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 > 地图 > 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2024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
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相关栏目
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热门栏目
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推荐
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

(共 7178 篇)

  • 1、 母亲的守望_《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1200字

    故乡老屋后,那棵菩提树姿态宛美,就这样静静地,伴母亲走过了在故乡的那些年。这棵菩提树,宛若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像一缕细线,串起了这个家的五彩珠,一颗缀连着一颗。长工阿荣伯在树下工作,热了就脱下棉袄往树枝桠上一扔;帮工阿喜从田里抓来田螺,也往树上一挂;母亲拉了把竹椅,就坐在树下做活儿

    午后,母亲总是浸在和煦的日光里,一个人坐在树下,呆呆地盯着菩提树,轻抚着它,眼神是宠溺,好似眼前的是自己的儿女。难怪,毕竟菩提树守望在母亲逝去的年华。这些年,没有女儿的陪伴,没有丈夫的依靠,她只有在菩提树下虔诚地祈祷。一遍遍地对树许愿心,祝愿女儿在外的学习顺利,身体健康。母亲常说:菩提树叫人看了没有忧愁。树叶的清香,熏得人心旷神怡,自然而然也就陶醉其中了。这菩提,久久陪伴在母亲的身旁,扎根在母亲的心里,对母亲的重要,无疑是不言而喻了。

    母亲是个乡下人,规规矩矩,对父亲的安排都逆来顺受,这无非是对父亲深厚的爱。这爱,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只是想要有个人可以相伴一生,只是奢求有个人包容和分享人生。尽管长久的等待,换来的是父亲的背叛,但母亲能够凭借这份爱,和一个与自己瓜分丈夫心的女人生活在一起,是何其伟大。父亲对母亲的感情,因新鲜感渐淡而随时间的推逝变,慢慢变淡,直至最后的厌恶。我想也许此时,母亲也只好带着对父亲的爱,静静地守望在菩提树下,默默地为父亲祈福。眼中漓着泪水,注视着菩提,心痛地吐出一句:祝他们幸福!

    母亲爱父亲,由衷地爱,撕心裂肺地爱;母亲爱我,宠溺地爱,视我若心地爱多少日多少夜,母亲守望在菩提树下,暗暗地操心我的一切一切,转身青丝变白发。礼佛是母亲修身养心的方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无疑,酒肉是母亲的大忌,可我恰恰好吃荤。当然,母亲也会日复一日地为我做荤菜。即便那冒犯了她信仰的佛祖,但母亲眼中,我才是第一母亲对我的爱有如春雨般滋润我的心脾,有如音乐般愉悦我的身心,有如阳光般普照我的身躯,母亲的爱未眠

    当今社会,多少孤寡老人,流离失所,遭到儿女的抛弃。多少妻子,遭到丈夫的背叛,终日以泪洗面。我曾听闻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丈夫早早离去,唯一的依靠,唯一的港湾已是儿女。命运总是弄人,她被自己的孩子狠心抛弃,孤苦无依。这个老人,日复一日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怀中抱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总是自言自语,又或是在和娃娃讲话。她总执念,孩子会来接她走的,一定会的

  • 2、 母亲的守望_读《母亲的菩提树》有感1100字

    故乡老屋后,那棵菩提树姿态宛美,就这样静静地,伴母亲走过了在故乡的那些年。这棵菩提树,宛若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像一缕细线,串起了这个家的五彩珠,一颗缀连着一颗。长工阿荣伯在树下工作,热了就脱下棉袄往树枝桠上一扔;帮工阿喜从田里抓来田螺,也往树上一挂;母亲拉了把竹椅,就坐在树下做活儿

    午后,母亲总是浸在和煦的日光里,一个人坐在树下,呆呆地盯着菩提树,轻抚着它,眼神是宠溺,好似眼前的是自己的儿女。难怪,毕竟菩提树守望在母亲逝去的年华。这些年,没有女儿的陪伴,没有丈夫的依靠,她只有在菩提树下虔诚地祈祷。一遍遍地对树许愿心,祝愿女儿在外的学习顺利,身体健康。母亲常说:菩提树叫人看了没有忧愁。树叶的清香,熏得人心旷神怡,自然而然也就陶醉其中了。这菩提,久久陪伴在母亲的身旁,扎根在母亲的心里,对母亲的重要,无疑是不言而喻了。

