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 > 地图 > 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2024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
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相关栏目
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热门栏目
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推荐
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

(共 6783 篇)

  • 1、 实用精选:《平凡的世界》观后感合集8篇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实用精选:《平凡的世界》观后感合集8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1】

    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看完了。因为曾经看过路遥的小说,又依稀记得一些情节,觉得这部电视剧拍得很成功,一方面忠实于原著,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一些对白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另一方面又做了许多改编,甚至把几个人的故事精炼到一个角色中,所以这部长篇巨著看起来不会让人觉得冗长拖沓。

    故事讲的是七、八十年代的事,虽然同我的生活轨迹不完全重合,但许多场景还是亲身经历过的,比如说当时我也是在一个小县城的县中读高中,很多同学也是象少平一样是从农村的初中选拔上来的。他们中间有我的几个好朋友,暑假期间偶尔也骑自行车去他们家玩,而且夜宿在那里,所以对农村生活还是有一些体会的,再加上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上大学从小县城走向大城市,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的还很成功,更让我体会到少平们那时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们那里那时候经济比较发达,即使在农村,吃饭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根本体会不到少平面对苦难时的那种感情,以及把苦难当作一种幸福时的心情。

    电视剧中对孙少安的刻画比小说更加鲜活生动,他勤劳、精明、敢想敢干,但一切都围绕着尽责任,那怕因此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作为长子,小时候为了家、为了弟妹的读书而退学,成家后为了家里的担子不愿分家,但当砖窑出问题时,却为独揽债务而提出分家;作为生产队长,为让村民生活得好一点,私分猪饲料地而受到批判;作为青梅竹马的恋人,为了润叶的幸福而放弃了她。他坚信黄河水总有清的一天,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拼博,几经坎坷终于成了真正的冒尖户。

    我更喜欢剧中的孙少平,正如田晓霞说的,在他身上有股特殊的气质。虽然他和孙少安一样,挣扎在贫困线上,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但他毕竟读过书,有思想,一心想坐火车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有两点值得人钦佩:其一是不愿让人支配自己的命运,所以高中毕业后不愿意当小队会计,也不愿在少安的砖窑里跟着哥哥一起干,而是去外地辛苦地揽工;其二是相信劳动会改变一切,刚到大牙湾矿区,

  • 2、 值得分享: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合集6篇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一)

    书中的,是一个对我来说陌生的世界:茫茫的黄土高错纵横,贫穷的村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是一代代的农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我为现在的生活而感到庆幸,同时又不禁扪心自问: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平凡的世界”?

    我想,对于书中的这些人来说--平凡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化为黄土。书中的人生像演戏一样,是浓缩的。各种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紧凑在一起,在生活中,也是有这样刻骨铭心的经历,我想纵然是强者,也难免会于此——在绝望中痛苦,在痛苦中挣扎。

    也正所谓“人生如戏”,这一路中也难免遇上“九九八十一难”,但不同的人也会有别样的反应--有人会与其坚强的斗争,高呼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也会有人屈服于命运,坚持着知难而退的原则,书中的孙家兄弟便是坚强地面对苦难并与其作斗争,誓必要在这出戏上唱一出慷慨淋漓的战歌。

    孙家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也是我喜欢的角色,尽管家庭贫困,迫使成绩突出的二人都未能完成学业,早早的去承担了家庭的重任,但他们也没有气馁:哥哥办起了砖场,经历了大起大落才让家人过上了富裕的日子,还让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弟弟也经历波折,从农民到教师,再到朝不保夕的揽工汉,又到煤矿成了名矿工,再来又当上了班长。孙家兄弟两个的的确经历了阴晴圆缺,才有了如此的生活,令人唏嘘不已。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有多少执着的平凡人的一生有着这平凡的生活,又有着这样平凡的感情。我们不应该也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境,经历人生的磨砺,做个强大的人吗?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二】

