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 > 地图 >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2024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范文大全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相关栏目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热门栏目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推荐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

(共 1584 篇)

  • 1、 紫禁城的黄昏 读后感(3)篇
    紫禁城的黄昏 读后感 第(1)篇

    一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对我们来说就是史实。尽管他亲身经历了清末民初,但他毕竟身处那个时代,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的很多看法可以说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就如他对日本控制溥仪建立伪满洲国这种事情来说,他都不认为是日本人的阴谋。尽管他并不能看清未来局势的发展,但他却在那个时代扮演了一个影响局势的角色—末代皇帝的老师,他的言行对溥仪的影响可谓是非常大的,比如皇帝剪发戴眼镜,这也让那些王公大臣满是忧心。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在大清国中享受到了最高的礼遇,他也为自己的待遇做出了相应的付出,真心的想帮助皇帝,承受着王公贵族以及外界政治权谋家的排斥。他让两位皇帝的形象都变的值得同情,一个是光绪,一个是宣统。两位都是竭尽全力想拯救大清国的皇帝,终究因为诸多无奈落得个昏庸无用的名声,尤其是光绪悲情的一生,爱人保不住,自己又身陷囹圄。有关紫禁城的财宝流失的事情,真是让人痛惜,可那又怎样,历史没有如果,只能让现代人庆幸过去羸弱的中国终于在今天强大了起来。

    紫禁城的黄昏 读后感 第(2)篇

    看了电影《末代皇帝》,有弹幕推荐此书,便来微读上了解了一下,开始看了。

    一直很少看关于近代史的书籍与电影之类的,一是因为害怕,二是因为懵懂。

    有人说此书中庄士敦写的溥仪与《我的前半生》中的溥仪自传有区别,后者我还没看,也不多做评价。

    即使相隔不远,同处一个时代,紫禁城内外却是两个世界,看上去好像相差几个时代。

    我在这本书里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人物。在关于溥仪这条线上,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这也算是“世事沧桑”了。在他的一生中,也许有想为而为之,也许有不想为而必得为之。在第三视角看来,“末代皇帝”,在封建王朝是神一般的存在,在民国是利益是傀儡是扁舟,在新中国也是人民而已。对于“末代皇帝”他自己,从清朝继位者到被“优待条件”束缚到各个使馆的逃窜者到新中国的芸芸众生之一,想必这一生,也很难过吧。