    母亲是个乡下人,规规矩矩,对父亲的安排都逆来顺受,这无非是对父亲深厚的爱。这爱,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只是想要有个人可以相伴一生,只是奢求有个人包容和分享人生。尽管长久的等待,换来的是父亲的背叛,但母亲能够凭借这份爱,和一个与自己瓜分丈夫心的女人生活在一起,是何其伟大。父亲对母亲的感情,因新鲜感渐淡而随时间的推逝变,慢慢变淡,直至最后的厌恶。我想也许此时,母亲也只好带着对父亲的爱,静静地守望在菩提树下,默默地为父亲祈福。眼中漓着泪水,注视着菩提,心痛地吐出一句:祝他们幸福!

    母亲爱父亲,由衷地爱,撕心裂肺地爱;母亲爱我,宠溺地爱,视我若心地爱多少日多少夜,母亲守望在菩提树下,暗暗地操心我的一切一切,转身青丝变白发。礼佛是母亲修身养心的方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无疑,酒肉是母亲的大忌,可我恰恰好吃荤。当然,母亲也会日复一日地为我做荤菜。即便那冒犯了她信仰的佛祖,但母亲眼中,我才是第一母亲对我的爱有如春雨般滋润我的心脾,有如音乐般愉悦我的身心,有如阳光般普照我的身躯,母亲的爱未眠

    当今社会,多少孤寡老人,流离失所,遭到儿女的抛弃。多少妻子,遭到丈夫的背叛,终日以泪洗面。我曾听闻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丈夫早早离去,唯一的依靠,唯一的港湾已是儿女。命运总是弄人,她被自己的孩子狠心抛弃,孤苦无依。这个老人,日复一日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怀中抱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总是自言自语,又或是在和娃娃讲话。她总执念,孩子会来接她走的,一定会的

  • 3、 小学六年级:读《菩提树之死》有感

    偶然间,在《品悟》中看到一篇文章《菩提树之死》。读后,我若有所思,颇有感触。

    在美国纽约的约翰夫妇的院子里,发现了一颗非常稀少的树种菩提树。他们精心呵护,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物以稀为贵,他们的邻居也非常爱护这棵树,有的人从它身边经过都格外小心,低头俯头,一面碰撞它的枝条,有的经过菩提树竟然绕道而行甚至还为它搭上铁丝架为它遮风挡雨。但一年后的阳春三月,菩提树却枯死了,很多人都为它感到惋惜。可是吗,在细雨霏霏的春季,菩提树怎么会死呢?后来,大家才知道:杀死菩提树的居然是保护它的铁丝,是铁丝活活勒死它!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呵护和爱一定要有一个限度。就像文中的菩提树,保护他的铁丝就是溺爱。当我们看到家里的花虽然很鲜艳,但却不够在大自然的野花开得灿烂,开得精彩。野花经历了太多太多的风风雨雨,久而久之就练成了与风雨对抗的能力。家里的花经常依赖着主人给它们浇水,凡事都靠主人帮忙。

    如今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呢?有多少个孩子因为父母的溺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或失去了生活能力?

    我知道,爸爸妈妈的对我们的爱是比天高,比海深,无论用多少赞美之词,都不足以表达。但是,爱也一定要有一个限度。如果爱变成了溺爱,那么这样的爱就成了害!就好像湖南卫视《变形计》中的公子哥易虎臣,因为爸爸妈妈给予他太多的爱,什么事都对他百依百顺,所以他就觉得什么事都有爸爸妈妈扛着,依赖着父母。挫折,是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难以避免的经历。挫折不会毁了我们,他只会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让我们的人生经历更加饱满。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也失败过很多次,也遭到别人的嘲笑,也同样受到了挫折。可是,他并没有气馁,吸取一次次失败的教训,试过1000多种材料后,最终获得了成功。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不要躲避挫折,那样会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是呀,如果没有挫折,我们也就没机会感受自己通过努力换来的成功的幸福感。如果我们不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整天泡在蜜罐里,也就看不到挫折后美丽的彩虹。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莫过于经历风吹雨打,花开花落,这并非奇怪。如果人的一生只是两点连成一线,也就欣赏不到一条多彩壮丽的风景线。成功并不难,可贵的就是成功的过程经历的磨难。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挫折过后,必定会成功。

