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 > 地图 > 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
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相关栏目
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热门栏目
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推荐
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

(共 5931 篇)

  • 1、 读《大豆的N种死法》有感范文500字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读《大豆的n种死法》有感范文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究竟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深奥的科学知识,让我去揭开世界的奥秘,一起来感受科学的魅力吧!

    这本书名叫:《大豆的n种死法》,可讲的是关于植物类有趣生活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郗旺、史军。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豆的n种死法》。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学奥秘!请听我细细讲解。

    今天,我在老家的地里种了黄豆!一个月过去了,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我刨开土一看,大豆已经死了!所以今天我看《大豆的n种死法》来研究大豆是怎么死的!这篇课文告诉我:1:把大豆储存在冰箱一年!大 豆 发芽率降低到60%左右。再放置30个月以上!发芽率就只有20%--30%了。我没有把大 豆 放入冰箱!2:把大豆密封在塑料袋中。我也没有过。3:大豆有可能是被自己的脂肪毒死。因为这些脂肪氧化过后就会变成凶猛的自由基,它们会抢夺其他物质的电子、蛋白质、dna,所以大豆也会因此死亡!可是科学家说很少见这样的情况!在我决定没有这种情况时!书中的大豆三种死亡法都看完!我冥思苦想!想到一个人!卖给我大豆的人!他是从冰箱里拿出大豆的!我心想:奸商,还要了我5块钱!真相大白。后面,这篇文章还要教你怎么种好大豆的方法!要关注温度和氧气还有含水量!我照做了,一个月后过后,属于我自己的一棵大豆植物萌芽了!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大豆为什么死?而且让我知道怎样才能种好大豆!并且,我也推荐你们去看。

  • 2、 读《俗世奇人》有感(精选读后感)

    书是美食,能让人垂涎三尺。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读后感简单的说,就是看完书之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一般我们会怎么样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俗世奇人》有感(精选读后感)”,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们的“俗班奇人”-----读《俗世奇人》有感

    话说,在那老天津城内呐,有着一群群的人;那这人呐,又是一个个的绝!苏七块,认识吧?什么,你不认识?那泥人张,酒婆,小达子,皮大嘴和甄一口,你总算认识了吧?什么,不清楚?那刷子李一定认识吧!如果你全都认识,那你一定看过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吧!如果你没有看过,把下面我就带你去领略领略在天津卫的这些俗世奇人吧!

    天津狗不理包你应该知道吧,可是你知道狗不理又是怎么来的吗?那难道是狗不理那个包子?不是不是都不是。其实是在运河边上有个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打武清来到天津的。

    你以为他真的叫狗子?不,他的真名叫高贵友,别人只知道是他爹天天呼他的小名:狗子。

    他爹老高没啥能耐,那的包子也没啥好,专给一些干重活的粗人吃。老高死了,就归狗子说了算。狗子把包子一改良,不仅味儿美,那貌也美,这下可热闹了起来。

    这不,忙的都没空搭理别人了,别家包子店本来就是生气,就骂他“狗不理”这一来,反到成为了一张大大的招牌。

    有个官员献了些狗不理包给袁世凯,袁世凯一吃,心中大喜,也给老佛爷慈禧送了点狗不理包,慈禧吃了它,就不吃那餐桌上的任何菜了。而且慈禧还说了这么一句:“老天爷吃了也保管说好!”那可见狗不理包有多美味呀!这金口一开,从宫里传到宫外,京城传到天津,天津再名扬四海,流传至今。

    接下来呀,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土味《俗班奇人》中的大名鼎鼎的肩负:“抠脚大佬”,“虫子刘”等等多个名号刘相贝同学。事例太多,说也说不完呀!下面说一下身为"虫子刘"的他吧!他折磨虫子可是一流的。

    现在正是木棉花盛开的季节-夏天。在一堆堆雪白的棉花中,藏匿着一个个小红点-木棉虫。尽管上课再无趣,无趣的想打瞌睡,他还是会找些乐子来。他折磨虫子的方法可谓是各式各样,如:一只虫子六条腿先把虫子的两条腿拔了,看看能不能走,然后再拔掉两条腿,放在桌子上让虫子爬,没想到还能爬。我开始佩服小红虫的毅力了。

    正好那天喝可乐,我突然蹦出了一个可怕的想法,竟然还说出来了-把虫子放进可乐里,会死吗?