    近期看了《西南联大》纪录片,差不多的时间,却发生着截然不同的事情。历史,让人可敬可畏又清醒。

    紫禁城的黄昏 读后感 第(3)篇

    作者毫不掩饰地为晚清王朝,更主要是命运多舛的宣统帝美化宣传,他或许坚持认为所谓的“契约精神”,“正统原则”,和立宪君主制是解决清末乱世的途径~

    历史的起伏总是由偶然与必然交织而成,满清已经腐朽衰亡,失民心,失威信,失去几十年可以调整的窗口期(即同治中兴,剿灭太

  • 2、 《黄昏》读后感
    《黄昏 》读后感 六年级一班 李云飞 “黄昏是美丽的,但是,它美丽的时间也是短暂的,只一会儿,就无声无息的急匆匆的溜去了·····”在文中,作者描写的黄昏则更是美妙: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 黄昏仍是要走的,再走到哪里去呢?不,应该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随着作者对黄昏的理解,他提出黄昏是从北极来的,但它又去了哪里呢?从北方来的,就应该去南方了,南方的非洲,非洲有耸峭的峻岭,当然,也会有大森林,作者靠自己的想象,又联想到森林里有老虎,渐渐地,又是黄昏了,夜幕也降临了,老虎的眼睛在此时此刻更像两盏灯了。 明天,明天,有着数不尽的明天,黄昏,黄昏,也有数不清的黄昏,要知道,我们要小心,因为作者说过。所谓的人们,不是一切的人们,也绝不会是一切人们的,如果有今天的黄昏,就会有明天的太阳,黄昏是那么的神秘而又美妙。 黄昏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一生过去了,比黄昏过去了还要难过,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 3、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 开元小学雅竹班 赵可 《黄昏》这一文是季羡林先生早期的作品,写于他大学毕业前夕的1934年1月14日,本文是以作者独特眼光来审观生活中的黄昏的匆匆流逝以及作者对黄昏的来和去提出了提问。 窗外红彤彤的落日染红了天际,燃烧的激烈,却又带上几分美艳。此情此景,恍若画卷,却又更胜一筹。只是,这绯红撩人的黄昏,又有谁真的有所在意?众人都只是在对的时间干错误的事情,然后又在错误的时间,在艳红转而黯淡之后,才会无比叹惋,摇头直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季羡林的《黄昏》是绝美中带着窒人的叹息。在温馨美丽惬意的黄昏面前,我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却又也是那么的可悲。我们不曾有过欣赏黄昏的经历,却也不曾珍视过这些机会。这些排山倒海般向我们袭来,让我们措手不及,应接不暇。 总有人爱推迟,总会满不在乎地说:“这事等明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日月月,岁岁年年。明明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殊不知我们自己口中的明日,就足以将你我推入地狱! 曾经有过这么一道益智题:“什么一直在到来却从来也未曾到达?”我一度为想出答案而伤透脑筋。然而,答案出来却让我啼笑皆非——明天。(w w w . f w s i r . c o m)是啊,我们是否对黄昏就如同对待明天一样。知道它会到来,却从没重视过它的到达。有人说,不要只看重结果,重在过程。可是,没有希望没有目的的等待难道不是一种摧残吗? 一天的黄昏有一天的美丽。夏日里看墙角渐暗,看四周的白墙也布上一层阴影,一直看到暗灰的天空里嵌上闪着眼的小星。在冬季,黄昏来得早了,是寒风吹走了它的光和热吗?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颤抖,渐渐地它的身影也模糊了。 黄昏真美丽,可他不能久留。当日子悠悠流走,你是否留够时间体会人生的美好,别被太多的梦牵绊,别让这关在门外。
  • 4、 《黄昏里的男孩》读后感
    每一次开始读一本书籍的时候我都会先看看作者的百度词条,了解一下作者的个性和写文章的风格。余华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由于先锋文本读者甚少,成名之后的余华及时地做出了调整,自《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余华,这个作家的作品我第一拜读是《活着》,书籍也看了,电影也看了。张艺谋的才华是当之无愧的,但是没有余华这么好的小说估计也发挥不出来吧,言归正传《黄昏里的男孩》这本书是我在微信读书里看到的,每天上下班的时间在拜读,余华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揭露社会上的一些现状和人性的丑恶。在这本书里是由12篇短篇小说组成的。这12篇小说,互不关联,但风格比较一致。 余华自己的介绍是“这是我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充人不安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最基本的感受,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 所以,按照余华在此本合集里的理念,他是想用自己的记忆,去描述最贴近生活的现实。只是,这种现实经过余华的描写,并没有让我觉得安心,我反而感觉到了一种荒诞。对于真实的怀疑。因此,我感觉余华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生活不真实,所以,余华曾说“真实存在的只能是他的精神。”而当意识到小说的现实和生活的现实的不同以后,余华开始用自己的手法,通过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语言和结构,去具体的表达出来。董卿在朗读者说:他的文字冷静透着力度,就像一把泛着银光的手术刀。 我觉得这是最合适不过的形容,像医生的手术刀,剖开人心,红的黑的,鲜血淋漓,尽显眼前。像法医的手术刀,剖开真相,是非对错,美丑善恶,拷问人性。余华的书注重细节,很多人物之间,一举一动的细节,从细节突显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心情,和当时的环境。我喜欢这种有细节的书,像是看一场无声电影,精彩,又耐人寻味。 《黄昏里的男孩》是余华转型之后的短篇小说集。写完《活着》之后,余华对世界、人生、生命和
  • 5、 《金龟虫在黄昏飞起》读后感