    父母呀,放手吧!给孩子们自由,让他们迎接风雨,接受各种挑战,活出真正的自己吧!

  • 4、 优秀读后感:菩提树下的一片落叶

    菩提树下的一片落叶

    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题记

    微风吹过我的脸,时不时的掠过书页,我沉浸在书本中,沉迷在仓央嘉措的红尘里,也流连于白落梅的文字间。

    风轻云淡的光阴

    没有人能真正的说清人为何而生。每个人追求的东西都不一样,权力、金钱亦或是爱情。

    仓央嘉措显然选择了爱情,他把一生都颠覆在整个红尘中。我不由的深思,漫漫红尘,真的无人逃脱?

    如果没有那个地位,他或许生活的很闲适,一屋一木两人即可。可佛却给了仓央嘉措最神圣的地位,那个也给了他最痛苦的煎熬的地位达赖。

    至高无上不代表幸福,有时也是一种禁锢。我不解,或许是我不懂这红尘,可我的确被他所感动。

    他也曾和我们一样,年少轻狂,多情伤怀,和喜欢的女孩热恋,痴守,等待。十五岁之前的岁月云淡风轻,后来,一切依旧,只是多了一层枷锁。

    如若我是他,我会怎样选择,我常常这样想。一篇篇的读他的诗,却无法看透他。如若我可以跳出俗尘,我愿同他一起,禅房小巷,悠长悠长,一遍又一遍的徘徊,又愿走进他的红尘深处,感受它的柔情

    欲罢不能的红尘

    我感受着他情诗中的伤感与思念。15岁后,他是众人朝拜的圣主,但也是外人操纵权势的棋子,他是游戏人间的浪子,但也是为情所困的痴人。

    他来不及决别一切,离开了家,离开了爱的人。醒悟过来的他日夜思念,在修行的禅房中,一篇又一篇的写着情诗,思念着爱的人。可,入了梵行又怎么能贪恋往事?

    何为得道?何为修行?我不懂,可他不会不懂,他与佛有着深深的缘,可他却毅然沉沦在了红尘。

    或许,只有走进他,才能感受到他的心。夜声人静,有无数相思的人在哭泣,只是无人知道,其中会有仓央嘉措。他是圣僧,但又是看不透红尘的情僧。我崇尚他的无边佛法,却也慕艳他那红尘柔情。

    然而,他注定是受伤的,他痴守,等待。却始终只是一次次别离与伤害。他在红尘中沉沦,纵使誓言就像雪花,美丽一时,触手即化,他也不肯忘却。

    欲罢不能,是他的挣扎。可他是菩提树下的叶子,注定会有一天回到梵门。

    烟火人间叶归根

    如果命运让我回到与你同世,我愿在烟火人间里沉迷,只愿与你相遇。

    仓央嘉措无力抗衡血战,但也见不得血腥,他无雄韬伟略,只有风花雪月的柔情。

    他烟火人间,无力争权,销声匿迹于青海湖畔,那里才是他的归宿。他没有死,忘却了过往荣华,抛弃了昔日风花雪月。无尽的颠沛流离,让他顿悟。他四处宣扬佛法,游历四方,亦或许这样,他才真的是一位圣僧。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

  • 5、 菩提本无树读后感600字欣赏

    菩提本非树,心无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这句话,这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经说过的话,表达世间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我们要保持本真的精神。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菩提本非树,心无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好像很有启发,也很有感触。在我的理解中,这句话的意思好像是人们提到菩提总是很容易联想到菩提树这种植物。可是,如果单说菩提,它就不是树的意思了,而变成了觉悟和智慧,是指一个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的意思。

