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心若菩提读后感 > 地图 > 心若菩提读后感,2024心若菩提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相关栏目
心若菩提读后感热门栏目
心若菩提读后感推荐
心若菩提读后感

(共 4667 篇)

  • 1、 《心若菩提》读后感800字

    之前看连岳的文章写过这本书的推荐,加上前几天看凤凰网对曹德旺的采访,他对于和他同岁的特朗普的评价更是理性,他认为特朗普对于贸易战这个词的发明创造就体现了特别的智慧。出于好奇,就买来阅读。

    曹德旺被人们熟知的是他的福耀玻璃和累计捐款80多亿,殊不知,这和之前看的褚时健老人一样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童年,包括上学也没上几年,但是后来做生意做企业都体现了强大的自学能力。

    感触最深的还是他的为人处事之道,每次遇到困难总能因人化解和得到很多帮助。

    由于其父亲有在日本当过布店学徒和开店的经历,后来在上海也做过生意,当曹德旺从学习辍学以后,就跟着其父亲做起了小生意,后来种白木耳,以及将白木耳运到江西卖赚取差价,直到后来白木耳被扣,欠款上千元(1970年)。这在那个年代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绝望了,只好把孩子和妻子送到丈母娘家,并交代如果自己没过这关就让其妻子改嫁。

    后来因为修水库房子被烧,工期滞后,没人会修板车,他硬着头皮去接下了任务,接近一个月埋头修车,最后分救灾款的时=时候少一个人,才想起他还在修车的事,最后教导员把剩下的一千多元的救灾款都分给了他,并且帮他找人开了证明,他去江西把白木耳扣押的事解决了。

    另一件事是在井边冲凉,路过的人借他的水桶打水喝,他出于热天中午喝凉水容易生病而借口水里有水蛭并不能喝,而把自己泡好的茶拿来,还一起喝了酒聊了一宿,特别投缘。

    原来那人是另一个农场的场长,第二年就把他拉到农场负责销售树苗,每年赚一万到三万,当时钞票的面值最大的是10块,所以床下面铺了厚厚的一层。

    从销售树苗,让他有了一些影响力,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为他后来合作承包工厂等埋下了伏笔。

    和褚时健老人一样,在那个年代,做企业必须要和政府保持好关系和距离,做事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也体现出了曹德旺的智慧。

    这个善于学习勤于事干的老人,公司上市以后也并没有挥霍财富和奢侈消费,前段时间的采访里甚至他自己淘汰的车也给他儿子再开几年。

    我在思考为什么都要要读曾国藩,要读李光耀,要读富兰克林,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他们人生成就辉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贯穿一生的品德和自我要求,以及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

    伟大背后都是苦难,是有道理的。价值观决定生活态度,这些逆境下的人生经历,也让他们发出了耀眼的光。

  • 2、 心之菩提读后感

    心之菩提读后感(一)

    第一次读林清玄的作品,有种清新、安静的感觉,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于是乎,我从网上买了两本林清玄的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自己的书,可以慢慢读,细细品味,可以勾勾画画,以记下印记再反复重读。

    怀着一颗菩提心,怀着一颗慈悲的心,细读每一篇散文,寻找心灵的安宁,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能够有如此让人宁心静气的文字2020,真的很少见。

    也许作者是学佛的缘故,每一篇文字2020都会归结到心灵,周围的人和事,周围的一草一木,周围的一切的变化,都会表现出对生命的最深刻理解。

    在作者看来,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说又感性的胸怀,见到西风里凋零的碧树心有所感,在内心里有理想的抱负与未来的追寻,所有孤独与苍茫之感,但有远见,对生命有辽阔的视野。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识是说不只要有追求理想的热情与勇气,还要有坚持、有执着,去实现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即使人变消瘦了来了,衣带渐宽了,也能百折不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阑处。意思是说经过长久的努力追寻,饱受人生的沧桑,到后来猛然回首,那要追寻的却在自己走过的道路上,灯火阑珊处。

    对生命的真正意义的深刻理解,只有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许多历程之后,才会有如此的体会与感悟。只有内心的最深刻的体悟,才能走向生命的大美。

    对生命的化妆,只有体会到对生命最深层次的化妆,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心之菩提读后感(二)

