“西部软件园”,媲美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还买下这个域名。可以说,一切都是瞎折腾,没什么卵用。一路看下来,三点感受吧,第一,公司做强做大,产权清晰非常重要,这种事情一定要最开始就整明白,不然后患无穷。第二,政策真的太重要了,2004年的那场调控,搞死了多少公司,如果公司决策层能有些远见,提前预防,避其锋芒,那绝对是商业奇才。第三,法律,法律,法律。因为法制的缺位,很多公司吃了这亏,但这也是法律制度从无到有这个过程的必然经历,没办法,英美法系的公司法相关不也是当年英国的货船一船一船拉出来的。反观现在我国日渐完善的法律规定,还是挺满意的其实,因为这前后也就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我国法制环境的变化应该可以称得上是天翻地覆了。

两本《大败局》写了19个辉煌一时的企业是如何走向失败,如何走向灭亡,并让读者以此为戒。避谈成功论,只谈失败案例,这是吴晓波的商业经济写作的成功之处。

个人认为,吴晓波的《大败局》,全书可将其浓缩为三个词:胆识、机遇和匠心。

1.胆识

有时我在想,多年以后,当我的儿子这样问我,爸爸,你年轻的时候有没有做过敢作敢为的事,我想,这时我要是没有说上来,会是多么羞愧啊。就如书中虽是失败案例,但是能在中国商业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一抹,这也是虽败犹荣。

2.机遇

应该说人一生总有几次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机遇,更少的人才会去把握机遇。有时候,一次机遇仅向你招一次手,有时候,把握一次机遇足以成就你一生,有时候,失去一次机遇足以让你遗憾一生。懂得顺势而为,在经济红利时努力向前,经济下行时不抛弃不抱怨,方可。

3.匠心

每个行业,都有一种精神,叫做工匠精神。虚心、细心、恒心、创新。一些企业家虽然当年一败涂地,但几年之后的今天却已经更加强大。这就是拥有匠心的强大之处。

芒格说过,我们要研究失败,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大败局应运而生。

商业失败因素很多,却不想,很多情况下就算不是政府一手造成,也是推波助澜的。至少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30年来,这样的案例还真不少。

健力宝和华晨,难道企业家应该为失败而负责吗?不!我想地方政府的利益短视才是罪魁祸首。在一个好大喜功,政绩为上的政治环境下,这些企业生存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决定性的影响!一个企业的生死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的经营能力体现,更加着重于政商关系的好坏。我只想说,做企业,真难!

铁本是个极端案例,也是中国企业受政治影响最登峰造极的一个例子,一个老实巴交做事经营的大企业,竟然被一个国家的行政力量硬生生的覆灭了。在这里,地方政府不要求企业做大做强,也许铁本还不会成为那只猴。按照自然经济规律发展下的铁本或许能在今天的钢铁企业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历史不能反转。

当然还是有很多企业的灭亡是咎由自取。德隆和托普就是。他们醉心于资本市场的游戏,却使用了一些不道德的商业手段。可是我再一次看到了地方政府的身影,没有地方政府,他们能把骗局做大吗?

最可笑的就是,所有结局中任何的过错都是企业家在承担,企业家身陷囹圄貌似是大部分企业失败的结局。那么那些推波助澜甚至对企业痛下杀手的地方政府呢?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并继续步步高升?

看来,在中国的企业家没有政治敏感度还是做不大的!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16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1600字