    明镜台就是指一般女子用的梳妆镜,而这些女子为了使自己妆容整洁、得体,故经常喜欢把梳妆镜擦拭的很干净。因为如果不经常打理和擦拭自己的梳妆镜,可能过不了多长时间梳妆镜子的台面上就落满了灰尘,所以要时时勤拂拭,才能莫使有尘埃。

    梳妆镜本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人的肉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人的手指能碰触到的东西,自然也是小灰尘们喜欢去的地方,可是它不属于也不存在我们柔软的内心。所以在我们的心中其实没有明镜台这种东西,自然就不会有梳妆台这种东西的存在了,既是无台面的东西,也就不用勤拂拭了。

    在我的理解中,菩提和心是智慧、洁白、温润、纯粹的化身,是自然界本原的存在,也是一个人最初最美最真的样子。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充满着很多种诱惑,人们好像渐渐忘记了自己最纯真的一面,好像渐渐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样子,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东西就变得迷之珍贵了。

    每次我读到这句话或者偶尔想起来时,就好像有魔力一样很快就能使内心恢复平静,然后以低姿态去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那些用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人非常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他们!

  • 6、 菩提的芽尖

    菩提的芽尖

    董炳伊

    所谓菩提,是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而觉悟的开始,正是菩提的芽尖。在烦躁之中,寻找着身体心灵合一的感觉;在领略着佛教的故事中,寻找着第一流人物。

    书中的文字总是需要缓缓地咀嚼,像是品一杯清茶,不是追求着味蕾上的享受,只是沉淀着内心的平静。淡泊清净,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质朴的精神境界。那里的一朵花,一棵树,一轮明月,以及一段段的回忆和生活中的细节都能让人身临其境,在困顿之中,得到智慧明光,所谓自然的恩泽。

    林清玄似乎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每每都有心灵的深深颤动。我仍深记着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光是这句话本身,还喜欢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在我看来,《情的菩提》就是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清淡似乎贯穿了全书。因为在寻找着林清玄认为的清欢,所以才会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着林清玄的清欢,才会慢慢醒悟过来,俗世中的清欢虽渺小,虽不可多得,但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沉静的心,而被世俗磨灭的也正是那样的一颗心。

    亲情、爱情、友情,大自然的深情,对不幸者的同情……林清玄用这些情感来弥补着我们所缺失的那颗心。而那清欢,是一种调和剂。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利用着“最少的就是最珍贵”的思想,让被利欲熏心的我们去追逐着。在一次一次的平静之后,我们有了菩提的芽尖,领悟到清欢的真谛。林清玄用他那平实的语言操控着我们的心,顺着他的思路一步步地往世俗之外的美好中走去,在那里能闻到富人家里种的梅花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第一流人物,不在于拥有多少物,拥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再旧物里找到新的启示,能不能在旧情里找到新的智慧,进出无碍。”第一流人物,他们所追求的向往的只不过是清欢。然而,在由黄金打造的茧面前,谁舍得咬破?

    阅读《情的菩提》,我们追求着清欢,只是成为不了第一流人物。阅读、感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说不定在某一天,在俗世和清欢之间找到平衡、顿悟,菩提开花。 【点评】

    所谓菩提的芽尖,指的是顿悟的开始,也是文中所谓的“清欢”状态。不管看过多少书,重要的是自己的感悟。作者能在文字沉淀了之后,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似一杯放在案头的泥水,拥有一种沉淀后的澄澈,而这种沉淀后的澄澈的价值是一杯清水所无法比拟的。本文题目意蕴深长,含义深刻,很有吸引力。

  • 7、 黄昏菩提读后感

    黄昏菩提读后感(一)

    我喜欢黄昏的时候在红砖道上散步,因为不管什么天气,黄昏的光总让人感觉特别的安静,能较深刻省思自已与城市共同的心灵。但那种安静只是心情的,只要心情一离开或者木棉或者杜鹃或者菩提树,一回头,人声车声哗然醒来,那时候就能感受到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