    《 心的菩提》是一本散文作品集,文章意境清净淡泊,语句含蓄内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不断地观照、感悟,不断丰富自我。《生命的化妆》是我喜欢一篇文章。化妆一直是女性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文中说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他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妆,也就是说精心化过的妆是应该真实自然的,让人根本看不出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读到这里,我们有了更深的感悟,表相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里改革。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敏锐而清静,方能让自己呈现给世人一个平

  • 3、 《心的菩提》读后感600字

    热爱生活,努力奔跑——读《心的菩提》有感

    今年的我已经是六年级的毕业生,各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争取考入东莞的名校,报了各种的补习班,所以我的家长也逼着我参加培优班的补习,我情不自禁地也加入了“追名校”的行列。在培优班里,高手如云,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拿不到第一。 我父母是很优秀的人,他们对我期望很高,然而,平凡的我很有可能无法延续这光辉。我痛苦,导致做噩梦,我茫然,导致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经常失眠,最后终于病倒了。病好了以后,我真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强的失落感挥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看了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作品中的主角是个小人物,他的生活就像遇见没有地图的迷宫,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恐惧不只是一点点,他稳住自己,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哭,要出发进攻,就不要惶恐,去发现雨过天晴的专注,每次要撑不下去、沉不住气,要记得深呼吸,微笑着前进,只留下雨过天晴的专注,一直到时间过去,路灯吹熄,也舍不得忘记,不断地努力,虽然到最后还是没有实现愿望,但是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输,因为他赢了自己,他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近……

    看着看着,我的心微微颤抖,一瞬间我明白了一个十分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冠军只有一个。这世界上,更多的是像我一样默默无闻、跑到最后也没有拿到冠军奖牌的人,难道因此我们就可以不努力、停步不前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人生首先是一场和自己赛跑的比赛,对手就是自己,只要在场,只要不停下来,继续努力奔跑,就会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会赢得自己人生的冠军奖牌。

    回想自己的小学生活,虽然前四年无忧无虑,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过去。可是到最后,我们换了新班主任,苏老师才华横溢,教学方法独特,对我们循循善诱,很快,我们和老师统一思想,站在同一条战线,我们并肩作战,互相鼓励,我们都变得向好向上,积极自觉学习,会心中有他人,会热爱阅读,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哪怕最终我没拿到第一,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时时提醒自己:偶尔做不了第一,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个世界上注定要有人比你更强、更高、更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奔跑。跑,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是对生活最为真挚和深沉的爱。即使竭尽全力,也跑不过别人,但一定会跑赢昨天的自己。

  • 4、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

    相信每个人都被感情伤害过,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还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感情对我来说最重要,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亲情,她说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尝试过爱情的甜,我说是吧!心里却想着难道亲情、友情就不甜?难到爱情就不苦了?

    后来想想,其实我们不管选择什么都没有错,因为我们遇到的人不同,经过的事不同,感到的情不同,受过的伤不同,所以我们的感情观念自然也不同,但这,并不能贬低任何一种感情的价值。

    我不愿去评论一段感情的好坏,在我看来,感情像茶,爱喝的人说他甜,不爱喝的人说它苦,但茶就是茶,它并没有改变,而我,不愿意做哪些不懂茶却故意装作懂茶的人,除非,这段感情我亲身经历过,我懂它的滋味。

    有些人在情感道路上跌过一次就爬不起来了,有些人会为之动容,说他重感情,有的人则鄙视他,说他懦弱没骨气。我呢?则介于两者之间,就如林清玄说的: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所以,我选择顺其自然。

    看着那些在感情道路上迷茫、徘徊的人,我想去拉他一把,却又制止了自己,因为我知道,谁也救不了他,除了他自己。他在打仗,和自己打仗,他在挣扎,在苦和痛的边缘挣扎。我可怜他,因为他的痴情世间少有,本应幸福的人,现在却如此狼狈;但又讨厌他,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本可以让自己活的快乐,茫茫情海,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又何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感情本是自由的,谁也限制不了,或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不要刻意去改变它。也许,放开一段感情,便是给自己一段重生。有的茶是苦的,但也不要嫌弃它,毕竟它给了你如何品茶的经验,也许下一秒,你会觉得它变甜了,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

    让锦瑟发声,让飞花落下,让春蚕吐丝,让蜡烛流泪,让时光的河流轻轻流过生命里伤心的渡口吧!