    这本书用了5天的时间看完,其实刚看完的时候感触并没有多大,我似乎没有感受出什么特别的感觉,知道和朋友做分享的时候,我才读懂了我看不到的那部分,读书和阅历有着太大的关系。突然让我想起《活着》那本书。在微博看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有的说的很到位,有的仅仅是停留在表层。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一样的生活在一片充斥着压力也却依旧充满斗志的世界里,我们都要面对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这些所谓的不平凡就是一个一个坎,有的助你一臂之力,有的推你后退。没有谁的一生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曾经听奶奶爷爷讲起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战争,经历过饥荒,经历过贫。我问奶奶“你后悔嫁给爷爷吗?没让你享福?”奶奶说“我们那个年代太正常了,每个人都这样,没啥后悔的,现在条件好了,给我买各种吃的,只是我

  • 3、 《李司法的冬暖夏凉》观后感:平凡岗位非凡人生

    平凡岗位 非凡人生

    ——《李司法的冬暖夏凉》观后感

    官地矿党政办党支部

    2018年10月12日,矿党委组织广大党员观看了电影《李司法的冬暖夏凉》,近200人的大会场,座无虚席,秩序井然。短短1个多小时的时间,让我们再次接受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教育。李司法平凡的岗位,非凡的人生,令人感动、让人敬重、给人力量,激励着我们立足岗位,学先进、争楷模、做贡献。

    电影《李司法的冬暖夏凉》以山西省阳高县司法局龙泉司法所所长李培斌同志生前事迹为蓝本,选取帮教刑满释放人员、调处邻里矛盾纠纷、帮助村民合法维权等典型案例,生动呈现了李培斌同志30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辛勤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故事。

    李培斌同志的事迹,于平凡中见伟大,在坚守中见境界,充分展现了他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爱岗敬业、扎根基层、忘我工作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李司法,就是要学习他三十年如一日,"心系百姓事,胸怀为民情",为百姓调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矛盾纠纷调处中的党性宗旨;学习李司法,就是要学习他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党员本色;学习李司法,就是要学习他始终践行"生命因为崇高而美丽,事业因为担当才精彩"的座右铭,将人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用平凡岗位铸就非凡人生的高尚情操;学习李司法,就是要学习他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不拿群众一分一毫,始终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始终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公仆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全面加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官地矿党委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夯实党建"三基",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模范带头勇作为、人人争做‘六大员’"活动。我们学习李司法的崇高精神,就是要立足岗位,勇做先锋,争当安全生产监督员、改革创新攻坚员、形势任务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遵章守纪示范员、急难险重突击员,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引导全矿职工比奉献、保安全、创效益,为全面打赢安全生产经营攻坚战、打造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矿井贡献力量。

  • 4、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读后感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读后感 郝香玉 仔细阅读了张学民的《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一书,感触颇多。 之前我总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鸿鷎之志,只要尽自己的良心,把岗位职责尽全力去履行即可,可以说是机械式的进行着两点一线的工作。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觉犹如醍醐灌顶,之前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片面的,很多都是需要进行纠正的。庆幸的是我看到了这本书,使得我的观念有了飞跃性的突破。我所从事的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我仍以拥有这份平凡和富有创意的事业而骄傲、而自豪。 生活平平静静,我来到了工作岗位、一切都在预定的轨道上进行着,许多往事如烟般散去,许多记忆像纸张般发黄干枯。但是,始终不敢忘却自己是一个最为平凡的人,却有着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回报国家奉献社会,用平凡打败平庸,用激情成就梦想,当一生走过,可以告诉自己,平凡但有所收获; 一个人可以平凡,因为人生来都是平凡的。但一个人却不能平庸,因为平庸的心灵无异于死亡,活在世上,一如被埋进了墓场!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树立完美的人格,无论对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我既然是一位幼儿教师,我就必须心甘情愿地把一生放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我愿做一个永远平凡的幼儿教师,在幼教岗位上默默耕耘;但我不甘平庸,我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幼教的中流砥柱,成为一块基石,让孩子们踩在这块基石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按照新《纲要》的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更多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爱好、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增强幼儿合作意识,使幼儿在自主探究中求知,在合作研究中求索。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带动年轻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抓住各个环节来组织幼儿独立观察,认真思考,培养幼儿的爱好,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 志当存高远,追求无止境。我们是个平凡的人,但我们在平凡中获取价值,我们没有理由让自己的一生在不断的挥霍中和无边的埋怨中流失,而应最大限度的寻求人生的价值。因为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所以我们虽然平凡但不平庸,我们是通往伟大道路上平凡
  • 5、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 文/糖莲子 读完一本好书,要捂一捂,才能放下。大学时没有读这本书,是最大的不幸,如果早点接触这本书,可能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今幸运的是,缘分,不管多久,都会相遇,对人,对物,都是一样的。 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是的,读完了,有无尽的感慨!对于一本名著,我没有权利去评价他,有的,只有那深深的感动和灵魂的震撼!对生命的敬畏,对劳动的赞美,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诠释。说的是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顽强拼搏摆脱贫困的故事,说的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一些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我们对于浩渺的宇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我们只是普通人,生长在这平凡的世界。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近十年的农村生活让我大开眼界,读书时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建国后文化大革命十年的黑暗时期,改革开放全国各个阶层的在摸索中的前进,每一步都不易。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农民的理解。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者,才应当是最受人尊敬的人!还有矿工英雄们,他们在黑暗和恐惧中挣扎,生命刹那便是永恒。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来说是由普通人的血液乃至生命所创造的,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 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就是我们的男主人公孙少平就教会给我们的劳动的意义!我欣赏他对苦难的独特的理解,他享受苦难带给他的崇高感。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一些人,想竭力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他就是那种恰恰因为苦,而留恋受过苦的地方。生活对于他的所有磨练,他所有的经历,对他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 每次田晓霞的出现总会让人觉得充满阳光,她是少平的冬妮娅,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是相爱的呢?少安因为现实而拒绝了润叶,润叶,多好的姑娘!如果生活在不一样的时代,她和少安一定会是很幸福的一对,而不是举行了青春的葬礼后因不妥协世俗而饱受十年的煎熬。当少安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就是生活。当晓霞随着洪水飘逝的时候,少平的痛苦谁可以理解?这就是生活。天空是永恒的,大地是永恒的,而幸福却流逝了。 爱情,应该真正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坚实基础上,否则,它就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之树

