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问荷读后感 > 地图 > 问荷读后感,2024问荷读后感范文
问荷读后感相关栏目
问荷读后感热门栏目
问荷读后感推荐
问荷读后感

(共 494 篇)

  • 1、 《八万四千问》读后感_800字

    《八万四千问》读后感800字

    想来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与佛法有关的书籍。曾经浅短的接触过少许或者只能说是一个瞬间的感悟,但不得不承认,我不是佛教徒,可我却深信佛法无边,也会相信一些看似神奇可却在佛法中很普遍的现象。 不懂佛法,却深信其中之道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正因此,所以我们接触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的见识,对于理解和深入探究就更少了。所以我们不懂一个宗教的信仰是何其伟大,也不懂一个人的信仰可以对这个人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变化。但,你不得不承认,生活中那些不可理解的事物并不只是一个不可信和神秘之所在。我相信万事万物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你不懂,并不代表他人亦如此。 繁华的世间过于喧嚣,有时候想去寻觅一处静所也会成为一个难题。过于吵闹的都市生活总是会让人迷失在某一刻某一时,然后坠入梦魇般的世界,想来应该是杂念太多,所追寻的又始终得不到结果,所以便误入歧途。而此时有的人会重新去寻找那一抹能让人感到宁静的静所,或者是深入此身与之探讨。我想这便是所谓的“心识”,从自身寻找答案,然后结合外界来寻找自己之所需。 佛学的博大精深,宁静致远都会让人从心灵得以安静,只是我们接触的颇少,也不能理解,只能把所有的感悟认之为神秘而又不可触碰的东西。 在我看来,佛法可以说是一个宗教,也可以说是一种别样的文化,就像我们华夏的子民始终会信奉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一样。我们不懂那样的文化却也不能用自己肤浅的见识去批判审视,秉承一颗真挚的心去对待不一样的文化然后发现接触,我想那是我们生存的最基本之道,也是我们教育文化的根本所在。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识与审美观,但切记:万事万物都有其定律,不得随意批判。愿你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 仅此个人看法,言语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 2、 看域外学人如何问学

    胡亚敏、张方博士合译的《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几位汉学家问晚清小说之学的成果。读后形成一种印象:域外学人做学问,精细、冷静、虔诚。

    以晚清的五、六部小说为对象,这研究范围够狭窄的了。但结论却极其气魄并富有挑战性:晚清小说乃五四小说之先驱。原来,中国现代小说并非起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是肇始于本世纪的头十年。这话不是随便说说,它靠大量细致的考察与缤密的推论来支撑。比如分析(官场现形记),论者将全书800人物划分为4大类分属7个圈子并有6种行动目标,又将60万字的纷乱描写列为10大环节下属61个行动插曲。一张由人物与情节交织成的结构之网,捕捉到小说所展示的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现代社会的全部复杂性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并由此推断:《官场现形记》是一部资产阶级的小说。论者从作品形式切人,以细部剖析为要。微观的、盘化的、形式主义的研究,奇迹般地酿成宏观的、规律性的、具

    有深刻内容的结论。黑格尔《小逻辑》内容非他,形式切人内容,也是一种转化,这中间,尤其需要研究者的精细、严谨与冷静。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可视为中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学专论。刘娜主张:知音者(即批评家),须无私于轻重,不偏于僧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这是倡导一种冷静、客观的研究态度。有趣的是。刘舰的理论倡导,并无多少响应者。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以审美鉴赏、艺术感悟为主要特征,心与物并非冷静地对待而是热情地赠答、融合乃至难分彼此。倒是当今的域外学人,有意无意地实践着刘舞的理论主张。同是小说研究,布拉格学派的信徒们批评晚清小说,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一冷一热,恰成鲜明对照。前者谨严细密却少些情趣,后者灵性飞动妙语联珠却难免偏颇难成体系。二者若能互补,则算得上真正的知音。

    然而,知音其难哉!

