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 > 地图 > 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2024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范文,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大全
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相关栏目
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热门栏目
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推荐
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

(共 4052 篇)

  • 1、 孔孟读后感

    孔孟读后感(一)

    读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之孔孟有感:

    正如文中所说,孔子生活在一个安逸的时代,贵族式的战争、骑士般的精神,至今让我们有些人遐想不已,而孔子本身也是贵族,尽管已经没落,但猜想在彼时的大环境下,想必也比孟夫子好得多,因而孔子更为关心的是礼,是一种统治秩序的维持,是小资的心态,因而他才能悠然自得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不会也不能过多地关心社会的底层,这点似乎与西方的贵族一样,顶多只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当你一展身姿要与他平分财富争夺地位之时,彼时的善良与同情也就消失地一干二净!

    而孟子呢?却全然不同,人性的贪婪与倾轧让他看到的是一个不安全不稳定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他能没事出去旅游散心对着饭菜挑三拣四混入小资吗?他为什么提倡革命性?那是他的那个社会已经濒临崩溃已经没有前途,那是因为他长期混迹于底层(孟子没落贵族,此时照孔子的说法已经彻底礼崩乐坏了,很多方面可能享受不了孔子那个待遇),已经见识了太多的罪恶与凄凉。他为什么主张性善,那是因为在那个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唯有性本善能够给当时的大众,当时的有志青年一丝希望和曙光!我想,孟子在这方面也许与钱穆先生撰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目的一般。他为什么提倡低水平平等思想,这固然与他当时的视界局限有关,也与其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思索有关。

    这些也许与黄仁宇先生以经济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大历史格格不入,但他们共同产生的一个话题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哲学地看待人的存在抑或其他?我想这才是孟子思想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人类不得不探索和深究的重点!

    研究历史,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一定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但是仍有一点黄仁宇先生没有提出的就是考究他们的位置!粗俗的我们常说屁股(位置)决定头脑,莫不是如此?!

    孔孟读后感(二)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着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

  • 2、 孔孟论学习读后感

    孔孟论学习读后感

    学习了《孔孟论学习》后,我感到收获颇多,特别是对于自己的日常的学习有了深刻的启发。我认为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 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最关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的目的就是强调兴趣和爱好的重要性,事实上也正是真正爱好学习的人,为学习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记得小学时有一个同学调皮异常,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多不注意听讲,有一次老师让他上黑板默写生字2020词,居然十个错九个,而且笔画笔顺错误甚多。

    老师就让他在黑板上抄写三遍。要平时,在本子上抄他根本没有自觉性给它抄完。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共同监督下,他很认真地一字2020不漏地抄写着。并再次对他进行听写,效果比第一次好。以后他学习一偷懒,老师就叫到黑板上去听写,他居然每次都欣然同意,而且完成得相当不错。比起以前让他在练习本上自己去抄写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同学就有些不明白,于是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喜欢到黑板上写字2020。后来逐渐他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很强烈的兴趣,而且有几次考试语文成绩都名列前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多么地重要埃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兴趣的,特别喜爱的学科总会学的很好,而兴趣不大或反感的学科自然成绩会很不理想。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那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爱好学习的人,一个学习成功的人。

  • 3、 孔孟论学读后感

    孔孟论学读后感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先提出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意志来决定对他们的教育方法。

    本文中,孔子的言论有四则,告诉了我们一些学习的道理:少年时的学习是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矗学与思要紧密结合,学习要勤奋,不耻下问;学习要坚持不懈,不得半途而废。有人曾讲过:少年时期学习,就像迎着初生的太阳走路;中年时期的学习就像头顶着正午的太阳跑步;老年时期的学习,就像提着灯笼在黑暗笼罩的迷宫中寻路。这些都充分说明少年时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高效的、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段。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还要会思。只学而不思考则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只思不学,则因无新知识的不断汲取,此思就成为空想。善于学习的人,还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在学习中要做到勤学、善思、多问,要学会谦虚,不要觉得向别人请教就是不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虚心好学,勤奋好学的人,成功才会眷顾与他。学习中遇到挫折与障碍,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在最后一次失败之后出现,切不可半途而废,在学习上就是要坚持学到一点就是一次进步。

    从《孔孟论学》的两篇文章中可知,学习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在读书与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批评与怀疑的精神。

    课文学完了,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知识的获得在课内,更在课外。知识的交流在课内,更在课外。我们班级的同学在课外,写下了许多自己对孔孟论学的独特见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想起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再次拿起书本,尤其是读到和课文相关的部分,联系同学们写的感悟,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 4、 读“老明语录”有感300字

    近读吉吉日志,看到老明语录一篇,文中记录了她的夫君老明感人的只言片语。我窥豹一斑,推想出老明平日里对吉吉的呵护疼爱,不由大为羡慕(几乎要嫉妒乃至恨啦)。

    其中一则道:

    某个冬夜,我俩窝被窝里看电影到深夜,

    肚子饿得咕咕叫,我突然很想吃烧烤。

    老明问,饿啦,真想吃?