  • 3、 范文参考:读《俗世奇人》有感作文大全230字
    读《俗世奇人》有感作文【篇一】

    风,在呜呜地响着,像是有个人在山谷里扯着嗓子喊叫,突然一阵急雨,密集的大雨点在地上溅起一片燥味的尘埃。浸泡在书海中的我压根儿没注意,房间很静,心也很静,这《俗世奇人》真令人着迷。

    码头上的人,强,才是“活着”的根本,一强就该强出空前绝后的人:小说中的人,“奇”才是传下去的根本,一奇就该奇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儿。

    《俗世奇人》写了清代天津卫形形色色的奇人异事。社会是雕工刻手,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弱肉强食的社会,它打磨出一个个为了生存而使出自己看家本领的奇人,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个叫小达子的小偷。

    他,其貌不扬,短脖短腿,灰眼灰眼,塞块软绵的烤山芋;他,站着赛影儿,走着赛烟儿————这可真是天生当贼的料材。还错儿,你就是把皮包儿塞肚皮子上,电车一停,一开,皮包子已经没影儿了,你可是一点点感觉也没有,好像皮包还在你肚皮儿上贴着。这是他的绝活儿,在电车啊,巴士上边,一遇着红绿灯,一停车,他的手比光要快用中指和无名指一夹,抽出来,车子再一晃,他往后一退,转个身,转身后又抽出一沓钱纸票儿,手艺很是了得!

    但意外发生了,一次,他偷了一金怀表,非赏值钱,他以为自己就是车子的主儿,可他却忘了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个青年上了车,小达子往兜里一塞怀表,转了个身,试图去偷青年的东西,谁知那年轻人当即转了个身,回头一看,哟,金怀表早已挂在青年人的脖子上了,小达子啥也没偷到。

    这当小偷的被小偷偷走了东西,尝到了挨偷的滋味儿,还有何颜面当小偷?

    看完此书,我想起了班中几位特别的“奇人”、“自恋沈”、“骄傲陈”、“文豪华”、“学霸王”、“学神瑶”、“仙女蓉”、“天真典”,这一个个人物一说出来,谁都可以猜到他们的性格特点与绝活儿了吧。

    比如“自恋沈”,一次上信技课,小胡老师教我们做封面,嘿,他找到一张封面,说是很经典的,一投屏“哇哈哈哈”这正是自恋沈的封面,上面写着:帅气的我。顶大顶大的四个字映入眼帘,可真是自恋。像这样鲜明的“小人物”在我身边比比皆是,正有他们的存在,才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读了这本书,我真正领悟到了世间百态;刷墙技术高超的刷子李,讲文气的李金鏊,活出殡的刘道元,够格的酒鬼酒婆,他们都有鲜活的特点,他们那有趣的故事仍在我脑海中回荡。

    读《俗世奇人》有感作文【篇二】

    《俗世奇人》的作者是冯骥才,他是为民间艺术家。他的作品文字极精极短

  • 4、 读俗世奇人有感范文300字

    最近,我看了第二本《俗世奇》,这本书讲了天津在民国时期的许多奇人异事,他们个个都有自己的称奇叫绝之处。我觉得这本书值得让我们去读。

    这本书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篇小说。这些怪才都让我佩服,如天津的一名医生:王十二,他的医术高明到神了。我就给你们举一次例子吧。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铁匠非常痛苦,原来,那人把铁球弄进眼睛里了。他的眼睛一直在流血,睁也睁不开。于是,王十二就拿来一块吸铁石,把铁球给吸出来了,可见他的医术有多高明。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都在冯骥才(作者)笔下变得栩栩如生,好像进入了“天津卫”这个奇特的地方。你只要一捧起这本书,你就会着了魔似的往下看。

    这本书生动,有趣,建议大家也去看看。

  • 5、 读《俗世奇人》有感范文300字

    【第1篇】

    今年我们学了《刷子李》这篇文章,于是就读了冯骥才作家写的《俗世奇人》,“刷子李”只是其中的一位,还有“酒婆”、“张大力”、“死鸟”、“快手刘”、“泥人张”……

    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但是自己将自己的拿手活展现的淋淋尽致,因为他们有真本事,“张大力”可以顶起一头肥猪,“酒婆”喝千杯酒也不醉,“刷子李”刷完墙衣服上不会有一个白点,如果有白点就不收费,“泥人张”眼睛不用看,就可以捏出来性格多变,表情多样的泥人。他们都有真本事,让别人看的心服口服。

    他们各有各的超凡绝伦的技艺,我们应该也有自己的特长,向他们学习,有一种可以让别人心服口服的真本领!

