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心经读后感 > 地图 > 心经读后感,2024心经读后感
心经读后感

(共 1125 篇)

  • 1、 《心经》读后感

    《心经》读后感

    父爱在左母爱在右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张爱玲是有着个人独特体验且将家国与民族边缘化的一个孤高女子,她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以笔代枪为民族写下可歌可泣的文字,却更多的是以人世间的沧桑来传达她内心深处最为真挚最为动容的情愫。

    知道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的一生注定是孤独的一生,父亲的守旧,母亲的新潮让这曾经辉煌过的家添上了更多萧索的色彩。尽管如此,她忧郁的气质却总散发着冷艳孤傲的因子,总让人想起黛玉式的专属。

    了解过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总像是一把温柔的刀,直入读者的心脏。我个人却总觉得这《心经》既像她却又不是她。当然,她选择了小寒20岁这个尴尬的年纪我想定是有所指的,至少说在她的岁月中对父亲最为亲密的部分是有一个或隐或显的分界点的。我们不妨把文中小寒与父亲的亲密关系暂时的移植到她的生活中来,就更能抓住她过往的影子了。又假想文中小寒的母亲正如她母亲的原型,那给与的极少的时间里的为数不多却必要而随意的关爱就更为鲜活了。

    回归到文本中,不得不提的是这有着相当纪念价值的20岁(我更愿意它是一个代号),这20岁是一把刀,当岁月伴着年龄一起成长的时候,有些东西终究还是要变的,就像小寒的父亲一样,纵使想尽办法嫁接对女儿的那份真挚的爱情的时候,却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或者说,他们都变了,在爱情这条道路上没有更多的父女可言,多的是被道德包裹下最为真切的爱恋。就像文中描绘的他犯了罪。她将她父母之间的爱慢吞吞的杀死了,一块一块的割碎了爱的凌迟!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能说是谁走错了?父亲爱女儿那是天性,纵然母亲知道那爱或许是迈的太深了些,毕竟距道德伦理还不值得一提,在这样的情境下,母亲能说什么,纵使是一颗最苦涩的果子即使是吞不得的也要吞下,如果小寒的母亲不是一个经历过疼到骨子里的痛的人,她不会说出你爸爸不爱我,又不能够爱你留得住她的人,留不住他的心这样的话,这句话太沉重,却用由他们去吧这样的字眼来诉说她的不在乎,在这看似云淡风清的话里,我想更多的是在讲诉自己的可悲与无奈。纵使在万千的悲痛过后,那卑微到尘埃里的母亲依旧是守候着她的,纵使她的命里克母,纵使她厌恶母亲这样一个角色,母亲却始终包容着她,还有他。似乎我对这个把自己看的那么的不要紧的母亲生出了些许怜悯,我一向就是不要紧的人,现在也还是不要紧的这样一个人,却在对女儿承诺着未知的未来你放心。等你回来的时候,我一定在这儿......你放心

  • 2、 心经张爱玲读后感

    心经张爱玲读后感范文一

    张爱玲的作品中,我顶中意那篇并不出名的短篇小说《心经》。它像天边一朵淡淡的微云,没有风情万种的浓烈,却一直余韵未了,久久回荡在心里。那一年,23岁的张爱玲已经红遍上海滩,她奇装眩人,才气放恣,不可一世地自恋着,如她自己坦言的那般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在乱世里,她写人间烟火,她的那些女主角,个个失心疯般,爱得毫无道理,也没有退路。张爱玲的心里也是活着一个乱世的,她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心经》的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和父亲间相爱的故事。二十岁的许小寒,有着完美的家庭,不错的追求者,这个年纪的孩子,也许所有的心事,就是学校的功课,周末的郊游,和橱窗里的漂亮裙子。可二十岁的许小寒,她所有的心事和秘密与父亲相关,那个四十岁不到的男人,和小寒一起去看电影,会被误会是她的男朋友。

