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 > 地图 > 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2024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
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相关栏目
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热门栏目
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推荐
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

(共 5395 篇)

  • 1、 有关《一九八四》读后感(840字)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有关《一九八四》读后感(84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一】

    “让我们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遇。”奥伯里恩很早就对温斯顿说过这句话,最后这句话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成了真。

    一直以来,温斯顿都在这个压抑的世界里活得小心翼翼,但命运早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决定,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结果。关于茱莉亚和奥伯里恩,温斯顿一开始就猜错了,他被茱莉亚精湛的演技所骗,以为她是敌人,却没看到她的真实;而他对奥伯里恩莫名的好感促使他因信任自投罗网。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折磨让温斯顿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蛮横地摧毁了所有的思想。当他再次遇见茱莉亚时,两人因互相背叛而产生的强烈的自罪感让我唏嘘不已,一切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为了控制思想,恣意篡改历史、消灭字词,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谎言?

    “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这是整本书中反复出现的口号,听起来很矛盾,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现实中。

    对外有了共同的敌人,内部就能团结,忽略掉那些内部矛盾,让统治更稳固。想要自由就必须遵守既定的规则。越是无知越容易被控制而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迫切地想读第二遍,因为越到后面越发觉前面有许多没有注意到的铺垫和伏笔,有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并没有那么普通。我始终记得那双老人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整个故事的结局。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二】

    这一卡夫卡式的诗让我从对立的方向想起另一部小说,它也是个关于被捕和审判的故事: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一本几十年中作为反专制主义专业人员的长期参考书。在这部想作为一个想象中的专制社会的可怕画像的小说中,没有窗;那里,人们看不见少女和她的盛满水的水罐;这部小说严密地向诗关闭;小说?一部伪装成小说的政治思想;毫无疑问是清醒的、正确的,但是被它的小说的伪装所歪曲,这个伪装使得它不准确,只近乎大概。如果说小说的形式模糊了奥威尔的思想,反之,这个思想是否给了小说一些东西呢?它是否照亮了社会学与政治学都无法进入的神秘之地?没有:境况与人物在其中像一张告示一样平淡。那么它是否至少作为推广

  • 2、 一九八四读后感800字(优选范文)

    在黄昏的小屋里,他和她从缱绻后的睡梦中醒来,窗外夕阳的光芒投射在她的身上,外面有一个洗衣妇人的歌声和尘世中种种车来人往。那样的时刻,那样的爱情,它真实地存在,不容抗拒。他们都知道这样的时光不会长久,但是从此复活的人的情感,他想,谁也不可能改变。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s://m.dhb100.com/

    在那个冬日的小公园里,她对他说:ibetrayedyou.他说,ibetrayedyoutoo.她说:真的有让你害怕到心底的东西,让你想叫另一个人代替你受苦,而且,想的时候,youmeantit。他点头。当她起身离去,她的身影一眨眼淹没在人群中的时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呢?

    什么叫做betray?他一开始就交代了关于她的一切,她也是。可是在受尽折磨之后,他还能面对他的审讯者,说:istilldidn'tbetrayher。——因为他还爱她。他不怕分离,不怕不能互相保护,不怕她会恨他,他唯一害怕的,只是自己不再爱她。

    他不相信有什么力量可以让自己不再爱她,直到这种力量真的出现。

    但是,这一切其实并无关乎爱情。爱情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只是他们无论怎么样改变他,他都总能有这最后的一点坚持——如果用一个比较俗的词,一个信念。甚至在已经不相信自己,不相信道德与人性之后,他还可以相信自己的感情。当头顶上最后这一缕茅草也被揭掉的时候,他终于彻彻底底赤裸在世界的面前,任他们改造,不再是人,只是那具硕大机器上一颗冰冷的螺丝钉。

    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生命中曾经有过两段有信念的时光。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曾经相信课本里为我们描述的美好生活和光辉未来,直到那一个夜晚,姐姐和姐夫翻开那本书,告诉我一些被掩饰在歌舞升平之中的,活生生血淋淋的事实。面前粉饰得雪白的墙壁一点点剥落碎裂,再不能遮蔽风雨,我无助地流落在这个世界之中,眼前只是一片一片的血光。