    【第2篇】

    我非常喜欢《俗世奇人》这本书,书中的语言风味独特,作者把每一个人都描写得生龙活虎,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俗世奇人》主要讲了天津卫的一些奇人趣事。

    在众多人物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泥人张”。一次,泥人张在饭馆里饮酒,大名鼎鼎的张五爷也来了。大家都纷纷罩着他,唯独泥人张没有。张五爷刚坐下来,就和其他两个人嘲笑起泥人张来。泥人张没有生气,用左手摆弄着一团泥巴,不一会儿就捏出了一个张五爷的脑袋,,简直就是迷你版的海张五。然后泥人张把泥人往桌上一摆,走了。张五爷对泥人张喊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结果第二天,几个小杂货摊上摆着一排排张五爷的泥像,摊上还贴着张纸条:贱卖海张五。大家都乐了起来。张五爷花了大价钱才把泥人全买走,这就是他嘲笑泥人张的后果。我看完这个故事后,哈哈大笑,同时对泥人张的手艺钦佩不已,他捏泥人的时候是那么灵活,真是心灵手巧。我平时玩橡皮泥,虽有些艺术细胞,但捏半天捏不出个像样的人来。简直跟他比不了。

    俗世奇人,俗世奇人,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有那么多的能人异士,但这些能人异士并非个个都是天生的,也都是靠努力的得来的,既然他们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行!

    【第3篇】

    读了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就被故事里面的人物所吸引。写了在天津卫的奇人异士,如妙手回春的苏七块、力大如牛的张大力......其中的《黑头》深深的吸引了我。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条叫黑头的狗,它因从小就长得丑,被人和狗所嫌弃。有一天碰到了一个好心的主收留了它,它也知恩图报忠心的为主人看家护院,深得主人欢心。有一天,主人家修房上梁,来的人比较多,热闹得很,还放了一挂鞭炮,引来了不少在外面看热闹的的孩子连喊带叫地拥了进来,黑头以

  • 6、 优秀读后感:读《俗世奇人》有感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起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都是真人真事。”在天津卫,一群普通人上演了一幕不平凡的生活剧。不愿破规矩仍能行侠仗义的“苏七块”、刷漆不留痕迹的“刷子李”、喝假酒无事,喝真酒丧命的“酒婆”、伺候好八哥,自己却成为“死鸟”的贺道台、举起石锁而又爽朗大度的“张大力”.....这些怀有绝活的小市民们,为了养家糊口,展现着他们的一技之长。同样,他们是俗世中的奇人,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身处于大街小巷,他们每人一篇,构成了《俗世奇人》。在《俗世奇人》中就有我们学过的刷子李,我觉得刷子李的刷墙技术真是太高超了。你看这一句“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刷子李对自己也太苛刻了,也是,只有对自己苛刻技术才能高超。您说,这刷墙的人无论是蘸浆还是粉刷,总会掉一两滴在身上,而且又没人规定刷子李必须保持衣服干净,他还给自己立下这样的规矩,这对一个粉刷墙壁的人,要求真是极其苛刻。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曹小三惊得目瞪口呆,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哪是一个粉刷匠在粉刷呀!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如黄豆大小.难道刷子李的那手绝活是假的?他并不是那么神?枉我那么佩服他!可我总觉得事情还没完.我继续往下看,看着看着,我不禁笑出声来,真是让我松了口气,原来那白点是一个破了的小洞,刷子李刚才点烟时烧的一个小洞,里面的白衬裤映衬出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白点。在《俗世奇人》一书中我最喜欢只记得牙不记得人的华大夫和刀子嘴豆腐心的苏七块。他们的故事让我看了还想看了还想看。先说说治牙的华大夫吧,他的治牙技术非常高超只要张开嘴,不用说那个牙怎么了,他瞅一眼,全部知道了,一天下晌,两个便衣侦探过来找一个通缉犯: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有健忘症,早上才看了六个人,便忘记了。晚上在一壶春酒楼吃饭时,认出了他的长相,但不敢确定,最后看见他的虎牙就确定了,写出了华大夫认牙不认长相。他“钻”到了这个牙里,才会这样,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一定付出了很多,才会保持三代都行医。在这么多身怀绝技的人中,
  • 7、 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感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大批的爱国志士的英勇壮烈事迹。一位位烈士前仆后继、奋勇杀敌的鲜活面孔在我眼前浮现,一批批烈士们押赴刑场慷慨就义的壮烈场景在我心中长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文的烈士刘胡兰更是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当时年仅十七岁的刘胡兰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党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反动派抓到了她,见她年纪小,反动派们心存幻想,以为通过她能钓出大鱼,便威逼利诱,使尽了招数。但刘胡兰不背叛党,不向敌人说出任何关于党的机密。敌人气急败坏,抬来了铡刀,刘胡兰仍然没有妥协,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最后深情地环视了一眼熟悉的父老乡亲们,从容地躺在铡刀下,慷慨就义。鲜血染红了生她养她的故土,党的忠诚义士,人民的好女儿刘胡兰光荣牺牲了

