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先生读后感 > 地图 > 先生读后感,2024先生读后感
先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先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先生读后感推荐
先生读后感

(共 2231 篇)

  • 1、 [荐]《先生》读后感700字精选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作品这本书的情节吸引了很多读者,我们写读后感的时候,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如何防止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枯燥无味呢?经过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整理,推出《先生》读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先生》读后感 篇1

    今天下午,我用一口气的时间把《波普先生的企鹅》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的精彩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我还被波普先生的执着、勇敢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波普先生喜欢极地探险,他无意中收养到两只企鹅,这两只企鹅繁衍出十只小企鹅,可每天巨大的开销让波普先生受不了,这让他老想放弃抚养小企鹅,后来他发现,这些小企鹅是天生的表演家,于是就带着他们去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历尽千辛万苦取得了极地探险的梦想,也成了当地的名人。

    波普先生的这段历程,让我从他的身上得知,只要我们的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比如:在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不都是靠着这种精神取得成功的吗?

    从今以后我也要在生活中发扬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一遇到困难就会克服的,一定会取得成功。

    《先生》读后感 篇2

    让我从书店里把它带回来的第一个理由很容易理解:它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它是我们适合的书。第二个理由是:我喜欢集书,就像集邮一样。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家里已经有几乎全套的国际大奖小说·爱藏本了。

    这是本幽默的小说,有时会让你大笑,有时会让你激动,有时会让你紧张,有时会让你伤心。它的作者阿特沃特夫妇是两位充满童心和想象力的作家,他们的这本书至今还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他的主人公波普先生安排了一些很离奇的事情:从写信给远在南极的杜雷克上将从而得到一只神气十足的南极企鹅——库克上校,再到和“波普演艺企鹅”们一起红遍美国海岸,最后和这些小家伙一同远赴北极,参加企鹅北极繁衍计划,真是太出人意料了!但这一切都是因为作者笔下的波普先生。波普先生是一位固执、勇敢、内心充满童心的大人,和作者一样。他痴迷于极地探险,只要关于南北极的东西他没有一件不喜欢,虽然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油漆匠,但却有一个远大的梦想:去极地探险!如果不是波普先生热爱极地,他就不可能

  • 2、 2024读后感:先生晏阳初读后感800字(700字)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读后感:先生晏阳初读后感800字(700字)》,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先生晏阳初读后感800字(篇1)

    恩师是让人怀念的,特别是当你身处异国时,经常会让你觉得孤独。而在那时,却有一位老师唤醒你的灵魂,给予你关爱和鼓励。

    鲁迅先生从他父亲的病中受到了影响,从而去东京留学。他从为父亲看病的中医身上,看到了那些人的自私自利,甚至为了钱财利益,不惜草菅人命!这让他觉得失望,从而踏上了东京留学之旅!

    但是,到了东京以后,他看到了那些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醉生梦死,不顾国家民族危亡,而追逐风雅的丑陋行为!

    从而,鲁迅毅然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

    藤野先生,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他就是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鲁迅受益匪浅。从他添改讲义中,看到了他工作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从纠正解剖图中,看到了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从关心解剖实习中,看到了他的热情诚恳;从了解女人裹脚中,看到了他可贵的求实精神!

    虽然鲁迅在他的指导下懂得了许多。但从后来的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中,他选择了弃医从文这条道路!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可能有的选择会从此改变你的人生!而鲁迅在看电影事件中,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到了一群思想不觉悟,麻木无知的国民。从而他意识到医学救国是行不通的,只有文艺救国、科学救国才是根本治国的方法!

    于是他选择了弃医从文,而这也为他以后的文学道路立了一个新起点,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折点,同时也成就了他的文学历史!

    从这课当中,我们不难知道,鲁迅他所表达的是要想真正的救国,就必须先改变人民的思想!

    确实,一个人如果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那根本达不到国家的人才标准。相反的一个人如果勤奋好思,求知欲强,那必定会为祖国的建设增添光彩!

