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心相约读后感 > 地图 > 心相约读后感,2024心相约读后感
心相约读后感相关栏目
心相约读后感热门栏目
心相约读后感推荐
心相约读后感

(共 9268 篇)

  • 1、 《心相约》读后感

    《心相约》读后感(一)

    陈鲁豫,来自北京,一位深受观众欢迎的主持人,曾访问过的无数名人,另外在重大的新闻直播节目中也有显着的业绩。

    《陈鲁豫心相约》讲的是鲁豫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她主持的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她与名人有约,而这本书也就是鲁豫与读者有约,讲的是她的人生中的一小段故事。

    以前很少看电视,特别像鲁豫有约这类主持名人谈话的节目,会让我觉的无聊。但随着岁月的推移,成熟一点了,开始有了更高的品味尝试,开始关注这类话题。一开始对鲁豫的了解也只是一个很瘦很有气质的女主持人,但后来看了她所着的《鲁豫心相约》这本书后大有感触,她让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真的要像她这样为梦想而快乐的活着那才叫人生。

    这本书确实带给我的不少震撼,为此自己也对比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一切。

    梦想不是一天两天的幻想,是一直都在我们心中慢慢燃烧起来的。鲁豫似是与生俱来对生活对自己的勇气让我佩服。或许应该感激她有这么一个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背景,爸妈都是属于有知识层面的人,为她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氛围,或许这些是我们一直所向往的。但最让人感动向往的不是她的家庭背景,而是她用自己的努力争取的勇气使她在向梦想进步。13岁的她,身高1.50米,梳着马尾辫,身穿花布连衣裙,怎么看都是个小孩。可她不怯场,大方地用流利的英语向大街上英语角的每一个人做自我介绍。自信满满满的让身边的人信服的敬佩起来,她的敢于出口练习,让她感受到了成就感,并提升了她的信心。成为了当时英语角的小权威。我就在想13岁的我是什么一个样子,缺乏的决不是对梦想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而少的就是她这种勇气,敢于尝试的信心。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是通往梦想的阶梯,每成功一小步就为梦想的蓝图添加了一笔。在她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绝没有一步就能到达的乐果,是在她不断努力尝试的结果中胜出的。她的勇气让我对生活中的挑战有了更深一层的勇气。

    果断的决定自己的方向,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本书里,我深刻的理解了这一点对梦想的追求。我平常是个做事急噪,爱冲动的人。惟独对工作,我相信水到渠成的道理这是鲁豫对自己的评价。当1994年的夏天鲁豫在电视上看到奥普拉之后,便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做一个谈话类的日播节目,带着这个愿望,在1995年初她便回到了中国,与凤凰签了约,成为了以为节目主持人,但是命运始终没有给她这个机会让她实现自己的梦,十年过去了,这个梦也伴着鲁豫过了十年,直到

  • 2、 相约读后感1000字精选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相信很多人在读了作品这本书后,对于它的情节会印象深刻。写读后感时,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应该怎么写作品读后感呢?编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相约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相约读后感 篇1

    看了余秋雨的序,被这本书所吸引。为了不虚度生命最后的时光,莫里与他的学生米奇相约星期二,以一个将死之人的身份,在与米奇的洽谈中解答米奇的疑惑,指点着他的人生,同时将他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莫里和米奇之间的师生情谊令人感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莫里做到了。许多人将金钱,、权力视作生命,而莫里注重的是人与人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爱,他常说“相爱或者死亡”。从付出、得到爱的过程中,我们获得内心的成就与满足,而金钱,权力,舒适的住所,豪华的轿车不过都是爱的替代品,人们在得不到爱的时候,只能拼命追求这些替代品,以填补内心的空虚,然而,在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新的一轮空虚又会开始,于是,他们拼命奔跑,拼命追逐,自始至终,或许他们都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书中的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1979年,布兰代斯的体育馆里有一场篮球赛。我们的球队打得不错,学生席上响起了叫喊声:“我们第一!我们第一!”莫里就坐在旁边,喊声让他感到困惑。终于,他在一片“我们第一”的叫喊中站起来大吼一声,“第二又怎么样?”学生们望着他,停止了叫喊。他坐了下来,得意地笑了。

