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 > 地图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2024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相关栏目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热门栏目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推荐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

(共 9003 篇)

  • 1、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书笔记心得感悟3000字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书笔记心得感悟3000字: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这本书由李渊庭与妻闫秉华在晚年时间一同整理,于1990年6月23日北京整理完毕,如此来讲在我出生之前就有此书了,未读此书之前,我对孔子的认识限于小时课本上的《论语》取段:

    1、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袁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我从未认真的认识过孔子,本书却从不论不惑、知天命等解释源于他的生活为主,即他所谓的学问就是他的生活,他一生用力之所在,不在别处,只在他的生活上来讲孔子的言论,仅从以上的言论可知,孔子是对颜回的如此生活而夸奖赞叹的,言论于生活之中,不成篇的介绍也是生活的展现,以至于后面的“三纲五常”是否为孔子的东西,我们无从得知,仅为,也只是孔子的生活,我很赞赏梁先生的理论,这与我们当前的生活状态极为相似,不论是抨击和褒奖,过多的掺杂主观的意识,抛离事实本身,我喜欢孔子的言论源于生活,这倒是为后人去学习践行了理论,至少我认为单纯的言论,过于片面,源于实践倒时多了几分认真的意味,正如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正是生活中的老师对于学生的一个评价,中肯认真。

    读完开篇“乐”,虽然小时候背诵了无数遍,如今仍旧郎朗上口的话,而今再从此书中读到,不自觉还是被感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问曰;“夫子自道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的生活态度何其明显,乐在其中,乐在生活,荡荡戚戚的生活态度,也在伦理上对小人和君子做了区别,有时候一句话,一个点,恰刚刚好打开思路,然生活不就如此,坦荡和快乐。

    巧言令色,鲜矣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喜欢这些话,舍功利,求价值,做自己,活当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我们应该只管活在当下的事,死后之事何必去管,他有十四个态度若想真正的了解他的基本思想,当你明白他的方向以后,旁的态度便可以得一解释。其实孔子最重要的观念是仁,最昭著的态度是乐。

    本书后面又对他的十四个态度做了一一阐述,我自问境界和学识都达不到读通此书的

  • 2、 《先生当年》读后感——讲原则,塑形象

    《先生当年》读后感讲原则,塑形象

    文/郭立平

    《硬汉教师》说的是邹韬奋先生的故事。邹韬奋先生当家庭教师的时候,对学生要求异常严格,也是极其较真,不讲情面的代表。敢于强硬源于自信,这种自信是非我不可而不是有没有我均可。这份自信给了老先生底气,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就一身硬功夫,真本事,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受欢迎的,被尊重的。书中还提到邹老先生兼任中华职业学校英文教员和教务主任期间,坚决不让一个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升级的事情。不管这个学生的背景如何的非同寻常,先生一切按照规矩办事,在权势面前决不低头,真是佩服老先生的硬气 。称邹老先生是硬汉老师一点都不过分,而且是硬到了骨子里。

    其实想想自己,习惯了随大流,习惯了差不多就行了,习惯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事都不想太较真。 有时候也想把事情做到既精致又有原则,但是更多的时候我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敷衍,最后就只剩一声叹息。其实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应该是该较真的时候就较较真的。对于自己的责任,我们要较真;对于自己的业务,我们要较真;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也要较真。

  • 3、 孔孟读后感

    孔孟读后感(一)

    读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之孔孟有感:

    正如文中所说,孔子生活在一个安逸的时代,贵族式的战争、骑士般的精神,至今让我们有些人遐想不已,而孔子本身也是贵族,尽管已经没落,但猜想在彼时的大环境下,想必也比孟夫子好得多,因而孔子更为关心的是礼,是一种统治秩序的维持,是小资的心态,因而他才能悠然自得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不会也不能过多地关心社会的底层,这点似乎与西方的贵族一样,顶多只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当你一展身姿要与他平分财富争夺地位之时,彼时的善良与同情也就消失地一干二净!