    很久很久以后,我又一次,渐渐地开始相信什么,然而又总伴随着恐惧,怕这样的相信把自己暴露在同一个容易受伤的位置。最初的信念,是被旁人在我还没有能力抗拒的时候塞进我的脑中,丢掉的时候固然迷茫,却有理由原谅自己。而现在,是我自己可以睁开眼睛看,可以伸出手去抵挡的时候,自己仍然一点点建立起来这样的信念。如果有一天,连它也轰然倒塌,我的呼吸和存在,还会有什么意义么?

    helovedbigbrot

  • 3、 读《一九八四》有感
    自由,也许是人最朴素的渴望,也许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本能与渴望交织,注定了自由有这一种神秘特质以及复杂的内涵。然而,这不是我所能思考的范畴,我只想知道自由究竟在哪儿,我们拥有自由吗?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已经拥有了思考的自由。 在《一九八四》中,极权主义社会下人们的生活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尤其是外党党员。书中主人公温斯顿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每时每刻被监视,不仅是行为,还有思想。若是他们思想上有一丝"可能发展为叛党分子"的危险,便是犯了"思想罪",便是死。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温斯顿在日记本中写下一些反动的东西,为了知道有人翻过日记本,他特意在日记本的一角留下一粒白灰尘。然而七年来,他的日记本确确实实被监视着,而那粒白灰尘,也仍是在那里——他们连灰尘也不放过!这是多么悲哀——一粒白灰尘,也失去了自由。温斯顿的生活被无孔不入地监视着,连思想都不是自己的,连独立思考都是子虚乌有,何以谈自由? 除了思想上的自由,行为上的自由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言论自由,我们真的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吗?法律规定我们有这样o的权利,但是我们自己呢?多少人因为怕事而选择沉默,放弃了自我表达的自由。而网络上常见的404,更是我们直抒胸臆的最大顾虑。因为害怕,因为不敢,连二加二等于四这样简单的真理都不敢说了,连最朴素的事实都只能憋在心里了。可能有人会说,该沉默时沉默,这是明哲保身的智慧呀!但我却说,该不该沉默,源于自己的内心,而不该沉默时沉默,便是自欺欺人的愚蠢,便是放弃自由的无能和软弱。这是我们的不幸,也是时代的悲哀。 然而,自由的内涵远比以上所说的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自由、自由女神的自由、《自由宣言》上的自由,都寄寓着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一粒白灰尘的自由、少女在丛林中起舞的自由、花儿在阳光下摇曳的自由、柳树在晓风残月中将舒未舒的自由……这都是微小而富有活力的自由,是最有希望的自由。 "如果有希望,那一定在群众身上。"《一九八四》里有这样一句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群众的思想仍未被控制,即使他们根本没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自由的。同理推出,自由所在的地方,便是希望。有自由便有希望。我们是自由的一代人,也是最有希望的一代人,我们从小便有玩耍的自由、学习的自由、开怀大笑的自由、哭泣的自由……我们几乎是随心所欲、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为什么越长大越不自由?是因为我们长大以后,对自由的顾虑就
  • 4、 一九八四读后感900字

    《一九八四》一书由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是一本长篇正直小说,这本书制造了一个恐怖世界,当独裁者为了追寻最终权利,不顾人性,讲人性彻底扼杀,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恐怖。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九八四读后感900字。

    整个书我感觉分为三大部分吧,以下有剧透,非战斗人员请速速远离!!!男主生活在被并不存在的强大boss驱使的世界中,在生活中,处处有电幕,监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大概是你打个喷嚏说个梦话他都知道(关于梦话,有个大兄dei说了反boss的梦话,然后就被ko了,小说最后一部分有写)。在这种被视jian的生活下,每天都重复做着无聊的机械的工作,哦对了,那个他们在打仗,我忘说了。然后,活着活着,男主就觉得没意思了,他就想:我为啥要听你的,一个我见都没见过的boss,让我们每天干着这么无聊的活,还要我无条件认为()他说啥都是对的,不行,我要造反!于是,他行为上虽然还机械的干着工作,心理已经开始反动了!

