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情的菩提读后感 > 地图 > 情的菩提读后感,2024情的菩提读后感
情的菩提读后感相关栏目
情的菩提读后感热门栏目
情的菩提读后感推荐
情的菩提读后感

(共 8082 篇)

  • 1、 《情的菩提》读后感800字

    所谓菩提,是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而觉悟的开始,正是菩提的芽尖。在烦躁之中,寻找着身体心灵合一的感觉;在领略着佛教的故事中,寻找着第一流人物。

    书中的文字总是需要缓缓地咀嚼,像是品一杯清茶,不是追求着味蕾上的享受,只是沉淀着内心的平静。淡泊清净,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质朴的精神境界。那里的一朵花,一棵树,一轮明月,以及一段段的回忆和生活中的细节都能让人身临其境,在困顿之中,得到智慧明光,所谓自然的恩泽。

    林清玄似乎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每每都有心灵的深深颤动。我仍深记着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光是这句话本身,还喜欢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在我看来,《情的菩提》就是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清淡似乎贯穿了全书。因为在寻找着林清玄认为的清欢,所以才会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着林清玄的清欢,才会慢慢醒悟过来,俗世中的清欢虽渺小,虽不可多得,但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沉静的心,而被世俗磨灭的也正是那样的一颗心。

    亲情、爱情、友情,大自然的深情,对不幸者的同情……林清玄用这些情感来弥补着我们所缺失的那颗心。而那清欢,是一种调和剂。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利用着“最少的就是最珍贵”的思想,让被利欲熏心的我们去追逐着。在一次一次的平静之后,我们有了菩提的芽尖,领悟到清欢的真谛。林清玄用他那平实的语言操控着我们的心,顺着他的思路一步步地往世俗之外的美好中走去,在那里能闻到富人家里种的梅花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第一流人物,不在于拥有多少物,拥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再旧物里找到新的启示,能不能在旧情里找到新的智慧,进出无碍。”第一流人物,他们所追求的向往的只不过是清欢。然而,在由黄金打造的茧面前,谁舍得咬破?

    阅读《情的菩提》,我们追求着清欢,只是成为不了第一流人物。阅读、感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说不定在某一天,在俗世和清欢之间找到平衡、顿悟,菩提开花。

    【点评】

    所谓菩提的芽尖,指的是顿悟的开始,也是文中所谓的“清欢”状态。不管看过多少书,重要的是自己的感悟。作者能在文字沉淀了之后,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似一杯放在案头的泥水,拥有一种沉淀后的澄澈,而这种沉淀后的澄澈的价值是一杯清水所无法比拟的。本文题目意蕴深长,含义深刻,很有吸引力。

  • 2、 《情的菩提》读后感500字

    当我们曾经深切地爱过一个人之后,就不要再恨他了吧,如果不能再爱,就把爱化成关心,化成理解,化成澄澈的智慧与明心。”这段话,是我在林清玄的散文集《情的菩提》中读到的。很有感触,因为暗合了我此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共有十册,是作者写作中的重要之作。2007年作者将其中的精品分编为《情的菩提》和《心的菩提》,而我拜读的是前者。

    菩提,何为菩提?其实菩提就是一种觉悟,一种觉悟的境界。从作者写的文章中可以看见都是对生活的觉悟,对世间任何细微事物的觉悟。

    面对红灯绿酒、变化无常的世事,人心固然会迷惘,无法辨认自己的真实位置,从而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虚无的物质,最终这些会让心变得浮华、空虚。此刻最需要的就是觉悟,从心而生的觉悟,理性的觉悟。这可以让你摆脱物质的给养,拥有一个干净、素朴的心灵。觉悟更可以让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与信心。

    觉悟并不是让你无欲无求、碌碌无为。菩提是源自佛,则觉悟是一种禅境,而佛家中的禅境是为了更好的审视世界,重新的认识自己,使自己远离苦海,以一种淡泊、纯净的心去生活。而这种生活是世间最可贵的,可贵在于它很少的被人做到,甚为难得。但它却是最简单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就能诠释它的真谛。

    虽我功力尚浅,不知道林清玄是否真的觉悟,看淡了一切。但我知道他的灵魂已超越了普通的人,人间的七情六欲已不能操控他,他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如天空中翱翔的飞燕,栖息到属于自己心的归属,直到在世间消逝。

