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 地图 >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2024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相关栏目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热门栏目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推荐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共 3668 篇)

  • 1、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一)

    李开复的新书将在今年6月27日首发。这是他的第六本书,书名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的是他与淋巴癌作斗争的17个月里的故事。

    李开复今年54岁,祖籍四川华阳(成都下辖),据李开复的姐姐李开敏在《我的父亲李天民》一文中说,他们的先祖自创刘门教,门生无数,是个书香门第。李开复出生于台湾,有两个女儿。

    家里七兄妹,他最小,是父母老来得子,他和他父亲年龄上差了半个世纪。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他总是抢在姐姐们前面,在病榻前给父亲喂食。

    李开复在台湾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在美国,念过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擅长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他曾在苹果、微软和google等担任要职,其中在苹果工作了6年,微软7年,谷歌4年。在微软和谷歌,他都是负责中国区的业务。2009年他从谷歌中国负责人任上离职创办创新工场。

    他曾经有很多标签,最显眼的是青年导师和网络大v。但经历过17个月的向死而生后,李开复完成了一次身体和精神的升级。

    在这场扑克大赛之前,兄弟会聚在一起做了一次封闭培训,主讲人是李开复。他讲的主题是幂定律:创业成功者永远是凤毛麟角,大的成功者的成就,比所有小成功者的成就还要大。

    而在过去,李开复更喜欢的是跟创业者大谈世界因我不同。

    我觉得自己只有100天可活了

    李开复的病来得很突然。

    2013年暑假的一天,李开复在台湾一家医院做例行身体检查,医生建议说,年纪大了,做个核磁共振全面检查下身体很有必要。这是李开复第一次做核磁。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大概是2013年8月的一天,他和李开复在河北承德参加一个会议。李开复突然出去接了个很长的电话,打完电话后把他和公司的其他高管叫到一起,说台湾的医生让他尽快回台北去复查一下身体。

    起初,李开复不以为然,当晚还跟同事们一起打了德州扑克。第二天跟电影《乔布斯传》的乔布斯扮演者阿什顿库彻一起接受了腾讯的采访。然后就飞回台北进行复查。

    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当时检验技师拿着检查结果哇的一声瘫坐在椅子上,脸色发白,一言不发。李开复追问半天,医生让他看电脑屏幕,屏幕上一片漆黑,布满了二十多个亮点。

    医生告诉他,这些亮点都是肿瘤,他可能得了淋巴癌,也可能是胃癌或者肠癌末期,造成癌细胞转移到了淋巴,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李开复吃坏了东西,造成淋巴肿大。

    当晚,李开复睡不着觉,想起了自己九

  • 2、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_800字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800字

    李开复《向死而生》一本看着很严肃,读到最后却轻松自如。书中大部分是关于个人成长的分享,同时非常欣赏他夫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关键时刻,真的只有家人,挚友陪着你。好的家庭,一定夫妻和睦,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

    他教会的有三点:1.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在癌症面前,你什么都不是。而且所有的一切,除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其它的都是虚无。2.不要太过度拼命,把重要的事放第一,身体健康第一。心态要调整好,不要总以为能够改变世界。3.坚持锻炼,保持养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幽默的生活态度。

    第一次读到战胜癌症的书籍,了解了死亡并不可怕。李开复的勇气着实让人佩服,真正的勇士,面对自己的过错得失,甚至对这场生死搏斗能够谈笑风生。

    他是成功人士,却能放下身段,把家人所有的点滴快乐,铭记于心。懂得反省自己和女儿们相处方式的问题,懂得对上一辈无限的包容。

    人的健康,就是吃喝拉撒睡上,要注意。吃的好,睡得好,饮食均衡,保持锻炼。

    会突然明白,生活中所有的都能放得下。懂得了珍惜时间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不再想那么遥远的未来,把握好当下,尽心尽力,努力生活。