    第二部分:由于他有个无条件支持大boss的妻子(大概就是像chuan xiao一想被洗脑了)于是,他觉得好没意思啊,然后发现一个也在反boss的女孩,于是他俩就在一起了。(虽然很毁三观,但是坏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哼)然后他们为了躲避电幕,开始想各种辙约会。此处省略一万八千个字...然后不巧的一次,被抓包了,发现卧槽就连自以为最安全的地方也有电幕监视!原来,自己和她约会的这段时间,全部全部都在大boss组织的监视下!

    第三部分:被抓以后,大boss组织对他进行惨无人寰的严刑拷打。大概就是问:你意识到自己错误了吗?没意识到?好吧,电击。意识到了吗?还没有,好吧,电他脊髓。还没意识到,好吧,给我打,留个半管血就行了!终于,他受不了了,开始承认自己的思想罪,开始把自己没有犯下的罪过都承认了。好吧,接下来就是改造了。改造分三步:学习,理解,接受。先告诉你,大boss不管说什么都是对的,他说一加一等于三就等于三,你说等于二,那就把你折磨到承认为止。那么当你耐力够好,前面的痛都没什么,那么好的,最最终极的审讯来了。组织开始要击碎你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了,你最怕什么,好吧,据我观察是老鼠,那么,拿一箱大老鼠来吃你的脑袋吧。

    就在这个关头,他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才能让这个折磨结束?说大boss好厉害?不是。说我一生都要跟随大boss?不是。表明自己的衷心?不是。他终于把那句话说出了口。那就是:(

  • 5、 《一九八四》读后感400字

    《一九八四》读后感400字:

    整本书十分压抑,令人深陷其中。我们不过是陷入泥泞却不自知的蚂蚁,我们以为的泥泞,其实是深渊。历史是无数巨大的齿轮,真相与谎言夹杂着传动,转啊转,转啊转......

    我们,是像《一九八四》里的群众一样,只对细枝末节感到不满,还是会跳出重围,审视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问题。

    我们比较能接受残酷的真相,还是比较能接受精美的谎言?是先看到后相信,还是先相信后看到?我们比较想要这样子生活,还是那样子生活?我们所追求的仅仅是快乐吗,还是真相?自由?

    很多人说《一九八四》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恐怖小说,绝望、无助、悲凉。我觉得《一九八四》更像是一瓢冷水,泼得我们清醒。我们想要脱口而出---“这个时代好过那个时代”,却有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妥。

    真相易碎。避开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不谈。我们会发现,逛过了别人所处的世界,会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到了那个世界人们的空洞和了无生趣,想要让自己活得真实一些,丰富一些。如此便好。作者:文婷学长

  • 6、 《一九八四》读后感(精选范文)

    乔治奥威尔所作的《一九八四》是一本已经被研究得透烂的书,但不管其他人将其剖析得如何不留余地,我依然想写写自己对本书的一些感受。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九八四》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本书极力刻画了一个极致共产主义下乌托邦社会的黑暗与压迫,体现的是一个极权胜利的社会,这与奥威尔的另一本著名小说《动物农场》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处暂且不表。

