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 > 地图 >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2024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范文大全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相关栏目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热门栏目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推荐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

(共 3952 篇)

  • 1、 生活十讲读后感800字(优质范文)

    蒋勋老师在《生活十讲》这本书中提到:“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这句话令我感受颇深,今天分享给大家。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s://www.dhb100.com/

    我们之所以能用杯子喝水,因为杯子是空的;我们能住在房子里,也因为房子有空的部分。最重要的不是“有”,是“无”。回首往昔,我们都是从一张白纸,每日不断的拼搏积攒、完善充实着这张人生画卷。

    经过学校知识的洗礼,终于踏入了朝思暮想的社会,然而这时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一穷二白”什么都不会。“pbl项目学习、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周五不用背书包的校本课程“都是一个个大写的问号,但永远铭记着踏入单位时所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东西我都不会,但是我愿意学,这或许也是年轻的资本吧!“时隔多年,慢慢的,一步一个脚印,到后来都明白了,更深知教育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学习成长之路。教育不是在教书,事实上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

    放假期间刷到不少关于马云的段子,“我从来没有碰过钱,我对钱没兴趣,因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91元,是我当老师的时候。”一旁的主持人更是强忍着笑容,留下了沉默的眼泪。而另一个“网红小马云”更是被团队炒上了天,凭借着一张“马云的面容”年纪轻轻经历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便被抛弃,回归正常生活的他连100元钱都分不清,一口666说的却是轻车熟路。不禁让人感叹,让人联想起所学过的《伤仲永》,也有不少网友评论道:“他不过是长了一张马云的脸而已,哗众取宠,哪有什么真才实学!”

    《生活十讲》中提到:“当众人在指责一个人的“恶”的时候,我觉得最大的恶意是在众人之中,而且众人的恶意是杀人的动力,这是很恐怖的。如果没有刻意的炒作,我想这个年纪的“小马云”应该是在学校踏踏实实的学习成长,而不是满口说网络用语,使用着“大风刮来的钱”,最后对钱没有准确的定位概念,没有能力去解读更多的东西,轻而易举的被有心人士煽动。”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实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的做自己。

    我对过去的东西没有过多的眷恋,船过水无痕,不想再听,也不想再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 2、 核心素养十讲读后感800字(优选范文)

    这本书是钟启泉老师编撰的,从题目也能看出来,主要论述核心素养这一名词,之前比较关注的都是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的品格和能力,但是老师真的了解核心素养么?老师具备相应的核心素养么?这些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找到了答案。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www.dhb100.com/

    本书系“名家十讲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从倡导核心素养的目的和意义、核心素养的整体模型研究、核心素养与新型教学模式、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根治“应试教育”顽疾、学校改革的困惑与挑战、21世纪学校课程的创造、教育评价的演进、能动型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作为专家的成长十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进行详细解读与阐释,对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其主要内容有:为了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核心素养的整体模型研究、核心素养与新型教学模式、关注育人价值的课堂转型、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疾、学校改革的困惑与挑战、学前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新世纪学校课程的创造、“隐性课程”的研究、教育评价的演进与课题、从“分数主义”看应试教育的丑陋、教学流程与教学行为、“班级经营”成功的奥秘、促进教师作为专家的成长。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的功能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知识传递”走向“知识建构”。而作为核心素养其中重要方面的关键能力来说,它的核心是“反思能力”。这就是说,所谓“关键能力”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能够引发、动员包括技能与态度在内的心理社会资源,应对复杂需求的能力”。而书中也提到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不是片断要素的罗列与相加,而是作为一体化的“整体模型”来处置的。这就要求老师要从整体看,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倡导“核心素养”有其无可替代的时代意义。一直以来,我国对知识点的教学根深蒂固,教师上课主要是为了讲授知识,学生的主要学习目的是掌握知识,着力于知识点的堆砌。而能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需要我们“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是一门大学问,我的认识还很浅薄,今后会进一步的学习并加以应用的。

    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朵小花,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种子。恰恰是这不起眼的种子,蕴藏着无限创造力。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钟启泉老师讲到“教师循循善诱的

  • 3、 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读后感(3)篇
    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读后感 第(1)篇

    1.这是一本教科书,所以读起来需要勇气。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似乎难以维持。

    2.如作者本人所言,它是一本白描。简单的笔触可以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扫盲是可以。

    3.仅有扫盲并不够。还需要兴趣点。本读者兴趣所在是以色列,由此蔓延开有幸看到了这这十八讲概况,算是幸运。

    4.在意识形态封面,作者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在阐述美国对中东的态度上,本读者似乎有些困惑(不太信服)