    吾辈学人热有余而冷不足,热衷于大思路中建构新体系,而惮烦做精细谨严当然也是繁重艰辛的准备。战线太长而才气太短,靠了胆量与牵强去填塞大框架内的虚空,然后在框架的表面糊上几条外文的新方法标签。本来,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的新方法是很有作用的。只是,我们拿过来时,并未冷静细心地读懂使用

    说明,便急功近利地操作起来。

    急功近利者,缺少的是对学问的虔诚。看海外汉学家问学,颇有些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与痴迷。这种虔诚,是奔腾于冷静深处的热情,是蕴藏在精细后面的博大

  • 3、 问水长东观后感 问水长东心得体会

    从昨天发现这游戏要限免时便两眼放光的盯着这游戏,毕竟无酒大大的名号对我来说可是早有耳闻。能被我那挑剔的好友看上的人能差到哪里去呢?果然,大大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1

    萧子清线的感情戏少,但真的非常喜欢。

    宣宗朝《周刑》编写出从未推行的律法,构筑了一个美好而无法实现的理想,是为起;到《春秋》衣衣由故纸堆发掘出这些话,为之写《注释》,算是承前启后之人;萧柏师承衣衣,从云州郡艰难带出《统议》《注释》并将其整理编撰,是为转;最后长公主叶衡,便是合,是她助萧子清在战火中保住古籍,是她可直接以国家之力行国家之事。

    这样的功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是在怎样的艰难曲折得以传递。也许叶衡这一代仍然无法看到他们的理想天下,但是正()是这样的人存在,总是可以实现的。

    子清比衣衣比苏启等等幸运的多。苏爹只有一个林翘还早逝,之后直接弃疗;苏苏几乎是个人在战斗;而子清有叶衡的支持。特别喜欢最后,萧子清扬言拿着书稿再回来敲门,叶衡直接恢复昭文馆。不愿放鹤归山,就再盖一座华庭,真的是非常帅气了。

    也算圆了阿濯和衣衣的遗憾吧。

    2

    从昨天发现这游戏要限免时便两眼放光的盯着这游戏,毕竟无酒大大的名号对我来说可是早有耳闻。能被我那挑剔的好友看上的人能差到哪里去呢?果然,大大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感觉自己

    再这么下去也会要爱上大大不可自拔了【星星眼】

    咳,回归正题。

    我第一个攻略的男主是九万。

    对他,其实并没有其他多余的感觉,在我的印象里,他就只是一个和衡相敬如宾的名义上的夫君罢了。毕竟我是真的不太喜欢以保护为由而刻意疏离,漠视自己的人,如若这样,我必定会选择冷漠相待,如同陌路。因为我觉得,这是彼此之间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若真的信任一个人,爱一个人,会对ta坦诚相待,会和ta一起面对困难,一起解决,而是自以为单方面的保护。

    更和况,他在这一世里,所做的一切,皆因愧疚而起,当他对衡动了杀心之时,他就已经被我否决了。哪怕在番外里,得知了他为了衡轮回了三千世界,且没有一次对她下杀手,除了他救不了的结局,其他他都舍命相救可一想起在衡床前他想拿刀刺向衡的那一幕,却只觉得可笑。

    如果真的有那么爱,如果真的有那么重要,如果真心那么内疚,那,为何你会如此?你的杀意从何而来?因为仇恨,还是你放不下前世的种种?即使你知道,一切与她无关。

    子清

    他喜欢女主。默默地喜欢着。虽然我很好奇他的喜欢从何而来。不会就是因为衡那句讽刺的话语吧【目瞪

  • 4、 把酒问青天观后感 把酒问青天心得体会

    刷苏麟线没看攻略打到te结局,又接着看完结局一览的作死玩家上线首先最初对萧成书这条线啊,喜欢的不要不要的,其他支线几乎一直略过,我不管我不管我眼中只有萧成书

    1

    三个线过完了,与以往的玛丽苏和剧情不同,女主性格是一个爱好自由,聪明且有魄力,敢爱敢恨的人(如果按现实来说,我早死了,但确实令人敬佩)

