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2024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范文
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相关栏目
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热门栏目
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推荐
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

(共 4712 篇)

  • 1、 待我有罪时读后感2000字(3)篇

    我是第一次看丁墨的作品。对于我这种口味挑剔(这里不是指品位高级只是有自己的喜好而已)的文盲来说,能不能顺利读完也是我对一本书的评价标准。目前为止该书已更新的全部内容我都一字不落的看完了。我不喜欢的点就是感情戏太多并且比较偶像化。人物上尤明许的刻画很成功,但对罗羽等人的塑造个人觉得还是有点弱。剧情方面最后一部分的反转过于密集缺乏说服力。我觉得这部小说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世人都在偏见中审视他人,本文却集合了一大把生活中被偏见包围的角色,刑警,缉毒警察,卧底,变态犯罪者,精神病患者,刑满释放人员…你会发现以往对这些人的刻板印象在这里都变得立体而丰富。最多的是对人民警察这一身份的钦佩与赞颂。看哭好几次。强者之所以强,就在于拥有无坚不摧的强大内心,和无限弹性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许现在的和平年代,只有很少很少的战友,会不幸牺牲。当我牺牲时,请勿要哭泣,勿要孱弱,勿要怀念。因为我心犹在,宛如朝霞。”致敬。(全书没更新完)n

    我放弃了,我不想猜了,就等丁大你揭晓吧。因为只要不是殷逢本人就好[微笑]。话说前两天刚怀疑殷逢时,我就沉默不语。这个剧情早就被我猜到了,毕竟书名摆在那里。后来,各种证据本人亲口承认,我却坚持不肯相信殷逢是坏的。没啥依据,也不想多分析,就是盲目相信,不接受任何反驳!哈哈,这大概就是真爱了吧。这一段可以说是点题剖析提升了。绕了一圈,无非是想告诉我们,你看,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并非非黑即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魔鬼,甚至特殊情况下,每个人都可能犯错。但是,关键不在于别人怎么评价和看待你,也不在于你可能做什么,而在于你的选择——面对诱惑可能动摇,面对深渊想过堕入,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光明,即便困难重重,即便身负重伤和痛苦,也还是愿意选择向善。这大概就是勇气吧。

    身处地狱这么多年,能自己都快被完全吞噬,可是等我终于能站在阳光下和你对话,你却早已心有所属。但是在你心里,也终于抛开了对我所有的恶意,就像现在能够死在你的怀里,即使我身披黑暗,即使我染满鲜血,一切都显的没那么痛苦。我这一生,背叛了许多人,也害了许多人,但好在,我没有背叛我原本的身份,是不是也可以说,我没有背叛你。如果下辈子,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律师,还是任你打任你欺,但也享受你所有的柔情蜜意,我们的结局会是美好的吧。(被男二看哭)

  • 2、 《当祂沉默时》读后感2000字

    《当祂沉默时》一书由远藤周作所著,是大和民族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我们要直面历史,更好发展。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当祂沉默时》读后感2000字。

    一直想着看完《当祂沉默时》,说点什么。

    这个夏天对这本书翻了又翻,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觉得挺好,和我祷告之后的心情很相似。于是把那些有共鸣的字词划线标注。后来这本书就搁置在床头柜。半个月后,重新拿起这本书,又重头看起。发现之前划线的句子依然使我那么感同身受。拿起笔和那本厚实的笔记本,决定把这些句子都摘记下来,第二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意犹未尽,每天都翻看它。看着看着都会不禁点点头。

    这是第一次公开写读后感,也是当做随笔记录。

    我的祈求,他听见了吗?这正是很多人的心声,对于我们每个祈祷者更是如此。有时候觉得为什么我每天祷告,上帝却没有垂听呢?事情的发展依然不是我祷告中所想要的结果。就这样带着很多的疑问和好奇,想在书中找答案。书中归纳三点:1.我们的祷告目的不纯。2。我们的信心可能存在偏差。3.我们的祷告方式不对。 看到这三点的时候,又很疑惑,难道上帝会因为我们祷告目的不纯、信心不够、方式不对,就不理会我了吗?如果祷告要这么完美无瑕,那会有多少人的祷告是上帝悦纳的?又有多少人的祷告是上帝不悦纳的?书中写到加尔文鼓励我们说:要持之以恒。我们做不到完美无瑕,神也没有要求我们这样,但只要不停止期盼、不退缩、求长进,就够了。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来做主,对上帝却没有信心,所以不愿意放下自己,更不愿意两手空空地来到神的面前,信心本身不是力量的来源,所信靠的神才是;不是自己给自己加油,而是将自己交给神。信心的含义就是,我没有什么可以给神的,只有凡事都向神索取。

