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在云上读后感 > 地图 > 在云上读后感,2024在云上读后感
在云上读后感相关栏目
在云上读后感热门栏目
在云上读后感推荐
在云上读后感

(共 4144 篇)

  • 1、 林清玄在云上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近日收拾书柜,一本儿《在云上》映入眼帘。封面上的“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情境,总在繁忙中逍遥……”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m.dhb100.com

    透着禅机而又玄妙的四句话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于是便贪婪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的心如“在云上”随风起伏翻滚。而最终留在心中的是那一份深深的感动。

    手捧《在云上》,我的心早已跟随作者的心路轨迹遨游九州,依稀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云,那一片云折射出我裸露的灵魂,灵魂深处写满了大大小小的“小”。然而“逆境中还要穿云”的语句猛烈的摇醒了我,激励着我。尤其是《在云上》的《紧抱生命之树》一文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不能自已。

    《紧抱生命之树》一文,它直击我心灵深处。将我灵魂深处种种的“小”,和我在疾病前的种种畏惧击得粉碎。作者仿佛在我的耳边轻轻的告诉我,当你在人生旅途中遭遇了种种不顺,只要你“深情的拥抱住一棵树/感受树的生命/体会树的不凡/进入树的坚强”,你就能心在云上。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都像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人生既不可能总是四季如春,又不可能总是天寒地冻雨雪风霜。只要你抱紧生命之树,感受树的坚毅顽强,让树的生命感染你的灵魂,你就会有别一样的心境,就会振作,就会坚强。当我被疾病击倒时,我也曾经恐惧过,颓废过,怨恨过。但更多的是奢望,奢望自己的人生之路再长一点。我也曾在高山之巅抱着一棵松树,静静地感受过树的心境,感受过树的灵魂,感受过数的情思,感受过树的坚毅。那一刻,心与树相融,数的坚毅融进我的血脉里。于是,我曾发自心底的疯狂地呐喊——“我要坚强!”

    读过《在云上》,我的一个个心结被缓缓地解开,我的心也随着作者的文思在悦动。

    作者说,在崂山巧遇一颗具有七八百年树龄的茶花树,别人为了看清树的全貌退至很远很远。而作者则走进茶花树,“轻轻地,景仰地,紧抱茶花树。那当下,放如触电,茶花树把数百年的心情传到我的身上……”“茶花树无言,却告诉我生命的无常,……茶花树无语,却告诉我每一次的风雨,只要通过考验就会更壮大”。“拥抱心灵的大树,因为它经历了生命的暗淡或辉煌,岁岁年年,使我超越了一朝一夕的迷思”。

    我,能否“超越一朝一夕的迷思”?让我在生命的脆弱中变得坚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美好。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作者将生命比喻为一棵大树