  • 5、 读《苦才是人生》有感:心的菩提

    读《苦才是人生》有感:心的菩提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白岩松

    喜欢白岩松的这段话,而读了《苦才是人生》一书后,感觉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整本书都在讲心的修炼,学习佛法,修炼心的菩提,让自己能更智慧地面对人生。

    苦乐皆由心造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索达吉堪布上师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不执见、不痴迷,内心才能宁静。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

    世间人常说:不求以心换心,只求将心比心。又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自己,也爱别人,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最大价值。对他人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是一种善意的情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生活的很轻松,快乐、美好和幸福才会永远相伴。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教育学生、要与家长沟通、要与同事交流、要与亲朋好友相处,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真诚,学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爱,也是就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修心是一门技术

    任何一个人的升沉、苦乐、正邪都是由心决定的。

    修心,是快乐人生的第一门功课。只要心光明,哪怕周遭长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满光明。只要心温暖,哪怕天地寒风凛冽,人生也能始终温暖。只要心淡定,哪怕生活颠沛流离,人生也能安如泰山。只要心端正,哪怕路上山重水复,人生也能坚守正道。只要心透彻,哪怕世界混混噩噩,人生也能保持透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唯淡泊可以明志,唯宁静可以致远!

    最后一句偈语与书友共勉: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6、 黄昏菩提读后感

    黄昏菩提读后感(一)

    我喜欢黄昏的时候在红砖道上散步,因为不管什么天气,黄昏的光总让人感觉特别的安静,能较深刻省思自已与城市共同的心灵。但那种安静只是心情的,只要心情一离开或者木棉或者杜鹃或者菩提树,一回头,人声车声哗然醒来,那时候就能感受到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

    这种品质使我们在吵闹的车流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在奔逐的人群与闪亮的霓红灯里,我们更深地体会了孤独;在美丽的玻璃帷幕明亮的反光中,看清了这个大城市冷漠的质地。

    现代人更需要诚恳的、关心的沟通,有情的、安定的讯息。生活在这样的都市里,我们都是菩提树,拥有的土地虽少,勉力抬头仍可看见广大的天空;一棵树需要什么呢?;园艺专家在电视上说:阳光、空气、和水而已。还有一点点关心。

    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样吧!除了食物和工作,只要渴求着明澈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点点有良知的关心。

    我们是像那样沉默的榕树一样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地活着,走路时不必担心亡命的来车,呼吸时能品味到空气的香甜,搭公车时不失去人的尊严,在深夜的黑巷中散步也能和陌生人微笑招呼,时常听到这个社会的良知正在觉醒,也就够了。我们对都市风格、人民品质的忧心是不是过度了呢?

    都市的树也是树,都市的人仍然是人。

    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

    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黄昏时,那一轮金橙色的夕阳离我们极远极远,但我们一发出智慧的声音,他就会安静地挂在树梢上,俯身来听,然后我感觉,夕阳只是个纯真的孩子,他永远不受城市的染着,他的清明需要一些赞美。

    每天我走完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声赞美与感激的话。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

    感恩这都市的污染,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

    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

    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听完感恩与赞美,夕阳就点点头,躲到群山之背面,只留下满天羞红的双颊。

    黄昏菩提读后感(二)

    菩提是佛祖何时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记,即使冥冥中也没有一点回忆,我想这对佛祖是一种亵渎、大不敬。为了赎罪,我常常想佛的智慧,菩提树下的冥思苦想以及慈悲为怀的宽容之心。于是菩提也就成为我心中的圣洁之物。

    最早接触菩提

  • 7、 菩提十书读后感1200字

    《菩提十书》一书由林清玄所著,这是作者通过十几年所写成的著作,这是关于作者的人生智慧和结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菩提十书读后感12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林清玄有言:以清净心看生活,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以清净心看世界,万物清明;以欢喜心过生活,百事可乐:以平常心生情味,得失之间,无悲无喜。禅讲述的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人间有味是清欢。

    高一那会儿军训的时候,便在学校的香樟树下捧着一本林清玄的菩提,那个时候,总觉得书里用的简单的故事抑或是有哲理的句子说禅时我都不太明白,一位大家为什么会如此信奉禅宗。弘一大师曾经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最终会选择遁入空门,用佛教作为一生的信仰,想必释家必定有其美妙动人之处。这个寒假,想着自己已经多经历了五年的岁月沉淀,便觉着再回看这些书必定有不一样的感受,于是我便从《星月菩提》着手,看到的的确是五年前截然不同的滋味。禅宗或许是在教人豁达淡泊,遇事冷静不计较的一门高深学问。