  • 6、 在云上读后感

    在云上读后感(一)

    林清玄,台湾作家,17岁开始写作,30岁前获遍了台湾各类文学大奖,20年来出版了百余部作品,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他的文章将东方散文美学智慧融入宗教哲学情怀之中,清而不玄,淡而有味,为人们传递着智慧超越的人生理念,营造出喜乐逍遥的生命境界。

    起初我是从一篇课文才知道他的,那是一篇叫《桃花心木》的文章,作者主要写在乡下老家屋旁的空地上种着许多桃花心木苗,种树人给树浇水不是定时定量的,而是模仿老天下雨,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长成百年大树。并通过这一件事,告诉读者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经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也是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从那看似行云流水的文字2020中,感受一种不同的人生哲思。于是我开始寻找他不同的文章来读。就找到了这本《在云上》。

    当我看到《在云上》这本书的时候,被封面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所感动: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境,总在繁忙中逍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生活态度,面对世间的困境,我们犹如一个盲人在黑夜中潜行,于是我们困惑,我们无奈,我们追求,我们放弃,然后又重新开始新的追求。心像一个永远不会停歇的休止符,在人生的路上不停地跋涉奔波,而林清玄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金翅鸟。面对人世的困境,只要有无边的想象,不凡的心象,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淡中,创造高峰。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来;只要打开感觉的开关,就能契入生命的美好。

    读他文章中的每一个字2020,每一句话,只要你细细地品味,都会从那文字2020的背后感受到不同的智慧,如一缕阳光,如一滴清泉,如那淡淡的花香,幽幽地沁入人的心中。从那些清新隽永、恬淡自然而又蕴涵禅意的文字2020中,忽然间某一句,某一段,好像自己在人生的某一个十字2020路口,经历过但却又说不来这种感受,而林清玄却替我们表达淋漓尽致。

    正如他在文章中写道: 不要只爱青翠的树枝,树枝使会断落的,要爱整棵树,这样就会,爱青翠的树枝,甚至飘落的叶,凋零的花或是对生活抒发感慨生命的许多事不能不舍,甚至去看似珍贵的事物。我们能舍、会舍、懂得舍、那是因为始终有这样的信心;那些因舍而空出的,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他认为每个人内心都

  • 7、 那些在《平凡的世界》里过着不平凡生活的人们

    路遥先生用大量的文字终于写出了《平凡的世界》这一不平凡的文学著作,在这些质朴的文字当中流露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暖意,《平凡的世界》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一样,鼓励着每一个读者在温暖中前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一)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都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繁衍和发展。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的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会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死亡,这是人最终的归宿。