    我点头。他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出门。

    半小时后,我被摇醒,面前有一盒子烧烤。

    透过文字,我仿佛能闻到那盒子烧烤的香。我把这念给大爷听,笑说,要是我来写,得是下面这么着:

    某个冬夜,我和大爷窝被窝里看电影到深夜,

    大爷肚子饿得咕咕叫起来,我估计他要说那句话了,

    果然,他说了。

    小叶,我肚子有点小饿。

    我点头,一骨碌爬起来披衣服去厨房。

    二十分钟后,他被摇醒,面前有一托盘夜宵。

    说完这个,我不忘补上一句充满人生感喟的批注:这就是结婚0.5年和结婚19.2年的区别啊。

  • 5、 孔子语录读后感

    孔子语录读后感(一)

    今天,我开始背诵古诗文,每背一篇我就会把读后感写在博客里。今天我背诵的是《孔子语录》。文章只有6句话,却每句都有一个道理在里面。

    温故而知新,保持谦和的心态,即学习又要思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别人学习:善从之,不善改之这些道理好象很深奥,但又和我们小学生密切相关。

    按时温习,共同讨论,保持谦和这应该是和我们最贴切的话了。老师为什么要提醒我们:这个知识会了吗?回家多看一看。?因为我们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记忆才能学会新的知识。但老师总不能什么都提醒你,更多需要你自己去提醒自己:这个知识我会了吗?要不要再看一看?有时复习却是很枯燥,但是在老师问问题时,在考试时,你复习到别人没有复习到的知识,从而得到的表扬、高分是不是令人愉快?不要把学习看作负担,想想结果,还是很令人喜悦的。记不记得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记不记得课间时总会有几个同学为一个问题在激烈的讨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重要的,但是共同学习也是必要的。有时自己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自己能解开,通过别人一点拨,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大家有没有经历过:有一天在老师留完作业后有同学给你打电话,请教你一些题。这说明你在班上应该成绩不错了。但是这时你一定要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他相信你才打电话找你问作业,切莫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再说,你能讲得明白说明你把这个知识弄懂了。听的同学会了,你也检查了自己一次这不是两全其美吗?这个道理连起来便是:先自己复习老师讲的,然后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就和同学讨论。等同学来问自己时就在检查自己会了没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一定都记得这句话,但是他后边也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可不能干什么都和别人学,学别人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真正对自己有好处。有时老师批评一个同学做错了事,他会很不服气的说:xxx也做了,我才做的。这是我便想起了这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你想想,他做的事是对是不对,他做了有什么后果,我做了又有什么后果,才决定是学还是不学,这样不就好了吗。比如有人在教室里踢球,你想:他踢球会撞到人,会被老师批评,我做了也会被批评,还是不在教室踢球了。这样又可以免了老师一顿骂。

    我认为这则《孔子语录》对我们很有帮助,有空你也来读读。

    孔子语录读后感(二)

    暑假,是个读书的大好机会,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暑假这两个

  • 6、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是央视名人倪萍先生在自己的姥姥故去后为她写的一本书。

    初在书城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便被里面的资料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打破了我脑海中以往对语录说教风格的认识,取而代之的是字里行间里透出的一种亲切,倪萍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叙了自己与姥姥五十多年间相处的点点滴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平淡淡才是我们更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越是平淡的日子越能引起读者强烈的代入感,读的越深就越觉得这本书就是在讲我们自己的生活。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芸芸众生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生活,大千世界里,不同的人选取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人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却能守着一扇能看得见日升月落的窗子悟出生活的道,完成生命的升华,而有些人却还没遭受一点挫折就大声呼喊着救命,怀抱着自己易碎的玻璃心,颤抖着蜷缩在世界的角落等待别人的安慰,我们常常感叹自己读破了万卷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而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却在自己并不顺利的一生中总结出一套生活的哲学,还转过身来把我们这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给教育了,难怪白岩松曾评价《姥姥语录》:有文化的人不必须有学历,而有学历的人也不必须就有文化。