    只是很奇怪的问题,富人忙着闲下来,可是平凡人,就学着让自己忙起来。

    总之一句话,顺应自然规律。吃饭的时候认真吃饭,睡觉的时候安心睡觉。工作的时候拼命努力,放松的时候尽情享受。

    李开复,一位重生的战士

    在所有的荣辱得失里

    他看透一切,明白了生命里最重要的

    也知道如何爱惜身体,如何珍爱生命

    如何让自己真正过得很好

    无论未来如何,且珍惜此时此刻

    好好努力,好好陪伴家人

    幸福,就在身边。

    平淡,真实和家人相伴

    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

    健康平安的活着

    愿你都有好身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善待每一个人,保持慈悲心。释怀,宽容,体恤任何人。

  • 3、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3)篇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第(1)篇

    向死而生 绮丽绽放n未知死,焉知生?很多人只有无限接近过一次死亡,方才能够真正理解何为好好活着,正如李开复一样。从前不曾了解过李开复,印象里他好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搞it智能研究的,还出过书,仅此而已。这次经姐姐推荐开始看他写的这本《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对他的认识更立体了一些。关于他的经历,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因为众所周知,他很牛!所以我想从另一个视角去看他,无论多么牛、多么强大,他也是一个肉胎凡人,和我们一样。这本书从他被妻子催着去体检为开端,一直到被确诊为癌症,再到最后对抗癌症的全过程,以及过后他的一些人生顿悟。看得出来,他对生有着强烈的渴望,所以当他被确诊患上了滤泡性淋巴癌第四期的时候,他的反应亦与常人无异。他无比沮丧,深感不公,他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病,他换了几家医院进行确诊,直到所有的结果都相同,他才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便是漫长的治疗过程的开始,说起来也是很有意思了,原以为他会只相信现代医术、相信医生,却不想他却是想尽一切办法,四处求医问药,中医、西医,甚至是求神拜佛和各种偏方,他全都信,看着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大师说他平时工作太忙,不够接地气,推荐了一款床垫给他,让他带回家去睡,他竟然真的买下来了,最奇葩的还是他不惜惊动了物业和保安,帮着他拉电线,因为若要接地气,需将那床垫上的一根线从他二十几楼的家中接入到楼下的土里,omg,他竟然信了!由此可见,人失去理智的时候是多么的愚昧可怕!n好在他后来及时醒悟,听医生的话,通过正规方法进行治疗,便是痛苦的开始了。腹部一共26个肿瘤,也是够吓人的。每次化疗都痛的死去活来的,他也曾想不开,为什么自己要承受这样的痛苦,是他女儿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想法,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不要把什么事都想成是一个果,也可能是一个因,借此因由,让他去得到一个更好的果。他于是开始反思,确实如此,他之前工作非常拼命,提倡高效,把自己当做机器一样,即使是晚上睡觉,也要把电脑开在旁边,因为他有一个原则:工作时回邮件不能超过15分钟,而下班后不能超过2小时,这也就意味着,他的睡眠要很浅,要不然根本就听不到接收到邮件的声音。他一向以此自傲,觉得没有人比自己更高效了,他生病前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连运动都极少。后来病好了以后他回公司,有一个同事打

  • 4、 向死而生读后感

    向死而生读后感(一)

    从网络上得知大病初愈的李开复先生要出一本名为《向死而生》的书,主要讲他在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后感悟。本着经历过大悲或大喜的人所感悟出的人生真谛毕竟会有其的纯粹的逻辑下,我买了李先生的这本书。老实说,之前对李先生的了解知之甚少,单纯的知道他是一名杰出的企业家,成功人士。没听过他的任何一次演讲,没买过他之前出的任何一本书,更不是他微博千万粉丝之中的一员,如果不是因为李先生患病,如果不是因为李先生将其患病后的感悟写成书,我想我们充其量也就是世界上各自忙碌的两个陌生人。他不是我的偶像,我也不是他的粉丝。

    翻开这本书,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使你一口气想把它读完,期间几度想停下来写写感悟,又担心没有完全读完全书而对笔者的思想产生误解,最终还是在完整的读完后写下这刻骨铭心的感触和共鸣。