    这种品质使我们在吵闹的车流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在奔逐的人群与闪亮的霓红灯里,我们更深地体会了孤独;在美丽的玻璃帷幕明亮的反光中,看清了这个大城市冷漠的质地。

    现代人更需要诚恳的、关心的沟通,有情的、安定的讯息。生活在这样的都市里,我们都是菩提树,拥有的土地虽少,勉力抬头仍可看见广大的天空;一棵树需要什么呢?;园艺专家在电视上说:阳光、空气、和水而已。还有一点点关心。

    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样吧!除了食物和工作,只要渴求着明澈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点点有良知的关心。

    我们是像那样沉默的榕树一样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地活着,走路时不必担心亡命的来车,呼吸时能品味到空气的香甜,搭公车时不失去人的尊严,在深夜的黑巷中散步也能和陌生人微笑招呼,时常听到这个社会的良知正在觉醒,也就够了。我们对都市风格、人民品质的忧心是不是过度了呢?

    都市的树也是树,都市的人仍然是人。

    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

    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黄昏时,那一轮金橙色的夕阳离我们极远极远,但我们一发出智慧的声音,他就会安静地挂在树梢上,俯身来听,然后我感觉,夕阳只是个纯真的孩子,他永远不受城市的染着,他的清明需要一些赞美。

    每天我走完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声赞美与感激的话。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

    感恩这都市的污染,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

    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

    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听完感恩与赞美,夕阳就点点头,躲到群山之背面,只留下满天羞红的双颊。

    黄昏菩提读后感(二)

    菩提是佛祖何时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记,即使冥冥中也没有一点回忆,我想这对佛祖是一种亵渎、大不敬。为了赎罪,我常常想佛的智慧,菩提树下的冥思苦想以及慈悲为怀的宽容之心。于是菩提也就成为我心中的圣洁之物。

    最早接触菩提

  • 8、 《心的菩提》读后感600字

    热爱生活,努力奔跑——读《心的菩提》有感

    今年的我已经是六年级的毕业生,各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争取考入东莞的名校,报了各种的补习班,所以我的家长也逼着我参加培优班的补习,我情不自禁地也加入了“追名校”的行列。在培优班里,高手如云,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拿不到第一。 我父母是很优秀的人,他们对我期望很高,然而,平凡的我很有可能无法延续这光辉。我痛苦,导致做噩梦,我茫然,导致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经常失眠,最后终于病倒了。病好了以后,我真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强的失落感挥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看了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作品中的主角是个小人物,他的生活就像遇见没有地图的迷宫,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恐惧不只是一点点,他稳住自己,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哭,要出发进攻,就不要惶恐,去发现雨过天晴的专注,每次要撑不下去、沉不住气,要记得深呼吸,微笑着前进,只留下雨过天晴的专注,一直到时间过去,路灯吹熄,也舍不得忘记,不断地努力,虽然到最后还是没有实现愿望,但是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输,因为他赢了自己,他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近……

    看着看着,我的心微微颤抖,一瞬间我明白了一个十分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冠军只有一个。这世界上,更多的是像我一样默默无闻、跑到最后也没有拿到冠军奖牌的人,难道因此我们就可以不努力、停步不前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人生首先是一场和自己赛跑的比赛,对手就是自己,只要在场,只要不停下来,继续努力奔跑,就会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会赢得自己人生的冠军奖牌。

    回想自己的小学生活,虽然前四年无忧无虑,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过去。可是到最后,我们换了新班主任,苏老师才华横溢,教学方法独特,对我们循循善诱,很快,我们和老师统一思想,站在同一条战线,我们并肩作战,互相鼓励,我们都变得向好向上,积极自觉学习,会心中有他人,会热爱阅读,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哪怕最终我没拿到第一,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时时提醒自己:偶尔做不了第一,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个世界上注定要有人比你更强、更高、更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奔跑。跑,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是对生活最为真挚和深沉的爱。即使竭尽全力,也跑不过别人,但一定会跑赢昨天的自己。