    从这里,我们看到莫里的非同一般,他有自己的思想,不被他人,甚至社会的观点所左右,他崇尚爱,明白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

    从这本书中我收获了许多,我将我所感悟到的写在这里:

    米奇问,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莫里回答:与生活讲和。于我而言,与生活讲和,绝不意味着安于现状,而是对生活中所不能改变的东西释然的同时,追求更好的自己。

    “米奇,我不让自己有更多的自哀自怜。每天早上就一小会儿,掉几滴眼泪,就完了。”“好吧,这是我的孤独一刻,我不怕感到孤独,现在我要把它弃之一旁,因为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感情让我去体验。”这是莫里说的两段话。我们常常抱怨孤独,有许多人回被自己的消极情绪所把控。看到莫里的这些话,我想,我现在可以应付它们了,下一次,当孤独,悲伤,愤怒这些情绪来临时,我会对自己说,这只是我情绪的一种,我会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去体验,体验过后,便应弃之一旁了,任何

  • 3、 相约读后感6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相约读后感6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相约读后感 篇1

    积极从容地面对你的人生——《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000字:

    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我,还是幸福的。奶奶健在,八十多岁;外婆健在,身份证上显示一百零二岁,身体硬朗,行动自如;虽然爷爷中风五次,无法自理,但能勉强站立,用肢体表达情绪。小的时候虽然经历了外公去世,很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我知道死亡离我们其实很近,但却未曾想过自然死亡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会如何去接受。经历过死亡的人也无法述说,而濒临死亡的人,或恐惧,或孤独,或病痛缠身,或无法言语,没有多少人能够给我们讲述走向死亡的感觉。《相约星期二》,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课。

    本书以一位患了als(霍金教授也患此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大学教授莫里给记者学生米奇布置作业为开端,以老师的书房为教室,以老师的身体状况为时间轴,每周二约访,最终以葬礼为毕业典礼,开设了十三节哲学课,谈论的话题包括: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爱的永恒、婚姻、文化、原谅,以及完美的一天。

    “你总是要死的。这不取决于你对自己怎么说。”变老,是目前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但从古代中国的炼丹修仙,到现在采取各种青春常驻的手段,人们都想违背或减缓这一过程,不愿接受它。“我乐于接受老。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会更加丰富。衰老并不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一旦你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接受和坦然,使得我们的时间反而变得更有价值。地球村使得我们已经没有了白天和黑夜,貌似只有“你死我活”。在分秒必争的互联网“风口”时代,慢下来就好像等于死亡。在这个机会稍纵即逝的时代,我们能否把握住自己内心的那点从容,自己控制住节奏?每每重新翻阅这本书,都会让我的心和时光瞬间慢下来。

    “如果给

  • 4、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范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著名作家、广播电视主持人,主要伤口还包括在全球热销已达五百万册的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对于他来说,与恩师相约星期二的经历不啻为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这门人生课震撼着作者,也藉由作者的妙笔,感动整个世界。本书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

    读这本书之前,内心挣扎了很久。因为书的封套上那么郑重其事地写道作家余秋雨推荐,于是,很怕这本书会像余先生的书一样,让人在读的时候正襟危坐,读完了还得鞠个躬什么的。还好,有关生命、死亡的书,只要有真正的感悟,不像心灵鸡汤之类的小品那么不痛不痒浅尝辄止,总会吸引人的。

    一位身患绝症缠绵病榻的老教授,面对死亡,他会想到些什么?他并不是那种与死神抗争的斗士,他只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生,他只是淡淡地告诉我们,竞争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第一只有一个,那么就做第二又怎样?他觉得如若悲伤袭来,无须退避三舍,而恰恰应该尽情体会个中滋味,细细品尝后再弃之一旁,方能真正超脱也许这些并不太新鲜,甚至不太与时俱进,可是读完整本书后,你才会理解,其实他重新审视的是人们公认的从不多加思考的标准,而我们仍然在这样的标准下,浑浑噩噩地斗志昂扬地生活着。作者米奇一直与教授相伴,聆听他的内心,也思索着自己的生活,所以,书中还有他的琐忆和随想。

