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 地图 > 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相关栏目
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热门栏目
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推荐
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共 5938 篇)

  • 1、 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400字作文 (精选4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在村上春树写的挪威的森林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写关于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怎么写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400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400字作文【篇一】

    就在昨日,读完了《挪威的森林》,书买了很久很久,久到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买的。

    这是一部自传或者说是恋爱小说?我不知道,也分不清。我肤浅的认为这是本不折不扣的“小黄书”。当然,这只是玩笑话。

    看到结尾处:突然明白,这么多天的陪伴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论是你和玲子或是我和你们,都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面的。

    一开始抱着随便读读的想法,最后却被吸引。

    对于文中的我,村上说很多人认为那就是他,他自己否认,但多少会有些影子。但是谁又知道呢?

    放在当下,他一定是个公认的渣男,滥情又极其不负责任。但在书中,我愿意承认他是个好人。

    他好幸福啊,有朋友,同那么多女人睡觉,还一面在学校学习。我始终无法看清他的真心,游走在两个女人之间,直子于他而言是内心深处那个渴望却得不到的人,而绿子却是给他生活带来希望的人。

    最后,大家好像都没有收获爱情。

    说实话我讲不清从这本书中领悟了什么,爱情、友情、死亡还是关于xing,不知是我愚笨还是我太年轻?

    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400字作文【篇二】

    看完了这本书,心情不大好。一部好的作品真的可以打动人心。

    “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我们一直在寻找,又一直在迷失。

    年少的感情是美好的,村上大师也一直在描写它的美好。可大多数人却终究无法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爱情。青春留不住,分别的人终究要分别。喜欢绿子的乐观开朗,生活中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应该会很高兴的,无须太多的拐弯抹角。现在每个人都很累,生活正需要简简单单的,就想要和一切舒服的人和事在一起。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们无法避免老去,却可以选择怎样活着。我们也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所以学会努力适应它吧!把每一天都当作全新的开始,带着勇敢继续前行。

    《百年孤独》里的一句话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

  • 2、 《挪威的森林》最新读后感400字初中作文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阅读挪威的森林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村上春树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挪威的森林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挪威的森林》最新读后感400字初中作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挪威的森林》最新读后感400字初中作文(篇一)

    《小王子》是作者献给一位大人朋友的。

    《挪威的森林》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

    木月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死了。从看到木月死了之后,就预感到后来会有更多不可避免的死。

    月份是四月,最多的季节是春天。

    地点是宿舍,车站和山。

    颜色是白和绿,无论是月光,墙壁,还是直子、绿子的皮肤。

    意象是墨绿色的潮湿的下雨的森林,背景仿佛还奏着吉他曲《挪威的森林》。

    感受是爱,孤独,寂寞,伤痛。

    我私心,不想让十六七的岁的青春期孩子读这样的故事,或者说不建议情绪不稳定,人生观还在成长的小孩子读这样的故事。太压抑了。性,自杀和渡边寻找自我而坚定,混沌又漂泊的感情,可能会对本来就迷茫的孩子产生不好的误导,用善良的渡边都可以同时为直子、绿字甚至是玲子投入实在的感情来为自己脱罪。

    我甚至自己不想再读这样类型的故事。稳定的情绪被故事中事件的变换和游走的感情强烈地摇撼。渡边身边的人都离开了,他人寄望他努力生活,追求幸福,还要连同木月的,直子的,甚至连远走的玲子的那份幸福也一起活过来。年轻人的生死,令人畏惧。担心自己生病,身后的父母和他人的感情该如何照看。这样的思考让人难受。

    但这不怪文学,文学的伤痛不是为了叫人哭哭啼啼。我们在故事中体会他人的经历与感受,便知道人生还有很多痛苦,很多快乐,很多活法与意义,于是更加理解他人,追求自我。甚至自己在被文学『压抑』而并不快乐的青春期,也在成长中消退,进入了一个因感情被撕扯过而承受力与心灵空间都更广阔的成年阶段,反而能看开许多事情。