为什么我们过着不一样的人生?
大学毕业,甲同学远赴边疆。乙同学到家里,工作稳定,结婚生子。5年之后,甲同学年薪百万,乙同学忙于带孩子去各种补习班。
那英有首歌里说:你以为一切都是没选好,得到和想要的对不上号。我想大部分人都有过这种经历。走着走着就发现,别人过着自己想要的人生。
可是,今天上班的时候,坐在你对面的和你一起抱怨的同事,辞职去了南方,你心情有些低落,打开电脑,继续着昨天没有完成的表格。人生不是由一个选择组成的。是由很多个选择决定的。可是为什么选着选着别人就过上了你想过的人生呢?
我想《终身成长》这本书会没带给你答案。这本书讲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这本书的作者叫卡罗尔.德位克博士,他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这本书中作者主要阐述了如下几个方面。
1.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2.思维模式与成绩的关系。
3.各个行业的杰出者们的成长型思维。
4.思维模式与亲密关系——爱人、子女。
5.以及如何改变思维模式。
这其中最让我触动的便是第一部分。他让我彻底的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过着不一样的人生。
一、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大脑是思维的载体。如果把大脑比作罐子的话。那么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就好比是一个密封的罐子,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就好比是一个永远敞开口的罐子。密封的罐子里面装的东西永远不会改变——就如固定思维模式者眼中,自己的能力永远不会改变一样;相反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就像敞开的罐子一样,你可以给他装进新的东西。
二、行为上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仔细的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们。
如果,你还在上学,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同学,考试一结束,就会和你抱怨,出题老师出的题偏,是不是零花钱都被老婆扣了。说着回到寝室就开一把LOL,不顾明天还有没考完的科目。
如果,你身处职场,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同事,明明能力出色,争取任务的时候却犹豫不决,一直焦躁的问你,如果我争取到了却做不好,老板和同事会怎么看我?
如果,你已经进去婚姻的殿堂,身边的闺蜜们一定有这样的“老公”,特别要面子,听不进半点建议,把你的良言当成对他能力的质疑。
这些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所导致的行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时时刻刻的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害怕失败,更害怕,因此得到别人的取笑。
同样的你身边肯定还会有这样的同学;情绪基本稳定,不管今天的考试的科目考的多糟糕,晚上肯定背着书包进了图书馆;
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同事:虽然出身不高,却踏实努力,自信而乐观。
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伴侣:夫妻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这些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们”。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他们自信、乐观的一步一步实现自己。
三、拉开差距的原因——对待学习的不同态度。
固定型思维模式限制了人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过度关注自己的能力。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学习是最大的兴趣。
“你觉得有人喜欢学习吗?”固定式思维模式者通常认为没有人愿意学习,与此同时他认为,人的才智是与生具来的。
可是观察你身边刚出生的孩子,他们对身边未知的东西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会吃的时候,就会把身边的东西都拿来尝一尝。也不会因为觉得走路或者说话太难,而放弃学学习它。我们之所以长大、走路、说话。因为学习是我们的一项本能。我们依赖于这项本能完成了生存必须技能的学习。
可是为什么长大了的人们,有些就不愿意学习呢?因为“固定思维模式”让他们给自己贴上了标签。他们觉得聪明与否是天生的,无论我是否努力,是否学习,仍然改变不了出生时就定下的“天赋”。更甚至他们害怕自己的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天赋暴露在别人面前,让他们显得不那么聪明。可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完全不同。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身边的知识,并且乐此不疲。学习与成长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或许你也不曾正真的了解过你。这便是我读终身成长最大的收获。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12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1200字

圈与圆,有什么异同呐?可能有人会说,能有什么不同,不就是一个图形嘛?是啊,如果都能表示一个图形难道就没差异了吗?别急,容我细细道来。汉语词典中对圈有种解释是划界、围住;而对圆的解释中则有完备、周全之意。这下看出区别了吧,一个是缩小范围压制,一个是聚拢空间扩充,两者代表了完全相反的意思。

就像是今天想说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与圈和圆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读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思维竟然还有型号(戏言,开个玩笑放松下),更别说区探究自己属于哪种型号了。在阅读过程中,大量的阐述分析和事例都让我不禁一怔,因为那明明就是我啊,感觉好像是把自己一直不敢明说的缺点不足统统被赤裸裸的揭露,让自己的缺点完全暴露出来,真是种难言的感觉。人人都会兼有以上两种思维模式,可于我,固定型思维模式占了很大比例,几乎都要把成长型思维模式给挤走了,讲真,最初认识到这个问题我慌张了,所幸我坚持读下去并有所收获了。