    读完了这催人泪下的文章,我不禁产生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年轻的刘胡兰的敬佩。相信每个人都会由衷地感叹:多么勇敢的女孩子!十七岁,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花一样的年龄。如果生活在现在,应该和我们小学生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上学,坐在宽敞明亮的作文教室里学习各种知识文化,享受着她的青少年美好时光。可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里,这样的想法是多么天方夜谭啊!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先烈们才前仆后继、舍生取义。

    革命的先烈们数不胜数,杨靖宇也是其中的一位,他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长年在松林雪海中同日寇周旋,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锐气。敌人恨之入骨,调集了大批兵力进山围剿,在衣食极度匮乏、敌人猛烈火力进攻下,杨靖宇的兵将全部伤亡,自己断水断粮,为了保存体力,他撕碎棉袄,把布条、棉花就着雪团吞下肚,敌人喊话让他投降,回答的敌人的只是一次次猛烈的枪声。敌人恼羞成怒,火力围攻,杨靖宇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穷凶极恶的敌人们想不通:这个让他们闻风丧胆的中国高级将领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他们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肚子,未消化的棉花、树皮让他们触目惊心。他们被彻底地震慑,不由地低首致敬。

    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换来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刻苦努力地学习,立志报国,踏着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足迹,愤发图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让烈士们的鲜血不白流。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安息。

  • 8、 读《影像中的生死课》有感: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读《影像中的生死课》有感

    luke mylifemyfeelings

    “在死之前,我想和过去的回忆和解,不再为此所困,成为不那么在意他人看法,能真正做自己,用心去生活,真诚勇敢的人。”——《影像中的生死课》

    说来惭愧,身为一名学生,我竟对课堂有种说不出的陌生感。仔细想来,高中休学半年,加之初入大学的种种不适应,我已有近一年时间没有认真参加过什么课程的学习了,这种陌生倒也不足为奇。如果说,自行阅读《影像中的生死课》一书,某种程度上也算参与这门课程的话,那只怕这门与学业全然无关的“生死课”倒是我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门课程了。

    接触《影像中的生死课》一书,基本属于机缘巧合。某次心理咨询中,无意间与咨询师谈到对电影《coco》的感悟时,她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据她描述,她曾有幸现场参与过该课程,课后参与者皆感触颇多。当时,我们正着重探讨我的成长经历,对这近乎题外话的话题,我也未曾太放在心上,只觉得应当与那些新闻报道中各校的生死教育大同小异,差不多也就是让学生去那不知从哪儿找来的棺材中躺一躺,再谈谈感悟之类的,不过是些千篇一律冠冕堂皇的套话,又能有多少真情实感。说实话,我一贯有些排斥这类心理拓展训练,活动过程中多多少少总让人觉得有些类似电影《浪潮》的感觉。何况,团队精神的培养谈何容易,做几个不痛不痒的游戏,轻描淡写地聊几句违心之语,集体意识就真的得到强化了吗?此类活动到底效果几何,只怕组织者心中同样一清二楚。正因如此,咨询结束后我也并未去找这本书来读。

    本以为这事就会这样过去,不料,一周后,当我去向咨询师寻求用药指导时,她竟主动将私人收藏的作者签名书借与我阅读。现在想来,真的非常感谢她,如果不是她那日主动借书给我,只怕我真要因自己的浮躁自负而错过一本好书了。说句题外话,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但不得不承认,某种层面上,这本书不过月余带给我的收获与感悟,远比我十余年的人生经历所教会我的还要多。

    言归正传,初读此书其实并非完全出于自愿,当时只觉得既是咨询师借与我的书,日后的咨询过程中难免会谈及,如若一问三不知,也太过尴尬,还是大致翻翻的好。然而仅仅只是大致翻翻,我一个如此闲散之人,竟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开始阅读目录。倒不是说我对此书有什么特别的厌恶,而是自童年时目睹祖父的离世后,我便对所有与死亡有关的事物极度回避,十余年来,几乎都未曾扫过墓。虽说前些时候观看电