    读这样的书,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想起角落里那落满灰尘的画笔,想起很长时间没打电话联络的朋友,想在秋日的阳光下从容地坐一会儿眯一眯眼睛,想离开现在固定、紧张、忙碌如陀螺的生活不过,合上书,就像关闭了一扇窗,日子还是一样滴滴答答地走下去。老人说当你学会了怎样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活。听他的话,我们都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呢。

    第二篇范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在书店的一角,我发现了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它,仿佛一个初生的婴儿,我在接受着洗礼,如同一个虔诚的教徒,我在轻轻地祷告。那晚,当我终于在手电筒下合上这本书时,相约星期二对我的影响之深

  • 5、 相约星期二(优质读后感)

    【第1篇】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老人,或者说一个老学者,临终前的14堂人生课。

    米奇是一个幸运儿,他在短短的14个星期里学到了这一生都适用的东西;莫里也是一个幸运儿,他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里让所有人成为了他的学生,听到了他的思想;我们更是幸运儿,在遥远的这儿听到了莫里教授的谆谆教诲。(是呀!我们都因此成为幸运者!)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轮椅,那笑容,那台录音机,我听见他在说:“我不像让世界惊慌不安。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这本书里,莫里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

    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对,无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当然,莫里教授的话值得珍藏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人们把我视为一座桥梁。我不像以前那么活着,但我又没有死……我类似于……介于两者之间。”“知道吗?我死了以后,你说,我听。”“……”很多很多,这些话语,这些真诚的话语,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哀。这位终身的教师,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2里,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震撼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觉悟,莫里的话无疑在告诉我们:“这就是!”

    每一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临死前,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义,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无私。我想,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一生,都会受到莫里的影响。他的泰然,他的纯真,他的思考,他的无畏。让我们,向他肃然起敬!

    【第2篇】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令人受益匪浅,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的课。

    他们的课堂中,不需要课本,却更好的了解了人生。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课堂上的教授,原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舞蹈爱好者,意外的,他得了不治之症,舞蹈戛然而止。不过他依旧豁然,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死亡有任何畏惧。

    他也曾说过,学会了死,也就学会了活。人生莫非也只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终结。你学会了死,那也就不枉此生。

    一生中亦只不过是在一条漫漫长路上前行。沿途便有着不同味道的丰硕果实。有时有的果子也可能是带毒、带刺的。工作、原谅以及死亡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果子。等你吃饱了也就走完了一生。

    对于一个知道自

  • 6、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一: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这个暑假没什么事做,就打算像老师说的开始来沉淀自己。起初,拿到《相约星期二》,应该在必然之中吧,因为它在网上被评为教师必读的书籍之一。

    我特意选了星期二来读这本书,早上看了五页就困得要死,于是睡觉了。直到下午,周围安静下来,我又毫无睡意就又拿起这本书来读。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本讲述人生的书.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毕业以后忘记了曾经的梦想,也忘了自己在毕业典礼后曾答应莫里教授要保持联络的诺言。在毕业后的十几年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做兼职。直到有一天,在广播里听到曾经熟悉的名字,知道莫里教授的时日不多了。于是前往莫里教授家里探望,两人相约在莫里教授活着的每个星期二,两人见一次面,由莫里教授亲自授课,学生是米奇,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

    他们一共度过了十四个星期二,但并不是每个星期二谈论的内容我都有感触,可能是我的经历还不够,未能贴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莫里教授对死亡的态度真的很让我敬佩。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想到如果我在这美好年纪要怎样面对死亡。如果我离去,没有爱人,没有朋友知道我离开,没有过孩子,没有过努力,甚至可以说我还没有见识到社会就已经离去,是会有遗憾的,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一点的体会。而书中讲到的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然后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我还在羊皮卷里读到过相似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这些智者都选择过最平凡的生活。最平凡的生活,正是很多人都忘了的生活,人们总是在追求着一些东西,觉得如果没有了追求生活就回归于平淡,就是一种躲避,于是我们没有问问自己这是我们想追求的吗?还是人云亦云?在盲目的追求过程中渐渐地忘记了更重要的东西。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繁华褪尽,回归真我,原来平凡的生活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书中偶尔提到美国那时的新闻,想想跟中国现状真的很像,我都不想看新闻了,一幕幕奇葩的画面出现在脑海中,舍友间不满投毒杀害,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厕所里出现弃婴, 老师猥亵幼童。我们在问中国怎么了?其实最该问的是我们怎么了?正如莫里教授所说,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中很大的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可是我们这些可怜人要么太自私要么太浅薄,