    我本人自诩是一个记别人名字2020很差的人,念大学时曾经因为要记住专业100多个同学的名字2020头疼不已。对于之前所读过的名着书籍中的主人公,若不是读之前有些许了解,基本上整本书读完,依旧很难记住里面主要人物的名字2020,不是因为自己读的走马观花,而是对人名有天生的免疫。但李先生的这本书却使我对自己记忆人名这回事有了新的定义,不是我记不住,是作者提的次数太少。看完李先生的书,我就知道李先生的太太叫先玲。李先生在整本书中,无处不提及他的太太,这是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从鬼门关走过一场的人,在他心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他过去拿过多少荣誉,也不是他曾经给这个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而是他的妻子,女儿,母亲和亲朋。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想有些事情也许当我们接近死亡那一刻才能深刻的体会。我们每一个人不会如李先生一样的幸运儿,历经生死,劫后重生。但我们又是让李先生羡慕的幸运儿,因为我们不需要亲自去经历生死,看了他的书,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当死亡来临时我们的感悟,可以使我们在离死亡还有一段距离时,就了解在我们这短暂的一生,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

    祖先之所以创造货币,是将其作为一个等价交换的媒介。如果我们的祖先知晓,他创造出来的东西会无形的吞嗤后代的生活,使大家变成了奴隶,我想祖先应该会重新考虑。我们每个人不必在工作狂和游手好闲之间二选其一。当然,我们需要工作,我们也需要学习,可是当我们把全部的经历投身于忙碌的工作和学习时,我们可不可以留一点给我们身边的人--我

  • 5、 李开复向死而生读后感

    【篇一:《向死而生》读后感】

    半月前跟朋友约定一起读李开复的新书《向死而生》,之所以有了这个想法,一为找到一位可以畅快分享读后感的书友,二为给自己勇气翻开这本书,三为督促自己不断的阅读。

    这本书买回来已经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去看,因为一直没有找到读它的勇气和状态。这就不得不要说一说另外一本书《此生未完成》,当时读完《此生未完成》让我心情压抑了几天,所以对于此类书必须用最好的状态我才能一直读下去。因为于娟的书是依据于日记后期整理而成,所以全书更多的是从发现生病到离开人世的一种记录,表达的更多的是对生的执着和对过往的反思。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我的身体也出了问题,所以对于身体健康的担忧和对过往生活习惯的反思很是感同身受。读完《此生未完成》之后,它督促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特别注重身体的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但是当我认真读了之后,才发现两本书是大大不同的,有人评论说这是李开复的又一本心灵鸡汤,但我更觉这是劫后余生之后他送给他自己的一本未来规划。最初看的时候是有些失望的,因为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更希望的是能从这本书中再次找到那种感同身受,好让自己再次调整作息,再次重视自己的身体;我更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些他与病魔作斗争的经验和方法。但是在这本书中都没有,所以我甚至以为自己花钱买这本书不值。但是当我坚持把整本书看完,才发现这本书想表达的正是它的书名-向死而生,既然战胜了病魔,就没有必要再纠结于死,如何过好生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李开复一直都是一个天之骄子,是一个备受上天宠爱的人。有人说他都得了癌症,还能称之被上天宠爱?我觉得正是上天宠爱才让他早早发现自己的癌症,才让他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从而有可能活的更久。有多少人死在突发疾病上,一点改过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偶尔的疾病是身体给我们的信号,我们要感谢这些信息,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健康!

    记得李开复有一本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这也是他的人生目标。在生病前他一直坚信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最大化影响力、世界因我而不同,生病之后他才发现:人生难得,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其实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一个认识自己,包容自己,让自己更美好的一个过程吗?