  • 2、 云端的遐想 ——读《在云上》有感
    云端的遐想 ——读《在云上》有感 八(13)班 苏筱怡 读后感 我的心,常随风,无有知处。 心无挂碍,远离执着,在契机失去时空的那一点。永远就永远都在。 永远在风中,风无过去,也无未来,永远在云里,云过去自由,未来也自由,永远在心情。 佛禅哲学叶十足评价清玄之文,世俗,现实,故土,亲人,以禅的智慧之心去观照一切心灵的睿智之音,体认慧能和智能之趣。 总也不老是清玄常言之谈,在《总也不老》中,许多东西不老,但人却会老,《永以为好》中,花,我们的一生羁绊,在生命的迟暮与最初,亦如八指头陀爱梅花。历史的古风从我耳畔吹过。《郑风》中《女曰鸡鸣》是文化与美好,是细致与文明,不在时代,而是在心。又如《诗经柏舟》所言坚持美的,对的,平正的人生态度。清玄笔下所写石头禅师说:“眼色耳音声,鼻香舌成酢,然于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我对清玄的《在云上》有丝眷恋。他说,十多年来,他整个写作过程就是把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培养得更敏锐而已。 《瑜珈之龙》,清玄曾醉心瑜珈,把瑜珈说成龙,四者兼备,才能生活自在。但在我的生活里,总是为了满足一件事而舍弃另一种渺小的一个小部分。练瑜珈,不仅为了健美,更是结合身心,让身体有足够条件来接受灵性。就如长者告诉晚辈要清心去做一件事,心无杂念,事情才能做得好。我在每读一本书时,发现一个规律读书不仅要全面,还要细致,悄然无息中,走进作者的心理。每个形式都要完整,才能达到飞天入海。 不要只爱青翠的树枝,树枝是会断落的,要爱整棵树,这样就会爱树枝,甚至飘落的叶,凋零的花。 不仅如此,在爱青翠的树枝的过程中,也许会碰到许多执念似的洞,何谓洞,是漩涡的形成。 清玄写的念之漩涡就如人的想法、执念。他说,朋友想抓一条百步蛇不让它咬人,而被咬,本无药可医,竟活命。抓蛇只是他的念头像一个漩涡。以善形成漩涡,是醒觉了我们的心。一个念头是执著,但我们往往想达到这个目的,像漩涡,一圈圈沦陷于此。亦如我栽种了一盆花草,一个月没照看,叶子黄了,萎缩了,土壤中连小蚂蚁也看不见,没有昆虫的关照,干躁的颗颗从黑土变黄土。风沙沙吹过,叶子与叶子摩挲着,却将叶子摧残了。我不时对此有丝许愧疚,渐渐转为内心的魔障,想让它像原来一样是我内心的渴望。查阅书籍,看草木料理师,想尽一切办法,在这段时间,把心血全都注入于此。从叶的枯黄到遍布星星点点的绿色也使我欣
  • 3、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戴欣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初读之后,感觉是各种观点在脑海里交织,最大的感受还是生活是要经历的,然后才是感悟。 这本书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看了这本书之后,觉得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很必要的,但除了知识的累积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思维方式的培养。不同的时期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是两年前的我读这本书,肯定会觉得熊培云不错,观点很新颖、独到,文化素养高,是本好书。但现在看这本书,更多的不是对其观点的认同或反对,就像那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在不触及法律、道德的层面上,观点是可以千差万别的。正如胡适所说,感谢自己生活在了一个可以容忍的国家,允许多种观点的存在。陈虻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是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时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生活观点的浅薄,读了这本书,感到了一个永远不停止思考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现在的读书,更多的让我感受到的,并不是一定要从书中获取到某种知识,如果一本书,读完之后能够“砰”的一下敲响你心里的某些东西,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学,有很多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知识,但是“思”,就只能靠自己了。现在,越来越觉得思考的重要性了,也许,这是我近期读书最大的感悟了吧!
  • 4、 《云上的日子》影评800字

    《云上的日子》影评 这是安东尼奥尼于1985年中风身体不适后,人们期待已久的电影,也是作者酝酿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人们曾一度担心,安东尼奥尼因疾病的折磨,甚至丧失了与人交流的能力,还能摄制影片吗?但历经十年的准备,在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在与其《一个女人身份的证明》相隔13年后,他终于在其学生、朋友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鼎力相助下,在其妻子恩里卡菲科和多年来合作的好朋友们的关怀支持下,于1995年世界电影诞生百年之际,完成了这部杰作,这是大师战胜疾病显示自己仍有巨大的能量的证明,是其非凡的勇气并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证明。 那么《云端之上》表现的是什么呢?由马尔科维奇饰演的导演(实际上就是安东尼奥尼本人)这一角色,就是将影片的片段串联在一起的人。那么这四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联系这四个故事的纽带就是安东尼奥尼那对女性世界的好奇,对女性的魅力和神秘内心的探索以及对男女之间的那种互相不能沟通的现实所进行的探究:原本很简单的性爱,也演绎成了彼此不能给予、彼此不能接受的尴尬的形态。总之,这部影片延续了大师一向的风格,仍然在表现当代人在生活中的感情捉摸不定、变幻莫测。在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摄影机的运动,镜头的剪辑,场景的组合,布光的应用,这一切不是为了彰显技术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在银幕上展现出人物不可叙述的命运、事物发展不可捉摸的结果,这就是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的魅力所在!说人物命运的不可叙述、事物发展的不可捉摸,是因为这种最终的结果是要在习以为常的视觉中体验和感知到的,在日常一些看似偶然性的事件体现出来的。这是安东尼奥尼感知事物、拍摄和观察电影的方法。制作电影不仅是出于美学的意图,也不是徒劳无益地使用美丽的画面,而是为了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所以,有的影评家认为,在马尔科维奇的串联过程中所使用的话语(由圭拉担当编剧而写出的对白),诸如他在探索生活和艺术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索人和神秘事物,探索上帝显灵等等,不仅显得苍白无力,也与安东尼奥尼的影片风格不符,削弱了安东尼奥尼电影的独创性:因为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着重于表现力,凸显画面的效果,从他的《爱情纪事》到《爱神》的每个段落里,突出的是画面而不是语言。但也有安东尼奥尼的崇拜者,如著名导演贝尔托卢奇则说:对大师的作品我们只有欣赏的权利,没有批判的义务。显然,安东尼奥尼与费里尼等大导演,在意大利是被神化了的导演。所以,
  • 5、 参观游览云上的院子有感

