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东君问柳读后感 > 地图 > 东君问柳读后感,2024东君问柳读后感
东君问柳读后感相关栏目
东君问柳读后感热门栏目
东君问柳读后感推荐
东君问柳读后感

(共 966 篇)

  • 1、 《东君问柳》读后感1000字

    这是这几年我读的最感动的一部小说,不是悲剧却让泪腺不发达的我洒了大把大把的眼泪,我唯一流泪的小说。我曾推荐给某人看,但是她豪不动容。我有些遗憾,也明白这些感觉这些感情只属于我。

    我喜欢这部小说,因为男主人公谢问柳,那么纯粹得爱一个人亦裕,不计厉害得失。

    他们,一个是磨豆腐家的儿子,一个是北国的君主;

    他们,一个是兰都城里最不起眼的少年(之一),一个是神仙般的俊秀妍丽的天之骄子;

    他们,一个对他(亦裕)一见钟情,一个心心念着得不到的爱;

    他们身上有太多的格格不入,可又那么和谐。先爱上的那个总会先输了,问柳一直都是输了的那个,心甘情愿地。他爱亦裕,爱的全心全意,爱的不顾一切,爱的卑微低下。

    他照顾着亦裕,从生活细节到生理心情。他陪伴着亦裕,为他赞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而欣喜。他爱的细腻而深沉。他见不得亦裕难过流泪,他的手想抚平他额上的皱眉,他的心想熨平他心上的伤痕。他是亦裕的家养忠犬。

    他们爱的天平上,我一直觉得是不等平的,正因为如此我才分外心疼他。谢问柳的心里,亦裕是天,是地,是一切。若他是强大到睥睨一切的王,他可以爱的潇洒爱的唯美,因为他不是,他是那个只有爱的小人物,所以他爱的小心翼翼爱的卑微低下。他也爱的勇敢无畏。

    谢问柳比不上亦裕所爱的大才子,所以他努力地接近,小心地改变。在这份爱里,他自卑又自信。即使没有回应,问柳依旧那么理所当然地爱着因为你是亦裕,我是谢问柳!

    他说:我不会离开你,永远都不离开你,撵都撵不走!

    他说:我文不成,武不就,我拿不出什么真本事来支持你,我只知道我会永远用心来支持你,希望你不会嫌弃......

    虽然被亦裕打板子打得血肉模糊,但是他仍然在昏迷中喃喃:我总是想不再让你伤心,不过总也办不到,对不起......

    因为这犯贱的爱,胆小惜命的他成了将军,诱敌深入被抓,继而被劝降了,他说:我不效力于皇上,并非我不识抬举,只是德庆皇帝要的是一良将,可我并不是什么良将,我甚至什么都不是,我文不成武不就,我只是给了一个人承诺,我就算一无是处,但是会永远用心去支持他......

    他说:我现在是将军,是因为他现在需要一个将军。他**改开车行了,我就会去做马夫,他想做鸟儿,我就要成为他能歇息的树梢,他想去地狱,我就会为他先赴黄泉。他虽然任性,冲动又坏脾气,可却知情知性,他看起来冷酷,却心底柔软,我喜欢他的痴情,虽然不是为我,我喜欢他的执着,虽然也不是为我,我想爱怜

  • 2、 问水长东观后感 问水长东心得体会

    从昨天发现这游戏要限免时便两眼放光的盯着这游戏,毕竟无酒大大的名号对我来说可是早有耳闻。能被我那挑剔的好友看上的人能差到哪里去呢?果然,大大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1

    萧子清线的感情戏少,但真的非常喜欢。

    宣宗朝《周刑》编写出从未推行的律法,构筑了一个美好而无法实现的理想,是为起;到《春秋》衣衣由故纸堆发掘出这些话,为之写《注释》,算是承前启后之人;萧柏师承衣衣,从云州郡艰难带出《统议》《注释》并将其整理编撰,是为转;最后长公主叶衡,便是合,是她助萧子清在战火中保住古籍,是她可直接以国家之力行国家之事。

    这样的功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是在怎样的艰难曲折得以传递。也许叶衡这一代仍然无法看到他们的理想天下,但是正()是这样的人存在,总是可以实现的。