  • 3、 《情的菩提》读后感500字2024

    当我们曾经深切地爱过一个人之后,就不要再恨他了吧,如果不能再爱,就把爱化成关心,化成理解,化成澄澈的智慧与明心。”这段话,是我在林清玄的散文集《情的菩提》中读到的。很有感触,因为暗合了我此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共有十册,是作者写作中的重要之作。2007年作者将其中的精品分编为《情的菩提》和《心的菩提》,而我拜读的是前者。

    菩提,何为菩提?其实菩提就是一种觉悟,一种觉悟的境界。从作者写的文章中可以看见都是对生活的觉悟,对世间任何细微事物的觉悟。

    面对红灯绿酒、变化无常的世事,人心固然会迷惘,无法辨认自己的真实位置,从而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虚无的物质,最终这些会让心变得浮华、空虚。此刻最需要的就是觉悟,从心而生的觉悟,理性的觉悟。这可以让你摆脱物质的给养,拥有一个干净、素朴的心灵。觉悟更可以让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与信心。

    觉悟并不是让你无欲无求、碌碌无为。菩提是源自佛,则觉悟是一种禅境,而佛家中的禅境是为了更好的审视世界,重新的认识自己,使自己远离苦海,以一种淡泊、纯净的心去生活。而这种生活是世间最可贵的,可贵在于它很少的被人做到,甚为难得。但它却是最简单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就能诠释它的真谛。

    虽我功力尚浅,不知道林清玄是否真的觉悟,看淡了一切。但我知道他的灵魂已超越了普通的人,人间的七情六欲已不能操控他,他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如天空中翱翔的飞燕,栖息到属于自己心的归属,直到在世间消逝。

    请静下来吧,找个空闲时间,去读一读这本书,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吧!

  • 4、 《情的菩提》读后感800字2024

    所谓菩提,是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而觉悟的开始,正是菩提的芽尖。在烦躁之中,寻找着身体心灵合一的感觉;在领略着佛教的故事中,寻找着第一流人物。

    书中的文字总是需要缓缓地咀嚼,像是品一杯清茶,不是追求着味蕾上的享受,只是沉淀着内心的平静。淡泊清净,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质朴的精神境界。那里的一朵花,一棵树,一轮明月,以及一段段的回忆和生活中的细节都能让人身临其境,在困顿之中,得到智慧明光,所谓自然的恩泽。

    林清玄似乎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每每都有心灵的深深颤动。我仍深记着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光是这句话本身,还喜欢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在我看来,《情的菩提》就是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清淡似乎贯穿了全书。因为在寻找着林清玄认为的清欢,所以才会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着林清玄的清欢,才会慢慢醒悟过来,俗世中的清欢虽渺小,虽不可多得,但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沉静的心,而被世俗磨灭的也正是那样的一颗心。

    亲情、爱情、友情,大自然的深情,对不幸者的同情……林清玄用这些情感来弥补着我们所缺失的那颗心。而那清欢,是一种调和剂。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利用着“最少的就是最珍贵”的思想,让被利欲熏心的我们去追逐着。在一次一次的平静之后,我们有了菩提的芽尖,领悟到清欢的真谛。林清玄用他那平实的语言操控着我们的心,顺着他的思路一步步地往世俗之外的美好中走去,在那里能闻到富人家里种的梅花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第一流人物,不在于拥有多少物,拥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再旧物里找到新的启示,能不能在旧情里找到新的智慧,进出无碍。”第一流人物,他们所追求的向往的只不过是清欢。然而,在由黄金打造的茧面前,谁舍得咬破?

    阅读《情的菩提》,我们追求着清欢,只是成为不了第一流人物。阅读、感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说不定在某一天,在俗世和清欢之间找到平衡、顿悟,菩提开花。

    【点评】

    所谓菩提的芽尖,指的是顿悟的开始,也是文中所谓的“清欢”状态。不管看过多少书,重要的是自己的感悟。作者能在文字沉淀了之后,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似一杯放在案头的泥水,拥有一种沉淀后的澄澈,而这种沉淀后的澄澈的价值是一杯清水所无法比拟的。本文题目意蕴深长,含义深刻,很有吸引力。