    在我看来,《一九八四》描绘的是一个自由与压迫冲突的世界,文中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的工作是为政府篡改历史,因为工作的原因,使其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以及社会领袖“老大哥”(bigbrother)产生了怀疑。后来他为了突破束缚以及向往自由等原因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了感情(故事背景不允许人们自然相恋),而成为了思想犯。然后便到了本书的高潮部分:温斯顿在“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改变了最初“错误”的怀疑,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一九八四》中有一句名言:“战争即和平,奴役即自由,无知即力量。”其中奴役即自由这句话可谓在文中体现的淋漓精致。我们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道理。温水里的青蛙往往无意于自救,因为它们一点一点地习以为常,潜移默化。书中活在大洋国里的人们也一样,受环境的逐渐影响,而习以为常。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有人似乎隐隐记得,以前的食物比现在丰厚,上一次大洋国的敌人好像是东亚国......”但也仅仅是记得罢了,真理部出色的工作可以完美的抹杀任何痕迹。敢问世间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大概就是人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但,书中的人不这么觉得,他们已经习惯靠真理报所公布的信息去判断事物。这与我国现在的现状也有一定类似,大部分群众容易被媒体的口风控制,而失去自己的自我见解,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在此也呼吁一下网民群众不要太容易被媒体或他人的观点所感染,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保留。

    如果你的行为方式,逻辑思维都已经被奴役,真心的将虚伪当做了现实,在逻辑体系中把2+2=5(文中剧情)当做了驳无可驳的真理,那自然不必秘密地伪装着生活,大可随时随地说出自己真实感受。这是自由么。当然是自由——“奴役式”的自由。

    《一九八四》可以说是成功的预言了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文化大革命,相信国人阅读此书时都不免会产生共鸣。知识分子或收敛锋芒苟且于世,或不堪折辱悬梁自尽。他们格格不入于世的思想体系如针毡,他们独具的风骨和那个时代脱节了。

    那么在这一个充满

  • 7、 一九八四读后感1000字

    《一九八四》是一部由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著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是一本正直寓言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假想的人权被扼杀,自由被剥夺的令人感到窒息的世界,网友看完这本书有怎样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听说,《一九八四》这本书多年来,曾在多个国家被禁,这是一本关于正直寓言的小说。

    大洋国,是一个集权社会下的国家。

    这个国家里面的人民,每天都要在被监视下生活,每个家庭里面、路上、公共场所,都有无数个个监视器,你不能关掉它,不管上厕所还是睡觉,你的所有行为和语言都在监控之下。

    不仅是行为,你的思想也会受到监控,这个国家的教育鼓励孩子举报自己的父母,只要他们的思想出现一点不忠与党的行为,那么过几天就会被无声的消失掉,连你曾经的存在都不知道。

    所以有你之前身份信息都会被抹去。

    这个国家一共有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核心党员,以正直领袖老大哥为主,第二阶层是外围党员,可比做是中产阶级,第三阶层是无产阶级,也就是普通民众。

    核心党员负责各种社会制度的制定,他们是整个国家的领导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他阶层所无法达到的特权,和丰富奢侈的物质生活。

    外围党员则负责一些制度的执行,整个大洋国一共有四个部门,分别是真理部、富裕部、友爱部和战争部。

    这些部门特别有意思。

    真理部,主要负责文化和教育,虽然说是负责文化宣传,其实他们实际做的事情就每天撰改历史和造谣。比如老大哥曾经发表了一篇演说,但过几天发现错误后,或者里面的某个目标没完成,就得把全部书籍收回,写过再重新发表。

    有时候普通民众还在饿肚子,真理部却说,今年的gdp超额完成了几倍,大家过着幸福的生活,老大哥受到了更加的爱戴。

    他们也会说,一些重要的发明是大洋国发明出来的,比如飞机、火车等等,总之他们能撰改一切历史。

    这让想起了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说,历史总是错误的,因为每一个朝代都有当权的时候,那么他们在当权的时候,必然会去修改一些对于当下统治阶级不利的一面,呈现出来的都是好的一面。

    就像这本书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一样控制过去就能控制未来,控制现在就能过去。

    其他三个部门,分别富裕部负责经济、友爱部负责刑法、战争部负责军事。

    每个部门在集权社会主义下都显得很荒谬,然而这荒谬里面却以各种形式在曾经,现在,在我们国家,在其他国家的现实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

    比如前苏联下的斯大林模式,法西斯主义,及我们国家曾经出现的文革都多少有些影子

  • 8、 《生于天空》读后感

    《生于天空》读后感

    《生于天空》是日本著名的儿童作家椋鸠十写的关于两只幼雕成长的故事。两只幼雕还在嗷嗷待哺时便失去了父母亲,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从食腐肉、残渣、蚯蚓等山雀般的日子一直到捕食黄颌蛇、野兔等天空强者的生活。两只幼雕在同猎物的机智斗争中不断得到成长,并且终于开拓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在一次和猎人源次较量中,其中的一只雄雕被源次打伤,被关在鸡棚圈养。雄雕在圈养的过程中和源次、狗、猫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次偶然的机会,两只雕重逢了,两个分别已久的伙伴快乐的飞向远方,开始了新的征程!