    整个故事的调子是寂寥的,天地般苍茫寂寥。

    她坐在栏杆上,仿佛只有她一个人在那儿。背后是空旷的蓝绿色的天,蓝得一点渣子也没有这里没有别的,只有天与上海与小寒。典型的张爱玲的语言,让人心惊。

    小寒的父亲许峰仪在十多岁的年纪便结婚生子,因此在小寒二十岁的时候,他还是个四十岁不到的优雅男人。小寒与父亲间的默契,还有两人间奇怪的气场,在故事的中段才被点破。然而小寒的爱是绝望的,她二十岁了,不能再赖着不肯长大。二十岁生日的当晚,小寒在沙发上搂着父亲的脖子,眼泪扑簌簌掉下来,纵然母亲自动隐退,淡得像个符号,她的爱也是不可能的,没有退路。许峰仪当然心知肚明,除了孩子的天真,小寒没有一直待在父亲身边的筹码。许峰仪自然而然地爱上小寒的同学段绫卿,那个长得与小寒相像的女孩子绫卿看上去凝重些,小寒仿佛是她立在水边,倒映着的影子,处处比她短一点,流动闪烁。也正如母亲说的那样,你爸爸不爱我,又不能爱你,所以他只能爱绫卿,把对小寒的一腔温柔转移到绫卿身上。

    一个唯美的故事,尽管有些病态,还是好看的。我始终觉得张爱玲有恋父情结,因为童年父爱的缺失,也因为在她的两段爱情里面,她都像那个天真的许小寒,需索着父亲般的爱。

    在小说的世界里,张爱玲写遍人世间最凄凉最绮丽的爱情,她也懂得人性的不纯粹,因此有了那些爱情里的女子曲折幽深的心事和计较。然而文字与现实始终是隔着一层距离的,当23岁的张爱玲遇见胡兰成,一点脑筋都不肯动了,不动脑筋只动心,人生在撒手的一刹那,奋不顾身地成就一段旷

  • 3、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一)

    看张爱玲的小说往往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她把一切看的那么透彻,却知道都是无法挽回的!你总想着安排事情的发展,但是人的能力又能做的了什么?她写的,字2020字2020在我脑海中跳跃,我真切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书是有感情的,她把我拉到它的感情世界里。

    看完她的《心经》,不由得联想起她的生活环境。张爱玲对他父亲张志沂因爱生恨,这种畸形的爱是不能够存在的,但是却让她无法自拔,直到清醒。她对母爱一直是向往的,她向往母爱那独一无二的温暖!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二)

    张爱玲的作品中,我顶中意那篇并不出名的短篇小说《心经》。它像天边一朵淡淡的微云,没有风情万种的浓烈,却一直余韵未了,久久回荡在心里。那一年,23岁的张爱玲已经红遍上海滩,她奇装眩人,才气放恣,不可一世地自恋着,如她自己坦言的那般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在乱世里,她写人间烟火,她的那些女主角,个个失心疯般,爱得毫无道理,也没有退路。张爱玲的心里也是活着一个乱世的,她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心经》的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和父亲间相爱的故事。二十岁的许小寒,有着完美的家庭,不错的追求者,这个年纪的孩子,也许所有的心事,就是学校的功课,周末的郊游,和橱窗里的漂亮裙子。可二十岁的许小寒,她所有的心事和秘密与父亲相关,那个四十岁不到的男人,和小寒一起去看电影,会被误会是她的男朋友。

    整个故事的调子是寂寥的,天地般苍茫寂寥。

    她坐在栏杆上,仿佛只有她一个人在那儿。背后是空旷的蓝绿色的天,蓝得一点渣子也没有这里没有别的,只有天与上海与小寒。典型的张爱玲的语言,让人心惊。

    小寒的父亲许峰仪在十多岁的年纪便结婚生子,因此在小寒二十岁的时候,他还是个四十岁不到的优雅男人。小寒与父亲间的默契,还有两人间奇怪的气场,在故事的中段才被点破。然而小寒的爱是绝望的,她二十岁了,不能再赖着不肯长大。二十岁生日的当晚,小寒在沙发上搂着父亲的脖子,眼泪扑簌簌掉下来,纵然母亲自动隐退,淡得像个符号,她的爱也是不可能的,没有退路。许峰仪当然心知肚明,除了孩子的天真,小寒没有一直待在父亲身边的筹码。许峰仪自然而然地爱上小寒的同学段绫卿,那个长得与小寒相像的女孩子绫卿看上去凝重些,小寒仿佛是她立在水边,倒映着的影子,处处比她短一点,流动闪烁。也正如母亲说的那样,你爸爸不爱我,又不能爱你,所以他只能爱绫卿,把对

  • 4、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1200字

  • 5、 《心经》读后感_1000字

    《心经》读后感1000字

    来源于书友解释:

    观自在菩萨(般若智慧已经达到自在境界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他修行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境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乃是人类虚空的妄想)