    参观游览云上的院子有感 岭上多白云 云上的院子观后感之一 城里人进山,乡里人进城。 十年之前大城市的人们以为流行。 十年后小城市的人对乡村旅游、民宿旅游、生态旅游也成了新宠。 2019年10月24日下午,我来到仰慕已久的民宿古村落云上的院子进行游览体验。 在这里能让忽忙的脚步慢下来,让浮躁的内心静下来,让忙碌的日子闲下来,让来去匆匆的身影留下来。 在这里有乡愁的记忆,有文化的传承,更有家的味道。 在这里有自然的山风,有头上飘过的白云,有原生态的植被,有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之美,有深山古村老屋石碾原始之美。 在这里。 通过游览体验,看到的一些现象,感受到这里可能是,自古以来一处静心品茗休闲养生的净土;也可能是万里茶道的一个驿站。 在金陵坡村的不远的村叫茶棚,还有附近一个村叫茶棚掌。在2013年修武一位苏老师在茶棚掌村发现一个石碑,记载着茶有关的内容,现存放在圆融寺旁边七贤茶道馆内。 离云台山仅有几里地山西境内的青莲寺有一块石碑,记载着煮茶的经过。一位热爱茶文化的赵先生进行了碑文拓片,文涛艺术馆的刘女士又进行了装裱,并送我一幅留存。 这些村名、地名、碑刻使我联想到《中国名茶志》记载:唐朝时期怀州是一个贡茶基地,这些地方可能有遗存的痕迹。再者可能与万里茶道有关联。 这些联想,是否与唐朝贡茶基地和万里茶道有关联,需进一步考证。 希冀热爱茶文化的有智之士探幽求实,寻根求源,挖掘历史,使怀州贡茶跃然史册。 白云流霞,美不胜收 云上的院子观后感之二 去年看到焦作日报记者到精品民宿旅游的标杆云上的院子采访报道,我很想去游览体检一下,由于诸多原因未能成行。2019年10月24日下午,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二点半从市里出发,驱车顺着圆融寺东北方向行驶,在大东村东边进入金云路(金陵坡到云台山的盘山公路)行驶,三点一刻到达云上的院子。 盘山路绕来拐去已辨别不清方向,后来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院子是坐南向北。 云上的院子是在金陵坡村废弃的院落上建立起来的。 院子的门口是砖混结构的月亮门,旁边有块木板上写着云上的院子五个行体字。 院子里右手边是一个停车场,左手边是两垛玉米棒子。沿着人行步道向院子里行走,迎面是为公室,紧靠办公室是一座三间拱式圈门的两层砖混结构建筑,下层中间一间为拱门,上层全部为廠露式可以瞭望。往上走是一个旧式剧场,剧场边有一棵古槐树。再往上走就进入民宿的院子,共有11处院
  • 6、 读《云上的绿叶》有感500字

    云上的绿叶,多么美妙的名字;云上的绿叶,多么梦幻的名字;云上的绿叶,多么有诗意的名字!《云上的绿叶》这本书以诗歌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这个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什么,但在每个故事后都埋藏着一个“宝藏”——一个珍贵的道理。从《别踩了这朵花》中,我明白了每个生命都值得尊敬;从《世界也是我们的》中,我体会到了失明孩子们那渴望光明的心情;从《时光老人的礼物》中,我懂得了时间的珍贵;从《春的消息》中,我看到了春的美丽;从《窗前,一株紫丁香》中,我知道了老师教导我们时的辛苦;从《我们家里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无比温暖的亲情;从《我家楼下的小家伙》中,我知道了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妈妈的爱》中,我明白了母爱是最无私的,最神圣的,最伟大的……

    这些故事都那么美,都那么深刻,但其中我最喜爱的是那篇名叫《金色的海螺》的文章。它描述了一个无父无母,没有远亲,没有朋友的少年在海边救了一条红色金鱼。其实这条金鱼是海里的仙女,为了报答少年且与他相爱而来到他身边,却受到了海神娘娘的反对,少年克服了重重障碍,终于感动了海神娘娘。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诚的爱能改变一切,能把所有的“不可能”化为乌有!