  • 7、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关于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

    这里讲的是一个非常真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不幸去世了。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恶病缠身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陪伴着老师,聆听他最后的教导,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教导汇集成了一本令世界瞩目的文集,冠名《相约星期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著名作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还著写了一本在全球热销已达五百万册的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对于他来说,与恩师相约星期二的经历则是另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这门人生课不仅震撼着作者,也凭借着作者的妙笔,感动整个世界。本书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

    读这本书之前,在自己的心里也斗争了很久。毕竟因为书的封套上那么郑重其事地写道作家余秋雨推荐,于是,很怕这本书会像余先生的书一样,让人深感是那样的正经,那样的正襟危坐。还好,对于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有关生命、死亡的书,只要有真正的感悟,那就总会有吸引人的地方,总会让我明白到人生的意义,总会让我深感其所表达的内涵之处。

    一位身患绝症缠绵病榻的老教授,面对死亡,他会想到些什么?这也正是真本书吸引人以及耐人寻味的地方。而在书中,他并不是那种与死神抗争的斗士,他只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生,他只是淡淡地告诉我们,竞争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第一只有一个,那么就做第二又怎样?他觉得如若悲伤袭来,无须退避三舍,而恰恰应该尽情体会个中滋味,细细品尝后再弃之一旁,方能真正超脱也许这些并不太新鲜,甚至不太与时俱进,可是读完整本书后,你才会理解,其实他重新审视的是人们公认的从不多加思考的标准,而我们仍然在这样的标准下,浑浑噩噩地斗志昂扬地生活着。作者米奇一直与教授相伴,聆听他的内心,也思索着自己的生活,所以,书中还有他的琐忆和随想。

    读这样的书,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想起角落里那落满灰尘的画笔,想起很长时间没打电话联络的朋友,想在秋日的阳光下从容地坐一会儿眯一眯眼睛,想离开现在固定、紧张、忙碌如陀螺的生活不过,合上书,就像关闭了一扇窗,日子还是一样滴滴答答地走下去。老人说当你学会了怎样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活。

    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看看究竟自己想要的,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是非一定要做到某种所谓的程度才是我们人生

  • 8、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一: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人总是倾向于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在看到别人谈论深刻的或者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话题时,总会滋生出“此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想法,而这一切,也许只是自己缺乏改变的勇气,我们的教育教授给我们的并不总是正确的,只有坚强的人才敢勇敢的拒绝接受,而我无疑是个懦夫。没有自己的想法,每天的忙碌只是为了以后的车子、房子、票子,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生活,从来不会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过去的两年里,日子过的浑浑噩噩,毫无意义可言。

    关于世界——我的眼界是如此的狭隘,我的心是如此的小,我对他们毫不关心,即使同情也不走心,爱,这个话题过于深刻,我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如何接受被爱,也许这并不是我失去了爱的能力,而是我处于爱中而不自知。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也许是该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未知的世界。

    关于自怜——只有你觉得可怕时才是真正的可怕,每个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都需要这份醒豁。

    如何思想,如何评判,都必须自己选择,不能由任何人替你做决定。

    篇二:《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是行将去世的社会学教授莫里在每个星期二教给他最喜欢的学生米奇的最后一课,没有书本没有时限,是有关人生的话题。“相爱或者死亡”是莫里教授的祷文,贯穿他的整个课堂。

    莫里教授认为现在的社会文化是灌输人赚钱、养家、买房、买车……等一大堆的琐事,而没有教人学会照顾自己的真正所需,重视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满足。对于这样的文化不要逃避,唯一的办法是不相信原有的文化,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在现实生活里实现很困难,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周围人的思想所影响,争取取的家人朋友的支持。

    在自己的文化中,莫里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莫里教授乐于与人交谈,活着就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同他人交谈,去感受他们的思想。

    我想我要学着象莫里老人一样建立自己的文化,学着去爱,学着去给予,学着去交流,学着去关心,建立自己爱的文化,坚持自己的梦想,获得生活的真正意义。

    篇三:《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应该是5年前的事情了,这是写在《相约星期二》封面上的一句话,当时的

  • 9、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000字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题记