    《金龟虫在黄昏飞起》读后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的书当然也是受益匪浅的。而人人看书的方式不同,我却喜欢看题目来判断这本书的好坏,现在想想我觉得我错了。

    这一回老师要我们写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我有点点烦。但我却选了自己原先非常不感兴趣的一本是这本《金龟虫在黄昏飞起》。刚开始,我对题目不感兴趣,所以我是停了好长时间才看的。但是看了一小部分我便觉得特别好看。

    书中讲了安妮卡、大卫、勇纳斯。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林安瑞村偶然的机会,被叫去一个叫做西蓝德庄园的地方照看花儿而发现的事件,在夏天房间他们发现了两捆18世纪的信件,信中的安德里亚和艾米丽的爱情故事也使得一件在埃及的雕塑的秘密浮出了水面。而一件件偶然的事情让金龟虫以及雕塑结合在了一起。

    书中拥有的神秘感以及一个个谜题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人物刻画的十分美妙,一个聪明才智,一个推理能力极强,一个对事物敏感。各有各的长处在一起就像小虎队一样,大胆。其实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是有许多我不明白的东西,假如说安德里亚没有死,那么小木屋里面死的人是谁?那对孪生雕塑什么时候可以团圆

  • 6、 血色黄昏读后感

    血色黄昏读后感(一)

    我看这本书,其实是在很多年以前,那时候我在上初中,看到我的一个同学家里有这么一本书,就借来看。没想到这一看就是魂牵梦绕,这本书超乎我想像的精彩。我用了一夜的时间看,并且一度痛哭流涕。其实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那个年纪,我的同龄人还在看金庸和琼瑶的时候,我就开始看这种所谓伤痕文学的作品。这种经历,让我的青春变得索然无味。

    这本书的名字2020就叫作《血色黄昏》,她的作者是老鬼,他是杨沫先生的儿子。后来去了美国,很多年以前我看到过一个报道,好像他在美国一个城市里面开垃圾车。报道作者的口气是一个感慨,因为一个有点名气的中国作家竟然只能在美国开垃圾车。但是,我想如果他看过这本书的话,他一定不这么想。这个叫作老鬼的作家,这个叫作马波的男人,这个杨沫的儿子。在他的青春岁月面对了那么多的痛苦,垃圾车又算得了什么?可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很难给这个作品定位,于是我只能说他是一个伤痕文学。但是他文学吗?难道我们就要把一代人的青春的损耗归于文学的范畴,然后再去细细品味吗?我想,不尽然。

    老鬼的这本书国内已经很少,我还是出国后发现了一个英文的版本。但是我的英文水平又不足以了解它,于是我就下载了电子书。我不爱电子书,因为它没有书籍的一种外在形式,可是,我有时候又不得不依靠他,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悲哀。老鬼的这个新版本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说他人生第一次的性经历,这点让我很感兴趣。但是还有一些内容被删除了,其中就好像有他们当年在工棚里睡觉,啃羊骨头,然后手淫的情节,说实话,我深感失望。你不知道,我在 14 岁的时候对这些情节有多么感兴趣。

    老鬼的这本书讲的一个背景的中学生,为了响应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的号召,毅然的和几个伙伴去内蒙插队的故事。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故事,这是作者真正的生活经历。那种血色的黄昏,略带残酷的青春,有时候让我们不寒而栗。他被批斗,就是因为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他写血书,就是因为要得到一支枪,想和敌人拼命;他们去救火,然后为了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荒山, 69 个青年人被活活烧死。他们的死亡毫无意义,所以他们注定会被遗忘。这个世界的历史,注定是英雄史,小人物哪怕去死,也毫无声息。然后他想过逃亡,想过坦白,想过背叛,想过爱情。最后,他只能看着他心爱的姑娘远去,然后拿起一把她吐出的瓜子皮塞到自己嘴里。这是我见过的最独特的生活和最不堪的爱情。