    子清比衣衣比苏启等等幸运的多。苏爹只有一个林翘还早逝,之后直接弃疗;苏苏几乎是个人在战斗;而子清有叶衡的支持。特别喜欢最后,萧子清扬言拿着书稿再回来敲门,叶衡直接恢复昭文馆。不愿放鹤归山,就再盖一座华庭,真的是非常帅气了。

    也算圆了阿濯和衣衣的遗憾吧。

    2

    从昨天发现这游戏要限免时便两眼放光的盯着这游戏,毕竟无酒大大的名号对我来说可是早有耳闻。能被我那挑剔的好友看上的人能差到哪里去呢?果然,大大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感觉自己

    再这么下去也会要爱上大大不可自拔了【星星眼】

    咳,回归正题。

    我第一个攻略的男主是九万。

    对他,其实并没有其他多余的感觉,在我的印象里,他就只是一个和衡相敬如宾的名义上的夫君罢了。毕竟我是真的不太喜欢以保护为由而刻意疏离,漠视自己的人,如若这样,我必定会选择冷漠相待,如同陌路。因为我觉得,这是彼此之间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若真的信任一个人,爱一个人,会对ta坦诚相待,会和ta一起面对困难,一起解决,而是自以为单方面的保护。

    更和况,他在这一世里,所做的一切,皆因愧疚而起,当他对衡动了杀心之时,他就已经被我否决了。哪怕在番外里,得知了他为了衡轮回了三千世界,且没有一次对她下杀手,除了他救不了的结局,其他他都舍命相救可一想起在衡床前他想拿刀刺向衡的那一幕,却只觉得可笑。

    如果真的有那么爱,如果真的有那么重要,如果真心那么内疚,那,为何你会如此?你的杀意从何而来?因为仇恨,还是你放不下前世的种种?即使你知道,一切与她无关。

    子清

    他喜欢女主。默默地喜欢着。虽然我很好奇他的喜欢从何而来。不会就是因为衡那句讽刺的话语吧【目瞪

  • 3、 无东问西观后感800字

    无东问西观后感 昨天又上映了好几部电影,选择了去看无问西东。一直到取钱之前,我都还一直以为是无东问西。 很感动,很喜欢。这是一部具有高贵文化气质的电影,四段不同时空的交叉叙事,以传承化圆,讲述了几代文人在不同特殊时代下的命运与选择。深入浅出,却宁静致远。 虽然也直面残忍的黑暗,但电影的主体色彩是明亮的,带着希望的,回忆起来像一幅淡然的水粉画,也像一首优雅的古诗,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从容的美! 有在人生迷茫时追寻内心真我的美,有在艰难逆境下淡定不迫的美,有在复杂人性善恶转换间柔韧倔强的美,有在残酷战争下不屈无畏的美,也有在尔虞我诈里坦荡无忌的美。 这些美,都是角色焕发出来的光彩。每一位主演都很好,每一个配角亦令人印象深刻。 尤爱章子怡和黄晓明这对患难情侣的故事,既是对特殊时代人性之恶的无声控诉,也有着对青春和爱情最深情的眷恋和赞美。 折服于章子怡无可挑剔的演技,更让人惊叹的是,她挑选角色的眼光和hold住角色的能力。这次饰演的王敏佳角色戏份不多,但命运最跌宕起伏也最戏剧性,人物略带虚荣和个性,从充满喜悦的明亮青春到历经折磨的劫后沧桑,只露出一双眼睛就能把人物各个时期的特质演绎的淋漓尽致,为影片注入一种高级而生动的质感,依着她笑,依着她悲。 黄晓明饰演的陈鹏,是他演过的这么多角色中最完美也是我最喜爱的一个角色,当青春飞扬的他牵起王敏佳的手在清华校园中狂奔时;当亟待远行的他在墓前教训李想时;当深情善良的他对恐惧的王敏佳说会做永远在黑暗中为她拖底的人时,比他曾饰演过的任何霸道总裁都更霸道总裁,这是一种由心而发的气场,他的真诚、才华、温柔、浪漫、责任、担当,都让角色散发着魅力的光芒。 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也是他电影生涯中最贴合他本人气质的一个角色,一个帅气又充满才华和爱心的富家公子,面对战争勇往直前、无畏无惧,他瞒着母亲弃文从军,从飞机上投掷食物到村庄上用晃晃和孩童们笑着互动,以及追打敌机那段最是让人催泪,哭得我眼都肿了,是我心中永恒尊敬的英雄。 陈楚生和祖峰那段是对人生自我追求的探索,也是电影的风骨和点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贯穿着整部电影的精气神,泰戈尔的演讲,还有电影中有句台词让我印象最深刻:要永远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有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为外界的嘈杂声音所干扰,但是只有坚定的遵从内心,才是真正无悔的选择。 传承到和平年代的张震,所面对的商场之尔虞我诈,又与战争
  • 4、 东霓读后感