    最怕的是,小孩子,有人未曾认真思考,也没有经历,就开始妄谈生死,用书中『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升的一部分永存』来标榜、伪装深刻。我相信四十岁村上春树要作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青春伤痛文学。比如,直子的姐姐和直子都因精神疾病而死,村上对精神疾病的表达因与河合隼雄的交集一定慎而又慎。

    最后,非常期待某日能从日语

  • 3、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初中生作文范文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描述了这样的情节: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通过写一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应该怎么写好一篇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初中生作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初中生作文范文(篇一)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博主对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意见,也列举出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被翻译得比较别扭的例子,之后便有很多博友在下方评论,对此有褒有贬……近来我也是刚看完林少华译的《挪威的森林》,博友中有人推荐说去看一下赖明珠译的,或许就会有所比较吧。这两天我也有去找过其他人译的,无果。

    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风雨飘摇中御舟独行的自尊与傲骨,或小桥流水,或茂林修竹。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孤独和无奈,以把玩孤独和把玩无奈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何尝不失为一种更为有价值的观念。

    我认为书中的那位十七岁的少年——杜月是全文的主线,主人公渡边君与直子的相识、相恋、相知都与他脱不了干系。包括后来渡边在大学的生活,也少不了杜月的身影。给人一种杜月还活着的感觉。故事讲述的是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有人说《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人气持续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小说带有青春期迷失的救赎同时也激起了很多青春迷惘的少男少女们的共鸣。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大多是青春期迷失自我的典型。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的19岁的渡边迷失了,对什么都不明白甚至表达都有困难的直子迷失了,永远17岁的杜月迷失了,“头脑的螺丝不知飞到哪里去”的直子迷失了,连永泽和初美也在青春期迷失了自己,恐怕只有绿子不曾迷失自己,对绿子来说,她有的只有寂寞。

    整篇文章有属于初恋般青涩的美好,还有属于成熟生活的代表。我向往的是直子发病后住的那个疗养院,那个“桃花源”般生活的疗养院;会为之会心一笑的是“敢死队”大早上起来做广播体操;遗憾的是直子和初美的自杀,或许离开对她们来说是一种解脱吧,同情的是玲子的遭遇和她

  • 4、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作文范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按照老师的要求,我拿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在一天之内手不释卷地看完了..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作文

    我翻开书,看见自己色彩斑驳的青春。

    谁没有过迷惘的青春?怀疑朋友的友情,无视父母的亲情,对存在的意义和世界的真相提出质疑。混混噩噩不知前路在何处,只得相信自己,一个人蜷缩得更紧。

    人活于世,无非迷惘于未来,纠缠于情感,徘徊于成败,超脱于生死,这些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的。而在现在这个社会,十八九岁这个年纪,我们已接触到了全部,并深深陷入其中。

    在旁人看来,我们只是自说自话的无病呻吟。哪有如此多的苦痛落在你们身上,等到你们长大了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比这个残酷的事物还多着呢!诚然,在他人眼里,这些莫名的伤感都是无用且乏味的。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被种种迷惘纠结所缠绕不胜其烦,其苦痛怎轻于他人?

    我苦于这些事情无人诉说,形单影只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邂逅了挪威的森林。

    从书中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跨越时间的真理。

    初读时,我看见了一种在世人眼中称之为颓废的生活和思想。主角渡边无所谓明天如何,对大多数人漠不关心,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人生,平时去大学上课,周末呆在宿舍洗衣服和晾衣服,到了晚上去打工,如此反复。这种人生无所谓好不好,谁都没有资格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只是我想,在一味追求成功与荣耀的现在,能不受周围环境与世俗理念影响,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与信念,实在难能可贵。这点给我感触颇深。

    我还看见了凄苦的爱恨纠缠。渡边的情感被往事和现实所缠绕不得解脱。代表过去的直子,渡边对她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不仅有少时便存在的憧憬,还有因自觉认为被友人所托付而产生的责任感等等,真正称为爱的部分占的比例并不高。在直子住院后,渡边遇见了代表现实的绿子,与直子不同,绿子身上有蓬勃的生命力并对生活洋溢着热情,是个人见人爱的角色。渡边同样深深地为她着迷并且感到为难,无法从示爱的两人中选择,体现了他优柔寡断的一面。