    想想自己和身边的恶人,是否也是这样。有强壮的身体,但思想却愚昧无知。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学习呢?学习能充实自觉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学习的机会,而整天碌碌无为得生活呢?那只会让你的人生显得淡漠平庸;为

  • 3、 先生好美读后感800字(优选范文)

    自古以来,能称之为“先生”的女性很少。然而陈衡哲、冯沅君、林微因、吕碧城这四位女性,不仅仅是成就极大、德高望重的先生,更是活得自由、有风骨的先生。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m.dhb100.com

    陈衡哲一生斩获的第一已多到拿到手软。但不只是成就,她的自由更是了得。她从不认同“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观点,反而,她真做到了“由人”。她13岁就主动要求离乡求学,即使学校因为年龄拒收,她也跟着舅舅学。她敢于“造命”,毫不犹豫应考清华留美学生考试,一考既中。她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她能在当时旧文化中去倡导新文学革命,创作比《狂人日记》还要早的白话小说《一日》。婚姻方面,她更是自由。在女子应出嫁的二十多岁,她却丝毫不急不慌,她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追求的独立自由、个性解放,充分体现了她的风骨。

    冯沅君,虽没能躲过缠足,但她一生撒着步子自由奔跑。既使有婚约在身,她也毫不顾及却收拾行装外出求学,好不自由!她只做想做的事,从不委屈自己:写下请愿书为驱逐顽固的校长方还,迫使其辞职;为宣扬反抗封建家长制,改编话剧、亲自主演;有兴致写作时,成就比肩同时期的冰心庐隐;转学做学术研究时,又得了史学家的名头。她是自由得有资本,创作的文学作品能以理性的宏观思维去展现时代女性群体命运,她的风骨就展现在这里。

    关于她感情的事,林微因很少做回答,她可不管世人的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群发电报”没能怎么影响她;从徐志摩遇难现场带回一块飞机残片,众人猜测她与他的关系,她在极少的回答中她毫无回转地拒绝,她知道他们互不适合。她的感情是自由的。然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在顺境中做什么,更要看在逆境中做了什么。33岁后的她,生活大反转,生活贫穷,疾病在身,丈夫身骨有疾。可她担起了为妻为母的责任,疲惫的生活中也保持幽默感,坚强地活着。这岂不是她的风骨?

    说到吕碧城,她也是斩获许多第一的称号。而这兴许都源于她舅父的一声责骂。舅父认为女子应嫁人而不是去学堂,便对21岁的吕碧城好一番责骂,却更激得她耍倔强性子,赤手空拳就离家出走。但她有自己的路走。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在逃往天津火车中结识天津佛照楼旅馆老板娘,老板娘还为她补火车票、安排食宿;她随后又受英敛之赏识,成为编辑……她听从自己内心真实意愿,随心自由而行,自由地有风骨。

    如这四人般自由与风骨,世间还有几人?

    四位先

  • 4、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2024范文
    读汪曾琪写的《金岳霖先生》后,一个知识渊博却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老顽童形象马上在我脑海里形成,但最为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这么一个情节:在林徽因死后多年,金先生忽在北京饭店请客,在众人的纳闷下,他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初次知道金先生和林徽因之间的故事缘于徐志摩,知道徐志摩对林徽因那激烈的爱,进而了解到还有这么一个男人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先生对林徽因的爱是脉脉含情的, 相比徐的爱,金先生的爱更让我动容,金先生把林徽因当作是女来看待,排除了肉体的爱,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恐怕是天底下最高尚、最美丽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求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使知道不会有结果,却任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也许有许多的人会为这场恋情叹息,感到遗憾,但是这样对金先生而言也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其实金先生并非没机会与林徽因结合,有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说她可能同时爱上他和金先生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梁思成就告诉林徽因他可以自由选择,即使林选择的是金他也会祝福他们的,后来林把这件事告诉了金先生,金先生的回答是: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于是就这样,为了林徽因的幸福,他选择了放弃。 对以金先生这种付出了不奢求回报的痴情的爱,我本人是非常钦佩和羡慕的。在我们这个商业化的时代,爱情也就像是一种商品。像金先生这种愿做亏本生意的人便有如恐龙一样,绝种了。更多的是斤斤计较的商人,在他们的眼中看来,爱了就一定要得到回报,绝不能在爱情这场生意上赔本,他们甚至奢求双倍或多倍的回报。这是一种可怕的爱。其实爱一个人是一种自由,付出如求回报那边是一种交易;在感情的付出上想得很多那倒不是纯粹的爱情了。 爱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爱你一时一刻并不难。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
  • 5、 《蓝袍先生》读后感_900字