  • 7、 黄昏的沙堡读后感

    黄昏的沙堡读后感(一)

    读了林清玄的散文《黄昏的沙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与人之间的城堡,总要被海浪冲平,而孩子们握手言和的欢笑,却和海浪一样,永远留在人们心间。

    人们要留下点什么呢,留下的是你争我夺的吗?在生命的界线中创建的许多城堡,看来真实,却是虚幻,自私自利的人最终确如黄昏的沙堡,冲淡在时光的海浪中,不留任何痕迹。

    黄昏的沙堡容易坍塌,很快眠灭在时光之中,岁月不留痕迹。而生活中的城堡又何偿不是如此呢,黄昏的沙堡告诉我们,留下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繁荣假象。最终留下的,是和平与关爱、真情与真意。人们记住的只是海浪沙滩,这些不朽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做海浪,一声声的倾诉,一声声的潮声,从而没有哪一天停歇,给人们送去安宁与梦想。平白世间的纷争。以诚相待,用心爱人,才能永远恒,不被时光所隐没,不被海浪冲刷得无影无踪。

    广厦万间、夜眠八尺,黄金万两、日食三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们的眼光要长远,为了一点琐事而斤斤计较,弄得鸡犬不宁,侧目而视、怒目而视,生活显得那样的沉重。我们要用心的海浪去冲淡人世间隔膜的城堡,用时间去抚平忧伤。正如林清玄所说:只有平静的海滩才是开阔而永恒的存在。

  • 8、 从黄昏起飞读后感

    从黄昏起飞读后感

    喜欢羽戈的《从黄昏起飞》一书的书名。人类都有飞翔的梦想,自从美国人 发明了飞机,人们便可以飞上天。人生实则如此,能起飞的人生是精彩的。但我以为,不必清晨起飞,也不用午后起飞,黄昏时分起飞的人生照样是美丽的。

    早晚都要起飞,早飞起来的人飞的高度可能有限;晚飞起来的人飞的高度或许更高。人们都讲三十而立,我倒不以为然,我更希望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所谓立还是不立,不所谓成功还是失败,最重要的就是一直有超越之前的那个自己。

    清晨起飞太冷,正午起飞太热,黄昏起飞则适宜。黄昏时分便是接近于生命的后半段,之前的疑惑早已消失,可以毫无顾忌地飞得更高,更远。黄昏时段的飞行,有了霞光的映衬,更让人心潮澎湃,之前走过的点点滴滴亦会得到升华。从黄昏起飞没有那样的功利,不用急于证明给别人看,这实在是浪费时间之事。当你持续不断地做你愿意做的事情,直到黄昏时分,自然而然的将是起飞之时。

    从黄昏起飞也好,从黄昏腾飞也罢,目的达到了,且更有高度。

  • 9、 黄昏何其芳读后感

    黄昏何其芳读后感(一)

    何其芳的《黄昏》,尽管有着细致的场面感,通篇却是一种暗淡的色彩,宛如一部灰色调的电影。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作者似乎什么也没有说,除了某些情绪。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幼稚的伤感,年轻时候的孤独(抑或寂寞),莫名的伤感,看不清前路的茫然。

    马蹄声永远是那么的单调,它不会孤独也不会忧郁。街道,它就在那里,沉默也好,热闹也罢。所有的情绪,都来自人,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

    作者叩问宫墙,其实是在叩问自己:我到底在寻找什么?这个问题当然不会有答案,否则他就不会写出《黄昏》。

    那个始终无法到达的小山巅的亭子是一个隐喻。也许那里就是作者所寻找的所在,也许那里有的仅仅是另外的一些孤独和忧郁。重点在于它的不可到达。在我们的生命里,无疑都有那么一个亭子存在,差别只在于有些人发现了它,有些人没有发现。