    再读时,我看见了自己。与渡边相似,我对生活也没有十分的热情,提倡顺其自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导致朋友寥寥无几。但就是这样的自己,也平稳地走过了十八年,并且将继续淡然地生活下去。读完挪威的森林,带给我的并不只有故事完结的悲戚惆怅,同样还有对未来无限的希望。

    到第三遍,我不再局限于从故事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态中发现什么了。从整本书讲述的

  • 5、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篇

    我曾拥有过一个女孩

    抑或说她曾拥有我

    她带我参观了她的房间

    那不就是一片美好的挪威森林

    ……

    醒来的时候 我独自一人

    鸟儿早已飞走

    我就点了火

    这可不是美好的挪威森林

    甲壳虫乐队在60年代唱的《norwegian wood》这首歌曲,给村上春树带来了灵感,那是一种微妙的、朦胧的感受。1987年村上春树以《挪威的森林》为书名,写下了这一本青春恋爱小说。

    文学邂逅了音乐,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这本小说的基调如歌曲那般,带着北欧森林般阴冷的气息,以干净独特的语言、细腻的细节描述、无法言说的落寞、悄然融入的荒凉,讲述着都市年轻一代。

    他们深刻的青春时光,是一首关于孤独、迷失、自我放逐、自我救赎的追忆曲。

    因为青春,所以迷茫;不想孤独,但无人知晓你的内心,唯有孤独;何为爱情何为性欲,二者是否是并存的?迷失在森林里,或任其迷失,或寻得出口,如此循环。

    作者以倒叙的手法,来讲述这个关于青春的故事。主人公渡边乘坐在客机上,飞机一着陆,甲壳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在空气中飘扬,刺激着渡边的身心,陷入了回忆……

    一、孤独的沼泽

    青春里,一道明媚的忧伤掠过心头,我们都不喜欢孤单,但都逃脱不了走上孤单的道路。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世间,都是孤独的存在,而渡边的身上尤为明显,他那化不开的、浓浓的孤独感。

    渡边的孤独感渗透骨子深处,喜欢独来独往,少言寡语,独自旅行。

    室友敢死队送了他一只萤火虫,待深夜寂静之时,他爬上了楼顶天台,一边静静观察着萤火虫的发光,一边回忆对萤火虫印象。文中写道:

    萤火虫消失之后,那光的轨迹仍久久地印在我的脑际。那微弱浅淡的光点,仿佛迷失了方向的魂灵,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萤火虫何尝不是渡边的另一种真实写照?迷失在青春的沼泽里,对生活的态度,对爱情、友情的界限,以及周边的人,他迷茫彷徨,无人能懂,唯有与孤独相伴。我们不喜欢孤独,但孤独已成为活着的常态。文中写道: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我说。

    对渡边而言,与其拼命合群,挣脱孤独,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会因对他人抱以美好愿望的落空而惆怅。

    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一代,如同浮萍般,疏离群体,孤独地飘荡在汪洋当中,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与人接触的欲望,孤独成为了习惯,而木月、直子两人一直

  • 6、 向死而生——《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向死而生《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文/曹力丹

    阳光强烈,空气明晃晃炫目耀眼,天空清澄得仿佛失底,犹如音乐的通奏低音,轻柔又宿命地笼罩着所有的声音,所有的时间。在高大的无边的树林里,阳光被割成分离的碎片,投在泥沼地和枯草堆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于是,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渡边,从这里开始。