    度一切苦厄(所以菩萨要为众生解脱一切执着于生死烦恼的苦厄)

    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色不异空(你所看见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你的精神世界)

    空不异色(你的精神世界也就是你以为的物质世界)

    色即是空(物质世界就是精神世界)

    空即是色(精神世界就是物质世界)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人类所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也是如此)

    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是诸法空相(其实一切法都不是法,只是人类虚空的精神幻觉)

    不生不灭(真实的世界不会产生,也不会灭亡)

    不垢不净(不会被尘埃沾污,也不需要去洁净)

    不增不减(任何东西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在真实世界里并没有物质这一概念)

    无受想行识(自然也就不存在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对于真实世界没有任何意义)

    无色声香味触法(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颜色、声音、香气、味道、感觉和概念)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你的意识也全部都是错觉)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没有前世愚昧的事情,也没有后世报应的所谓十二因缘)

    乃至无老死(就连生老病死也是胡说)

    亦无老死尽(更没有生死轮回的道理)

    无苦集灭道(没有生死烦恼,没有贪婪和恐惧,也没有所谓的真理)

    无智亦无得(既没有智慧,也得不到任何知识)

    以无所得故(这才是超越了人类精神的惟一真实的世界)

    菩提萨埵(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观自在菩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靠般若智慧抵达了波罗蜜多觉悟的彼岸)

    心无罣碍,无罣碍故(心中没有任何牵挂和妨碍,正是因为没有受到人类精神影响的缘故)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没有任何恐怖,远离那些违背自然的思想)

    究竟涅盘(所以菩萨观得自在,消除了一切烦恼)

    三世诸佛(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世佛以及一切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都是依靠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的境界)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阿耨多罗无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觉成佛的境界)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所以般若智慧波罗蜜多觉悟是不可思议的咒语)

    是大明咒(是普照一切的咒语)

    是无上咒(是最最伟大的咒语)

    是无等等

  • 6、 《心经》读后感_800字

    《心经》读后感800字

    因为家中长辈信佛,从小也会去庙里拜拜,虽不解其意,(毕竟许下的愿望从未实现过,还是要自身努力才行嘛,哪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仍是对佛教生了亲近之心。真正开始感兴趣大概是因为16,7岁的年纪离家求学,在外突然思考起了生死,又适逢末日论。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想着想着就怕到不行,异国他乡若是出个意外,父母该多伤心?大好人生还没开始就要结束臣妾真的做不到啊,想着想着心都要颤抖了,接着又想万一真那一刻来到,也非人力所抵抗,那段日子真是一个人想太多绝望,又一个人闷着也没办法跟人说这种杞人忧天无病呻吟的事情。然后开始接触了佛学。浅尝辄止。佛家的六道轮回让我的心重归平静。嗯,就算此生终结,也是新的开始,这不还能变鬼?然后莫名其妙就不怕了。再后来,偶然在荔枝fm听到了一个电台主播念的《心经》,嗓音真是有磁性真好听呀,日夜单曲循环,情到深处还要跟着念。心情浮躁念一遍,只要心情波动就喜欢念一遍静心。以至于后来回国有次跟我母上吵架吵得很凶的一次,忘了吵架缘由,好像是设置手机的问题吧。父皇在开车,母上在副驾,而我在后座默默拿出ipad放心经,一边抹眼泪一边哽咽着跟读心经,一下子就把我父皇给噗嗤一下逗乐了…不过那个时候还只是单纯的跟读,并没有去理解其中深意,只是觉得念了静心。 现在又重拾起来,了解了些旁的背景啊故事啊,亦去看了注释,看了梁文道先生的《心经诠释》,慢慢的理解就多了,但还是不够,不同境遇下总是会有新的见解,看得越多了解得越多,理解出来的东西才是本身沉淀下来的,佛经它不告诉你具体的该怎么做,只是告诉你大概的自己去悟自己的,悟到即你所得。 一直读错了般若二字,前两天看到注释,羞愧不已。所幸现在及时矫正过来了。 大概会时不时的翻一翻,希望有更多的领悟。到时候再来更领悟吧,现在的领悟还是太浅薄了。只是突然想写这么一遭,啰里八嗦的话。