    从上帝角度来看,这三条线,我竟然忘记了我的不容,好吧,他是真的令人想打,他们三个人在不同的剧情都是三个不同的极端。

    慕容楚一个看似柔弱,顺从,实则是腹黑,心机,果断,兄控的机智哥。te中他很理智的放手了,正是映了我的心境,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不是说累了或者想成全她的自由,其实你哄哄我就好了。在看第二部的时候,原来他以为她不会走,然后结果你还真走了多大一个乌龙!但他本人其实非常尊重云,所以选择放手,对于这个结局我能怎么办,你们分个别的样子真的令人窒息。

    苏哥哥,一个为了复仇,甘愿隐藏多年,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敢解释苏家对他的好,他有愧但他也同样渴望被爱,这时候咱们就该出场了,顺着咱们从小时候的一面之缘。到后来的敞开心扉,在he结局中,他放下了。但其实我觉得整个复仇来说,都是咱们小苏苏太固执了,这是一个极端,但同时,他也是有一颗柔软的心,所以在他被咱们误会的时候,我只是有一点点心疼,但绝不赞同他那副死样子。还不如打一架的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想跪搓衣板)

    不容,这个就不用说了吧,真的万般嫌弃哈哈哈哈,你说你的立绘那么好看,为什么人设如此崩。但我不会告诉你,其实我也是个变态变态变态(呸!),所以后期还是走了他的线,看到他那副被妹妹误会却不解释的样子,原因只是知道妹妹不会相信他(拍死你好了)这年头,解释一下你会死吗,他其实很在乎妹妹的吧,幸好没有满门抄斩,不然这误会可可解释不清了。钱是死物,只有钱才不会骗你。对吧,但以后你有妹妹有云,你就不会再孤单了。

    或许我们都在等一个,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一个并不完美却能让自己心起涟漪的人,即使伤害过,却依然互相取暖的人。那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就是这样的人,一个被人唾弃的疯子,可我的余生,只想有你。

    好吧,我承认这是临时起意,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写的对不对。

    我人生第一个关于作品的长评,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不同的自己,敢于直视懦弱无能的自己,那个拥有极端欲望的自己,即使我被人说是个疯子,但我也想说,小楚楚谢谢你给我的自由和尊

  • 5、 有话问苍天读后感书评欣赏

    《有话问苍天》是一部由美国当代作家杨腓力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该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因为读者悲痛的来信而开始()对痛苦的解答和研究。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非常不错,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以前不敢看这类书,例如《有话问苍天》、《无语问苍天》,因为心里总想躲避苦难:苦难临到谁都可以,就是别来找我。

    可是今年我家的苦难特别多,在烦闷、忧愁、沮丧、伤心、恐惧之际,不由得思考苦难的意义何在?上帝为什么让这么多苦难临到我?所以我开始对这些书感兴趣,也许这些书会有帮助。

    当然面对苦难,圣经上有很多教导,例如不可含怒到日落、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哀恸的人是有福的、为义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 人若因为我的缘故辱骂你们、逼迫你们、造各样恶言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等等,也确实带给我很多安慰,但是我一直不明白上帝给我这么多苦难的目的是什么?我信耶稣、遭受这么多苦难对我有何益处?

    在《有话问苍天》这本书中,书中也描述了教会和世界是怎样安慰苦难中的人的。教会安排探访的人,一般只能说说泛泛的大道理;世界上的人尽量避免探讨苦难和疼痛;也有的人劝我凡事往好的地方想;。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人,探访别人时说些不疼不痒的话,心里盼着探访早点结束,下次再也不想去探访人了。

    昨天听了***2018年11月11日的讲道,主题是要有感恩的心。他说如果他和别人比,能气死。后来不比了,抱着感恩的心,就大大蒙福得安慰,注意这个福不是物质上的、金钱上的。

    受此启发,我也思考我毕业这22年来各种苦难的意义。如果我没有苦难,我肯定不会认识耶稣。我作为1996年北邮毕业的研究生,是当时的天之骄子。如果没有各种苦难,我肯定有豪宅有豪车了,我肯定天天过得悠哉游哉,经常出国旅游,孩子上名校,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上教会学校,我会天天和一帮狐朋狗友吃喝健身游乐,过着这社会上精英的生活。

    但是因为有这么多苦难,我信耶稣了,现在我心中有天堂,将来我可以上天国。而我大学宿舍的一个同学,已经撒手人寰了,留下一栋三层别墅给六七岁的幼子,唉!