    《蓝袍先生》读后感900字

    《梆子老太》在旧社会时期,梆子老太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因不能生养,不善女红而被村民嫌弃,嘲讽。她的腰杆也不直了,说话也小声了,这是她的可怜之处。但她后来“盼人穷”,善妒嚼舌根,是她做人做事的弊端。但在有意无意地与乡邻们产生摩擦后,她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不明白,跟时代的汪洋大海相比,个人最多就是大海无意间托起来的浪花。以为登上了权力的山峰,殊不知是把她推进了被厌恶被孤立的深渊。说实话,这是时代的悲剧。

    《蓝袍先生》写法比较巧妙,以启蒙老师对我述说的故事串成主线。对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很细致的描写。描写的场景很逼真,会让人有代入感。徐慎行接下父亲的衣钵,在18岁去学堂坐馆,谨遵父亲的严厉教诲,禁锢了思想。在后来他去了速成二班,老学究的做派自然受到同学们的嘲讽。那时候讲解放思想,破除封建,而蓝袍就是象征封建思想。虽然他在田芳的鼓励下脱下蓝袍穿上列宁装,但也没有改变他悲惨的命运。被刘建国穿小鞋后,他被定性为右派,二十五年来受尽了白眼嘲笑批斗。以至于他觉得狭窄逼仄的库房,才是安妥灵魂的清净之地。经历过右派的冲击,终于做到父亲写的字条——慎独。

    出门干活,闭门思过,谁的房子我也不想去,怕因此而玷污别人,于自己也惹是生非。

    但我仍是不能赞同徐慎行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在已婚的情况下和田芳交往,这是给了两个女人希望,更是痛苦。我并非支持包办婚姻,只是对已婚男人还对其他人表达爱慕这种行为不赞同。他的妻子是在封建思想下的悲剧产物,因丑而滋生了自卑,结婚后没有得到丈夫的尊重,在不知情下被离婚。致使在村里没有地位,被耻笑。后来徐慎行被定性为右派,她不过是出出气,也未曾离弃。说到这儿,可能也有一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感觉。如果她能懂得成全,那将是三个人的幸福。她能找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在一起过活,或许烟火味儿会更浓一些。

  • 6、 《先生当年》读后感:成长与影响

    《先生当年》读后感:成长与影响

    文/郭立平

    今天读了《先生当年》中的《这样的教育十分有用》、《民国的学校图书馆》、《严正的一课》、《父亲的教育》和《了不起的祖母》这五个小故事。我觉得这五个小故事中从不同的侧面涉及了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因素。

    学校教育形式的影响

    《这样的教育十分有用》:有人可能会疑惑,什么样的教育很有用呢?这一章节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很难再找到一个那么自由自在的学校,以及让学生随心所欲的老师。辅仁中学的理念就是倡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学习,自由结组,切磋学业。其实真正的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老师负责点拨、指导,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的执行者。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师父领进门,成佛靠个人。

    书籍的影响

    在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一定离不开书籍的滋养。民国的学校图书馆,书目齐全,质量上乘,足见当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是提升社会文明至关紧要的大事。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永远不晚,而且永不过时。在当今这个社会,读书应该算是比较廉价的提升自己的方式。学习、读书这样的事情重在积累,阅读的书目应该是多样化的的,不应该是单一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通过多读书,多看报,来提升自己是永远不会变的硬道理。

    家人的影响

    一个人受到的教育有的可以从书本上获得,有的则是身边人的言传身教。

    《严正的一课》中提到张秀亚和吴祖先两位先生小时候都有过类似于偷钱的经历,对待这样的错误,家人的态度不是简单粗暴的体罚,也没有长篇大论,而是采用比较温和,朴素的方式给孩子上了严正的一课。孩子们印象深刻,记忆深刻,在以后的日子里懂得了如何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其实这样的过程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即教人如何做人的一门学问。而且这种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孩子的成长和成熟都是有时间节点的,就像小树苗如果长歪了,很容易就可以矫正过来,如果已经长成大树了,再想纠正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见得好。所以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加以纠正,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对于过去的事情,曾经犯的错误,不要总提及。关于这一点我做的就很不好,对于孩子的丑事,总是提及,总是揭孩子的伤疤,生怕他好了伤疤忘了疼。其实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不能一棍子将人打死。总提及孩子的丑事,会对孩子形成二次伤害。所以我告诉自己以后不能一有