    5.大量背景知识的匮乏被作者善良地普及到了。看得出作者的努力与辛劳,认真阅读以表谢意。

    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读后感 第(2)篇

    世界三大一神教发源于此,这里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字和律法,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璀璨炫丽的文明走到今天呈现出来的却是复杂的宗教矛盾和民族冲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带来了强权的觊觎,使得原本复杂的地区问题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站在更长远的历史来看,中东似乎金庸笔下的主角,本身天资绰约,又有错综复杂的文明印记就如不同功法的高手注入的内力,而趋利嗜血的强权者自然就是反派人物。期待有朝一日,中东能够功法大成,重新散发文明故地的光芒。

    中东的问题太过复杂,可以说胜于世界任何其他地区。作者能够条分缕析的讲清楚已经很不易。可惜这本我是和吕老的中国通史并行着看的,考证较引方面未免就相形见绌。书当然是很棒的,对中东历史和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后面可以接着看中东史和黄金草原两本。好书推荐~

    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读后感 第(3)篇

    《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对中东几千年来的历史做了一个白描,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从事中东研究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总结。其中有一些章节是原来发表的论文,收入后做了修改;还有一些是根据讲座体例的要求专门撰写的。

    从内容上看,本讲座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中东上古史宗教、上古的文明交往、中古伊斯兰政教关系、近代的民族主义运动、现代犹太复国主义、阿富汗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伊拉克问题、产油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东现代化的特点以及中古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关系。由于中东历史内容丰富,因此本讲座主要选取了一些重要专题,而重点是照顾当代的一些热点问题,同时在讲座开头有两讲对整个中东的地理和古代、近现代史做了一个综述,做到点面结合。与此相关,讲座也尽量兼顾学术性,做到普及与学术相结合。

  • 4、 魏晋风流十讲读后感300字(3)篇
    魏晋风流十讲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去作人间雨,归为佛前花》

    如果说,《三国演义》展现的是“英雄本色”,那么,《世说新语》描画的就是“名士风流”。

    魏晋风流,大体概括,即为服散之风,敷粉之风,饮酒之风,清谈之风,隐逸之风。如果再从精神层面概括点,那就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我这半生都在格子内,不曾做过什么跳出格子外的事,不曾去轰轰烈烈的爱,亦不曾去拼死拼活的恨,我一直认为属于你的东西,都是你稍稍用力便可以得到的,而人到中年更要惜力。虽然我认为静水流深便是人生最平稳最长久的状态,但也不妨碍我,去欣赏钦佩“格子外的名士风流”。连谪仙人李白都羡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王子猷,何况吾辈俗人。

    若论魏晋风流的代表,第一当属竹林七贤里的嵇康和阮籍。“刚正如孤松独立,醉态如玉山崩塌”的嵇康,行刑前,镇定自若地在刑场弹奏千古绝唱《广陵散》,曲终时不恸自己命将绝,唯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岂非人琴合一乎。嵇康与山涛道不同而一纸绝交,但其临终之时,却将一双儿女托付给山涛,山涛也不负所托视若己出,你看,虽相绝于江湖,但仍可相交于内心,这种胸襟,亦不是我辈能有的。

    这些日子读宋词,深觉有许多词句用来形容魏晋名士也是契合妥帖得很。譬如陆游的《一落索》里说:“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像不像是在写洒脱出尘的嵇康?还有苏轼的《满庭芳》里:“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行香子》里:“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简直正对魏晋的隐逸之风,与这些看破浮生虚妄的名士无比相契。“去作人间雨,归为佛前花”,总觉得这个时代的名士都有禅心佛根,匆匆来时一遭,随心而动,最后圆满而去。

    书里描写了许多魏晋的小故事,写了许多真才子俊少年。从看杀卫玠,敷粉何晏,蒹葭玉树夏侯玄,孤松玉山嵇康,再到王衍,杜弘治,鹤立鸡群嵇绍,掷果潘安,简直就是一个美男子俱乐部。要知道,中国四大美男里的潘安卫玠可都是这个时代的。孔老先生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确也确也,圣人诚不欺我,单单这一部分,我便读得津津有味,更别提同样精彩的饮酒之风,服散之风,艺术之风了。

    如果你也对魏晋风流心之所向,每每翻动《世说新语》又嫌太长,那么这就是一本非常适合你的书。典故活泼有趣,人物点评到位,引用了《世说新语》,《晋书》里大量

  • 5、 班主任工作十讲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十讲读后感(一)

    郭守全

    陈宇老师指出: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和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责任最大,负担最重的群体。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班级管理者、活动的组织者。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学科教学知识,还要理解教育规律,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懂得一些心理学。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班主任工作独一无二的价值并未在学校教育中凸显,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班主任没有学术氛围,工作没有形成气候,很多班主任的工作一直是凭着热情、经验还有良知,缺少职业的科学的教育和管理方法。

    他的《班主任工作十讲》就是从这个层面上,研究探讨一名“职业班主任”如何用职业的做法打理班级,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可复制的班主任教育管理方法,从而构建班主任工作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让“班主任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学习了第一章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第二章构建合理的班级组织结构,感触颇深。