    细细品味这本书后,两只幼雕的成长经历深深地感动了我。首先,这两只雕从小失去父母,甚至还没学会捕食的本领,便不得不独立地生活。独自对付敌人,独自捕食,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乌塔是个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从小就很独立,她用三年时间为游览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做好了准备。旅游前她设计好了路线,她依靠自己周末在餐馆打工挣够了旅费。最终她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欧洲之行,欣赏到了各国的美丽风景,增长了见识。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放假了,天天只知道玩,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洗碗等都不会做,只会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自己的父母去独立生活。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

    其次,两只雕的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的精神感动了我。他们最初没有坚硬的翅膀,只能吃些食物残渣和捕食地上的蚯蚓,还要对付凶狠的黄颌蛇。它们在捕食狡猾的大野兔时,想尽各种办法,虽然最终还是没有捕食成功,但是他们增长了捕食的智慧和技能。接着他们又遇到更狡猾的老狐狸,还被老狐狸咬伤。就这样,两只幼雕屡败屡战,捕食本领不断增强,最终拥有了自己的捕食领地。正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想想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做些稍微有些难的数学题就唉声叹气,甚至想着放弃。爱迪生做实验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发明了电灯,造福了人类。失败乃成功之母,每克服一个小小的困难就是离成功近了一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才可以获得成功!

    最后,正如书名一样,《生于天空》。雕是属于天空的,只有在天空,他才可以成为一名自由翱翔的勇士。在雄雕被猎人源次圈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雄雕天天吃着猎人提供的野猪肉。和猫儿、狗儿嬉戏着,过着舒适的日子,几乎让他乐不思蜀。突然有一天,他看见昔日的同伴雌雕,刹

  • 9、 生于天空读后感

    生于天空读后感(一)

    《生于天空》这本书是一本以小小说形式的一篇篇文章形成这本书的。

    《生于天空》这本书开始讲了两只雕在还没有学会如何捕食的情况下便失去了父母。出于生存的渴望,他们两个勇敢地从温暖的巢里飞了出来。说是飞,不如说是试飞,因为他们两个还从来没有飞过,只是学着以前爸爸妈妈的样子胡乱扇动着自己的翅膀,结果掉在了一块大岩石上。对这两只雏雕来说,最困难的还在后面,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教他们如何捕食、如何辨析森林中的险恶就死去了,一切都需要靠他们一点一滴地摸索和经验积累。好在他们非常坚强,在还没有学会捕食大型猎物的情况下,靠捕食一只只毫不起眼的蚯蚓为生;在凶猛的黄颌蛇面前,他们学会了战斗;在危机四伏的森林里,他们学会了机智;在成年雕的教训下,他们学会了规则就这样,他们慢慢强大,逐渐翱翔于蔚蓝的天空中。

    又有一次,雄雕不幸被猎人源次捕获,源次出于对它的喜爱,想方设法去接近它,喂养它,最后雄雕被猎人的真情所感动,成了源次好朋友。后来,雌雕偶然发现了身在鸡棚里的雄雕,便大声呼唤它。此时,雄雕的野性被雌雕的呼唤所唤醒,在雌雕的配合下,终于再次飞向了天空,但是他对猎人以及猎人家的狗、猫两个伙伴也成为了非常要好的好朋友。一日,猎人家的狗眼看被雌雕捕获,为了营救往日的朋友,雄雕不顾一切冲过去攻打雌雕,但是雌雕依然没有停止对狗的攻击。为了保证狗的安全,雄雕叼起狗准备还给猎人,没想到猎人误解了他的做法,扣动扳机朝雄雕射了过去。虽然自己被射中,雄雕依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使劲儿地盯着山谷的另一边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会认为亲情比什么都要重要。