  • 7、 《先生当年》读后感——讲原则,塑形象

    《先生当年》读后感讲原则,塑形象

    文/郭立平

    《硬汉教师》说的是邹韬奋先生的故事。邹韬奋先生当家庭教师的时候,对学生要求异常严格,也是极其较真,不讲情面的代表。敢于强硬源于自信,这种自信是非我不可而不是有没有我均可。这份自信给了老先生底气,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就一身硬功夫,真本事,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受欢迎的,被尊重的。书中还提到邹老先生兼任中华职业学校英文教员和教务主任期间,坚决不让一个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升级的事情。不管这个学生的背景如何的非同寻常,先生一切按照规矩办事,在权势面前决不低头,真是佩服老先生的硬气 。称邹老先生是硬汉老师一点都不过分,而且是硬到了骨子里。

    其实想想自己,习惯了随大流,习惯了差不多就行了,习惯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事都不想太较真。 有时候也想把事情做到既精致又有原则,但是更多的时候我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敷衍,最后就只剩一声叹息。其实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应该是该较真的时候就较较真的。对于自己的责任,我们要较真;对于自己的业务,我们要较真;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也要较真。

  • 8、 先生当年读后感范文

    《先生当年》一书由王木春所著,本书讲述了近现代著名教育人物的陈年旧事,让我们看到民国时期丰富的教育,同时也是复杂的,这本书是对民国时期先生的致敬,更是对那个时代的致敬。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先生当年读后感范文精选。

    今天读了《先生当年》中的《这样的教育十分有用》、《民国的学校图书馆》、《严正的一课》、《父亲的教育》和《了不起的祖母》这五个小故事。我觉得这五个小故事中从不同的侧面涉及了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因素。

    《这样的教育十分有用》:有人可能会疑惑,什么样的教育很有用呢?这一章节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很难再找到一个那么自由自在的学校,以及让学生随心所欲的老师。辅仁中学的理念就是倡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学习,自由结组,切磋学业。其实真正的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老师负责点拨、指导,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的执行者。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师父领进门,成佛靠个人。

    在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一定离不开书籍的滋养。民国的学校图书馆,书目齐全,质量上乘,足见当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是提升社会文明至关紧要的大事。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永远不晚,而且永不过时。在当今这个社会,读书应该算是比较廉价的提升自己的方式。学习、读书这样的事情重在积累,阅读的书目应该是多样化的的,不应该是单一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通过多读书,多看报,来提升自己是永远不会变的硬道理。

    一个人受到的教育有的可以从书本上获得,有的则是身边人的言传身教。

    《严正的一课》中提到张秀亚和吴祖先两位先生小时候都有过类似于偷钱的经历,对待这样的错误,家人的态度不是简单粗暴的体罚,也没有长篇大论,而是采用比较温和,朴素的方式给孩子上了严正的一课。孩子们印象深刻,记忆深刻,在以后的日子里懂得了如何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其实这样的过程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即教人如何做人的一门学问。而且这种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孩子的成长和成熟都是有时间节点的,就像小树苗如果长()歪了,很容易就可以矫正过来,如果已经长成大树了,再想纠正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见得好。所以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加以纠正,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对于过去的事情,曾经犯的错误,不要总提及。关于这一点我做的就很不好,对于孩子的丑事,总是提及,总是揭孩子的伤疤,生怕他好了伤疤忘了疼。其实这样会