    东霓读后感

    我认为一个人应该要有容易知足和宽容的心,那么才会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 5、 《柳家大院》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柳家大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家大院》是老舍笔下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柳家大院里各色人物的生活,重点讲述了张家、王家和“我”家在大院里生活。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是个算命先生,一天也抓弄个三毛五毛的,老伴儿早死了,儿子拉洋车,日子还算过得去。“我”在柳家大院里算是个“文明人”,但我并不像老王那样总也吹胡子瞪眼睛,更不会对儿媳妇挑鼻子弄眼睛,摆派头,折磨儿媳妇。因此,“我”这个“文明人”很同情王家的那个像窝窝头的小媳妇。

    不光作品中的“我”同情小媳妇,当我读完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也十分同情小媳妇,并且对她周围的人充满了愤恨,特别是老王、小姑子二妞和丈夫小王。他们都是她的亲人,应该去照顾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弱小的小媳妇,可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处处为难小媳妇。老王要学“文明人”,要做足了当公公的气派,他变着方儿的挑儿媳妇的毛病,他没有空儿的时候,便叫女儿替他办,总之是小媳妇没有一天得着好气的,有时候还吃不饱。丈夫在城外做工,十天半月回来一趟,本应该没有什么事,不能打骂小媳妇,也没有什么理由呀。可是,小王经不起老王和二妞的挑拨,结果每一次都要毒打自己的媳妇。小媳妇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己受了冤枉却没有人来帮忙,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曾关心过自己。更何况,柳家大院里的人都认为男的该打女的,公公该管教儿媳妇,小姑子该给嫂子气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无奈呀,小媳妇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在房梁上吊死去了。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丈夫可以打妻子,怎么就下得去手呢?为什么小姑子总是搬弄是非来欺负嫂子?难道她就不是一个女人吗?她没有嫁出去的那一天吗?她就不怕以后有同嫂子一样的命运吗?小媳妇固然可怜,她死了也许会是一种解脱。但我觉得二妞更可怜。因为,她不曾想过自己将来的命运,她不会善待别人,她还并不知道,她所看见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命运。更可笑的是,她还不知道父亲要把她打发了,进点彩礼,然后给儿子续一房,卖个三百二百的除给儿子续妻之外,自己也得留点棺材本儿了。

    可见,当时的社会,女子的地位有多么的低微,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终没有自己做主的时候,自己受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女人与女人之间都不存在互相的关爱。真的是一件很可悲的事。虽然,作品中的悲剧性很强,但作者笔下的文字却表现得不那么强烈,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平实而又有地道的京味,全文

  • 6、 琦君散文读后感
    琦君散文读后感 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 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在我们刚刚开始搞这个研究性课题时,我才认识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蕴含的美。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便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种同乡人的情愫了。 从中,我发现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琦君在寻找家乡的梦,还是家乡的梦在萦绕着琦君,剪不断,离还乱。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还能记得她的童年,她的家乡,她的亲朋好友。那不像征虚无缈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忆。酸、甜、苦、辣这四种人生的调味剂,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过程中都一一的体验到了。虽然这四种调味剂很普通,但我却在普通中尝到了不普通的一面,酸中带着点甜,苦中渗透着些辣。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金钱正在迷惑大家的双眼。人们在金钱的世界里任意疯狂。
  • 7、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

    《春风柳上原》看完了,短小精悍,很不错,改变了我对江南的看法,之前一直不喜欢她写的东西,因为是女性作者,写的武侠缺少一股侠气,现在发现还不错,至少这一篇还不错,引人深思。