  • 5、 菩提的芽尖

    菩提的芽尖

    董炳伊

    所谓菩提,是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而觉悟的开始,正是菩提的芽尖。在烦躁之中,寻找着身体心灵合一的感觉;在领略着佛教的故事中,寻找着第一流人物。

    书中的文字总是需要缓缓地咀嚼,像是品一杯清茶,不是追求着味蕾上的享受,只是沉淀着内心的平静。淡泊清净,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质朴的精神境界。那里的一朵花,一棵树,一轮明月,以及一段段的回忆和生活中的细节都能让人身临其境,在困顿之中,得到智慧明光,所谓自然的恩泽。

    林清玄似乎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每每都有心灵的深深颤动。我仍深记着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光是这句话本身,还喜欢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在我看来,《情的菩提》就是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清淡似乎贯穿了全书。因为在寻找着林清玄认为的清欢,所以才会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着林清玄的清欢,才会慢慢醒悟过来,俗世中的清欢虽渺小,虽不可多得,但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沉静的心,而被世俗磨灭的也正是那样的一颗心。

    亲情、爱情、友情,大自然的深情,对不幸者的同情……林清玄用这些情感来弥补着我们所缺失的那颗心。而那清欢,是一种调和剂。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利用着“最少的就是最珍贵”的思想,让被利欲熏心的我们去追逐着。在一次一次的平静之后,我们有了菩提的芽尖,领悟到清欢的真谛。林清玄用他那平实的语言操控着我们的心,顺着他的思路一步步地往世俗之外的美好中走去,在那里能闻到富人家里种的梅花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第一流人物,不在于拥有多少物,拥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再旧物里找到新的启示,能不能在旧情里找到新的智慧,进出无碍。”第一流人物,他们所追求的向往的只不过是清欢。然而,在由黄金打造的茧面前,谁舍得咬破?

    阅读《情的菩提》,我们追求着清欢,只是成为不了第一流人物。阅读、感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说不定在某一天,在俗世和清欢之间找到平衡、顿悟,菩提开花。 【点评】

    所谓菩提的芽尖,指的是顿悟的开始,也是文中所谓的“清欢”状态。不管看过多少书,重要的是自己的感悟。作者能在文字沉淀了之后,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似一杯放在案头的泥水,拥有一种沉淀后的澄澈,而这种沉淀后的澄澈的价值是一杯清水所无法比拟的。本文题目意蕴深长,含义深刻,很有吸引力。

  • 6、 黄昏菩提读后感

    黄昏菩提读后感(一)

    我喜欢黄昏的时候在红砖道上散步,因为不管什么天气,黄昏的光总让人感觉特别的安静,能较深刻省思自已与城市共同的心灵。但那种安静只是心情的,只要心情一离开或者木棉或者杜鹃或者菩提树,一回头,人声车声哗然醒来,那时候就能感受到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

    这种品质使我们在吵闹的车流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在奔逐的人群与闪亮的霓红灯里,我们更深地体会了孤独;在美丽的玻璃帷幕明亮的反光中,看清了这个大城市冷漠的质地。

    现代人更需要诚恳的、关心的沟通,有情的、安定的讯息。生活在这样的都市里,我们都是菩提树,拥有的土地虽少,勉力抬头仍可看见广大的天空;一棵树需要什么呢?;园艺专家在电视上说:阳光、空气、和水而已。还有一点点关心。

    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样吧!除了食物和工作,只要渴求着明澈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点点有良知的关心。

    我们是像那样沉默的榕树一样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地活着,走路时不必担心亡命的来车,呼吸时能品味到空气的香甜,搭公车时不失去人的尊严,在深夜的黑巷中散步也能和陌生人微笑招呼,时常听到这个社会的良知正在觉醒,也就够了。我们对都市风格、人民品质的忧心是不是过度了呢?