    而孟子呢?却全然不同,人性的贪婪与倾轧让他看到的是一个不安全不稳定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他能没事出去旅游散心对着饭菜挑三拣四混入小资吗?他为什么提倡革命性?那是他的那个社会已经濒临崩溃已经没有前途,那是因为他长期混迹于底层(孟子没落贵族,此时照孔子的说法已经彻底礼崩乐坏了,很多方面可能享受不了孔子那个待遇),已经见识了太多的罪恶与凄凉。他为什么主张性善,那是因为在那个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唯有性本善能够给当时的大众,当时的有志青年一丝希望和曙光!我想,孟子在这方面也许与钱穆先生撰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目的一般。他为什么提倡低水平平等思想,这固然与他当时的视界局限有关,也与其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思索有关。

    这些也许与黄仁宇先生以经济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大历史格格不入,但他们共同产生的一个话题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哲学地看待人的存在抑或其他?我想这才是孟子思想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人类不得不探索和深究的重点!

    研究历史,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一定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但是仍有一点黄仁宇先生没有提出的就是考究他们的位置!粗俗的我们常说屁股(位置)决定头脑,莫不是如此?!

    孔孟读后感(二)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着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

  • 4、 孔孟论学读后感

    孔孟论学读后感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先提出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意志来决定对他们的教育方法。

    本文中,孔子的言论有四则,告诉了我们一些学习的道理:少年时的学习是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矗学与思要紧密结合,学习要勤奋,不耻下问;学习要坚持不懈,不得半途而废。有人曾讲过:少年时期学习,就像迎着初生的太阳走路;中年时期的学习就像头顶着正午的太阳跑步;老年时期的学习,就像提着灯笼在黑暗笼罩的迷宫中寻路。这些都充分说明少年时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高效的、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段。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还要会思。只学而不思考则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只思不学,则因无新知识的不断汲取,此思就成为空想。善于学习的人,还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在学习中要做到勤学、善思、多问,要学会谦虚,不要觉得向别人请教就是不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虚心好学,勤奋好学的人,成功才会眷顾与他。学习中遇到挫折与障碍,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在最后一次失败之后出现,切不可半途而废,在学习上就是要坚持学到一点就是一次进步。

    从《孔孟论学》的两篇文章中可知,学习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在读书与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批评与怀疑的精神。

    课文学完了,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知识的获得在课内,更在课外。知识的交流在课内,更在课外。我们班级的同学在课外,写下了许多自己对孔孟论学的独特见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想起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再次拿起书本,尤其是读到和课文相关的部分,联系同学们写的感悟,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 5、 《孔孟语录》读后感1000字

  • 6、 孔孟论学习读后感

    孔孟论学习读后感

    学习了《孔孟论学习》后,我感到收获颇多,特别是对于自己的日常的学习有了深刻的启发。我认为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 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最关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的目的就是强调兴趣和爱好的重要性,事实上也正是真正爱好学习的人,为学习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记得小学时有一个同学调皮异常,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多不注意听讲,有一次老师让他上黑板默写生字2020词,居然十个错九个,而且笔画笔顺错误甚多。

    老师就让他在黑板上抄写三遍。要平时,在本子上抄他根本没有自觉性给它抄完。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共同监督下,他很认真地一字2020不漏地抄写着。并再次对他进行听写,效果比第一次好。以后他学习一偷懒,老师就叫到黑板上去听写,他居然每次都欣然同意,而且完成得相当不错。比起以前让他在练习本上自己去抄写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同学就有些不明白,于是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喜欢到黑板上写字2020。后来逐渐他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很强烈的兴趣,而且有几次考试语文成绩都名列前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多么地重要埃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兴趣的,特别喜爱的学科总会学的很好,而兴趣不大或反感的学科自然成绩会很不理想。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那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爱好学习的人,一个学习成功的人。

  • 7、 爸爸,讲什么读后感

    爸爸,讲什么读后感(一)

    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爸爸在育儿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大家越来越重视。

    今天收到【爸爸,讲什么】,快速的翻看完。没想到里面有很多的小故事,就连我们家的小人儿都捧起书来看得津津有味。这本书里,作者以爸爸的身份,向我们介绍了爸爸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一爱一听故事是孩子的天一性一,给孩子讲故事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绘本、儿童文学逐渐走进普通的家庭,越来越多的孩子受益,但是,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推进,呈现出一番书籍和电子产品争孩子的现象。而孩子们似乎更愿意坐在电视机、电脑前,此时,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方法很简单,就看你是否愿意挤出一点时间陪孩子看会儿书,讲点故事。时间不需多,只要坚持,每天10分钟,收效都不错。