    小说是以渡边的口吻展开描述的。主要讲述了渡边与直子、绿子的成长故事,提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生死。可以说,《挪威的森林》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铭。在小说中,无数次提到了死。渡边与直子共同的少年好友木月的死,直子姐姐、直子叔叔的死。还有最令渡边震撼也最令我震撼读者的直子的死。那么美丽,那么纯洁,拥有那么干净的灵魂的直子,是受到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才平静地决定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村上春树说,这本书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我想这话没错。这里许多人的死,令人感到揪心不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孤独、凄凉地放弃生命?我们如何去面对亲爱的人离世?我曾经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死亡?我以前同渡边一样很害怕死亡,更害怕亲人离世,害怕死亡将亲爱的人永远分离,我无法接受,陷于死胡同之中,越想越难过。但是,读《挪威的森林》时村上给出的答案,令我心头一震。他借渡边之口说:死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人们的生之中。既然无论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死的悲哀。无论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那么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中领悟到某种哲理。然后继续背上行囊,踏上原定的路线不断前行,前行。既然无论怎样悲哀都要来,那么就趁现在,努力去爱。

    每天我们都在面对生老病死,我们不需要太纠结这些,有个人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曾经爱过谁,为谁哭过笑过这些都是他们存在的证据,而我们只要记住他们对我们的好,记得那些爱,那些关系,他们总会感知到这份存在,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多彩幸福。

    死亡并不可怕,那个人留下的一切,都还温热着。

    当我完全地领悟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后,就释然了。我和渡边一样,穿越了那片无边的泥沼和阴暗的森林,开始了新的旅程。

    所谓成长,恰恰是这么回事,人们孤独地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会在阳光强烈、天空清澄的某一天,坚强地继续活下去。

  • 7、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作文850字_高二读后感

    这个世界有很多故事,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所牵涉的人或生或死,对其都无多大影响。我们时常说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那个人或许不在了,但是他的过去总能影响到他所熟识的人,我们也时常会想,会疑问,那个人真的死了吗?亦或是,那个人曾经真的存在过吗,存在这个世界过,存在我的回忆里过?难以判断,也很难想象得明白。

    《挪威的森林》给我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里面除了真诚,对我来说触及到内心的就是生与死,这并不是说我以前不知道生与死并存,只是从未深入去想过而已,哪怕是对于我爷爷,也仅仅限于如果的假象之中而已。看到了生与死这几个字,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她——我初一时候的好朋友,一个特别有才的,仿佛活在我世界之外的女孩。之所以想到她,大概是一种时间的隔阂感使然吧。那时候很要好,当然不是说现在不好,或许很少有人能理解我对她的感情吧,其实我和她怎样相熟的我都不知道,和小刘珊一样,没有任何防备,就好像有着磁铁把我与她俩吸到一处一样。直到现在我也还是放不下她,想到她的身体还是会焦急,可是我没办法啊,想象总不能把她的疾病转移吧。初三没有和她去二中我是有遗憾过,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如果去了我就不会遇到小刘姗了。

    和她之间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挪威的森林》里那样,相信她和我也一样,若有若无,却始终无法搁浅,所不同的是我和她都活着。那样的感觉,挺难受的吧,就算是在写这个,心也是提起来的,实在是想去见她啊,可是每次都没有实现。我都不知道到底我虚拟地存活在她的记忆里,还是她虚拟地存活在我的记忆里。说到诚实,相信做到的人很少吧。最起码在这一点上我没有让自己失望过,但是还是很惆怅啊,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放下网络这个东西,不为别的,就为诚实,我很难想清楚别人为什么要频频撒谎,无话可说可以不说啊,为什么要撒谎?连诚实都做不到,我都不知道在这个世界我还能干什么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立场。

    《挪威的森林》有它自己的寂静,你不用等着寻到一个好环境再去读它,无论你处在哪里,只要捧着它,你总可以心平气和地读下去,或者思考。这是一本很难评断里面故事真假的书,究竟真多少假多少我也懒得去探究了,总之它给我的感觉很真实就是了。在里面或许有不信守承诺的存在,但诚实还是可以灌满了各个部位。不守承诺在我看来的确也是不好的,但这点我自个也没能做好,我在努力着不让一切超过自己的掌控之中,但那是徒然的,没有人知道每次要不遵守承诺