我一度非常注重结果,我更看重聪明才智而不是刻苦的努力,我总会不自觉的拿自己和周围人比,某某上课睡觉下课不复习,可她成绩依旧名列前茅,我比她努力可依旧不如她,是不是我很笨?我如果努力却还不如她,那么不是很糟糕吗?长久下来这种思维模式越来越像是一个圈,圈住我,一点点收紧让我束手束脚再也不敢轻易放手努力,因为害怕自己不聪明,害怕结果很糟糕,自然的,这就成了恶性循环。读完本书了解了成长性思维模式后的我现在感觉格外自在,好像是挣脱了那个圈,成败不在于聪明或愚笨,而在于勤学苦练,我根本就是立错了意,走错了方向啊。

若成绩不如意,我会说我不聪明,所以没能取得好成绩,可现在回想,真正有些可笑。其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智力水平,只要你想,那么就去努力,就一定可以。不过,是真努力,努力二字,可不是说着玩的!现在每当我不自觉的又拿自己和别人比时,我会赶紧转移注意力,读读书写写字或看看电影,有那闲时间给臆想中的小魔鬼还不如给自己带来点实质的欢乐。多多提醒自己,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请减少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的时间,增加关心自己是否得到了提高的时间,毕竟,我不要虚无的聪明,我要真实的努力!

我会时刻记着作者说的通往成长型思维的旅程:一、接受并去拥抱你的固定思维模式;二、观察,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三、给固定型思维模式起个名字;四、让他(她)和你一起走过这段旅程。越了解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就越能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前保持警惕,当你马上就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区时,请做好准备,在他(她)出现并阻止你时,要欢迎他(她)的到来。最后,借作者的话勉励自己和看到这篇感想并受固定思维侵害的你,请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不管他们来自何方。

大败局Ⅰ(修订版) 读后感(3)篇


大败局Ⅰ(修订版) 读后感 第(1)篇

依稀记得当年史玉柱的征途广告,网吧厕所里的四宫格漫画,90年代的企业家好像都是在把国人当傻子,肆无忌惮的广告轰炸,无所不用其极的效果宣传,透支的是国人对国货的不信赖和不买账~

吴晓波分析的这10个案例,绝大多数应该称为策划大师、套路大师而非企业家~而如今,看看新闻里的各种独角兽企业,摩拜、滴滴、美团,美其名曰是大数据下的中国崛起力量,实际上都在玩资本游戏的套路~更不用说茅台酒的骇人听闻了

为什么大家都在卖手机,因为需求量大,利润高嘛~,正如书中描绘当年的保健品市场的疯狂~可实际静下心来研究产品经济,研发龙头产品,追求核心科技,有几个呢?!看看资本市场对中国民企的估值,有几个是高科技呢,每天还大肆宣传什么共享经济,一个共享自行车的企业到底有什么科技含量值得如此大书特书~有几个能有华为每年近百亿美金研发投入的魄力和追求~

冯小刚说的对,太多垃圾的观众造就了大批烂片的出现~企业主随意收割中国的人口红利,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睁大双眼,避免掉坑~哎,我发现自己有喷子的特征了[皱眉]

大败局Ⅰ(修订版) 读后感 第(2)篇

几年前看《相爱十年》,心想那个时候真好,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读了吴晓波的这本《大败局I》才切实体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原来不只有让现代人垂涎的机会,还有那么多能让一家身价几十亿的企业一夜之间走下神坛的风险。一切都是未知的,莫名其妙地被推至风口浪尖,又鬼使神差地跌入万劫不复。其所讲述的故事,有很多战略和举措,即便放到今天都可能会让人瞠目结舌啧啧称赞,更别提是在我们还都是小毛孩儿的20年前。这里有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0亿的白酒制造厂,有一直被提起但从未去了解的史玉柱和他的巨人神话(包括意外收获脑白金),还有因为成龙大哥的广告而铭记在心的爱多VCD,最令人难忘的还得是使劲浑身解数仍回天乏术的沈阳飞龙,以及身在商场却心系政治、一生三次入狱仍企图东山再起的七旬老人牟其中...n在信息不对称、法制不健全的九十年代初期,民营企业家各显神通,一个又一个暴发户接踵而至,各种丧失商业道德的竞争伎俩更是层出不穷,于今天来看,既是学习更是警醒。反观今日之市场,又会有怎样的收获。