    这本书里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利用故事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一良习惯。全书分为习惯季(用故事帮孩子改一毛一病)、探险季(用故事陪孩子去探险)、成长季(哟鬼故事班孩子成长快乐)、技巧季(经故事的这些技巧要学会)。作者通过一个个的小故事,帮助孩子们成长。作者认为,在孩子幼儿的心灵里,与其大谈道理,不如娓娓道来的故事,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

    这位爸爸很用心,再给自己孩子讲故事的同时,不断的思考,还总结了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驹传统故事的加拣呈除四种讲法

    1、加,就是添油加醋,给原本简单的故事加上很多作料,让故事有所变化和丰富。

    2、拣,挑选适合孩子的内容,用孩子可以听得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

    3、呈,用演的形式,把故事立体的呈现出来。

    4、除,传统故事你别耍单讲。

    另外就是讲故事要有悬念,有针对一性一;讲故事可以偷懒,可插嘴;不要只讲经典,不要讲完拉倒;以及注意将故事的时段,注意重复等。这本书特别适合学龄前的小朋友父母阅读。

    爸爸,讲什么读后感(二)

    没有读到【爸爸讲什么】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这本书就是本育儿类的书籍,拿到书之后,才发现,这既是一本育儿书,也是一本故事书,太完美的结合了,真是意外的惊喜呀!

    有耐心给孩子讲故事的爸爸可能不多,因为他们承担着养家的重任,他们太忙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借口,爸爸们,无论你们有多忙,10分钟一抽一得出嘛,10分钟就可以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当然,如果加上选择这个好故事的时间,可就不只10分钟了,要知道,可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学富五车、故事满腹的,况且,一般情况下,爸爸们还是理科男居多呢。不过,别着急,这本【爸爸讲

  • 8、 《名师讲语文》读后感

    不可否认,语文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极其深远,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十分尴尬的局面。每个人都知道语文的重要性,包括学校领导、老师、学生、还有家长,但是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何去何从,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致使语文学科在中学阶段地位不尽如人意。仔细想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是第一责任人。虽然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是科班出身,在专业上不成问题,但语文专业知识和语文实际的教学真不是一回事,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认识。

    我们的身边缺少理论么?我们的时代缺少理论么?不缺少。自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流派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长者忙着建树自己的流派,做了一辈子的老师,留下带有自己标签的东西,的确是一件幸事,无可非议。可是建树流派真正价值应该是能否为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如果考虑到这一点的话,所提流派才能流芳百世。在不缺少理论的今天,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什么流派被我们认同了呢?

    问一问一线语文教师们,我们到底是哪一个流派的,或者我们的教学深受哪一个流派理论影响,结果一定茫然。当然不归流派,自有风格,自成系统,那是最好的了,若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还会有什么尴尬,关键是做不到,也很难做到。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少理论,不缺少流派,缺少的是静下心来,读理论、学理论、研究理论、读教语文、学教语文、研究教语文。就像李海林教授说的那样“少提一点主义,多沉下心来研究”。因此,一线的教师们,该读点什么了,该学点什么了,该研究点什么了。“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就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读名师讲语文,让我们走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语文世界,走进了一个个智慧的、鲜活的语文人生。

    理论世界浩如烟海,鱼龙混杂,但“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是语文出版社精选的20位在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一线,对语文教学影响深远的开拓者用心灵创作出来的着作,在他们的书中,或不平的人生经历,或系统的教学理论,或务实的教学实践,或精美而深邃的教学语录,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个立体的语文人生,表达着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理念。于漪的“情感派”、胡明道的“学长式教学”、程少堂的“语文味”等等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的对语文教学科学而系统的理论认识,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正在读,继续读,一直要读下去;正在想,继续想,一直会想下去;正在写,继续写,一直会写下去。

  • 9、 《生活十讲》读后感

    篇一:生活十讲

    生活十讲(蒋勋)

    1、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2、洪晓慧的王水事件令人可悲,台湾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3、分数和人格的发展绝对是两回事,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4、豢(huan)养,戕(qiang)害,负笈(ji)

    5、认识知识都需要回归到人的本分,如果回不到人的本分,那个知识就一定会出现问题。

    6、让物质的东西少一点,让心灵的空间大一点。

    7、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使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