    最后借书中的一段话送给自己和所有看到这段话的人不论身处何处,从事何种工作,身份地位高低,只要每天都有进步、有成长,不必改变别人,只要做事问心无愧、对人真诚平等,这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如此,世

  • 6、 读向死而生感悟感想

    这是李开复的第六本书,书名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的是他与淋巴癌作斗争的17个月里的故事。下面是小编准备的读向死而生感悟感想,欢迎阅读。

    读向死而生感悟感想【1】

    一个人如果不走到绝境是很难去回头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反思的,尤其像李开复这样一直很优秀,身负盛名,被奉为青年导师的人,所以特别赞同他把自己身患癌症这件事当作是上天给予他的无上恩典,他说,疾病是我的导师。

    当一个人的能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被自己的能力所束缚,他会有一种一切竟在掌握的自信,而这种自信的极限就是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的根本,此时就会收到老天的狠狠的提醒。

    身体只好用一场大病来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层,让我看看自己的无知、脆弱、渺小;也让我从身体小宇宙的复杂多变,体会宇宙人生的深邃和奥妙。所以李开复先是发出了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的感慨,经过反思惊醒,又进一步深入到一切事情面前,人人平等的领悟。

    而星云大师对他的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的提醒,更是让他幡然醒悟,与其让千万人过目即忘,不如让一俩个人铭记在心。

    一向注重效率,想要影响力最大化的李开复痛彻心扉地反省自己,我可能被太多成功经验冲昏了头,傲慢而不自知;也许我习惯了考虑效率,所以会推论每件事的因果逻辑,以结果导向与量化判断来衡量很多事,然后一步错、步步错,错到最后,连自己都看不出错在哪里了。

    他郑重提醒每一个每天身陷忙碌无法自拔的人们,不要成为紧急的奴隶,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往往因为这么做,而致使重要的事被荒废。

    大部分紧急的事情其实是不重要的,而许多重要的事情并不紧急。

    不要把全部的时间都去做那些看起来紧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疾病把李开复带到了生死关头,让他彻底明白,不管是谁都得依赖于自己身体而存在,不管是谁。

    他才明白什么是对自己而言真正最重要的,这些从他书中一张张和家人朋友的合影就能看得到,全世界和你最亲的人就是你的家人、你的兄弟姐妹。

    而他对女儿们的教育态度也随之而改变,开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挖掘自身内在的宝藏。

    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当一个人所有的欲望都变成一个活着的时候,就是他开悟领会天机的时候吧,当我不再坚持一定要怎样之后,生命中的活水就哗啦啦地流动起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缘分也一一展开。人应该顺应四时而生活,

  • 7、 向死而生读后感2000字

    之前翻看过这本书,当时为什么买本书也记不清了。但大概原因跟我此刻的心情差不多,不然此时我也不会再次拿起这书。

    我虽然没有李开复这么严重的病,但也逃不开病情的折磨,前段时间我查出来了四项病,我已半信半疑的状态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我还是反思了一下,自己目前的所有病情都与以前的饮食、生活作息密切相关,自己又是一个非常激进的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一个警告。

    李开复在书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压力太大,精确时间。这其实是很多人目前都有的同感,时间很重要,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总觉得会失去很多。

    我在这看书,他在那感悟,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是反省,而不是追究过往的一切,一旦追究起来,谁不是长篇大论,但提到反省,又是闭口不谈,过后也许还是一如既往。

    说到每个人的思维,我有时确实不能理解医生所说的≥2的这种表达模式,但听李开复这样一讲,他们当时所考虑到的东西,跟当事人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会以我的角度当面提出质疑,但我越来越清楚,每一种认知、观点、立场不同,无关是非对错。有了这种理解,可以避免许多争辩的烦恼,在医疗专业上,我会尽力配合医生。”这让我想到,最近因生病检查而跟医生发生的口角,深感惭愧。

    对于人生的迷茫,不在于别人给我的信息,而在于自己对这些信息的误解,再放大,才会导致自己的内心不得平复。对于生活的的追求,更是如此,当你突然开始羡慕一个人,对方的所有动向,你都会觉得恰到好处,非常向往,却忽视了自己所追求的生活面貌。认清自己的现状,热爱自己的生活,才不会被太多的外界干扰。本是个动荡的年龄,却又随波逐流,你不难过,谁难过?