    岁月如歌,青春如歌,童年如歌!让这些优美的诗歌,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装点着我们的童年吧!

  • 7、 《我在美国上中学》读后感

    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美国教育

    读完巩昂的《我在美国上中学》高中卷一书,感觉非常好。从学生时代那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很想知道别人是如何学习,其他国家的学生是怎样的学习状态,为什么有些学生学习的那么辛苦,但是学习成绩却很一般,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在一些方面却发展得非常成功。这本书的作者巩昂,就深刻形象的告诉了我他的学习生活。作者2岁就随父母移居美国,他在那里成长,在那里接受了中学教育,他的文字带我们走进一个美国中学生的生活。他以亲身经历生动展现了充满时代气息的美国素质教育实例,叙述了美国中学生在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培育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

    这本书从细节和过程上让我们了解了美国学生是怎样学习的,不仅适合中学生读,对我们教师来讲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现在国内正在推行新的课程改革,课改的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许多教师还是不太理解,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对于如何设计一堂探究性的课,在执行上更是五花八门,巩昂的书中提供了许多实例。

    美国的探究式教学表面看来有点凌乱,没有我们国家那种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但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掌握的知识远远大于我们传统的那种教与授的学习方式。通过培养兴趣,在自己的兴趣驱使下收集资料、探索比较,他们获得的知识显而易见更加牢固,而且个性也更加张扬。当你看到他们初中一年级的作业时,你一定会感叹,这个在中国大学里的美术作业,竟然让这么小的学生去完成。真是难以理解。

    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可以充分感受美国中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下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过程。书中大量的素质教育过程描述对于开拓学习视野、培育自己交流合作与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应对综合素质考试都大有启发。

    我们作为同时代的老师,通过这本书中大量介绍的问题互动合作性教学案例,可启发教改思路,丰富我们自己的课堂组织形式,对于探索新标要求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方向的高分高能学生也有借鉴作用。

  • 8、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读后感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读后感

    莫泊桑的小说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当我们在为其笔下那个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社会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会自然地联想到自身。 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与19世纪的法国社会当然相差甚远,但是,从莫泊桑笔下那些假仁假意的伪君子身上,以及那个毫无人情味、充满资产阶级等级观念的社会中,更让我们感觉人与人之间真诚地相待是多么的可贵!充满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氛围的社会是多么温暖!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没有生活在莫泊桑笔下那种只有利益与等级观念,人心却相隔万里的可悲社会中。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好好珍惜,与人相处都戴着假面具,为人处事都盘算着是否有利可图,那么包围在我们身边的浓情也将变淡,到最后我们也将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里。 如果你种下虚情假意的种子,也只可能得到薄情寡义的果实。毕竟,以诚待人是相互的。真心地耕耘也将收获到真心。我相信真诚地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才会是最快乐的,而你身处的那个小小社会也会是最温暖的。 每个人所在的小社会组成一个大社会。莫泊桑大师鞭挞了资产阶级等级观念以及冰冷的人际关系,不正呼吁了一个充满浓情的社会吗?只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创建一个温暖的小社会,那么必将连成一个光明、美好的浓情世界。

    戴着假面具,以金钱利益为主的人际关系是令人感到可怕甚至令人窒息的,我们需要用诚心消除隔膜,用诚意去对待朋友,这样的社会环境才能令人想到温暖,象一个大家庭。

  • 9、 我的家在高原上读后感

    我的家在高原上读后感(一)

    在看席慕蓉的《我的家在高原上》,一时间感慨颇多。席的文字2020是淡淡的,没有任何的奢华,看得出这样的文字2020完全来自于内心深处,这样的散文只有在夜色这样沉静时才能读通,这是心灵的相同。完全不同于余秋雨或是安意如的卖弄文采,所以这样的文字2020是真诚的。