    信耶稣也使我更有智慧,更有耐心,更有包容,也更看开世间万象大到国际风云、小到身边琐事。这都是上帝通过苦难给我的祝福。我复何求?!

    苦难,是每个人想躲却躲不掉的难题,但对每个人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 6、 有话问苍天读后感书评范文欣赏

    《有话问苍天》是一部由美国当代作家杨腓力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作者对痛苦的认知以及如何应对痛苦的方法,对很多遇到困难的朋友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那些迫害人的、虐待人的,他们的灵魂是多么地肮脏、变态,他们真是魔鬼的儿女!书中的一个苦难者,这样写道自己和虐待自己的人:

    我经历过受害者的命运。我极近距离看见了虐待者的面孔。那张脸比我流着血、死灰色的脸更糟糕。虐待者的脸被一种痉挛扭曲了,看起来完全没有人....在这种情况中,我竟然变成幸运者。我受侮辱,却不侮辱别人。我只是在疼痛的身体内部忍受不愉快的感觉,侮辱你的人却必须先侮辱他们内心的人性观念。他们穿着制服神气地到处行走,陶醉于手上的权柄,对能控制他人的痛苦、不眠、饥饿和失望相当自负。他们所沉醉的乃是人性的堕落,终极堕落。他们要为我受到的折磨付出昂贵的代价。我不是处境最糟糕的一个。我只是一个因剧痛而呻吟的人。我因此感激。这时,我连看儿童上学和在公园游玩的乐趣都被剥夺了。然而,他们一定会面对面照看他们的孩子。

    看到作者这段话,我的心为之一振,真是如此啊!那些制造苦难给别人的人,我能想象他们的脸抽搐着,他们的灵魂在魔鬼的控制下抽搐着、也在肮脏和邪恶中抽搐着。虽然迫害虐待别人给他们带来短暂的快感,但他们的灵魂却在遭受着痛苦的煎熬。

    据说秦桧、康生这样杀人如麻的人,晚上都睡不好觉,一闭眼,就看见很多冤魂来索命,所以他们的结局是凄凄惨惨下地狱,被神和人共同诅咒()着。

    我是基督徒,不信佛,但我听说佛教描述末世时,说地上有很多半人半鬼的人,我想那些虐待者就是半人半鬼的人吧。

    相反,很多苦难中的人,像我一样,虽然肉体受着很多痛苦,且心中有很多对亲人平安健康的担忧,但我们庆幸的是,我们的灵魂是干净的,我们的灵魂是属于天主的。

    圣经《启示录》2章10 节:(耶稣说)你必将受苦、但不要惧怕。魔鬼必将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牢、以致你们被试验、你们必要受患难十日。你应当至死有忠心、我就赐给你永生的冠冕。

    所以,和我一样处在苦难中的人那,我们要对天主至死有忠心,才能得到天主所赐的永生的冠冕。和永生的冠冕相比,我们在地上所受的这些苦难算什么呢!

  • 7、 《高效课堂纵深50问》读后感1000字

    《高效课堂纵深50问》读后感1000字

    作者: yulijuan830421

    高效课堂是现在教育的一个发展目标,每一位教师都在力求自己的课堂能够规范、高效。利用暑假时间,我拜读了《高效课堂纵深50问》这本书,作者针对教师们在追求高效课堂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可以说这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十分接地气的,是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问题,令人读后受益匪浅。不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还是有些遗憾的,因为本书的作者闫庚义先生是以研究高中教育为主的,他所有的观点和方法都是基于高中教育的基础上,更适合于高中教师借鉴。而作为一个以抓习惯、打基础为主要任务的小学老师,里面的内容固然有用,但却需要更加灵活的运用,因为我所教授的小学生,很多方法是不适用的。尽管如此,还是从此书中收获了一些我所需要的东西。