    长时间的不看书,太容易让我陷入一个知识枯竭的状态,无法想通很多事,便形成恶心循环,久久不能逃出这个怪圈,才会引发各种因思考欠缺的事情。

    当合上书的那一幕,想的最多的是网络,因李开复就是一个网络科技伟人,看他的书,很难避开这个圈子,但从中所获取的信息,在之前我也是相当模糊,又一次感触到知识的不足。

    书中写到最感人的一则是“这场病,告诉我,不要把每件事的不如意看成一个‘果’,(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受到惩罚),而或许这个灾难其实是一个‘因’,是让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

    对于网络信息,还是无法做到无关是非对错的心态,李开复不止一次的提到网友这个词,不得不让我陷入一个愤青的圈子,书中写到,“乔布斯在工作会议中突然从椅子上滑落倒地的视频,曾被网友嘲讽他到死还不忘工作,但身悟禅机的

  • 8、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向死而生

    《挪威的森林》一书由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著,是一本长篇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自我成长的书籍。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向死而生。

    阳光强烈,空气明晃晃炫目耀眼,天空清澄得仿佛失底,犹如音乐的通奏低音,轻柔又宿命地笼罩着所有的声音,所有的时间。在高大的无边的树林里,阳光被割成分离的碎片,投在泥沼地和枯草堆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于是,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渡边,从这里开始。

    小说是以渡边的口吻展开描述的。主要讲述了渡边与直子、绿子的成长故事,提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生死。可以说,《挪威的森林》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铭。在小说中,无数次提到了死。渡边与直子共同的少年好友木月的死,直子姐姐、直子叔叔的死。还有最令渡边震撼也最令我震撼读者的直子的死。那么美丽,那么纯洁,拥有那么干净的灵魂的直子,是受到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才平静地决定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村上春树说,这本书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我想这话没错。这里许多人的死,令人感到揪心不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孤独、凄凉地放弃生命?我们如何去面对亲爱的人离世?我曾经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死亡?我以前同渡边一样很害怕死亡,更害怕亲人离()世,害怕死亡将亲爱的人永远分离,我无法接受,陷于死胡同之中,越想越难过。但是,读《挪威的森林》时村上给出的答案,令我心头一震。他借渡边之口说:死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人们的生之中。既然无论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死的悲哀。无论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那么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中领悟到某种哲理。然后继续背上行囊,踏上原定的路线不断前行,前行。既然无论怎样悲哀都要来,那么就趁现在,努力去爱。

    每天我们都在面对生老病死,我们不需要太纠结这些,有个人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曾经爱过谁,为谁哭过笑过这些都是他们存在的证据,而我们只要记住他们对我们的好,记得那些爱,那些关系,他们总会感知到这份存在,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多彩幸福。

    死亡并不可怕,那个人留下的一切,都还温热着。

    当我完全地领悟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后,就释然了。我和渡边一样,穿越了那片无边的泥沼和阴暗的森林,开始了新的旅程。

    所谓成长,恰恰是这么回事,人们孤独地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会在阳光强烈、天空清澄的某一天,坚强地继续活下去。

  • 9、 向死而生——《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向死而生《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文/曹力丹

    阳光强烈,空气明晃晃炫目耀眼,天空清澄得仿佛失底,犹如音乐的通奏低音,轻柔又宿命地笼罩着所有的声音,所有的时间。在高大的无边的树林里,阳光被割成分离的碎片,投在泥沼地和枯草堆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于是,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渡边,从这里开始。