  • 9、 读《醉死当涂》有感

    读《醉死当涂》有感

    小胡

    虽然起了这样一个标题,但是我根本不打算规规矩矩写一篇读后感。虽然说了这样一句话,但我还是要接下来介绍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并作出简单评价,像大多数的初中生写读后感、高中生编议论文以及大学生抄形势与政策论文一样遵循守旧、死不悔改。

    《醉死当涂》算是一部文学作品,虽然从大众意义上来划分,它不过讲了两个男人搞对象的故事,后来的小姑娘都叫“耽美小说”,对我来说就是三流男男插*眼文学。(我的天,我还打算把这篇同步到微信公众号上,这么一看还是算了吧。)但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三流,甚至可以算作一流了。虽然这个故事的初始部分走了网络小说的老路——主角神谕一般地相逢并迅速捆绑在了一起,但是它的后续发展真的很让人动容。

    能看出来的是:作者是个北京大妞,或者说至少在北京混迹多年,写的东西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京味(令人庆幸的是作者没有过多地使用儿化音,这说明北京话这一方言已经被她自身消化)。《醉死当涂》通篇行文流畅、节奏恰当,且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除了开头的垃圾套路以外),但也有掉书袋的嫌疑(为各位朋友们解释:掉书袋就是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喜欢过于频繁地引经据典、套用前人作品,且痕迹十分明显、写法十分做作),总体来说它从各方面角度写活了主人公及他的生活,长度也适中,不过八万字,在网络小说的领域里算是一本不错的中篇小说。可以想象,如果该作者生活在上个世纪80年代某文人家庭里,她会有机会成长为一名不错的作家,搞严肃文学的那种。

    我并不想推荐任何好友去读,因为读完这本小说并不会令你放松,反而会引发你的思考。就我个人而言,读耽美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初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使然,每当我感到压力倍增的时候都喜欢读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东西来解压。二、我喜欢腾出时间好好读“正儿八经”的东西,所以不会选择在熬夜时间看《红与黑》(没错,我《红与黑》现在还没看完,剩下最后10%,我真的服了,建议所有想读的朋友们先补一补法国历史,尤其是和宗教相关的背景知识一定要有了解)、《哈利波特》等。三、我喜欢看一些自以为“写得比我差劲”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四、网络小说的纯爱领域(即男女恋爱)过于俗套、垃圾、色情,我不屑看。但是没想到《醉死当涂》却打破了这些原因,钻进了我的脑子里,使我在凌晨四点抱着电脑义无反顾来到楼下,写下这些并没有什么意义的感想。

    如果读到这里,你对这本小说产生了同样义无反顾的兴趣,请你拉到

  • 10、 读《俗世奇人》有感:我眼中的苏七块

    我眼中的苏七块

    ——读《俗世奇人》有感

    陈冠逸

    这本书的作者冯骥才将“天津卫”这个水陆码头里,被忽略的奇人生动地写了出来,让我们也能知道这几位奇人异事,有刷墙技术高超的刷子李,有凭一颗虎牙就认出通缉犯的华大夫,还有“贱卖海张五”的泥人张……

    书里第一位奇人是大夫——苏七块,为什么叫苏七块呢?因为只要到他那里去看病,就得先交七块银元。这是他定的规矩,要是不交,就不治。乍一听,觉得这大夫怎么当的呀?治病救人才是最重要,怎么把钱摆在第一位呢?真是掉钱眼儿里去了!

    可是,我眼中的苏七块是个医术高明的人,他手下动作干净利落,逢到有人伤筋动骨,他把手指一触,隔皮戳肉,立刻知道怎么回事,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包扎完毕。如果苏七块出现在现代,那方圆百里的人都驱车赶来,那真的每天顾客盈门,排长队了。

    我眼中的苏七块,其实是个善良的人,他在遇到一个穷车夫时,暗中没有收他钱,还将药送给他,医者仁心,他不会见死不救。

    我眼中的苏七块,还是个立规不改的人,遇到那位穷车夫时也没有改规,华大夫给车夫七块银元,这才看了病,因为人人都平等才公平。如果有人可以不用付钱看病,那大家都不给钱,到最后苏七块没钱买药,就治不了人们的病了。

    因此,我认为苏七块是值得敬佩的奇人!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2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
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2024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教您怎么写读俗世奇人死鸟有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