    席是内蒙古人,却从小都没有见过那片草原,成年后的她回于那片土地,内心的激动不是文字2020所能表现的,犹如我站在三叠泉前的忘乎所以,犹如一年前我渴望去泸沽湖追寻梦中的感觉。血源这种东西是难以用岁月阻断的。都德说只要一个国家的语言不丢,这个国家便存在,还有人说只要这个国家的文化不丢失,这个国家便存在。以前认为很对,现在想来恐怕犹有嫌多啊。一个民族不论它的外在形式如何改变,血脉是永远不会变得,那是属于生命与灵魂的,一旦归于那片土地,所有的一切便回来了,甚至无需语言,如婴儿天生便懂母亲的话语一般。真的,那是血液里代代相传的民族自豪感。蒙古人很幸福,有那片草原可以遥想;满人们也有东北的黑土地可以畅游;其实对于中国的很多民族来说都有他们的最初的栖息地可以为家,那么身为汉人的我们呢?到底该以何处为家?神州大地吗?还是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我们说到底只是平凡的人,很难有这样的胸襟以天下为家,那么我们灵魂最后将归于何处?现代化的进程让我们将搬家习以为常,鄙弃封建的思想让我们丢失了故土的情怀,也许户口本上的祖籍所在地已经难觅熟识的亲友,也许我们压根没有在那居住过,但当我们真的回到那片土地时,我们会以普通旅游者的姿态扫视那片土地吗?像东坡那样到哪爱哪固然好,但落叶终究是要归根的。

    席说在那遥远的草原已经开始了半牧半耕,并且是耕地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是,这是两个民族间的同化,为的是生存,真的很痛心当草原也变成了耕地,牧民不再是牧民。于是蒙古人关于家乡的回忆又回归于梦里,再也不存于现实。社会真的要把我们变成无家可归的人吗?天下大同固然是好,但人活着该有自己的信仰,这一点我很是欣赏西域的藏民们,真的很怕西部的开发让这种信仰丢失。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悠扬的歌声飘荡于心际,不知怎的,这是我读完了席慕容的散文摄影合集《我的家在高原上》后的第一反应。

    显而易见,慕容是渴望成为那样一个女子的穿着鲜红的裙子,从山坡上唱着歌走下来,白色的羊群随着她温顺地走过草原,在草原的尽头,是那样一层又一层的紫色山脉用她自己

  • 10、 《别输在表达上》读后感3000字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曾说过:世间有一种能力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令人喜悦的讲话能力。会讲话的人不仅把家庭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事业上也做得顺风顺水,因为他们能够很好的平衡人际关系,懂得如何去表达。

    都说,这世界上最难的工作,就是和人的沟通。当我们掌握了这其中的诀窍,就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还能够实现共赢。

    01、第一章有礼貌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

    做人最基础的本质就是,有礼貌。应该懂得含蓄,谦虚,客气,懂得说话的分寸,懂得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遇事情应该临危不乱,有礼貌的人,才最受人欢迎。

    含蓄说话,是一种留有余地的做法,有利于改善彼此的关系。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就是以一种含蓄的说法,他当然不会将自己忙碌一辈子,打下的基业,拱手让人,他的潜台词是,你不能这样做,你这样做了就是忘恩负义,必然遭世人唾骂。

    02、第二章委婉的提意见,不粗鲁的说话艺术

    你是去做事情的,不是去争论长短是非的。成大事者,不会在乎虚名,所以不会跟人争辩,以获得口头上的胜利。要学会适当地表现自己,而不是过度。

    沟通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让双方的想法放在一起能够流动起来。当对方对一件事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我们首先不能做的就是反驳,脑子里二话不说就持批判意见,这是大多数人会干的事。

    朱先生是个很有经验的汽车销售员,他能说会道,每次都在辩论中胜出,可就是这样,他连一台车都没有卖出去。究其原因,朱先生特别喜欢反驳别人说话,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能跟别人发生争执。他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别人,而不是和别人争吵。即使争赢了,客户也跑了,但是业绩为零。

    有些人喜欢抬杠,一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要加以反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即使他真的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

    说白了,这种人是在说话方面缺乏风度。无论什么关系,要想维持下去,前提与基础是相互尊重。有位人际关系专家说: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和谐,往往只需一份真诚和一句赞美。如果你能够给予别人适当的赞美,便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03、第三章和气讲道理,不生气的说话艺术

    《论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人、对事都要有耐心,遇到事情,暂时的冷静退让,或许还能发展长远利益。

    越王勾践,在吴国

  • 2019-11-02

  • 2019-11-06

  • 2019-10-12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24

  • 2021-09-08

  • 2022-04-08

  • 2022-04-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03-04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0

  • 2021-08-11

  • 2019-09-20

  • 2023-06-05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10-11

在云上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在云上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在云上读后感、2024在云上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