  • 7、 《心经》读后感_1100字

    《心经》读后感1100字

    观自在菩萨(般若智慧已经达到自在境界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他修行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境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乃是人类虚空的妄想) 度一切苦厄(所以菩萨要为众生解脱一切执着于生死烦恼的苦厄) 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色不异空(你所看见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你的精神世界) 空不异色(你的精神世界也就是你以为的物质世界) 色即是空(物质世界就是精神世界) 空即是色(精神世界就是物质世界)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人类所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也是如此) 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是诸法空相(其实一切法都不是法,只是人类虚空的精神幻觉) 不生不灭(真实的世界不会产生,也不会灭亡) 不垢不净(不会被尘埃沾污,也不需要去洁净) 不增不减(任何东西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在真实世界里并没有物质这一概念) 无受想行识(自然也就不存在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对于真实世界没有任何意义) 无色声香味触法(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颜色、声音、香气、味道、感觉和概念)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你的意识也全部都是错觉)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没有前世愚昧的事情,也没有后世报应的所谓十二因缘) 乃至无老死(就连生老病死也是胡说) 亦无老死尽(更没有生死轮回的道理) 无苦集灭道(没有生死烦恼,没有贪婪和恐惧,也没有所谓的真理) 无智亦无得(既没有智慧,也得不到任何知识) 以无所得故(这才是超越了人类精神的惟一真实的世界) 菩提萨埵(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观自在菩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靠般若智慧抵达了波罗蜜多觉悟的彼岸) 心无罣碍,无罣碍故(心中没有任何牵挂和妨碍,正是因为没有受到人类精神影响的缘故)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没有任何恐怖,远离那些违背自然的思想) 究竟涅盘(所以菩萨观得自在,消除了一切烦恼) 三世诸佛(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世佛以及一切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都是依靠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的境界)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阿耨多罗无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觉成佛的境界)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所以般若智慧波罗蜜多觉悟是不可思议的咒语) 是大明咒(是普照一切的咒语) 是无上咒(是最最伟大的咒语) 是无等等咒(是超度一切的咒

  • 8、 《心经》读后感_700字

    《心经》读后感700字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看不懂佛教术语,但好歹知道一个“轮回”。然而人们总是看到小的轮回,即生死世事的轮回,茫然活着,崇拜一些神,缺忽略了一种大的轮回:创生的轮回。

    “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活在世上,基于一种对存在的终极意义的追寻,比如佛教看见了空,就一直在试图探明空的所以然。要是想探查空,你就需要创造空。这个过程对大多数人可能在心中完成,创造空就是创世,因为空会在你的心中焕发一个世界,这样一来,就可以找到大轮回的一个定义(有点像数学归纳法):

    一个世界,会为了追寻本身的意义在其内部创造一个新世界,这样循环嵌套(如同俄罗斯套娃),构成了一个没有源头,没有结尾的链条,一个对意义追寻的链条。佛可能在我们的前一个铁环上,我们后面也有许多我们心生发的世界。但既然这个意义链条无始无终,那它就是一个闭环,也可以称作一个轮回。

    因此,活在世上,犹如在数轴上取一个点,前方是正无穷,后方是负无穷,我们并没有大小,亦不可或缺。我们的思考便是轮回的思考,这点不可勉强。

    当然,再怎么思考都难以找到答案。如果你想明白空的问题,这个意义链条就从某一个点解开,这种轮回的依存一旦一环破裂,就会全部崩溃,化作空。既然存在,就代表链条没有崩断,自然意味着空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否则一个对空的追寻竟使轮回分崩离析,化作空,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因而在我看来,空是无法被探求出全部真相的。也就是说:emmm,唯有空能解释空,我们这些存在是解释不了的。

    然而我个人以为还是不要把自己变成空好(这个空指参禅修仙,而不是虚怀若谷的那个空)

    反正这种简短的箴言就是这样,怎么解释都无所谓的

  • 9、 《心经》读后感_1200字

    《心经》读后感1200字

    复制粘贴――转全文解释: 不全对,可以辅助理解,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悟!观自在菩萨(般若智慧已经达到自在境界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他修行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境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乃是人类虚空的妄想)

    度一切苦厄(所以菩萨要为众生解脱一切执着于生死烦恼的苦厄)

    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色不异空(你所看见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你的精神世界)

    空不异色(你的精神世界也就是你以为的物质世界)

    色即是空(物质世界就是精神世界)

    空即是色(精神世界就是物质世界)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人类所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也是如此)

    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是诸法空相(其实一切法都不是法,只是人类虚空的精神幻觉)