    受一些思想影响,有时候觉得作为基督徒就要不生气,没有情绪。但是我们都知道怎么可能呢?没有情绪的人肯定是不存在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自然是与人俱来的本能,就像我们鼻子可以闻气味,耳朵可以听声音。 负面情绪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绪。 或许当情绪来的时候,我们会努力压抑自己,不去表达,短时间里似乎是奏效的,但它不是长久之计,它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爆发;我们也或许会直接找个出气筒发泄了情绪,给对方也带了不该有的情绪,这样的解决方式也不奏效;当然我们也会把这些归在自己头上,觉得是自己的错,认栽。但是长期以往,这种由羞愧引发的罪恶感是负面的,会导致抑郁,它将平安、喜乐和赦罪的恩典一概

  • 3、 《心流》读后感2000字-当我意识到自己也快30岁

    25年研究的沉淀

    起初,我看到书名的确觉得,这就是本来自美国的心灵鸡汤。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心流》是一本严肃、很有科学性的心理学研究书籍。

    作者米哈里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其开创的积极心理学以及心流的概念均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开启了对此领域的研究。

    在读到本书的第一章时,米哈里教授详细论述了他的研究目的、过程以及发现,他感慨的说到:我毫不迟疑,投入25年的时间,研究这个久违有人触及的心灵现象(即心流)。

    同时,在长时间的研究中,米哈里教授所收集的样本量也是足够的大。通过访谈记录的方式,超过10万份的分析记录才共同构成了心流的理论。

    长年累月的研究以及科学严谨的方式,使我相信,《心流》并不是信手拈来的励志鸡汤,而是一门学术研究的成果。

    什么是心流

    那么,何为心流?

    作者对他的定义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说起来,有些抽象。但其实这种感觉我相信你我都曾体会过。对我来说,心流曾经出现在跑步冲刺最后5分钟的时候;读到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时;或者在练钢琴,手指灵活、全神贯注的时候.....

    这种全身心投入,时间仿佛伸长或者缩短的感觉,就是心流的瞬间。回想这个时刻,那种感觉是非常愉快的。全然忘我,全神贯注,那是一种难得的极致体验,也带来了我们人类不断追求的幸福和快乐。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这样的心流体验呢?既然心流的体验如此令人快乐,那么如何把这种最优体验拓展到生活更多的时刻呢?

    这就是米哈里教授,在本书中向读者揭秘的。

    心流于我

    通过很多的案例和分析,米哈里教授提出了关于心流产生的模型,心流构成的元素,以及在婚姻中、友谊中、工作中探索并建立心流的方法。其中的具体细节,书中自有详细的阐述。只说几点,对我受益匪浅的启示。

    首先,享乐并非心流。

    躺在沙发上看综艺肥皂剧,或者刷着手机,并不是心流的体验。它可能让你的时间会变短,也让你全神贯注在屏幕上。但这种不带来任何个人成长的时间花费,更多情况下只是消磨时间、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

    快乐更高阶的方式,一定伴有挑战、目标、和努力付出。如果仅靠被动的输入,只限于转瞬即逝的片刻享乐,人生的乐趣也会持续下降。

    作者在书中的几个文段让我思考很多:

    纵情逸乐,把一切烦扰置之度外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带来最优体验;轻松而顺其自然的态度,也抵挡不住混沌来袭。

    通常休闲有助于工作后的放松,但这

  • 4、 向死而生读后感2000字

    之前翻看过这本书,当时为什么买本书也记不清了。但大概原因跟我此刻的心情差不多,不然此时我也不会再次拿起这书。

    我虽然没有李开复这么严重的病,但也逃不开病情的折磨,前段时间我查出来了四项病,我已半信半疑的状态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我还是反思了一下,自己目前的所有病情都与以前的饮食、生活作息密切相关,自己又是一个非常激进的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一个警告。