大败局Ⅰ(修订版) 读后感 第(3)篇

这是看吴晓波的第二本书,在这本书中,吴晓波基于书中这些案例,不偏不倚,尊重客观事实。同时对于失败原因进行梳理,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为什么大多数曾经知名的企业可以在瞬间崩塌?中国企业家的失败是否存在着一种共同的“职业人格缺陷”?答案可以说是肯定的。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以及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是一种比较轮廓性的解说。 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我看到了失败的因子,我也看到了一些鲜活的传奇,那些有着自己真知灼见,有理性的企业家,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走到了今天,他的企业也活到了现在。但是我们不要否定掉大败局中出现的那些失败的创业者,正是他们一批批的前仆后继,一批批的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成王败寇,以事实说话,但是在这些失败者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尤为重要。未来还很长,以史为鉴,未来在我们手中。

《唐浩明谈曾国藩修身之道 》读后感800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今天读到曾国藩家里的一些细节,感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曾国藩也是凡人,也会经历小孩生病自己夜不能寐,自己年轻的妾去世,家弟和嫂不和睦等等情况。作为一个后来人看待前人留下的笔墨中生活的详尽描述不是为了多一个谈资而是细心借镜反思。

我在读曾国荃在京哥哥家读书与兄嫂似乎不和睦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曾老九的行为属于年轻气盛不谙世事。

理性的角度来讲,虽是哥哥一家,但是在北京哥哥家住本就是给人添加了麻烦。在很多情况想相互迁本就是作为一个19岁成熟的男人应当做出的选择。

曾老九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不语嫂子同桌吃饭,也不想读书。曾国藩作为哥哥,感觉自己在弟弟的成长中没有好好的尽责而有亏欠之意。

我曾今也经历过这样年少懵懂的时期。当年大学毕业后不久,姐姐姐夫从美国学校毕业回来在上海安家。我迫不及待的从深圳飞往上海投靠姐姐。当时姐姐姐夫的处境还很不稳定。他们刚在上海找到工作,还属于工作被认可期。在上海又是租的房子。还有小侄女还不到2岁,由姐夫的姐姐负责照看。一家5口挤在一个80多平米的老出租房里面本来就很拥挤,再加上我定是有很多的不便。

那时我年轻气盛,完全体会不到姐姐姐夫家的境况,反而依然我行我素,不好好找工作,大部分时间在家异想天开。和姐姐姐夫的关系也处理不好,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埋冤自己被冷落没有得到照顾。

当自己在这几年经历了人生低谷和价值观日渐成熟后,回过头来看,自己当初的行为是很幼稚的:别人应该为我负责,我自己的确没有能力自己做好自己。我把自己放在一个弱势低价值的状态,必然期待别人给自己填补价值缺陷这样的思维方式不光是和家人处理不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工作自我成长都没有做好,让自己不断在踩坑。从后人的角度来比较曾国荃和曾国藩,弟弟在各方面声誉都不及哥哥,我想这就是从小家庭教育给这个老弟留下的诟病。

读书时为了成长。愿自己能够活得自尊自立,爱己爱人。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28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2800字

2017年已经过去,总结一下自己的2017年:这一年虽然过得比较艰难,但总体来说收获得却比2016年多,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可总是进步很慢看不到什么效果。有一句话说:当你感觉日子过得很艰难的时候,那说明你是在走上坡路,其实也可能是你方法不对,走错了路!认真想一想,自己很多事情做了看不到效果,都是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放弃,坚持不下来,如果我不能及时反思,那么2018年依旧还是老样子,看不到什么大的进步。