    由清玄先生的菩提想到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禅,是在高中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述它的核心思想,其中提到了慧能与神秀斗诗的故事。慧能如此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啊,人如沧海之一粟,但心之广阔又何惧身躯之小。把自身放置在澄澈透明的天地之下,与天地融为一体,排除外界的烦恼,又何尝不是一种正确的处世之道呢!而神秀输给慧能,或许就是输在了这种认为万事皆空,并排除身外之事的大度。

    而禅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只能存在于大师泉水般流淌的文字中呢?答案是否定的。净慧法师将禅的精神和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使之成为我们幸福的源泉。他说: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禅意与禅境,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应该生活得非常轻松愉快、潇洒自在,但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感受,相反地,都觉得生活得很累很累。是什么原因呢?实在是我们的闲事太多太多了,所以才觉得人间没有好时节。如果我们从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让生活与禅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我们的生活便如诗如画,恬适安详了。不是说我们必须出家剃度,终日与木鱼钟声为伴,才能够体会到禅的真切。而是有陶渊明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那种悠然自得的气魄。有一颗禅心,意味着你能在城市的喧嚣杂乱中,

  • 8、 菩提的芽尖

    菩提的芽尖

    董炳伊

    所谓菩提,是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而觉悟的开始,正是菩提的芽尖。在烦躁之中,寻找着身体心灵合一的感觉;在领略着佛教的故事中,寻找着第一流人物。

    书中的文字总是需要缓缓地咀嚼,像是品一杯清茶,不是追求着味蕾上的享受,只是沉淀着内心的平静。淡泊清净,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质朴的精神境界。那里的一朵花,一棵树,一轮明月,以及一段段的回忆和生活中的细节都能让人身临其境,在困顿之中,得到智慧明光,所谓自然的恩泽。

    林清玄似乎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每每都有心灵的深深颤动。我仍深记着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光是这句话本身,还喜欢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在我看来,《情的菩提》就是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清淡似乎贯穿了全书。因为在寻找着林清玄认为的清欢,所以才会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着林清玄的清欢,才会慢慢醒悟过来,俗世中的清欢虽渺小,虽不可多得,但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沉静的心,而被世俗磨灭的也正是那样的一颗心。

    亲情、爱情、友情,大自然的深情,对不幸者的同情……林清玄用这些情感来弥补着我们所缺失的那颗心。而那清欢,是一种调和剂。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利用着“最少的就是最珍贵”的思想,让被利欲熏心的我们去追逐着。在一次一次的平静之后,我们有了菩提的芽尖,领悟到清欢的真谛。林清玄用他那平实的语言操控着我们的心,顺着他的思路一步步地往世俗之外的美好中走去,在那里能闻到富人家里种的梅花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第一流人物,不在于拥有多少物,拥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再旧物里找到新的启示,能不能在旧情里找到新的智慧,进出无碍。”第一流人物,他们所追求的向往的只不过是清欢。然而,在由黄金打造的茧面前,谁舍得咬破?

    阅读《情的菩提》,我们追求着清欢,只是成为不了第一流人物。阅读、感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说不定在某一天,在俗世和清欢之间找到平衡、顿悟,菩提开花。 【点评】

    所谓菩提的芽尖,指的是顿悟的开始,也是文中所谓的“清欢”状态。不管看过多少书,重要的是自己的感悟。作者能在文字沉淀了之后,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似一杯放在案头的泥水,拥有一种沉淀后的澄澈,而这种沉淀后的澄澈的价值是一杯清水所无法比拟的。本文题目意蕴深长,含义深刻,很有吸引力。