    我们一开始都像十六岁的柳上原一样,年幼时无所畏惧,志向远大,希望能改变世界。别人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理直气壮地会回答想当科学家。问你想上什么学校,脱口就会说想上清华北大。现在会想起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又是那么的令人怀念向往。 当我们渐渐长大,有了太多的顾虑,太多的羁绊,太多的杂思,反而失去了最初的冲劲,面对之前的目标有些胆怯,直至放弃,正如二十八岁的柳上原那样。虽然不能热血一辈子,有时确实需要圆滑世故点,但是他一味的忍让,不敢伸张正义,难免有点让我不太舒服。

    十六岁的柳上原单纯正直而又干劲儿;二十八岁的柳上原圆滑成熟,但又无可厚非,因为即使他是大侠,也同样有很多无奈。我不知道我更喜欢哪个柳上原,只能说对于十六岁的柳上原我是充满怀念、羡慕的。对于二十八岁的柳上原表示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水之而来的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束缚,各种恐惧,谁都无法逃脱。人生真是一场让人错愕难明的荒诞,是一场荒冷冷的悲剧。

  • 8、 《东藏记》读后感

    宗璞的长篇小说《东藏记》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为背景,以孟樾教授一家为主体,描写了其时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人格操守和各自不同的性情风流。民族恨家国仇,山河破碎,即使偏居西南一隅,也未能逃脱入侵者的战火。但是,这样的乱世里,他们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依然关心亲人朋友,人心人情从来没有因为战争而失去了体贴、安然和细腻情怀。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很少失态的,很少乱世里的焦躁。他们心绪起伏,却并不抱怨,依然坚守着一个读书人的本分本职,如警报和轰炸中,物理学教授庄卣辰情愿身陷泥土也紧抱实验仪器;孟樾先生写直面历史的研究文章,并不忌讳是否得罪了当局。他们关注着民族危亡的时局变化,大是大非问题决不含糊,且本身已然置身其间,并非超然世外的,但纷乱中的他们却依然葆有读书人的内心追求,如孟樾先生所云“若能在心里保存一点自蘸清溪绿的境界,就不容易了”。

    当然,他们的性情风格也存在着差异,有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庄卣辰,有沉浸于楚辞华彩里的江昉,有言语刻薄的尤甲仁、姚秋尔夫妇,有嗜好云烟云腿、学问骂人都了得的白礼文,也有学问之外很善经营也不免沾花惹草的钱明经,等等。离乱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运命。但是,他们总体呈现着一种特殊的气质,是一种为人为文的自觉,是对自己所事工作学问的一种身心认同和尊重,是乱世里依然葆有审美心态的从容——腊梅的暗香流动于炸弹腾起的尘烟。

    也或如此,《东藏记》起首即写昆明的非常蓝天白云,“聚得厚重时如羊脂玉,边缘似刀切斧砍般分明;散开去就轻淡如纱,显得很飘然”,叙事中时见彩云浮动,如小说中写“嵋”们两次逃警报,第一次,敌机只是路过,“他们出了防空洞,见天空还是那样蓝,云彩还是那样飘逸,腊梅还是那样馥郁”;第二次,她们经历了真正的空袭,“嵋”被人们从土中扒出时,“天还是那样蓝,那朵白云还在不经意地飘着。外公,警报,飞机,炸弹在她脑中闪过,她随即意识到,自己已经死过一次了。”云朵好似观照了人物内心的成长,云若一种诗性的存在,处处于日常生活,却也是超然的,审美的,是战乱里这些读书人的灵魂追求。

    有一段对话印象颇深。是昆明学生第一次游行时,仉欣雷和嵋、小娃还有玮玮相逢,仉欣然请他们去吃西餐。看着嵋“把面包切成小块,仔细抹上黄油,一小口一小口吃”,欣雷说:“照说,人都受环境影响,可你们无论环境怎样坏,总有一种清气,或说有一种清贵之气,很奇怪。”玮玮沉思

  • 9、 东淘先贤读后感

    东淘先贤读后感范文一

    你们没想到吧,这个故事出自于你们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格林童话》!