    李开复在书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压力太大,精确时间。这其实是很多人目前都有的同感,时间很重要,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总觉得会失去很多。

    我在这看书,他在那感悟,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是反省,而不是追究过往的一切,一旦追究起来,谁不是长篇大论,但提到反省,又是闭口不谈,过后也许还是一如既往。

    说到每个人的思维,我有时确实不能理解医生所说的≥2的这种表达模式,但听李开复这样一讲,他们当时所考虑到的东西,跟当事人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会以我的角度当面提出质疑,但我越来越清楚,每一种认知、观点、立场不同,无关是非对错。有了这种理解,可以避免许多争辩的烦恼,在医疗专业上,我会尽力配合医生。”这让我想到,最近因生病检查而跟医生发生的口角,深感惭愧。

    对于人生的迷茫,不在于别人给我的信息,而在于自己对这些信息的误解,再放大,才会导致自己的内心不得平复。对于生活的的追求,更是如此,当你突然开始羡慕一个人,对方的所有动向,你都会觉得恰到好处,非常向往,却忽视了自己所追求的生活面貌。认清自己的现状,热爱自己的生活,才不会被太多的外界干扰。本是个动荡的年龄,却又随波逐流,你不难过,谁难过?

    长时间的不看书,太容易让我陷入一个知识枯竭的状态,无法想通很多事,便形成恶心循环,久久不能逃出这个怪圈,才会引发各种因思考欠缺的事情。

    当合上书的那一幕,想的最多的是网络,因李开复就是一个网络科技伟人,看他的书,很难避开这个圈子,但从中所获取的信息,在之前我也是相当模糊,又一次感触到知识的不足。

    书中写到最感人的一则是“这场病,告诉我,不要把每件事的不如意看成一个‘果’,(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受到惩罚),而或许这个灾难其实是一个‘因’,是让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

    对于网络信息,还是无法做到无关是非对错的心态,李开复不止一次的提到网友这个词,不得不让我陷入一个愤青的圈子,书中写到,“乔布斯在工作会议中突然从椅子上滑落倒地的视频,曾被网友嘲讽他到死还不忘工作,但身悟禅机的

  • 5、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

    村上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很有意思。是一个长句,与那些五个字以内的书名相比,就显得别有一番韵味。

    得益于村上的名气,这个书名现在经常被当下媒体评论一些实时题材时所引用。举几个栗子,当我们谈世界杯时我们该谈论些什么,当我们谈马云离职时我们该谈论什么,等等不一而足。

    而事实上,当我们谈xx时我们谈些什么,这个连体式其实并非村上原创。谦虚的他,在书的最后提到,他敬爱的卡佛的短篇集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些什么)才是他这本书标题的原型。

    不如如此,村上还专门登门拜访卡佛的夫人,以征求她的许可。当然,加拉赫也欣然同意。

    谦虚、平静,也体现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字里行间,这也是我喜欢这边书的原因。蓝迪

    跑步,主要适合我的性格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讲述了村上十次跑步的感想,除了一次是一九九六年的,其余都是在二零零五年、二零零六年的跑步感想。

    而实际上,村上是从一九八二年开始跑步的,至写这边书时已经坚持了跑步二十三年,每年一次全程马拉松。这个记录,放眼全球,估计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长跑与我的性格相符合,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

    在我迄今为此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好习惯里,跑步恐怕是最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多年从不间断的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朝着良好的方向强化。

    村上把喜欢上跑步,归结于他的性格,这和他后来成为小说家的动因一致。追求一直存在于自身内部的安安静静。表达得准确一点,他性格是那种不以独处为苦的性情。

    脚步声、呼吸声与心脏的鼓动交织一起,营造出独特的节凑。

    村上早期并不是从事写小说,而是开餐饮。用他的话说,做服务业,无法拒绝形形色色的客人,不管顾客是什么人,只要不是太糟糕,都得笑脸相迎欢迎光临,于是改弦更张成为小说家。

    村上属五十时代的人,他开始跑步的时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在,国内喜欢跑步的人群越来越多,大城市马拉松的报名一票难求,也有很多人超越了村上春树的记录。

    但在跑步的道路上想把身体和灵活结合在一起的话,还是要读一下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至少,村上作为早期一名优秀、专业的跑者,把他的完整心灵路程和长跑经历,提前给我们后辈完整地预演了。

    当我跑步时我想些什么?