    米奇和大部分人一样每天忙于枯燥的工作中,如果不是偶然调换电视频道,看到一挡节目,他的生活可能会继续下去。那档节目的嘉宾竟是十几年前与自己相约再见的教授-莫奇。当得知莫老患上als时间不多时,他去找了教授。从他们相拥那刻起,时间为十四周的必修课,上课铃声便已敲响。他们相约在每个星期二见面。莫里说:“我们都是星期二人”。课堂上不需要课本,但讨论的题目很多。设计到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这堂课亲切、严和、幽默。莫里老人对死亡的理解也令人敬佩。

    莫里老人逼视着自己如何一部分一部分的衰亡。这比死亡残酷的多。他不能动,活着全靠别人帮忙。他是怎样对待的呢?对别人的照顾开始觉的不便,但又很快释然了。他说:“我感觉到了依靠别人的乐趣,此刻当他们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长疮的乳霜时,我感到了一种享受。当他们替我擦脸或按摩腿部时,我同样觉得很受用。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了。就像回到了婴儿时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再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这种心态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悲剧。他还说:“你就应懂得一个道理,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正因你终究会变老的。”当下,青年人挥霍青春,中年人揽镜自悲,老年人追悔莫及,这一切不过都是在浪费时间生命而已。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用心去感受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下的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经在不远处等你,就算病痛已经缠上你,你都有权享受幸福和快乐,而不是诚惶诚恐的度过余生。

    我们的人生总在不停的奔波当中。上学、就业、升职、结婚、生子、创业、赚钱,太多的羁绊使我们感到劳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大多数人都毫不怀疑这一点。但是莫里老人告诉我们: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说:“拥有的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都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方向。简单来说,我们总落入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买的东西是你的需要还是品牌圈套;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是你的需要还是世俗的胁迫。最快乐的是人而不是神。只要你肯,你就可以摘下面具。放松别人,放飞自己。

    莫里选择了在他昏迷后第一次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候

  • 10、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老人,或者说一个老学者,临终前的14堂人生课。

    米奇是一个幸运儿,他在短短的14个星期里学到了这一生都适用的东西;莫里也是一个幸运儿,他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里让所有人成为了他的学生,听到了他的思想;我们更是幸运儿,在遥远的这儿听到了莫里教授的谆谆教诲。(是呀!我们都因此成为幸运者!)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轮椅,那笑容,那台录音机,我听见他在说:“我不像让世界惊慌不安。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这本书里,莫里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

    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对,无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当然,莫里教授的话值得珍藏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人们把我视为一座桥梁。我不像以前那么活着,但我又没有死……我类似于……介于两者之间。”“知道吗?我死了以后,你说,我听。”“……”很多很多,这些话语,这些真诚的话语,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哀。这位终身的教师,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2里,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震撼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觉悟,莫里的话无疑在告诉我们:“这就是!”

    【第2篇】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令人受益匪浅,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的课。

    他们的课堂中,不需要课本,却更好的了解了人生。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课堂上的教授,原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舞蹈爱好者,意外的,他得了不治之症,舞蹈戛然而止。不过他依旧豁然,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死亡有任何畏惧。

    他也曾说过,学会了死,也就学会了活。人生莫非也只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终结。你学会了死,那也就不枉此生。

    一生中亦只不过是在一条漫漫长路上前行。沿途便有着不同味道的丰硕果实。有时有的果子也可能是带毒、带刺的。工作、原谅以及死亡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果子。等你吃饱了也就走完了一生。

    对于一个知道自己将死的人是什么感受,我不从得知。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去设身处地的设想。他所拥有的是恐慌?漠然?还是自暴自弃,颓废剩下的活着的时光?

    而那老教授注定是特例,他并不像别人那般无措,而是选择安然上课。将他毕生的心得与见闻

  • 2019-10-11

  • 2022-01-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3-02-06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1-16

  • 2023-04-17

  • 2019-10-14

  • 2019-10-24

  • 2023-03-17

  • 2023-06-1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4

  • 2019-11-11

  • 2019-10-14

  • 2022-12-27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14

  • 2022-12-25

  • 2019-11-02

  • 2019-10-11

  • 2019-10-17

  • 2021-11-22

  • 2022-04-19

心相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心相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心相约读后感、2024心相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