  • 8、 《木偶的森林》读后感作文

    《木偶的森林》是一部体现环保题材的优秀童话作品,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唤人类与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木偶的森林》读后感作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木偶的森林》读后感作文一

    《木偶的森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棵叫罗里的快乐的小橡树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大森林里,突然有一天被一个木匠砍断做成木偶,小罗里从此也就失去快乐开始仇视人类并且联合动物报复人类的故事。这使我感悟到环境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动物是我们的朋友的重要性。

    沙尘暴、雾霾、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东北虎、金丝猴、大熊猫这些濒临灭绝的动物都无不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掠夺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大家庭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不但要地球为我所用还要珍惜他的资源维护他的生存。

    珍惜、维护就要我们从我做起。不乱砍伐树木,土地就不会沙化,就少了沙尘暴、雾霾等恶劣的气候。我们再多植树造林让我们有了绿色的家园这样不光我们有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就连动物们也有了自己家,到那时世界上的动物可以和人类变成好朋友,就连老虎、狮子等猛兽可以变得像猫咪一样可爱。

    为了我们美好健康的未来,请大家少砍伐树木,多植树造林。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自然家园!

    《木偶的森林》读后感作文二

    《木偶的森林》是我寒假期间读的一本课外书,它是一本非常感人的童话书,作者是我国抒情童话的代表作家王一梅。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大森林里有一颗橡树。有一只会魔法的小鸟,把橡树变成了一个有智慧,会说话的树;树的名字叫罗里。一天一个伐木工人把罗里砍了下来,把它做成了木偶人,罗里心里充满了悲伤和仇恨,他用魔法控制动物,企图把人类赶出城市。故事从小熊白黑黑进城,讲到善良的阿灿姑娘和热爱动物的阿汤先生感动了罗里,帮助木偶人罗里改变了疯狂的想法。

    在这中间,阿汤先生经历了千辛万苦,也没有让罗里那颗冰冷的心变成一颗高兴的心;最后,阿灿姑娘用绿色的衣服让罗里回到了森林中自己的树桩身边,同时也让小熊白黑黑在冬眠前又赶回到大森林。

    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阿灿姑娘的善良和阿汤先生的热心;也感受到了白先生和白太太的宽容。我觉得每个人都以阿灿阿汤等为榜样,学习他们热爱动物,热爱森林。我们人人都要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爱护自然。我们不仅要关爱同学,父母,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和朋友,还要爱护小动物,爱护森林。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

  • 9、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导语:《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优秀范文【1】

    《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在日本已销出760余万册(1996年统计),这在只有一亿多人口的日本是一个奇迹,平均每十五个日本人就有一人有这本书。在中国的统计数字不一,但常见说法是三百多万。最近常在上海,有时也去北京出差,看到《挪威的森林》在北京风入松、上海书城等著名书店排行榜上,屹立前十名近一年时间,而这股购书热潮还在如火如荼地高涨着。

    《挪威的森林》有多个版本,很多人知道林少华版本,有些人从网路上知道台湾赖明珠的版本,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个老版本。这个老版本的译者是谁,我早已忘却了,这两年问过多人,至今我还不知道答案。关于版本优劣,历来是喜欢村上春树的朋友们争论的话题,和bbs上板砖大战一样,我从来不参与这种争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必强求。

    这里只简单说一下,我所感知的这三个版本的区别。老版本在我印象里是意译,更为传神地表达日本文学地细腻和委婉,该版本与林、赖版本的最大区别是心理地翻译更出色,特别该版本很多性行为和性心理的描写相当到位,在以后的林、赖版本里找不到了,都有大量删节,恐怕和时代有关系。林少华版本是最常见的,他的版本影响力最大,一版再版。赖明珠的版本常见于网路,作为台湾译者,她似乎有和席娟同样的文风,这让很多新新人类拍手欢迎,但遗憾地是她的版本翻译不全。

    我老版本《挪威的森林》于1994年被一个好朋友借走了,然后辗转流落于民间,最后不知所终。我很心痛,不仅是该版本发行较少,关键是书里记载了当年2023岁的我许多感慨与领悟,这是我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一段不可或缺的真实记录。