    都市的树也是树,都市的人仍然是人。

    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

    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黄昏时,那一轮金橙色的夕阳离我们极远极远,但我们一发出智慧的声音,他就会安静地挂在树梢上,俯身来听,然后我感觉,夕阳只是个纯真的孩子,他永远不受城市的染着,他的清明需要一些赞美。

    每天我走完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声赞美与感激的话。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

    感恩这都市的污染,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

    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

    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听完感恩与赞美,夕阳就点点头,躲到群山之背面,只留下满天羞红的双颊。

    黄昏菩提读后感(二)

    菩提是佛祖何时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记,即使冥冥中也没有一点回忆,我想这对佛祖是一种亵渎、大不敬。为了赎罪,我常常想佛的智慧,菩提树下的冥思苦想以及慈悲为怀的宽容之心。于是菩提也就成为我心中的圣洁之物。

    最早接触菩提

  • 7、 《心的菩提》读后感600字

    热爱生活,努力奔跑——读《心的菩提》有感

    今年的我已经是六年级的毕业生,各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争取考入东莞的名校,报了各种的补习班,所以我的家长也逼着我参加培优班的补习,我情不自禁地也加入了“追名校”的行列。在培优班里,高手如云,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拿不到第一。 我父母是很优秀的人,他们对我期望很高,然而,平凡的我很有可能无法延续这光辉。我痛苦,导致做噩梦,我茫然,导致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经常失眠,最后终于病倒了。病好了以后,我真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强的失落感挥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看了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作品中的主角是个小人物,他的生活就像遇见没有地图的迷宫,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恐惧不只是一点点,他稳住自己,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哭,要出发进攻,就不要惶恐,去发现雨过天晴的专注,每次要撑不下去、沉不住气,要记得深呼吸,微笑着前进,只留下雨过天晴的专注,一直到时间过去,路灯吹熄,也舍不得忘记,不断地努力,虽然到最后还是没有实现愿望,但是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输,因为他赢了自己,他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近……

    看着看着,我的心微微颤抖,一瞬间我明白了一个十分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冠军只有一个。这世界上,更多的是像我一样默默无闻、跑到最后也没有拿到冠军奖牌的人,难道因此我们就可以不努力、停步不前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人生首先是一场和自己赛跑的比赛,对手就是自己,只要在场,只要不停下来,继续努力奔跑,就会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会赢得自己人生的冠军奖牌。

    回想自己的小学生活,虽然前四年无忧无虑,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过去。可是到最后,我们换了新班主任,苏老师才华横溢,教学方法独特,对我们循循善诱,很快,我们和老师统一思想,站在同一条战线,我们并肩作战,互相鼓励,我们都变得向好向上,积极自觉学习,会心中有他人,会热爱阅读,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哪怕最终我没拿到第一,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时时提醒自己:偶尔做不了第一,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个世界上注定要有人比你更强、更高、更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奔跑。跑,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是对生活最为真挚和深沉的爱。即使竭尽全力,也跑不过别人,但一定会跑赢昨天的自己。

  • 8、 心之菩提读后感

    心之菩提读后感(一)

    第一次读林清玄的作品,有种清新、安静的感觉,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于是乎,我从网上买了两本林清玄的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自己的书,可以慢慢读,细细品味,可以勾勾画画,以记下印记再反复重读。

    怀着一颗菩提心,怀着一颗慈悲的心,细读每一篇散文,寻找心灵的安宁,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能够有如此让人宁心静气的文字2020,真的很少见。

    也许作者是学佛的缘故,每一篇文字2020都会归结到心灵,周围的人和事,周围的一草一木,周围的一切的变化,都会表现出对生命的最深刻理解。

    在作者看来,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说又感性的胸怀,见到西风里凋零的碧树心有所感,在内心里有理想的抱负与未来的追寻,所有孤独与苍茫之感,但有远见,对生命有辽阔的视野。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识是说不只要有追求理想的热情与勇气,还要有坚持、有执着,去实现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即使人变消瘦了来了,衣带渐宽了,也能百折不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阑处。意思是说经过长久的努力追寻,饱受人生的沧桑,到后来猛然回首,那要追寻的却在自己走过的道路上,灯火阑珊处。

    对生命的真正意义的深刻理解,只有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许多历程之后,才会有如此的体会与感悟。只有内心的最深刻的体悟,才能走向生命的大美。

    对生命的化妆,只有体会到对生命最深层次的化妆,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心之菩提读后感(二)

    《 心的菩提》是一本散文作品集,文章意境清净淡泊,语句含蓄内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不断地观照、感悟,不断丰富自我。《生命的化妆》是我喜欢一篇文章。化妆一直是女性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文中说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他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妆,也就是说精心化过的妆是应该真实自然的,让人根本看不出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读到这里,我们有了更深的感悟,表相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里改革。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敏锐而清静,方能让自己呈现给世人一个平

  • 9、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

    相信每个人都被感情伤害过,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还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感情对我来说最重要,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亲情,她说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尝试过爱情的甜,我说是吧!心里却想着难道亲情、友情就不甜?难到爱情就不苦了?