  • 9、 《菩提系列》读后感800字

    能精通一件事、深入了解一件事的奥妙固然好,但如果不能,也不必因此放弃对它的追求与享受,只要心意常在,仅手执一壶劣茶,也能得到如同坐拥青山绿水、品味天下名茶的趣味。 就是心境吧,当你怀着敬意完全投入一件事情,即使不得其中要领,也能体味到它对你身心的润泽以及你心中由衷回报的感动。 读书携茶香,禅悦菩提叶 乍过三月,虽然时时感觉到余寒料峭,但数点雨声,至少被风约束住了。 窗外,阳光明丽,弥望的山水草木像涂了一层釉子,闪着玻璃光泽。我们的左手还挽着暮雪,右指竟然已触到了初春。 禅悦菩提,词句温婉。如沐春风,灵可遍洒。 这,应该是读林清玄先生的感受。 真正的奢侈,来源于体验过程中被给予的真实感动。 当作家丢弃了华丽的装饰,那才显现出了文字本身的力量和真。第一流的作家,第一流的文字,必然是这样的:淡极始知花更艳;也是这样:渐写到一流,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同一篇的林清玄,在不同人心中种下不一样的花。林清玄,他把男性的潇洒拿捏到位:我对你敞开了大门,但是看得透,看得全。 不过不要紧,只要你追随文字的步伐去感觉,每一瞬间都有时光的魅力。 林清玄爱世间所有美和淡雅,他的爱是写在流水上的一个字,那样含蓄,说出便流至远处。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的流淌。 心如流水,没有片刻的静止。 昔日辉煌,今朝温婉。一池碧水,温润如玉。斐短流长,波澜不惊。任他风雨,我自清玄。 携一缕茶香穿过混浊。跨过去,春天不远了,请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在岁岁年年花相似的初春,我轻吸口气,手指被那素朴的茶杯逐渐熨热着,浮躁却在心口宁静。愿意去相信他说的那些,期许的力量,温暖的存在。 一泓清水, 潺潺静流淌。 远离喧嚣内心静, 浮云不落尘埃。 文字平静隽永, 哲思清新玄秒。 清茶香味弥漫, 缓缓流入心田。对永恒的怀疑和坚定,有矛盾但不混乱。李小龙同样是位武林智者,从身体最直接的截拳道悟出禅理的高人。 作家是一手举着理想之灯前行,一面在滚滚红尘里死去活来的人。

  • 10、 《绿菩提》读后感800字
    《绿菩提》读后感800字 我从小喜欢读书写诗,可惜一直独学无友,孤陋寡闻。自从2006年在华商网诗露花语注册,2007年参加中国桂冠诗社以来,陆陆续续认识了很多文学爱好者和诗人作家,大都是草根朋友,以写作自娱自乐,这也契合孔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训导。自从前年在西部网文学社注册以来,我认识了更多优秀的诗歌散文中青年写手,他们在这金钱至上名利喧嚣的滚滚红尘中坚持着自己的清醒和孤独,写作不辍,自费出书,即使经济拮据,也毫不吝啬,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赵红娟是我在西部网文学社认识的文朋诗友之一,虽然由于她在渭南工作,很少切磋交流,但天下诗人是一家。诗人心灵纯洁如水明亮如镜,何所不容,何所不显。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歌的本质内涵就是真善美和自由平等博爱等人类共同的精神信仰。古人云:唯诗不可以伪。诗歌是写诗者思想情感和文学才能的综合反映,最能检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清代末期宝鸡大儒李棻在为明末清初名臣党崇雅诗集《鹃失啼》题写的序言中写道:诗以言志,凡身所履之地,与所处之时,艰难险阻,抑郁无聊,口所不能宣者,而诗皆足以达之,是诗为发抒性情之具,抑即为觇验人品之券也。意思是说诗歌是诗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别人和后人评价诗人人品道德的凭据资料。(读后感) 赵红娟的诗集《绿菩提》表达了作者豁达的思想、高远的精神,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仰的追求。她在《后记》中写道:不少人问我:为什么写诗。因为喜欢,所以表达。我就把自己活在一首诗里。我对许多朋友说我没有天赋,仅凭热爱!诗歌是关乎灵魂和心灵的艺术,真正的作品来自个体生命最隐秘的地方。我一笔一笔以直接和理性的方式,完成自己精神和生命的体验。她自谦地说:自己写了这么多似诗非诗的分行文字。如果某一句或某一首让看到它的读者重新调整生活的方向,或者输入攀登生活高峰的一丝力气,我很欣慰,便知足了。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2-11-15

  • 2019-10-23

  • 2019-09-28

  • 2021-12-0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心若菩提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心若菩提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心若菩提读后感、2024心若菩提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