    生于天空读后感(二)

    《生于天空》这部小说写了两只雏雕的成长历程和人与雕发生的故事,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它们的父母还没教它们如何捕食就死了。它们很坚强,靠捕食一只蚯蚓为生,在凶猛的黄颌蛇面前,它们学会了战斗。它们慢慢强大,翱翔于天空中。两只雕出生在远离山村的悬崖上,它们经过了种种失败,最终有了自己的领地。它们的领地是一个村庄,这里有猎人。在一次捕猎中,雄雕被猎人源次抓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它们重逢了,雄雕离开了源次的家,与同伴开始了新的征途。雕的心中正因为有一种毫不屈服的信念,它们才能活下来。那些失败的教训,让年轻的雕有了力量。这证明了一条生存法则:强者才能生存下来,领地是强者的。雕是空中骄子,它们生存在天上,无

  • 10、 《一九八四》读书笔记

    花了将近一周时间我终于把《一九八四》这部政治小说看完了,其实真正说起来5月份忙着赶论文的时候我就开始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但是你也知道,有时候小心阅读一本政治小说真是一件挺折磨人的事儿,特别是当你面前还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显然这样的诱惑比听起来比较枯燥和无聊的政治小说内容有趣的多。 其实挺佩服作者的,因为他用想象力为我们献上了一场令人可怖的思想盛宴。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世界,这里到处充斥着思想警察电屏真理部仁爱部老大哥党的思想无论是谁都生活在一个时时处处被人监视的处境中,这里没有秘密,没有和平,没有自由,没有亲情,没有家庭,这里只有老大哥,只有电屏,只有绝对的服从,只有不断变坏的物质条件,永不停止的战争和每分每秒都在被修改着的历史。作者再三强调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最终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打着和平、自由、力量的旗号,然后把战争、奴役和无知带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党这个世界的统治者用老大哥作为形象代言人,由内党党员进行指挥和控制,由外党党员卖命地运作着整个国家的各个机器,然后对所有人进行最为恐怖和彻底的思想控制和行动的限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依然随着党的情绪而起伏,在党的指挥棒下被动地挣扎,就像演绎了一场安静、绝望、令人窒息的皮影戏,幕前幕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演员,那个世界的群众甚至是外党党员们都机械、麻木地过着自己那越来越糟糕的生活,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党吸取了前辈们的教训,总结了各时代统治者统治失败的教训,因而党通过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想要永久地、牢固地维护其统治。 《一九八四》以男主人公对现状的怀疑,在思想上出现怀疑开始,以党的思想和信念完全取代主角原有记忆,即以党的全面控制胜利结束,这一路我们的主人公走得小心翼翼,走得形单影只,走得艰辛异常,走得胆战心惊,虽然中途出现了短暂的希望和愉悦,但最终,这位有着异端思想的人儿还是被无处不在的思想警察抓了个现行,在仁爱部,男主人公被拷打得体无完肤,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是让异端者死亡并不是统治者的最终目的,他们先用身体折磨,接着进行精神漂白的方式对着众多思想出轨者进行最为残酷的洗脑,一个人即使再意志坚定,即使再心怀希望,在这里,在这个人人谈而色变的仁爱部101室里,变得不再是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现有世界有所怀疑的那个人,因为那个自己已经死去,而活着的,是符合党要求的合格的公民,他们不再有自己的思想,不再有对于前尘

  • 2021-11-19

  • 2019-09-20

  • 2022-01-20

  • 2019-11-06

  • 2019-09-19

  • 2019-11-02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0-29

  • 2022-02-0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7-16

  • 2019-10-09

  • 2019-10-28

  • 2022-01-1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2-12-3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3

  • 2022-10-26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2-12-07

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2024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