    对照班主任工作的13中基本方法,反思自己的作为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虽然在很多方面,也是按照陈老师所说的去做的。

    第一、比如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一学期对全班48名学生都进行了家访,充分了解学生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同时和家长在沟通中形成和谐的家校共同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二、一贯重视分类整理和保存班级管理相关资料,对班级活动及各个方面的资料,甚至包括学生的纸条、检查之类也系统归类,整理保存。定期在班里展示。

    第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班主任工作能够做到及时,不拖拉,对重要的事情,仔细规划。

    第四、经常和学生谈话。我每天利用吃午餐的机会,和学生共进午餐,在饭桌上轻松的进行谈话,也利用课间或书面的形式和学生交流,给家长写信,给全班同学写信,也给个别的学生写信,并力求每天能够和一个学生进行交流。第五、我比较赞同赏识教育。

    所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运用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法,尤其是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下面是我和学生谈话的案例:

    纸条内容:

    “老师,你帮我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我同桌上课听讲?我管一下她说好,我不管,说完还是不认真听讲。手里有啥好玩就玩啥,你给我像个办法呗!另外告诉您一个惊喜,您的话在同学们的照料下又活了。恭喜你,你的花可真像《爸爸的花儿落了》里的情节,或落了他的爸爸去世了,您对我们想通了,而花又活了。这个细小的变化,我也是发现不

  • 6、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
  • 7、 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

    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一)

    读完此书,细细回味,感觉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关于教与学的关系的阐述,文中的观点让我有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感觉。

    作者认为教不是传道,也不是授业,更不是解惑,我们应该记得古人韩愈的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吧。本文作者的观点突然使我感觉无所适从,看了文章的阐述使我有了明确的认识。古人的观点既是我们传统课堂上的教,它过分注重传授,无视学生的客观存在。如果教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这种教就是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基础,无视学生的实际,这种教是对学生的一种蔑视,一种严重的不尊重。我们教师必须清楚,课堂不是讲经说佛的佛堂,更不是演练口才的讲坛,绝不是炫耀才艺的场所。那何谓教呢?作者认为教乃导也。怎么理解呢?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不是一个容器,可以随便让你往里面放东西。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再输送给学生需要的知识,这就是导。通过导,导出学生追求知识的激情,导出学生的质疑精神,导出学生的创造意识。当然,教师在导的同时,必须注意导的时机、方向、方法和时机问题。

    关于学,作者认为绝不是被动的记,听,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学,被老师逼着学,学生参与度不高,思考性不强,这样的学就学得不深刻,不持久,就是无价值的学。正确的学,应该是学生主动、自觉、自动的学。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学,关键还是教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文中有几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观点:

    1、不学不教、以学定教

    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前,教必须在学后。没有学生的学,就没有教师的教。这句话道出了学与教的顺序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句话道出了教的内容和方法。

    2、以教促学、以教导学

    教是学的手段,学是教的目的,教是为了促进学,是为了更好的学。这句话道出了教的作用。

    教的方法不是讲,而是导,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句话道出了教的方法。

    3、以学论教、以学研教

    教得好与不好不是看老师讲解如何,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价。这句话道出了如何评价教师的教。

    课堂教研,不是只从教师的教的层面来分析,还要从学生的学的层面来研究,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学生是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学生的学习是研究的主要问题。这句话道出了如何进行正确的教学研究。

    以上几个观点,对我们的教学

  • 8、 季羡林讲真话读后感

    季羡林讲真话读后感

    而对于晚辈和普通人,季先生也令他们感动。北大的司机都愿意为季先生服务。因为他们接送的大人物,几乎都是不怎么和他们说话的,到了家也是自顾自地走了,只有季先生下了车道谢不说,还要站在门口目送车子驶远。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季老从来是热心帮助。他的学生回忆道:季先生自己生活的简朴,在北大是人所皆知的。季先生往自己的家乡小学寄钱寄书那是常有的事情。就连在家里工作过而已经离开了的保姆,倘若喜欢读书,季先生都会给予支持。我清楚地记得一张汇款单子上季先生的留言:这些钱助你读书,都是爬格子所得,都是干净的。那件事情是我经手的,所以我的记忆格外清晰。大哉季老,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都化为真与善凝聚在季老身上,也正是做人做的真,说话才说的真。

    求真方得真学问,对陈寅恪、傅斯年、沈从文、胡也频、汤用彤以及周作人先生的回忆体现了季羡林的另一面,那是学术造诣上的真。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季先生说,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在中外众多学者中,能给我这种享受的,国外只有海因里希吕德斯,在国内只有陈师一人。他被海内外学人公推为考证大师,是完全应该的。