    很多粗心的朋友,容易把这本书看成当我谈跑步时我想些什么。情有可原,

  • 6、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感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感

    simone 读书三渔

    跑步三年以来一直感受颇深,内心迸发的激情好像是火山喷发一样,一直有,但是直到最近达到顶峰,因为那种感受终于强烈丰富到可以写一篇文章《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随即我便如饥似渴的阅读完了村上春树先生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上期文末我提到后续要做对比,没想到这么快那天就来了。i’m a man of my word! hahh……

    毕竟村上春树先生,以文字名满全球;而我实乃无名小辈,对行文还一窍不通,况且也无法用一篇文章同一本书对比;要说是两个人跑步之间的对比吧,先生跑步都已23年有余,我才3年,还是有些牵强。这样说来,上期文末我很草率,也很鲁莽。现在,我打算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分享我的感悟,这样让我觉得甚微妥当。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讲述了村上先生日常跑步的生活、参加马拉松赛事的情况、铁人三项(游泳、跑步、骑自行车)赛的训练及参加情况,读起来感觉好像他每天生活基本就只有跑步,是一个运动员,而不是一个作家。可他更专业的是写作,为什么?他也在文末提到了:坚持体育运动, " 调整、增强体力,以写好小说" 才是第一目的。毕竟大作家,即便是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也能让读者产生错觉。印象最深的是村上先生一天跑了100公里,文中描述自己跑的多辛苦,腿如何迈不动,如何坚持到最后,历历在目 ,就如同身临现场一样。而且村上先生把跑步这件事从身体上升到了精神,推到了哲学的高度,跑步的过程中也在思索如何写作,二者相融合,文中提到跑在街头如何分辨出长跑新手和老手;呼哧呼哧地短促喘气的,是新手;呼吸安静而匀称的则是老手。他们心跳徐缓,一面沉湎于思考,一面铭刻下时间的痕迹。我在路上与他们交臂而过时,总是倾听彼此的呼吸,感受彼此铭刻时间的方式,就像作家们感受彼此的表现方式一样。

    尽管肌肉难长,易消。赘肉易长,难消。这是令人生厌的事实。但先生跑的相当认真,每周六十公里,每周跑六天,每天跑十公里。两个半月减了七磅(相当于三公斤多),腹部一带微微长出的赘肉也消失了;本是那种不予过问便要长肉身体的村上先生,刚刚成为专业小说家那会儿,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体力逐渐下降,体重则有所增加;因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觉香烟便抽过了头,那时候一天要抽六十支香烟,手指熏成了黄色,却最终因跑步戒烟了。跑步让他感到快乐,既能维持体力,又可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

  • 7、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读后感600字

    从5月初开始阅读本书,历时一个月终于完成阅读,并做到了每天领读,分享,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村上先生的这本书谈了他自己从1982年开始到2007年的26年间的跑步缘起,历程,心得,感受,体会。

    村上先生应该有跑步的天赋的,从成绩和体质来看是支持这一点的,但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坚持,长年累月的职业作家生活,伏案创作,有案牍之劳型,而无丝竹之乐,加上先生那时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抽烟,每日的饮食也不正常,常常在自家小店关门后在厨房狭小的空间里写作难度可想而知,而在30岁的年纪终于基本实现了财富自由,有了第一桶金后,先生终于下定决心开始了职业作家生涯,竟然有不错的开始,第一部小说就获得了新人奖,第一部长篇《寻羊历险记》反响也不错,这无疑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安慰,从此安心开始了职业写作,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与职业作家生涯同步的就是跑步。