    小说是以渡边的口吻展开描述的。主要讲述了渡边与直子、绿子的成长故事,提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生死。可以说,《挪威的森林》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铭。在小说中,无数次提到了死。渡边与直子共同的少年好友木月的死,直子姐姐、直子叔叔的死。还有最令渡边震撼也最令我震撼读者的直子的死。那么美丽,那么纯洁,拥有那么干净的灵魂的直子,是受到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才平静地决定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村上春树说,这本书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我想这话没错。这里许多人的死,令人感到揪心不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孤独、凄凉地放弃生命?我们如何去面对亲爱的人离世?我曾经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死亡?我以前同渡边一样很害怕死亡,更害怕亲人离世,害怕死亡将亲爱的人永远分离,我无法接受,陷于死胡同之中,越想越难过。但是,读《挪威的森林》时村上给出的答案,令我心头一震。他借渡边之口说:死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人们的生之中。既然无论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死的悲哀。无论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那么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中领悟到某种哲理。然后继续背上行囊,踏上原定的路线不断前行,前行。既然无论怎样悲哀都要来,那么就趁现在,努力去爱。

    每天我们都在面对生老病死,我们不需要太纠结这些,有个人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曾经爱过谁,为谁哭过笑过这些都是他们存在的证据,而我们只要记住他们对我们的好,记得那些爱,那些关系,他们总会感知到这份存在,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多彩幸福。

    死亡并不可怕,那个人留下的一切,都还温热着。

    当我完全地领悟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后,就释然了。我和渡边一样,穿越了那片无边的泥沼和阴暗的森林,开始了新的旅程。

    所谓成长,恰恰是这么回事,人们孤独地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会在阳光强烈、天空清澄的某一天,坚强地继续活下去。

  • 10、 《向死而生》读书笔记1000字

    《向死而生》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这本《向死而生》是文坛“精神标杆”史铁生逝世五周年致敬散文集。“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与我擦肩而久驻进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锤炼我,融入我而成为我。”

    在他的文字里,我们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宁静。他谈生死、谈人性、谈爱情、谈写作……与其说他不畏苦难,不如说他早已站在死里看来生。

    整本书一共分为三辑。第一辑“独坐思往昔”,其中收录的文章主要是史铁生追忆与讲述一些陈年往事。第二辑“向死而生”,收录的是作者用一支笔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思悟的一些有关生死的问题。第三辑“思想的芦苇”,这一辑中的文章最能体现作者非凡的思辨能力,涵盖关乎生与死,爱与情,神与人等很多方面。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原因很简单,在读饱含苦难的书籍时,还是这种娓娓道来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更能让我接受。后两辑或许更适合有厚度的,经历过真正苦难的人来读,也许他们能理解的更透彻一些。

    书名随叫《向死而生》,但这本书中出现比较频繁的词眼却是“爱情”,甚至多过生死。史铁生对爱情与性的追求不亚于对生的渴求,他认为社会在帮助残障人士生活能够更好的同时,最好要能解决残障人士对爱与性的需求。

    我一开始认为作者在此话题上的言论过于偏激,在文中他也说到“当然,文责自负。”可后来改变我这一看法的是一部电影《万物理论》。这部电影,与史铁生丝毫不相干。讲述的是知名物理学家霍金和他第一任妻子简始于剑桥大学的爱情故事及霍金患病前后的励志传奇。霍金与史铁生经历了类似的苦难,更是有着相似的励志奋斗历程,就连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相同。或许是影视作品更能给我以感官上的刺激,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再读史铁生的爱情观,才惊觉,原来如此。

    比起爱情,更能吸引我的还是作者关于“生死”展开的一系列的话题。死的性质很单一,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当然人死了之后将去往哪里这就又是另外的话题了。可是活着,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明确的生存目标,只因为生命的惯性才活着。而另一种,就如作者所言“活着,就要做点什么”。作者有所选择——“左右苍茫时,总也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向死而生,生命不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10-12

  • 2019-10-19

  • 2019-10-12

  • 2022-02-05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08

  • 2023-06-15

  • 2019-10-24

  • 2023-02-05

  • 2019-11-06

  • 2019-10-17

  • 2019-10-19

  • 2023-05-03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03

  • 2019-11-08

  • 2022-03-22

  • 2023-05-03

  • 2019-10-19

  • 2019-09-26

  • 2019-10-29

  • 2023-05-3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5-13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20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2024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