    忠言不必须是逆耳的,但必须是最直白朴素的,熟悉倪萍的人就应都明白,倪萍的儿子在出生后不久便患有一种很难治愈眼疾,刚得知这个消息的倪萍万念俱灰,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自己的天都黑了,那个时候的她经常整晚都合不上眼,夜深人静的时候靠着一根又一根的香烟来稳定自己的情绪,麻痹自己的神经,这一切,都被当时住在她家里的姥姥看在眼里,姥姥叮嘱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姥姥还说:天黑了快睡吧,孩子,天亮就快起来,姥姥把不可避免的灾难说成是天黑了,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难事儿了,你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别在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光了,好事儿来了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来了咣当一下就砸在你头上了,这些灾难从不会通知你。能人是越砸越结实,不能的人一下就被砸倒了。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倪萍退出了中央电视台,带着儿子漂洋过海、寻医问药,最终治好了儿子的病。

    姥姥是对的,生活本就无常,而人又偏偏是感性的动物,应对突如其来的灾祸,我们常常在第一时间就被情绪冲垮了自己的精神防线,一时冲动做出许多伤害自己与家人的事,等我们从痛苦中

  • 7、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一)

    逐行逐句读完《姥姥语录》,时而欣慰,时而温暖,时而鼓掌叫好,时而伤心落泪倒不是作者倪萍的文学造诣有多高,就是她这般平铺直叙的大白话,更衬出了99岁的姥姥一辈子真实淳朴的人生哲学,发人深省。

    这是来自着名主持人、演员倪萍心底的一则则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2020,温暖人心。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倪萍的孝心,二是姥姥的智慧。

    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这俩字2020了。

    快乐比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一天老想着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

    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一个大写的人的人格魅力!

    姥姥是真正用智慧点亮人生的人!

    合上《姥姥语录》,它却留下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姥姥语录读后感(二)

    今天终于把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看完了。很是让我感动。

    作者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裹着一双小脚,大半辈子围着锅台转的平凡的老太太姥姥。姥姥却用一生的生活经验,指导着自己的为人处事,并潜移默化地教育着自己的后辈,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

  • 8、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一)

    周国平先生是我很钟爱的作家。我喜欢他的《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让人淡定、恬然的名词,更是向往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先生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安静的价值所在。

    周先生能巧妙地将安静的意味贯穿到书中的字2020里行间,让人难以释怀。在他的尽情、尽兴的发挥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安静不是人们在某一瞬间的偶拾,而是从巨大的绝望中找寻到的最美好的惊喜,这是一种脱然于俗世的境界。

    我一般会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品读周先生的文章,在清凉静谧的氛围下,沏一壶淡茶,随同先生去找寻安静的意义。

    安静不是突然间的所得,它需要心灵的感悟。在这本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让人温暖而又平淡的话题:艺术、执着、幸福、平淡、死亡、存在

    书中,周先生所表现出的人生体验与读者们的人生感悟的词语中,没有一个安字2020,也没有一个静字2020,但都与安静是那么的接近和融合。周先生所希望的正是这样的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

    安静绝不是一沉不变的静止不动,尽管它驻足在某一风景上。曾经以为周先生对爱的理解是最生动和贴切的。在他的作品《人与永恒》里,爱情就像林中的溪流,清纯、甘甜,超凡脱俗于尘世,但却令人怜惜。但本书中说到了私隐,和隔膜,却使溪水流入人间,不再拥有神气,好像将要干涸的河床。不过后来仔细想想,爱确实应该在凡尘俗世,应该在人的心底。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应该长流不息,就像周先生所说,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年轻时的他有幸进入到读书人的圣地北大,在那种拥有深厚人文气息的环境下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又有幸在深山老林里尽兴安静思考。在那样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于自己思想的晚上和对灵魂的升华。在当下的社会中,对于利益的追求超过了一切,物语的暴涨超越了对于精神上的探求,就连文化界也沾染了世俗的歪风邪气,读者很难再能聆听到来自大师心灵深处的声音。因而,在如此浮躁喧嚣的社会里,安静就显得多么弥足珍贵。

    周先生的一些作品,如:《智慧和信仰》、《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孤独的价值》等,虽不是全然说安静,但还是能够看出他的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周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

  • 9、 《姥姥语录》读后感_2000字

    《姥姥语录》读后感2000字

    读这本书过程中,不止一次的被感动,对姥姥的回忆字里行间都充满爱和感恩,姥姥朴实却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语也多次的触动你的内心,温暖而又有启迪性,引人深思!下面是读完此书姥姥语录的经典摘抄与回顾:  “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姥姥说:“麻烦别人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姥姥说“不好吃的菜一人一勺就见盘子底了,好吃的馒头越蒸越香,越吃越有。

    姥姥说“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着自己比人家高,也别怕自己比人家矮”。

    姥姥说:“粮食养活你的命,你不爱惜粮食就是不爱惜你的命!”