    曾在一个bbs上看到有人愿以原书10倍价格购买老版本,这肯定是一个老读者。后来又买过两次林少华版本,都被朋友借走,借走了我不再心疼,因为书店里还能买到,只为多了一个喜爱《挪威的森林》朋友而高兴。为以下行文方便和看过《挪威的森林》朋友不至误解,说明一下,我现在手中的书版本是1996年7月漓江出版社林少华版本。

    在下文某个章节,会写一下记载在《挪威的森林》里空白处我的一些感悟,现在提上来一段写在书中最后一页的后记,真实记录。

    1997年10月1日23:38苏州竹辉小筑

    这本书于97年国庆节购于

  • 10、 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的主线是主人公渡边彻与直子和绿子这两个女人之间纠结的爱情故事。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1

    最近忙着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很忧伤的一部小说。没有川端康成似的絮絮叨叨,行文流畅如汩汩奔涌的泉水。

    小说的主人公渡边带着一身自我的傲气扑面而来,而另一方面他有着深刻的自省意识,不肯随遇而安,不肯同流合污。有着随和的外表,然而接近他慢慢了解他发现原来谦卑的外表下有着桀骜不驯的灵魂。他有着睿智的眼光,冷酷的表情,还有善良的本性。当朋友木月以自杀来逃避这个世界的污浊与混乱,渡边有着沉痛的悲伤。但他却不能效仿自己的只有,他还有他牵挂的直子。但或许这也并不是他能过在混乱与迷茫中生存下来的唯一原。他有与那个时代年轻人相同的迷惘与逃避,只是他知道他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甚至当直子最终离他而去走进无尽的黑暗。与其说这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倒不如说他有着超越的眼光和智慧,尽管有时他会怯懦,尽管有时他会选择逃避,但那也仅仅限于一段时间之内。

    是青春的青涩让他有不能承受的苦楚,然而他终于在爱与温暖的的包围中完成了灵魂的救赎。当爱已消逝走向没落的尽头,当直子将自己的身心交付给那无尽的黑暗,我们微微替渡边担心,他是否能够在光明消失后的夜晚迎来另一轮升起的旭日。然而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当他在远方尽情的自由的同样是沉痛的放逐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时,我们发现其实磨难已经早已让他的周围生出一层厚厚的盔甲来抵御外界的侵袭与寒冷。他曾与木月一样渴望永远十七八岁,而在那个细雨蒙蒙的夜晚在失去挚友的伤口尚未愈合时恍然醒悟自己除了坚强已经没有第二条可以走下去的路。这是一个经历大悲之后的生命发出的最为强有力的声音,仿佛有些沙哑,或许当他对自己说这句话时眼睛充溢这泪水,也或许是在那条泥泞的街上他满脸雨水对着黑暗的天幕喊出了这句乐观而有悲伤的话语。青春的光芒在历经黑暗后更加熠熠生辉,是生活让他学会了隐忍、内敛、坚强,也让他的身体不再游离于心灵的掌控。从某种意义上上讲一种新的生命在诞生。

    小说昏暗的背景基调正好契合了披头士的那首《挪威的森林》哀伤怀旧的旋律,或许这正是作者要将其作为小说题目的原因。或许在一间放着这首歌的光线不太明亮的小屋里看她更容易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风在摇曳穿过树林的顶端,雨在飘洒慢慢地将心灵的土地全部湿润……

    忘不了小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21-09-02

  • 2019-09-25

  • 2022-01-12

  • 2021-11-23

  • 2021-12-26

  • 2021-10-31

  • 2019-09-20

  • 2022-01-20

  • 2019-10-20

  • 2022-01-17

  • 2023-02-12

  • 2023-02-08

  • 2019-09-23

  • 2023-05-15

  • 2023-06-04

  • 2019-09-19

  • 2023-02-21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1-04-17

  • 2023-01-02

  • 2023-02-27

  • 2022-01-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4

  • 2023-06-02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高中作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