    从一开始跑步就与写作一样,顺利起步,并很快上升到一个比较专业的水平,可以说起点高,素质好,毅力强,可以说村上先生是适合跑步的,且有点天赋加身,不跑步可惜了。

    跑步首先要客服的就是肉体的痛苦,肌肉与汗水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此期间人的思绪是飘来飘去,来去混乱,而先生能做到任他来去,不起情绪,不动心思,不耗散心神,这对跑步非常有利,没有多余的体能和精力的消耗,非常重要。

    纽约城市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雅典马拉松等等几乎每年至少一个马拉松,已经坚持25年了,直到现在60多岁的年纪,村上先生还在坚持每年一个马拉松。

    从年轻时的每个月250-300公里,到 现在基本每周50-60公里,但不追求量,也已经不制定计划,没有固定目标,纯粹享受跑步的乐趣。这是跑步到高阶段的表现和成熟度。

    就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准备开始大学毕业20年后的跑步了,临时买了安踏的跑鞋,国货里算不错的,问题在我,我能坚持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跑步也是一样,读完跑步的书,还是跑起来才是正途。

    加油 李小军,开始跑步吧,不要停!

  • 8、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一)

    小痴

    开学第一周,利用上课的零星时间算是把整本书看完了一遍。

    为什么要利用上课时间来阅读呢因为现在的大多课讲的一点意思都没有,都是老师在上边说,学生在下边玩手机,前两排根本没人坐。这段时间,复习高数总复习不下去,拿来玩手机又觉得浪费时间,故看看书、或者背背单词算是好的了吧。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毕竟慢跑的好处可以讲个三天三夜,比如放松心情、延年益寿等等。我最近开始慢跑,到目前为止已经半个多月了,每天大概4公里,耗时30分钟。首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简书"中运动与健身一栏内,看到本书是写作者在日日坚持跑步中的所见所闻、所惑所思,心想这本书大体会对自己的跑步有所帮助。于是便从图书馆翻来此书,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01 能够让你坚持下来的不是坚强的意志,而是自己喜欢

    --"跑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家一起来跑步吧"之的的话,我极力不说出口。对长跑感兴趣的人,你就是不闻不问,他也会主动开始跑步;如若不感兴趣,纵使你劝得口燥舌干,也是毫无用处。(摘自书中)

    往往真正能够在一个领域内做到极致的人,并不是说他意志力多么的坚强,而是来源发自他内心深处的热爱。当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时间流逝的最快,你会觉得有时候几个小时就好像几分钟一样。作者之所以能够在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坚持长跑,是因为作者觉得跑步似乎合乎他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作者之成为作家更是因为自己喜欢,并没有说有人鼓励作者去当一个作家,因为当时作者自己经营小店生活总比写文章要稳定得多。与之相反,反对作者的倒是不少。

    02 全身心的投入,即使失败也不会感到遗憾

    --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将店铺随意交托给某个人,自己到别处去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做不来。然而,如果因为模棱两可、半心半意而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只怕久久无法拂去。(摘自书中)

    又到了人生一个重大的选择路口,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既然已经选择了考研就一定会走到底。作者也是一样,他本可以找来亲戚帮自己经营,自己去写作,这似乎完美的解决了一切问题。但是,作者觉得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竭尽全力埋头苦千,还是干不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撂开手了。

    03 想想那些让你开心的,始终乐观向上

    心态往往是重要的,尽管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不就挺好

  • 9、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读后感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读后感

    关水阁完全小学 朱宏伟

    “世上常常有人嘲笑每天坚持跑步的人难道就那么想长命百岁,怀着这个想法跑步的人很少,想着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的人却多得多。”对于我这不爱跑步却爱读书的人来说,才发现跑步和读书原来也有共同点,都是为了让自己有生之年不虚度,用感官去触碰这个世界,漂浮其上,接触美。

    村上春树在文章说到“在我与跑步之间,跑步久了之后,便有一种徐缓的倦怠期前来造反了。期间有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失望,有理应敞开的门户不知何时,却被关上的茫然。 ”

    教书育人也是如此。当你刚迈入教育的门槛,打开一个新奇的世界,你孜孜不倦,不舍昼夜钻研,一门心思只为学生,但结局是总是有好有坏 。也许学生的成绩总是停滞不前,也许班级管理还不尽人意,也许你离评优总差一步,也许想换个环境教书很难,也许......