    它讲述了一位父亲,他的小儿子从来不会害怕;当别人看着惊悚可怕的恐怖片时,他却一个人静静地靠在墙角,还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他,却把害怕当成了一种本领,哥哥和爸爸都当他是一个傻瓜蛋,一辈子都没什么指望了。

    教堂的执事帮他,他却把执事推下了钟楼。父亲无奈的抛弃了他,给了他50金币,让他自寻生路。

    他又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但是也不起作用那人让他靠在一个大树上,大树旁有几个绞架,上面绑着犯人,已经被绞死了,傻小子说:哎!上面很冷啊,你们要不要下来啊?回答我呀!于是他把犯人取了下来,和他睡在一起。

    又有人叫他去魔宫,他竟然在魔宫里安安全全的度过了三天三夜!国王把公主许配给他。

    过后,他每天叫着:我什么时候能学会害怕啊,我什么时候能学会害怕啊!公主都快烦死了。

    女佣想了一个办法,她把最近的那条河里的咬人的鱼放到了他的被子里,他叫道我害怕!我害怕!

    看到这结尾时,我也不禁笑了。

    真好看呀,其实 ,格林童话有很多故事,我们不妨抽空去看看吧!

    《东淘先贤》读后感范文二

    傻小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子很大,但他不想学本领。他总是说一句话:要是我能学会害怕,该有多好啊!我觉得他很傻,没有人会想学害怕,他竟然想学害怕。但他最后闯过了很多关成为了国王。

    一开始傻小子因为胆子很大,把教他学害怕的老师推下了楼房,害得老师摔断了腿,所以父亲把他赶了出去。后来傻小子去了魔鬼宫,待了三天三夜还没事,其他人都死了,于是国王把他定为王位继承人。最后公主把一群怪鱼放在他身上,他才知道了害怕。他终于学会了害怕!

    傻小子总想学害怕,胆子大了也不是件好事。

  • 10、 柳侯祠读后感

    篇一:文化苦旅读后感

    阅《文化苦旅》有感

    余秋雨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官职走出书斋,游历山川江河。每一个名胜古迹、每一处旖旎风光,都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感触和震撼,并从景物中所联系的传统文化,见证历史深处的历史痕迹。余秋雨结合了自己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写作出《文化苦旅》。

    在《文化苦旅》 中,余秋雨为了奠定艺术真实的基础,从多个层面截取了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万里河川,无一不可入题。《阳关雪》、《道士塔》两文,描写了漠漠黄沙弥漫下,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了真实的还原;《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等,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典雅柔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约和清新,同时将世态人情演绎得形神兼具。有对西湖、阳关、柳侯祠、莫高窟的生动描述,有对王安石、李白、苏东坡、柳宗元等书卷气息浓郁的文人墨客的敬仰;甚或还有江南名妓苏小小、“亦仙亦妖”的白娘子、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纵观《文化苦旅》,尽管纷纭丛生,但余秋雨却能出神入化,将万千物象信手拈来,栩栩如生地付诸于笔端,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苦旅〃笔墨祭》一章中,曾有着一大段描写“五四运动”文化史的文字,将文人、文化和历史,三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按理说作者非常擅长写文化史论,而要操作散文的“厚重”,这并非难事,但真正将“厚重”拿捏得恰到好处,而不是用枯燥和严密的考证,将文学的灵性和飘逸淹没,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难得的。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将沉郁古风和空灵笔法有机的糅合为一个整体,让历史人物起死回生,赋予山水风物以灵性。《夜航船》中,有着恢弘壮阔的意识流程,从明朝张岱的《夜航船》联想到现实中的夜航船,最后又联想到故乡山腰破庙木鱼声,由笃笃声掀起的“思想狂澜”,想起回乡光耀门庭的暴发户、乘船外出谋生的山民、渐渐气派的船老大,继而切入张岱《夜航船序》的逸事,再巧妙的将“夜航船文化”切入,最后一一引入丰子恺、周作人、鲁迅等几位上了“吾乡”文化夜航船的文学大师,终篇是由祖母关于笃笃声的争论贯穿,笔锋轻灵老道、于浮光掠影中蕴含着诸多的深邃沉郁。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称当代文学的艺术瑰宝,他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深刻探究社会问题,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这部文学著作,充分的展现了余秋雨深刻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1-04-21

  • 2019-10-11

  • 2023-05-13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东君问柳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东君问柳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东君问柳读后感、2024东君问柳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