    姥姥说:“孩子,山上风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劲了,你这辈子都不用后悔了。

            姥姥说:“人一生下来就是普通人,一个鼻两个眼,你见谁一天吃八顿饭?都是三顿饭。没有能力便罢,有能力为么不上山顶去看看?一辈子在山沟里转有么意思?哪有下辈子?山顶上看的东西和山底下看的就是不一样,半山腰都比山沟强。你问问那些能人,山顶上都有么?咱一辈子也想不到。人都是一辈子,可山顶上的人活的就是山底下的人的好几辈子。你没算算账?”姥姥说的山顶就是与众不同的活法。“那山顶上的固然好,可山底下平淡美好的日子他没过不也遗憾吗?”“哪个人生下来就直接在山顶上?不都是从普通到不普通,除了皇上。剩下的不都是从山底下开始往上走的?能人这一辈子山底、山顶都过了,咱这没能耐的人,一辈子都在山底过,真是白活了。”“山顶那么小的地方,都上山顶呆着,哪儿挤得下呀?”“山还不有的是,有大山,有小山,上不去大山,你上小山,远山你去不了,家门口那个山你也能上啊!”“姥姥的心这么高?”“不是高,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去问问!        姥姥说:“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里都得嚼碎了,种在地里可就不一样了。好种子结好花生,孬种子结小花生。孩子也是这样,你们都在跟前看着。我要是做那‘聪明’事儿,你们长大了就不聪明了。种下什么种子就长出什么果。”        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姥姥说:“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姥姥说:“心里有

  • 10、 《姥姥语录》读后感_1300字

    《姥姥语录》读后感1300字

    《姥姥语录》小感——人生难得通透 从《朗读者》了解了倪萍老师的经历后,她读的那段《姥姥语录》让我潸然泪下,对这位“姥姥”也充满好奇。最近有幸看到这本书,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感慨万千,相见恨晚。 我感慨汉字的博大精深,明明是朴实无华的文字, 读来却让人觉得字字珠玑,就是这个理儿,说到心坎儿里。 先说下倪萍老师,她是我爸妈那一代人心中的偶像,他们都非常喜欢倪萍主持的节目,觉得特亲切,特接地气儿,仿佛就是自家亲人。我想倪萍的亲切感也和姥姥耳濡目染的影响有关吧。 倪萍老师为儿子消失了近十年,其中所经历的伤痛恐怕常人难以体会,所幸已慢慢走出来,希望她越来越好。 回到正题,对姥姥,我最大的感悟是这老太太这一辈子活得真通透,有多少人能达到她这种境界?姥姥这一生,是丰盈充实的,也许不像伟人那么流芳千古,但她却以自己的言行滋养着儿女子孙,留给他们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觉得姥姥的通透,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坦然面对苦难。 很多人的一生,称得上苦难的事情并不多。对姥姥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应该是最痛苦的事情了。姥爷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已,对他来说失去爱子后生活只有痛苦。可是姥姥明白,纵使悲伤逆流成河,日子总要过下去,同样悲痛的她,打起精神照顾姥爷,操持着整个大家庭,该打理的、该安排的、该照顾的,一样不落。也许只有黑夜知道她流了多少眼泪。她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化解着心中的悲痛,相信小儿子依然会常回家看看。 既然已经来了,坦然接受,努力化解。如果最痛苦的咬咬牙都扛过去了,生活中其他的鸡毛蒜皮鸡零狗碎又算得了什么呢? 二、豁达为人处世。 姥姥一辈子没跟人置过气,红过脸,处处为别人着想,生怕给别人添一丁点儿麻烦,给他人帮忙时却毫不含糊。自己拼尽全力帮助他人,反过来却遭人背后捅刀,搁谁恐怕都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姥姥大度地选择原谅,并待人如初。姥姥不记恨任何人,还为别人开脱,说对方受良心折磨已经够了,何必再记恨。这是真的以德报怨吧,对这种心态我折服,并惭愧很多时候我自己做不到。或许正因为姥姥心中没有任何怨恨,才如此平静吧。 姥姥还让我感动的一点在于特别懂得感恩,时刻念着别人的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姥姥做到了。懂得感恩的人,内心都会幸福,生活中都是阳光。 三、重视家庭亲情。 很多人都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但是方式并不对。言传身教,不是所有人都懂。姥姥很重视,也明事理,她深知“家和万事兴

  • 2019-09-23

  • 2019-09-27

  • 2019-10-01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3-0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2-12-19

  • 2019-09-21

  • 2022-12-2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3-04-0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3-02-12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04-11

  • 2019-10-24

  • 2022-04-08

  • 2022-10-22

  • 2022-03-23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1-06

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
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范文,孔孟语录读后感300字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