每当情绪低落,陷入困境和迷茫的时候,就喜欢在网上找一些文章和书籍来开导自己,最近看了终身成长这本书。才终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总是很难做成功一件事情呢?为什么我总是在受挫的时候怀疑否定自己呢,为什么我总是进步很慢呢?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这一切都归因于我错误的思维方式。本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我却用的固定思维模式去阻挡着自己能力的提升。这本书主要讲了两种思维模式对我们个人能力提升,情感,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我在书中所收获的精髓: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两种思维模式下的定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会急于反复证明自己的能力。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大家看了这两种定义,觉得自己是什么样思维模式下的人呢?很多人可能会说:我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所以我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可是请大家认真想一想,如果你真的相信能力是用来提升的,可每当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来临时,你都抓住了吗?是不是很多时候你抱着想尝试的心态去努力,可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就放弃了,觉得自己真的做不到,能力不够,这时候你就已经困在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就不会这么想,他会理智的去想,这正是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如果我能够完成它,我的能力就会提升,接下来他们就会去认真想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定义中还说到固定型思维的人喜欢反复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反复去证明呢?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很不准确,经常夸大或者低估。比如做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就很有优越感,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信,而当下次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没有成功,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我的能力不够,我比别人差?又对自己的能力又没有信心了,反反复复总是摸不清自己的能力到底是高是低,如果你有这种类似的经历,就是时候应该反问自己一句: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为什么还要反复证明呢?

不要再纠结你的能力是高是低的问题了,如果你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看,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你对自己的能力就会持有比较开放的态度,不会炫耀自己的才能,也不会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就否定自己。而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

固定型思维模式阻碍了我们能力的提升,他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呢?

1.过度注重错误和失败

把错误和失败看得太重,我们前进的步伐就会变得很沉重,因为每一次失败都需要我们花很长的时间站起来,甚至有可能站不起来。伯纳德.卢瓦索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厨师之一,在法国只有少数几家餐厅被《米其林指南》这部欧洲最受重视的餐厅指南评为最高级别三星,他的餐厅就是其中之一。在2003年《米其林指南》出版前,伯纳德卢瓦索选择了自杀。因为他在另一部指南中失掉了两分,被《高勒米罗美食指南》从19分扣到17分,之后谣言大肆传播,说他会在新的《米其林指南》中被摘掉三星评级,虽然他的餐厅并没有被降级,但是这个失败的念头击垮了他。

一个这么有天赋和创造力的人,原本可以拥有一个非常不错的未来,却因为失掉了两分丢了性命。很多人觉得可能不值得,但是以固定型思维模式来看,失败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风光不再的人,他们把失败看得太重。

人的一生很长,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错误和失败,如果我们每一次都把错误和失败看得那么严重,那么我们还谈何成长呢?终身成长的定义也就是告诉我们,在每一次失败和错误中更好的提升自己,而不是被打败!

2.给自己找很多借口

经历失败后,还有一部分人习惯给自己找诸多借口。认为失败不是自己的错,更不是自己能力不足,让他们承认自己能力不足,比登天还难,因为这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一群学生考试之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选择去看那些考得比他还差的人,这会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避免看到自己的不足,还有的人则喜欢把这次考试差劲归因于自己生病,晚上没睡好,天气太热了等等各种借口。

经常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的人,他们的能力是永远都得不到提升的,因为自欺欺人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永远都发现不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和处错误,怎么才会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呢?

所以每当你失败和犯错要为自己找借口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给自己敲一个警钟!

3.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症

不要觉得抑郁症离我们很远,这几年因为抑郁症自杀的新闻非常多,这不得不让我们重视起来,而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抑郁程度更高,因为他们总是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觉得自己无能,没有价值,他们总是用这些想法来折磨自己。

抑郁程度越深,他们就越是破罐子破摔,越不会采取行动来解救自己。你是否曾经也有这样的时候呢?因为一点事情受挫,原本安排的事情也不再坚持做下去,一些好习惯也被打断了,越想越糟糕,越觉得自己无能,非常痛苦,越陷越深,就更难改变。任何事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只是我们把它夸大了,觉得无法挽回,做更多后悔的事情,一直恶性循环下去。