    教学这几年时间,我都是以教授中年级为主,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有了简单的自主管理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们小组合作的意识,我往往会将前后桌的孩子就近分配为一个小组,并引导孩子们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名字,制定口号和目标,以期孩子们能够在共同智慧得到的组名和口号中加强小组凝聚力,为小组的荣誉努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虽然孩子们能够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制定口号和目标,但这些似乎都有些流于形式了,没有切实有效地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中去,也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在读了《高效课堂纵深50问》后,我倒是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看法,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等待新学期的实践。首先在起组名方面,一定要让孩子们和自己的目标结合,不要只是单纯地觉得名字好听或者炫酷之类的理由,尽可能地结合自己小组的特点,表现出自己小组的特色,当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有一些难度的,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孩子们一定的引导,有能力的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给自己的小组去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名字后,目标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期目标,一种是短期目标,之前孩子们所制定的目标,相对来说都比较假大空,不利于实际操作,因此在新学期时要引导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由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构成都不一样,因此小组制定的目标可以不尽相同,但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衡量,不要让小组目标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要以每个人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准,并且可以适当的进行分层,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

    班有班规,小组也要有组规

  • 8、 答康师傅问

    答康师傅问

    吴萍萍

    非常有幸在华东师范大学聆听了杨焄教授的讲座《美的沉思——唐宋变革与审美异趋》,杨教授以美学视角梳理中国唐宋文化,通过山水画、敦煌壁画、书法、诗词,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讲述它们历史长河中透露出真正的时代价值和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杨教授特别提到了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唐宋文化中的瑰宝,在这些诗词当中,我们能感受到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小故事,以小见大,进而看到整个社会风貌、政治、经济、民生。

    永嘉中学周康平老师提到过一个问题: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研究唐宋变革不应从朝代来划分,而以学术划分。某些学者提出学术研究应脱离政治经济等。是否理应如此?

    就此谈谈我肤浅的看法,早在《诗经》中就将政治话题纳入其中,如《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表达对剥削者的憎恨和对朦胧的“乐土”的热爱。《采薇》中“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表达出在艰苦环境下士兵对祖国的忠诚。

    唐诗宋词更甚,唐宋时期,诗人或者是词人大多是活跃于当时政治舞台的士大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担任过官职。比如唐代的陈子昂、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张九龄、王维。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宴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异常兴奋,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写下了激情洋溢的七言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唐军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当时的统治者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目睹了这一切,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三吏三别。“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潼关吏》“仰视百鸟飞,大大小必双翔,人事都错迕,与君永相望!”《新婚别》“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无家别》“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垂老别》。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揭露“宫市”的腐

  • 9、 叶问影评

    叶问影评(一)

    《叶问》是一部典型的功夫片,甄子丹在片中扮演咏春拳大师叶问。在片中甄子丹的动作潇洒飘逸,有一股大师的风范了。我认为比起李连杰拍的《霍元甲》中的霍元甲的角色要好很多。第一、《霍元甲》没有体现出大师的风范,相反却是争雄斗狠之感觉。完全脱离了本意。《叶问》从开始就是体现出仁者之风范。场景是:叶问与泰山武馆的廖师傅比武,点到为之。

    第二、李连杰现在的影片人物多以反派出现,同时其本人面部表情也趋于恐怖(相由心生),不再是以前《少林寺》的觉元了。回过来看甄子丹,看过其《精武门》《杀破狼》等等影片,越发成熟,感觉更加的沉稳。能够体现出人到中年的稳重,持诚。

    不过甄子丹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甄子丹的面部表情永远是那么的僵硬,给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觉。因为是功夫明星,眼睛里缺乏一点悲悯之情(见到同胞受苦时表现的不够自然)。如果能够在认真推敲一下人物的内心细节,可能影片就更能传神了。

    看过很多洪金宝指导的影片,总是认为洪金宝的动作指导是那么的贴切,真实与自然。在徐克的神玄,成龙的幽默,袁和平的严谨相比之下,洪金宝的指导感到更真实些,更贴近生活话。在叶问用鸡毛掸子教训金山找一幕,一招一式都是计算到位的。场面震撼,气势恢宏,效果甚佳。08年岁末能见到如此好的功夫场面,令人大悦。