  • 9、 《情的菩提》读后感500字

    当我们曾经深切地爱过一个人之后,就不要再恨他了吧,如果不能再爱,就把爱化成关心,化成理解,化成澄澈的智慧与明心。”这段话,是我在林清玄的散文集《情的菩提》中读到的。很有感触,因为暗合了我此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共有十册,是作者写作中的重要之作。2007年作者将其中的精品分编为《情的菩提》和《心的菩提》,而我拜读的是前者。

    菩提,何为菩提?其实菩提就是一种觉悟,一种觉悟的境界。从作者写的文章中可以看见都是对生活的觉悟,对世间任何细微事物的觉悟。

    面对红灯绿酒、变化无常的世事,人心固然会迷惘,无法辨认自己的真实位置,从而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虚无的物质,最终这些会让心变得浮华、空虚。此刻最需要的就是觉悟,从心而生的觉悟,理性的觉悟。这可以让你摆脱物质的给养,拥有一个干净、素朴的心灵。觉悟更可以让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与信心。

    觉悟并不是让你无欲无求、碌碌无为。菩提是源自佛,则觉悟是一种禅境,而佛家中的禅境是为了更好的审视世界,重新的认识自己,使自己远离苦海,以一种淡泊、纯净的心去生活。而这种生活是世间最可贵的,可贵在于它很少的被人做到,甚为难得。但它却是最简单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就能诠释它的真谛。

    虽我功力尚浅,不知道林清玄是否真的觉悟,看淡了一切。但我知道他的灵魂已超越了普通的人,人间的七情六欲已不能操控他,他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如天空中翱翔的飞燕,栖息到属于自己心的归属,直到在世间消逝。

  • 10、 《情的菩提》读后感800字

    所谓菩提,是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而觉悟的开始,正是菩提的芽尖。在烦躁之中,寻找着身体心灵合一的感觉;在领略着佛教的故事中,寻找着第一流人物。

    书中的文字总是需要缓缓地咀嚼,像是品一杯清茶,不是追求着味蕾上的享受,只是沉淀着内心的平静。淡泊清净,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质朴的精神境界。那里的一朵花,一棵树,一轮明月,以及一段段的回忆和生活中的细节都能让人身临其境,在困顿之中,得到智慧明光,所谓自然的恩泽。

    林清玄似乎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每每都有心灵的深深颤动。我仍深记着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光是这句话本身,还喜欢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在我看来,《情的菩提》就是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清淡似乎贯穿了全书。因为在寻找着林清玄认为的清欢,所以才会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着林清玄的清欢,才会慢慢醒悟过来,俗世中的清欢虽渺小,虽不可多得,但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沉静的心,而被世俗磨灭的也正是那样的一颗心。

    亲情、爱情、友情,大自然的深情,对不幸者的同情……林清玄用这些情感来弥补着我们所缺失的那颗心。而那清欢,是一种调和剂。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利用着“最少的就是最珍贵”的思想,让被利欲熏心的我们去追逐着。在一次一次的平静之后,我们有了菩提的芽尖,领悟到清欢的真谛。林清玄用他那平实的语言操控着我们的心,顺着他的思路一步步地往世俗之外的美好中走去,在那里能闻到富人家里种的梅花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第一流人物,不在于拥有多少物,拥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再旧物里找到新的启示,能不能在旧情里找到新的智慧,进出无碍。”第一流人物,他们所追求的向往的只不过是清欢。然而,在由黄金打造的茧面前,谁舍得咬破?

    阅读《情的菩提》,我们追求着清欢,只是成为不了第一流人物。阅读、感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说不定在某一天,在俗世和清欢之间找到平衡、顿悟,菩提开花。

    【点评】

    所谓菩提的芽尖,指的是顿悟的开始,也是文中所谓的“清欢”状态。不管看过多少书,重要的是自己的感悟。作者能在文字沉淀了之后,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似一杯放在案头的泥水,拥有一种沉淀后的澄澈,而这种沉淀后的澄澈的价值是一杯清水所无法比拟的。本文题目意蕴深长,含义深刻,很有吸引力。

  • 2019-10-19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3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3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4-1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28

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2024母亲的菩提树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