  • 9、 《Hello!树先生》影评700字

    《hello!树先生》影评 树和三儿动手后,像中了邪一样。从此处起,影片叙事风格发生变化,从土炕上盘膝唠嗑,转为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和三儿动手前,树正在喝闷酒,大喜盈门为何闷闷不乐?皇冠车只能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可能被删减了。 网上疯传,剪掉了小梅和高朋婚礼偷情的戏份,有将近10分钟的画面。若真有,应当是动手之前。因为婚礼当天,树一直精神恍惚,绝不可能发现奸情。 树这个人物,好像集合了鲁迅笔下的众多人物,颓废的孔乙己,憨厚的闰土,凄惨的祥林嫂。有些时候,树也好像周先生本人,阴阳怪气的耍弄矿主和狗腿子。也许因为鲁迅的原名周树人,所以他才叫树吧? 树的出场极不友好。他像孔乙己一样被称作先生,但除了好友小庄,没人把他当回事儿,简直一个大笑话。这一切归罪于父亲杀死了大哥,一家人成了全村的笑柄。三儿受不了屈辱,跑去城里,树留下了照顾老娘。任凭外人如何奚落,树依然挺直了腰板做人。只是身单力薄,难免受人屈辱,家中的地也被强占。 树身边的朋友,有开面的和按摩店的个体户,有办学校,搞小三的教育家,还有侵占共有财产的村长村霸。这三种人浓缩了,现实中被诟病的几种行业。在这样无孔不入的侵蚀中,树这样的老百姓无处遁形,早晚和小庄一样被榨干,或如同行尸走肉般忍气吞声,搬去所谓的太阳新城。更严峻的是,村中的小孩们也拿树取笑,和其他村民一样,把树当成游手好闲的二流子。村霸二猪,搞小三的教育家,开按摩店的高朋,竟然没人指责唾弃。这真真儿符合现实的价值观呀,用地位高低和钞票数量,权衡一个人。像郭德纲所说的笑贫不笑娼。品和德,完全被泯灭了。 树的眼睛不好,心却不瞎,他信他大哥:外面的世界老精彩了。可大哥为此死得不明不白!说是流氓罪,可以树大哥的帅气和洒脱,好像不需要耍流氓吧?但是父亲的顽固,绝容不下这样出格,不守本分的儿子。大哥的例子让树失去了勇气,畏首畏尾。树梦见父亲屌死大哥,这也许在说时下创业的年轻人,最大是束缚往往来自家人的极力反对。 小梅的出场,一开始埋下了伏笔。按摩店工作的残疾人,言谈却透出清高和不切实际。两人闪电般的爱情和婚姻,总让人捏着一把汗。 《暗算》中,阿炳的妻子出轨,产下了别人的孩子。阿炳因此自杀。树从结婚起一直精神恍惚,两人唯一一次暧昧好像没有完成,应该不会有孩子。但影片结尾,树幻想小梅怀了自己的孩子,剧情应当和《暗算》类似。这不由让人想起现实中的王宝强,感情生活也
  • 10、 有关《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我无意中读了一篇文章——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让我感触很多,我们来分享一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篇一:《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昨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差不多先生传》。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人,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二九三九,大数不走,差不多差不多”,别人都叫他“差不多先生”。

    一次他的马车轮子坏了,邻居劝他修一下,他却不听,用一个棍子撑了一下完事,结果下午坐马车出门的时候,轮子掉了,把他摔成了重伤,还被马踩了一脚。他的儿子去找医生,医生不在,只有一个牛医,差不多先生说:“牛医人医差不多差不多,都一样的。”结果牛医并没让差不多先生的病好起来,反而更重了。最后眼看差不多先生就要死了,他的老婆孩子都哭成了泪人,差不多先生却说:“别哭,别哭,死人比活人就是少一口气,其他的也差不多差不多。”结果差不多先生病死了。

    我们做事情应该严谨认真,不能什么事情都差不多差不多。爸爸讲过一句话: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篇二:《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我无意中读了一篇文章——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让我感触很多,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差不多先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买东西不顾质量,把红糖买成白糖;学习不思进取,陕西和山西不分;工作敷衍了事,十等于千;就连自己病重,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和人医差不多,临死前居然说:“活人同死人差不多……”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最终因为“差不多”这样的毛病而一命呜呼了。

    这让我想起了前苏联“联盟1号”宇宙飞船,由于“差不多”导致的种种失误而造成的宇宙飞船和宇航员失事。

    在差不多先生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书写不认真:“儿子”少写一横居然写成“儿了”,“0”写成“6”,“9”写成“4”;计算马虎:加号看成减号,加法算成减法……

    通过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凡事不能差不多,一旦差不多,什么事也干不好,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以后我要认认真真学习和做事,绝不做第二个“差不多先生”。

    篇三:《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孙明钰

    《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的名作,我读完后觉得差不多先生太有意思了: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病重,家里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使得自己一命呜呼,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先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先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先生读后感、2024先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