    相比熊黛林和任达华的表现就只能用中规中举来描述了,不过熊黛林的演技还有提高的空间。出场时喝斥武痴林与叶问切磋时的一幕,以及最后赶到比武场的一幕,都是可圈可点的。任达华就没有任何表现的亮点,完全没有入戏。至于金山找的扮演着樊少皇,还算是不错。表现一个粗人的一面还是不错的。脚下的功夫也很好,在与叶问对打一幕中,以及之前挑武馆的场景中,感觉功力很足,不亚于甄子丹。

    林家栋的表现比任达华要好,反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当差的。同时,也道出了一些寄人篱下悲苦。为了朋友,甘受委屈。林家栋表现力很有见地。算是个优秀的配角。至于日本人的表现,感觉还可以。

    全部影片在功夫中开始,在功夫中结尾。《叶问》只选取了叶问大师生平的短短的一段故事来概括大师的一生。不过电影很明显带有延续性,略带连续剧的味道。原因一、没有交代金山找的后续,很明显有续集要说明。原因二、叶问大师的著名的徒弟--李小龙也没有提到。原因三、武痴林的弟弟还没有怎么改变成栋梁之才(续集一定出来)。这些都明显的指向了续集了。我们期待着续集公映。

    影片在黄百

  • 10、 清塘荷韵读后感800字2024

    【第1篇】

    读过季羡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韵》一书,有几点感想。

    以前,曾有一个偏见,那就是中国已经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了,即便是有也不是那些为人所熟知能详的,我总觉得真正的大师应该是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平,不为高官仕途所累,一心为学的人,并且他的为学并非独领一枝,而是博大精深,涉猎广泛而又不失其精要的。如此人物当今世界已是寥寥,很多人物未免都徒有虚名罢了。直至读了季老的书,又到网上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担当国学大师、国宝级人物、学术泰斗的称号,季老真是名至实归的。

    在书中,季老说自己“不是个用功的学生,玩的时候多,念书的时候少”,他也说自己不是天资聪颖的孩子,这就很让人费解了,试想一个天资并不出色的人,又不用功,怎能在若干领域都能有所建树,并且曾经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学会了梵文。我觉得他说的不用功可能单指小学的时候吧,至于长大以后却一定是极用功的,就连北大的老校长胡适都称赞他“治学最严谨,态度最勤奋”,可想他的勤奋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勤奋。古往今来,凡有大成就者必有常人未有的勤奋精神,就我所知的钱钟书、梁启超、李敖等人,无一例外,均有超人的勤奋与克制。梁、钱、李三人,天资自不必说,若无勤奋治学的精神,恐怕是很难达到目今之成就的。天资出奇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资质平平”的季羡林呢。

    “积八十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有三个条件:才能、勤奋、机遇。行行皆然,人人皆然,概莫能外。……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如果我一生还能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话,主要是靠机遇。”我觉得季老的话说得很诚恳。人的命运其实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无形中总有一只手在拖拽着你往前走,走向那些无法自己掌控的明天。想一想,人生的际遇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如果当初没有被叔叔从乡下接到济南,如果清华没有与德国的互换研究生协议,如果没遇到陈寅恪(推荐季归国后到北大任教),如果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害至死……哪怕其中的一个如果变成现实,那季羡林就不再是今天的季羡林了。然而生命是无法假设的,正是因为在恰当的时机遇到了恰当的人或事,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换而言之,普通老百姓又岂不如此吗?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不都是千千万万个机缘的巧合吗?怨天何用怨人亦是无用,尽人力听天命可能是人生最好的注脚吧,我想季老的本意也一定是如此的。

    季的妻子名德华,二十二岁嫁到季家,长季四岁,“德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8

  • 2023-02-13

  • 2019-09-26

  • 2021-08-28

  • 2019-09-23

  • 2023-05-18

问荷读后感
问荷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问荷读后感,2024问荷读后感,教您怎么写问荷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