4.不愿努力综合症

第二点说了,大家为了维护自尊,就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就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而不愿努力综合症,则是选择不努力,直接放弃了!因为他们怕努力后还是会失败,让自己找不到借口。这种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严重,因为他们连做都不敢做,这也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毛病。

这些人自己不愿努力,还会去嘲笑别人的努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时候觉得英语六级很难,觉得自己肯定考不过,就没有看书学习,而当结果出来的时候,看到身边那些努力学习的人都没有考过,心里就暗自庆幸。

现在想想以前的自己真是太蠢了!那时候觉得如果花了很多时间,努力学习都没有考过,那自己真的是太差劲了,还不如直接放弃,那样考不过也很理所当然。这完完全全的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如果很多事情都用这种思维模式去想,那么我还想做成什么事情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应该还没上战场就认输了,不是你不想去获得那样东西,而是你怕付出努力却没有得到它,自己的努力就白费了,显得自己像个傻瓜,其实人生很多事情都不是付出了努力就能得到的,但是如果我们不付出努力就肯定得不到!只有去做了,你才会问心无愧,而不是找各种借口来维护自己廉价的自尊。如果你真的想变得更好,一定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60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6000字

一、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2.成长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二、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1.对自身评价的准确度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非好即坏,所以难免失真。他们的评估结果,有些被夸大,有些很模糊。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养,所以对自己的现有水平,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对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3.对失败的看法不同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败了,他就成了失败者。在这里,他们的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成了一种身份。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还能从中学习和受益。有如今年解读的第一本书《反脆弱》所说,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4.对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说明你不擅长做这件事。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觉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们欣赏天赋,更崇尚努力。

5.脑波不同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室,两种思维模式的人进行了一项测试。他们在回答问题,并得到反馈时,脑波显示出不同的反映。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有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对错上,他们对帮助学习的信息没有兴趣。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高度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三、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1.固定型思维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屑于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把他人当成审判者而不是同伴。这将阻碍他们取得成就和获得成长。

2.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取得成就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同伴学习。这将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取得成绩。

案例1:医科大学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

作者跟踪观察了某医科大学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学习成绩更高。这类学生即便在某次测验中表现不好,下次也会努力赶上。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如果考得不好,他们的分数就很难提高。

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像吸尘器一样,试图背下所有东西。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注重学习方法,善于寻找学习规律,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案例2:加菲尔德高中的差生逆袭

加菲尔德高中,是洛杉矶的一所低收入学校,大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它被认为是当地最差的高中之一。这里的学生拒绝学习,老师也无可奈何。

杰米·埃斯卡兰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开始教这些孩子大学水平的微积分。运用成长型思维,他总是思考怎么去教、怎样才能教得最好,而不是关注自己会不会教、他们能不能学会。

后来,他不仅教会了这些学生微积分,还让他们在全国数学考试中取得了领先成绩。这一事迹,便是电影《为人师表》的原型。

四、思维模式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1.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

在体育界,很多人都相信天赋。他们会说,某某天生就是个运动员,所以他才能取得辉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身高仅有1.6米的蒂尼·博格斯在NBA打球;独臂棒球运动员皮特·格雷,打入了大联盟;姿势不够协调的本·霍根,成为了最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之一;威尔玛·鲁道夫,这个被称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的一条腿曾经接近瘫痪……这些运动员都以出色的表现,打破了天才的神话。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平凡,甚至先天不足的运动员收获成功呢?相关研究表明: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学习、努力和自我提高。这也是冠军运动员的共性。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能给人以动力、经验和教训,让你变得更好。

在体育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掌控自己走向成功和保持成功的过程。

总之,冠军思维模式,就是相信成功可以通过努力争取的成长型思维。

案例:著名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

许多人只知道乔丹是体育界明星,却鲜有人知道他一路走来背后的故事。

在高中时,乔丹被校队淘汰了。他沮丧地回家向母亲倾诉。他的母亲说,那就回校好好训练。从此以后,他每天早上6点离开家到校练习。上大学时,进一步训练防守、控球和投篮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输了比赛,他会在赛后更加努力练习。即使赢了比赛,他也会对不满意的地方作出调整。

后来,因为年龄原因,他的体力和灵活度不如以前。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更加注重协调性和动作的训练,以此保持良好的状态。他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无法接受从不去尝试。

2.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领导力与固定型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只关心个人是否伟大。

在管理上,他们无心建立卓越的团队,固执地认为天才不需要好团队。

在地位上,他们想成为企业中唯一重要的人,这样才能突显自己高人一等。

在表现上,他们急于展示自己的优越,甚至利用下属来证明。

如果他们在团队中无路可走,就容易陷入这样的心态:有什么比你离开公司后,它就四分五裂更能证明你的伟大呢?