    初读路遥先生的这本书,内心就被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所震撼,路遥笔下的黄土高原与都市是不同的。那里的世界是淳朴的,也是粗放的。书中讲述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的情景。虽贫穷落后,他们却不卑不亢,苦并快乐着,给人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土的踏实感,这种朴素与纯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描写,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这个默默承受人生苦难却从不放弃的铁骨铮铮的有志青年。虽贫苦,却从不自卑;虽潦倒,却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他不甘沦为命运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激励着他到外面的世界闯荡,这种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寻找个人的价值、自强不息的精神,构成了一个在平凡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贫困的,却是温馨的;他的爱情是遗憾的,却是甜蜜的。即使最后为了救人毁容也不能动摇他那颗年轻的,与生命抗争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孙少安,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并且带领双水村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其中的艰辛与困难难以想象,但凭借勇气与勤劳渡过了难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在可敬。

    品读这本书,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新的认识,由衷地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孕育出了这种不平凡的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

    反思当今社会的年轻人,实在是惭愧,一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轻视生命,丝毫经不起生活的考验。我们应该学习生活中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后,以路遥先生一句话来说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止境的奋斗,只有认定了目标,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

  • 8、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天上星——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我喜欢看电影,电影里的故事会让我哭、让我笑、让我感动、让我郁闷。电影里的每个镜头带给我的是思考,思考电影故事里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地球上的星星》。这是一部印度电影,近几年的印度电影很有深意。

    电影的男主人公是一个8岁的孩子伊桑,他是一个特别的孩子,有阅读障碍,但是却奇思妙想的孩子。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彩色的,是可爱的,是会动的,他会观察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整洁更感兴趣。而伊桑在学校,似乎什么也做不对。但是这个孩子在绘画上确实一朵奇葩。他总是能创造出异样的图画,美丽的色彩。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思想,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他就是那个世界的国王。就想影片中的伊桑。或许这些东西在别人看来根本无趣,无法理解,甚至有几分荒诞怪异,但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如今的社会里,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特长,不同的思想,所以都培养成一种成绩优异的人才是不可能的。我经常能看到许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差而严厉批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会丧失自信心,自己最亲最近的父母都抛弃了自己,他们更可能会自暴自弃。也许你的孩子并不是学习的天才,但他可能在绘画方面在音乐方面有更大优势。所以一视同仁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可行了。

    想想自己带的班里的孩子,他们性格各不相同,时常会惹我生气,但是想想。谁又知道那个整天在语文书上涂涂画画的孩子以后不会是毕加索呢?谁又能知道那个成天拿各种东西混合研究的孩子以后不会是爱迪生呢?谁又能知道那个拆了手表尝试自己拼装的孩子不会是爱因斯坦呢?谁又能知道那个满脑子天马行空的孩子不会是下一个j.k.罗琳呢?孩子们在他们的世界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或许有时候会让我像救火队员一样忙得焦头烂额,但这却是生命存在的最好证明。

  • 9、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一)

    暑假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写一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我原本以为是历史纪录片,便失去了兴趣。第二天,我去同学家玩,我看见我同学在看视频。我就问她这是什么片子,她说: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啊!我心想:什么这不是历史纪录片吗?还那么好看,回家可以去看看。

    在这本纪录片中,那些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让我印象深刻。诚意面对食物,精心烹饪,然后有感情地把菜端上桌子,给心爱的人,这是厨房和美食的秘密。一位澳门76岁老阿婆和老伴儿做了50年虾酱,老伴儿去世了,老阿婆自己默默制作虾酱,食物里满是对老伴儿的怀念。其实,这就是节目想告诉我们的,有感情的东西才是美食。

    在本片中,最让我喜欢的美食是兰州拉面。兰州拉面,我吃过,在我去兰州游玩时吃的。现在还记得那一碗面,在一个粗瓷大碗里,满满的汤和面,上面漂着辣椒油,几片青萝卜,一小撮绿绿的香菜和蒜苗,里面还有手指肚大小的牛肉丁,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每一道美食背后,都包含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关于食物朴素而精彩的故事,通过美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二)