    黄昏何其芳读后感(二)

    读了何其芳的《黄昏》这篇富有诗意的散文后,感触极深。在里面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一种感伤的沉郁,一种大的苦闷。作者有极高的文字2020驾驭能力,这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满贮感情因子的语言风格也给读者留下探寻和想象的余地。

    90后的一代,大多数青少年是沉郁、感伤的。我们的青春狂傲不羁,会叛逆,会放荡,会去寻找自己的爱情。无论是苦涩的暗恋,还是青涩的初恋,都是春雨洗涤后爱情的朝露,容易消失,容易破碎。

    在大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寂寞,不知不觉中有种莫名的感伤。而当我们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时候,却是一种苦闷感到现实无法超越梦想,只能在幻想的国度里踱步。时常会问幸福是什么?也许那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情缘,或黯淡时光里一个无法触及的微笑,很甜,却是在梦里

  • 10、 黄昏季羡林读后感

    黄昏季羡林读后感(一)

    《黄昏》这一文是季羡林先生早期的作品,写于他大学毕业前夕的1934年1月14日,本文是以作者独特眼光来审观生活中的黄昏的匆匆流逝以及作者对黄昏的来和去提出了提问。

    窗外红彤彤的落日染红了天际,燃烧的激烈,却又带上几分美艳。此情此景,恍若画卷,却又更胜一筹。只是,这绯红撩人的黄昏,又有谁真的有所在意?众人都只是在对的时间干错误的事情,然后又在错误的时间,在艳红转而黯淡之后,才会无比叹惋,摇头直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季羡林的《黄昏》是绝美中带着窒人的叹息。在温馨美丽惬意的黄昏面前,我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却又也是那么的可悲。我们不曾有过欣赏黄昏的经历,却也不曾珍视过这些机会。这些排山倒海般向我们袭来,让我们措手不及,应接不暇。

    总有人爱推迟,总会满不在乎地说:这事等明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日月月,岁岁年年。明明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殊不知我们自己口中的明日,就足以将你我推入地狱!

    曾经有过这么一道益智题:什么一直在到来却从来也未曾到达?我一度为想出答案而伤透脑筋。然而,答案出来却让我啼笑皆非明天。是啊,我们是否对黄昏就如同对待明天一样。知道它会到来,却从没重视过它的到达。有人说,不要只看重结果,重在过程。可是,没有希望没有目的的等待难道不是一种摧残吗?

    一天的黄昏有一天的美丽。夏日里看墙角渐暗,看四周的白墙也布上一层阴影,一直看到暗灰的天空里嵌上闪着眼的小星。在冬季,黄昏来得早了,是寒风吹走了它的光和热吗?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颤抖,渐渐地它的身影也模糊了。

    黄昏真美丽,可他不能久留。当日子悠悠流走,你是否留够时间体会人生的美好,别被太多的梦牵绊,别让这关在门外。

    黄昏季羡林读后感(二)

    我曾经读过不少描写黄昏的诗文,度过毛对笔下气势雄厚的黄昏,也读过何其芳笔下的那寂寞惆怅的黄昏,还读过诗人勃洛克那缠绵悱恻的黄昏,而季羡林老先生笔下的黄昏却是一种别样的感觉。今天我就为大家推荐这梦一般的《黄昏》。

    《黄昏》是一篇意象清新奇雨、思绪轻倩澄清的美文。季羡林既是名扬四海的学者,又是文笔优美、风格隽永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家兼备东方哲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哲人的睿智。对人生百态处处表现出广大悲伤,这是我崇敬他最大的原因。黄昏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而季老先生却把他描写得美轮美奂,用诗化的优美以至于华丽的文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黄昏画卷。黄昏是一个时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1

  • 2021-07-03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11-11

  • 2019-11-11

  • 2023-06-0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06-26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9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
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大全,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2024,更多季羡林黄昏读后感关于生活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