案例:李·艾柯卡的自负

艾柯卡任职福特汽车总裁时,他说,如果亨利·福特是国王,自己就是王储。皇宫般的办公大楼、身穿白色制服的侍者、空运而来的高级餐点……他无比享受这样的生活,也被这种优越感蒙蔽了双眼。他认为自己独一无二,也比别人更加聪明。直到亨利请他离开公司。

之后,艾柯卡出任克莱斯勒汽车CEO。当时这家车企濒临破产,艾柯卡让它奇迹般起死回生。受固定型思维的驱动,艾柯卡开始倾力打造个人形象,用钱讨好华尔街提升公司股价,却不愿把资金投入在新车设计和提高生产上。

最终,克莱斯勒汽车重新陷入窘境。这时,艾柯卡除了指责和找借口之外,还因害怕下属出风头,拒绝批准新方案。最后,董事会解雇了艾柯卡。

领导力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说过,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长眠于此的人,能把比他更优秀的人才招至麾下。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无论看待自己或他人,他们都相信人具有发展潜能。对他们而言,经营公司不是为了突显优越,而是为了促进自己、员工和整个企业的成长。

案例:杰克·韦尔奇的倾听和协作

1980年,杰克·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当时这家公司价值140亿美元。20年后,通用电气估值高达49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韦尔奇的经营之道,随处可见成长型思维的表现。比如他会主动接触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向他们了解公司状况;他会到流水线上听取工人们的意见。韦尔奇认为,这些工人是他应该尊重和学习的对象。

另外,他十分重视团队协作。在韦尔奇的自传里,他说:“我不喜欢第一人称,我人生中几乎所有的事,都是和别人一起完成的……你在书中看到的‘我’,指的都是我所有的同事、朋友,和一些可能被我漏掉的人。”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总是追求证明自己、强调“我”,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则更重视“我们”。

3.人际关系:人们相处的思维模式

爱情关系中的思维模式

恋爱关系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一切都可以培养。他们相信健康长久的两性关系,需要彼此磨合,共同努力。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爱情是理想的,是完美和永恒的和谐相处。就像童话那样,王子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切都是注定。在两人相处中,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他们觉得,如果爱情需要努力,说明它不属于自己。他们希望两个人心有灵犀、意见统一,所有的事都能自动发生。他们认为,伴侣之间的相互支撑、共同解决问题都是不靠谱的。

二是,他们认为,问题意味着性格缺陷。当两人发生冲突时,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选择责备。有时他们会责备自己,但大多时候他们会责备对方性格有缺陷。他们觉得这些性格缺陷无法改变,两人之间的问题也无法解决。

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即便两人发生冲突,他们也仍旧相信彼此的关系是良好的。

案例:无需经营的爱

夏琳和麦克斯在一场演奏会中相识相爱。慢慢的,麦克斯的情绪化开始显露。当他不开心时,喜欢一个人待着。夏琳问他怎么了,麦克斯就会更愤怒。他责怪夏琳不理解自己,坚持不沟通,而且态度强硬。但事实上,他们两人仍旧相爱。

朋友们劝两人沟通、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可夏琳和麦克斯都认为,感情是注定的,应该彼此理解和尊重,而不是需要努力经营。于是两人渐行渐远最终分手。