    8、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的羡慕、敬佩、进而欢喜称赞,但他或过头来还是安分的做好自己。(新价值)结束

    9、让下一代有气节,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满跟健全的,如果只是一部分,就会十分危险。

    10、经典之所以经典,是要不断接受挑战,不接受挑战,就不配叫经典。

    11、《美丽少年》(新官学)结束

    12、“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

    13、我小时候的那个年代的人有丰富的生命,也有丰富的人性。

    14、梦娜丽莎的画像,不是一个简单的肖像而已,他标志着一个人可以被当成人看待的意义与价值。

    15、多一点盼望、多一点期待、多一点珍惜,你就会少一点苦恼。

    16、电影小鞋子。

    17、艰难是一种教育,没有艰难感就没有珍惜。

    18、人要在这么不稳定的状况下自处,应该是要找回自己的信仰,在对人、对事的期待与渴望中,重新去体验追求本身代表的那种高贵性,才是永恒不变的。(新伦理)结束

    19、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0、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21、没有信仰的人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台面上愈是强横的人,愈不容易让人呢看见他的脆弱之处,但是脆弱一定存在。

    22、信仰里面最可贵的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有多贪心、有多赖皮、有多恐惧。

    23、常常一个法律事件都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事件。

    24、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无法解答信仰的问题。

    25、信仰教育简单的就是思辨能力的培养。

    26、一个真正的信仰不会因为被怀疑被质问,就会瓦解;相反的,因为被怀疑跟质问,信仰会更牢固。最好的信仰,一定经的起所有人的怀疑。

    27、肉必自腐而

  • 10、 《孤独六讲》读后感

    《孤独六讲》读后感(一)

    孤独是一种宿命。孤独,无处不在。也许是上帝惩罚人类的一种方式。当我们拥有智慧的时候,孤独就不可避免。每个人都感受过孤独感,然而每个人面对孤独感的感受都不一样。大部分人都是逃避,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会去面对。当人们面对孤独的时候,会感到不自在,会害怕这样的感受再次到来。也许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是一种群居动物,这种天性到了21世纪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无法从我们身上消失当一个群居性的动物独处的时候,是彷徨失措的,更甚至于会心哀致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习惯于群居的动物们上面看到。

    我们会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孤独?我觉得,正是我们处于群体的时候,才能感到深刻的孤独;正是我们和亲密的人相处的时候,才能感到深刻的孤独。不知道大家有没试过,当你和你的朋友们说话,但是你的朋友们并不能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当你慷慨激昂的时候换来的却是一片沉静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感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即使是身边亲密的人,也是无法完全了解我的。

    《孤独六讲》里面,对寂寞以及孤独这两种不同的感受,做出了明确的解析以及对比。孤独不等于寂寞,寂寞不等于孤独。寂寞与孤独的表现形式虽然都一样一种离群的感觉,然而无论从心理感受,还是从人对离群的反应来看,都截然不同。寂寞,等于向外寻求回应而不能,就觉得这个世界再没能回应。孤独,等于不向外寻求回应而反观自身,向内寻求回应而圆满。

    如果是一个寂寞的人,他怎么可能觉得快乐?他总是觉得没人理解自己,没人看到自己,没人关心自己,自己因没有关注似乎不曾存在,因而内心悲凉。他们悲凉的原因是因为,他忘了当这个世界没有别的人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个自己存在。如果人人都肯面对自己的孤独感,而不是选择逃避,也许这个世界很多问题就不会发生,至少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就不会出现。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习惯在群体里面的生活,我们习惯了身边有人的存在,即使他与你根本上是绝缘的,但是只要有一个人在,都会令自己的感觉好受些;因此,我们还未能习惯面对自己。

    孤独,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个能让我们好好面对自己的机会。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在思考中所进行的活动,我们对某件事或是某种时刻的感受,我们是否仔细的琢磨过原因呢?我们对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很深刻很强烈,但是如果要让我们说出原因的时候,我们大概都很难说出来,而需要去思考、探究了之后才能说得出来。其实我们都缺乏对自己的了解,我们以为知道自

  • 2019-10-19

  • 2019-11-08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1-09-0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1-08-02

  • 2019-09-23

  • 2023-04-25

  • 2019-09-20

  • 2023-01-03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0-28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2024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