    后来想想,其实我们不管选择什么都没有错,因为我们遇到的人不同,经过的事不同,感到的情不同,受过的伤不同,所以我们的感情观念自然也不同,但这,并不能贬低任何一种感情的价值。

    我不愿去评论一段感情的好坏,在我看来,感情像茶,爱喝的人说他甜,不爱喝的人说它苦,但茶就是茶,它并没有改变,而我,不愿意做哪些不懂茶却故意装作懂茶的人,除非,这段感情我亲身经历过,我懂它的滋味。

    有些人在情感道路上跌过一次就爬不起来了,有些人会为之动容,说他重感情,有的人则鄙视他,说他懦弱没骨气。我呢?则介于两者之间,就如林清玄说的: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所以,我选择顺其自然。

    看着那些在感情道路上迷茫、徘徊的人,我想去拉他一把,却又制止了自己,因为我知道,谁也救不了他,除了他自己。他在打仗,和自己打仗,他在挣扎,在苦和痛的边缘挣扎。我可怜他,因为他的痴情世间少有,本应幸福的人,现在却如此狼狈;但又讨厌他,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本可以让自己活的快乐,茫茫情海,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又何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感情本是自由的,谁也限制不了,或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不要刻意去改变它。也许,放开一段感情,便是给自己一段重生。有的茶是苦的,但也不要嫌弃它,毕竟它给了你如何品茶的经验,也许下一秒,你会觉得它变甜了,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

    让锦瑟发声,让飞花落下,让春蚕吐丝,让蜡烛流泪,让时光的河流轻轻流过生命里伤心的渡口吧!

  • 10、 菩提十书读后感1200字

    《菩提十书》一书由林清玄所著,这是作者通过十几年所写成的著作,这是关于作者的人生智慧和结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菩提十书读后感12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林清玄有言:以清净心看生活,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以清净心看世界,万物清明;以欢喜心过生活,百事可乐:以平常心生情味,得失之间,无悲无喜。禅讲述的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人间有味是清欢。

    高一那会儿军训的时候,便在学校的香樟树下捧着一本林清玄的菩提,那个时候,总觉得书里用的简单的故事抑或是有哲理的句子说禅时我都不太明白,一位大家为什么会如此信奉禅宗。弘一大师曾经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最终会选择遁入空门,用佛教作为一生的信仰,想必释家必定有其美妙动人之处。这个寒假,想着自己已经多经历了五年的岁月沉淀,便觉着再回看这些书必定有不一样的感受,于是我便从《星月菩提》着手,看到的的确是五年前截然不同的滋味。禅宗或许是在教人豁达淡泊,遇事冷静不计较的一门高深学问。

    由清玄先生的菩提想到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禅,是在高中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述它的核心思想,其中提到了慧能与神秀斗诗的故事。慧能如此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啊,人如沧海之一粟,但心之广阔又何惧身躯之小。把自身放置在澄澈透明的天地之下,与天地融为一体,排除外界的烦恼,又何尝不是一种正确的处世之道呢!而神秀输给慧能,或许就是输在了这种认为万事皆空,并排除身外之事的大度。

    而禅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只能存在于大师泉水般流淌的文字中呢?答案是否定的。净慧法师将禅的精神和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使之成为我们幸福的源泉。他说: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禅意与禅境,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应该生活得非常轻松愉快、潇洒自在,但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感受,相反地,都觉得生活得很累很累。是什么原因呢?实在是我们的闲事太多太多了,所以才觉得人间没有好时节。如果我们从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让生活与禅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我们的生活便如诗如画,恬适安详了。不是说我们必须出家剃度,终日与木鱼钟声为伴,才能够体会到禅的真切。而是有陶渊明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那种悠然自得的气魄。有一颗禅心,意味着你能在城市的喧嚣杂乱中,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5-09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09-27

  • 2022-02-05

  • 2023-03-15

  • 2022-01-21

  • 2023-04-14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09-21

  • 2023-05-12

  • 2023-06-19

  • 2019-09-23

  • 2021-08-31

  • 2022-09-07

  • 2019-09-20

情的菩提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情的菩提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情的菩提读后感、2024情的菩提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