社交中的思维模式

珍妮弗·比尔做了一项社交研究。在数百人中,她先测量了他们的思维模式,评估他们的害羞程度。接着再观察他们相互结识的情况。

比尔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防碍人们社交。在社交中,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害羞。一来他们在意他人的评价,因此容易焦虑和怀疑自己。二来,他们不愿意和比自己强的人接触,害怕自己在交往中出错。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社交中也会害羞,但不会受到影响。他们会很快渐入佳境,与人产生良好的互动。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把社交当作一种挑战,他们拥抱挑战。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则害怕冒险。

案例:害羞的乔治

乔治是一个社交害羞者。尤其在和女性交往时,他很想表现得聪明自信,却往往弄巧成拙。

有一次,在一家咖啡馆,他遇到一位女同事。女孩暗示想和他一起喝咖啡,他不知道怎么回应,就说了一句“随便你”。结果女孩只能尴尬离开。

固定型思维让乔治被恐惧控制,使他害怕别人的评价。所以他故作冷漠、避免与人接触,以此来保护自己。

4.教育:思维模式和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不在乎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只要求孩子达成他们所期望的成就。否则,孩子在他们眼中,好像失去了该有的价值。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不仅会给孩子设定一个奋斗目标,还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重视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得更好。

案例:桑迪父母的哈佛梦

桑迪的父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他们认为桑迪上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哈佛大学。他们觉得只有上哈佛,才能证明桑迪的聪明、能力和价值。但是桑迪没能考上哈佛。从此桑迪陷入彷徨。即使已就读其它学校,她还是会感到无形的压力。这让她的情绪和成绩都非常不稳定。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可能不知道,他们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和影响。

老师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营造一种充满评判色彩的学习氛围。他们会根据学生一开始的表现,判定哪个聪明,哪个笨。接着,他们就轻易放弃那些“笨”学生。这些老师认为“笨”学生不是自己的责任,他们无法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没有评判的学习氛围。他们注重怎么教会学生,而不是刻板地评判学生。他们致力于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自学和思考。就算学生当下水平不足,他们也会指导学生如何缩小差距。

案例:拒绝学习的盖瑞变了

盖瑞不爱学习、撕作业、经常不上课。有一次,老师柯林斯让他到黑板上解题。盖瑞粗暴地拒绝解答。但这位老师没有放弃盖瑞,而是引导他尝试解答、发挥潜能。渐渐地,盖瑞从不爱学习的“坏”学生,变成了在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他还爱上了写作,而且表现十分出色。

五、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1.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怎样教养孩子,一直是社会热点。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家长或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掌握称赞的方法

称赞孩子的方式,将塑造他们的思维模式。对的称赞方式,不是去夸奖孩子的能力,而是去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是夸他们聪明,而是要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比如这样夸奖:“你的进步说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复复习,划出重点,一遍遍做测试。你的方法确实奏效了。”

正确面对孩子遇到的挫折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表现得焦虑、表现得非常关注他们的个人能力,或者试图掩盖失败,都是不可取的。这些都容易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父母应该对挫折表现出兴趣,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挫折,把挫折视作学习的好机会。

重视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研究表明,如果老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他们会更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2.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

接受

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对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得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

观察

其次,我们得知道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它什么时候会出现?比如,有的人是在面临挑战时,有的人是在努力过程中受挫时。你可以想一想:最近一次你的固定型思维因为什么而引发?当时你有怎样的感觉?它对你说了什么?最后导致你做出了什么决定,或者付诸了哪些行动?

观察你的固定型思维人格,明确它出现的原因。

命名

第三步,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可以和生活中的某个人同名,可以是一本书名、一个电影人物名。当然,也可以是你不喜欢的一个名字,用它警醒自己。

教育

了解了引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和它带来的不良影响。接着,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

当它出现并阻碍你时,你得学会和它沟通。你需要向它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它和你一起踏上行动的旅程。

当你遇到挫折、压力时,它又会出现。这时,你需要告诉它,你将怎样计划从挫折中锻炼和成长。

事实上,固定型思维模式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但它的方法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它沟通,教育它,它就能支持和帮助你。

结语

改变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

改变是痛苦的,我们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

但正如作者所说,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

何况,你我都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是吗?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9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曾国藩唐浩明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