    这时,你也许懈怠了,追而不得,转而他去。 在这时,随手翻阅一下书籍,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要聆听书中人的言语,感受它的呼吸,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书籍,你只要静下心来,总能发现书籍中留给我们的密码。从《自由在高处》中发现学生的自由必须建立于既定的班级规定之中,从《追风筝的人》中发现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可贵友情,从《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中直面死亡的意义。世上没有规定什么特定的书会教给我们什么?也可以看三毛、看亦舒、看韩寒......读自己喜欢的,读世界名著,读别人推荐的。只要读得开心,从书中找到乐趣!坚持下来即可。村上村树说他跑步没有任何目的,我说看书也不应该怀有任何目的,这本该是一件人生最为放松的事,让嘈杂的内心得到短暂的空白,让书籍去填补去创造短暂的思绪飞翔。

    有很多人会说,前三十年,四十年我没看书也不爱看书,你让我三十岁,四十岁开始去读书,这不可能!可作者临近三十岁才下定决心写小说,他不仅仅去写了,而且写的很出色。一个人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件事,不要怕晚,阅读,即刻开始!

  • 10、 《时生》读后感_2000字

    那是因为,本书是一个类似于穿越时空的故事,严格来说不能这么这么讲,但我还是忍不住将其归纳为穿越题材。类似于《秘密》,我们不得而知幸存下来的到底是妻子还是女儿。本文也是如此,是宫本先生不堪儿子离世的痛苦麻痹自己年轻时见过儿子,还是时生真的跨越时空而来?个人倾向于后者。我们再来看,时生穿越的时候,只有一个线索:花屋敷(地点名)在命运的牵引下,他遇见了23岁的爸爸,于是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遭遇。直到最后莫名的不期而别,宫本拓实这个完整的人物鲜活起来,他的故事也随即展开。

    尽量避免剧透的感悟如下,

    一方面,是对过去遗憾的弥补,未曾实现的梦想的再实现。

    开篇我们可知,宫本先生相当成熟稳重,婚前得知妻子携带被诅咒的基因,却毅然决然的决定在一起,那么,23岁的宫本先生是什么样子呢?

    诚然,那时的他在一些列身世变故中已经放弃了做一个正常的人,不停的更换工作,不停的与顾客斗殴,不停的对周围的人敲竹杠,虽如此,但是也有闪光点,正如时生评价他,虽然平时很不正经,但是关键时刻还是分得清轻重,就像为被欺骗的大学生打抱不平而被同事殴打,就像在怎么穷困潦倒也不会欺诈霸占生母家族的遗产,为了女友或者说是前女友而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人。那么他前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经历息息相关,成长环境塑造了他的人格品行,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连流浪的小猫小狗都比自己幸运,索性用一副市井无赖的模样封闭自己的内心,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梦想着一夜暴富,结合当时设定的背景时间,即1979年,国内经济正在持续发展,梦想着自己从一无所有到一夜暴富是战后日本新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所谓梦想的泡沫,宫本拓实也不例外,直到时生的出现,慢慢改变着他,影响着他,顺便也揭开了他神秘的身世之谜,他才做回真正想做的自己,充满感情的人而非行尸走肉。

    穿越来的时生与他发生了一系列遭遇,除去剧请不提,个人认为这是作者笔下穿越的时生,正如一个救世主来拯救过去颓废的自己,来假装实现未曾实现的梦想,就像那场赛马,就像那场车祸,来弥补以前的遗憾,正如我自己,也想回到过去来弥补曾经的错误,重新做一个看似寻常的选择而最终影响人生方向的决定一般,时生的穿越,一方面,就是对自己过去遗憾的弥补与安慰。

    另一方面,时生的穿越,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问题,父母希望孩子来到世界,那么他们的的孩子是真的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你愿意来到这个世界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06

  • 2022-01-13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2

  • 2019-10-12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30

  • 2021-08-30

  • 2019-10-24

  • 2023-03-14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09-20

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
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2024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教您怎么写当我死时读后感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