    季羡林并不为着单纯地赞扬陈先生,他笔锋一转,写道:这种学风,同后来滋害流毒的以论代史的学风,相差不可以道里计。然而,茫茫士林,难得解人,一些鼓其如簧之舌惑学人的所谓学者,骄纵跋扈,不禁令人浩叹矣。

    可以想见,这样的文字2020一出来,势必会得罪一批人的,然而,季羡林先生不会在乎,因为他确信自己是在说真话,既然是真话,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对于普通读者,季老引用张元济先生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在谈治学时,季老以亲历之教训告诫后人,没有创见,不要写文章,否则就是浪费纸张。有了创见写论文,也不要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空洞的废话少说、不说为宜。关于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季老云:这种学术骗子

  • 9、 数学史选讲读后感

    数学史选讲读后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为老师们准备了《数学史选讲》这本书,读了以后有点感想。

    数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读后让人初步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了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数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在数学那漫漫长河中,三次数学危机掀起的巨浪,真正体现了数学长河般雄壮的气势。 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成为数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最早发现根号2的希帕苏斯被抛进了大海。 第二次数学危机,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但牛顿曾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攻击前,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也给了数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 如果说危机是数学长河的主流,那数学史上一道道悬而未解的难题、猜想,就是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费马猜想,历经三百年,终于变成了费马定理;四色猜想,也被计算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已历经两个半世纪之多,众多的数学家为之竞相奋斗,尽管陈景润跑在了最前面,但最终的证明还是遥遥无期。更有庞加莱猜想、黎曼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等,刺激着数学家的神经,等待着数学家的挑战。 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中,的确很难理解他们。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执着着自己的理想。数学家们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正是有了那种精神,他们才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也许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幸福。回想我们自身,什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呢?什么才是幸福呢?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享受职业内在的幸福要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 浪花是美丽的,数学更是美丽的,英国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即就像是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他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 这么美的东西除了我们自己感受,还要在学生中去流传

  • 10、 国史十六讲读后感

    国史十六讲读后感(一)

    中国的历史如同流水源远流长,我对国史更是蜜蜂喜欢花朵一般,看到国史书便会欣然读起来,可是幼时的我读后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对国史的兴趣一天一天减弱。今年暑假,我在书店无意中发现了这位国史老师《国史十六讲》。读了一会儿,发现这本书内容突出重点,讲得既深又透,讲出了一个所以然,给了我具有历史深邃感的启示,再一次激发了我读中华文明史的兴趣。

    《国史十六讲》讲述了从中国起源到清朝灭亡的所有精彩片段,介绍了各个朝代不同的风情,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各式各样的古玩。就这些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了。其中我最喜欢第7讲与第16讲。他们分别讲述了中国的兴盛与衰败。让我一会为祖先喝彩,一面为他们忧虑。来自:作文大全

    唐朝被人陈为活力四射的世界性帝国,从李世民到武则天,从盛唐气象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从佛经进国土到佛教繁荣,都能体现出唐朝那时是如此兴盛、庞大。在唐朝618-907年中国家统一,南北朝运河的开通,几座雄伟的京地的修建,与国内的贸易扩大,均刺激了世界各国。唐代的中国发展成了世界大国,亚、欧两洲各地的商人,留学生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眼界格外开阔,对其他各国的文化光采博收,将印度的佛教以中国本土的学识与仪式来变化着使用。

    假如唐朝比作中午的烈阳的话,那清朝便是傍晚的夕阳,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呀!虽然拥有贤明、武功与文治都无与伦比的康熙皇帝,还是政绩颇为可观的雍正,但经受了八国联军的踩踏,清朝变得不堪一击,最后灭亡了。

    樊树志教授说过:这是一个不容易到达的境界。谁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我没经历中国的文明史,但我能从《国史十六讲》中深深感受到一穷二白任人宰割,繁荣昌盛受人喝彩,让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发奋努力吧,使祖国更加强大。

    国史十六讲读后感(二)

    终于磨磨蹭蹭地看完《国史十六讲》一书。这本书是我半年前在南京一旧书摊淘得。以前看的历史书,大多讲历朝历代兴替的政治得失及宫廷权力斗争,而这本书主要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概述了中国通史,给人更多的启发。

    对于中国来说,到了西汉中期,基于小农经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已经很成熟了,唐宋期间达到巅峰状态。从汉代以后,在2000年的时间里面,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基本没有突破,只是技术层面的修修补补。朝代兴替的革命过程中,破坏大于建设,既没有技术方面的突破性进步,也没有制度的革新。新的朝代完全继承上一个朝代的经济模式和政治制度,社会越来越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3-05-26

  • 2022-01-08

  • 2019-11-16

  • 2021-06-28

  • 2022-01-18

  • 2019-10-17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6-03

  • 2023-03-27

  • 2019-11-06

  • 2019-10-29

  • 2021-11-23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09-21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大全,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2024,更多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