    前几天,我们全家去大西北旅游,那里的饮食习惯和苏州有好大的差异,比如说,每顿都会有白馒头,有老酸奶,还有西北人喜欢吃的酿皮、甜醅,我这个江南人还真是吃不习惯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人吃的东西不一样呢?妈妈告诉我,这就叫做饮食文化。

    回到家,妈妈打开电视机,让我看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总共7集的纪录片,我竟然一口气看完了!在厨师们的那双魔手上,酸、甜、苦、辣、咸等味道已经一一呈现在我面前,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仿佛听见了那些美食对我的召唤,真希望电视机里的食物能马上飞到我的面前。

    之后,我的心难以平静。我问过所有看过这部纪录片的朋友,他们都说看了之后很饿,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但是静下心来想想,播出这部片子,真的纯粹是让我们了解美食吗?恐怕不是吧!就像那些在烈日炎炎下工作的农民们,也许,他们没有读过书;也许,他们的条件没有我们优越;也许,他们没有英俊的外表但是,他们有的是勤劳朴实的面庞,坚韧能干的手和善良乐观的心!其实,播出这部片子真正的原因是要弘扬中国人勤劳而又坚韧的性格,是这些,成就了我们大中国的各色饮食文化。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10、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

    首先,文化再现的意义:《指尖上的传承》显化了中华文明深藏闺中、难得一见的手工艺,给每位观众一种“爱徒”般的观感。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隐秘性来自于其独特的传承模式。早期,大部分手工艺是“父传子”。有趣的是,虽然手工艺匠人的社会地位并不算高,但工艺的传授模式与皇位传位之“家天下”很类似。《泥人张》展示的张家泥塑,正是这种模式。后来,手工艺的传承扩大为超越家庭的“师徒关系”。根据儒家正统,“师”具有很高的地位,作为民间家庭祭祀的对象,排在天、地、君、亲之后,在中堂是有牌位的。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师,也包括传授技艺的师傅。西方其实也有师徒制(apprenticeship),但中国的师徒制更具另两个西方不曾有的突出特点。其一,中国的师徒关系更像父子关系,师傅既是徒弟的业务指导者,又是其人生导师,还是发工资的老板。民间所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最早由南宋蒙学读物《太公家教》记录,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社会基本的职业伦理。其二,中国师徒制一直是部分行业保留至今、仍然有效、甚至是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比如武术、戏曲、曲艺等领域以及《指尖上的传承》已经拍摄和计划拍摄的诸多手工艺。

    经过解放初期公有化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化两次洗礼,中国手工艺的传承模式有了变化,很多行业、手艺的师承关系出现了断裂,有些变得模糊。近年来,某些行业有意恢复了师徒制,一些美术院校大课教育培养出来的工艺大师,成名之后也纷纷回归师徒制,开始“带徒弟”。

    师徒制一方面提供了中华文明中的手工艺薪火相传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其封闭性也令外人难以得见精彩绝伦的手工艺真容。即使是入室弟子,也非人人都有缘分近距离、长时间领略大师、工艺、器物这三者的互动。感谢《指尖上的传承》,普通观众就像大师们最得宠的“爱徒”一样,将匠心独运的创意、精雕细刻的过程、巧夺天工的结果一览无余,大呼过瘾。

    其次,文化认同的意义:全球化的今天,《指尖上的传承》给世界华人增添了若干文化身份(culturalidentity)的认同依据。

    香港著名作家李纯恩评论:“細細觀賞,心馳神外,潛移默化,成一種精神,也是另類愛國教育。”澳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梁晚年呼吁:“这股文化的春风,通过互联网分享过来,对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有很大的启示”。台湾主持人郑沛芳在网络分享的观后感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1-05-03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2-09

  • 2021-04-28

  • 2021-04-24

  • 2021-04-25

  • 2021-04-25

  • 2019-11-16

  • 2019-11-02

  • 2023-02-15

  • 2023-02-04

  • 2019-11-06

  • 2019-10-28

  • 2021-04-28

  • 2023-06-01

  • 2021-04-28

  • 2022-07-02

  • 2019-10-28

  • 2022-05-10

  • 2019-11-04

  • 2021-04-28

  • 2021-05-06

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2024在平凡的岗位上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