    不生不灭(真实的世界不会产生,也不会灭亡)

    不垢不净(不会被尘埃沾污,也不需要去洁净)

    不增不减(任何东西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在真实世界里并没有物质这一概念)

    无受想行识(自然也就不存在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对于真实世界没有任何意义)

    无色声香味触法(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颜色、声音、香气、味道、感觉和概念)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你的意识也全部都是错觉)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没有前世愚昧的事情,也没有后世报应的所谓十二因缘)

    乃至无老死(就连生老病死也是胡说)

    亦无老死尽(更没有生死轮回的道理)

    无苦集灭道(没有生死烦恼,没有贪婪和恐惧,也没有所谓的真理)

    无智亦无得(既没有智慧,也得不到任何知识)

    以无所得故(这才是超越了人类精神的惟一真实的世界)

    菩提萨埵(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观自在菩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靠般若智慧抵达了波罗蜜多觉悟的彼岸)

    心无罣碍,无罣碍故(心中没有任何牵挂和妨碍,正是因为没有受到人类精神影响的缘故)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没有任何恐怖,远离那些违背自然的思想)

    究竟涅盘(所以菩萨观得自在,消除了一切烦恼)

    三世诸佛(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世佛以及一切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都是依靠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的境界)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阿耨多罗无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觉成佛的境界)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所以般若智慧波罗蜜多觉悟是不可思议的咒语)

    是大明咒(是普照一

  • 10、 心经随喜读后感(3)篇
    心经随喜读后感 第(1)篇

    《心经随喜》,4.8万字,阅读时长4小时

          短短的一本小书,很快可以看完。本书是根据50余年前,也就是1960年代胡兰成在日本的《心经》讲义录,近几年通过日文翻译而来。

          此前因着读张爱玲的书,知道了胡兰成,也存了几本胡兰成的书,但一直未读。这本却成了所读的第一本胡兰成的书。

          心经260字,讲义4万多字,讲义内容多通过解经,结合作者的对中日文化、社会的一些见解而成。类似主题散文,或随想。

          心经的大部分内容能勉强背得下来,但理解程度很弱。读完此书,理解和吸收效果很一般,所以书虽短,过程有些煎熬。很多文字,只是在读而已,没感觉,看过去就是看过去了。感觉主要原因有三:

          对心经的理解本来就有些难度要求,薄弱的佛学知识和基础,突然接触一时难以克化。讲义录内容中,有很多部分胡兰成是结合中国和日本文化来解析的,对日本文化和历史的不熟悉,也限制了对讲义内容的理解。最后,胡兰成是个有很大争议的人,书评中十有六七都是骂胡为汉奸卖国贼的(当然,很搞笑的是,甚至有些人是说胡兰成是负面人物,所以干脆不看他的书了。这些奇葩也来追评书籍),由此先入为主,反而看书过程中对内容也是怀着挑剔和谨慎,减弱了阅读应该适应作者思路去理解的效果。

          总之,读闭后对本书没法评价是好是坏。可能得日后对心经、对胡兰成两个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后,再来读这本书,可能会有更明确的观点和结论吧。是为一得罢。

    心经随喜读后感 第(2)篇

    虽然我还没有看这本书,但是看了书评以后心情就比较复杂,都不敢去碰这本书,更何况还是我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方面。以下是一个书友的评论,看得人心惊胆战。

    既像是在看一册有关佛经的书,又像是在看一本为日本歌功颂德的册子,通篇为了歌颂日本文化,日本天皇,用中国的经典文化为日本文化做陪衬,为了溢美而溢美,完全忘了日本文字的起源,完全忽略了心经的经典之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以谈心经为名,使歌功颂德之实。众所周知,佛教在引入中国后,是过了几个世纪才经由朝鲜传入日本,既然如此,何来观音菩萨本是日本妙庄王三公主的传说,作者传统学问功底深厚,这点常识想必应该知道。书中两次提到文天祥,也认为是忠诚的楷模,天地无私,作为一个亡命之人,也透露了深深的矛盾心理。喜佛之人,尽可忘掉作者的国籍,阅读时做到不嗔不怒,也算是一种修炼。

    心经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16

  • 2019-10-29

  • 2023-02-08

  • 2019-11-06

  • 2023-05-11

  • 2022-03-08

  • 2022-03-23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心经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心经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心经读后感、2024心经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